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贝拉

剧情片中国香港2006

主演:梁洛施,黄秋生,田朴珺,贾晓晨,曾国祥,何超仪

导演:彭浩翔

播放地址

 剧照

伊莎贝拉 剧照 NO.1伊莎贝拉 剧照 NO.2伊莎贝拉 剧照 NO.3伊莎贝拉 剧照 NO.4伊莎贝拉 剧照 NO.5伊莎贝拉 剧照 NO.6伊莎贝拉 剧照 NO.13伊莎贝拉 剧照 NO.14伊莎贝拉 剧照 NO.15伊莎贝拉 剧照 NO.16伊莎贝拉 剧照 NO.17伊莎贝拉 剧照 NO.18伊莎贝拉 剧照 NO.19伊莎贝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3:08

详细剧情

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前。澳门司警马振成(杜汶泽饰)因惹上是非遭停职,警察生涯即将终结。马振成与伙计仍然夜蒲,盲打误撞遇上一名神秘少女张碧欣(梁洛施饰)。张碧欣随之跟着马振成回家,醉酒醒来的马振成以为自己与对方有了一夜情,再加上碧欣声称是他与初恋情人分手后生下的女儿,更加令马振成错愕不已。                                                                    碧欣因欠租数月以致无家可归,其心爱的狗狗伊莎贝拉亦被无良业主赶走,下落不明。身为父亲的马振成希望能弥补以往的责任,其后碧欣坚决要与马振成同住,令一向放浪的马振成生活顿起变化。                                                                    为求自保,马振成企图以身犯险令自己得以脱罪,他的好友杜Sir(黄秋生饰)亦屡劝无效。张碧欣欢欣鼓舞地准备与父亲落草,对着同校男生也难掩得意之色。然而渐渐地马振成从张碧欣身上,体会到什么是责任。

 长篇影评

 1 ) 以犯罪片的角度看懂《伊莎贝拉》

今天认真地重看了一遍,发现我这篇分析有很多漏洞,搞错了葡萄牙籍警官遭到枪击和男主买枪的顺序,错误地认为这是一起栽赃嫁祸。如果给看过这篇东西的友邻带来了误导,万分抱歉!

—————重新修改分割线———————————————————

从前把这片当爱情片,看得云里雾里。如今以看悬疑犯罪片的心态重温,突然发现这部片子其实逻辑严谨,很有悬念。尝试一下梳理犯罪线的剧情。

故事很简单:

阿成和吃货上司以及警局中的一些同僚利用职权之便,与黑道勾结做走私的勾当。然而适逢99年澳门回归之际严查,他们的一批货就被海关扣了。上面调查下来,发现涉案的不仅有自己人,还有葡萄牙籍警官,事情闹这么大不好看,于是各方权衡之下决定,让男主阿成一人当替罪羊,保全高级警员和洋人的面子。黑道小弟咖喱文将做污点证人在法庭上指认阿成。

而阿成对这样的安排并不心甘情愿。

这就是整个犯罪线的背景。

这部片子有两个线索:

时间线:阿成和阿欣的伤 (绷带——创可贴——痊愈) 由于澳门没有分明的四季,所以在电影中难以看出时间的推移,其实男女主角共同生活了几个月之久。

案情线:竖题的字幕。绿色字幕与后面紧接的剧情没有时间上的顺序关系,但是有剧情上的联系。

阿成和上司的这起走私案东窗事发的时间早于所有竖题字幕叙述的案件。阿成此时已被革职,所以每天无所事事,但上司仍然在职,所以阿成找狗需要上司帮忙。

根据房东丢狗以及女主旷课的时间,可以推断阿成收留女主阿欣的时间应该是6月10日左右。

6月10日左右,阿欣跟踪阿成时,阿成和上司在火锅店见面,商量对策。上司看似顾左右而言他,其实说的都是他们干的这起走私案。

上司:“葡国人怎么能靠?(葡籍警官靠不住,出卖了我们)……退休了回葡国拿长俸吧(出了事葡国人甩下烂摊子回国了,不用负责还能离休接着拿俸禄)……到最后逼虎跳墙,杀了那卧底(你没别的办法,只能杀了污点证人)”,这里“卧底”指的就是做污点证人的咖喱文。吃货警官这句话无异于暗示阿成,可以谋杀证人使自己脱罪。

阿成又去找一起搞走私的黑道大佬求助,但是大佬女儿表示父亲不愿见阿成,试图帮父亲撇清关系:“首先你别觉得我爸联同外面的人骗你,咖喱文做污点证人这件事,连我爸都觉得不对劲(让你去顶罪不是我爸的主意)那又怎样,难道杀了他?(谋杀证人的主意又被提了一次)”

这时阿成已经下定决心,要谋杀咖喱文。现在需要的就是弄来武器。而武器就是片中所谓的“海盗葡国菜”。“海盗”指达伽马这些航海家的后裔——葡萄牙人;“菜”则是因为黑市习惯将枪装在饭盒里出售,故称为“海盗葡国菜”。

阿成与上司在面馆见面。阿成:我想吃葡国菜(我想买枪) 上司:“葡国菜有什么好吃,你走吧(买枪做什么?使不得)……找到叫你(不过还是会帮你找找,等着吧)”

阿成去黑市找一个葡萄牙人买了一把手枪。根据阿成头上的绷带可以推测,买枪的时间应该在6月,至多不晚于7月中。 黑市枪是哪来的呢?导演前面就交代了。警方查获一批走私军火……警员因偷枪等罪名被革职。这枪显然就是走私进来,甚至是通过司警内部流出来的赃物。

9月20日,很可能是吃货上司所说的那个坐等回国养老的葡萄牙警官遭遇枪击。

这段字幕后面紧跟着阿成买枪的画面。导演似乎想卖一个关子,让观众猜测阿成与这起枪击案是否有关。理论上讲,阿成有嫌疑。但我倾向于不是阿成干的。阿成需要干掉的是咖喱文。(成天抱怨葡国人靠不住的吃货上司倒是很有动机)

阿成与上司在车上见面。上司:有人看见你买葡国菜了(有人知道你买枪了)别乱来(别杀咖喱文,太危险了)

btw此时阿成额头的伤已痊愈,阿欣手上还贴着创可贴。这时候可能是7月底8月初。

阿成在路上被几个人堵,一个男人一边扇他巴掌一边说:“你耍咖喱文就是耍我们。快回归了,算了吧。”这几人是一起涉案的同事,想让男主不要对证人下手,乖乖顶罪,从而让上面尽快结束调查,保全自己。另外这里可以看出,阿成想杀证人的企图已经人尽皆知。

阿成把手枪扔进了河里,放弃了谋杀证人的计划。 阿成也没有逃亡泰国,而是选择了上法庭接受审判。按他对女主所说,只会判四年,表现好两年就出狱。

然而我对这套说辞表示怀疑……

从他出发前对着镜子剃须的神情,以及他坐在摩托车后流下的眼泪,我总觉得他知道自己的命运远非那么明朗。会不会他说自己做的是走私香烟只是安慰阿欣,实际上却是走私军火、涉黑、勒索,每条都是重罪?

--------------------------阴谋论分割线---------------------------------------------------------------------------------------------------

我之前推断上司陷害阿成,卖给他袭击葡萄牙警官的凶枪,重看之后发现这是错误的。因为阿成买枪时头上还有绷带,显然早于袭击案发生的9月20日。

但是我直觉上还是认为上司身上有疑点。

他在饭桌上反反复复表示过对葡萄牙人的不满,不满葡国人靠不住害惨自己,却还能拍拍屁股走人回国坐享俸禄。因此他有动机谋杀此人。 在火锅店貌似不经意地暗示阿成可以杀了卧底,暗示完之后又立刻说“当我没说过”; 阿成来面馆对他说自己要买枪。他先假意拒绝,让阿成走,但是又马上答应帮阿成找枪; 这种含混的态度实在有点passive aggressive的感觉啊,说着“不要”暗示的却是“要”。

阿成杀掉咖喱文,是不符合上司的利益的。污点证人死了,案子并不会就此变成悬案,而是会继续调查下去,总要查到他头上。只有阿成乖乖认罪才能保住上司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上司暗示阿成枪杀证人明明不合逻辑。除非上司自己也想谋杀葡国人,然后嫁祸阿成。当时回归将近,很多案子可能都处理得比较匆忙,买通一个葡国人出来指证,或者买通检察官在证物上动点手脚,既走私又涉黑还被看到买枪的阿成,再多一个谋杀指控又何妨?

阿成的上司每次出场都像一头饕餮狂吞食物,或许挡路的葡国人,和替罪的阿成都会像羔羊般被他的贪欲所吞噬。

 2 ) 其实呢,我想说,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以下皆为梦呓者,碎碎念。 ----------------------------------------------------------------------------------------- 好像也不懂那些画面色彩音轨镜头好高深好复杂的专业术语,也看过彭肥其他的片,好像这一部确实跟其他的风格也不太一样…… 其实呢,我想说,大概电影总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吧。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就好像总是偶尔,在某个莫名其妙毫不相关的瞬间,大脑会闪回那段话…“那天我在街上,看到有个小妹妹拖着一只狗。她经过我身边,我知道是伊莎贝拉。然后我跟她去公园,我们在公园玩了很久,我抱着它,在它耳边轻轻的叫它。它回应我。那个小妹妹告诉我,那只狗叫当当。我不想分开它们,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我怕找回伊莎贝拉你就会叫我搬走,你可不可以不再扔下我?” 是啊,“你可不可以不再扔下我”? 很多年前看的电影了,却还是一直记得那些画面。 大猩红色的破旧沙发,藏有暗色花纹的肮脏地毯,潮湿空气里似乎很快就要剥落的墙皮。 像油画一样的电影,适合夏日微醺的时候,旁边最好还要有一盏老旧的台式绿色电风扇,嘎吱嘎吱的吹,慢悠慢悠的看。 有一个夏天,爱一个人,和他一起大汗淋漓的吃火锅,在大排档唱喜欢的歌,饮醉酒练习砸碎瓶,约定好一起亡命天涯跑路,还有,跟他那么多的女人面对面坐定拼酒,然后在公园抱着心爱的狗狗一个人独自痛哭。 好像杜汶泽那样的一个人,以前没看到过,以后没关注过,但肥肥的啤酒肚,专注的吃着盘中的菜,还可以抬起头变魔术给你看,却那样那样的打动我。 想来高中的时候曾经仰慕过自己的化学老师,并不是什么风度翩翩的白色衬衣年轻帅哥,只是一个和杜汶泽没差太多啤酒肚的戴着眼镜普普通通的中年教师。 喜欢抽烟,课间去办公室问他问题能够惹得一身的烟味,却每次点烟前都会用那种有一点点可怜兮兮的眼神询问你“可不可以?”然后你会觉得好像不让他抽烟是做了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却又很担心他这样子抽烟对身体好像真的很不好。 喜欢喝啤酒,好像每次男同学邀他一起去喝啤酒都没有拒绝过吧!忘了有一次曾听谁说过,他每天上完课回到家,好像都要从冰箱里拿一瓶啤酒,然后坐在沙发上喝。毕业之后班级聚餐,本来是开了车来,坚持不要喝酒的,却抵不住诱惑,索性把钥匙交给我们班主任“你帮我开回去吧”然后就和大家一起放开大喝。男同学们好像是要集体把他灌醉的吧,但他酒量真的好,即使后来男生们败下阵来,耍赖让女生们拿着饮料去敬他的酒,他也照喝不误,并没有大醉的样子。 好像真的很贪杯的样子啊~ 这样回忆起来,真的真的好像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中年人,可是羽毛球却非常非常厉害!记得班上男生课间向他挑战,他把一只手揣在裤兜里,轻轻松松就赢得干净漂亮,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 毕业后有一次假期回学校,正好碰上他和老师们一起打羽毛球,于是和他对局了一场。其实很紧张,没有摸过羽毛球的时间大概以年计也是好多数,但他却很会带人,不知不觉中就让人慢慢的熟练起打羽毛球的方法。还被他看出来那时在练网球,细心的提醒我“网球是用手臂的力量,而羽毛球是用手腕的力量”的差别,那以后就一直都记得了。 回忆好像很杂乱的样子啊。 高中的时候当过一段时间的化学课代表,有时候上课演示实验会需要用到很多仪器和药品,很多东西也很重的样子,他都会说“你小女生,把作业本抱过去就好啦,这些我来吧。”而且也不会像以前的化学老师那样好像理所应当的把清理仪器的任务甩给我,但是我却是真的喜欢化学,周末也去实验室帮实验室老师清理仪器,给药品贴上标签,整齐的排放在柜子里,也因为这样跟实验室老师混熟了,可以自己偷偷的在里面做一些实验。很少很少,其实也就只有一两次吧,会碰到他过来,好像小偷被抓住一样,他却是鼓励我的神情,好像很高兴我这么喜欢化学,会问我一些问题考我,也提醒我做实验的一些细节,也鼓励我准备考试和竞赛。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闻东西要扇闻,取东西标签处要握在手心,洗杯子要干净到倒过来不会有成股的清水流下…… 高考结束后,因为生病发烧的缘故,在家里休息了好几天,也因为考试失败的自卑和低落,索性躲起来不敢和同学一起去庆祝与狂欢。 终于某一天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坐公交车去到小姨家坐坐。我都还记得,那天空气中阳光带着少有的雨后的清新,我的头发齐肩了,那是六年的短发后扎起的第一个马尾。 我站在方冲小区外面的站台等车,看到他背着球拍好像刚打完球的样子回来,突然想起他好像就住在方冲的,正转身想假装没有看到,却没想到他认出我来,笑着和我打招呼。 “头发扎起来,我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小丫头长大了啊。” 我低着头,好像做错事的样子。“老师……”两个字刚刚说出口,眼泪却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考差以后的这么多天,一直没有哭,却在那一刻好像所有的情绪都涌上来,既委屈,又羞愧,因为自己一直以来都辜负老师的期望。 竞赛是这样,考试也是这样。 就那样站得直直的,深深的低着头,呜呜的哭。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记得他好像说“没事的”,好像还说了“考过了就不要想太多”,或许还说了一些鼓励我的话。 然后要坐的公交车来了,我也只是哭着跟老师挥一挥手,就匆匆忙忙的离开了。 而最后,时光也那样的把我扔在了所有的人事已非里。 好像自说自话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没关系,看电影本来就是一件好私人的事情。 所以其实我想说,彭浩翔和杜汶泽,你们这两只大胖子,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青涩的时光。 所以其实我想说,即使这部电影再怎么被人批得有多烂,它都依然是我心中最最独特的一部片。 看电影嘛,本来就是一件好私人好私人的事情。

 3 ) 《伊莎贝拉》之一:伊莎贝拉你有怎样的运气?



题记:
上海作家陈村说过:你做了,你就欠了。情感电影的内容故事不会太新鲜,就看导演以怎样的方式播弄你的神经了。为七情六欲主宰的人们总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彷徨。
――――卡夫卡·陆(KavkaLu)

[img]http://bbs.dvdspring.com/UploadFile/2006-4/2006419104886211.jpg[/img]

本片以一个在澳门当司警的父亲和混迹夜店的16岁女儿若即若离的关系开始,揭示了欲望本身对于道义的疑惑,这条无形的戒条两边埋藏着“恋父”的关键所在,而父亲是司警的精神指向是男权世界的粗暴,他和女儿在夜店的繁琐表白自己是导演暗喻男性形象的虚伪,正如电影里不知实情的父亲将不知是他女儿的张碧欣逼到墙角询问一样,导演让观众的心理也到达绝境,人的故事里道德约束是否惨白,怎样的设计才是道义的底线。
导演将人类的敏感话题却以看似懒散的方式表达出来,影片开始那个从屋檐下仰拍的镜头显示着内心对于外界的不可顾测,而酒吧里慵懒的暖光充满色情气息,女孩第一个正面近景的镜头充满了哀怨的气息这和在一旁搭讪的马振成成为对话,在夜色里男性总是以老套的台词堂而皇之搜寻着可以猎取的小白兔。
时空交错的场景,慢慢泄露着这个被郁郁寡欢的男人旧情和新欢,沧桑的经历让这个男人选择了自我沉醉,颓废的背后有着导演对于时局的想法,暧昧的情愫被彭浩翔弄成了对于体系的哲理,一个电影所标记的年份往往很有象征意义,父亲对于女儿的愧疚和抱怨以及最终的冰释寓言着两地的关系,这种将宏大话题浓缩成父女关系的智慧显现了年轻导演把控敏感的能力。
导演保持着自己作者电影的风格,细节上非常独到,张丽华决定生孩子的镜头导演以一个游戏的按键和一声买单表述,人生许多决定在于一念的偶然。
一条和张碧欣母亲同名的狗伊莎贝拉连接着故事三个人的关系,旧情里的母亲和马振成,当下的女儿和弃狗,名字下蕴藏的是情人之间无法割舍的关系,而询问的关系也使得父女之间有了重新了解,“伊莎贝拉不可以再给人扔掉”这句由女儿说出的台词有着对于父亲的埋汰和对于自己的祈愿,在吉他的拨弦里观众看见马司警的悔意。为了舒解内心的歉意,马司警用为女儿贴寻狗启示的方式表现一份迟到的男性责任。
他们在磕碰里了解对方,责任是导演一再突出的话题,无论是女儿固执寻狗还是女儿买安全套给父亲都是呈现着人际的责任,而闪回里女儿和母亲屡次搬家艰难行走的夜景有着依靠缺席的含蓄表达,同导演以往电影不同的是,导演将所有的愤懑情绪克制在人物的情绪里。贯串全剧的音乐有着两种构成,一种是酒吧纵情的热辣音乐,一种则是反映人物之间心灵沟通的钢琴声,在找到狗一段里它直接成为父女心声和关联的写照。而母亲旁白和影像的错位却为观众了解马振成的性格特征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却对自己的亲人有着爱心,在午夜的大三巴父女俩高声的说话里我们看得出他们的心连在了一起,这个过程导演以细微的观察传递人情的暖意,色调也以最初的冷色转为暖色,心理的反映通过视觉给观众以确定。影片后半部导演慢慢展现了阿成的境遇,栅栏、灯塔、狗等象征物为简练叙事起着作用,逐渐达致高潮的时刻让我们看到了回归主题的三层涵义,澳门的回归、女儿的回家、父亲的自我认知这些都是亲情的作用,这个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可以高潮,导演在此时却安排了一个男人的突然出现,在他和阿成的谈话里,我们发现阿成和张碧欣的真实关系,这样的转变可能更加适合亚洲发行,特别是大陆发行吧,看了或许观众有些错愕却说明导演把人际放到更大的范围去审视。
我们应该承认这部怀旧的影片确实在影调上和王家卫喜欢的大色块有着某种联系,而内在的更有香港电影人对于的历史伤怀和对于相互前尘不确定性影像表述,或许没有人注意到这部影片的字幕插入是和澳门警察涉黑有关的腐败事件,这样的方式在王家卫的《2046》的插入有着异曲同工,这个涉及到警察阴暗题材的影片最后以阿成对镜剃须而寓意新的日子洗心革面的开始,他以自己的行为挽回了警察的尊严。
导演选择相貌平常的杜汶泽主演就把故事变成了普遍性的意义,释演女儿的小美女梁洛施有着一种灵气,而阿成的上司,饕餮客警司黄秋生其实可以省略,当放着似乎有着某种调侃。
综观导演数部影片,他在影像叙事和编剧上都掌控得比较好,这部让他载誉柏林的影片或许是他崭新的开始,相信他会有更好的成就。

【附录:影片资料】
片名:《伊莎贝拉 Isabella》2005中国香港
导演:彭浩翔
主演:杜汶泽 梁洛施 黄秋生
片长:104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8(不错的港片)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4 ) 澳门,熟睡而忧伤的“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葡语里的"Isabela",伊比利亚岛的"Isabella”,那个“对上帝承诺”的女孩。
   
    今天读到廖伟棠的《旧欢似梦》,猝不及防,我搜索脑海里那座近乎要被遗忘的,包裹着初恋的城市——澳门。
   
   《伊莎贝拉》这部有关于澳门的电影,两年前在北京的大学宿舍里看过。那时临近毕业,所有的情绪都被校门外的花花世界所涌动,仿佛即将要迎娶一位艳丽的贵族千金,全然忘了南海边的半岛上有一位和自己相恋过、正在熟睡的姑娘。

   她一次次从梦中醒来,却发现自己的爱人不见了。
   她一次次默默忍受,倾尽了自己所有的好,却总遭人遗弃。
   当,被人遗忘,是一种常态。

   这是一座留不住过客的海港城市。
   
   打开电脑,找不到在澳门拍摄的场景。
   2002年,第一次离开家去澳门上学,从关闸出来抬头望着那拥挤逼仄的楼房,带着逃离社会主义的快感,嘴里唱着"big big world”,那是一见钟情么?
   
   我确实喜欢过这座城市。
   黄昏时搭乘28c过跨海大桥,夕阳,海水,天空,各式中西建筑——那是一杯澳门特制的醇美的葡萄酒。
   没有鲜明的四季,只有是最湿的四月,在湿季中,晾在阳台的衣服总是干不了,身上那粘糊糊的味道,是我能记住的,她的味道。
   报纸里没有太多新鲜的事情,若干年后唯一能引起我震惊的是曾经同校的内地女生被人勒颈窒息致死。
   这样的新闻是可以上小城的头条。

   我怎么能将你忘了呢?
   听fado的时候,我想的是葡萄牙;听粤语歌的时候,我想到的是香港。
   我忘了,2003年4月1日,住在澳门文华酒店对面,新闻滚动播放张国荣从文华酒店跳下的新闻,我们集体跑到阳台却发现一切“太平”。
   看,张国荣选择的也是香港的文华。

   上《澳门史》的时候,发现,澳门从来都没有承认过被葡萄牙侵犯。
   从大航海时代中没落的葡萄牙贵族在500多年前,航船经过澳门,想必也是一见钟情吧,被这里的温柔和安静所打动,便停留了下来,但始终要归航到自己的伊比利亚半岛。
   不像傲慢如帝王般的英吉利王国于之香港,葡萄牙对待澳门,就像对待一位情人,不给承诺,不刻意她改变。

   所以,500多年前过去了,她的面容依旧,妈阁庙里香火鼎盛,玫瑰堂里也一直响着结婚的钟声。
   白天,她秩序井然,各式各样好玩好看的车子总能在小小的停车位中再瓜开一小份,安停在某家门前的碎石小道上。
   夜晚,她会偷偷跑到海边的指明灯下纸醉金迷,夜夜买醉,唱一首《小城事》。
  
   没人会在意她的悲伤,她的哀怨连渐渐被边缘化的香港这个大怨妇都比不上。
   
   于是,她习惯在纸醉金迷后,静静沉睡。
   在梦中忘却从她身边经过的、爱过她的人们啊,忘却她不为人知的忧思啊。

   她的美丽,总教人遗忘。
   

   想起她,仿佛突然遇到一个曾经被自己遗弃的人,那《伊莎贝拉的呼唤》叫了好几年,我却从来没想过要回到她身边。
   尽管知道她百般的好。
   她包容了一切——中西两种最难相容的文化。
   但有谁留意,小城市里小人物?
   那个在官也街卖猪扒包的资深师奶也曾是葡京赌场叱诧风云的发牌手。
 
   新马路、大三巴、渔港、妈祖、大炮台,我们都曾在澳门半岛上那个长得像圣母玛利亚的观音像旁静静等待一场流星雨。
   
   旧爱总沦为心灵埋葬。
   也许有一天,我再度从梦中惊醒,想起她,也会像今晚这样,陪她在地球的另一端静静流泪。

ps,我从来不觉得这是彭浩翔最好的电影,却是配乐最绝妙的一出,首推金培达的ost。

 5 ) 局促的伤怀

没看电影之前,看到媒体评论说彭浩翔片子风格模仿王家卫。据说也用了法国的摄像云云。
  
  看过之后发觉完全不是。
  
  正如上面的海报,isabella的色彩基调是红色、绿色,另外附以部分白色。王家卫在《重庆森林》里也有过,不过那是为了表现香港的灯红酒绿,浮光幻影。而到了彭浩翔这里,红色则更多的暗示了迷乱、危险;绿色变成了距离感、局促感、伤怀。
  
  彭浩翔一如既往的排斥回归,还在继续着自己的伤怀故事。从《大丈夫》的97伤怀,到了《isabella》的99莫测。一个私警,在回归时,劫数难逃。正是彭浩翔心中回归前的澳门人乃至整个澳门的命运。他曾想逃,但逃到何处?葡萄牙人是海盗的后代,东南亚连饭菜都不可口。哪里才是主人公的归属?透过貌似温情的电影故事,彭浩翔的回归伤怀,漂泊、迷惘漫溢整部电影。
  
  isabella是一个葡萄牙名字,偏偏属于一个中国女子,就好像澳门的名字macao;isabella在片中不见了,女子已经死去而狗已经走失。彭浩翔找不到isabella,就像回归后,他找不到曾经的macao。
  
  开场的两次红色使用很有趣。第一个场景,中景,强烈的红色暗示危险、迷乱,几乎为整部电影定下了基调。随后的父女乱伦更暗示了澳门地缘问题的矛盾性。第二次红色是随后女儿用酒瓶砸破父亲的头,两人均受伤流血,暗示两人的关系由普通向血亲转变。
  
  澳门是个小地方,如果注意一下,会发现整个影片中中近景的使用相当多,这样的镜头除了凸现人物外,更多的表现了局促感;几次楼梯间的俯拍勉强算是全景,却利用楼梯的结构强调了压抑感。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家中整体色调是绿色,使得电影在一种相对压抑的气氛下展开。沙发背面的墙是暖色,多场父女交流的温情戏均是在沙发场景进行的。前半部里,女儿着绿色背心,暗示她内心的距离感,到后面父女关系逐渐亲近,衣服换成淡红色。但此时,私警面临着人生劫数,服装也转成冷色。
  剧情中段,父女喝醉时的场景也很有趣。狭小的街道是温暖的暗红色,强调气氛。两人依次站在好似舞台的台阶上宣言,月光落下,如梦似幻。但背后远处的大厦仍是阴冷的暗绿色。两个普通的小人物,可以在夜深时做一个畅快淋漓的美梦,但远方仍然是铁一样冷酷的现实。
  随后的父女爆酒瓶更强调了这一暗示。当父女被指责扰人清梦,开始逃跑时。看起来好像是两人边跑边笑,好不尽性。其实,路边的一排排铁栏杆却限定了两人的方向。无论你开心与否,该走的路是无法改变的。

  影片末尾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个是女儿抱着狗狗哭泣,个人认为狗狗没有找回,这里只是意识流。或近似于类比蒙太奇,强调澳门的迷失。尤其此时拉丁风格配乐使得暗示更加明显。另一个地方是最后女儿和同学的对话。我们不知道男主人公的量刑,是二年、四年或者更多。我们只看到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已经即成现实的幻想,也许明天会更好吧。
  
  电影故事本身似乎颇富亲情,实际上更多的是亲情的迷失和对未来的莫测。

 6 ) 伊莎贝拉的喜剧

她生了。她21岁。一个比一个惊人的消息。但总是一个好消息,钓金龟婿的成功案例,即使没有婚约也没什么,这个孩子一出生就身价3000亿啊。不要说是对这个自小便出来挣钱养家的小女孩,她比人更懂得金钱的分量。 小女孩长得特别成熟。12岁签约,15岁出道,17岁演伊沙贝拉,得葡萄牙影后。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阿,只说对了一半。还有,生孩子要趁早阿。说是未来10年,退出影坛带孩子,毕竟巨富的豪门决不需要她养家。只有一边的刘嘉玲仍悠悠说着生孩子要顺其自然,大概暗地里悔恨自己没有她想得这么明白。 想不到是完美的来着。即使没有婚约也怎么看着都像一出喜剧。一个21,一个42。很容易想到的是中年危机,而纯真少女前来,搭救贵公子。贵公子抱着儿子笑得真甜。原来他也是这么的年轻啊。伊莎贝拉发了胖,自然恢复会很快。 中年危机的当下,最抵挡不了的就是纯真吧。那就是伊莎贝拉,自然而然散发的清新气质。 某次她在一大群电视台的女新人里按顺序表演,唱一首歌,看得出的是认真,看不出的是巨星气质,而《伊莎贝拉》里她却是光芒万丈的那一个。 那一时恍惚讶异她原来这么平常,淹没在一群浓妆艳抹、装腔作势的小明星里,好在她绝不是那般的装腔作势,她会脱颖而出,是为一种清新,你知道那种青春,中年男人常饥渴地对之有如氧气。氧气,这地球上似乎越来越不那么纯了。 这样一连串的惊讶,到21岁,戛然而止,我自然想起山口百惠。一样的家贫,一样有天赋。还有一种倔倔的样子。而自然,那个传奇年代早已不再。伊莎贝拉最后一次出现在港媒面前是跟妈妈扫名牌。时代不同了。 她长手长脚,电影里耍酒风的样子,好像那么远,又那么近,只有一件事不用担心,那就是时间如电,那转一眼的纪念,改天她可以给儿子看,而那时,那种青春已经远去的像是一张老相片,徒供你我怀念。

 短评

沒想到幾好丫, Isabella演得不俗, 只是天生聲音太過尖而造作, 一幕她醉酒唱梅豔芳, 我在家也會:) 看電影時覺得最沒勁的就是邊看邊想深層意義, 但這套關於回歸實在有太多太多太多明顯的隱喻, 可以拿來和香港有個荷里活互相輝映, 其實都不很王家衛, 只是間中鏡頭在樓梯把人拍得鏡頭很像, 和明顯對比的用色, 後段開始就很彭浩翔的搞笑, 令電影更見靈巧

3分钟前
  • 推荐

有一种轻盈悠扬的步调,风格忽然和王家卫有些靠拢,但比王要接近凡人,没有从小事中讲大道理。梁洛施用自己的十八岁去演十八岁,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心,都无比成熟、睿智....

6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彭导,你怎么了彭导,干嘛要学王家卫啊,得其形容易,可王家卫电影里的孤独是融入骨子里的,学不来。分明是效法”靠寻找母亲给生存以理由的阿飞”来讲述这个”靠寻找一条叫伊莎贝拉的狗,得以拯救一个废掉的男人”。还是按自己的风格走,这才是港片,或者电影的出路。115:t42ed8cd25

8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仲夏迷宮﹐拈花碎步。似乎言過其實。

9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8/10 彭浩翔正常发挥的时候,偶有灵光总能闪现王家卫的气质。情节的取舍与色调的配合使影片更为克制。灵动的配乐与剪辑更是让影片有了韵味,艺术性拔高了一个层次。

14分钟前
  • 野凡
  • 推荐

一开始让人想起王家卫、《Leon》、中年危机题材。但半场一过马上抖了只属于彭浩翔风格的几个幽默桥段。还有那些似是而非的隐喻,比如那只叫伊莎贝拉的狗,丢了,后来跟了别人,连名字都被叫做当当。就好像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曾经连他们自己都认为叫做macao,而现在被叫做澳门的地方。

18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小妮子不錯....王張杜三角鐵式迷情疏離+(廉頗老矣的)陳果式影射忡忡+Bertrand Blier式神經質+金培達搶戯的配樂,煽情是汎濫的,情懷是投機的..港片離我果然越來越遠

20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將澳門的顔色和建築掌握的很好很澳門。女主角選用不符角色,而且老像看到張柏芝的樣子。細膩的部分足夠“你知道嗎?在澳門做人很難。沒金表不行。”“不是人家看不起你。是看不見你。”還有開場砸酒瓶的時候。砸一個不夠強烈。再砸一個。很好的細節。

22分钟前
  • mars
  • 推荐

music。cinematography。acting。tone。editing。the way the story is told。subtitle。重看一遍,挺一般,特别是剧本,和(不优雅的)故弄玄虚。 再看一次,反感这种小聪明,而且过去那条线简直垃圾。

27分钟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较差

影调 色彩 用光 音乐

31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非常夏天感觉的一部精致小电影,营造出那种颓唐可不减浪漫的调子。血统纯正的爱本身就是一支挽歌,就像片尾的那支,不管怎么动听怎么让人朝着积极方向前进,同时仍然不得不为那些怅然的欲语还休的细微末节而黯然。杜汶泽演得真好。2011.6.11

34分钟前
  • m.
  • 还行

那天我在街上,看到有个小妹妹拖着一只狗。她经过我身边,我知道是伊莎贝拉。然后我跟她去公园,我们在公园玩了很久,我抱着它,在它耳边轻轻的叫它。它回应我。那个小妹妹告诉我,那只狗叫当当。我不想分开它们,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我怕找回伊莎贝拉你就会叫我搬走,你可不可以不再扔下我?

35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伊莎贝拉如此深爱一个人。他现在是,一个有大肚腩的男人,经常转换性爱对象,常把她们带到家里来,是为了省钱。在她落掉与他的胎儿,在他违背诺言没有出现之后。在她嫁人,并生下与别人的孩子之后,她仍然很爱他。她的爱多得迷惑她自己,令她相信,她和别人的这孩子,凝结着的仍然是她和他之间的爱情。

39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有异国风情的小故事,讲小人物的小故事。小文艺小情怀。

41分钟前
  • 麦田
  • 还行

“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戒烟”。彭sir最满意的一部自己导演的作品,梁洛施很灵

43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由杜和彭开的 “不是兄弟”公司监制。开头故意玩了一些不那么通俗的叙述手段,搞得电影院里许多人嘀嘀咕咕。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他们已经完全忘记要弄清楚开头(或者他们已经弄清楚了),而是投入到杜汶泽和梁洛施的温情里去。跟彭浩翔此前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但是仍然有一些黑色幽默。他自己说,很难

4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有点Leon的味道,风格十足

52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彭浩翔这片十分文艺范,讲究风格化的意境营造,注重构图和机位移动,多用小景别,前景常有物体遮挡,人物落位画面一侧,似乎是效仿王家卫。梁洛施姿色声线演技都平平,英文名作片名、热裤露腿算是彭浩翔男性视角对她的偏好和利用。父女关系虽奇特却无深挖之处,闪回叙事不利索,回归背景也无关联

57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那个小男生的生活挺狗血的 我们或许都在生命中的某个点 是别人故事的配角吧

60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搞得那么王家卫。

1小时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