富哥哥,穷弟弟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伊万·马索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2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3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4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5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6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3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4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5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6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7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8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19富哥哥,穷弟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31

详细剧情

哥哥事业有成家境富裕,而弟弟一事无成生活窘迫,一对亲生兄弟却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为了消除三十年来两兄弟之间的误会,他们将住进对方家里八天,互相体验对方的生活。哥哥为人勤奋善良,弟弟行为乖张想法怪异,两兄弟完全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他们能否消除往日的误会重归于好,哥哥能否解开心结重拾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对弟弟的那份爱意;弟弟又能否体会到哥哥的良苦用心,放下对哥哥的成见,在哥哥的教导下重新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呢?

 长篇影评

 1 ) 性格决定命运

人生,在我看来有很多机会和机遇,从来不是由一个决定或者一件事决定的。

哥哥追求的事物,价值观,也许就是上层生活,精致的生活,弟弟追求的事物,价值观,也许就是随性而为。随着年纪的增长,社会地位的增大,接触人群的不同,变得越来越生疏。

不禁让我想起我爸和我小姑之前的矛盾,“嫉妒”是我理解我爸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然后随性而为的人,永远都有自己一套解释用来安慰自己。

值得欣慰的事,哥哥和弟弟的母亲,对于两位身份地位不一致的妈妈,没有偏爱任何一方,也和哥哥解释当年的事件,解开哥哥的心结,这点触动到了我!

 2 ) 清醒点吧少年,担起自己的人生

每次我想写点感悟的时候,都要点开影评这一栏,说实话我写的只是一些观后感而已。

1

看记录片的介绍,我以为是类似人生七年之类的故事,能从其中得窥不同人生轨迹的秘密。我看第一遍的时候以为是穷人生活方式和富人生活方式的区别,或者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后来发现不是,因为如果是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的话,那些是你坚信并享受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高下之别。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要过什么生活的权利,有权选择自己的未来。但这个记录片不是说这些。

这个记录片里你能看到的是富哥哥对穷弟弟的全面碾压,造成这一切的结果是个人奋斗与否的差异,以至于后面的人生差异越来越大。弟弟对社会、对亲人的抱怨、指责,对当下生活的不满,对富人的偏见,因无力改变生活开始寄托于虚无的末世论,弟弟因无力进入哥哥那样的生活而愤怒、放逐自我。这些是不能看作一个成年人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并且享受这种方式的。所以你要真以为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两个试图和好的兄弟,一个家庭沟通和睦剧,请不要再往下看了。

2

哥哥伊凡比弟弟大卫年长一岁,都出生于同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警察,妈妈是银行小职员。兄弟俩从小吃差不多的,穿差不多的,上差不多的学校,唯一不同的是大卫是弟弟,所以格外被宠爱。

哥哥伊凡十几岁的时候就要修草坪打零工补贴家用,但是弟弟大卫一整天什么都没干,除了破坏公物和卖小黄书赚香烟钱。

哥哥伊凡21岁离家创业,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面又开了一家公司,壮大之后卖掉;继续开新的公司,卖掉;通过这样的连续创业,哥哥伊凡跻身为富人之列。

弟弟大卫呢,参加一个汽车修理培训最后没有坚持下去,在城市中创业失败之后自我放弃,开始去吸毒、流浪、学禅修,写了一本自传却没人看,到40多岁的时候只能干一些泥瓦工之类的杂活。总是选择那些容易的路,不需要负责任的路,可以随意放弃的路,最后命运所有的沉重都给了他。

弟弟责怪哥哥25年来不够关心他,帮助他。以前说给他买游艇最后也没给他买,觉得哥哥有能随意让别人失望的能力,只是因为他有钱能够满足别人的愿望。

对自己的愿望、理想、需求、渴望不负责,反而指望别人帮自己实现,这不仅仅是穷,而且还是个很孩子气的思维。一点都不像个能为自己负责的大人。

哥哥伊凡和弟弟解释从荷兰将船拆成20个部件再带回来,整件事情就要耗费很多的钱。弟弟大卫反驳说,这就是伊凡用钱的方式,不让自己看起来有钱,却让人觉得自己很穷。

我穷是因为你的富衬托出来的。我穷都是你的错,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哥哥伊凡对剧组说,他曾经给弟弟很多钱,只是没有告诉他而已。付弟弟生病的钱,帮弟弟还欠的钱。哥哥伊凡并不想直接告诉他,但是哥哥用了一个词,自我意识的破碎。自我意识的破碎是总觉得自己的很多境遇都是因为别人没有帮助自己,没有为自己张罗、安排,不知道很多事情要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别人救不了你,能救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哥哥伊凡带弟弟骑马,哥哥担心弟弟会从马上摔下来,所以劝弟弟下来牵着马。弟弟下来牵马,随后看到哥哥骑得特别好,所以想试一下。弟弟大卫很快上手,而且骑得特别好,很快奔跑起来。但是在结束的马厩里,哥哥对着镜头说,他其实更担心弟弟会用力扯缰绳,伤害到马嘴。哥哥还是瞧不起弟弟的,觉得他一事无成,什么都不会。

哥哥伊凡带弟弟去看展览,弟弟很擅长和别人交流,在整个过程能够认真倾听、讨论,整个人好像充满了向上的力量。哥哥由衷希望弟弟能像这样积极快乐地生活。

弟弟大卫相信几颗卫星连成一条直线就会毁灭地球的理论。但是这在哥哥伊凡眼里毫无逻辑和科学依据,毫无意义。

在哥哥伊凡家待的最后一天,伊凡带弟弟观看自己的马术比赛,弟弟大卫看见哥哥从马上跌落,跑来关心哥哥。两个人相处非常融洽,哥哥非常喜欢弟弟这样的状态,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比较好的哥哥。

3

part 2,哥哥来弟弟家住(说是一个家,实际就是一个房车),弟弟专门打扫了房车,而且把之前凌乱的头发也剪整齐了。哥哥带着花来看弟弟,开头都挺美好的。

哥哥伊凡一想到要在这么狭窄的房车内和弟弟一起住,特别难以接受,接不了弟弟的笑话,不喝弟弟煮的茶,连弟弟做的饭也只是尝了几口剩下的都喂狗了。

哥哥伊凡跟弟弟提要去妈妈家睡觉,又觉得很尴尬,怕弟弟以为自己嫌弃他,找的借口是他自己真的很嫉妒和羡慕弟弟这样的生活,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弟弟这完全不是必须的。这些地方只是各人生活方式不一样而已,并没有任何槽点。

第二天弟弟大卫约好哥哥伊凡八点参加自己的新书发布会,但是十点才来接自己去现场;而且还换了一套亮黄色的西服。哥哥伊凡直接对剧组说,很不喜欢弟弟连守时这样的基本礼貌都做不到,而且特别喜欢评论别人,觉得那些民主党派就是傻瓜,自己却连公开场合露面和守时这样的基本事情都做不好。

弟弟带哥哥参加自己的社交圈,讨论反欧盟政策,有人发言说支持欧盟是违背英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是叛国的行为。这些是写在英国大宪章内的。但是哥哥反驳说大宪章内有明确的条例这么说嘛,那个人就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哥哥从店里出来对剧组说,弟弟大卫平时就生活在这些没有意义的古怪言论中,缺乏参与现实世界的意愿,这在底层人的生活中被广泛认可,在某些方面是懦弱的表现。弟弟大卫在文化上逐渐远离了现实,并且很远,而且有很多同样想法的人在他身边支持他。在这样的环境中,除了彼此可以安慰,对现实困境一点帮助都没有。

哥哥总是劝弟弟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干,弟弟说哥哥只是不知道他无时无刻不在工作,特别忙,特别辛苦。所以他带哥哥去他打零工的地方。

哥哥伊凡一直觉得弟弟大卫变成这样是有自己责任的,如果在那个时候没有让弟弟见过这些花花世界,弟弟也许最后从事汽车修理就会有稳定而体面的生活。他没有做到一个好哥哥的角色。最后听到妈妈说那个汽车修理是弟弟主动放弃的,哥哥伊凡一下子就释然了。最后再见一下弟弟他就可以离开了,说这话的时候好像在完成一项任务。安慰了弟弟几句就开车走了。整个过程很冷漠,弟弟摇下了车窗,边流泪边冲哥哥喊,要常走动。

如果人生有捷径,捷径就成为了唯一的路。在弟弟大卫的心里,哥哥就是那个捷径,能让他的人生一下子就发生改变。但是哥哥伊凡知道人生是没有捷径的,都是靠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奋斗的。弟弟的人生很难一下子有改变,而他这次也不过是为了救赎自己内心的内疚。都是爹生妈养,弟弟这样的人生该负责的是他自己,和他无关。

4

如果在以前自己没有学经济学的东西,可能会对大部分人的观点认同。如果你认同人际交往的第一运行法则是价值交换,那可以继续听我说下去。比如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是屠狗辈想仗义么,因为屠狗之辈能用来交换的就是自己的力气,仅有的一点资源,要仗义这样别人才能对自己仗义。是读书人相当负心人么,读书人可以拿自己的知识换得迈进更高阶层的门票,只需要投靠到权贵当看门狗就行。屠狗之辈权贵拿钱能找多少找多少,投靠给权贵也没人要,仗义是屠狗辈安身立命的东西。但是读书人是可以选择的,选择当负心人,或者坚守自己。一个有选择,可以当负心人;一个没选择,屠狗辈相当负心人而不得;最后就变成读书不仁义,这是什么道理。

富人资源(这里的资源可以是金钱、人脉、房产、公司、见识、智慧、高超的技能)丰富,所以整体富人给人的感觉就是冷漠,因为你能提供交换的东西他一点都不稀罕。穷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讲义气,互相帮忙,抱团取暖,通过交换人情的方式获取资源,因为实在没有更有效的途径了。

同样的道理,哥哥的大部分基本需求都能通过自己的资源或者金钱换取,为什么要通过低效率的感情,交换人情的方式获取。而弟弟并没有什么资源,所以只能通过感情。

哎呀,一不小心说了什么真相。不知道这一段会不会被人打,要不要加行小字,其实这段我也没想清楚,欢迎讨论。

我是穷人家庭出身的,小的时候我妈总是和我说,好好读书,要争气,不然会被人看不起。她说的看不起是指我那些富亲戚,所以我一直很努力读书。但是我长大后凭学识站到他们中间,才发现,别人既没有看不起你,也没有看的起你,他们都在各自的人生困境中挣扎,向前看。就好像大家在海浪里行走一样,如果你站在他们旁边,海浪的灾难或者机遇来了,大家可以手挽手一起干。如果你落后一步,别人也难以兼顾你。

说到底,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负责,不管选择的是什么。

 3 ) 金钱是立足至本

片子没想告诉你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第三方的角度,告诉了你有这么一个事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是因为金钱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基础,纵然弟弟侃侃而谈,天马行空,脱离现实,找到同类,但是在哥哥这个现实中存在的人面前,他变得渺小,想要得到认同,从哥哥的口中得到价值 反观哥哥,一直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怎么立足于社会,就算在弟弟眼中得不到认同,他也依然沉重自信,这是社会和金钱带给他的认同。

虽然他不懂弟弟,但是给了弟弟足够的尊重。难道要哥哥和弟弟永远捆绑吗?大可不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纵然有血缘的羁绊,终究还是渡不了他人,亲人也不行。 我非常同意哥哥一番话,逃避现实世界,是懦弱的表现。要去感受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去触碰这个世界,去触碰内心的柔软,去触碰不敢尝试的事物,才能在尝试中找到新鲜感,在挑战中收获进步带来的自信。 一味告诉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然后逃离所谓高不可攀的人群,内心又想要得到现实世界的认可,这就是懦弱和怂包。 詹青云说的对,世俗的成功可以给我们自由

金钱的魅力就在于,让人有底气,有自信,我做我的,你做你的,你巴拉巴拉,我无所谓

 4 ) 狭隘和偏激使人贫穷

会有人说,贫穷使人狭隘和偏激。但是今天看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悟,可能是狭隘和偏激使人贫穷。两个兄弟同样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成长之后哥哥是千万身价的金融精英,弟弟经常换工作大多数是打临工。为什么产生了哥哥和弟弟的区别呢?

我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认知/价值观

哥哥在小的时候跟亲生父亲和继父的关系比弟弟与他们差很多,但是他视为这种缺乏稳定性为一种动力。从小就打工,21岁开始卖东西,后面创业走上了正轨。

而弟弟呢?用哥哥的话来说:他住在这个充满了没有意义的古怪言论的店子里。弟弟的朋友也是类似的人,相互感染,相互强化了这些认知。所以弟弟觉得资本主义是丑陋的,所以这也是他主动选择贫穷的人生吗?

也就是,哥哥选择的认知是正面积极的,而弟弟是相对负面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观。

2-情绪/态度

弟弟总是在责备社会、抱怨他人,很敏感且情绪很不稳定。从他的角度,都是别人的错,包括哥哥因为考虑买船的成本之后没有兑现承诺给他买,他要求哥哥道歉。非常的狭隘和偏激。而哥哥总是理性且稳定的情绪,在弟弟看来是冷血,甚至无情,只考虑钱。不过在片子里,哥哥确实礼貌得有点让人觉得有些假惺惺。

3-习惯

哥哥的生活是,工作、社交和发展兴趣,有计划且规律自律。而弟弟会嗑药抽烟,活得随意,自己的新书会直接迟到3小时。

给我的实践启发是:

1-多练习元认知(审视自己的认知是否有问题)-写反思日志

2-习得健康稳定正面的情绪-比如远离狭隘,拥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可以击退负面消耗

3-养成健康的自律习惯,发掘健康的爱好~

 5 ) 一点小感想

一下是一个不能说是影评的影评

在看的时候其实就有刻意提醒自己,哥哥作为“西方上层人士”会更注意美化自己的语言和形象,(我觉得西方人的两个特点在这对兄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中产及以上的人群很会用语言包装自己,说话做事(表面上)都很“真善美”,仿佛这个世界就是伊甸园,处处是真善美、自由平等博爱,我在15到20岁出头的时候很是被这种文化输出洗脑,觉得外国就是哦这个样子的。而底层人民会有一套很诡异但是自己深信不疑的价值观,然后喜欢做一些荒诞的事情来作为自己与众不同的佐证,或者口无遮拦来代表自己的“率真”),然后看完打开豆瓣看见主演一栏只有哥哥一个人,让我觉得这似乎是哥哥自己投资拍摄的“纪录片”。。

虽然但是

还是能从弟弟身上看出点东西的。首先,环境很重要,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一个人必定更喜欢与和自己相像的人待在一起,可以相互鼓励,相互佐证,因此一定要待在一个更积极向上的,正确的圈子里,而不是找到一群跟自己一样的烂泥烂成一堆。其次,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不然一步错步步错,尤其是在国外这种“自由”的氛围中,你做的任何决定都是自己自由意识的体现,没有人会来纠正你,当然在国内但凡出了象牙塔,除了父母也很少有人会认真纠正别人了。

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后悔的事情有两个,一个是初入职场的时候,跟一群比较消极的人混在一起,好玩是好玩,但真的对自己没什么帮助。另外一个是,当觉得一个地方不好之后,没有及时离开,白白耗费了5、6年的时光。

但,现在也觉得这个行业是夕阳行业,那,该不该离开呢?

 6 )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你我血脉相连,心却相隔万里

如题所示,本片讲的是一对出生在相同家庭,却走上截然不同人生道路的兄弟的故事,他们关系并不融洽,这是一次他们之间和解的尝试。

本片围绕的是:兄弟两人分别到对方的家中小住,并参与对方的日常生活,看看是否能够加深对对方的理解,从而达到和解的目的。

我建议观众对剧情简介置之不理,因其本身充满倾向性:“哥哥为人勤奋善良,弟弟行为乖张想法怪异”,“哥哥能否解开心结重拾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对弟弟的那份爱意;弟弟又能否体会到哥哥的良苦用心,放下对哥哥的成见,在哥哥的教导下重新走上正常的人生道路呢?”

实际上,片子本身是站在中立的角色记录兄弟俩的生活,并没有把作为富人的哥哥放在道德制高点上,也没有把弟弟钉在懒惰、非主流的耻辱柱上,最后,也没有做任何定性的判断。

看完全片47 mins,我反倒觉得哥哥才是一种充满成见的状态,他对弟弟的爱不足以超过他对弟弟生活方式的看不惯。他拒绝“投资”没有“钱途”的弟弟,除非弟弟愿意按照他认为“合理”的方式改造自己的生活。而且哥哥处处难以掩饰自己作为有钱人的优越感:哥哥带弟弟去骑马却担心弟弟伤到他的马,拒绝在弟弟住的卡车上过夜,把弟弟做的晚餐羊肉喂自己的宠物狗(好吧,可能老外把狗当成自己的家人),对弟弟社交圈里都是社会边缘人表现得嫌弃,不想看弟弟作为泥瓦匠的工作日常。哥哥只看到弟弟因为不做修理工之后的穷困潦倒,却从来没有关注弟弟其实是个梦想家,他一直在追随自己的内心:四处旅行、追求心灵和思想的升华、写一本自己的书。我一直觉得弟弟穿着“不合时宜”的亮黄色西装开书友见面会却没卖出一本书、但却送出了一本的那段拍摄,又窝心又感动,让我看到了弟弟的赤子之心。

反观弟弟,虽然他心里嫉妒哥哥,但他还是希望能跟哥哥重修旧好,希望哥哥能看到自己的生活并不是那么不堪,我觉得弟弟富有激情并且情感充沛。哥哥的朋友不知道哥哥有个弟弟,而弟弟的朋友则对哥哥说:弟弟常常跟我们提起你。弟弟的生活也没那么离经叛道,哪怕他确实在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成熟犯过一些错误,如今也只是人到中年的潦倒罢了。

虽然一开始弟弟对哥哥诸多指责,让旁观者觉得他没有礼貌、充满攻击性,但是看完片子觉得他说的真是精辟,也显示出弟弟并不是一个没有文化的盲流,例如:当哥哥为了不想借钱给弟弟,就会假装自己没钱,但同时又会让弟弟觉得自己穷,又比如哥哥曾经答应要帮弟弟买船,但又收回承诺,弟弟想指责的不是哥哥不给自己买船,而是那种仗着自己有钱就让弟弟从天堂跌落到谷底的随意,对此哥哥还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因为把那条船运回来“不合算”,或者弟弟居然向他索要那么多太贪心。

我想这部片子想表达的,会不会更可能是:像哥哥这样的富人阶层,明明有能力帮助穷人,却对穷人的痛苦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这样一种“为富不仁”的谴责。

片子最后以哥哥发现“啊原来弟弟不是因为我才不做修理工的”得到了救赎,释然的开着豪车回到自己的豪宅去了,而弟弟却在自己居住的卡车里流下了眼泪,他在摄像头前喃喃自语:“这个结局还不赖,对吗?”似乎想说服自己。

 短评

很真实很公正的视角,挺开眼界的。

5分钟前
  • Em
  • 推荐

看电影了没

7分钟前
  • Sofie
  • 还行

说好的阶层固化呢?我感觉哥哥应该是被包养过吧。

8分钟前
  • 宋清祐
  • 还行

圈子决定眼界和层次

12分钟前
  • 深情的艾老师
  • 推荐

我终于明白弟弟是为何如此贫穷了,逃避现实,圈子也都是同类型的人,抨击政府抱怨社会,却丝毫没想过怎么改变,哪里有更好的方法。沉浸在一些不现实的世界里,这么多年,不是没有过改变生活的机会,却各种理由放弃了。人一生,机会都是把握,自己寻找的。而反观哥哥,现实理智,讲究实干精神,在童年弟弟衣食无缺时,就要出门干活,因为艰难的童年环境,而决定了他要更努力更踏实,这也是种财富。面对现实,拥抱现实吧,感性是脆弱的,而理智才是勇敢的,无坚不摧的。

14分钟前
  • 一童先生
  • 推荐

哥哥说弟弟的行星撞击地球论,对富人的仇视影响了弟弟的一生,但其实这也许不是因而是果。弟弟没法像哥哥一样生活,于是痛恨富人,沉湎于这些地球毁灭论和阴谋论。这个片子结尾,哥哥从此不再内疚,以前他一直以为是因为他弟弟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技能考试,这次他妈妈告诉他,弟弟前一个月就放弃了,哥哥不再内疚,也许以后离弟弟更远了。毕竟,他还是没有跟弟弟一起睡在车上。兄弟俩渐行渐远是肯定的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了。。。

19分钟前
  • 长安亚
  • 还行

兄弟两人价值观的不同,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难以融合,互相有些空间反而都觉得自在吧

24分钟前
  • 抹茶慢品
  • 推荐

如果能延展到兄弟俩小时候的经历,分析为什么会分道扬镳走两条路,就更好了

26分钟前
  • 舞步_sariel
  • 推荐

导演有居心不良的嫌疑。他想说明什么?穷人是因为自己不努力,富人是因为自己的奋斗?仅这个片子可能适用,推广到社会就不能成立。也有很多人很努力却成为穷人的,也有很多人不奋斗就是富人的——阶级固化就是这个结果。英国普通家庭的孩子会有三个结果:小概率成为穷人,就如弟弟排斥社会体系,自我放逐;小概率成为富人,就如哥哥,创业成功,从政成功;大概率成为中产,就是大学毕业,正常工作,混个衣食无忧。

28分钟前
  • 多说无益
  • 很差

不知道摆拍程度怎样,觉得总想表达点什么,但是却看不出来

29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习惯和观念,导致了人与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32分钟前
  • Matthew
  • 推荐

名虽如此,但似乎穷和富是片子里最次要的主题。

33分钟前
  • Sami
  • 推荐

本以为是《富爸爸,穷爸爸》的模式探讨理财方式的题材,没想到是兄弟版变形计。弟弟真诚敏感而略微神经质,哥哥想来是挺能干且沉稳的,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已经极力克制了可还是哪儿哪儿都能溢出来的高人一等感和些微的冷漠疏离,大概童年的影响真的对他挺大吧。原生家庭的影响大概率是一生的烙印。结尾看到弟弟流泪觉得很心酸,可转念一想,兄弟俩本就已是不同路上的人,隔着点儿距离没准儿对双方都更好些。想想自己的某些烦恼,何尝不也同是局中人呢。

36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还行

我们永远无法评判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努力更认真的对待生活,我十分坚持这个论调,却也因这个信条,面对生活不如意却麻痹自己的人时深感愧疚。

37分钟前
  • 水曰
  • 推荐

很棒的,比较冷静和务实地记录,背后原因留待各位观众自行推测。个人认为哥哥和弟弟都是两种不同的出色,不同的混乱。

42分钟前
  • 烟挞听敏
  • 推荐

2019.4.19想看,我是觉得这片子拍得很一般。说实话,失望!只是强调标题哥哥富,弟弟穷!其它的都没讲清楚。我认为只能算兄弟两人相处的流水帐。评分偏高

45分钟前
  • 2006-03-19加入
  • 还行

我们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向了人生的分水岭。至少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吧。

49分钟前
  • 腹有诗书肚子大
  • 还行

很多东西没说透,血缘关系粘起来的两个陌生人。

54分钟前
  • ming
  • 还行

偏综艺的真人记录。冬吴的讨论显然是偏颇的,始终秉持穷人必有可怜之处的言论,讽刺的是他们还在结尾处说对于不了解的世界不应该轻易去发表批评。看到最后,明眼人都看出来弟弟更真诚。现代社会的一个可怕之处在于,所有的贫穷和富有都被视作了理所应当,虽然人们常常把“万恶的资本”挂在嘴边,但人们其实已经全然接受了资本和权力规则,忘却了这个世界的大多数人因为“资本和权力”规则的存在而失去了平等的机会,大多数人注定要永远被困在穷人的世界,无论如何努力,因为这就是现在这个世界的规则。少数的富人要凭借多数的穷人来成就,否则也就不存在富人。

56分钟前
  • 布兰特很辛苦
  • 还行

可能都是想活成哥哥,最后却变成弟弟的普通人吧,希望我能略微不普通吧。

60分钟前
  • 城市的黄昏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