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2014

大陆剧大陆2014

主演:李小萌,张晓龙,许一琦,普超英

导演:田镇,杨小波

 剧照

卧底2014 剧照 NO.1卧底2014 剧照 NO.2卧底2014 剧照 NO.3卧底2014 剧照 NO.4卧底2014 剧照 NO.5卧底2014 剧照 NO.6卧底2014 剧照 NO.13卧底2014 剧照 NO.14卧底2014 剧照 NO.15卧底2014 剧照 NO.16卧底2014 剧照 NO.17卧底2014 剧照 NO.18卧底2014 剧照 NO.19卧底201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2:28

详细剧情

  一次偶然的邂逅,魏次芳认识了某门户网站的娱乐新闻版记者吴同。魏次芳特别的气质让吴同对她产生好感,魏次芳对吴同也一见钟情。但是魏次芳并不像吴同看起来的那么清纯天真、幼稚单薄,他不知道她是一个特别侦查员,一个做卧底的特殊女警。

 长篇影评

 1 ) 王牌其实不是一个人

我推断,应该是这样的王牌在扑克牌里意味着最大的牌,是胜利的关键。为了争夺或者保护王牌,其他牌都可以被牺牲。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那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准备长征的时期。目前的史料披露,其实长征并不是仓促准备,而是有一个长期的预案,包括物资,策略、情报等多方面的准备。(具体可参见论文《中共、粤系、蒋介石:1934年秋的博弈》http://lt.cjdby.net/thread-1545817-1-1.html有详细的史料论证)当时,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关系还非常密切,长征这样全局性的战略规划,需要与共产国际磋商,也需要共产国际的支持和援助。而在当时,上海是实现这种交流的重要窗口。观察电影,有欧洲人参与会议,必定是这种原因。另外,长征必须打通行军路线,当时老蒋的中央政府,缴共态度较为坚决,分别从东北南三面压迫苏区。中共中央转移,必须获得两广军阀的默许(当时桂系与粤系结成联盟,与蒋介石貌合神离,对抗老蒋的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的苏区其实是两广军阀的屏障。两广军阀与老蒋都打共产党,但都希望对方和共产党拼个两败俱伤,自己好渔翁得利。前几次中共反围剿之所以成功,很大原因在于两广军阀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所以苏捷那个广东来的党代表必须加入磋商,调整并知悉长征的战略规划,回去好向两广的军阀开展工作。根据上面的分析,什么是王牌那就很清楚了。王牌指的是中共中央,王牌行动指的是“长征”的战略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对中共中央战略转移的路线、方向、目的地、协助者等一系列信息。这需要经过过多方磋商,规划也要审慎修订、布置执行,而且规划的内容必须保密。上海的两个会议,应该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针对长征的战略规划,在中共、共产国际、两广军阀之间达成默契,而且可能涉及一些与两广军阀之间的私下利益交易,促使桂系和粤系不打击红军,或者至少置身事外(这可能就是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二、是在中共内部布置任务,派遣党员分别与共产国际和两广军阀之间维持联系,协调执行长征的战略规划(这应该是第二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代表广东党委出席的苏捷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参会的,可是第二次会议被特务打断了。)至于被抓住的几个人,应该就是长征战略规划的信息联络员,承担着执行规划,协调各方的任务。这些人必定掌握长征战略规划的详细内容。这些内容绝对不能被蒋介石的中央政府破获,否则“长征”将面临推迟或是流产的危险。在电影剧情发生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本身就快撑不住了,红军和苏区有被消灭的危险。所以,中共中央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这种后果。人被抓住之后,梁家辉列出了三个必须被保释出来的人名,应该就是中共中央、两广军阀、共产国际三方关系的主要协调人员。推测应该就是:王霞芬、施敬东、还有苏捷。这三个人了解全部内情。 关于电影时间节点与长征时间节点,关系密切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10月21日,中央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沿粤赣边、湘粤边、湘桂边西行,至11月15日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三道封锁线电影中,茶楼抓捕事件发生于1934年11月10日,此时红军正在试图突破国军第二条和第三条封锁线,这两条封锁线在粤军和紧挨桂军势力范围。事后,大概在11月15日突破了封锁线。由此可见,这5天,和电影情节发生的时间完全吻合。合理推断是,被抓捕的几个人了解红军最近数天之内的行军策略,苏捷应该是负责协调广东军阀的党员。这几个人,要么被营救,要么全部死去,如果此时泄密,红军突围行动很可能失败,生死存亡就这个危机的紧急处理,梁家辉执行的营救行动,其实有三种策略:1、上策:所有人都营救出去,这样可以让他们继续执行之前的计划,因为再次磋商、布置将会浪费时间,增加风险;2、下策:让他们全部死去,这样虽然会导致计划被延迟执行,但是可以避免泄密,免得蒋介石拿到打击桂系和粤系的口实,维持中共中央与两广军阀之间的合作,留下战略转移的线路;3、中策:利用敌人对王牌的认识错误,让敌人误以为王牌是一名重要首长,低估王牌行动的意义。让被抓住的人中的一人作为王牌死去,解救其他人。上、中、下三策其实都可以保证“长征”战略规划的秘密性,只要战略规划没有泄露,就可以说王牌(中共中央)存活。目前来看,电影中实现的是中策。我看有人说王牌行动是党内为了清除叛徒而设计的一个诱饵行动,我觉得这低估了这个行动的意义,也没必要搞这种行动。观察资料,那个时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加上中央政府对待投诚共产党员的政策很宽大,落网的共产党员有大部分都叛变了。当时红军岌岌可危,中共中央自顾不暇,没有余力搞这么个大行动,牺牲那么多好党员就为了抓叛徒。保存革命火种,保护中共中央,牺牲再多人都值得,丢卒保帅,正当;为了抓叛徒,牺牲那么多人,根本不值。 关于王霞芬的死和赵碧薇的责任。如果王霞芬没死,那么就实现了上策,但是她死了,意味只实现了中策,还是对王牌行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要追究责任,为什么她会死?是有人出卖?还是有人胆怯,没有执行好掩护任务?这里涉及了赵碧薇。对这件事, ”蟠龙“不知道王牌行动的内容,估计只知道王霞芬是个重要人物,为了救女儿而出卖了她。王霞芬的死,由三个因素(证明)导致,1、王霞芬自己说自己是王牌(第一个证明)。2、”蟠龙“的出卖(第二个证明),3、赵碧薇掩护王霞芬行动的失败(第三个证明)。如果主因是第三个原因,那么赵碧薇要承担责任。但是蟠龙的自首,让党判断,第二个原因才是王霞芬死亡的更重要理由。赵碧薇的懦弱,并不是致使王霞芬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她被放回来了。因此,梁家辉说,差点没放回赵碧薇。其实正是他跑去上海获得了蟠龙的自首,救了赵碧薇。梁家辉问蟠龙是不是查过王霞芬的行动路线。加上王霞芬跟施敬东说她刚从老家回来,两人之间意味深长地对视。其实,很容易推理出这个结论,其实王霞芬是回中央苏区(老家)汇报工作并接受任务去了,她回来上海参加会议,是带着中共中央最新指示的,也有一定代表权。蟠龙不知道王牌行动内情,认为王牌是一个人。她又知道王霞芬很重要,而且是刚刚从苏区回来,所以推断她是王牌,将王霞芬出卖了。关于王牌行动在”最后几年“的出现。其实很简单,中共和国民党之间的斗争,只有最后一两年才实现实力的反超,之前都是以弱搏强,所以中共中央时常转移。比如解放战争的那几年之中,最重要的转移就是胡宗南攻击陕北,大军压境,中共中央放弃延安,在陕北游走,与胡宗南大军周旋。因此,很可能在那样的类似情形下,在情报战线又部署过王牌行动

 2 ) 真正的王牌到底是什么?!

在上海召开的会议,还存在着共产国际,加上有船,这就是中共一大嘛!我对这个电影的理解就是,为了掩护真正的中共一大安全召开,组织特意找了一帮人开了一个假的中共一大,这个假的中共一大,就是真正的“王牌”,它并不是一个人,而是这整个事件,小红他妈也问过这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事?综上所诉,这才是“王牌”的真正面目!

 3 ) 就这片子还敢说《风声》给《王牌》提鞋都不配!我看是王牌给风声垫脚都不配!

首先讨论一部电影之前大家得看看这剧组的班底,第一个看导演,风声的导演是高群书 跟陈国富,王牌的是?搞微电影的,还是数字电影的,在东京得了个奖,就连摄影的活都没干明白。

然后讨论演员,风声的演员几乎都是戏骨,就连一开始那立刻被折磨死的龙套都游戏,反观王牌,除了一个没有多大发挥的梁家辉之外,我再也看不到其他的,什么,你跟我说林志玲,你快拉倒吧,胶原蛋白没有了,长得跟个大马猴子似的。

坏蛋演得像变态,卧底演得像弱智,反复的插入回忆的画面,力土营造张力,大哥,张力是你之前就铺垫好得,你倒了紧要的关头,回忆个头啊。

还有那个小姑娘要去被墙壁了,突然鬼附身似的大喊着,我都17岁了,还没有被人亲过呢,谁要亲我!

您一学生怎么突然变成了红楼依墙卖笑的了,如此正义的片子,加入这样的 元素,你脑子被驴踢了么。

剧本漏洞摆出,导演忙着感动 ,演员神神叨叨的,总而言之,这好似一个部烂剧本加上一个烂导演,再加上一堆烂演员,炮制出来的烂片!

真庆幸他的投资不多,真是万幸

 4 ) 从细节处看最真实的革命历史

刚看完时,我准备给3星,写完这篇文章后,我最终给了5颗星

看过太多革命片题材片,不外乎是地下党如何忠贞和不屈,已经不太爱看这个题材的电影了,但《王牌》在宣传时说志玲姐姐怎么怎么突破极限,一反常态改掉了自己的娃娃音,更对打着宣称“中国间谍史最大悬案”的“上世纪一段绝秘间谍密史”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想看看有着影帝梁家辉的加盟,这部电影将怎样演绎和突破一成不变的革命碟战片。
看完后第一直觉是很烂,但是再回过头细想一下,却又很是感动,相比较以前那些夸张的表现手法来说,我更在意这部片子的很多小细节,揭露着革命时期最真实的一面。
片子前半部用很重的笔墨描写了敌人对犯人的严刑拷打,其实说到酷刑,《王牌》远不如《听风者》里面的刑法残忍和花样繁多,但是因为导演很好的运用了灯光的昏暗和气氛的烘托,那触目惊心的血迹斑斑,总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浮想翩翩,联想到那些酷型。
剧中,最开始,是一个女性共产党被捕时,直接被用刀切掉了手指头,那个镜头,我捂住了眼睛,很多时候我在和朋友们开玩笑时谈到叛变这件事,总是认为,如果把自己换成地下党,估计不用动刑,光吓就能把我吓到叛变,所以,我特别理解最后那位女地下党最终承受不了折磨背叛了组织,所以才会引发后面的故事。
有一个细节,是在情况危急时,地下党组织动用了一名刚加入的新地下党女学生小红023,她是带着憧景和理想被捕入狱的,而在剧尾时,她的母亲说:我竟然不知道我的女儿成了我的下线。这点也很真实,那个时候的共产党小心而敏锐地存活着,很多时候,都是单线联系,甚至没有第三个人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和存在,这也从后面林志玲扮演的赵碧薇在事隔20年后重新推翻自己的证词也要为她的丈夫高秘书(老A)洗清不白之冤和失踪之谜,争回烈士之名。如果她不说,或许,老A就从些在历史的长河上变成了不名人士。其实,在战争时期,做出很多贡献却默默无闻的人大有人在,没有很多个赵碧薇会为他们掀开沉封的往事,他们最终不被我们记住,也真正可以看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信仰而不是为了名留青史,仅在这里向这些人们致敬。
而主角赵碧薇,她不是地下党成员,她只已知丈夫高秘书(老A)的地下党身份,她怀了孕,又是圈外人,当他的丈夫想让她冒充“王牌”时,她拒绝了,只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她不了解这一切,甚至不知道要替谁死,但最后她还是试图去迷惑敌人,她选择了相信丈夫,是的,这是最真实的人性,也是一个最真实的妻子和母亲,最后,她安心的生活在农村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平淡的过着和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沉默了几十年后,不是为了自己生活环境而是为了丈夫的名誉力争烈士身份。
其实,最大的伏笔则是,“王牌”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我个人感觉,“王牌”应该是一次行动的代号,就是用一个行动掩护另一个更重要的行动,必要时也不得不以少数人的牺牲换取更多人的安全。茶楼会议只是王牌行动的一项内容而已,目地是为了要吸引敌人的注意,掩护另一个重要会议,所有的人,只是为了牺牲在做着准备,就象片尾石梅对王峰所说的“看在我们都失了至亲骨肉的份上,你告诉我这个秘密,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后来回想,包括对王霞芬的一切指证,都是计划好的,当事情走到这一步时,她是必然要牺牲的,所以,石梅违反规定查阅过王霞芬的行动路线和时间问题,这必然也是策划好的“出卖”王霞芬,证明她就是“王牌”的关键证据了,在赵碧薇坦白所有真相后,王峰找到因背叛事情解放后也被调查、处分、开除的石梅“自首”去作证,这正是为了让她们两人互相证明清白。
看完这部片子还是很感动的,不管是怎样,这些地下党都是在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做出自身的牺牲来成全我们现在的生活。她们得有着怎样的信念支撑着这一切的,而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遇到这样的时候,我们又能否向他们一样坚定信念,做出牺牲呢?

 5 ) 王牌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奸是谁

画面不够,音乐来凑;剧情不够,字幕来凑。逻辑不够,酷刑来凑。硬伤过多,如果作为一部主旋律洗脑神剧,我连一星都不想给。 但是,如果作为一部有隐喻的反思片,完全可以推荐,毕竟拍这种电影还是有点危险的。至于怎么通过的,可能总局木有看懂吧。。。 1.导演虽然把故事拍得支离破碎了一点,但是提供了一种反思的角度。 从最初老七被抓,雨衣人貌似是搭救不成就果断杀了同志灭口开始,就让我有种xx教的错觉,和正常的红色剧节奏真心不一样。 随后还有让未成年中学生去送死,先驱先死藏匿者坐享其成等等情节验证这一感觉。 还有林志玲作为无组织人员,作出了那么多牺牲,最后去北京求个平反,还差点回不来等等。 后来军统宋博士更是说了点睛的台词:我知道你们有信仰,但是再崇高的信仰,也不能用这么多无辜的生命来成全。 2.圈外人士赵碧薇的视觉用得不错。 比较出彩的有两个地方: 第一,赵从非常不想死到渴望死的过程。 在剧中赵算是半个路人,所以她被抓之后,潜伏在国方的男友老A果断要求赵挺身而出冒充王牌。赵那时候还是傲娇小资的女文青做派,丢下一句“我怀孕了”--我有你的孩子了,你看着办。这时候的赵,是面对情人的普通女子,她不是圈内人士,没想过要为了别人施加的信仰去牺牲。 可是老A有信仰,在最后一夜,老A继续试图逼赵牺牲,赵在老A的信仰面前胆怯了,表示即使我想装王牌,我也装不了,我不在场啊!这时候赵的贪生,是希望可以熬过这一夜,和男友一起活下去。 老A却只想保护王牌,不惜铤而走险,被当场击毙的同时,赵无助地喊道“我是王牌”,但已于事无补。赵这时候的台词应该是这样:早知你要为此去死,不如我认了,我死了,你就不用冒险了。自始至终,还是恋爱中的角度在思考,不是革命志士的角度。 终于给老A平反之后,她反复唠叨的还是想一起去死。 第二就是赵到北京去给老A平反,意外遇到当年的狱友,如今已是领导级别的老师和交际花,她畏缩而惊恐地躲避起来。 开始我以为这两个酱油女是叛徒,所以赵才害怕。可是下半部并未有她们是叛徒的剧情。所以,赵的恐惧,是出自于一个圈外人士对无孔不入的组织的恐惧。真正的革命友人当年藏匿得那么深,任由她这个路人的世界被颠覆。 如果是你,被卷入一场伟大的阴谋中,你为此牺牲所有,你以为你就是主线索,诚惶诚恐半辈子之后才发现你是一瓶酱油,而那些你以为是酱油的角色,却露出了拈花微笑的从容原型。至此,你是不是会因为顿悟自己不过是一只被弃置的蝼蚁而感觉恐惧呢? 然后说几个整理思路的过程 1.王牌是谁?邬君梅的思考结果应该是最接近真相的。王牌是一个行动,为了掩护一场会议而克隆出的另一场会议,与会者都是棋子。甚至,都是弃子。所有棋子都是单线联系,所知有限,即使被抓也不会影响王牌行动的继续存在。 而国方说王牌整个上海都知道,说明这样的行动,在当时是一次接一次进行的,目的就是牵制国方,还有制造舆论。 所以,对于接近真相的邬君梅,组织借梁家辉的口来警告她:你猜到了结局也要给我烂在肚子里,否则别怪我们追究你。 这也是为什么颇有人文关怀的梁家辉还是不能告诉林志玲真相的原因。被故意抛出的棋子,为了不存在的人而做出的牺牲,这是多悲凉甚至卑劣的真相。 那么问题来了:国方的重点是找到王牌,而共方反复要验证的是内奸问题,可是为什么没有下文了? 所以,这几颗棋子,不仅仅只是掩护真实主力的,而且,他们中,有内奸。 组织用一场假会议把所有嫌疑人囊括起来,只有参加者才能泄密,所以,当国方果然收到情报前来围剿时,梁家辉确认内奸就在其中。 所以,这是一石二鸟之计。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最后到底谁是内奸啊啊啊。。。强迫症患者伤不起啊。 2.梁家辉对妹妹手语表示你绝对不要率先暴露,因为你身份特殊。 开始我以为这是指他妹妹就是王牌。可是她不是。所以,她身份特殊,应该只是指的她是孕妇身份吧? 演员蒙亭宜眼神干净,坚韧,平实。笑容也很清澈。 3.关于会议。共产国际和船以及上海,貌似都指向一大,但是时间不对。所以我觉得最后让邬君梅点出这些相同的要素,只是为了让观众确认这是一场克隆会议罢了,并非对应一大。 真实时间貌似对应长征之前的一场会议,所以最后梁家辉说we made it,挽救万人生命什么的也可以对应上长征。 那么问题又来了,长征之前的部署会不是在瑞金吗?共产国际的人当时也在瑞金,咋又转回上海了?所以,如果不是架空背景,那就是刻意和瑞金那边划清界限(毕竟瑞金方面才是当局的正统),上海方面当时是王明之流在主导吧。这样这部电影也就安全多了。 4.全片中,除了两个明确的大反派,其他露脸人物中,除了主角赵碧薇是革命家属,其他人物貌似全是我方的啊!我方力量真是遍地开花,防不胜防,国方你拿什么抗衡啊?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5.全剧最合理的角色是邬君梅。她鲜明果敢,为了女儿,她色诱她告发,但是她坚持自己作为母亲这样做不丢人。而且,对于组织瞒着她发展她女儿并让其送死的做法,她是怨念的:开除处分我不在乎。 可是这样一个有想法也有智商的人,为什么在发现女儿去送死时没有追上去,而是看着她远去? 当然你可以说已经追不上了。可是我认为真要追还是可以追上的。 后面她偷看闺蜜王霞芬的行动路线也是为了告发的时候能对应王自己的口供,这样宋博士就会相信。可是,为什么一定是王?以及,当时她女儿已经死了,为什么她还要告发王?是因为王瞒着她发展了她女儿吗?所以她怨念地告发了,并且已经做好脱离组织的决心了? 对此,我家GG的评论是:这样就对了,这帮人太黑了,不跟他们玩了!

 6 ) who is that就是个坑爹的问题→

       看了前三十分钟,我第一反映是此片过于冗长,已经让我看不下去了,好不容易到了小红她妈和梁家辉出场的时候,我还在想呦,终于要宣布结果了,可是也不知道是我脑子不好使还是什么原因,我硬是没明白这王牌到底是什么呀,我的疑问还在继续,可是电影貌似自己都受不了自己就这样结束了。
        好在我这孩子还有点动脑的习惯,反应了好久才反应过来,感情这王牌就是件事,为了保护这计划,让国名党认为王牌就是一人,然后再跳出个人说“我是王牌”,只要那人被杀了,敌人自然也就放弃了寻找王牌的计划,想想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最后林志玲和邬君梅那惊恐的眼神,感情前面梁家辉他们的什么解救计划都是骗人的,这五个女人肯定会死一个,而这就看谁愿意牺牲自己了。
       反正林志玲是不愿意的,她本来就是组织外的人,又有了孩子,怎么可能愿意,而苏瑾和钟欣桐完全就是打酱油拉过来充数的好吗?明明几个人就能演完的故事,编剧害怕我们一早看出,就拉了两个人,把50%变成了25%。晕@_@他都这样了,我还能说什么呢。
        现在说说我个人感觉还有些故事性的情节吧,第一就是小红这孩子,说实话,我个人认为这孩子真可怜,充满了信仰,想要做地下党,偷了她妈的接头暗号,明明害怕被审问可是还是坚持到底(其实她什么都不知道,就算想说,也没说的,甚至她连她妈是地下党都不知道╮(╯_╰)╭),美好的未来还没开始,就over了,你说这死孩子作不作,虽然看着她死之前的索吻和她对她妈说的那话有些动容,可是我还是想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再说下个情节,说实在的,当知道钟欣桐是地下党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惊喜,毕竟这风尘女子穿着红色貂皮,画着艳丽的妆容,从咖啡店走出来,那从容的样子,让我一时有些喜欢,那么问题来了,连钟欣桐都有一丁点的亮点,那苏瑾的亮点难道仅仅是别人开枪火拼,她就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梁家辉他妹,这也只能说是王霞凤的亮点,也不会是她呀,你们确定苏瑾和钟欣桐不是打酱油的?
        我喜欢王霞凤这人,开始看她顶替王牌,我就感觉这女人真好,因为林志玲怀了孩子,她站了出来,顾大局,心系她人,后来看到她也怀着孩子之后,我才震惊了,这女人才是真正的牺牲。
        再说说邬君梅,我可喜欢她一口上海话,上海弄堂的女人,美丽带着上海小女人特有的味道,侬啊侬的可好听,就连最后她脏兮兮的用上海话骂着别人的时候她还是有她上海小女人的感觉。
        个人觉得真正的亮点就小红,王霞凤,邬君梅,以及梁家辉这四人,其余完全无感

 短评

以为是电视连续剧……

4分钟前
  • Mallory
  • 较差

所以王牌就是革命信仰?!你逗我呐?!

8分钟前
  • 志大无胸
  • 较差

豆瓣赶紧出负分吧 要不然我打不了分啊

12分钟前
  • 忻峤
  • 很差

《风声》过后,世间再无传奇。你这个《王牌》出来搞什么鬼!

13分钟前
  • 方枪枪
  • 较差

做作!支离破碎的记忆,混淆视听的对白!莫名其妙的一群人,仿佛都是卧底,剧中只有一个国民党人,就是宋雨秋,其他都是共产党人!想象一下,那时应该是中共一大会议,从结尾的意思看:这次上海会议是掩护嘉兴的吧!那时哪有这么庞大的共产党队伍啊!大到国民党高参,小到农妇,全是王牌卧底!

17分钟前
  • 爱看古怪电影
  • 还行

这哪是王牌,简直是王炸,雷的我外焦里嫩的

21分钟前
  • 空空的天空
  • 很差

导演名字是奇葩……犯贱会

23分钟前
  • 刀逼刀
  • 较差

我要死了,有人想亲我吗?—天雷滚滚

27分钟前
  • 熊能能脚不沾地
  • 较差

我必须必须要打零星……完全完全不知道这个电影在拍什么东西,每个人物设置都毫无道理,剧情狗P不通,实在是烂中之烂栏中极品。

32分钟前
  • 荆棘
  • 很差

。。。

34分钟前
  • L.C.
  • 较差

林志玲再接这种烂片无异于自降身价

37分钟前
  • 喜悦之地
  • 很差

故事的野心大,尺度大,胆子大,但是导演在各方面的把控都不行,不会讲故事,镜头语言也是相当糟糕,而且明显感觉到影片被剪的面目全非。整体的风格完全没有主旋律,甚至有一点反主旋律,这样的作品太危险了。

4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2015年2月10日22:13:35,基本上等于烂片,不明所以,但看到那些酷刑,哎,就这样吧,实际上,一点都不专业,这不可能是历史。

45分钟前
  • 对抗拖延
  • 较差

干革命,光荣啊——我很好奇,片方何德何能、用了何种手段把这么多港台明星召来“干革命”……

49分钟前
  • 扭腰客
  • 很差

童年神作

52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力荐

整部电影不知所云,很难让人理清思路研究剧情,《风声》《听风者》珠玉在前,《王牌》提醒我们,过时的题材再拿出来已经很难有新的观感了,何况拿出来的还是一道糟糕的乱炖。

56分钟前
  • 壹安²
  • 较差

#王牌#一个字:操蛋!学十二宫没有真相历史悬案,学记忆碎片复杂多线叙事,学风声变态邪典酷刑,却是近距离狙杀水准地下党烂片。打着谍战旗,不见间谍影。如果不是恰到好处配乐烘托氛围,悬疑感像模像样,碎片化倒叙扰乱视听,直接一分滚蛋

58分钟前
  • Mosquito史歌
  • 还行

志玲姐姐,一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59分钟前
  • 这个夏天不太冷
  • 很差

很另类的一部片子评论比影片本身更有趣。

1小时前
  • 豆友2145215
  • 还行

都是好演员,就是找了个不合格的编剧,故事编的看不懂,一团问好

1小时前
  • nana橙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