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皮书

战争片荷兰,德国,英国,比利时2006

主演:卡里斯·范·侯登,塞巴斯蒂安·科赫,汤姆·霍夫曼,哈里纳·雷金,瓦尔德马·科布斯,德雷克·德·林特,克里斯蒂安·贝克尔,多尔夫·德弗里斯,彼得·勃洛克,米希尔·赫伊斯曼,弗兰克·拉默斯,马提亚斯·修奈尔,约翰尼·德·摩尔

导演:保罗·范霍文

 剧照

黑皮书 剧照 NO.1黑皮书 剧照 NO.2黑皮书 剧照 NO.3黑皮书 剧照 NO.4黑皮书 剧照 NO.5黑皮书 剧照 NO.6黑皮书 剧照 NO.13黑皮书 剧照 NO.14黑皮书 剧照 NO.15黑皮书 剧照 NO.16黑皮书 剧照 NO.17黑皮书 剧照 NO.18黑皮书 剧照 NO.19黑皮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26

详细剧情

二战末期,荷兰的犹太姑娘雷切尔(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 饰)和她家人刚刚逃过死神关口,来不及喘息又遭到德国军船的扫射,只幸存下雷切尔一人。躲避在暗处的雷切尔把叛徒的样子牢牢记在心上,她的一生都为寻找这个人而孤注一掷。  她为了隐藏身份,当了一名歌手,然而阴差阳错竟让她开始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游击队队长让雷切尔混进德国阵营中,去搭救他被逮捕的儿子。于是,美丽的雷切尔成功俘获了德国军官的心。一切都好像进展顺利,但雷切尔的一个机密任务,却让她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况。  复仇的决心还在雷切尔心中熊熊燃烧,叛徒还在某个阴暗的角落……

 长篇影评

 1 ) 说了一个好故事

闷片看习惯了,老是去想人家花了百多分钟到底要说些什么。看完《黑皮书》,一想,有点郁闷,说的是战争说的是立场说的是女人的成长和男人的背叛吗?很多镜头都有这些意思,不过又似乎浮光掠影轻描淡写。后来醒悟过来,这真是好看的一部电影,而已而已,难得难得。

苦大仇深惯了,差点忽略这种电影的好处:情节行云流水峰回路转,动作悬念暴力情色一样都不少,隔那么个十几分钟就可以看到导演给你制造出的一个个小趣味,不压抑不煽情,充分享受完那刺激的2个小时就好,可也不像那些好莱坞傻片让人反刍出腻味和恶心来。本来以为《星舰战队》之后,我们的《本能》大导保罗·范霍文就此完蛋了(票房亏得够多的,评论批得够惨的),没料到这厮回到老家荷兰,靠了这样一个好故事,东山再起了。

一个好故事的可贵就是如此。尽管《黑皮书》在大影展上最后是一无所获,但这并不妨碍它名列2006年最好看电影之列,况且女主角如此销魂——电影结束很久,我还在回想她撩起裙子以及和兔子抢吃胡萝卜的俏皮样子。

 2 ) 黑皮书:二战的壳

人物命运的多舛总是与时代分不开的,太平盛世没有英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看了这部影片,不仅想起了《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是谁将玛多娜推到了风尖之上,是战争吗?不错,但更重要的是生存,于是女人应该远离战争,这是古训,依然有着它灿烂的光茫所在。
此片是关于一个犹太女孩蕾切尔的故事,由于身份的原因,在德国人的面前,她只能一味的逃跑,直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所有的亲人都已经死绝了的时候,她投身到了革命中。
我很奇怪,对于这么一个商业性的影片,导演为什么将蕾切尔的前史不遗余力地摆在了观众的面前,而不尽快地进入到故事的主题部分,难道仅仅是为了突出女主人公心中的那份仇恨吗?不错的,对于这么一个犹太女孩来说,其实是没有大义可言,只有仇恨,仇恨才是她能够投身革命的唯一动力,也是最强有力的动力。这时候,我们可以认定,对德国人有着切齿之恨的蕾切尔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叛徒,所以,影片后面随着剧情的发展,蕾切尔所背负的叛徒身份便显得有些可笑了,但这更是可悲之处!
另外一点,影片在女主人公逃难一节上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也基本做足了文章,尤其是仇家是谁的问题,那个胖肚子的中尉,这个人将是蕾切尔的梦魇,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这个家伙的确令人感到恐惧。
抛开了二战的背景,这就是一个关于仇恨的故事,这就是一个复仇的故事,而这个复仇的主人便是蕾切尔。
于是,蕾切尔化名爱丽丝以肉体勾引了上尉。
上尉这个角色很特殊,扮演者是在《窃听风暴》中当了一回作家的塞巴斯蒂安•考奇。大概也如中国人的审美一般,这个面部线条刚毅的演员注定要担负起极具人性的纳粹分子的阐述,从而更消解了本片中真正的二战的含义,法西斯的嘴脸集中在那个挺着生殖器无耻到了尽头的中尉身上便已足矣了。
本片中只有三个德国人的戏,分别是上尉,中尉和将军。而上尉持反战的态度已经表明了,将军基本上算是军法的执行者,虽然最后的确由于他的存在而使上尉极其荒诞的被枪毙,但事实上他根本不是主角。只有一个中尉站立在了蕾切尔以及地下党的对面,于是,这部二战的影片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将反法西斯的那种爱国主义避免掉了。
那么,可以肯定地说,此片只是披着一层二战的壳,作为一种叙事上的包装,更主要的却是对反法西斯这群人的一个描述,无论是蕾切尔本人,还是两个叛徒,还有如玛多娜一样卖身求活的女人,以及那群真正的反法西斯地下党,这所有的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群相,与德国人数形成了极大的差距,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我们面对的将不是一个高歌颂德的反法西斯电影,更多的则是一个对自我民众的反思,于是,结合一下导演保罗的身份,我们自然不难看出这种反思的急迫性。
回到故事的讲述中,蕾切尔很好的完成了安装窃听器的任务,但她也发现了那个可恶的德国中尉,更令她惊喜的是,窃听器令她发现了那个曾经害过她全家的叛徒。于是,关于一场是否拯救犹太人的争论便开始了。
这是剧情中极其浓重的一笔,地下党的领导人不同意拯救犹太人,因为那样可能会造成荷兰战俘的巨大的伤亡,其中也包括他的儿子。于是,导演在这个时候将自省的意识提了出来,所谓的国际主义,所谓的反法西斯,在触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全部显得苍白无力了,同样是一种消解的做法,导演再次淡化了二战的针对性,而将矛头直指自己的国民。
医生做出了决定,但根据后来的情节我们知道,这个决定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杀死一个替罪羊而将罪恶掩藏起来。这与地下党领导人那种自私则是完全不同的,可以用卑鄙来形容。
而此时,真正站出来阻止杀戮的竟然是德国上尉。好象是一个反讽,但实际上,这种反讽并不成立,而仅仅是上尉对死人还是活人的理解,战争,就是要死人的,这似乎绝不是一个军人的说法,当上尉对蕾切尔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上尉从一个德国军官回归为一名普通的百姓,是战争的受害者而不是战争的主导者。导演再一次削弱了二战的内核。
但由于叛徒的原因,上尉没有能够帮助犹太人将那个丑陋的大肚子中尉绳之于法,而且由于私下里与革命党相谈有关停战的协议而不得不被关进了牢笼了。一个德国军官由于试图帮助荷兰人以及犹太人而被捕,这的确是一个可怕的反讽。但最大的讽刺莫过于那场营救行动的失败。当地下党领导人热切地希望儿子能够归来的时候,叛徒直接送上了一份死亡的名单,而蕾切尔却因此也成为荷兰人与德国人共同的敌人。于是,蕾切尔这个被联军一方抛弃的人不得不与上尉这个被法西斯抛弃的人共同亡命。
还好,那是战争的末期,当战争结束的时候,蕾切尔与上尉一起走了出来。是的,此时他们要证明自己,同时也要对那个真正的叛徒实行裁决。但极其可惜,荷兰人将帮助过自己的德国人送到了德国人的枪口之下,这件事即便从叛徒的口中说出来,也是相当的滑稽相当的荒谬。更为荒谬的是,解放后的荷兰人肆意地污辱着曾经为德国人服务过的人们,这同样是一种仇恨,但只是嫁接了,这一点与《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中玛丽娜的处境十分相仿,但这种污辱绝不能代表这些人的正义,于是真正的叛徒医生被奉为了英雄。蕾切尔从医生那里逃跑的一场戏绝对是经典之作,当叛徒被奉为英雄的时候,叛徒反而无力进行再一次地杀戮,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蕾切尔消失在人群之外。难道是人民拯救了蕾切尔吗?当然不是,而是愚昧本身拯救了蕾切尔,这与愚昧本身将三陪女肆意污辱将叛徒奉为英雄是一个道理的。
医生终于不再动弹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平静,伴随着他的钱财,伴随着他的罪恶。地下党的领导人却问道那笔钱属于谁的?平静之后,没有了任何战争的创伤,只剩下了财产,这是可笑的,只有蕾切尔说到死去的人还有那些所谓的人民的时候,战争的阴影才真正地被提起来,曾有的复仇的确发生过。
在影片最后,中东,还是战争,蕾切尔处于新的环境中。对于蕾切尔来说,她其实也想平静下去,但看来似乎是不可能了。她的复仇从对德国人的复仇变成了对荷兰叛徒的复仇。而身为犹太人的她在中东又将会对谁复仇呢?影片最后提出了一种现代无法消解的质疑,从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那里的局势就从来没有安宁过。而一直操纵着中东格局的图际强权们,他们在二战时曾扮演过的是一种什么角色呢?看过此片的人便不难理解了。而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导演的祖国!
影片中最值得一书的是那个律师,可以说他的存在几乎是维护了整个世界的平和,他扮演的律师是一种公正审视与公正评判的象征,他不但帮助犹太人掌管着钱财,而且作为和平代表与战争的双方会谈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却死在了叛徒的枪下,虽然他的黑皮书可以为蕾切尔洗清罪名,但他却拯救不了贪婪的劣等的人民,而最终被这些人出卖,这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情。
于是,复仇的含义也在缺失公正的情形下变得可笑了!
保罗是一名地道的商业导演,他知道怎么用色情怎么用暴力镜头等多种手段来让自己的影片好看,但却没有多少观众会为这样一个导演的良苦用心而去思索,从而忽略了《本能》中的女与男的战斗,忽略了《星际战队》中的黩武强权,同样也忽略了本片在消解战争的同时,对战争背后人性的思索以及那些打着正义旗号肆意敛财的大国的真实嘴脸。叛徒是很喜欢战争这件外衣的。

韩兮
2007-5-10于通州

tom影评组出品,请勿转稿!

 3 ) 无关电影

亲历过二战的欧洲人拍摄的二战电影,就是不能像好莱坞那样忠奸分明。
欧洲人决不会如《辛德勒》名单一样摆开一群脸谱样的变态纳粹、伟大斗士,可怜的犹太人。他们亲身经历、难以忘怀的那段战争岁月更像是一场考验人性的化学实验,结果是所有人都善恶难辨、面目全非。
人性不是真金白银,经不起考验。
如果写历史,说历史,读历史的人,能多点这样的情怀,这个世界就不会还存在那么多骗局了。

 4 ) 精彩令人吃惊

选择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相当的随意,只是在那里不停地寻找,最终抱着无所谓看什么的态度选择这部《黑皮书》,尽管其实最开始选择的时候并不看好。

相信李安是看过这部《黑皮书》的,因为《色戒》中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其实,《色戒》就是《黑皮书》的中国版(《色戒》上映年代及开拍年代均晚于《黑皮书》),只不过剧情更加简单,床戏更多,故事讲述更加苍白而已。记得有两个人对《色戒》的影评写得很好“看着汤唯从始至终暧昧的表情,就像她对王力宏表达第一次本可以给你时的遗憾一样,让人觉得滑稽 ”“实现了找准了卖点的定向包装——卖给外国人的是老上海风情,卖给台湾人的是重庆政府的旧日艰险和荣光,卖给大陆人的是张爱玲和床戏”,嗯,真是极其的精辟。

好了,不谈李安及其《色戒》,黑皮书讲述了一个犹太女子在1944年——二战胜利前夕,历经了逃亡——出卖——逃亡——抵抗——打入敌人内部——出卖——逃亡——复仇——想平静的生活——面临战争这样一个故事,而且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

看完了电影,眼前晃动着是那么几幕
1. “女主角向律师借钱,律师给了她几叠钞票和一把钻石,让她打了借条。女主角准备签字,律师问她你都不数一数?女主角说不用了我信任您。律师则说不要轻易地相信别人,时代变了”。
2. “为了接近德国人,她在去之前对着镜子为阴毛染色”。
3. “当女主角安好窃听器回到抵抗组织总部时,争论该不该杀死叛徒的时候,抵抗组织领袖说到‘不能为了犹太人而使高贵的荷兰人丧命’”。
3. “当女主角听到她爱上的德军上尉被处死的时候,浑身颤抖、眼泪——那种痛苦、绝望、恐惧……痛苦的说出‘什么时候是个头?’”
4. “影片最后女主角回忆结束,警报声响起,回到了一个全副武装简陋的居民点,战火声又在不远处响起”。

这部电影并没有像通常的二战电影一样,非黑即白,总是极力占线二战德国法西斯的罪恶,被占领国人民的悲惨,盟国的伟大……如果站在一个很宏观的角度,这无疑是正确的。正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特别是欧洲带来巨大的灾难和长久的痛苦。然而,战争也是由人来完成,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的,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和人性。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着力刻画描写的地方。

像女主角,一个犹太人,一个当时在任何一个基督教天主教国家都被歧视被侮辱的民族的儿女,影片展示了她的苦难,但并没有过多的描述,反而刻画了她的坚强她的乐观甚至是她的七情六欲她的悲愁犹豫苦苦挣扎。因为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自然的人。

而对于迫害的一方——德国人,影片描述了三个人,将军、上尉和中尉。 将军代表了德国法西斯的上层意志,冷酷、刻板、自大、高傲,正是他们,发动了这场战争,带来了灾难。中尉则代表了德国法西斯意志的继承者和执行者,正是他们,才有了惨无人道的集中营和大屠杀。而上尉,很显然,是一个反战者,特别是当他的妻女都在盟军的空袭中丧生之后,这点在他不同意中尉处死那三个抵抗分子表现无疑。当然,对于上尉之前在战争中的态度我们无从考证,很可能之前的上尉也是一个好战的狂热分子,不过这个情有可原,毕竟一战后带给德国的耻辱实在过于深重,而希特勒正好带给德国人民一个脱去耻辱帽子的希望,所以战争初期德国全民对于战争的支持程度空前高涨。但是无论如何,随着战争的发展,上尉个人人性中善良的一面逐步显露,从迷惑到质疑,一步步发展。

而对于抵抗组织——荷兰人,又有不同。像影片开始救下女主角的那个水手,就是一个单纯的善良的荷兰人,没有因为女主角是犹太人而歧视她,也没有索取任何报酬,单纯的出于善良救助了她。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是极大的风险。德国人对于这类帮助从来都不会心慈手软,而且由于宗教的关系,普通民众对于犹太人不说是深恶痛绝,但也绝对是鄙视(这点可详见相关历史)。另外的荷兰人,同样是开始女主角藏身的那个荷兰家庭,很明显就有宗教信仰上的歧视,例如不背基督祈祷文就不给饭吃(没有盘子,背出后才让小女儿拿给女主角,而后来女主角对那个水手小伙子也说过)。当然,荷兰人典型的代表还体现在当女主角安好窃听器回到抵抗组织总部时,争论该不该杀死叛徒的时候,抵抗组织领袖说到‘不能为了犹太人而使高贵的荷兰人丧命’。从这里可以明显看出犹太人并不只是只有纳粹才讨厌。

此外,当女主角被荷兰“人民”“抓获”的时候,那个浇大粪的场景。这里要补充一点二战结束后,荷兰掀起了大规模的“荷奸”运动,将那些战争中的亲德分子,与纳粹关系密切的人……通通抓了起来,尤其是女人,往往都是将其赤裸身体,剃光头发,然后去游街,谩骂,侮辱……这段历史往往是现代荷兰所回避的,这是一种对于人权的赤裸裸的侮辱和沦丧。我们好像没见过对待汉奸这样的,即使在苏联,对待“俄奸”也基本就是处死。这个时候,究竟谁是正义?人民?不是,女主角本身就是受害者,更是为了解放人民而打入敌人内部。然而,正义在这一刻并未得到伸张和尊重。但是,对于这些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而言,你又怎能说他们有多大的错呢?因为他们自然是受害者,是被压迫者,出于此,不可能要求他们去包容自己仇恨的人,这是人自然的本性,至少是大多数人自然的本性。就我所知,好像基本没有人被人凌辱侮辱欺侮之后,很大度地说,哦,我无所谓的,我宽容你了。好像没有。所以这里无法说谁是谁非,这就是现实,就是这个真实的世界。

当然,最后女主角最终实现了复仇的目的,然而正义在这一刻真的就得到了充分的伸张么?没有,女主角用她最美好的岁月,用她全部的亲人,用她的爱情,就只是为了实现复仇,实在不能说这是正义得到了充分的伸张。

影片最后,女主角终于回到以色列,犹太人的故乡,本以为可以安宁的生活,然而,战争,又是战争,接踵而来。这实在是一个讽刺,一个历来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的犹太民族,却始终和战争、争斗、歧视搅在一起。也许有人会和我说,啊,看《圣经》上怎么怎么说,啊,是犹太人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把耶稣吊在十字架上,所以,他们应该被欺侮应该付出血的代价。对于这种说法,我只能嗤之以鼻。首先,《圣经》只是一部书,确切说是一部故事书,在确切说是一部人写的故事书。好了既然是人写的,那就有可能变造虚构伪造捏造,凭什么要相信它?凭什么它就一定说的是真理?更何况它只是一部故事书,既然是故事,怎么能就依据一部故事书来给他人定罪,而且是给一个民族定罪?其次,退一步说,就算《圣经》是人写的一部准确无误的记录,那么,又是谁规定的,祖先的罪恶一定要子孙甚至全体后人来承担?又是谁规定的,部分人的错误要整个民族来承担?这本身就不合逻辑,事实上,哪个信奉基督的国家也没有遵守这个准则。唯独在针对犹太人上,大家异口同声。我看,关键的原因在于犹太人是个聪明而且勤劳的民族,他们拥有太多的财富,让广大基督徒们垂涎不已。加之犹太人一直受到排斥,比较胆小,就更让广大基督徒觉得好欺负。正好又有《圣经》来引经据典,嘿嘿,犹太人的苦难就这样练成了。

其实,我过去很讨厌以色列,并不喜欢犹太人。但是有一天忽然发现,我们自己,和犹太人其实很像。我们也很勤劳也很善良,华人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也很有财富,于是呢,排华开始了,印尼暴乱,马来西亚的排华,俄罗斯驱赶华人商人,西班牙火烧华人鞋展……这些都是为什么?过去我们穷,即使意识形态不同,也不至于如此。但现在我们富了,我们成了世界工厂,全世界都是made in China,于是呢,眼红了,我就要排斥你了,为的就是夺取你的财富,把你踩在脚下。管你信仰什么,于是信基督的来了,信安拉的也来了,甚至信释迦牟尼的也来了。由此可见,管你信得什么东西,利益,只有利益,才是维系一切制造一切的根本,国与国如此,人与人之间,亦如此。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越扯越远了,估计有无数信徒会众要来拍我了。随便!

还是回到电影吧,出了电影本身,我发现真的很喜欢女主角的扮演者卡里斯·范·侯登(Carice van Houten)。有一些俏皮,有一些大胆,有一些天真,但是却又那么自然。还记得她让那个水手小伙子亲她的面颊么,她却突然把嘴凑上去了,多么自然而美丽的一幕。还有她第一次去律师家,和兔子抢胡箩卜,还有她对着镜子给自己的阴毛染色,还有她浑身颤栗痛苦万分地说出“什么时候是个头?”。

总之,借用别人影评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精彩地令人吃惊!”。

 5 ) 关于《黑皮书》的阉割问题(后附天涯评论)

电影院真是一个奇怪的存在,一方面拥有强大的视听设备,另一方面又匮乏优秀的电影资源,第六代导演以前几乎是与院线隔绝,国外的优秀片子又不能引进。这些工作电影总局倒是恪尽职责。

因为下载方式的多样化,各种片子都还是可以交流的,但这仅仅局限于网络。去电影院看片,对我来说不需要做什么选择,看看海报觉得顺眼的,时间刚刚巧的就买票。前几天去电影院,刚好时间凑巧的就是这部《黑皮书》,之前没听说过。

影片结束后,旁边的人看了下表,自言自语说:刚好一个半小时。很满意这部电影卡准了90分钟的长度。但说实话,我对其中好多部分没看懂。于是,回家后就上豆瓣查了查,刚好发现了一篇帖子《<黑皮书>被阉割部分一览》,我要向网友细致的工作致敬了,上面详细的罗列出了院线版和原版的差别,一共14条(第一条是误判)。涉及到色情内容的删剪是6条,涉及到政治内容(对共产主义不敬)的删剪是2条,涉及到血腥暴力内容1条。估计电影总局对色情的定义很宽泛,6条色情内容里面,除了露点的之外,还有挑逗性的语言翻译的时候被替换,另外电影总局的处理方式不只是把露点镜头删掉,而是删掉周边的一段剧情,导致观众莫名其妙。最奇怪的是,有4条被删掉的过渡性剧情不涉及到任何敏感问题,是不是电影总局的人比我们敏感呢?中国有句古话,叫“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这表明了对排除异己的不遗余力。统治者相信,文化产品在对政权的维护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亦然。电影总局的人(包括所有政府机构)不需关心所行公务是否对大众有益,而只需让上面满意,就达成了所有的绩效,就会得到上级表彰。我对这一套表示极大的理解,但也需提防大众的不满情绪。

说到这里就枯燥了。我讲一个电影的情节,在院线版中,梦茨(德国上尉军官)被抓捕后,直接被枪毙,而执行枪决的指挥官竟然是他原来的将军,一个纳粹军官。这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后现代剧情,我以为梦茨对长官思念日久,眼花认错人了。其实在原版里面,枪决之前有一大段的关于对梦茨如何处置的讨论问题。但里面涉及到政治问题,一段对共产主义诋毁的对话,于是被删除。删除的时候又没考虑到剧情的连贯,出现了这么怪异的一幕。

这对观众来说,是很不尊重的。我花了几十块钱,看一部被阉割的完全不通顺的片子,打击了我去看影院看片的信心。我拉动了几十块钱的内需,本来是件光荣的事情,但现在又很后悔。我们是太不自信了,洋鬼子说一个共产主义怎么怎么样,伤不了我们一丝一毫。请政府放心,我们不会因为他们说什么就动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决心,即使动摇了,也不是因为他们。另外请政府坚定一下共产主义的决心,给我们广大群众做个榜样。

这里也有点特殊情况,电影总局不能对外国电影出审查意见,督促其修改,引进之后再做修改也是比较便当的做法。而对国产电影,比如《鬼子来了》这样的电影可以做个详细的审查意见,如不按总局的意见修改,直接可以pass。第六代基本上也是这个路数。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个说法美化了这种无奈的选择。拍中国人的电影当然首先是希望中国人看,而且放弃了院线基本上就放弃了中国市场,商业上也带来很大损失。在《第十届海峡两岸暨香港导演研讨会》上,为什么郑洞天和江平的讲话最受欢迎,香港导演听的最认真?因为他们要进入内地市场,获得商业上的成功,首先要巧妙的越过电影审查制度,主动的阉割要比被动阉割承受更少痛苦。

我以为电影分级也是很难实行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举例而言,政府在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发动了联合反低俗行动,事情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再迟钝的人也会疑问,这是反低俗吗?所以为什么是低俗而不是色情而不是暴力,低俗无法界定,指哪打哪。电影分级,一般来说是保护未成年人,那我做为一个成年人,是几乎不受限制的,但我们怎么分呢。我的建议是,首创多种分级制度一起运行,比如除了年龄分级之外,可以有政治成分分级(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可以有国籍分级(外国人、中国人),这样既起到了创收和繁荣文化市场的目的,又让中国人不受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害。一举两得的事情。

天涯评论:

作者:Panda_ska8er 回复日期:2009-02-11 01:01:29 
         
  你干吗去影院看啊 ...自找苦吃不是
  再说这片子07年就杀青了 隔两年才到中国上映你不觉得奇怪吗
  <看电影>都把这电影列到<情爱参考>里了
  1/3(或者更多)铁定被删你还指望个毛啊
        
作者:atfe 回复日期:2009-02-11 02:34:00 
         
  按照黑泽明的话说,这些删剪电影的人其实都是天才的色情狂,他们可以把任何镜头以及语言都扯到色情上边.
        
作者:泠风1977 回复日期:2009-02-11 08:56:47 
         
  哈哈,终于有人来说这事了。好在我是先看了碟片,然后心里就想,这NND不知道影院版会剪成个什么样,于是乎向周遭所有人建议不要去影院看这部电影。等CCAV6播的时候来看看两部的区别到底有多少。
        
作者:绯飞 回复日期:2009-02-11 10:07:26 
         
  我觉得那帮大老爷们,都是鲁迅先生说的看到女人的胳膊就能联想到裸体的JP
        
作者:joyface 回复日期:2009-02-11 11:05:38 
         
  不看删节版

 6 ) 《黑皮书》不完全观影手记

人总有某些特别擅长的方面,如果《本能》被删去暴力和性,还剩下什么?所以,根本不能指望保罗范霍文的影片在国内公映还能得以完璧,像这类全球都是限制级的片子能公映都是意外,删掉些情色段落,往抗战积极健康的路上靠,可以理解。

 看完回家后上豆瓣查了查,早有无所不能的网友详细地罗列出了院线版和原版的差别,多达十几条,原版跟“健康版”的时间相差半小时以上。凡是涉及到色情内容,剪;涉及到政治内容的,剪,涉及到血腥暴力内容的,剪!而且广电总局对色情的定义很宽泛,床戏露点等镜头删掉也就删掉了,包括挑逗性的语言翻译的时候也被替换,不过这类改动倒也没什么,不影响理解就是了,让人郁闷的处理方式不是只把有碍观瞻的镜头删掉,而是干脆删掉前后的一段剧情,从而造成前后脱节,让人费解。其中有一些关键的过渡性剧情,比如我一直不明白蒙茨和艾丽斯被营救后,怎么突然就跳到了那个残暴凶狠的纳粹中尉弗兰肯携带财产逃往海上,完全衔接不上。原来其中还有一小段蒙茨和艾丽斯逃亡的情节,在一个帐篷内,其间还交代了纳粹从荷兰退兵,战争结束。没有这些铺垫,其后弗兰肯的跑路行为以及大街上胜利队伍游行的场面,实在很让人迷惘和觉得突兀。还有艾丽斯被注射了过量的胰岛素后吞食巧克力自救这一段,一般人怎么会知道吃巧克力增加体内血糖来分解胰岛素的医学专门知识呢?其实在开头都是有交代的。剔除了诸如巧克力、打火机等小道具的细节刻画是很遗憾的,完全丧失了原版中也难得的细腻之感,甚至作为片中重要线索之一的“黑皮书”也没有得到事先照应。最让人意难平的还是公映版的结尾实在太烂,硬生生把影片降低为一个快意恩仇的复仇故事,当然,这在原版里也是有交代的,战后艾丽斯终于回到了故乡以色列,结婚生子,但是1956年的中东战争接踵而至,战争,还是战争……就此打住,倒是颇有几分余味。又为什么被剪?不知道。只能说中东啊、以色列、巴勒斯坦啊,都是敏感字眼,为安全起见删干净的好……这点,虽然在心理上我也是能理解的。

 《色戒》公映的时候据说只删掉了13分钟,已经足以让人的理解缠产生偏差,那么《黑皮书》在剪刀手下的命运简直不堪了。海报宣传上的《色戒》二战版已经不确切,且不说《黑皮书》在拍摄时间上要早于前者,除了美女间谍加战争的框架之外,其实两者是不能比较的。文化背景不同,不能比;价值观不同,不能比;更何况西方导演粗犷不羁的风格跟《色戒》欲言又止的小情小调也是比不了的。仅仅作为一种商业宣传的手段罢了。

 作为老牌的商业片导演,保罗当然是很懂得讲故事的。纳粹、屠杀、阴谋、间谍、叛变……一切典型的战争片的看点一应俱全,在任何时代战争都是悲剧,但跟战争有关的题材却跟爱情、人性一样,是艺术永远取之不竭的宝库。所以在内容上实在不算创新,而且该片采用的是最传统的单线讲述,全靠环环相扣的情节发展来推动,对导演操控节奏的要求很高。虽说在剪刀手下我也只能连蒙带猜看个大概,但其中体现的戏剧张力紧绷到让人透不过气来不是假的,善恶莫测,忠奸难辨,步步翻盘,绝境逢生,算得上一次畅快的观影经历。

 如果说《色戒》因为张爱玲因为李安也是可以列入文艺片行列的,那么《黑皮书》则是浓墨重彩的情节片。《色戒》倾向于人物内心的变化、挣扎,闷骚,那么《黑皮书》则着力于势力斗争的冲突、紧张,大气。虽然也是由女主角的传奇经历贯穿全片,却丝毫没有阴柔之感,反倒有一种史诗般的磅礴。当然《黑皮书》不仅仅是一般的情节片那么简单。并不复杂的故事,通过大量高潮的连续铺垫排列,层层推进,从而将人物的跌宕命运始终置于矛盾的中心,整个过程冲击不断,逐渐升华,也正在其间传递出了颇耐人寻味的主题:战争就是人性的疯狂,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最终都是疯狂的一种极致张扬,这一点是被无数实践无数理论无数作品反复论证过的。《黑皮书》展现的便是这种疯狂对于普通人心智的摧毁和不可修复的伤害,无论是正义的女斗士艾丽斯还是可耻的叛徒内奸汉斯医生,甚至那个看起来还有点理智和人性的纳粹军官蒙茨,无不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牺牲品。哪怕在胜利和光明到来的时候,铭刻在普通人心中的伤痛依然不会消退,反而历久弥新。

 如果有人是冲着《本能》和《艳舞女郎》去看的,比较可悲。不是对于导演而言,就是有人喜欢并且擅长用这种方式来讲故事,没什么的,讲得好就行,这点保罗比李安坦白。限制级从来不是大问题,它的争议不会《午夜守门人》更大。

 在电影院里看这部洁本,感觉像上个世纪80年代国内讲述白色恐怖地下斗争的电视。我其实是靠自己的想象力在看电影。

 短评

没法不联想到色戒,不过这部是彻头彻尾的情节片,没在文艺上纠缠。另外,女主角很好看,不单单是相貌上的~~

5分钟前
  • 战国客
  • 推荐

即便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充满阴谋与复仇的故事,范霍文的片子里也少不了情色与杀戮,然而他将这些元素作为陪衬,打造出一部环环相扣伏线千里的大戏;某种意义上本片有点像荷兰版色戒,但个中曲折更加虐心,几乎可称做女主角一个人的史诗;结局隐晦地点到巴以冲突让这个光明的结局又蒙上一层灰尘

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荷兰解放后的众生相刻画给影片大大加分。

1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实际上,所有人都憎恶战争,除了旁观者

16分钟前
  • 大xu
  • 推荐

长篇小说的质感,真是一波三折、令人唏嘘

20分钟前
  • boks
  • 力荐

看过的最好的荷兰电影,悬疑迭起,险象环生。对于我这种剧情控,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电影。极度推荐,这是了解荷兰人和荷兰历史的一扇窗,同时也是一部剧情几乎满分的电影。

2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所有打三分以下的都是看的删减版嘛?其实是多美好的片!!!女主与德军上尉第一次的时候眼睛好漂亮>///<上尉大好人我的菜!。。结局在半途有点眉目,但合情合理的伏笔和对小角色剧情的适当渲染是成就了一个还算出乎意料的结局。。Carice演女主好不容易的!别再说她胸部小了其实很漂亮Q_Q

28分钟前
  • 拉子闪闪发光
  • 力荐

一开始是《辛德勒的名单》,中间是《色戒》,后半部分是《西西里美丽传说》,最后是《名侦探柯南》#好像混进来奇怪的东西了#

33分钟前
  • 刘康康
  • 还行

2008-6-19看毕,非常的经典,比色戒强很多倍

37分钟前
  • 左思
  • 还行

我就想推荐大家看看主角穿红裙戴红花唱歌那一段。

40分钟前
  • satan
  • 推荐

有些地方看到了文革的影子

4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剧情紧凑。演员到位。名副其实的好片儿。

45分钟前
  • 圈圈圈
  • 推荐

正与邪,善与恶,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全部模糊,战争中从来没有好人与坏人,只有强者和弱者

5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无以伦比的棒 惊艳到极致 保罗真是个人才

51分钟前
  • 深毒
  • 力荐

每10分钟剧情就来一次大转变,这比较强

55分钟前
  • bba
  • 力荐

爱好邮票的魔鬼尚有一线良知,庆祝胜利的天使早已丧失尺度。法西斯与基督徒并无区别,英雄与妓女界限模糊。有的身体被千刀,有的灵魂被万剐。可以向仇人袒胸,不愿向恶人露乳。注射贪婪的胰岛素,吞下伪善的巧克力,刚被万人簇拥,转而躺进棺木。战争有结束,攻讦不结束。可以信任人,但不可信任人性。

56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3.5,精彩归精彩,但过度戏剧化,以至于2个半小时要滴水不漏圆住这个故事已经相当局促,更没有任何文本空间去构筑叙事之外历史和人性深度。

1小时前
  • Peter Cat
  • 还行

精彩淋漓的佳作。本片开局平平,但随着故事的展开变得越来越是精彩,剧情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起伏跌宕、高潮迭起,如倒食甘蔗、渐入佳境。叙事更是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且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结尾一切复归于平静,令人不胜唏嘘感慨。正是: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4星半,强力推荐

1小时前
  • 易老邪
  • 力荐

说它是外国版的《色戒》?《色戒》我还没有看,但是这个真是没什么意思,那个情报局局长一点也不像个高官,那么nice,还那么痴情种的样子。MS中国的敌我战争还老奸巨猾了一点。

1小时前
  • 半袖
  • 较差

绝代尤物。“风声过后,世间再无传奇”用在这里才合适。那句与其选择子弹不如投降恐怕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1小时前
  • Lan~d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