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和小蓝

动漫大陆2018

主演:苏尚卿,星潮,张杰,路路,孙思晗

导演:王昕

播放地址

 剧照

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2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3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4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5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6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3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4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5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6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7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8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19小绿和小蓝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6 20:28

详细剧情

  腾讯动漫新作科幻动画《小绿和小蓝》确定将于8月上线。动画改编自笛子Ocarina在腾讯动漫独家连载,点击量破19亿的同名漫画。 原作漫画为中短篇故事和小段子的合集,不同篇章有不同人物背景和人物性格的设定。

 长篇影评

 1 ) 如果怂有颜色——写在看动画《小绿和小蓝》之后

我是在微博上追着看《小绿和小蓝》的漫画,然后得知《小绿和小蓝》要拍成动画片,并且是正比例的动画片。动画片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背景画面、人物、动作、特效、声音、背景音乐,但是很多情况下,动画片的表现力仍然不及原作本身。动画片没有把一些精髓的东西传递到位,是我觉得非常可惜的地方。其他技术上的,无论是画作还是配音,无论是片头曲、片尾曲还是插曲,我觉得都挺好的。

观众经常把正常比例的人物与火柴人作比较。我个人倒是挺喜欢正比例人物的,或许是看着相似的形象,更容易和情节产生共鸣。正比例人物脸上的表情,身上的服装,肢体动作,再加上配音,让我觉得那一个个小故事就是发生在生活中的,甚至是身边的。用火柴人的,就像漫画所表现的那样,会更有一种中立的感觉,读者,比如我,更像是以旁观者角度去观察火柴人们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

回顾我曾经看过的那些电视剧、电影、动画片,几乎没有以程序员为主角的故事。或许是最近几年程序员越来越走进大众视野,或许是作者对科幻情有独钟,主角之一的小蓝是一名可以被称为天才的人工智能从业人员(在机器人篇里),从科研到写代码,没有不擅长的,这让我歆羡不已。而作者所有涉及人工智能的漫画,都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上,然后自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触碰到当前科技还没有发展到的地方,是有节制的想象。更让我佩服作者的是她带着的人文关怀,时不时,作品中会出现类似于“人们都希望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却有没有想过机器或许并不想像人一样”,“机器翻译的精确度是高了,翻译人员的工作受到了威胁。科技发展使得机器取代了很多职业,但科技发展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数据,或许并没有那么客观”等等之类的感想、思考、甚至是质问。我甚是喜欢这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魔王篇、日常篇、校园篇也都带着作者独特的脑洞,不一一举例了。原作非常突出,我想,这也是动画能保持一定水准的原因之一了。

非常推荐看了动画却没看过原作的可以去试着看一下原作,原作的表现力比动画要好。

动画虽然暂时结束了,但小绿和小蓝的故事还没有。希望小蓝同学不要怂啊,哈哈!

布鲁

2019-02-26

 2 ) 这里是一点点科普

故事前面小绿和小蓝是没有清晰的人设的,只是作者为了表达故事才创造出来的。后面小绿的小蓝的人设才会比较清晰。

而且人物并不存在OOC,原著漫画除了机器人篇,魔王篇,魔法少女篇外基本都是独立的章节,每个章节的世界观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故事线中人物性格也会有差异。

说虐的小伙伴们,请做好防护准备,笛子姥爷虐起来可没那么简单的。(emm至少日常啥的不会死人啊)

借鉴了一下b站的科普君,不过都是纯手打。

以上!

 3 ) 随看随记.小绿与小蓝

看到现在,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它的内容其实很优秀。(虽然动画制作没那么好,但还是常看得我感慨万分

这次在车上看完了完整的机器人篇。暗恋的心思写的很好,机绿也特别有人格魅力,超喜欢他!

最后这一段超喜欢的啊
开头很喜欢的两个场面

接下来是魔王篇

很喜欢这两张图里颜色的碰撞
这是漫画里的一张图 看到的时候被惊艳到了。不论是笔触还是文字

回去后补了漫画版,真的超级好看。许多的内容在动漫里没法展现,但漫画里都显现出来了。小蓝和小绿的形象更鲜活啦,也终于知道了永乐和小少爷的故事,还有极光和

 4 ) 小绿会被裁员吗?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工作的冲击

一年多前,我听了一门可持续工程学的课程。主持课程的老师在该领域算是国际一流的("world-leading")学者,我也从他的课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类前途命运的认识和思考方法。我们在课堂上曾经花了10分钟讨论了一个问题,也即人工智能是否会挤压人类的就业空间。在此之前我没有理性地分析过这个问题,只是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经过这十分钟的课堂讨论,我感到自己被老师说服了。今天我写的东西,基本观点应该和老师相同,不过主要还是我个人的私货。

我相信这个领域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肯定包括了大量不同的研究视角。我并没有参考前人的工作(除了课堂讨论),只是谈下自己的感想。其实,更合适的角度应该是经济学和社会学层面的,而不是可持续发展层面的。无论如何,我对我的结论持开放态度。

在机器人篇中,小蓝开发了一个智能翻译的工具并部署在机器人小绿上。作为人类翻译的小绿实际上借助机器人小绿的智能翻译功能进行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因而其工作效率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小绿直观感受到人工智能对于“传统行业”翻译业的冲击,这让多虑的小蓝又自觉在抢小绿的工作,因而他感到抱歉。

小蓝对小绿的道歉

和原作者不同,我认为小绿作为高级别的翻译工作者,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并没有被机器人取代的风险。他的职业,短期内最多产生业务形态的转变。

概念构建:生产劳动的性质

在工业时代,人的需求永远不会被满足。对于物质财富的无止境的追求,本来就是资本主义精神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前一个时代被视为发展目标的,很快就会成为人们x以为常的现实,成为进一步提升生产力的起点。在智能手机作为个人移动终端以前,人们并没有这样的需求。但伴随技术进步而来的,并非需求被满足,而是需求的扩大。如果没有个人化智能移动终端,那么下一代移动数据协议的需求或许也不会那么迫切。

当今的社会生产中,大量的工作是重复性劳动。自从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就在强有力地替代人去完成这样的重复性劳动。这里的重复性劳动并不仅仅指的是肢体动作的重复性,而是生产活动在逻辑层面的冗余。在印刷领域,雕版相对于活字是冗余的;铅字相对于计算机照排是冗余的;文字印刷相对于HTML+CSS的在线传播又是冗余的。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过程是减少劳动冗余、消灭重复性劳动的过程。

另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创造性劳动。任何劳动都是满足人的需求,但创造性劳动中人的发展是其直接目的。创造性劳动最直接的例子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是以人类的逻辑语言形成对自然的认知。在这样的活动中,人无疑需要作为主体,而且其终点也包含人类的价值判断。另一个重要的例子是艺术。一种传统的美学思想认为,艺术必须是人为的,这是它的本质属性。这种想法或许可以过时,但我坚持人类是艺术的尺度。

人工智能对社会分工的影响是这样的。它和其它的自动化技术一样,会替代重复性劳动,挤压原有依靠实践重复性劳动为生的劳动者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创造了新的需求,这些需求需要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力投入。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社会上仍有一部分创造性劳动是必须有人介入的。

人工智能影响旧行业的模式

我需要承认,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社会生产发生一些变化。在短时间内,一些行业会发生结构性的转变,一些重复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岗位的从业者将最先受到冲击。这里面,那些缺乏学习能力,无法掌握创造性的职业技能——此处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人,将会在结构性变革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就像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被淘汰的产业工人,他们之前占据的生态位本就是未被解放的生产力,因此当变革来临,没有掌握新的生产工具的旧体制职工必然首先成为经济转型的牺牲品。

中期尺度上,人工智能会改变部分行业的形态。我相信产业和科学一样,是通过范式转变推动变革的。可能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中,生产力会有渐进式的发展。但等量变积累成质变产业的社会结构就会发生剧变。这种质变往往和新科学进入产业界的过程密切相关。我不知道引起下一次变革的是否真的就是人工智能,并且我非常相信目前流行的深度学习不会改变什么。我只是推测一旦人工智能的能力达到了它被预期的水准,那么一些行业的形态就会变化。过去被束缚在低水平劳动上的人可以去从事其他种类的劳动。一些旧的产业可能垮掉了,但与此同时会产生一些新的产业,而且这些新产业从前景上恐怕要比旧产业强。

人工智能的问题上人们喜欢拿汽车和马车的差异来举例,虽然这个例子在历史细节上未必成立。当汽车工业发展起来,大量的马车夫会失业。但同时汽车工业提供了大量的产业工人岗位,还会有等价于马车夫的出租车司机这一新职业的出现。在工作条件上,实际上新产业相较旧产业还有所改善。表面上看,这一观点似乎不太适用于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似乎不会用一种岗位替代另一种岗位,它只是单纯去消灭旧职业。事实上,根据我们上一节讨论的,人工智能消灭的只是重复性劳动,并且它还创造新的需求。

还有一个长远尺度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就超越了本文的讨论范畴。因为本人觉得要想达到强人工智能广泛参与人类的生产活动,那不啻于实现了共产主义。值得注意的是,本人并没有表示上述目标在时间上遥不可及,只是在程度上超出了当前的认识。

小绿怎么办

具体地,以小绿面临的困境举例。小绿曾表示,翻译界的从业者也了解到了人工智能对他们职业的潜在冲击。但我认为,至少在2019年年初,在现实世界的设定中,人工智能对翻译从业者的助益是要明显大于威胁的。一方面,实际可得的中英文智能翻译工具还达不到基本可用的条件,遑论超过人类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智能翻译的进步带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成熟,意味着翻译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

现实的技术问题是,虽然目前我们OCR、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的技术已经臻于化竞(Google展示的自动电话预约理发店着实令人震惊),但自然语言处理中语义转换相关的算法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而这样的翻译算法才是翻译的核心所在,也是小绿作为人类译员面对机器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机器学习的翻译工具就算能够翻译合同、说明书和文献,可是莎士比亚怎么译?猫椅子人诗词怎么译?两栖动物膜拜文献怎么译?诗经楚辞怎么译?俳句又该怎么译?人工小绿或许可行,人工许渊冲老先生呢?还有,目前的NLP技术,连机器人小绿也是绝不可能理解《献给阿尔及侬的花束》文本的,基于一个看了原文你就会明白的原因。

正如FDA对非确定性的医学影像重建算法的谨慎态度一样,短期内,人们仍然不能让人工智能承担责任。图像算法的问题可能会带来误诊,而法律文书弄错了搞不好牵扯出民事纠纷和刑事责任。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只能起到从属地位——就像它现在在计算机辅助翻译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一样。我个人认为,这也是现阶段人工智能算法产业化的最大机遇,及作为人类判断的辅助。

人工智能对于翻译的挤压或许可以从这样一个例子中窥见。Mathworks的MatLab手册是以英文版为主,并同时提供部分条目的中文版。然而中文版的更新有时不及英文版及时,那么Mathworks还提供一个机器翻译的功能,让用户可以浏览最新英文手册的中文译文。这样,他们公司的中文译员就显得并非绝对必要了。具体到这个例子,其实我怀疑Mathworks根本没有动机去减少翻译团队的人数,因为人工智能这里满足的是它自己新创造出来的需求。甚至Mathworks可能还有动机去扩充翻译团队,让他们充当人工智能里那个人工,去优化训练翻译模型的语料什么的。这里就纯粹做个假设。

所以只要小绿的业务能力足够强,他短期内所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一般会是积极的。至于中期,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是翻译工作进一步外包化,翻译的职业可能会包括更多调教计算机的内容。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毕竟会计们之前还打算盘呢。

 5 ) 观望中,喜忧参半

原著党,先说好的方面:1.剧情基本和原著相符,没有过度改编;2.人物形象尊重原作者,场景设计可以看出费了一番功夫,美术好评。不好的方面:1.配音无法接受,不是说声优的问题,而是选角的问题,配音导演有好好认识到蓝绿两人的性格吗?现在的配音和两人个性完全不符。当然声音如何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感受,也会有觉得配得很好的人,但作为普通观众一员的我无法接受,减一星;2.国漫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相信是客观条件限制(资金、时间、技术等)导致的,特效粗糙、帧数过少、画面不流畅,再减一星。

最后说一个优劣参半的现象:姥爷把小绿和小蓝画成火柴人漫画,在我看来初衷是用尽可能方便而有趣的方式表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或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人工智能、科技与伦理道德等)并引出思考,漫画的书面形式对于表现简单场景下的长对话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对创作者而言可以用尽可能多的方式传达出自己的完整想法,读者也能以此为切入点进行各个方面的深入思考或横向延伸,这也是蓝绿吸引我的点。但改编为动画之后,观众思考的空间变少了(这也是电视作为冷媒介无法避免的特性),有些值得细细揣摩的话在荧幕上不经意地流走,我觉得很可惜。当然好处是动画比漫画看起来更轻松更省力,娱乐性更突出了。

总之并不觉得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漫改作品,但也希望国产动画和漫画能够继续加油呀!支持笛子姥爷和所有原创工作者!也支持所有每天累到爆肝的动画行业从业者!!感谢你们的热爱和坚持让我们看到国产动画漫画的进步。(如果有)希望大家和我理智讨论,万分感谢。=͟͟͞͞=͟͟͞͞(●⁰ꈊ⁰● |||)

 6 ) 国漫《小绿和小蓝》五大看点揭秘!做“爆款”更要做“标杆”

由腾讯动漫出品的国产动画《小绿和小蓝》正式宣布将于8月27日全网上线。动画角色小绿和小蓝分别由人气CV星潮、苏尚卿配音,资深CV阿杰将担任作品配音导演。《小绿和小蓝》改编自漫画家笛子Ocarina在腾讯动漫上连载的同名漫画,截至目前,漫画点击量超22亿,收藏人数过30万,评分高达9.8。万众期待下,8月18日,动画《小绿和小蓝》将在北京举办首映盛典,消息发布后千名粉丝踊跃报名,#国漫小绿和小蓝#话题阅读数更是飙升至5700万次:

尽管还未上线,高涨的人气有理由让我们相信,今年暑假档国漫爆款中,定会有《小绿和小蓝》的一席之位。而《小绿和小蓝》不仅仅止步于爆款,动画中的看点和突破,为国漫树立了“标杆”。

看点一:笛子Ocarina的脑洞大开

《小绿和小蓝》高口碑和高人气的关键在于作品其中的好故事。《小绿和小蓝》是由国内知名漫画家笛子Ocarina创作的以中长篇为主的合集漫画。“脑洞”极大的笛子Ocarina没有给予作品固定的设定,因为主角小绿、小蓝均为火柴人,所以也是无性别设定,随着每个故事内容的变化,小绿和小蓝的身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幽默段子、心灵鸡汤、人生哲理、科幻脑洞……几乎所有类型的故事都能在作品中找到踪影。

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小绿和小蓝》中的不少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去年4月,《小绿和小蓝》中的短篇“感情就是这么回事”在网上爆红。故事中,通过两个火柴人对待装着“心”的盒子的态度和做法隐喻了爱情中的多种状态,既幽默逗趣,又引人深思,甚至得到了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权威媒体转载。

《小绿和小蓝》精彩的漫画版为动画版打好了内容基础,也让这部动画“未映先火”,在网络上具有广泛的知名度,甚至跨出二次元圈被主流媒体关注。

看点二:实力派声优加入动画队伍

不久前,《小绿和小蓝》动画公布声优阵容,机智沉稳的小绿将由星潮配音,活泼开朗的小蓝将由《狐妖小红娘》中平丘月初的配音演员苏尚卿担当CV,著名配音演员阿杰将担任配音导演。

强大的幕后阵容让粉丝们兴奋不已,纷纷在留言区点赞:

于粉丝而言,选择CV极为重要,甚至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品质。动画化的消息发布后,不少小伙伴在CV选择上“操碎了心”,此次CV的公布也让粉丝表示“吃了一颗定心丸”、“很满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故事为基础加上可靠的幕后团队,《小绿和小蓝》动画成品值得期待。

看点三:国创首部“日更”动画番剧

此次动画《小绿和小蓝》全长72集,将会以周一到周六日更的方式进行放送。纵观如今国产动漫市场,作品基本都以“周更”的方式播放,《小绿和小蓝》的“日更”模式是突破也是挑战。

“日更”无疑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追番体验,提升粉丝粘合度。而且,“日更”模式也让《小绿和小蓝》更为贴近热门影视剧的播放方式,达到增强剧情记忆点、加强作品连贯性、提高粉丝依赖性的效果。《小绿和小蓝》的挑战也将成为一种表率,推动国产动漫向“大剧”转型,进一步发展前进。

看点四:“无性别”设定+全新TV版人设出炉

《小绿和小蓝》的漫画版人物以“火柴人”的形象出现,动画则根据原著中的特点,设计出二维正常比例的人物形象。且动画版延续漫画中“无性别”设定,分别公布KT版男版、女版人设。根据公开的“日常版”和“魔王篇版”男版设计图可以感受到,日常装扮上,身着衬衫的小绿更为俊朗温柔,眼神中充满睿智,而小蓝更加爽朗活泼,充满了朝气;魔王篇中的两人造型则参考了中世纪的装扮,一黑一白的设计形成鲜明对比,很具有时代感。而将在魔王篇中出现的灰羽、永乐等人物也具有独特的造型设计,美感十足。

女版小绿一席绿色长发,穿着干练,御姐范十足;小蓝则是双马尾+百褶裙亮相,又萌又可爱;

粉丝对全新的设计好评满满,在留言中表示“超出预期”、“颜值好高”、“神还原”。成熟的人设不让小绿和小蓝更具辨识度,也让动画画面更丰富;而“无性别”的设定让故事有更多可能性。

看点五:单元剧式播出,故事充满未知性

原著《小绿和小蓝》的故事内容十分丰富,每个篇章都有不同的主题内容,因此动画化消息公布后,对于它将会推出哪几个篇章,粉丝们一直很好奇。根据目前已上线几支PV透露,《小绿和小蓝》将会动画化《魔王篇》、《背包侠篇》这两个高人气中长篇。

《魔王篇》展示的线稿中,化身魔王的小绿和化身骑士的小蓝围绕着“何为正义”而发生了讨论,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就已经能让人感受到这个篇章将涉及大量烧脑的哲学问题,容易引发人的深思。近日,官方正式曝光《魔王篇》中的场景设定。网友纷纷表示“美的可以当壁纸”,弹幕更是被打call覆盖。

魔王篇场景介绍PV:

《背包侠篇》展示的线稿中,因为一场车祸,小蓝察觉到了自己的某种超能力,化身为背包侠到处惩恶扬善。激昂的BGM响起,也预示着这将是一个能让人热血沸腾,感人至深的故事。

《小绿和小蓝》将以单元剧式的方式展开剧情,而除了“魔王篇”和“背包侠篇”以外,《小绿和小蓝》还将动画化哪些篇章,依然充满了未知性,令粉丝们十分期待,不断掀起讨论的热潮。从故事架构到情感表达,从构图配色到人设,每一帧每一秒都很“特别”的《小绿和小蓝》,被无数粉丝期待着。

同时,《小绿和小蓝》优质的原著、强大的幕后班底、具有突破性的播放模式也让我们明白,国产动漫的制作已经进入了“精耕细作”的时期,唯有用心创作、具有亮点的作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带动国漫的整体进步。

 短评

杰里杰气的,举报了

6分钟前
  • 江湖马子
  • 力荐

追了小一年的动漫终于出番,沉浸在日更的喜悦中,过几天再来更。

11分钟前
  • 八声甘州
  • 力荐

这些脑洞也太有意思了吧!!!好喜欢这几个: 1 只能看到未来没有过去的 2机器人反问人间事实无法反驳和助攻的日常 3魔王教你换位思考 4发明家和沙漠王子 5背包侠

14分钟前
  • winting
  • 力荐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部耽美番并没有消费腐女,该老老实实告白,就告白了。不像别的番,各种体位,各种骚话,完事儿不承认自己是基番。当然,作品优秀也是一个原因啦~

18分钟前
  • 梅西头上的呆毛
  • 力荐

比起漫画来很逊色了,魔王篇对白稍显拖沓和生硬,不过两位配音演员与我想象中的小绿和小蓝的声音还是很相近的,环境布置很好,背包侠细节部分简直处理满分!感人啊!为了伯伦希尔的荣耀!

22分钟前
  • 紫薯芋圆西米露
  • 推荐

好神奇的番,完全没法做剧情简介啊,目前看了总集篇1和2

25分钟前
  • tangmm
  • 推荐

商业化气息有余,匠心不足,原作漫画很优秀,但动画实在平庸,整体节奏不佳,让人感觉不到原作中的笑点和内核,满足粉丝是够了,但想要突破圈层、形成传播很难,说实话有点浪费原作高质量的内容了,希望以后能改进吧。

29分钟前
  • 行云流浪
  • 还行

先四星鼓励一下。

32分钟前
  • 黑道少年沈來迟
  • 推荐

1-72.

35分钟前
  • 祭司(Ojas)
  • 推荐

婉拒一时爽,追妻火葬场。

40分钟前
  • 万人非你
  • 力荐

很喜欢原著 动画尚可 OP和ED超级好听了 然后剧情改的有些画蛇添足的地方 制作和改编还可以进步 所以给的四星 大概还是没钱吧 3D用的也不算多 光头和动漫脸能不能不要同时出现 太奇怪了 嗯 吐槽完毕 小绿和小蓝太配了ԅ(¯ㅂ¯ԅ)

43分钟前
  • 星夜牛乳茶残響
  • 推荐

配音有点打扰了……为什么某人这么久了还是无长进啊!!!

46分钟前
  • 安然槿 - 露
  • 还行

表白双儿星潮阿老师以及729全体!然而这跳脱的脑洞和中二的剧情,我,我,我努力刷下去…看了原作风格之后想给动画组加好多鸡腿,真·亲妈认证·自动完稿小精灵啊

50分钟前
  • 弥呀
  • 还行

第一集我非常满意,蓝妹儿好傲娇,绿总好帅\(//∇//)\

54分钟前
  • 西风记
  • 推荐

为绿总打星!原作漫画故事特别有趣,请支持一下会动的动画版!

57分钟前
  • 秋曦光
  • 力荐

国漫在摸索从故事内容出发,想要做到内容为王,这部漫画真的是不二选择!虽然起步阶段做的不算是特别的完美,但已经非常还原原著了,很满意了!加油!

58分钟前
  • 窗扉
  • 力荐

虽然是泡面番,但作为国漫日更这一点本就是壮举了,还难得保持了不错的质量。动画采用单元剧形式,新颖的无性别设定,大多数时候小绿小蓝是双男主,却也时而转换性别变成男女主甚至双女主,很多日常篇都让人直呼真实。值得吐槽的一点是个别集数被删减,且“我喜欢你”只能说成“我欣赏你”,看来国内对于bl的审查制度还是太严格了

1小时前
  • Cage
  • 力荐

求生欲这么满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到这么甜!不用多说,我都懂!!

1小时前
  • 人可
  • 力荐

我觉得画成人的样子反倒有些尴尬.....还是火柴人习惯吧……

1小时前
  • V.CAT
  • 推荐

两个男孩直白的“喜欢你‘态度可嘉,但剧情真是越来越烦,把整段故事打散拆分成一个个毫无逻辑的段子就不说了,关键这些故事逻辑低幼故作深沉矫情中二,好好卖腐不行吗,非要强行插个刀像个不成熟的高中生,令人头疼。

1小时前
  • 兮称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