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情片美国2006

主演:克斯汀·邓斯特,詹森·舒瓦兹曼,朱迪·戴维斯,雷普·汤恩,罗丝·伯恩,艾莎·阿基多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

播放地址

 剧照

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2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3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4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5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6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3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4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5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6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7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8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19绝代艳后2006克斯汀·邓斯特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0:38

详细剧情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位法兰西王后的一生,讲述了那个年代,法国大革命前贵族们奢华迷乱的生活。奥地利公主玛丽(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非常聪明,生性活泼,14岁的时候,在一场政治婚姻中,从奥地利公主变成法国的太子妃。由于某些原因,王子对玛丽非常的纵容,婚后,玛丽一直过着极其奢华的生活,同样,玛丽也一直无法与内心的寂寞彻底脱离。这部电影将给我们带来关于18世纪法国宫廷和社会的各种震撼,匪夷所思的奢侈,欲望交织的爱情,以及最后法国人民的怒吼。

 长篇影评

 1 ) 玛丽·安托瓦内特,华丽的,空洞的

玛丽·安托瓦内特,路易十六的妻子,哈布斯堡王朝的公主,波旁王朝的皇后,法国大革命期间与国王一起被送上断头台。

《玛丽·安托瓦内特》,Sofia Coppola的第三部电影,展现了玛丽从奥地利小公主到法国皇后的一生中的些许片段,极尽华丽却难免被认为空洞。

大概从片头音乐开始,就应该大概知道这电影绝对不是讲历史,甚至称传记都有些勉强。十八世纪的法国宫廷竟然配上节奏感十足的摇滚乐。十四岁的小玛丽来到了凡尔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绝对让她觉得不可思议。尽管王子好像对她并不很感兴趣,而且法国宫廷的繁杂礼节也让她有些厌烦。婚姻生活并不完全如意,她还没学会这座宫殿中的生存之道,而一位新的皇室成员的诞生更让她难堪。乏味的宫廷生活自然得找些有趣的事,高跟鞋、折扇、礼服,水晶的、镶钻的、蕾丝的、皮毛的,蛋糕、甜点、香槟,连赌钱的筹码都是五彩的。终于太子妃成为皇后,小女孩也十八岁了,她有了第一个孩子,有了一座宫殿里的村庄,有了一个英俊的情人。最后的生命必然多事,第三个孩子不幸夭折,而革命的战火也使得他们离开了凡尔赛,离开的马车上,初升的太阳照耀着菩提大道,我想她并无留恋。画面定格在一片狼藉的凡尔赛,摇滚乐再度想起。

原来,Sofia一点都没有变。她所关注的仍然只是那个年青的女孩,她的单纯又复杂的心理,她似乎拥有一切但又空洞无比。自杀的女孩是,东京街头的女孩是,法国的皇后仍然是。所以导演尽可能的把所有的镜头都对准这个女孩,她的宫殿,她的锦衣玉食,她一个又一个的舞会,她梦幻般的农场;她因为没有孩子的失声痛哭,她对情人如情窦初开一般的期待。那么历史呢,当然只是陪衬,尽管它何等的波澜壮阔。

电影在戛纳引来骂声一片是意料之中的事。那段法国人引以为豪的追求自由的历史在一个美国小女子眼里还不及一个女人的礼服高跟鞋折扇来得精彩。实在很想知道,一向自负而高傲的法国人在听到片尾那节奏强劲的摇滚乐会是怎样的表情。

但是,金棕榈能给《911》,Sofia为什么不能这样的表现她眼中的玛丽皇后呢。更何况,这华丽而空洞的电影实在就是玛丽在凡尔赛的生活的最真实写照,华丽的,空洞的。

 2 ) 绝代艳后――导演心中的女人

懂权谋的巩俐败给了不懂政治的邓斯特,这是一件好事,至少对于我们观影的观众来说。
影片讲述了玛丽王后从14岁嫁入法国宫廷到大革命身首异处这个阶段的故事,其实与政治无关,主要讲述了这个女人的短暂的一生。自古以来,女人就有祸国殃民之说,玛丽王后的奢侈似乎也不能摆脱这个命运,但作为同为女性的导演科波拉来说,这个结论似乎并不是那么入耳,于是她以安东尼娅•弗雷泽2001年出版的传记小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旅程》作为改编对象,而非史蒂芬•茨威格撰写的经典传记:《断头王后:革命与婚姻的双重悲剧》因为后者对玛丽皇后的刻画角度更偏重于政治和历史,而前者则更具有人物触感。由此可见,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仅此而已。
玛丽十四岁嫁入了法国皇室,但十分不幸的是,丈夫是一个无能,而作为一场政治婚姻的交易品,玛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丈夫无能令她根本无法养育未来的殿下,而另一方面,身在家乡的母亲却催着她一定要产子以求达到奥地利政治上的目的。当然,宫中的小道议论也令玛丽无法释怀。
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女来说,这个压力的确是太重了,她所能够采取的做法就是逃避,也只有逃避能够令她得到片刻的安宁。其实,生子这件事还不是她逃避的唯一原因,还有法国宫廷中的种种教条规矩。
玛丽在驿站的时候便已经领略到这种规矩的可怕,当身上所有的衣服被脱光的时候,赤条条的穿上法国服饰,这个细节表明玛丽已经开始了被束缚的日子,就连她那只小狗也因为只是流着奥地利血统而不得不遣返回家。除了这个身体以外,玛丽要完全融进法国宫廷的规则之中。这还包括起床时的更衣,早餐时的无语等等问题。
规矩,人说候门深似海,法国宫廷看来也是如此,没有乐趣没有情爱,剩下的只有利益,何时生子,与谁交知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玛丽王后选择了奢华的享受。其实,这种享受是必然的,作为一名王后,她的少女心劲已经被剥夺了,童心在规矩下变得苍白,所以物质便成了对其精神上的一种补偿。当然,丈夫路易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玛丽在奢华方面极尽所能。
但毕竟是女人,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于是偷出凡尔赛参加了假面舞会,于是为以后的偷情埋下了伏笔,英俊的瑞典军官将造就了玛丽王后的完整性。
购物狂多为女性,恐怕玛丽王后也是这样的人,于是她被物质所控制了,尤其丈夫成为了真正的君主之后,而且玛丽终于也产下了殿下之后,这个看似得到了满足的玛丽其实更陷入了一种空虚之中,孩子不能自己完全地照顾,丈夫国事太忙,于是,玛丽用文艺用花卉用服饰来满足自己的心灵,直到那个瑞典军官的再次出现。
偷情也好,通奸也罢,玛丽王后终于摆脱了那个为权力而产子的形象工程,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这也是玛丽成为一个完整女人的体显。但这个过程是短暂的,虽然很美好,却只能存在于回忆中,王妃,这是不可毁灭的称谓。
这个时候,由于玛丽的奢侈在平民间已经积成了怨气,但很明显,导演并不想一味地突出这种怨气,于是加入了路易国王在对美政策上的失误,这是影片中唯一提到政治的地方,其目的不在于政治本身,而是为玛丽的无辜增加一些筹码。
看不到暴民,只见到那阳光大道最后的隐没,玛丽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导演对这个女人所持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纵观整部影片,除了对美政策一笔以外,没有提到法国宫廷任何的政治问题,玛丽王后的母亲也只是一味的寻求在法国的势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表现。而导演的镜头更多地是放在了玛丽的生活细节上。
吃饭穿衣自然是对奢华的最大表现,尤其是对布景的铺陈,我们就可以看出影片高于《黄金甲》的所在。首先是对服饰的考究,从修花点缀等便可以看得出来,而且所有宫廷人员的衣服样式以及宫廷内装修都极具色彩和奢华的景象。其次是服饰对人物内心的反映,当空虚的王妃沉溺于对服饰的选择时,那些服饰的色彩显得十分地艳丽,甚至有些夸张,但当最后王室将面临人民的审判时,玛丽王后的服饰显然是素净了许多。而黄金甲中一味的金黄色彩只是对权力的一种突现,并没有对人物内心有所体显。虽然两片立意不同,但过份单一是黄金甲失败的主要原因。
影片中给人最大的惊喜却不在于服饰的成功以及对玛丽王后的重新审视,而是音乐。一部古典色彩极为浓重的影片却运用了现代的音乐形象,摇滚乐中显出一种荒诞与戏谑,许多镜头一音乐的牵引下剪切的快速而有力,这是一种颇为新奇的尝试。也正是如此,虽然戏剧色彩浓重,但其中所引发出的荒谬更加令人瞩目。
这种戏谑是玛丽这桩婚姻本身的暗示,同时也是对这个人物所要承受的祸国殃民罪责的一种反讽。导演的立意也便在这种音乐的配合下得到了更有力的彰显。一个与政治无关的女人却被政治送上了断头台,一个充满了少女情怀的女性却被宫廷中的规矩权力争夺而逼上了购物狂的嗜好中,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极其可悲的。

2007-2-28于通州
韩兮

 3 ) 悲剧中的悲剧

   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是,Sofia根据茨威格的《Marie Antoinette》改编成了这部电影。

    茨威格的作品,是传记文学的精品。他通过细致入微的文件考证,探讨了Marie Anoinette的内心与人生悲剧。Marie的悲剧在于,她未曾担负起与自身地位的责任。她漂亮、简单、活泼、待人真诚,但是任性、轻率、无法集中。她的性格,看上去大多是优点,至少无伤大雅。然而,人生的客观残酷在于,身处那样的时代与地位,她的错误是致命的,不可原谅的。

    茨威格描述的重点,在影片中都有体现,但没有贯穿,也没有被表达清楚。可以一点点的列出来看:

    1. 与杜巴莉夫人的对抗。以Marie的简单,她未必对杜巴莉夫人本人有多大的恶感。只是她出身高贵,身边的贵妇也对她有所影响,造成她对出身低贱的杜巴莉夫人高傲到沉默。换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会清醒地看出对方是公公的宠姬,何必执著于这些平白给一位国王难堪。Marie的任性与轻率,从这件事情上有清晰的体现,这些也正是送掉她性命的根源。

    2. 丈夫的生理障碍。茨威格用了很长的篇幅,考证路易十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只是个小手术,颇费周章地用了几年时间解决,甚至最后是后来贵为德皇的弗雷德里克亲自劝说。但这对Marie确实很有影响,如果她能更早的生育,进入母亲和家庭的角色,那么很可能会简短她的青春期般的玩耍。在这几年中,她不断地混迹于年轻贵族中,派遣她的无聊,始终无法专心地了解自身的责任,更无法成熟起来。

    3. 玩乐与挥霍。Marie是洛可可艺术的女神,从洛可可,就可以知道她的最爱都是什么。精致粉嫩,可爱俏皮,轻松之极,没有一丝丝压力,更没有所谓的严肃和思考。他的丈夫,如果不是国王,一定是个大好人,被众人喜爱。但和她一样,这两个极其平庸的人很不幸地成为了法国的国王与王后。就连Marie的哥哥,都表示了对她的担忧,甚至一语成谶:“革命一旦来到来会非常残酷。”这位赤字夫人,多年来的批阅只有潦草的一行字:“请支付。”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挥霍了多少钱。她扮演过无数次的农妇,但是她一生中,未必见过一个真正的农妇。最后她面对审判,关于自己挥霍过度,也不得不表示,超出她的预期(她快乐任性的时候,真的有过预期与思考么?)以至于到了著名的“项链事件”,虽然她彻头彻尾是个受害者,但全法国都在反对她咒骂她。她直到这种时候,才如梦方醒。遗憾的是,一切都太晚了。

    4. 与费森的感情。Marie的一生是失败的。她不缺乏智力,但却将大半生都任由自己做个傻瓜。当她在后半生经历磨难的时候,她终于冷静下来,开始学习和判断。这些东西并非她不能学会,只是她从不曾去发掘。我一直认为,费森是上天送给她的最好的礼物。她从费森身上体会到了真正的感情,在她最悲惨的时光中,费森始终陪伴了她,给予了全部的爱与忠诚。茨威格用许多考证证明了此二人的关系。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丰富这位王后人生悲剧的重要内容。

    我几乎是在写书评了。不厌其烦地道明这些,无非是解释Sofia为什么描绘了那么多看似奇怪又不连贯的情节。Sofia完全没有连接好这些关键点,也没有把这些内容真正转化为视觉情节。所以会造成很多观众觉得冗长无味,不明就里。

    Sofia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这部电影过度缺乏批判性。Marie的悲剧是极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的品性未必有大的问题,但是一旦不能承担应负的责任时,就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Life is pretty tough. 不能因为Marie活泼可爱,本意善良,就能够原谅她所犯的错误。历史就不曾原谅,将她送上了断头台。

    此外,我对Sofia将Marie的母亲,玛丽 泰蕾丝的塑造成一位身着黑衣、满口说教的老太太极其不满。大概Sofia觉得她把女儿嫁出,是一场政治交易吧。可一国之君,难道不该对国家的内政外交负有责任么?这种选择难道是靠感情就可以解决的么?她对于女儿的教诲,从信件就可以看出绝不是空谈与说教。她甚至苦口婆心地在每个细节上,对自己任性的小女儿沟通与批评。只是一切都付诸东流。

    最后说说影片的原声音乐吧。我能理解Sofia使用摇滚音乐的想法,也是个很好的创意。因为摇滚是很能宣泄情绪的音乐。只是与情节上出的问题一模一样,每个场景的音乐都是孤立的。单个音乐和场景都是契合的,但每出情节的音乐,整体上都无法连贯,所以整张原声音乐,始终不能成为一个流畅的体系。

    说了这么多,不再继续了,Sofia在演员、摄影、音乐、服装上都努力了很多,但整体而言,只能说是失败之作。我将评论的题目叫做悲剧中的悲剧,意思是说,她尽力描绘Marie的人生悲剧,结果却是另一场悲剧。

 4 ) MIX

如果你喜欢RACHEL GETTING MARRIED, MAYBE你可能也喜欢这部,都是看似常规的类型片,却有着跳出窠臼的独特氛围. 描写故人的传记电影看了太多,即使人物的命运再坎坷,看完电影的平铺直叙之后也只能说有了了解,不过如此。MARRIE中背景音乐的流行歌曲完美的诠释了女主角的心理,描写皇宫奢华的几个跳跃镜头又像极了令人垂涎的广告。MIX的很有趣,又有道理。顺便说,我还真是喜欢这种妹有情,郎无意的感情纠葛,好像小时候看的《哑妻》电视剧,我一直认为是琼瑶小说中唯一对我有吸引力的作品,(后来知道这也是60年代第一部改编成电影的琼瑶作品,并由此开端了琼作改编的大潮)。可惜没看完,不知道国王最后对MARIE到底是个什么心态,很好奇~~~

 5 ) 空有華麗

雖然知道劣評如潮, 也知道整齣電影空有奢華, 但我還是看了Marie Antoinette, 不為Sophia Coppola, 不為Kristen Dunst, 真的只為了Marie Antoinette。

 

為瑪麗皇后平反的傳記出了好幾本, 寫得最好又最客觀的並不是Antonia Fraser那一本, 而是法國歷史權威Evelyn Lever的Marie Antoinette The Last Queen of France。但Sophia Coppola偏選了Antoinia Fraser。不幸中之大幸是, 幸好導演也沒有用上最爛的Evelyn Farr版本。

 

言歸正傳。實在不明為什麼要用Kristen Dunst來當瑪麗皇后。她算不上漂亮, 有點口腫面腫, 也演不出皇后應有的高貴氣質和少女太子妃那種又天真又迷失的心理狀態。無論由嫁到法國, 被貴族指指點點冇仔生, 豪賭, 搬至離宮的小農村中生活, 甚至最後向國民鞠躬, 都是一模一個樣。

 

而且導演也拍不出要替皇后平反的理由。瑪麗皇后的一生有好幾次事件不但影響她個人, 而且更是影響到整個皇室甚至是法奧兩國的安危。最初一次是在她仍是太子妃的時候與路易十五的情婦杜巴莉夫人公然為敵, 最後要屈服於妓女出身的情婦並向她先開口說話的一刻。可惜電影完全拍不出這句「凡爾賽今天有很多人」對維持法奧關係有多重要, 也拍不出瑪麗的自尊心有多強(這是她向杜巴莉說話的唯一一次, 太子妃的地位和自尊可不容許她再向妓女說話了)。

 

另一個影響她一生的是在化妝舞會上遇上瑞典貴族菲爾遜。電影中描寫他們的都只是一些未經證實的魚水之歡, 歷史學家還未有證明他們有肉體關係, 但皇后和瑞典伯爵搞婚外情則是鐵一般的事實, 最大的爭議只不過是柏拉圖式還是真材實料。然而, 我個人認為菲爾遜的出現並不單是要證明皇后的婚姻生活不協調。電影只把菲爾遜描繪成情場浪子 (而且他在化妝舞會後一直有和皇后聯繫, 而非如電影所言打完美國獨立戰才再相遇), 省去了他是用真心去愛皇后的重要情節。而這些情節就是當波旁皇朝全面崩潰, 皇室試逃流亡, 菲爾遜不顧生死回法國協助皇后和國王逃亡奧地利。一個趙完鬆, 相信不會冒死做這些事吧? 可惜電影拍到巴黎市民攻陷凡爾賽, 皇室被押送出宮就完了, 看不到皇后最慘痛和改寫法國歷史的一刻。

 

Sophia Coppola也刪去了把皇后名聲推落谷底, 令她遺臭萬年的「項鍊事件」, 雖然皇后在這件事上是受害者, 但整件事暴露了皇室的無能, 可說是人民甚至是部份貴族也離棄了她的原因。但是, 從另一個角度看, 皇后是白狗偷食, 黑狗當災, 如果電影能夠加回這個段落, 可讓人更能同情這位身不由己的皇后, 也令鋪陳到後來她失去人民和貴族的支持(在劇院內拍手一幕)更有說服力。

 

罷免財相Necker, 三級會議和網球場宣言等重要事件也沒有在電影出現。瑪麗皇后在此其實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路易十六的軟弱, 令沒有什麼政治智慧的皇后不得不女兒當自強起來捍衛皇權。罷免人民愛戴的財相是她的意思, 三級會議會場被封也是她的主意, 不過她這樣做不是存心要與人民為敵, 而是, 瑪麗皇后不過是一個漂亮高貴的闊太, 根本不會政治, 大權落在她手上不亂才怪。而事實上, 她也根本不渴望權力。她寧可在離宮中當個好母親(她確是個好母親, 要親力親為帶大孩子, 而不要奶娘和僕人代勞), 也不願理什麼國家大事, 錯就錯在她嫁了法國皇帝。可是, 電影就未能展現皇后作為一個好媽媽和在逆境中掙扎求存的一面, 極其量是個尾聲時民眾快要打到來凡爾賽時說「只要國王陛下留下來, 我也會留下來」,以表示她的勇氣。

 

看完2006年版的Marie Antoinette, 就更覺得, 日本寶塚舞團改篇池田理代子七十年代的作品中的瑪麗皇后, 更值得人同情。

 6 ) 玛丽皇后

我们克斯汀邓斯特那青春甜蜜的脸庞啊。
 
影评说得对,这是一部没有“人”的电影,索菲亚科波拉这一次并没有在内心发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迷失东京的那份精致还在,却空披了华丽的外衣和宏大的排场,玛丽安东尼奥尼在里面如同一个玩偶,行尸走肉。没有台词,没有独白,从一个清纯小女孩堕落成法兰西的亡国之后的过程没有任何起伏高潮,克斯汀再卖力也只能从那青春洋溢的嘴角和眼神演出一点点皇后的风度,却没有皇后的灵魂。
 
那个灵魂本来应该是孤独而高傲的,一个十八世纪的奥地利公主游荡在法兰西起伏的庄园和城堡之间,她的爱与哀愁本来是一千个人心中的哈姆雷特,任人评说和猜测的吧。她有多少秘密我们可以畅想?

 短评

作为演员,我想Kirsten Dunst一定很开心她曾饰演过「Marie Antoinette」这部片拍得她有多美,使得她吸血鬼般的眼神和冶艳的唇角能被铭记,谁要管历史与恶评,里面的华服与高跟鞋,红唇与头饰,窗帘与地毯,都是18世纪的宫廷之美。如果觉得这部片乏味,完全是因为你不懂上述与电影组合而成的蒙太奇

6分钟前
  • A-sun*
  • 推荐

如此奢华的服饰布景都无法阻挡电影的乏味,人物安排混乱不明,画面堆砌空洞无聊,Dunst的表演无半点法国风情,整部电影真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较差

科波拉的目标受众再明确不过了,都是拍给非常具体的一类女人看的(她自己就是那类人)。比起讲好一个故事,她更想传递自己脑中的视野和情绪;这件任性事也只有居于科波拉之位才做得到。I find Antoinette's silk, lace and feathers inspiring.

11分钟前
  • nosidda
  • 力荐

视觉优秀,原声太扯,故事一般,哈哈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拿17XX年的故事怀70年代的旧。

19分钟前
  • 17950
  • 力荐

邓斯特演活了前半部的羞涩可爱,却演不出后半部的迷乱暴殄。

23分钟前
  • 蒜 | BOY A 🌈
  • 推荐

空有皮囊。

26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较差

人民饿的时候可以吃蛋糕...这部片子用Dustin O'Halloran的音乐实在是太好了

3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注意看,她的鞋子中出现了all star

33分钟前
  • Miss Lucky
  • 还行

这部电影适合挂在墙上的画框里循环播放。

38分钟前
  • .
  • 推荐

怎么说来着?什么华丽的旗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43分钟前
  • 劳永逸
  • 较差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这个主演,但并不妨碍我看完索菲亚这一版本的玛丽皇后。在电影里最美好的片段,莫过是诞下第一位小公主之后,她穿着洁净的白衫在田园里与女儿奔跑。这也是玛丽皇后,最美好的时候。

46分钟前
  • 结球
  • 还行

这片并没有多不堪,多浮华空洞,尤其是在读了大仲马的《断头艳后》之后,我反而理解了索菲亚的拍摄手法上的“轻”,那个年代就是个浮华空洞的年代,KK就是书中所描写的那个少女,不谙世事,只懂享乐,当她懂得如何做一个王后时,她却必须要面对断头台了。

50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女主气质不够法国。一看就是美国妞。

52分钟前
  • 唇红齿白章北海
  • 还行

本身是想练法语来着...可光顾着看衣服了

56分钟前
  • Charlie
  • 还行

不去谈剧情。画面色彩实在是漂亮,服装华丽丽,音乐很好听。其实也就够了。

60分钟前
  • 果酱☮
  • 推荐

美国高中女生的皇后幻想

1小时前
  • 还行

法国大革命算个鸟,它只终结了一个女人的幸福生活耳.

1小时前
  • Bigteeth
  • 还行

为了衣服去看了...导演真的抓不住整个片的重点吧...不过这电影只要有衣服就够了

1小时前
  • 猛汉世雄
  • 还行

据说每一个镜头都是对眼睛的爱抚。

1小时前
  • 昏金暗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