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记录片大陆2020

主演:贾换荣,王秋生

导演:路广华

 剧照

这一年 剧照 NO.1这一年 剧照 NO.2这一年 剧照 NO.3这一年 剧照 NO.4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6

详细剧情

  山西省岢岚县,有91个贫困村、贫困户4580户、贫困人口10181人,按照岢岚县脱贫攻坚的整体部署,政府计划将115个整自然村易地搬迁。电影《这一年》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用镜头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几个特困家庭在搬迁中的矛盾纠葛,以及在新生活中重获希望的过程。

 长篇影评

 1 ) 脱贫攻坚终有时,沉潜漫道见清明

脱贫攻坚终有时,沉潜漫道见清明

——浅析《这一年》

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人人都有选择更好的生活的权利。《这一年》是由路广华执导,山西影视集团推出的纪录片,反映了在山西岢岚县这个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基层扶贫工作者和几个深度贫困家庭一次次与贫困斗争的真实故事。

91个贫困村、4580户贫困户、10181个贫困人口,这就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山西岢岚县,而水峪贯乡更是岢岚县最为偏远穷困的乡镇。《这一年》这部纪录片就是在水峪贯乡政府计划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村实施整村搬迁的背景下诞生的。纪录片深切地传达了国家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人民改变命运的坚定。片中每一个人都在奋斗着、努力着,渴望脱贫的村民带着对故土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扶贫干部始终坚守在一线,不辞辛劳地为人民服务,力图翻越这座名为贫困的高山。

眼眶中的泪水,是对昔日故土的不舍。人们对美好未来抱有深深的渴望,但面对过去时,总会不舍,通过镜头,观众可以感受到这种复杂的感情。小化沟村的村主任崔建良一家决定率先搬迁,但他们与这块土地的联系却无法轻易割舍,从崔建平的妻子坐在空荡荡的家中独自落泪的近景镜头可以看出,从祖祖辈辈养育生长的土地上离开是多么不舍的一件事情,此时她的眼泪是含蓄的,她的哭泣也是无声的。当她亲眼看到曾今富有生机的老屋被挖掘机轻而易举的推倒时,她再也无法忍住泪水,她的悲痛从一个特写镜头传达给观众,背过去的身影,遮住双眼的手背,也无法阻挡流露的不舍。

对贫困的不甘,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人在贫困的泥潭中挣扎,有的人放弃了,有的人还在坚持。搬离了贫困的水峪贯乡后,生活并没有贾换荣想的一帆风顺,还差费用的新房,不够合适的工作,凑不齐的学费,这诸多负担压在贾换荣的身上,让他充满了压力。在贾换荣给妹妹打电话借钱的镜头中,导演给了贾换荣的手一个特写,他嘴上说着借钱的话,手却在狠狠地扣着树皮。这是他对现下无法负担的生活的反抗,他不甘心继续贫困下去,却又不得不一次次借钱,握得太紧而导致颤抖的手传递给观众的是他内心的不甘与坚定。就是靠着这股不甘,再加上扶贫干部对他的帮助,贾换荣才能在最后登高望远时,对着身边的人,对着山,对着自己坚定地说出了关于未来的期待。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他积攒的压力随风散去,留下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这种期待透过镜头,让观众深深的动容。

对职责的坚守,是做好工作的根本。在人民为理想而奋斗的同时,还有一群扶贫工作者也在努力着。在宣传和动员水峪贯乡民众搬迁的过程中,扶贫干部孙永平遇到了村民的不理解。面对这些不理解和伤人的话语时,他表情低落的特写镜头让人们看到了扶贫干部的不易。报告工作时,他受到了批评,在这个全景镜头中,低下的头和环抱的手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在扶贫攻坚战中,各级扶贫干部的不易。但即使遇到困难,也没有让他消极下去,从片中他继续动员村民的镜头可以看出他的责任和担当。镜头表现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在山西乃至全国的脱贫攻坚战中,还有无数个像孙永平这样的扶贫干部,为了实现脱贫的愿望而不忘责任、坚守本心、心怀人民、兢兢业业。

这一年阴霾不断,这一年饱经风霜,这一年云销雨霁,这一年终见彩虹,这一年是山西岢岚县特殊的一年,也是全国脱贫攻坚重要的一年。正如艾青所说:“墙有多高多厚多长,又怎么能阻止千百万人比风更自由的思想,比土地更深厚的意志,比时间更漫长的愿望”,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会有无限希望。

 2 ) 他们终于遇到了未来

太苦了,山顶上找信号苦,土炕上光着脚的老太太苦,挖土机扬起的漫天灰苦,小口抿的白酒苦,树干上抠紧的手指苦,超市里蜷缩的小心翼翼苦,上坟时候穿的假装体面点起烟说生活的好的时候真的太苦了,从舌根苦到心底,压都压不住,人能心无旁骛的活着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我的悲观不是来自于他们生活得多艰苦,我只是在想,带着被麻痹的思想生存该是多么地残忍,而带着这种命定生存的人在中国占比又是如此之多。“贫穷本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一代又一代的贫穷,让他们陷入了“我本该如此”的心态。他们不会再为拥有的少而感到不安,不再会去争取什么,自然更不会去思变了。贫富本就不是可以用拥有多少金钱来一念概之的,长期的贫困已经使他们从单纯的经济拮据逐渐成了精神世界的荒芜,就像片中的贾换荣,在卖掉羊搬到城里之后,他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只好继续向政府求助,他的精神已经逐渐支撑不起健全的身体。

世事皆有滋味,这份压抑使人成长。很感谢能有这样的纪录片,感谢几年的时间更替了这样一个时代,感谢有人能在这个空虚的年代用这种方式冲击你索然的灵魂,感谢有人用自己的竭尽全力来讲述了人性的力量。

 3 ) 最真实的感受

在看《这一年》之前,我完全想不到农村还有这么艰苦贫困的地方,我想对于大多数城里生活的80、90年代,甚至是00年代的人来说,那样的贫困、艰苦,我们是体会不到的。两个字概况我看完电影的感受,贫穷。贾换荣为了给儿子打一个电话,要走好久的山路,到山顶最高处才能有信号,反观我们,谁能离开你的手机10分钟?王秋生和他老婆进城后逛超市,看到土豆,辣椒,茴子白等蔬菜,说这些在农村都不要钱,现在进城了,什么都要钱。贾换荣抓到房子后,只点了两个菜喝酒,说这还是高兴多点一个菜,放在平常,也就一个菜足以。你们谁能保证每次都能光盘行动,不浪费粮食。

看完《这一年》,使我感悟良多。回到我们的生活,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4 ) 观《这一年》有感

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14亿中国人将共同迈入全面小康。脱贫路上,一个村都不能少。本片聚焦国贫县山西省岢岚县,水峪贯乡的脱贫搬迁故事,耗时两年,终于呈现在了大家面前。

水峪贯乡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吃水难,年轻人外流,常住人口大部分在55岁以上,这就是村里的现状。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幕是,下雨的时候,老爷爷爬上屋顶铺油布,再用砖头一块一块压起来,老人住着漏雨的房子,不由得心酸。搬迁,是他们过好日子的第一步。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户里就看村干部”,村主任一家率先搬迁,搬迁正式启动。进城之后,村民们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比如,文化程度不高,不识字,年纪太大,找工作难;重病在身,有房住没收入更难。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就体现了政府部门的智慧。能做到集体搬迁,完成这么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不仅是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不懈努力的成果,更是乡亲们对党和政府的信赖。

这一年,水峪贯乡的乡亲们住进了新房;这一年水峪贯乡完成了最后一个整自然村的搬迁;这一年,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这部纪录片也是贫困地区搬迁、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一项工程,汇聚了我们党和民族的爱和希望,也充分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年,我们中华儿女会在磨难中更强大;这一年,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5 ) 观《这一年》

小化沟村,地处深山,条件恶劣,资源匮乏。 当地村民,贫困已久,向往城市,生活幸福。 整村搬迁,政策入乡,村民虽喜,心有担忧。 扶贫干部,走家入户,沟通工作,困难不断。 动员支书,牺牲小我,带动整村,实现搬迁。 支书牺牲,带头拆房,废墟残垣,爱人垂泪。 村民见状,纷纷行动,年底之前,搬迁实现。 进城分房,喜笑开颜,时逢过年,红红火火。 年关一过,工作难找,没处挣钱,倍感挫折。 心生退却,想回山村,种田养牛,一切照旧。 扶贫干部,劝导帮扶,重拾信心,再次奋斗。 找到工作,拿上工资,县城生活,步入正轨。 新房建好,准备搬家,钥匙之上,再起风波。 工作刚有,资金短缺,高额缴费,难以负担。 呼朋唤友,交谈诉苦,同乡好言,自我奋斗。 波折度过,住进新房,窗明几净,气象一新。 精神面貌,对比从前,大相径庭,容光焕发。 老人康健,日子幸福,人生之路,新的征程。

 6 ) 色彩不错,有想法

这部纪录片最吸引我的,是他的色彩,可以明显的看出,创作团队在色彩的处理上是下了功夫的,开篇的时候大家还没有搬出来,镜头色彩的色彩比较沧桑破败,偏暗色,大家搬出来以后,过上了好生活,色彩也逐渐鲜亮起来。 但是与整体色彩感觉不符的是,为什么在没有搬出来的时候,沧桑破败的色彩中还插入了乡村的美丽风光,在啊风光的处理上仍然是鲜艳的,让人看着感觉很美。比如贾换荣放羊的部分,让我明显的感受到这里大自然的魅力,甚至有想,这么美的地方,我都想去,为什么要把他们搬走。这可能也是他们不想走的原因之一?或者导演给我们营造的这样一个不足?再比如王秋生一家在地里烤土豆的场景,色彩的处理依然很美好,看了都想去烤两个土豆吃,这种色彩的反差,不知是何用意。 除此之外,很多地方的色彩给我带来了震撼的感觉,比如拆房的时候,村主任妻子的头巾鲜亮的红色配合她哭泣的双眼与周围尘土飞扬的环境形成了明显对比,带来了很大冲击力。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色彩还是比较好的,给它星了!

 短评

整个片子叙事很完整,镜头克制,收音良好,但有些过于工整。拍摄团队用心了[抱拳]

5分钟前
  • 破骨草
  • 推荐

真实感人。那些以土地为生的贫困户,在过着最最艰苦的生活。但生命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其无论境遇如何,仍然拥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10分钟前
  • 承泽明
  • 还行

贵在真实;既有向上的希望,也有向上的压力

11分钟前
  • 天广地阔
  • 推荐

对应着《山海情》看,更有感触。希望所有脱贫脱困的农民,都能跟贾换荣一样,过上好日子。2023.01.19

15分钟前
  • Enjoy_時光機。
  • 推荐

工整,走心。

20分钟前
  • 可樂咖啡君
  • 推荐

主旋律纪录片拍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明白了农民们为什么住脏兮兮的窑洞也不想搬到城里。城里什么都要花钱而且工作不好找啊。

24分钟前
  • dikseg
  • 推荐

基层干部真的是夹心人。越到后面“设计感”越强烈。

29分钟前
  • m89
  • 还行

很多东西都是批评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比登天都难。

30分钟前
  • 未见如醉
  • 推荐

真实且感人,有一种希望带来的力量让人感动。希望有人可以因此而鼓舞

31分钟前
  • 沅芷
  • 推荐

扶贫是一件太难的事。农民被改变的是根基,城市生活带来的是一连串的生存问题。干部尽了所能,然而个人面对的难关则是一个时代下每个个体可能都无解的答案。朴实本分的农民,远离土地的农民。

35分钟前
  • 圆山中庸
  • 推荐

政府扶贫记录

38分钟前
  • 闷骚大丸子
  • 还行

大包大揽的政策,难,但什么都是难的,不管不做才是简单的

41分钟前
  • 通叔
  • 推荐

不是富丽堂皇纸醉金迷的北上广,即使是宣传,这样的纪录片也更能是广大的中国视角。“在这股力量下,一个个家庭在兴奋、喜悦、迟疑、惶恐中踏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既是时代召唤,难免身不由己,过活得尚且不知尚且“无奈”尚且“无能”,都是政策推进,这倒也是自上而下的好处了。多年以后回顾,都是时代车轮在推着大伙前进,自觉幸福就好。

45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在我看来,好的纪录片,就是我看到它之前,对它所讲述的事情好奇却不了解,在看过之后,让我获得了远超以往的认识。在往上一层,便是在“看到”的基础上,给我带来延伸的思考。而最好的状态,就即便观看前我对影片所讲述的故事缺乏兴趣且不甚了解,看过后都会转变成认为这件事值得每个人去了解,这部影片值得更多人看到。「这一年」就是做到了以上三层的一部纪录片,不要因为它讲述“脱贫攻坚”就望而却步,这是一部能让你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国家都有新的理解的影片。

47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推荐

难得真实而感人的扶贫纪录片,谁说正能量宣传摆脱不了假大空?移民搬迁是好政策,只不过早行了10-20年。有家有业才稳得住,只有家,没有业,为搬而搬,自然矛盾重重。如果说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什么人们不愿搬离?面上的原因有:1.进城后面临处处花钱的窘境,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撒泡尿也要花钱。2.土地等营生都在村里,没有办法挣钱。3.故土难舍、祖坟难弃。底下其他可能存在的原因,比如分到的新房给了儿孙,自己本来想在村里凑合一下,没想到真的要拆迁,进城又没法和孩子一起住。其他如复垦指标交易、移民搬迁社区建设购买等存在的猫腻,不可说不可说。7

48分钟前
  • 巴士底的猫
  • 推荐

普遍意义的贫困是物质的匮乏,而在中国这部片土地上思想上匮乏的地区才更是绝大多数;希望所有的脱贫攻坚不是领导者的一厢情愿,不是用消除差异将贫困者从一个深渊推向另一个深渊;另外闲扯一句,既然村里那么穷了就不要用纸杯了,墙上贴还那么多标语招贴,还有电视机 ,还有电子的LED灯……!这个片子不禁让我联想到前阶段山东强行拆村的事件…

51分钟前
  • 阿拉蕾爱做梦
  • 还行

扶贫,搬迁。

53分钟前
  • 非了
  • 还行

故土难离

55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推荐

满满的主旋律正能量……只是男主的线还真蛮触动我的†_†

56分钟前
  • 冷月寒塘渡
  • 还行

电影还可以,记录了水峪贯乡易地扶贫搬迁的过程。看到贾换荣为了孩子上大学的学费发愁,为啥不申请助学贷款呢?

60分钟前
  • 繁花将尽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