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入侵

喜剧片加拿大2003

主演:雷米·吉拉德,斯蒂芬·卢梭,多萝蒂·贝里曼,玛丽-乔西·克罗兹

导演:丹尼斯·阿康特

播放地址

 剧照

野蛮入侵 剧照 NO.1野蛮入侵 剧照 NO.2野蛮入侵 剧照 NO.3野蛮入侵 剧照 NO.4野蛮入侵 剧照 NO.5野蛮入侵 剧照 NO.6野蛮入侵 剧照 NO.13野蛮入侵 剧照 NO.14野蛮入侵 剧照 NO.15野蛮入侵 剧照 NO.16野蛮入侵 剧照 NO.17野蛮入侵 剧照 NO.18野蛮入侵 剧照 NO.19野蛮入侵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2:28

详细剧情

  与父亲形同陌路的塞巴斯蒂安(斯蒂芬·卢梭 Stéphane Rousseau 饰)忽然接到母亲路易丝的电话,那个风流成性的历史教授父亲莱米如今躺在医院里,命不久矣。塞巴斯蒂安在一番犹豫之后赶回蒙特利尔,陪父亲走过最后一段时光。多年的隔膜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让这对父子从一开始就吵了个天翻地覆,但塞巴斯蒂安还是想尽办法让父亲平静的走完最后的日子。他把父亲换到舒适的病房,并且打电话召集了父亲昔日的朋友聚集到一起,甚至为父亲买来海洛因止痛。在相处过程中,父子俩的感情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长篇影评

 1 ) 7次流泪,无数的微笑----《野蛮人入侵》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在微笑之中突然流泪,然后又在泪水中继续微笑。
因为太喜欢,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来描述。
是一个老套的故事,父亲临终前,一直与其不合的儿子回到了身边,做期货经纪人的富翁儿子用金钱买来了舒适的病房,父亲旧日的情妇和朋友,以及为父亲镇痛的毒品,最后当然是父子和好,相互说了“我爱你”。
这部电影简直是个格言大全,把剧本打印出来,随便翻到哪一页一读,保证就是引人发聋震聩的名人名言,无论是警察还是医院小护士,随便便哪一个随便便说句话,都够我这种笨蛋想半天的。就连毒贩要引诱别人来买毒品,也很风雅地说“人不能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
名词也多,老父亲是教历史的,因此从罗马入侵到十字军东征,从911事件到布什政府,一切都可以作为谈资和玩笑。老父亲刚去湖边别墅那段与朋友的对话最精彩:
“我么都做过,从分离主义者,独立主义,主权主义,主权暨合作主义者”
“我们从存在主义启蒙,到萨特,卡缪,度过法农后变成反殖民主义者”
“拜读马尔库塞变成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主义者”
“读了索仁尼辛后,想法变了”“情景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结构主义者”
“还有什么主义咱们没有膜拜过?”“愚蠢主义”
然后老头讲了一个中国美丽的考古学家郭晶的故事,强有力地证明了被主义所左右的愚蠢性。(不能重复这个故事,以免被系统过滤:))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样堆砌名词很愚蠢,但是请想一下,在湖边,大家端着葡萄酒在回忆年轻时代,法国人的年轻时代,又有几个不被各种主义所左右呢。摄影机位从最左端摇到最右端,再突然回到最左端(象老式打字机的节奏,嗒嗒嗒嗒,斯拉,嗒嗒嗒嗒,斯拉),大家接话的节奏越来越快,真有一种芦雪庵联诗的快感。
虽然充斥这种貌似有文化的词语,该片一点都不闷,老头说的笑话,好笑的很。因为通常他都只说黄色笑话,所以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听懂。
你看我,因为喜欢一部电影,所以语无伦次,就像喜欢一个人,突然会手足无措,患得患失。
这个片子之所以好,在于它一点都不煽情(虽然我还是哭了7次),每到导演或者观众动了一点点感情,画面就暗下来,然后跳到下一段。为此我想起谢娜的经典动作“收”。导演片子搞得好,就是要会收,不能让观众笑到凳子翻了,乐极生悲,也不能让观众哭到声嘶力竭,一命呜呼,情绪节奏感与音乐一样,是艺术。
网上说这部电影充斥了“政治不正确”,比如它除了拿中国文革说事儿,还拿911开涮,但是想想吧,生活中我们谁又不是呢。只有政治机器才会政治正确,我们,要的只是生活。
回想起来,老头儿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掺合各种主义,读有趣的书,四处旅行,还喝酒搞女人(临死还有老婆和两个情妇一起陪他),沉迷于美食(老友半是伤感半是嘲弄地说已经无法进食的他——你也有拒绝松茸的时候)。
我知道我写得不好,我的文字无法成为你看这部电影的动力,但是求求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部好电影,不但会让你又哭又笑,也会让你懂得生命的意义。

片尾曲非常动听,我在写此文的时候一直反复地放,歌词大意是:

我有很多来自云端的朋友
带着装满太阳和雨水的简单行李
他们将充满友谊的季节
化为为地球最美的一季
他们拥有世上最美丽风景的温柔
和与候鸟一样的忠诚
他们内心拥有无尽的柔情
只是偶尔眼神流露悲伤
于是
他们会来我家,取暖
而你
你也会来
然后重返云端深处
再向别人展露你的笑颜
用些许柔情抚慰你周围的朋友
当别人想对你隐藏他的悲伤时
因为没有人知道未来将怎样
可能有一天,我也不知道我会是谁
若我还能拥有一位真正了解我的朋友
我就能够忘记泪水和痛苦
那么
或许我会去你家
用你的炉火温暖我的心

这部片我一定会在心情郁闷的阴沉天气的下午,重新看一遍,或者两遍,你简直可以说这是一部励志电影,虽然父亲死了,儿子没有追随他的爱情,但是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这就已经够光明的了。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hp

 2 ) 临终

在生与死的问题上尽管我们一直逃避,尤其对于国人来说,似乎这真的是禁忌。然而,面对既定的未来,为何不提早做好准备,并在来临的那一天不那么慌张。这个准备有心理层面,也有实际情况上的。所有今天作出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那一天显得不那么笨拙,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唯一能做的是认真过好现在,并为将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拥有足够承受一切结果的承受力,这才是真的坚强,才是真的力量。 1二十世纪不如大家想的血腥,战争死了一亿人,加上苏联古拉格一千万人命,劳改营算一百万好了总共一亿三千五百万人命,也还好。十六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不用毒气和炸弹,就消灭了一亿五千万南美印第安人。人类史上最大杀戮就发生在此,而不是在一座小型的屠杀博物馆,人类史本身就是一部恐怖史。 2我一生都和绝世美女入眠,直到有天竟然梦到在加勒比海,我才知道老了。 3你无法割舍的不是现在的生活,是你过去的时光,过去的时光早已消逝 4至少我得留下点痕迹,一生中成就一点事就足够了,可以向自己交待就可以了,这样会死得更安详,但我却一事无成 5我觉得和出生时一样贫乏无助,没有找到人生的意义,我应该去寻找的,我一定要继续找....

 3 )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生命告别式

一个风流一世,晚年却身患恶疾的老知识分子。一个早已四分五裂的家庭。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老人与子女,前妻,情人们,朋友们一起走过。失落的亲情被一点点唤醒,最后大家一起送别老人,使其安静长眠。
故事本该是平实朴质的,但因为编剧编了一个太有钱的儿子,使得广大愤青们又按捺不住纷纷吐槽无钱不成戏啊!好吧,或许别把儿子写那么有钱,写他为解父亲之疼四处借钱,焦头烂额,恨不得再来个走私毒品锒铛入狱什么的,各位才能解气似得。。。
其实吧,这个故事本身要的,就是一种安静平缓,没有大起大落的气氛。生活嘛,本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纠结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摊子浑水呢。根本不是重点嘛。
重点在于导演在拍摄和剪辑的手法上,细腻的剪辑,这知识分子要死可和一般人不一样。要和子女重拾亲情,又要和几个朋友们絮叨人生遗憾,节奏上一直很轻松。加上几个闪回的剪辑一点不突兀反而满腹感染力。最后死前的告别式,和亲友一个个告别,加之最后老人弥留之际那一个重复的闪回,一下就到了感情起伏的至高点。顷刻间,你不再觉得老人的风流有什么错了,在他的心灵深处埋藏着他最珍爱的记忆。
想想安乐死的题材如今看得真的不少,但能拍得如此亲切平和,娓娓道来的真的不多。此片可称其中佳作也毋庸置疑。

 4 ) 内心的,那个

  其实到现在还在想,为什么要叫野蛮入侵呢?不过是一个要死的老头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故事。雷米得了癌症住进医院,和他离婚很多年很多年的妻子来了并找回已成为富商的儿子赛巴。儿子和父亲关系并不好,但为了母亲还是用钱给父亲买来了高级病房、过去的好友、情人和减缓病痛的毒品。然后自然是最后临死前父子终于和好。

      情节有点俗套,但也有些特别之处。雷米原来住的地方是多人病房,还有很多人住在医院的走廊,可事实上医院有整整一层的病房在空置着。赛巴找到医院的管理人员,对方叨叨不停的红唇说出的都是所谓的政策,让后赛巴平静的递上自己的建议书,里面是钞票。对方的红唇还在叨叨一边的无力……父亲昔日的老友,早就过着自己的生活,有一切借口忘记雷米。但是当钱递上的时候,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来了。尽管离婚很多年,妻子(前妻)还是来陪伴雷米,虽然最后雷米的情妇和朋友也动了真情,可是……

      赛巴是个有钱人,所以不得不说钱是里面的一个符号。除了钱,还有女性。女人是软弱的感情动物。在这里是这样的。比如雷米的前妻,尽管她对丈夫有n个情妇的事实很是气愤,甚至离了婚,却仍然在他病了之后第一个赶到。比如雷米曾经的女学生,当赛巴为了让父亲(职业教师)高兴花钱雇了几个学生来看望他,付钱时,只有那个女学生因为动了感情而不再要钱,而那些男人不但拿了自己的钱还把属于那个女学生的一份分掉了。还有一个要提的人,是雷米一个情妇的女儿,因为她吸毒,赛巴请她帮忙买毒品。她一开始就说,不要相信吸毒的人。可是赛巴说相信她。于是她就算辜负了自己(不小心吸食过量),仍旧没有背叛赛巴,甚至为了弥补自己吸食过量未及时帮雷米注射,她竟然开始戒毒。后来,赛巴把父亲生前的房子给她住,带她参观房子时,她吻了赛巴。两个人都分明有些沉醉,却又知道不可以,然后分开。因为,赛巴有未婚妻,因为,她是一个不可以被相信的人。只是从初见她时,就知道,他们之间总要有些什么,却也不能有这些什么。

     当然还有,忘了那个女人的名字了,情圣雷米的女神。她是一个演员,演过那样一个电影,从头到脚都那样包裹着,然后要渡河。她不得不提起裙子,脚、脚踝、小腿一点点,那么纯净的存在于雷米从未纯净过的思想里。甚至,在他临死之前,都是她,渡河的样子。脸上的一点点矜持,纯净的样子。

 5 ) 共生

一个年迈的将死之人,一个曾经四处风流的知识份子,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以最知识份子的方式面对死亡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当历史教授父亲在与老友们坐在屋外畅聊各种主义,各种观念,各种观点,甚至包括了对**大革*的评判。他享受着知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乐趣,即使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却可以用脑袋游走各地,制造颅内高潮。这是一个知识份子临死前最好的状态,而这一切的实现来自于他一直看不上的富儿子。远道而来的儿子为他叫来了一众旧友,为他购买了海洛因来代替咖啡,将他从狭小的医院病房转到了舒适的大房子里。。即使父子两人有着价值观上巨大的鸿沟,父亲对儿子不读书只赚钱的生活方式嗤之以鼻,这是一个知识份子文化人常见的清高姿态,但他生命最后的安逸却也是儿子用金钱换来的,否则他只能在狭小的病房里喃喃自语,郁郁寡欢。在他眼中,这是一个野蛮入侵的时代,是吞噬文明,蚕食精神的时代。可这种入侵也让他通过海洛因减轻了痛苦,通过金钱让自己心情舒畅,坦然面对死亡。电视里的911画面,街头的外国毒品帮派,生命的最后与妻子和情人们的共处一室,野蛮入侵带来了隔阂也带来了融合,带来了堕落也带来了新生。你鄙视这一切,你也被这一切所影响,甚至不自知的享受这一切。父亲最后握着儿子的手赴死,这也是文明与野蛮的和解,所以他才能如此平静安详的结束生命。

 6 ) 一生的第一个男人

这个男人是爸爸,他从来都没有掩盖过他的复杂:博学而有魅力、自私而粗暴……他不是那个我伤心的时候说可以靠靠肩膀的人;他是那个我还听不懂的时候,就告诉我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女人一定要懂得妥协……从心理学上,我想分析自己,分析他是否投下了巨大阴影?这个想法很要命,因此我从不美化男人和男权下的一切,这个更该死,我心底里越来越像个暴徒了。因为已经很坚强了,再也不想象了……从没有住过城堡,从不信有王子,从来都不是公主,说来可笑,我没有成为摇滚青年简直是个奇迹。我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多。
爸爸在我的童年其实没有做错任何事,他只是过于诚实,而诚实是最粗暴的品质——我借口他偷走了梦想而恼羞成怒,这显然是我自己的肤浅,和无法治愈的脆弱。
今天看了《野蛮人入侵》居然将我触动得如此坦白,写的评论也不成样子。

 短评

老头儿太像蔡明亮了

6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推荐

荤段子和文艺型吐槽组成的温情故事,骨子里却有股左派资本主义的排外成见味~~~不过吐槽疙瘩那个确实太过瘾了

11分钟前
  • RIC
  • 还行

12/4/2004 6:00pm Cultural Centre

14分钟前
  • 何倩彤
  • 推荐

盘子太小,试图承载的力量太重,题材太庞杂,手术刀太小。加拿大充满知识分子气息的电影,谈历史、宗教、电影艺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潮,这一点上足够话痨,体现了 多元价值观和包容力。感情深度还是略微欠缺。最近在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19分钟前
  • mayfog
  • 还行

即使有再不堪的过去的人都有优秀的一面,宽容、乐观、责任,是我应该学习的

20分钟前
  • 雷斯特雷波
  • 推荐

加拿大真是有意思,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电影也明显分为两类。法语的阿康更人文,更沉静。对感情也是平静下的暗涌。两代人,两种文化,两种世界观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5分钟前
  • 傲慢与偏见
  • 推荐

一部很平淡的家庭伦理片,充满了许多启迪人心的对白和情节,导演刻意回避了煽情的设计。值得细细品味,题外话是有点点像野草莓。

27分钟前
  • 品客
  • 推荐

这真是的一部极其出色与睿智的电影。它想说的是,有一种价值或者理想在文明演进的同时无可挽回地逝去了,而在片子中是通过父亲与儿子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冲突到融合来表现的。儿子是典型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实用主义代表,金钱至上;而父亲则是一个大学教授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朋友圈。电影的主题很深刻,表现了极大的野心,可是看到最后,我觉得导演驾驭得很好,尤其是父亲和他朋友之间聊的话题十分具有文学和人文主义色彩。诚然人类社会需要文明,但是我们不能让某种野蛮的规则破坏了我们原来的和谐,这是导演的呐喊。

30分钟前
  • 绝色天平
  • 力荐

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野蛮入侵》,在看似简单的生命和亲情的故事下,隐藏着更深的主题,关于历史,革命,社会形态等等。商业成功的儿子是现代社会的代言人,“反面人物”娜塔莎是资本主义抛弃的废品,自暴自弃吸毒。我们一般都处在这两类人之间,谁是谁非全由资本说了算,能逃脱的终归少数,称为野蛮

35分钟前
  • august
  • 推荐

这部电影是魁北克用来粉碎欲移民者梦想,以避免过度移民潮的大杀器!

37分钟前
  • 卡帕
  • 还行

有一个情节无法忘记, 当父亲和他的朋友们谈论历史和哲学, 并因此欢笑的时候, 善言的儿子只能默默地听着, 不知所云. 数学和经济学带来了财富, 却带不来优雅的人生.

40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迷人的知识分子式电影。一个将死之人,一群对现世生活暗淡无力的朋友,在生死之交,掉掉政治经济文化史的书袋,顺便称赞几句中国的文革(后面继而提到戈达尔,还真是他那学来的=。=),温情、节制。跟那一代人比,金元天才的儿子无疑是野蛮人,而电影好就好在,那仿佛也没什么不好。

41分钟前
  • 安小安
  • 力荐

该片被誉为“生命的告别仪式”,以其平实朴质的影像和细腻入微的感情横扫各大影坛颁奖礼。2003年,法国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本、最佳女演员大奖,并获金棕榈大奖提名;2004年,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剧本奖;2004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45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4.5 年輕人是最好的烈士,好好的擁抱熱愛的一切。會逝去的終究會被沖擊,但你能拽著它,陪著它一起。

49分钟前
  • 大佑
  • 推荐

爸爸最后硬了吧

54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1.风烛残年之际,身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在身边陪伴是对自己一生为人的肯定;有一群女人陪在身边是对自己魅力的肯定;有子女儿子陪伴是对自己作为父亲身份的肯定;2.生一个跟你一样的儿子,则是对一个儿子最大的肯定。

5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2004 第76届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 老爸的单程车票.99分钟BD版。

1小时前
  • 刘建明
  • 推荐

1.温馨是要钱钱砸的;2.干金融很赚钱;3.一切虚幻都是建立在有钱儿子基础上。法语片文艺内涵果然浓厚,狐朋狗友聊天话题都带这么多我们了都来不及了解的著作和人名,翻字幕的同志辛苦了。很羡慕剧中那种曾经的炮友还可以聚在一起吹牛打屁的坦然劲头。怎么豆瓣炮友们日完不相往来,要向前辈学习呀

1小时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还行

父子和解的电影很多,比如《大鱼》,而在父亲临终,专门用“风流成性”来渲染父子与亲朋好友之间的所谓尊严的绳命告别,也是一种非美式喜剧的导演特殊的风格,然鹅,美国人也跟着沾光,似乎去美国做一次检查就必须有了“老豆坚过美利坚”的片名梗应该是看过DVD,但是已经没有印象了,尤其是父子从话不投机到最后的亲情拥抱,我们的父子一场其实不就是这样从不解到最后的“和解”吗?父亲身边离不开女人,妈妈也因此离开了父亲,父子也因此成了陌生关系,天各一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朋友来了,妻子来了,就连情人都姐妹一起来了,大家似乎冰释前嫌,似乎用这样更“生活化”的方式和人生告别,真的是化悲痛为力量(力比多);而当电影最后,父亲不堪病痛折磨而用大剂量“海洛因”来快乐一下时,我们不禁又感到人生的脆弱和凄惨都说父一辈,子一辈

1小时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