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情片日本2022

主演:菅田将晖,原田美枝子,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北村有起哉,冈山天音,河合优实,长塚圭史,板谷由夏,神野三铃

导演:川村元气

播放地址

 剧照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3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4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5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6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7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8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19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9

详细剧情

  工作顺利,和同事结婚的葛西泉(菅田将晖 饰)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此时母亲葛西百合子(原田美枝子 饰)的阿兹海默症越来越严重,他不得不开始照顾母亲,而逐渐失忆的母亲将面对自己封印已久的那个“秘密”。

 长篇影评

 1 ) 2023北影节主创交流全复盘(with 川村元气)

英皇影院环境很好,就是前排看imax有点费颈椎😅
主持人&川村元气

记录一下今年北影节放映之后的主创交流环节,这场观众的提问都很有质量。再过一周多在院线就要上了,想给更多影迷朋友们分享电影里的一些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反传统叙事比较吸引我,但剧情走向其实很明朗,也略微平淡。个人认为百花目前在豆瓣上被低估了(但不多),毕竟很大程度上也是私人记忆的电影,有更多了解之后我会给它加一星。川村给我的印象很好,对答如流,而且非常勤奋,北影节排的这几场他都参加了,有感觉到在卖力宣传。观众的问题是随机的,但有些川村明显事先准备过,肯定做了不少功课(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唯一的遗憾是访谈以后导演就从侧门离场了,也没有签到名(冲在前面的我被工作人员拦下来了…) 1. 关于选角?

电影改编自导演自己写的同名小说,其实是半自传性质的,因为川村的奶奶就得了阿兹海默。据导演说,小说问世以后,苏打看完很感动,哭得稀里哗啦,主动打电话联系川村,认为自己和泉非常相像(我理解是性格上),希望拍成电影以后可以出演男主角。美枝子则是因为她自己的母亲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病人,所以是非常合适的人选。至于长泽雅美,因为她是非常负责的演员(没有故事呗)。 2. 电影名为什么叫百花?

片子里穿插出现过几次泉给百合子买郁金香的模糊镜头,实际上是母亲半失忆以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几个片段之一,包括关于半朵烟花的诠释。所以百花其实是指这样的记忆片段,当一个人得了阿兹海默,记忆的时间维度就崩塌了,只剩下几百个平行的片段在脑海里闪现,所以百花就是记忆(这里忍不住吐槽,为什么中文名要改成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啊,真的太俗了)。 3. 人物衣服的颜色变化?(佩服这位提问的观众,我只注意到苏打总穿紫色的衣服,还驾驭得这么好…)

如果大家观察得比较细致,对颜色敏感的话会发现,泉常穿紫色系的衣服,而百合子常穿黄色系的衣服,主要是利用黄色和紫色的对比效果,如果大家看颜色图谱就会发现,它们处在对角的位置(类似黑和白),且搭配起来是协调的。这里有一些母子之间隔阂的象征意味,虽然两个人物日常戏的时候站在一起,但通过衣服的颜色对比可以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里还有一个设计,大家会发现百合子年轻的时候衣服颜色非常鲜艳,到后面逐步失去记忆穿着也以素色为主,接近白色,也利用颜色变淡表征记忆的变化。最后刚出生的孩子穿的也是明黄色,代表了一种传承。这些是动画界常用手法,与导演动画制作人的背景相关(川村是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作品的制片人),这里想尝试用在电影里(我是觉得耳目一新,看完以后去翻豆瓣上的剧照发现确实是这样)。 4. 如果没有发生地震,母亲还会回去吗?

现实里对应阪神大地震,抛弃孩子,在外面独自过了一年是导演奶奶的真事儿,和片子里的情节类似,奶奶老年痴呆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川村,她年纪大了以后觉得很罪恶,但并不后悔,也是因为发生地震以后才回家。导演说地震(或者说集体创伤?)在日本很多作品里有体现,比如他和新海诚最新合作的铃芽之旅(我还没看,无法评价),发生大的灾难之后人会自然地排出内心的优先顺序。 5. 父亲这个角色后面就消失了,他去哪了?

父亲在片子里是以一种幽灵的姿态出现的,他只穿灰色的衣服,拍戏时川村让演员平缓地走路, 不要有上下的波动。其实还原父亲的形象在片中只是根据百合子的日记描述,导演说自己小时候写日记都是假话(这里非常可爱),谁会在日记本里记录真实记录呢,所以浅叶只是出现在日记里,而不是其他地方。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包含多种可能性,可能受地震影响他离开了(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优先级?),也可能根本就是虚构的,在百合子的一声大叫中,幻境就结束了。 6. 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本有物哀的美学,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失去才会珍惜(和我理解的物哀不一样啊喂!),导演也是利用这个契机,思考记忆是什么,母亲对于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母亲是蒲公英或向日葵,失去了才会珍惜(这个问题感觉有点答非所问)。川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世界上没有猫》也是这样的一种哲学(很诧异,高中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没想到是他写的,世界线收束了)。 7. 金鱼代表什么?为什么想到半个烟花?

影片开始就出现金鱼的镜头,结束时又出现了金鱼缸,上面提到对于老年痴呆没有时间跨度概念,记忆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把神户买的金鱼剪到现在的场景里,是复现的手法(可能泉给百合子献花之类的场景也是一样的手法)。金鱼的红色表现她自己的舞台,所以每次金鱼在的时候男人也在,和她一起喝下午茶聊出轨的朋友也是穿的红色(这也行?)。关于半个烟花,也是川村的私人记忆,小时候住在小区里,夏天有花火大会,也是看不到完整烟花,于是问妈妈怎么样才能看更完整的。长大以后去朋友的豪华公寓,在最高处欣赏烟花,确实好看,但没法打动导演了,总觉得小时候的更加感动,更美一些。所以比起永不凋谢的假花,川村更喜欢真花(电影里是借百合子的口说出的);比起人工智能,还是经常忘事的朋友们更加可爱(居然蹭上了chatgpt这个热点,印象中片尾泉的同事有提到ai的问题恰恰在于它不会忘记,实际上与泉母亲的境况作对照了)。

今年我的排片兵荒马乱的,还请了几次假去看电影...继续期待上影节和平遥

 2 ) 母职“神圣化”的祛魅

菅田将晖X原田美枝子X长泽雅美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原作小说:百花)

本片直面对母职“神圣化”的祛魅,聚焦是一位曾为追求爱情,遗弃过年幼孩子一整年的“失职”母亲。

儿子厌恶母亲对母职曾经的背叛,在翻开妈妈爱情日记时,会生理性的剧烈呕吐。在母亲患病后的遗失记忆后,开启反过来抛弃她的过程。

女性在成为“妈妈”前,先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对一个女人,母职的过度讴歌,有时是一种绑架,赞美会成为一项体制性的胁迫。

当结尾半朵烟花🎆绽放时,儿子明白在时间中淡忘亲情的,到底是谁?

长泽雅美在片中饰演一个人美心善的怀孕妻子,用她的方式极力弥合丈夫和婆婆的裂痕,戏份不多。

名制作人川村元气,凭借本片拿下第70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今年北影节上也是一票难求。有欣赏价值的小众日式艺术电影,如果你不想与你妈妈就伦理和社会层面展开深度讨论,并不推荐母亲节,带自己妈妈去看。

 3 ) 半朵烟火,一生羁绊。终于走进她逐渐褪色的记忆中,回到儿时那个绚烂的夜晚。

昨天是母亲节。刚走出电影院,已经是第二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选择这部略显文艺却后劲满满的影片只是凑巧。观影前没有搜索与之相关的剧情,纯粹是为了看苏打和长泽雅美的新片。看电影的名字,会先入为主地以为是一个煽情片,记录妈妈离世前一年与主人公的生活点滴。然而,电影描述的是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在完全失忆前的一年间逐渐失去记忆的故事。借助平滑的剪辑与渐进的音乐,电影将母亲对儿子支离破碎的剪影,儿子对童年母子生活的悄然回想自然交织。一失一得,残酷亦温馨。最后一年,是母亲在完全失忆前对儿子究其一生的爱与亏欠的闪回,又是儿子带着对母亲错综复杂的情感,重新认识母亲,原谅母亲,与自己和解的历程。

不完美的母亲

比起利用宏大的叙事,完美的人物塑造,歌功颂德式赚取观众情感认同的影片,日剧日影的受众向来瞄准一类人群,通过生活化的情节,拉进主人公与观众的距离;通过细小的事物与细腻的情感表达折射出一类人群真实的人生。影片中的母亲为什么独自与儿子生活,不得而知。即使片中大多是她对母子生活温馨的回忆,从她放着儿子独自生活一年,自己与中年教授私会的经历,能够想象她内心的矛盾与单身母亲对看似亲密的母子关系的逃避。因而,这不难解释影片开头儿子的冷漠。她是一个对儿子有亏欠的母亲,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一年的独立生活造成了母子间一生的隔阂。

一声呐喊

母亲住在在京阪沿线铁道旁的出租屋。镜头闪回到她刚入住时,恍然以为是她与儿子刚搬进新家。陌生的男人,幸福的笑容,她充满了对未来独立生活的期待。然而她抛下儿子,追求独立,不得不承受长期的孤独。阪神地震震碎了她的梦,拍醒了这个做梦的女人。惊醒时她第一个呼喊的是那个不在身边的男人。她走出坍塌的房屋,在断壁残垣中徘徊。她在寻找丢失的自我—一个母亲的身份。终于,在某个海边,她呐喊。周遭的崩坏似乎是对自己逃避现实的终结。她如梦初醒,终于想起了儿子,回到既定的轨道。“女人有了孩子也是会犯错的。也许我将来也会独自出走。”妻子平平地说。然而,儿时的主人公永远无法理解人性的复杂。于是,以后的人生,儿子无法原谅重新回归家庭的母亲。

记忆剪影

影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有很多。印象深刻的有太阳花,半朵烟火与钢琴曲。

独朵的太阳花是出现频率最多的意象。独朵的花是儿时男主送给妈妈母亲节的礼物,然而长大后的男主早已忘记花承载着他对母亲稚嫩的爱。母亲家里的花瓶里总插着一朵花;男主与妻子屡次拜访母亲时总少不了买一朵。母亲在疗养院送别儿子时也不忘让儿子带给她。为什么只买一朵?儿子只能认为是家里的花瓶太小。他以为母亲对太阳花的喜爱是惯性使然,却不知那是母亲与儿子最温馨的回忆。太阳花的花语是“沉默的爱,没有说出口的爱”。母亲对儿子的亏欠伴其一生。所以母亲的回忆总是儿子在雨夜迷路,在烟火大会走丢。在潜意识中,母亲害怕儿子受伤,却无法弥补对他的伤害。

第一次出现“半朵烟火”是母亲逐渐失忆时的自言自语。半朵烟火是什么?带着疑问,主人公开始回忆。他将有关烟火的记忆拉回儿时与母亲参加的烟火大会。在妻子的提议下,儿子带着母亲再一次穿过熙攘的人群,寻找“半朵烟火”。平静的湖面上升起的是一整片的烟火。母亲失落得像个孩子,歇斯底里地哭闹着。她再也找不到生命最美的“半朵烟火”。又一年的夏天,母亲彻底失忆。儿子在母亲家收拾旧物时终于看到了母亲苦苦追寻的“半朵烟火”—那就是儿时某个夏天与母亲坐在同一位置眺望对面被建筑物遮掩的烟火。儿子终于想起彼时母亲温暖的怀抱,两人自在火光倒映下的笑脸。然而,如今母亲已忘记了一切。儿子开始抽泣。回忆如潮水,洗尽他内心对母亲的芥蒂,留下的是理解,感恩与一丝愧疚。他终于明白那“半朵烟火”点燃了母亲一生对自己全部的爱。

钢琴曲是构建电影完整叙事的又一情感线索。影片总体是直线叙事,中间通过现实与回忆的交错,以不同节奏的曲调呈现主人公的情感冲突。故事开头通过母亲舒缓的的钢琴独奏引出故事,结尾同样通过舒缓的钢琴曲为最后情感迸发的高潮画下渐入人心的句号。从母亲决定放弃教授邻居家孩子钢琴,到她在为疗养院举办的音乐会努力练习,最后儿子将她的钢琴捐给疗养院,影片中几次有关钢琴的片段都映射出母亲病情的恶化。

赋予她忘记的权利

儿子的工作团队是研究类似AI的开发。母亲逐渐失忆的过程也是儿子逐渐回忆的过程。在儿子找回童年记忆的过程中,他的团队设计出融合了1000位艺术家的特性的AI, 但却销量平平。同事纷纷质疑她的实用性。也许,记忆越多越难越有刻骨铭心的“半朵烟火”。于是,儿子决定赋予AI忘记的权利,让她更通人性。此刻,儿子释怀了,原谅了母亲,原谅了自己。母亲用失忆唤醒儿子对自己的爱。

写在最后

对影片细节的描述可能不够清晰,因为在观影过程中不禁想到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最大的感受就是共情。苏打最后的哭泣是对母子关系的反思与释怀。成人世界,太多无法两全的事情,直至回忆潸然。今年开始急于搬离父母开始独居生活。我好像成为了父母的生活的唯一。无尽的询问与过度的打探,过于窒息的生活也让我有了和片中母亲一样想抽离的想法。不顾一切,辞去工作,只身一人,重新开始。逃避亲子关系是否是唯一出路?如何找到想要的生活方式,最后和父母有距离感地相处好像是一座山压垮了奄奄一息的生活。

昨天是母亲节。刚走出电影院,已经是第二天。打开手机,我还是发了一个迟到的祝福短信。

 4 ) 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

一开始以为交流环节是线上,没想到导演亲自到场,实属惊喜,也可以说是我这次北影节之旅完美的开场吧(笑。

映后Q&A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最想问的:“为什么将名字定为《百花》,以及导演对中文引进名有什么想法?”虽然川村导演表示他也挺喜欢引进名的,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名。“百花”是母亲患病后哪怕写在纸上也要提醒自己的家中只能放一只花的花瓶里不能断的鲜花,也代表了母亲那珍贵但又随时会枯萎消失的记忆,更贴合整部电影表现出的含蓄的情感,中文名太直给了,反而失去了那种日哀的美感(说实话是不了解的话一听就不是很想进电影院去看的那种程度。

会喜欢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姥姥也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看着她逐渐失去记忆,慢慢记不得家人,对自己儿女的呼唤无动于衷,多数时候沉默不语,偶尔也会说些什么,但没人听得清她的话语,我想,她说的一定是对她而言很重要的事情吧,所以才会念念不忘。

百合子一直执着的“半朵烟花”,不是特意制作出来的花火大会,而只是窝在家里所见的被高楼遮挡所形成的意外景象。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百合子的生日设定在1月1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点,元旦这天是所有人都在庆祝的新年,所以“没有人会记得我在这天生日”,这是不是也在说,我们总是沉浸在一些宏大的感动当中,却忽略掉了那些珍贵的细节。就像泉一直记得母亲抛弃了自己一年的隔阂,却忘记了两个人一起看烟花、一起钓鱼的感动。

近来AI的话题度很高,关于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人类和AI的区别是什么的讨论也很多,导演通过电影并在映后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着缺憾、后悔、不足并因此而不断努力去追寻从而表现出无穷创造力的才是人类,相比于不断获得人类记忆的KOE,记忆在逐渐消失的百合子才更加表现出人性。这个回答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了。另外,整部电影在剪辑方面将过去和现在穿插在一起,并且为了体现人类记忆那种片段式的、不连续的感觉,将记忆内容也是片段式地剪辑在一起,彷佛缺乏连贯性,但反而给我一种真实感。

这种并不浓烈但却能够渗透内心的含蓄情感表达或许就是我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5 ) 所有人都会遗忘

票是冲着苏打和麻酱买的,进场前扫了一眼简介,发现话题跟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大概心里就有了一个预备,猜想到电影的主题多半围绕不为人知的患者生活和亲子关系展开。看到最后非常欣喜,抛开对“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记忆”的尝试性描摹,导演把关注点落在了我意料之外的地方:谁说患者是那个唯一会遗忘的人呢?作为健康者的我们,也在日常生活中遗忘,有时这种遗忘甚至是为了配合自己的某个认知而有意为之的。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点是导演对色彩意向的运用。黄色是母亲的代表色,母亲在最后一场戏之前的所有出场中都会穿着黄色的衣物。随着母亲记忆的消退和生命力的削弱,黄色在她身上占据的面积越缩越小,直至消失。颇有些照应的,家里诞生的新生儿在最后一个场景中则穿了一件黄色的上衣。izma一开始的服装总色调是蓝色,随着孩子的诞生和心结的打开,逐渐变成紫色。kaori的出场次数比较少,比较显著的是最开始的红色和后来频繁出现的大地色,某种程度上也与她作为儿子-母亲中间调和者的身份,以及一个新的母亲的身份相照应。

是我一贯喜欢的平淡叙事与漫长忧伤,尽管没有耳目一新的震撼感,但还是很感谢导演在这个自己操刀的故事里不仅试图呈现出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脑中世界的可能样貌,而且让我再一次回到了“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人”的母命题上。

 6 ) 感想

昨天刚好看到苏打的电影上映了 闲着没事就兴冲冲地买票去看

我不喜欢提前看简介 看了很久 还以为这是什么伦理片 前期整个就是误解

我以为 苏打她妈妈是被男人抛弃过很孤独 于是苏打在幼年被他妈妈做过不该做的 但迫于内心的道德压力不得不定期去看她 看了之后又很快想逃走 看到夹在书里的纸条 被妈妈感动哭了 但看到日记想起恶心的往事又忍不住呕了 中间一直对她妈妈有种不像母子冷漠 所以也能理解 但是和长泽雅美真的太礼貌疏远了 完全没有丈夫照顾妻子的感觉 我还以为是苏打有很深的童年阴影 没法和女性有太亲密的关系 是女方成熟主动那种 所以他俩之间肯定也有复杂感情线要展示

整个过程就是歪头不解和好奇脑补 加上阿尔兹海默症的镜头又迷幻 全程自己看得又累又费劲 结果最后根本没有这么复杂 最后才反应过来真相

后劲好大 我听着片尾曲哭得大喘气

自己叛逆期也很怨怪妈妈

完全忘记了她的用心和以前的快乐时光

觉得好像过去只有她对我的亏欠

说了很多难听的话惹她生气

也许只是像泉一样 美好都被我忘了

真的很不应该

 短评

当看到导演将儿子的冷漠归结于母亲儿时的出轨时,我和菅田将晖的反应是一样的,真的令人作呕。

7分钟前
  • 米兰核心丹尼尔
  • 还行

结尾处的“半分の花火”劲超大!开头一个长镜头就展现了困在时间里的母亲。接着一个长镜头就是儿子回家发现母亲不在家,冲出家门捂紧衣服,交代时间是冬天,女主病了很久。不寻常的母子关系,让人一度很讨厌男主,但预告片已经告诉观众母亲遗弃过孩子。地震那场戏让人好担心电影院真的遭遇地震啊。花和工具人长泽雅美用来表示时间流逝。男主很美人,但是谁演都行啊。而且他们两个的情侣真的很像志村妙和新八姐弟乱伦。

10分钟前
  • 推荐

大概是为了表现阿兹海默症的那种状态,以及母子间微妙的关系,全片大部分的镜头都给得特别朦胧,或者我们说虚化得厉害,一开始肯定没法适应,加之穿插过去记忆的蒙太奇频繁出现,说实话直到放了几十分钟之后我明白过来到底这是谁的视角以及为什么这么拍。效果是有的,可是观影体验说实话一般。剧情方面,母亲过去那一段不好的往事里过多得细节让人觉得没有必要,反而男主儿时的镜头太少。整体来说中规中矩吧。

12分钟前
  • 麥町呲溜变向
  • 推荐

上周末就看了,一直没有来评论。感觉这个影评需要一些心理建设,晚点长评。本来以为都忘记了的其实都记得,本来以为都记得的其实都忘了。

14分钟前
  • 透透
  • 推荐

是每个国家都领了要拍一部阿尔兹海默症代表作的指标吗

17分钟前
  • 苏丽珂
  • 较差

川村元气是真心想当导演

20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避雷警告!故弄玄虚,节奏拖沓,本来还不错的本子拍成这个德性,苏打和长泽雅美一定非常后悔:)儿子承诺会一直记住的半边的烟花,最后却成了认知障碍症老母亲心中最深刻的记忆,这种错位本来多么动人啊,所以为什么可以呈现得如此差?!温馨提示,不要为了苏打入场,看完你只会心疼苏打:)

21分钟前
  • 凌麦儿
  • 较差

烟花,废墟,夜幕里大屏上的人工智能,错杂的时空与记忆碎片。拍得很稳,很有“匠心”,而不是单纯的匠气,几处强烈情感的宣泄点也处理得非常克制,某些时刻好到不像日本电影。不足之处就是还是有点太端着了,缺乏一点生活的质感,长泽雅美和菅田将晖也太不像夫妻了。

24分钟前
  • 热情华夫饼
  • 推荐

真的太惊喜了,首先是在视听上,大量的运动长镜头使用,不仅表现影片的真实感,还最高程度的调动银幕内外的情感共鸣,例如开片10分钟,却单单只有5个镜头,看似漫长,却充满内容且情感十足。还有就是在桥段设计方面,影片对表现阿尔兹海默症的内容很类似《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大量地时空错位与桥段的故意重复,用画面去表现这种老人们无法言表的“失忆”感,还有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母亲“心理地震”桥段,惊喜又吃惊。其次是主题方面,不仅是母爱与家庭,还有记忆和遗忘。演员方面,因为大量长镜头的使用,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十分高,但主角们用影帝级别的表演完美演绎了出来,尤其是母子二人,甚至母亲的演技更加炸裂。《百花》这部电影是我目前上来日本几个月中看过的最棒的一部,也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日本电影。

26分钟前
  • 含泪的微笑丶
  • 力荐

体会最强的不是儿子年少的创伤也不是妈妈得病 而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心酸 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母子关系 她都像一半烟火 永远是不完整的 她也是曾经喜欢一对金鱼的女人 她让儿子看的可能是说不出口的自己

27分钟前
  • 大洁
  • 还行

1.川村元气导演首作,但他作为制片人也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嚯竟然看过十部!)全片围绕“记忆”结构,用了大量长镜头来展现记忆混乱之人大脑的思维过程。现实与记忆、想象之间没有色调区分(因为记忆不会褪色),时空混淆,加上日记自带骗人属性,故事里的真真假假很难厘清。很多电影都说,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记性太好。但忘性太大,也会把美好的瞬间忘记了,片名百花,就是那一百个珍贵的记忆。2.苏打和麻酱不像夫妻,更像姐弟。二人逛街,挺个大肚子的麻酱手里拿了一堆东西,两手空空的苏打说要帮拿,结果只拿过一朵花!(我超介意的) (0422百老汇导演交流场)

29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苏打跟原田阿姨在一起时并不像母子(原田阿姨太优雅了) 跟麻酱在一起时也并不像夫妻(麻酱真的太美腻了~)然后我本来以为神野三铃会是在跟原田阿姨share同一个男人但看起来好像又不是 最后一半的烟花还是挺令人感动的QAQ

33分钟前
  • 拽拽歪歪&YY
  • 还行

又是阿尔兹海默症题材就已经很腻了(全球各地影视剧真的很泛滥很泛滥了),叙事手段还这么老套。那几处蒙太奇真的俗不可耐。圣赛虽然看在导演几个突出的镜头设计上发了导演奖,但整个视听依然非常没有个性,都像是从别的电影里刚学来的。菅田将晖也演得有点划水。

35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较差

在游乐场那一天,她抛弃过他一次;在巴士驶离养老院的那一天,他抛弃过她另一次。这对母子,他们从此扯平了。从今往后,那半朵烟花,记得住了,忘不掉了。

4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听完映后交流加一星 真的有很多导演的细腻想法是很难单凭看感受到的

41分钟前
  • 驹子
  • 推荐

完全不煽情甚至不温情的家庭片,讲述儿子照顾患了阿兹海默症的母亲的故事,却更多地展现母子之间的距离与疏远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抗拒,过去的伤痛和遗忘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母子之间复杂却深刻的情感。导演如同拍摄悬疑片一般,和剧中角色一起在遗忘之前拼凑着记忆的碎片,探寻着“半朵烟花”的意义。

4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拍得真诚、细腻,讲得是曾经被“抛弃”、缺失母爱的儿子如何通过目睹“一半”的烟火从而理解母亲的故事。现实的母子虽迷失记忆但“恨”得有感情,屏幕里的机器人虽能存储记忆却冷漠无情,一场记忆中的烟火将她们带回最美的瞬间,那一刻对照此刻,她们终于放下了包袱。导演用单场长镜头调度,让悄悄逼近角色的镜头将观众带入他们的内心,每一次丢失和找寻都是贴近真相的尝试。儿子学会聆听琴声里的奥秘,洞悉了母亲的为爱奔赴,当他也为人父,便明白了母亲的苦衷,面对身边已然呆滞的她,子欲养而亲不“在”,偷偷爬上心头。

46分钟前
  • 赛门
  • 推荐

节奏很慢,后劲很大的一部电影,很多秘密埋藏在漫不经心的细节中,也许评分太低正是因为不少人没看明白。当然,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三观不正”。可是只在乎三观的人,真的能看明白一部电影,并且过好自己的一生吗?

5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小偷只盗窃相册和纪念品,母亲执着于看半朵烟花,记忆随着时间错位和消逝,家里必须有一株花,当往事渐渐浮出水面,才明白我最爱的人已经忘记了我。【耀莱成龙影城(迎宾路店) /1 person attendance/19.9¥+300积分】(好黑的影厅,几乎啥也看不清)

51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3 整体太空,氛围是有的,但是剧作整体有些乏力,表现上也不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白白浪费了原田美枝子这么卓越的演技。

55分钟前
  • lepenn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