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2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3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4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5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6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3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4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5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6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7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8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19玩具总动员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35

详细剧情

胡迪深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就是照顾他的主人,无论是原来的安迪还是新主人邦妮。当邦妮将不情愿成为玩具的“叉叉”带回家时,胡迪又担起了教导叉叉接受自己新身份的责任。 然而当邦妮将所有玩具带上房车家庭旅行时,胡迪与伙伴们将共同踏上全新的冒险之旅,领略房间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甚至偶遇老朋友牧羊女。在多年的独自闯荡中,牧羊女已经变得热爱冒险,不再只是一个精致的洋娃娃。正当胡迪和牧羊女发现彼此对玩具的使命的意义大相径庭时,他们很快意识到更大的威胁即将到来……

 长篇影评

 1 ) 《玩具总动员4》的精巧与遗憾

多数人对皮克斯的新作变得警惕起来,大概还要追溯到《勇敢传说》。不过对我来说,这种警惕会更早一些。也就是在2006年第一部《赛车总动员》上映后,我开始抱着审慎的态度去关注这个工作室,好在后面的《料理鼠王》和《瓦力》没有过于懒惰。然而近几年,他们连续在五六部作品上有失水准,比如《勇敢传说》、《怪兽大学》和著名的滑铁卢《恐龙当家》。

在为皮克斯是否失去创造力而担忧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许多其他好莱坞动画公司反复证明着一个事实,那就是技术再怎么精进,也填补不了内容的空虚。这些现象反而印证了当年的皮克斯制作出第一部《玩具总动员》是多么得伟大。24年前过时而简陋的CG渲染与建模技术,丝毫掩盖不了其风格与氛围的完美构建。第一部从问世伊始,便承担起引领与颠覆的角色。

如果仅仅将1995年的《玩具总动员》当做一次技术的里程碑,显然是失当的。至少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能说明一些问题——那个年代的奥斯卡可比现在靠谱多了。甚至在当时,还没有设立最佳动画长片的奖项,只能略显尴尬地给导演约翰·拉塞特一个特别成就奖。必须承认的是,那段时期是以约翰·拉塞特为首的一批皮克斯动画师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包括编剧安德鲁·斯坦顿和乔斯·韦登,整个团队都保持着充沛的灵感。

因此,《玩具总动员》不仅标志着3D动画时代的到来,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工业式动画创作思路。这种思路可用于三维动画,也可用于二维动画。它当然不是金科玉律,因为许多杰出的动画艺术家也建立了各式各样的风格里程碑,尤其是那些体系之外的独立影人。但是这并不妨碍《玩具总动员》的划时代性与颠覆性。数年间,在效仿者已经学得七七八八之后,在人们习惯了这样一种范式之后,首先导致了皮克斯这个产业标杆陷入到某种困境,随后便是商业动画大面积暴露出来的创造力匮乏。倒不用过于杞人忧天,因为类型电影就是在这样的峰谷中演进的。

所以,再次将《玩具总动员》这个“镇店之宝”搬出来给观众看,实际上是皮克斯必然的选择。纵使他们在这几年拿出了像样的《头脑特攻队》和《寻梦环游记》,但是大多数还是《赛车总动员3》和《超人家族2》这样有失水准的作品。更进一步说,《玩具总动员》成为了某种救赎,一方面是皮克斯试图借此自我提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重新树立观众的期待,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给公司旗下接受度和风评全部达标的系列开发新的一作。因此,他们毫不犹豫地把胡迪的故事推到了第四层台阶。

总的来说,《玩具总动员4》体现出了一些锐意精神,但流露出来更多的是稳中求胜的姿态。它没有完全丢掉前三部的成功法宝,对新元素的把控力也确实有限。整体而言,我对这部作品持肯定态度,但它还没好到让我像以前那样期待皮克斯接下来的作品。

前三部曲曾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工作室的创意和对类型影像的熟稔。“让玩具活起来”绝对是一个天才般的想法,这个点子既遵循了好莱坞擅长的拟人化写作传统,又让文本产生出了无限可能性。而类型片,实质就是通过叙事元素与主题形式进行的相似分类,背后还包含了观众心理、消费习惯与情绪反应等学问。就规范性而言,《玩具总动员》三部曲是保守式革新的典型。它戏弄了大量的类型元素,将它们拆解、重构、嘲仿,最终完成一定的戏剧娱乐效果。

在如此的创意支撑下,想要实现类型影像的拼贴就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它首先从人物中产生。男一号胡迪是一个西部牛仔玩具,男二号巴斯光年是太空警察,除此之外还有芭比娃娃、恐龙、塑料兵人、牧羊女、蛋头夫妇等形形色色的角色,他们天生就具备不同的类型风格。因此,我们能在影片中看到西部片、科幻片、爱情片、喜剧片、动作片、战争片等眼花缭乱的熟悉桥段,类型影像不断调节着叙事节奏与调度方式。而每当胡迪一行人陷入困境时,比如第一部的坏男孩,第二部的矿工,第三部的幼儿园,还都利用了适当的恐怖效果以渲染气氛。而每次的救援行动,都是在开一个不痛不痒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的玩笑。

这方面,是《玩具总动员4》做的最成功的地方。尤其开篇的一系列冒险行为,几乎每一次转场就是一种新的类型影像。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古董店,这次影片没再照顾所谓“轻度观众”的接受程度,一上来就是突发惊吓(Jump Scare)的恐怖片手法,考验抱着轻松心态来看动画片的观众心理能力。除此之外,《玩具总动员4》还保留了皮克斯擅长的、承袭自好莱坞1910-1940年代大量默片的动作喜剧桥段。在古董店中,某些时刻的光线与镜头角度也足以把我们拉回黑色电影的氤氲中,而巴斯光年和翠丝的几场戏又有着固定的冒险片和越狱片的套路。类型元素混搭得收放自如,令人赏心悦目,本片在前半小时便构造出了充分的娱乐性。

但是,单单将精力聚焦到这些表层特征,还不能够让我们观察到《玩具总动员》作为动画电影,作为一种影像艺术的重要性。作品更独特的地方在于其由创意而衍生出来的崭新的文本结构。这个系列首先在传统类型主题的权力关系上进行了巧妙的延伸和对调。如果我们暂时抛弃电影的其他组成部分,单单把它当成儿童片对待的话,通常来讲,儿童作为一种天真向善的象征,总是处于与成人世界对抗拉扯的状态,是弱势一方。儿童电影的作者正是利用这种冲突,推进人物情感,建设某种批判性主旨。而在《玩具总动员》中,儿童成为了权力系统的主宰,已经与成人站在了同一阵营,玩具则是弱势群体。

这种倒置和错位带来了两个全新而有趣的现象。一个是玩具作为拟人化的产物,实际上并不是导演倾向的落脚点。电影仍然以人类作为最终讨论对象。当然,这实在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毕竟现实世界中玩具并不真的拥有高级意识,影片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偏向人类的中立。换句话说,拟人的最终目标还是以“人”为对象,否则“拟”就失去了意义。但导演的聪明之处在于,通过情节流转来揣摩人作为个体的差异性。所以,故事表面上是在讲玩具的历险,包括友谊、勇敢之类的高贵品质,本质上讲的仍旧是孩童的心理成长,只不过孩童不再有具象化的矛盾对象,完全靠玩具建立侧面的成长曲线,这就让影片的基调显得温和了许多,也就构成了一种合家欢式的表达。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胡迪与巴斯光年的数段冒险经历所带给观众的感悟与思考,然而这些毕竟无法直接拿来作为对影片的终极阐释。为了达到探讨孩童的目的,四部《玩具总动员》其实一直在粗暴化处理玩具们的社会关系。即使出场的玩具再多,每个角色都有非常单一的动机与目标,除了胡迪、巴斯光年这种主要角色需要承担调和叙事节奏,引领剧情发展的任务,必须有丰富合理的成长曲线,其余很少有复合型的人物登场。甚至反派的动机一直都是重复的,即受主人消极行为的影响而产生某种怨念,从矿工到第三部的草莓熊,再到这一作的盖比娃娃,莫不如是。甚至在结构上,四部电影都具有重复的韵律感。于是,电影似乎形成了一种赋格,在冲突驱动引起的简单又激烈的递进事件中,我们不仅将目光锁在命悬一线的玩具们身上,同时也将注意力保持在那些镜头容纳不下的人类(成人与孩童)身上。

第二个现象,体现在玩具与人类不断转变的关系中,这个现象在第四部被放在了轴心位置。以胡迪、巴斯光年一干人为首的家养玩具,一直以来秉持的观念就是要服务好自己的主人安迪。第一部的冲突性在于争宠,新来的巴斯光年成为宠儿,胡迪嫉妒心爆发,引发了一系列戏剧性事件。最终两人和解,而安迪作为“局外人”,也完成了某种成长。后两集的矛盾在于玩具作为量产商品,要如何看待被误会的归属感,以及被抛弃后的价值观问题。有趣的是,即使胡迪看到了自己的电视广告,在翠丝和老矿工的指引下发现了所谓的明星身份,但仍然是坚定的“保皇派”,其强烈的归属感是以脚底下的“ANDY”作为支撑的。而老矿工,包括第三部的草莓熊,在被世人和主人遗忘后,决绝地成为自由派,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他们最终都以某种阴谋家的身份露面,甚至有种想要利用人类的心理在作祟。这些玩具的下场显而易见,也证明了影片某种意义上的立场。

但是对于胡迪、巴斯光年等玩具来说,他们也一直面临着一个关乎终极命运的巨大危机,那就是安迪长大后他们必遭抛弃的问题。因此,第三部是文本量最丰富的一部,胡迪在反对草莓熊的理念的同时,实际上自己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仍然坚守不抛弃主人的观念。影片将这个非常严肃并难以给出答案的辩论放置在刺激的冒险经历之下,实则规避了自己的核心主题,或者说,低调处理成了个体选择的问题。于是在电影最后,成年的安迪离开家时,将所有玩具送给了新的小主人邦妮。安迪作为正面角色,虽然有第二部抛弃胡迪的举动,但本质上还是创建了一个玩具乌托邦。如今乌托邦已不复存在,也就会深切影响第四部的主题走向。

《玩具总动员》一直不避讳描述复杂的主仆关系转变,关于服从与背叛的辩证性讨论从来都是这个系列内涵的一部分。当然,没有人会阻止你基于此理解出君权、奴隶制、阶级特权和制度暴力之类的政治影射,然而从根本的表现形式来看,电影显然不鼓励这种过于发散的思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一部愉悦欢快的动画片解读出这么多关于历史与政治的话题会显得有些可笑,也有些不合时宜,我们有无数更好的电影样本去讨论这些。不过,到了《玩具总动员4》,导演不可避免地向这种成人式思考迈进了一步。虽然第四部没有真的立刻摇身一变,开始大谈特谈政治制度与社会症候,然而作品仍然摆脱不了要迎合美国社会当下正在流行的风气。

我不是太愿意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些关于性别政治、身份政治、肤色政治的浪潮,已经阻碍了美国电影工作者的正常创作过程。显而易见,不是所有人都受其影响,但从年初到现在,我们几乎在任何一部好莱坞A级制作中都看到了指向性极强,又与作品文本极其突兀的段落。比如《复仇者4》里蜘蛛侠身后的女英雄集结,比如“X-Women”与“Women In Black”,在我看来,浪费哪怕一秒钟、一句台词去回应那些荒谬的舆论都是令热爱电影的人难以忍受的。虽然随着情节的发展,以及受这些现状的影响,我难免不会立刻联想到那些声音和主张。不幸中的万幸,《玩具总动员4》在这一点上做的还算高明,不至于让人那么反感。

于是,本片在运用诸多类型影像将娱乐性推至顶点之后,迅速让电影真正的核心角色——牧羊女登场了。此时的牧羊女已经不是卧室里温顺的台灯装饰,反而成为了擅长野外求生的女战士,左臂还是残缺的。她的崭新形象,轻易能让人联想到《疯狂麦克斯4》里的查理兹·塞隆。电影在胡迪与牧羊女见面的段落中,放开手脚又尝试了一下废土风格。而牧羊女显然代表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也代表着拒绝服从权力的自由形象。相比以胡迪为首的,长期被规训的家养玩具,牧羊女一出场就是如此光彩夺目,镜头贪婪地展现着她的坚韧、果敢、睿智与独立。这里的女权意味不言自明,也让我们重新注意到了一点,即为什么本片会出现叉叉这样一个怪异的角色。

可以说,《玩具总动员4》是为胡迪和牧羊女而拍的。相比之下,许多人认为盖比娃娃的塑造比较出色,实际上仍是重复翠丝和草莓熊的路数,这不免会让她显得更功能性一些。盖比娃娃的任务很明确,一是提供一种类型元素,二是重复强调玩具和主人的羁绊,三是制造冲突驱动力,第四个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给胡迪脱离主人一个充足的理由。盖比娃娃就像一个烟雾弹,她虽然得到了一个好结局,但是电影没有心思去深入刻画这个角色的命运,因为这不是它想表达的主旨。所以我们看到最后,在导演没有忘却作品基本完整性的前提下,电影留给盖比的时间非常少,也比较草率。通过一连串几乎不给反应时间的情节,盖比就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但是本片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需要回应社会上的一些声音——这本就不该由他们回应——同时也没有忘记电影的重心在哪里。当然,胡迪最终被牧羊女说服,成为野生玩具,势必会引发更加成人化的严肃解读,但是影片未摒弃任何合理性,从始至终在一步步铺垫着这个结果。

故事开头紧接着第三部,安迪将玩具送给了邦妮,实际上是削弱了胡迪的归属感。而且胡迪在新家毕竟是不受宠的,因为邦妮无论从性别还是外部环境来讲,有一套自己心爱的玩具,不可能再把胡迪当成主角。为了讨主人的欢心,胡迪可谓费尽周折,包括不断地救叉叉导致自己身陷囹吾。影片的前半部分在叙事上其实是很散漫的,因为在我们看来,胡迪一直是徒劳的努力。因此见到牧羊女之后,他的内心逐渐开始动摇。直到把自己的发声器送给盖比娃娃,胡迪已经完成了对主人的告别。发声器是他与人类沟通的唯一手段,当这个象征被切断,实际上胡迪也就没有理由再回到主人身边了。影片不仅在个体意识觉醒上做了文章,同时也通过人物本身经历对性格的影响,完成了故事弧光的构建。所以说《玩具总动员4》平衡了人物情节设计与文本之外的现实呼应,而并不像其他好莱坞电影那样过于违和。

在文本之外,还有强大的形式感支撑着。《玩具总动员》老三部曲的另一个独到之处,依旧是从创意出发,从而建立起一种新的空间关系与客体视点。这一部基本将此特点继承下来了,但是在执行上相对弱了一些。现在我们把讨论儿童片时扔掉的其他部分拿回来,我们会察觉到,《玩具总动员》本身还是一出家庭情景剧。但是玩具的视角毕竟不同于人类,它呈现出一种渺小与巨大的对比。所以,以《玩具总动员》为首的此类电影,其镜头的运动速度是相当快的,所有室内细节全部被放大,形成景别上的新奇感。《玩具总动员》的许多镜头都容纳不下人类的全貌,只有非常巨大的手脚或半截身子,只在必要处将机位调至正常。在色彩斑斓的动画影像之下,实则充满了空间上的压迫感,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便是玩具的无威胁性。对于我们来说,这种特点构建了一整套小格局的紧凑叙事,同时也在不断彰显玩具与人类不容颠覆的权力结构关系。

对于《玩具总动员》剧情内的场景结构设计而言,我在这里想用一个电子游戏的概念来阐述,这就是“箱庭”。当然,并不是只有《玩具》系列默契地迎合了这个游戏界的场景设计理念,但在贯彻起来丝毫不比那些最优秀的谍战片和偷盗片差。箱庭最初指的是那种庭院式的盆景,在任天堂的宫本茂将此名词引入游戏界后,便成为一种关卡设计理念。在许多3D化之后的马力欧游戏中,每一个关卡都是独立运行的微缩世界,是封闭而自由的。这种设计充分发挥场景的纵深与落差,在有限空间内施展出无限的可能性,不仅让关卡达到某种和谐的美感,同时也带给玩家深度解谜与探索的乐趣。只需要去玩玩Switch上的《超级马力欧:奥德赛》和《前进!奇诺比奥队长》立刻就会明白了。然而,无论是电影还是游戏,要构建此类场景,便需要大量精致的细节填充,并且要让空间具有清晰明了的合理性结构,让玩家/观众在行动中逐渐对此加深认识并记住。因此,空间中的每个点,都至少有两条以上的路径可以到达,而不是像传统迷宫那样的单路径。

一方面,《玩具总动员》作为CG动画,其给人最直接的感受本身就类似于游戏影像,不是一味地拟真,而是着重突出构造性的新奇感,影像会显得比较立体。不过,虽然有着情景剧的模式,但《玩具总动员》一向不回避室外场景,因为室外场景是贯穿连通各个箱庭的最有效方法。但是无论在哪里,事件均在箱庭中发生,胡迪和巴斯光年的冒险也就完全在一个个箱庭中展开。安迪的家、坏男孩的后院、艾尔的玩具城、阳光幼儿园、垃圾场、还有这一部的古董店。四部电影从始至终几乎抛弃了全景视角,机位全程紧靠玩具,大量的封闭式的构图分镜,逐步揭露出场景的复杂性。我们常常跟随胡迪的动线,由浅入深地进入到不同小场景的内部,进而发生更多的递进事件。在层次感很强的螺旋性叙事中,箱庭设计提供了人物通过不同路径到达某一点,生成危机并化解之的有效过程。空间的紧凑与压迫性总是伴随其中,动作与冒险等元素组成了一个自洽的系统,事件在良好的循环中进行,剧情也就变得完整而精彩。

但是在《玩具总动员4》中,主创团队的执行力看起来打了一些折扣。古董店的布景设计仍然很出色,但是影片在镜头运动和剪辑上却缺少了以往的灵性。反而是到了沙池这样的户外段落,影片在视听上变得更有条理了些。也许这是因为镜头过于注重表现人物动作,反而让影像本身显得呆板了些,大概也有室内光线与色彩的缘故。总之,古董店在我看来仍然没有被充分有效的利用,即便大部分最吸引人的事件均在此发生。而邦妮的家、学校、房车、游乐场的段落又太过零散,对影片的整体性提供不了太大帮助。

接下来,我们还是要说回到人物,尤其是新加入的角色叉叉。不光是动画,许多好莱坞类型片都是概念先行的,他们不懂得什么是剧作意义上的“顺其自然”。如今的电影创作,在故事已经被开发殆尽的同时,对人物的刻画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让人物去驱动叙事。从古至今,无论文豪还是各种大师,他们都深知凭空捏出经典形象的难度之高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人物往往与概念形成某种割裂感,因为人物终归属于自然产物,哪怕他是虚构的,而概念具有鲜明的人为创造性。

胡迪的弧光在第一部得以完美建立,最后又通过两部电影进行了延展并再次弥合。然而到了《玩具总动员4》,胡迪的人物状态一上来便隐隐显现出一种讲无可讲的尴尬处境,这也是牧羊女成为核心角色的必要性。巴斯光年更不用提,从第一二部的双核之一,到三四部的辅助角色,他已完全不被剧本所重视。《玩具总动员4》最大的遗憾在于叉叉这个角色不可避免的违和性。他是邦妮用垃圾制造的物件,却活了过来,实质是通过这个角色在冲击《玩具总动员》系列固有的相对完整的逻辑链条。这样做并无不妥,反而会显得非常有趣,因为它本质上形成了一个系列中从未出现过的新矛盾。但是后面的情节发展将这种可能性打消了。事实证明,叉叉作为一个角色,没办法用自身魅力和价值意义撑起整部电影的动机和目的,不过作为工具却可以。即便在影片结尾给他安排了一个女友,也只是一个粗陋的圆场。如果说牧羊女是影片对政治正确的高明回应,那么叉叉就是牧羊女的拙仿式参照物,就像一个实验的牺牲品。

至于兔哥和达鸭,完全是吉祥物般的存在,对主题和叙事的贡献实在是少之又少。他们身上再次重复了寻找主人的动机,最终也再次迎合了牧羊女的身份/性别政治。但是他们全程都是被动的,除了插科打诨以外,一直被主角团队牵着鼻子走。从这个层面来说,那些吐槽都是在隔靴搔痒,没有任何丰富文本的作用,也没有探讨的意义。而兔哥和达鸭的想象性段落暴露出来的问题会更为扎眼。这些客体主观化镜头,实际上是以拙仿某种叙事格式的方法,打破玩具和人类已经稳固的权力关系,但是它的意义在哪里?如果只是为了表现某种荒诞的恐怖喜剧桥段,那么重复的次数和时间又略显多余,喜剧效果也不够突出。于是,这几段幻想不仅再次违背心理活动的意会因素,同时又拖累了叙事节奏,是完全可以大批量压缩的戏份。

尽管,从作品的娱乐性而言,《玩具总动员4》近乎完美。有前三部珠玉在前,新的一集也没太过掉价。然而,时代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已经陷入焦虑与迷茫的影像生产方式,即便是皮克斯也不能幸免。类型创作正在湍流中前行,他们需要一个人能率先到达彼岸,扔下救命的绳索。《玩具总动员4》让皮克斯前进了一小步,但还远远够不到陆地。当然,我们没必要对一部动画片苛责太多,因为在现有的困境下,皮克斯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但是我仍然希望看到类型动画率先冲破窠臼,开发出一片新的天地。不管怎么说,《玩具总动员》是皮克斯手上最宝贵的品牌。24年前,他们用胡迪和巴斯开创了动画电影的新时代,那么未来他们还能再次承担起引领和颠覆的角色吗?如果皮克斯不行,谁又可以呢?

 2 ) 玩具4,玩的是老观众吧

玩具4真是一部颇为神奇的电影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你抛开前三部,直接看4,你的感官可能会很不错,甚至会给出高分好评

但你先补完了前三部,再紧接看4的话,那感觉就不一样了,你可能会有一种吃了苍蝇般的不适感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第三部的结局:

安迪要去上大学了,但他对胡迪依然眷恋,甚至决定带着他去大学。但胡迪做出安排,让安迪把所有玩具(包括他自己)都送给了小女孩邦妮。最后,安迪问邦妮:你能照顾好我的玩具吗?小女孩怯生生地点点头,表示可以。

到这里,玩具系列前三部的立意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升华——安迪成长了,明白放手也是一种传承;玩具们有了新主人,可以继续履行他们的使命;小女孩邦妮有了新玩具、新朋友,幸福和欢乐得到了延续。镜头语言也明显告诉我们,邦妮是个负责任的好主人。

这个结局,无论对角色,还是对观众,都堪称完美。

结果到了9年后新拍的第四部呢??

小女孩对其他玩具还算不错,但胡迪却被打入冷宫。小女孩有了新欢叉叉之后,最后连胡迪丢了都不知道…………

安迪、胡迪和老观众的心都特么日了狗了

想象一下,你被迫要把猫送人了。你精心选择了一个下家,并问ta:你能照顾好我的猫咪吗?对方说,能。

但一年后,你发现对方在玩仓鼠,于是问ta:我送你的猫怎么样了?对方却闪着无辜的大眼睛:猫?什么猫?你看我这里没有猫呀!

你会不会有想杀人的心情??

有人说,小孩子不懂事嘛,小孩子就是喜新厌旧的嘛……

还有人说,这个片子的主题其实是追求自我,追求自己的幸福balabala……

那好,小孩子不懂事,难道胡迪还不懂事吗?如果小女孩真是一个喜新厌旧的主人,胡迪上一部还费那些事儿干嘛?老老实实待在安迪身边不好吗?

而且到了这一部,如果胡迪发现自己所托非人,转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了,那也不是不行。可你看他又是怎么对待小叉子的

原本人家小叉子的自我定位就是垃圾,人家在垃圾桶里很幸福很温暖,人家对所谓的主人没有感情没有义务没有羁绊。结果胡迪用了几天时间给他洗脑:你是玩具!你要让主人开心!你就是垃圾也是主人的垃圾!你一定不能离开你的主人!!

最后小叉子的自我和三观被搅得稀碎,被强行绑在了主人身边。然后胡迪呢,一骑绝尘自己跑去寻找自我寻找爱情寻找自由了……

胡迪你追求自我,没问题。那小叉子凭啥不能追求自我啊?凭啥小叉子的三观就要被重塑啊?

这特么是啥?精神分裂?死道友不死贫道?这还是一直以来的那个胡迪吗??

有一种人经常说“我这是为你好!”“你怎么就不能理解我的苦心呢?”胡迪的表现不就是这样吗

说这片子宣扬“追求自我”的,不觉得打脸吗

邦妮崩了,胡迪崩了,其他角色也没好到哪儿去

巴斯光年,一个勇敢果断的好哥们儿,在这一集里无所适从,只会“倾听心声”

翠丝等人完全沦为背景板

BOSS娃娃轻而易举就被洗白,甚至到了影片后半段,你会神奇地发现这片子已经没有反派了

邦妮的父母更是两个低能儿……

说来说去,好像也就牧羊女还算正常

所以玩具4拍出来到底是为啥?主创们到底想干啥?

就为了给胡迪配个CP?给1、2部的牧羊女一个交代?

其实玩具系列最打动人的地方,除了玩具与玩具之间的友情和爱情,便是玩具与主人之间的情谊了,后者可能还要更深沉一些,电影里也没少出现玩具被主人抛弃后或崩溃或黑化的情节。就因为这个主题,最后安迪与胡迪的分别才会那么打动人

而到了玩具4,这条感情线被彻底割裂,之前那个完美的结局被彻底打破,这种程度,说狗尾续貂都算便宜了,已经可以叫做喂屎了

shit

PS:其实吧,单独看这一部电影,觉得不错也很正常,毕竟这片子也不是没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牧羊女,由于她在前三部情节不多,这一部的遭遇和性格就显得没那么违和,算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但看到那么多营销号和“死忠粉”居然吹捧这电影延续了前三部的精髓,跟前三部一脉相承啥的,我只能仰天长叹了,也许我们看的真不是同一个系列吧……

 3 ) 老友终将重聚!| 你也可以拥有一个叉叉!

昨天老陈载我去看《玩具总动员4》的午夜场,我们带了两个老朋友一起去!

先和海报来个自拍!1!2!3!🍆!

忆往昔峥嵘岁月!(`∇´ )

没想到遇到了他们的“老”朋友——叉叉!

那么,他们是怎么遇到叉叉的呢?

首先,你需要有一个叉子!一根铁丝、一块类似橡皮泥一样黏黏的东西、一根雪糕棍、2个曲别针和2个眼睛。

因为没有同款叉子,所以我用勺子剪了一个。

接下来准备叉叉的胳膊和手。

然后把它系在叉子的炳上。

接下来将雪糕棍从中间分成两半

准备一小块儿橡皮泥,将雪糕棍和叉子固定在一起。(我本来打算用粘土粘住,但粘土太久没用了干掉了,然后想到刚才找材料的时候,发现一管布用胶水被挤爆了,冒出来的一坨胶已经有点变硬了,所以最后我是用这坨胶水粘的。)

有那么点意思了!

然后,用曲别针制作叉叉的嘴和眉毛。蓝色的做嘴巴,红色的做眉毛。注意!眉毛要一长一短。

然后,用胶将眉毛、眼睛、嘴、粘在叉子的背面。

哇!是不是已经活灵活现了?

最后一步,在叉叉的脚底写上自己的名字。

一个专属于你的叉叉就做好啦了!

下面请欣赏我们的电影剧照cosplay !

曾经和老陈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重看《玩具总动员》系列,但这还是我第一次在影院看。很欣慰的是《玩具4》依然很棒,不曾令我们失望!

虽然看到胡迪和大家告别,很伤感 (╥ᆺ╥;)。但故事还没有结束,胡迪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因为我知道,其实后面的故事是这样的:

被绑架的胡迪!

胡迪漂洋过海来到北京,被人贩子卖到了大柳树,幸好被我遇到了,带回了家!而巴斯光年从牧羊女那里知道了胡迪的事情,只身来到大柳树救胡迪,最后遇到了我。我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巴斯,邀请他到我家做客,两个老朋友终于见面了!

现在,叉叉也来到了我家,这又将是一个老友重聚的不眠之夜。

不知道到明天的故事会怎样……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4 ) 规训、使命与逃逸

小时候,我玩过几次无聊的“偷袭”。将娃娃们悉数堆在床上,然后退出房间。几分钟后,蹑手蹑脚走到门前,屏息半晌,再猛地破门而入。但很遗憾,无论是突然袭击还是门缝偷窥,娃娃们永远保持着我出门前的姿势,脸上挂着永不凋零的笑意。我不得不承认,我珍视的伙伴是没有生命的,它们不会开口说话,不会帮我写作业,不会在小主人遇到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

后来读到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深夜,全世界都安静下来的时候,玩具们纷纷活动起来,在花园里办起了热闹的派对。等到天将亮,主人欲苏醒,又纷纷退回原处,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原来几乎每一个小孩都有过类似的幻想。

1995年,《玩具总动员》第一部上映。皮克斯以电影的方式,成全了孩子们的想象。电影成为名副其实的造梦工具,我们遨游其中,白日梦与现实接洽,感到一种类似脱离引力的自由。

《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中写道:如果上帝给过我们一样东西,那就是想象力。做梦显然有某种途径,不然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能力。世界的丑陋就在我们面前,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去看;但当我们过滤事物并克服我们的拘束感,当我们做梦和幻想时,我们会渐渐懂得我们真正的感觉、信仰和欲望。

但长大之后,重温《玩具总动员》系列,却觉察出了一丝莫名的悲伤——我们借用电影让想象力得以最大限度释放,而这些玩具,却成了被我们的幻想(或者称欲望)监禁的囚徒。

电影中,玩具世界里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万物有灵,玩具也有生命,但在人类视线所及的地方,务必不能说话不能动,扮演好一个没有主体意识的附属品。在这样的规训之下,陪伴小主人、为小主人带来乐趣被升华为身为玩具最崇高神圣的使命。

这种设定可以从正反两面解读。乐观主义者认为,人类看不见的地方仍充满了美好的事物,人类世界之外有无数个精彩的小世界在地球上欢闹沸腾,它们不需要被我们发现,却与我们休戚与共;悲观主义者则感到,人类的注视如此强硬、充满入侵性,这种注视下的一切都丧失了活力与生机。

《玩具总动员4》中隐藏着双重的注视。人类注视着玩具,而我们——坐在电影院里的人,又以上帝视角注视着屏幕上的玩具与人。由此不得不引发一种更远的联想:我们人类之于上帝,是否也是玩偶一般的存在。影片很有趣的一点,喜欢给处于被注视、被摆弄状态下的玩具的眼睛以特写。胡迪与牧羊女宝贝重逢时,画面的焦点便是他们的两双眼睛;邦妮冷落胡迪时,躺在地上的胡迪双眼直视着镜头;盖比娃娃终于等到命中注定的小主人时,镜头又在那双大眼睛上停留了数秒。那些眼睛,无一例外是静止的,空洞的。越是应该心潮起伏的时刻,观众就越需要靠自己的想象与理解帮玩具们填补情绪。

上映前,粉丝对《玩具总动员4》担忧多过期待。第三部已完美收尾,第四部如何才能超越前作而不只是炒冷饭?皮克斯交上了满意答卷。如果说前三部的母题是“童年”与“忠诚”,那么第四部则多了点启蒙的意味。在承认“忠诚”仍是美德的同时,第四部并没有输出单一的价值观,而是呈现了作为玩具仍有多种价值选择,并尊重了每一种选择倾向。

盖比娃娃出身高贵,做工精美,她有着非常传统的梦想,一生都在等待成为某个孩子的玩具,与孩子共享欢乐的童年。

牧羊女宝贝保留着和小主人的美好记忆,但她独立果敢,向往自由,最终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房间,而选择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向来以“忠诚”和“骑士精神”著称的胡迪,在这一部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当再一次夹在爱人与主人之间,他终于做出了从心的选择。

全片中,最令我产生共鸣的是新加入的角色叉叉。他是用垃圾桶里的废弃物做成的,外表怪异,做工粗陋,以至于所有角色都在质疑叉叉“不是玩具,只是个叉子”。但叉叉的自我评价似乎比一把塑料叉更卑微。他知道自己来自垃圾堆,也只想做一个垃圾,以至于很长时间最向往的地点是垃圾桶。他说做一个垃圾多好,“温暖,舒服,有安全感。”当胡迪向他倾诉自己被邦妮冷落的感受时,看似傻乎乎的叉叉又说了全片中最有哲思的一句话:“你这样也很像个垃圾啊。”由此难免想到近些年蓬勃生长的“丧文化”和“废青文化”。现代社会发展迅猛异常,年轻人负累过重,成为一个无所事事、不被关注的垃圾,也成了奢侈的愿望。

写下本文的题目时,我想到的是前不久看过的一场展览——《童文敏:规训的逃逸》。规训与逃逸,成为一个行为者的两面,身体在当前的叙事和语境下,或许将成为最后的行动主体。《玩具总动员》第三部结局,胡迪的原主人长大,他们这些玩具被送到另一个小女孩手上,从此玩具们和新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看似标准的童话结局,却暗含着将反复上演的危机——无论换多少个主人,孩子们总会长大,厌倦玩具,而玩具们始终走不出被选中、被冷落再到被遗弃的命运怪圈。如果说前三部讲的是玩具们认同规则、接纳命运、提炼意义,第四部则是一种温柔的反叛。胡迪放弃回到邦妮身边,这是对自己不再受宠这一现实的最终接纳,也是一场对命运的主动逃逸。

看这个系列的电影,很难不想到自己的玩具。尤其是那些被我弄丢的玩具,如今我更愿意赋予他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们无意间见到了外面的世界并体悟到自由之美妙,于是策划了一场出逃。我与他们的关系中,不再有遗弃,不再有背叛,只剩下无尽的美丽幻想,覆盖了那些被木箱子尘封的时光。

 5 ) 情感的无数种可能性

很多小伙伴们看完《玩具总动员4》之后,发出了“这像极了爱情”的感慨,广义的“爱”并非只是成年人之间的爱情,亲情、友情、关爱、爱慕……所有这些人类美好的感情,都属于“爱”,“大爱无疆”的那种爱。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看完电影之后再看!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看完电影之后再看! 本文涉及大量剧透,建议看完电影之后再看!

胡迪——老主人安迪 & 新主人邦妮

安迪是胡迪的第一个孩子,永远在他心目中有着最珍贵的一席之地,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旅行,一起骑车,一起兜风。安迪找不到胡迪会非常着急,胡迪则永远为安迪着想。 但是随着安迪年纪渐长,胡迪再也不是他生活中的唯一重心,他们渐行渐远。 安迪在上大学前把胡迪交给了正处在热爱玩具年纪的小姑娘邦妮,胡迪也因此进入了一个“领养家庭”。

邦妮就像是胡迪的孩子,胡迪虽然不是邦妮最喜爱的玩具,但是胡迪处处照顾她,保证她第一天去幼儿园顺利,同时还顺带创造了叉叉Forky。 胡迪虽然也关心邦妮,但是大部分时候是因为胡迪是邦妮的玩具,而玩具对小孩要忠诚,因此在这段关系中,主要是胡迪一个人在付出。 如果用人类的家庭关系来类比,安迪是胡迪的小朋友,父母与小孩的关系很好,邦妮则是胡迪的青春期小孩,虽然父母操碎了心,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太多。

安迪把胡迪交给邦妮时,有一瞬间的不舍

牧羊女——外面的世界更宽广

牧羊女曾经是Molly(安迪的妹妹)的安眠守护神,不过后来被打包出售给了古董店。在古董店呆了整整一年无望的生活之后,她脱胎换骨,从穿着裙装的可爱牧羊女,变成了身着裤装的干练侠女。 “为什么要把自己绑定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呢?外面的世界更宽广。”这是牧羊女在《玩具总动员4》中醒悟出的道理。

如果用人类的婚姻关系来比喻,这应该属于过得非常潇洒自由的不婚主义或者丁克家庭,外面的世界很大,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没有必要用婚姻关系或者是孩子来束缚自己对世界的探索。

牧羊女变换装束

Gabby Gabby—— Harmony

Gabby Gabby一出场,我以为这是个坏角色,因为实在太符合一切坏角色的出场定律:笑容可掬、特殊座驾、怪异保镖、还从后视镜盯着伍迪的拉环看。

古董店老板的孙女Harmony,和Gabby Gabby平时看的绘本中的女孩一模一样,Gabby Gabby总会把自己代入故事中,因此Harmony是她所能想到最完美的孩子,之所以自己尚未被注意到,是因为发音盒子坏了,只要修好了盒子,就一定能够成为Harmony的玩具。

因此Gabby Gabby每天精心梳妆,保持头发的柔顺,妆点脸上的小雀斑,日复一日地完善自己,就是为了等待盒子修好的那一天。 当发音盒子修好之后,Harmony确实注意到了Gabby Gabby,但遗憾的是她并不喜欢这样的娃娃。

如果用人类的情感关系来比喻,Harmony就是Gabby Gabby单恋的对象,Gabby Gabby迷信地觉得,横在他们两人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发音盒子,只要解决了这一个问题,他们就会在一起。Gabby Gabby非常自信的同时也相当自傲,她觉得完美的自己,只有完美的Harmony才能拥有,同理,这么完美的小孩,也只有像自己这么完美的玩具才能配得上。

但是感情是双方自愿才能产生的,A对B的单恋,无论A再完美,可是B不喜欢就不会与A在一起。A需要做的就是move on,放弃B,去更广阔的天地中寻找喜欢或者需要自己的人。Gabby Gabby做到了,相信你也可以。

Gabby Gabby也是本片的泪点源泉,当她帮助与父母走散的小朋友鼓起勇气,找警察姐姐的那一瞬间,电影院里抽泣声此起彼伏。《玩具总动员》的世界里,没有邪恶的玩具,每个玩具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帮助人类,或者得到人类的爱。

叉叉Forky——邦妮

叉叉Forky是个垃圾,这并不是骂他,而是实话,他是胡迪从垃圾桶里捡出来,再由邦妮制作出来的玩具。

一开始叉叉总是想回到垃圾桶里去,因为那里温暖自由又无拘无束,就像家里蹲一样舒服,懒懒散散可以躺一辈子。不过后来胡迪让叉叉明白了,邦妮需要他,他是邦妮最爱的玩具,是邦妮的心灵寄托,邦妮离不开他。

于是叉叉就像忽然迷上了二次元爱豆的阿宅,瞬间有了活下去的动力,再也不自暴自弃了。

人如果没有心灵寄托,那和垃圾(划掉)有什么区别?

叉叉对生命的质疑

潇洒公爵(Duke Caboom)——原主人

潇洒公爵曾经是原主人的圣诞礼物,他是当年最热门的玩具,而他的原主人因为他达不到广告中的效果,而将他抛弃。

从此之后潇洒公爵就对他的跳跃功能产生了自我怀疑,用人类的感情来类比,这就是典型的失恋阴影,失恋者沉浸在失败的感情中难以自拔,不断地自我怀疑,失去自信。

还好潇洒公爵在牧羊女以及其他玩具的帮助下恢复了自信,也能够再次跳跃起来。Yes, he Canada!

有一个你可能没有发现的小细节:潇洒公爵是基努·里维斯配音的。

无论是不会放弃朋友的巴斯光年,还是舍身成仁的伍迪,无论是勇敢美丽的牧羊女,还是机智聪明的牛仔妹,玩具们都是人类生活中美好的组成部分。请珍惜他们,不要把他们塞在储藏室的盒子里,如果不想陪他们一起玩,可以把他们送给更有需要的人。

虽然不是每个玩具都需要小孩,但是每个小孩都需要玩具,感谢它们的存在,让人类的童年变得更丰富多彩。

《玩具总动员4》是一部动画片,但并没有把观众都当做小朋友,它以理智、平和、幽默的叙事手法,向每一个走进电影院里的观众,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的无数种可能性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像伍迪一样,无私奉献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追寻自己心中真正的梦想。

顺便说一下,本片有5个片尾彩蛋,一定要等到演职员表结束。

 6 ) 胡迪的人生新篇

几周前开组会,不知怎么的,同事提起来《玩具总动员4》要上映了。这才真正体验了一把这系列在老美心中的国民度:不管是头发花白的、孙子已经是大学生的老工程师,还是暑假刚进公司的年轻实习生,都是全套一部不落的忠实观众,对情节、台词信手拈来,而且更难得的是因为电影中每个角色都是那么可爱,每个玩具都吸引到了不同的人喜欢,有的喜欢忠诚正直的胡迪,有的喜欢勇敢豪迈的巴斯光年,还有的人对前两部的瓷娃娃牧羊女念念不忘(嘿嘿,第四部在这方面可以说特别照顾粉丝了)。所以,也难怪第一部上映之后25年的今年,大家仍在翘首期待新作,《玩具总动员》系列的里程碑意义,是在群众基础和艺术成就双方面的。

牧羊女回归

听闻大家这么热情,我很兴奋很期待的同时,也赶紧告诉自己不要懈怠,于是早早就订好了首映周五晚的IMAX票坐等上映——这样想来,已经在各种不同介质上都看过这套作品了呢,从小时候看表哥家的粤语吹替VCD(不知道他哪里买的,感觉是正版),到后来第二部的DVD,再到第三部和大学同学一起影院观影,之后蓝光版、飞机电影各种重看之后,现在又第一次看了巨幕版,它也像一个一个技术革新的脚印一样标志着电影视觉上飞跃的进步。《玩具总动员4》在技术上绝对是当今动画电影的最佳水准,它的每一个场景、人物都精雕细琢,真实到让人多次陷入困惑,不知道自己看的到底是动画片,还是把CGI加在了实拍背景上。人物飘动的头发丝、动物的绒毛(那只凶凶的很抢镜的猫咪!)、古董店闪着光芒的玻璃灯具,全都是制作人员满满诚意的体现。皮克斯的电影虽然每年都会有一两部,很容易让观众误以为他们只是个流水线般批量生产的制片公司罢了,但大多数作品都是五年甚至更久之前就立项、开始初期制作了,甚至许多用来渲染细节的软件,也都是工作室自己开发的,听上去甚至有些追求完美到离谱了——但这对于粉丝来说,是极其幸运的好事呀。

而皮克斯有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领先,更赢在奇思妙想的故事上。从遭遇中年危机、需要面对普通人生活中琐事的超人一家,到利用小孩惊叫声发电的神秘工厂,到把孩子内心的情绪拟人化让他们在大脑世界里吵起来,每次都会惊叹,哇,还能这样,真是想不到。这样说来,《玩具总动员》系列其实还是个比较传统的故事模式呢,甚至感觉会像美国传统的西部片设定(倒是非常符合胡迪的身份),一个玩具陷入困难,其他的玩具去冒险营救,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胡迪如果不是一个牛仔玩具,其实完全就是个像好朋友或是长辈一样的人物了,他从第一集的认知友谊,到第二集的认知玩具的身份,到第三集的认知成长和接受人生的新阶段,安迪在长大,观众在长大,玩具们虽然不会变老,但他们的人格在慢慢完善。虽然玩具们不是什么超人、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但这种和银幕上角色共同成长的感觉过于神奇又珍稀,以至于有时候我会悲观地想以后是不是再也没有这样一个系列,和《人生七年》一样,与观众自己的人生连在一起。

《玩具总动员3》作为一个极其优秀的三部曲收官,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更是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皮克斯虽然得了数不清的奥斯卡最佳动画,但提名最佳电影还是很难得的),就好像一首美妙的歌曲最后收在了一个完美的高音上,会令人毕生难忘。说实话,没人要求皮克斯做第四部,也没有人会期待任何电影会超过第三部的成就,但皮克斯怎么会不清楚这一点呢?于是他们这次并没有延续前三部的“玩具忠于主人”的主体思路,而是打开了一片完全不同的广阔天地,让胡迪在一件其实他经历过好多次的小小冒险中跨出了人生可能最大的一步,告别就那么云淡风轻似的发生了,最后那句熟悉的“飞向宇宙,浩瀚无垠”由两个好友说出口时,忍不住又在影院里泪目了,没有人愿意看到多年的羁绊就这样结束,但一切终有分别,不管是安迪与玩具们,还是玩具大家族本身。

但皮克斯并不是突然给观众来的一记棒槌把人震到懵逼,细想其实有许多铺垫。在上一集中,安迪把自己许多心爱的玩具送给了邦妮。这似乎是玩具不可避免的宿命,从一个小朋友家,到另一个小朋友家,最后肯定会终结于被捐掉、损坏之后被抛弃。而这种宿命,如果不加以改变,不仅是玩具的结局让人看不到光明,本系列的命运也会是一样。电影的一开始,也由一个长长的镜头把胡迪陪伴几个小朋友的这些年连在了一起,从安迪牙牙学语、第一次骑车、第一次上学,到最后的分别,再到现在的邦妮家,其实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返,安迪只有一个,也无可替代,胡迪心里明白,却难以接受。于是在有点受到邦妮的冷遇之后,他选择用尽全力保护新玩具“叉叉”,是邦妮用幼儿园垃圾桶里的东西做成的,也成为了她最心爱的新玩伴,但“叉叉”一开始怎样也无法接受自己的玩具身份,一心认为自己是垃圾,只能生活在垃圾桶里,于是目光所见的所有垃圾桶都成了他的行动目标,让胡迪头疼不已,也制造了许多爆笑段落。在此期间,两人成了好朋友,也有了一些交心的谈话,比如垃圾和玩具的定义只在一线之间——有没有小朋友爱你——有,那你就是玩具,没有,只能算作垃圾了... (电影在这里真是好笑又深刻)。

“我是垃圾”

想在“叉叉”身上找回主人对自己的爱,胡迪忠心耿耿、拼尽全力,却也难以意识到命运其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于是,第一部、第二部中和胡迪有些情感暧昧关系的牧羊女再次出现,成为了重要的转折点,她不仅是胡迪喜欢的对象,更在多年未见之后完全换了个人——她现在是一个“没有主人”的玩具,和流动的游乐场一起在各地跑,见识了大而广阔的世界,更是结识了无数的朋友。脱掉笨重长裙的她,换上了长裤、风衣,用小拐棍当武器,上天入地灵活又勇敢,受伤的手用胶带缠好马上继续战斗,活脱脱一个女侠,胡迪虽然可以说是经历过各种风浪,身手也算矫健吧,但根本不是牧羊女的对手。两人一起去救被困在古董店的叉叉时,与其说胡迪在协同作战,不如说多数时候他是看牧羊女看到愣,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变得如此独立、强势,魅力更足了,她在没有主人的广阔世界里畅游、成长,让胡迪大为心动,一向认为自己的一生都应该忠于主人的胡迪,也终于在此刻认识到,玩具的意义不仅由主人定义,也可以由自己改写。这对于一个玩具来说是多么残酷又伟大的一刻,他从此不再是任何人的附属,主人可以选择玩具,玩具同样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人呐。

从第一部开始就大玩各种致敬的皮克斯,这次也不例外,这次占很大比重的古董店,就有很多《闪灵》以及各种温子仁木偶恐怖片的影子,不得不说洋娃娃盖比和她的几个人偶男仆出现的场景真的有点吓人(当然如果没看过那些恐怖片或许困扰会小一些,笑)。盖比是本片最重要的“反派”角色,她一心想要抢走胡迪的发音盒,修好自己,好让自己找到主人,被小朋友喜欢。她一番发自肺腑,甚至有些绝望的玩具自白,也是影片最重要的一段。

基努里维斯

胡迪在挣扎于过去的回忆是否应该放下时,发现有些玩具根本没有这种幸运拥有过这种人生。于是,他把发音盒交给了盖比,也让她最终获得了最好的归宿。除了盖比,影片中各种搞笑富有魅力的新角色也是神来之笔,每次都不例外,除了中心人物叉叉,这次还有加拿大机车型男“公爵”,游乐场气枪店搞笑毛绒二人组达鸭和兔哥,几位笑料百出,让100分钟的电影时间转瞬即逝。更别提这些新角色每个都是大腕儿配音呢,叉叉是《副总统》的托尼·海尔,盖比娃娃是《广告狂人》的克里斯蒂娜·亨德里克斯,兔哥达鸭是人气喜剧组合基和皮尔(对就是《逃出绝命镇》那个乔丹·皮尔...),公爵更是当下最红男星基努·里维斯!配合角色在电影里的台词和表现,实在是让人忍不住竟会喜欢上一个动画片角色,想立即拥有同款玩具有没有。皮克斯当然也最了解观众的心情了,于是看本片一定要留到最后一刻皮克斯的标志再次出现的时候哦,小小彩蛋不容错过,非常可爱。

《玩具总动员4》像一个结束,更像一个开始,结尾会有一点伤感,但也会无比期待玩具们下一个人生篇章的开始——而且,这一次的新篇,是胡迪自己主动去续写的。或许从这里开始,故事会以单个人物支线的模式继续下去呢?满心期待,因为皮克斯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

 短评

老一辈人:拥有坚定的理想,可以为了集体付出全部,勇敢追求所爱,一生过得充实而有意义。我们这一代:我是垃圾,生而自由!最大惊喜还是Key & Peele 啦~

4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本想着午夜场看皮克斯的动画片应该是很安全的,怎么突然就冒出一大堆死寂玩偶来。

8分钟前
  • 蓝毛水怪
  • 力荐

当大家都认为第三部已是巅峰的时候,皮克斯却玩出了新意,不得不服。生而为玩具,也同样要接受时代变化带来的危机感,甚至讽刺的是,你的对手是个自认为“垃圾”的自制玩具。新加入的角色依然搞笑十足,反派意外的出彩和拉好感,但结尾胡迪“找到自我”的选择才是全片最动人之处。

12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不知道是不是买错票看了国语版的关系,整体感觉维和又无聊...

15分钟前
  • 实战之神小龙女
  • 较差

我们学会爱,然后离开。

19分钟前
  • 我是小狗
  • 力荐

影院前排有个小孩对家长说“妈妈,电影不好看” 我带着眼泪,想站起来对他喊“你他妈懂个屁!!”

23分钟前
  • 大坏蛋先生
  • 力荐

拍到4了都还这么好看!第一部讲友情,第二部讲玩具的意义,第三部讲成长,第四部讲爱情与独立,这个系列真是绝了!“闪灵”音乐响起的时候差点吓哭,作为动画片你不带这么玩的...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皮克斯这部仍然保持了很好的娱乐性,好玩,好笑,并有惊险与刺激的类型段落。剧情本身则延续了玩具与陪伴的话题,并继续将遗忘作为情感落脚。只不过胡迪最后的选择,还是给这个系列指出了新的方向,看样冒险将成为之后主题了。不过,玩3最高的地位,在我心里仍然无法撼动!

2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人和人是如此,主人和玩具也是如此。夜色幽谧的树荫小径上,叉叉问胡迪“谁是安迪”,胡迪只是喃喃自语又无限留恋地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真叫人感伤。他终于放下了,从此去往江河万里。最怕我当你是生命,你却只当我是玩具;你弃我如丢垃圾,却不知道我曾爱过你。

2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玩具3》已经非常完美,本以为《玩具4》注定狗尾续貂,没想到仍然保持了《玩具》系列的高水准。胡迪和牧羊女在第1部的爱情得以延续;玩具们模仿GPS的声音也是《玩具1》的故技重施。对前作致敬,同时革故鼎新。前3部都是探讨玩具的危机:被抛弃、被冷落,第4部跳出了固有思维。既然人类可以选择玩具,那么玩具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人。甚至,玩具可以不需要主人。前3部是玩具围着主人转,第4部则是传达自由、独立的精神。而首先懂得独立的是牧羊女,牧羊女再开导胡迪,又体现了对女性的肯定。公爵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盖比也安抚了受伤的心灵,太温暖了。期待第5678部,迫不及待想看胡迪和牧羊女的流浪生活!一个隐藏泪点:邦妮因为叉叉不见了而伤心,却丝毫没发现胡迪不见了。第二个隐藏泪点:连玩具都有对象了,你却依然单身。

32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为了实现立意的突破翻新,或者说更靠近所谓“追求自由”的流行化政治语境,而选择彻底推翻“玩具与主人”这一原本从日常经验中提炼出的绝妙人设,实在属于舍本逐末的媚俗。当玩具拥有了过分充沛的生命力,这个系列便不再具有存续的意义。这不是《玩具总动员》,而是《猩球崛起》。

3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果不其然,在电影院再次哭成狗,我们一辈子都像盖比一样渴望被爱,像宝一样驻足观望后走向自由,像胡迪一样从在乎别人到在乎自己。这既是我们的成长,也是永远无法告别的童年。依然有皮克斯笑到爆的梗,抢钥匙那一段笑炸全场

40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飞向太空,宇宙无限”的台词出来的时候,那一刻的情节于我来说就像是见证神迹的发生,更何况这句话还是由两个最经典的角色分了上下半句各自说出口的,要哭了。

43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1=2 >3 >4,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皮克斯不再是那种满腹笑料却无意中用一两个转折画面和有力台词就能制造内涵说服你的动画公司,现在全是反反复复的自我复制和拖沓的“励志”对白,如果玩3可以不是结局那这也可以不是,世界围绕玩具逐渐变为玩具围绕世界,并开始肆无忌惮与人接触把之前的世界观按地上摩擦,几乎所有我们喜爱的角色全部边缘化处理只负责在里面露个脸好提醒你在看玩具总动员,熟悉却疏远。假设胡迪这个角色确实存在心理成长空间和具有一定必要性,你把整部电影的情感曲线和可能是系列故事分割转折点全压在一个角色身上这种做法是无比愚蠢的,画面超棒部分场景以假乱真,也可以算用心的制作,作为一个连所有游戏都不放过的死忠我感受不到任何灵魂,无论故事、人设都和前几部偏离过甚,玩具总动员的核心趣味已在这一部被彻底终结。

45分钟前
  • 宇宙电影王
  • 还行

??把别人开膛破肚修复自己的发声盒,聊斋之换心吗?从叉子到傀儡娃娃,感觉全是主创的恶趣味,这他妈是个恐怖故事啊!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48分钟前
  • 坂口健大郎
  • 还行

不知道是不是心开始变老了,越来越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环境与人,但玩具朋友们所展现的温情与勇气始终能宽慰那个曾经的小孩,重新续满期待去包容这个花花世界。☀

53分钟前
  • 烤肉拌饭
  • 推荐

过气ip回炉重造失败范例 故事格局太小 本以为会讨论当代玩具的消费模式和结构转变 殊不知还是那个合家欢核心短片撑长版 消费者依旧会选择熟悉的故事 可这集除了片头已经没有Andy了 别再拍了。

54分钟前
  • 🏳️‍🌈⃤
  • 较差

社畜看什么都是社畜,我看玩具总动员4的移情点竟然是叉叉反复跳垃圾桶又一次次被胡迪捞起来上班。(泣不成声)

56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結尾不錯,愛得卑微的人最後選擇了自由

59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一个断手 一个失声(身) 这不就是《神雕侠侣》吗

1小时前
  • 哪吒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