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

动作片美国2021

主演:鲍勃·奥登科克,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康妮·尼尔森,克里斯托弗·洛伊德,迈克尔·艾恩塞德,科林·萨蒙,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比利·麦克莱伦,阿拉亚·门格沙,盖奇·芒罗,佩斯利·卡多拉思,亚历山大·帕里,亨伯利·冈萨雷斯,爱德森·莫拉莱斯,J·P·马诺克斯,伊利亚·奈舒勒,谢尔盖·希纳罗维,斯蒂芬妮·西,鲁斯兰·鲁辛,Bj·韦罗,达雅·查库莎,亚当·哈蒂格,克里斯汀·哈里斯,埃里克·阿塔瓦尔,沙龙·巴杰,鲍里斯·古利亚林,丹尼尔·伯哈特,阿兰·莫西,泰瑞·威瑟斯庞,吉姆·科比

导演:伊利亚·奈舒勒

 剧照

小人物 剧照 NO.1小人物 剧照 NO.2小人物 剧照 NO.3小人物 剧照 NO.4小人物 剧照 NO.5小人物 剧照 NO.6小人物 剧照 NO.13小人物 剧照 NO.14小人物 剧照 NO.15小人物 剧照 NO.16小人物 剧照 NO.17小人物 剧照 NO.18小人物 剧照 NO.19小人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3 16:31

详细剧情

  一天晚上,Hutch(鲍勃·奥登科克 Bob Odenkirk 饰)位于郊区的家中遭两名小偷闯入。为了避免暴力冲突,Hutch没有为自己或是家人反击。他的儿子Blake(盖奇·芒罗 Gage Munroe 饰)对他感到很失望,他的老婆Becca(康妮·尼尔森 ConnieNielsen 饰)似乎也因此更加疏远他。这起事件激发了Hutch心中压抑许久的情绪和本能,促使他走上残酷的道路,将揭露他黑暗的秘密和致命的能力。在拳头、枪弹和急速行驶的车阵中,Hutch必须从危险的敌人(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 AlexeySerebryakov 饰)手中救出自己的家人,并确保别人不会再把他视作无名小卒。

 长篇影评

 1 ) 《小人物》影片信息,无剧透

制作团队

导演: 伊利亚·奈舒勒 曾指导第一人称枪击电影《 硬核亨利

编剧: 德里克·科尔斯塔 为《 疾速追杀 》系列编剧

主演: 鲍勃·奥登科克 曾出演过多部美剧


上映及发行

预算1600万美元

上映日期

  • 2021年3月26日(美国)
  • 2021年4月1日(香港)

截止到4.16, 据imdb,票房已达29,655,180

62%的观众是男性,其中56%的年龄在35岁以下


创作背景

剧本:柯斯达表示故事受到鲍勃·奥登科克的《绝命律师》启发

拍摄: 拍摄前,男主角奥登科克与特技演员丹尼尔·柏哈兹一起训练了两年,学习了拳击、柔术、空手道和柔道等武术


相关采访:

导演在接受CBR提到,《小人物》的主角哈奇-曼塞尔和《疾速追杀》不一样,尽管这两个角色看起来都是普通人,有着暴力、血腥的过去。"不同的是鲍勃的角色不需要回去,他想回去。他沉迷于暴力,沉迷于刺激的生活。《小人物》是一个不同的野兽。我知道鲍勃是一个不同于基努的演员。《小人物》是一部更深层次的电影。在表面之下发生了更多的事情。"

访谈出处://www.cbr.com/nobody-director-welcomes-john-wick-comparisons/


疑问

影片的主角设定为一个退隐江湖的高手,这种设定来讲,影片是不是又是一部屌丝逆袭的爽片?

故事与《疾速追杀》系列为同一个编剧,在故事设定是否有新意出现,还是沿袭了疾速追杀的故事脉络?这个电影主角是一个有家庭的人,因此其动机想必会有不同。

 2 ) 给个理由,让我干掉你

很久没看到这么扎实的动作片了,动作戏的质感比John Wick和飓风营救更进一步,没有过度依靠血浆、断肢来卖弄痛感,而是在肢体交接的瞬间和二次打击上下了功夫,让人从视觉、听觉和逻辑层面同时感受到力量感。华彩片段是公车戏,到了结尾大战反倒有些退回到了常规动作片的套路。

而且没有了苦情戏,不为营救谁,不为复仇,纯粹的以暴制暴,女儿的小猫手链只是个借口,他需要逃离他本以为自己向往的平凡生活,他期待着一些意外的发生,让他有借口可以回到他属于的世界,所以最后在家中桌子底下发现手链时,没有任何懊悔,只是有些意外,因为找到手链从来都不是重点。

他可以轻松搞定公交车上这帮小混混,但那不够,他需要亲身感受疼痛,来唤醒在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中钝化的身体,对这帮人下手正合适,他们不是被生活逼迫走上行窃道路的小夫妻,他可以毫无心理负担的释放天性。

面对俄罗斯黑帮时,他的反应不是苦恼,而是跃跃欲试,他早就过腻了cosplay中年loser的生活,厌烦了儿子鄙视的目光和二百五小舅子的夸夸其谈。

所以,在被不断警告别惹那个俄罗斯人时,他没有任何逃避的想法,反倒有些跃跃欲试,第一批人杀到家里,结束战斗后犹豫了一下,只是打理一下自己,根本没收拾遍地横尸就打开了地下室的门,让儿子重新认识他老子。

和公交车逻辑一样,是你们先动手的,你杀到我家,我就要杀到你的大本营,他当然可以不做的这么绝,但他不想给对方放手的选择,他做好了所有的铺垫,在与朱利安对峙时,也不断地在用话激对方,说的好像是冤冤相报何时了,选择权在你,我们可以一别两宽,相忘于江湖,但却又告诉朱利安你所有的钱都被我烧了,现在我们扯平,你可以整个容,找个离我远点的地方猫着,这事儿就算了了。

这是讲和吗,明晃晃的挑衅。就这样,出门上车还担心对方不追出来呢。看朱利安冲出门,才算放了心,开始把对方往工厂引。

这也是美国当下情绪的一种反应吧,很多人都有一股怨气要发泄,娱乐业自然会有人看到这个需求,你以为我是个中年loser,我就要让你长长见识。

飓风营救里连姆尼森女儿被绑,不得不出手。

John Wick,你杀了我相依为命的狗就要付出代价。

到了Nobody,主人公已经不想先承受任何损失再出手,而是引导你先动手,我再大杀四方,占理又解气。

从绑我女儿到杀我狗再到你来打我呀,使用大杀器的门槛越来越低,但道德制高点不能放,“我”永远都是被迫出手的,“我”身怀杀人技,但“我”是善良和正义的化身。

最后找补一句,类型片的关注重点应该在类型元素的完成度,而不是其他辅助元素,动作片的核心就是动作戏,文戏服务于类型要素,是应该给予较大宽容度的,不同类型的作品没必要拉到一块对比。

用冯巩的话说就是 “和潘长江比个大,和陈佩斯比美发,和帕瓦罗蒂比劈叉,和美国总统布什比说中国话。” 都能赢,但没什么意思。

个人微信公众号【万物票友】 或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搜索【浅尝】订阅我的播客

 3 ) 不算好

离下班还有一会,随便写写吧。

写的原因是觉得7.8分的评分虚高很多,心里不舒服,杠精的正义感驱动。

最差的地方就是主人公没有释放暴力的立场,他把黑帮老大的弟弟杀了,还觉得黑帮的报复过火了,真是操蛋。又跑过去把人家一大堆现金烧了,还要和人家谈判,显得自己有头脑,有脑子你能让事情发展到这地步?男主角的立场不稳直接导致观众对他的所作所为不认可,甚至有抵触情绪。

第二个差的地方就是动作没看头,枪战不好看,《疾速》系列虽然也无脑,但是枪战好看啊,有快感,这个却完全爽不起来。

所以说爽片也是有门槛的,不是随便拍就能拍好的。

 4 ) 小人物:中年危机的另类出路

本文原发表在公众号“兔眼看电影


审讯室里,两个警察面前,男主Hutch像教父一样抱着一只喵星人。

正片开始,一段周一到周五循环往复的蒙太奇简明扼要地交代了Hutch原来的生活:枯燥乏味,千篇一律,妻子事业有成而他在给老丈人打工,人到中年还坐公交上班,倒个垃圾都赶不上趟,可以说非常窝囊。

一个看似平淡的周一夜里,一对蒙面雌雄大盗匪潜入了Hutch家。因为女小偷拿着枪,Hutch为了避免伤亡喝止了正和男小偷搏斗中的儿子,放两人逃走。

无论是邻居、家人,还是来做笔录的警察,虽然嘴上说他做得对,但又似乎在谴责他不够硬气。

电影第一幕的铺垫都是为了说明这个男人的“无能”。他一直强调自己是nobody,不光是在说自己是个普通人,也是暗指他作为一个男人,男性气质上不够突出。

但事实上,Hutch是个隐藏特工。

暴力,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想,不愿。

甚至在终于找到两个盗贼之后,也因为他们家里有个婴儿而心软,只能锤墙发泄怒火。

在周遭一次次的刺激下,最终Hutch还是爆发了。无论那最后一根稻草是公交车上遇见的混混,还是女儿丢失的发饰,实质上都是他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一家之主”——在男权社会眼中所丢失的男子气概。

当Hutch在公交车上对混混们说出的那句I'm gonna fuck you up那一刻,他开始了重拾男子气概之旅。

不得不说,影片中拳拳到肉的打斗场面畅快淋漓,血腥残忍却好看。

这部电影来自《疾速追杀》系列的创作团队,套路也有些相似。不同的是,John Wick是个孤胆英雄,而Hutch的故事一直离不开家人。Hutch比John Wick更容易让观众代入,尤其是生活中同样感到窝囊的男性。

无论是《夏洛特烦恼》那样幻想抛弃糟糠之妻和女神再续前缘,还是像《小人物》这样一路打打杀杀,本质上都是在宣泄男性中年危机的烦闷。

所谓男性的中年危机,说到底还是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男人不再年轻气盛,因而感觉失去了一部分男子气概。

可所谓的“不男人”,实际上恰恰是Hutch作为父亲和丈夫成熟、有魅力的一面。面对持枪的歹徒他能理智做决定,把对家人的伤害降到最低。他对小女儿无限温柔和疼爱,对叛逆期的儿子也冷静、有耐心。和妻子渐行渐远,他也没想要出轨,而是寻求机会修复感情。这些都远比暴打坏人更像个好男人所为。

不幸的是,Hutch中就是被男权社会所裹挟的一个个体,为了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只能以暴制暴。这就是有毒的男子气概。

有毒的男子气概(Toxic Masculinity),本质上是当今社会中对于男性社交、心理不利的一些传统观念,有霸主意识、贬低女性、过分自主、抑制感情几大特征。在男权社会的刻板印象中,男人必须好斗,有“阳刚之气”。

它驱使男性在厌女、恐同、暴力方面展现出的从众行为,会对于社会中的他人不利。而且过度自主、抑制感情,也容易让男性自身的心理承受极大的压力,伤害自己。

《小人物》取巧之处在于,Hutch的所谓中年危机是自己的选择。他放弃了暴力杀戮的人生,想要过普通的家庭生活。当普通人的生活太过压抑,他又可以大杀四方,重获家人的信赖。

可是跟Hutch共情的观众呢?他们依旧困在男权社会对男性的束缚中,一边希望做个好丈夫好爸爸一边默默承受缺乏“男性气概”的危机。

作为一个动作片爱好者,我完全理解编剧对剧情的设计,我也很欣赏电影塑造的Hutch这个角色。毕竟要合理化那么多暴力的打戏,让观众对残暴的主人公产生共情,必须要给他一个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但就像我在为什么超级英雄总是死老婆?提到过的,有说服力不代表合理。

让一个有毒的男子气概的受害者,以符合男子气概的方式反击回去,看似以毒攻毒的方式很有道理。但这就像女权主义者为了反驳“女权主义者都是没人要的丑女”,发照片自证一样,落入了对方荒谬的逻辑内。这大概是《小人物》这部爽片最令人不爽的地方。

 5 ) 论如何渡过中年危机

音乐是一大亮点,转场都先从音效导入开始,盗贼的茶壶开水声,BOSS尤里安进入舞厅前的动感BGM,开场的一首金曲道出主题,我想做个好人。

从周一到周一,相似的画面配合强音效,表明曼赛尔(退伍老兵)正被中年危机压的无法喘息,经济拮据。儿子的看不起和叛逆,妻子的貌合神离(很久没有X生活),连垃圾车都不给面子,只有可爱的女儿不谙世事,是老头的心头肉。

某天晚上被盗贼用如铁般坚硬的披萨盒顶住车库门,入户抢走了大叔的手表和女儿的猫咪手镯。小舅子知道后给了他一把枪,但我们老头把枪放在冰箱里也真的脑洞很大。(决战扣回伏笔)找回手镯过程中看到盗贼的破败生活,越发憋屈。天降正义遇到5个出气沙袋,公交车肉搏让我肾上腺素飙升,哈奇总算可以好好享受一番疼痛(大叔结实感受活着的真实)和胸中压抑已久的怨气,希望从失控生活中找到从前的快乐时光。倒霉的小混混遇到硬核大叔。回家妻子台词:我在呢,一直都在撞声流浪地球2中的韩朵朵。

小混混引出大反派,你是我弟弟。信用卡会暴露了所有信息,慎用,哈哈哈。在一连串互相打探后获得信息为后续剧情铺垫好了,这将是硬碰硬!

黑帮组队来把大叔抓到后备箱后,大叔用灭火器把BMW干翻很合理,俄罗斯小黑铺垫那么多,就死于没系安全带…

我有个计划就是在你搞我之前,在你引吭高歌同时,我先去搞了你家,烧你票子(黄金和纸币的可靠差别),拿走你的梵高真迹,等你来踏入我的陷阱。回家后优雅的从全是弹孔的道奇v8中拿出完整的画作。后面3人无双(他爹和他黑人机长)也是爽中爽了,一枪爆3头可行。埋下去的扣都解开了,从道奇V8,硬汉老爹,买房必备地下室到开头的询问你是谁-小人物!片尾还有彩蛋,期待第二部!

 6 ) 《小人物》中的类型反差与精神诉求

大概从2010年开始,一批中等制作规模的动作类型片进入到主流视野,并赢得商业上的不少喝彩。这些作品不再像九十年代施瓦辛格和汤姆·克鲁斯的动作片那样,构建一人拯救世界的夸张格局,而是将英雄主义转移到个体情感之中,比如对家庭的挽救、私人恩怨、追求朴素正义观和完成个人理想等,并且用写实性的暴力场面吸引眼球。这种创作的新方向显然受到了《谍影重重》和《飓风营救》的影响,我们能从中看到大量二者风格主题的影子。

三月份的《小人物》同样如此:中小成本,固定个体视点,并因《绝命律师》的主演鲍勃·奥登科克而受到不少人关注。从人物形象上,主人公哈奇表面上是一个过着机械式生活的居家男人,实质上是隐退的体制内杀手,这与《飓风营救》的连姆·尼森和《疾速追杀》的基努·里维斯如出一辙。影片为了在人物上做戏剧性反转,在开头安排了一场入室盗窃,表现哈奇手软没向两名笨贼反击,导致儿子受伤的戏码,故意给人留下他胆小懦弱的印象。随着故事发展,哈奇的“本性”逐渐显露,但这实际上也让角色逐渐滑入类型窠臼之中,叙事上的惊喜越来越少,于是只能靠更多的视觉奇观支撑趣味。

影片最开始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建立了一个关于懦夫如何解放暴力冲动的期待。但在后来,我们发现哈奇并非真正的普通人,而是身怀绝技的退役杀手,于是这个形象最终扁平化了。鲍勃·奥登科克常年以喜剧演员的身份活跃,即便在《绝命毒师》和《绝命律师》中,也一直给人乖张、幽默、诡计多端的印象,令索尔·古德曼这一人物深入人心。如今却扮演一个沐浴在鲜血中的暴力杀神,反差效果不言而喻。鲍勃的体格并不壮硕,沙哑单薄的声线和总是扭结的面部表情,也很容易给人一种脆弱、焦虑且善使小聪明的感觉,再加上他一贯的表演风格,乍看上去很难与铁血硬汉联系起来。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似乎就像大多数连环杀人犯只是其貌不扬的普通人那样,《小人物》中的哈奇也区别于往日动作片里的型男路线,暗含着颠覆刻板印象的意味,算是带来了一点点新鲜感。

但这种与主流类型片区别开来的反差效果,很快便无法延续影片的情绪张力。奥登科克的演技不必质疑,形象上的反差也有一些新颖的意趣,受惠于此,影片开局半小时是有不少情绪力度的,反常态的角色和表演是此类题材中不多见的亮点。但从整体来看,影片为哈奇创造的效果只能说中规中矩,因为这种人物上的突破性被主题和动机限制,最终还是半途而废了,没能达到一个类似于《谍影重重》那样,值得模仿借鉴的标准。在当今动作片发展已经饱和甚至过剩的时期,诸如退伍老兵、遭受战争PTSD、亦或是有着不堪过往的隐秘杀手类的角色,早已烂大街至审美疲劳。我们在太多影片中看到这样的设定了,虽然合理,但非常陈旧。

这种叙事原型可以归为当代世俗的镜像神话。它通过核心的正义-邪恶二元对立性,构筑起一个关于中年男人在生活危机中自我救赎的剧情发展模式,并且这种救赎必须是良性的,必须在道德上显得无可指摘,哪怕主人公实施了极端的暴力手段,也要有一种迫不得已以及受害者罪有应得的成分,以便取得观众最大限度的认同。然而,《小人物》的问题在于,开篇快速剪辑交代哈奇的枯燥生活之后,便缺少关于他在家庭和职场间人际关系困境的更深层描绘,而是将注意力转移到阴差阳错而产生的外部矛盾上,即与俄罗斯黑帮的恩怨纠葛。

而这个影片中最大、最致命的外部危机,本质上又不跟入室盗窃有着事件序列上的因果关系。虽然在情感逻辑上,哈奇杀掉黑帮老大的儿子,是因为家里被盗,自己在关键时刻没出手,导致儿子受伤,遭到家人、警察、邻居和同事的蔑视而愤懑。但公交车上的暴力冲突,在事实上终究是一场意外,这不可避免的会阻断叙事结构上的延宕,相当于电影进行了第二次开场。如果说哈奇没有因猫咪手镯去找到窃贼家,而是在郁闷中直接引发公交车战斗,在情绪上也是成立的。两名窃贼疑似底层移民身份的设计其实很好,但没有得到展开,而且退场较为仓促,消解了开篇入室盗窃作为突发极端事件必然带来的悬疑性。相当于窃贼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戏剧元素,被弱化甚至浪费了,仅仅是起到了彰显哈奇道德感的作用,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这也让哈奇再次跟他们接触的情节,给人一种多余而累赘的感觉,因为它的接续是一次纯粹意外的巧合。

大多数同类动作片,都是以拯救或复仇这样的绝对动机来驱动人物行为与心理变化,比如被恶势力夺走对主角而言非常重要的人,或者被剥夺了某种情感寄托。然而《小人物》的核心动机是“保护”,哈奇与黑帮本没有任何深仇大恨,仅是公交车上的见义勇为,便导致了一场血腥的互杀。不过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本片如实地构建了一种双重契约的关系,一方面是哈奇曾决意告别刀口舔血的生活,甘愿隐居成为一名普通人,因此必须要冒充手无缚鸡之力者。另一方面是普遍的男人对家庭的责任,他需要以普通人的姿态来抵御外部入侵,甚至必要时还得克制并退缩。以及家里失窃造成的小损失可以一笔带过,但女儿丢掉的猫咪手镯必须要找回。在后面,俄罗斯黑帮派出特种部队规模的杀手团进行清洗,是对哈奇家一次真正的入侵,于是誓死捍卫家庭安全,并反过来血洗黑帮大本营,在这种契约关系下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同样以“保护”作为驱动的是柯南伯格的《暴力史》,《小人物》与它在契约关系的建立、外部危机的考验和情感移置的设计上几乎是雷同的。二者都是因一次见义勇为而与某个强大的恶势力产生关系,然后逐渐被挖掘出不为人知的身份背景,最终主人公为了家庭的安全,单枪匹马端掉整个黑社会团体。然而,《暴力史》的绵密之处,在于它通过影片开场,展示了一个与主线毫无关系,同时又能充分奠定作品基调,并引发后续一系列失控事件的“楔子”,这种设计比一上来就从家中被盗进入正题要高明许多,它揭示出外部世界随机无常的危险,并预示着主人公命运脱轨或者说身份暴露的必然性,有一种宿命感在里面,因此甚至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文学性。另外,柯南伯格的“冷暴力”影像风格赋予了作品缜密绵延的意义矩阵,不同功能序列中意义单元的叠加,已经突破了格雷马斯叙事单元以及普罗普功能序列的单一性线索梳理。而以同样的意义矩阵构建出的《小人物》,相比前者在观感上终究差了一口气。

这口气差在了过于程式化地描写了哈奇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困境,以及影片的反派设置、叙事节奏、剪辑和场面调度。如果说哈奇的形象由于演员的外形和既有印象,较其他同类作品形成某种另类的新鲜感,那么反派就是彻头彻尾的脸谱化塑造,刻板老套,味同嚼蜡,充斥着美国人对这类群体的肤浅理解。过马路不看车,动不动就在店里把小股东杀了,刻意违反一切秩序,其实从效果上并不能给人心狠手辣横行霸道之感,反而显现出弱智一般的反社会人格。另一方面,本片缺少更多个性化的影像符号,剪辑也有些生硬单调,大量转场靠插播歌曲来实现,升格镜头也有滥用的嫌疑。也许剧组对视听上的理解还是保守,以至于动作场面的调度甚至不如《疾速追杀》——虽然本片与之共用了一个编剧。剪辑决定了叙事节奏,叙事节奏决定了情绪张力,而动作戏又是此类作品的重要噱头,如果缺少和调度和风格上的变化,势必影响人物弧光和影片整体调性的建立。

当然,鲍勃·奥登科克毕竟不是动作演员,我们无法苛求他能带来真正精彩的打斗。但是作为一部动作片,一场打斗戏之后就完全靠光线、错位和血浆特效去制造奇观,以至于自始至终没能建立起主角作为杀神应有的压迫感,已经是创作思路上的问题了。而从文本上,《小人物》也没能真正做到脱离男性主角动作片的圭臬,也没有体现出想要与之做出区隔的野心,哪怕开篇的一些反常规设计有这么一点创新的苗头。它本质上试图解决的还是(男性)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那些情感需要和精神需要,于是提供一种虚拟性的满足或者说是意淫。而这样的意淫,又必须不能有法律和道德上的污点,因此,哈奇对自己本性的回归不是背叛家庭去出轨,或者违反社会的公序良俗原则,而是所有的暴力手段都有极为正当的理由。在这一点上,电影显得非常严格谨慎,纯洁到了小清新的地步,使得这场暴力狂欢看上去是如此的天真无害,就像是一场单纯的追忆青春期的同学聚会。

因此,《小人物》与观众心理形成了三种恰到好处、无可指摘的呼应。一个是哈奇的英雄主义与观众视界中的英雄主义相对应,另一个是影片的戏剧化效果与观众期待的审美情感宣泄相对应,以及界限分明的二元价值观与观众的道德诉求相对应。但它同时又是一部讲述男性中年危机的电影,通过极端夸张化的暴力手法,比喻了中年男性困囿于家庭日常,隐藏了自己内心对刺激感的追求,变得对周遭失去热情的生活真相。在哈奇于公交车上首次解放天性之后,回到家的重要对话就是向妻子倾诉家庭生活,尤其是两性生活的不和谐。猫咪手镯作为某种意象符号,揭示出这类男性对子女的呵护态度,但随着电影的发展,又将这种符号表述成重温暴力快感的借口。哈奇对儿子充满阻碍的情感沟通,也都通过眼神揭示出来了,尤其影片还通过儿子受伤,导致彻底看不起自己父亲这一点进行了强调。

而电影不光是点出了中年男人在家庭关系中的尴尬,同时还涉及到外部世界方方面面的焦虑与困境。偷邻居家的车,是哈奇所代表的普通阶层,对地位财富比自己高的同类男人的嫉妒与报复。执意买下公司,也是哈奇对想要逃避枯燥生活的向往和行动,即在家庭之外建立一个桃花源。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设计,就是哈奇总愿意向那些被他打得半死的敌人讲述往事或人生感悟,但几次都是话到一半,对方便气绝了,这显然也是在说中年男人似乎已很难找到倾诉对象。总之,这类电影是中年危机题材的变种,希望以夸张的故事号召男性要“找回内心中真正的自己”。

不过细想一下,电影为了丰满中年危机这一主题,其实还通过哈奇的父亲和前同事,辅助了两条老年危机和大龄剩男的主旨线索。于是从广义上来说,这就是一部内在精神覆盖了从中年到老年的纯粹男性电影。这些人有着共同的困扰和遗憾,最终的解决之道,就是一起来一场简单粗暴的,对家庭和社会完全无害的暴力放纵。

影片最后,哈奇买下的公司,即他逃避日常生活的桃花源,便顺理成章成为了三个男孩狂欢的地方。《小人物》几乎迎合了男人的全部畅想,并且想要通过充足正当的理由,告诉他们的伴侣、子女和亲朋好友这种良性宣泄对改善家庭生活的好处。通过哈奇对家庭危机的解决——实质上是重新满足自己曾经的欲望——他的妻子和子女也对其彻底改观,从轻视和不理解到崇拜接纳,家庭重新回归和谐。

这种必须要忽略家人对哈奇隐瞒真实身份的质疑和追究的情感移置,是本片故事结构形态的重要定位,否则电影为男性申诉的意图就垮塌了。因此,它的目标群体不仅是那些热衷于视觉奇观和暴力快感的动作片观众,同时还有这些观众身边的人。《小人物》用略显讽刺的标题,让广大男性臆想了一下自己该有的“放纵时刻”,这也是最后仓库大战三个男人台词的所指。它本质上呼吁的是男人应该用积极向上的方式,完成一次男孩个性的释放,他想阐释对于成家立业的男人来说,偶尔脱离家庭,重新做一些大男孩感兴趣的事情是必要的。而且如前所述,影片为了彰显这种释放的合法性,创作者设定了许多道德条件,这些早已构成好莱坞男性动作片的主旋律手法,根本上也是一种基于基督教普世价值观的、向善的“正能量暴力电影”。

 短评

@MY CINEMA YOHO MALL 我还以为我穿越到了上世纪,怎么2021年还有套路成这个样子的电影……连配乐、快慢镜头的切换都是上世纪的风格……此外,为打而打的剧情真的完全不在我的审美点上/价值观也是扭曲的,建议和隔壁唐老大组一team吧你们这么重视自己的“family”,D区

2分钟前
  • 苍海王子
  • 较差

简单理解就是俩狂躁症的对决,你们需要的是命硬的心理医生。无脑爽就无脑爽,现在无聊的文戏太多,爽度又不够,逊色《疾速追杀》太多。 纹身店理发店其实是情报网这个设定都是前辈玩剩下的。1.巴士被骚扰的女性完全没看出慌张来。2.反派在酒吧随便杀个人就把股东杀了,可以但没必要。唯一一场凸显他身手和性格的戏如此草率,后面他就是个被吊打的可怜炮灰。3.坏人又是俄罗斯人来扮。俄罗斯人无语。4.坏人:家人也是我的底线!遂卒。5.打打杀杀把家拆了已经不能忍,主角还把自己收藏的黑胶碟和反派的艺术品烧了。本片最可恶的是主角吧!尽管主角的心理调节方式即“毁掉一切才能重建”。6.本片最好看的片段是你爷爷还是你爷爷。7.最后的戏份突然变成小(老)鬼当家了。8.晋江网文:老公一病情发作就要杀一个帮派

5分钟前
  • Syfannn
  • 较差

动作设计非常好,非常好。第一场公交戏份至末尾,吸管插入气管甚至十分“浪漫”。最后的合家欢打破了电影的连续性,实属狗尾续貂。

10分钟前
  • 牛奶的奶
  • 推荐

Don't call 911,better call Saul!

15分钟前
  • 神秘客
  • 力荐

7分,纯·直男无脑爽片,90分钟,短小精悍,干就完了!剧情太扯了,还不如疾速系列有说服力呢,不过这种片基本就放弃剧情方面的纠结吧,男主其实就是想找个理由打打杀杀嘛。与疾速系列一样,肉搏动作戏也突出一种痛感,打得很吃力,却也更有冲击力。老爷子和黑兄弟算彩蛋了,所以是盲流一家人啊。影片埋的线索过多,这是妥妥要拍第二部了。以及,咖啡杯还致敬了律师,感动。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疾速”团队稳坐全球动作片头把交椅!以“John Wick”的剧作模式为基准,根据不同的主角设定发展出不同的变奏,甚至连创造动作的一连串空间都根据角色性格心理与社会身份而有了相应的设计调度,这次是对柯南伯格《暴力史》的戏谑。将基努式的“杀神”形象毁灭归于凡尘,而后重建,架空世界亦有了现实意义,并更加具备宣泄欲和破坏力。片头巴士与片尾工厂两段动作戏演出做得最为精彩,不仅是约翰·卡朋特的B级趣味,而是这其中再次阐明了动作片作为一个古老类型的真理,除却摆弄皮肉,还有心理的旋律化啊,那是爆炸成为烟火,枪声成为鼓点,拳脚成为舞蹈,用最狠的杀戮,做出最美妙的童话。“Saul”体能表现惊人,非常好奇雷奇与史塔赫斯基们是怎样开掘一个演员的动作潜能的,这是比格林格拉斯式剪辑与动作演员的基本功更加实在的方法论。

22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到底有谁能听完他讲的故事

24分钟前
  • minhe
  • 推荐

在标准的“扮猪吃象的功夫高超男主”套路剧情下,影片还是努力地展现出了一些不错的闪光点,第一场打戏拳拳到肉甚是爽快,后面用枪了反而就没那么酣畅淋漓。影片最赞的镜头就是那个旋转扔抢,一个很古老的摄影机trick了。

26分钟前
  • 雨苔思音
  • 推荐

太爽了,酣畅淋漓,真男人可以每天倒垃圾,但从不阳痿

30分钟前
  • Nerorosa
  • 力荐

头一回见识这样的暴力。作为动作爽片的男主,第一场打戏,几乎能中的招,他全都中了。一部罕见的做出了真实感和残酷感的动作片。但就是靠着一股硬气决战到最后,如此,才有了更直抵人心的力量。讲到最后,说的是孤独啊,老人独自看西部片;男主跟重伤垂危的对手叨逼叨,他还没讲完,对手就挂了。割开喉管插入吸管,这操作好绝。

31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John Wick》团队真是找到了拍动作片精髓。动作场面一如既往的干脆暴爽,但两部影片的主题各有千秋。《John Wick》严肃阴郁,《Nobody》诙谐幽默。《John Wick》是被逼出山,《Nobody》对暴力则是有种沉迷一样的执念。“I'm out, no need to pay”简直要笑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5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推荐

沙俄黑帮在米国悲催史系列,一会儿被丹泽尔·华盛顿暴打,一会儿被基努·里维斯海扁,现在换鲍勃·奥登科克,继续无限狂殴,干净利落,干就完了。PS:以为黑人小弟会有绝世神功,能大战几回合,没想到早早领便当了,确定不是二次褥嘿?

38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极爽,极反套路,极具幽默感,极度舒适。

4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John Wick时代的《暴力史》,Bob Odenkirk两年的身体特训果然没白练,第三幕“小鬼当家”拍得稍欠章法,如果能把技法和世界观再好好打磨一番,续集可期

44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续集我已经想好了,就是「Hutch大战John Wick」,起因是John Wick家的狗咬了Hutch的猫,于是两人大战三百回合难解难分,最后意外发现是反派boss从中挑拨,两人和解,联手做掉了boss连带着两百多个喽啰,片尾再把伸冤人丹泽尔华盛顿或者连姆尼森作为彩蛋加入,boom,杀神宇宙成型。

49分钟前
  • KevinZii
  • 推荐

太爽了,社畜看完放假回办公室都想揍老板两拳

54分钟前
  • Hómer
  • 推荐

Don't call 911, better call Saul

56分钟前
  • 雏菊
  • 力荐

社会不良情绪宣泄出口,Saul律师能摆平一切,原来是因为这么能打……

60分钟前
  • [Deleted]
  • 还行

横店日本人=好莱坞俄国人

1小时前
  • 郑乔尹
  • 还行

俄罗斯黑帮太倒霉了,不知道啥原因被丹泽尔华盛顿屠了一遍,因为弄死了John wick的狗又被屠了一遍,然后又不明不白被saul goodman屠了一遍,连养老钱都被烧了。下次组一个杀手宇宙吧。

1小时前
  • 阿克曼·屋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