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 第一季

综艺大陆2019

主演:白岩松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更新时间:2023-08-20 02:20

详细剧情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中国传媒大学4k演播室进行了他人生中首次个人大型主题演讲:对白·这个世界会好吗?面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400名在校大学生,白岩松不仅有智慧的输出,观点的争锋,更带着迷茫的95后“z世代”一起,进行了一场心灵之旅。该活动由优酷资讯、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

 长篇影评

 1 ) 发呆的人生信条

河北大学的专场演讲视频终于来了,完整看过以后先不说对新媒体一堆堆的收获和惊艳之处,且先谈两点: 1、去年年末老白在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场活动《对白》中说道,我没上微博没开微信,但却让很多有可能被浪费的时间属于了我自己,这些时间可以用来发呆、胡思乱想、用作给自己聊天。如果没有这么多无聊的时光,这么多的胡思幻想,我拿什么给你聊天呢,所以今天我在说你在听啊~ 其实老白对发呆、胡思乱想的态度是一贯的,而我也正是在高中开始受老白的影响,主动给自己发呆、放空的时间,习惯一直养成至今,颇为受益。一个人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间想明白不少问题,甚至形成观点,也会时不时蹦出新奇的想法,逐渐兴奋,不自觉地自己就会贪婪于这种状态。 我相信老白今天在河北大学、河南大学的演讲内容不少也都是他这些年来发呆、放空的成果。与其玩手机不如去发呆无聊,或许以后也会成为我的人生信条。 2、老白的特色是不仅是语言书面化,其思想更为一贯,这是我起初在《追寻新闻的深度》这本书中看到的老白的同事对他的评价。 其实只要把老白的书看过一遍,你就会发现其今天在各种场合下提出的观点,很多都是一以贯之的,你甚至可以在他十年前写的书中看到几乎一模一样的话语。当然这是一种重复,但同时也是一种坚持,一种对正确的东西的坚持。我作为资深白粉,对这一点可谓谙熟于心。在这次及上次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讲中,也有不少观点老白可谓烂熟于心,十多年仍然未变,已形成价值观的东西。前几天我又看了一遍中国传媒大学的视频,虽时隔不到一年,但在青春主题其实更多了些感同身受,愈发觉得老白的至真至诚。 至于其语言书面化,老白自己也谈过,主要是早期做报纸编辑的时候自己无意间训练的结果。只要留意字幕,你就会发现老白脱口而出的话语几乎句句可成文章,其《白说》更是一部演讲集,改动甚微。

图为河南大学场

 2 ) #对白#笔记4

1.越读书越知道读什么书

2.读书是跟高于自己的人交流,而朋友圈全是同等人。

3.解决孤独的真正方式是:爱读书、爱运动、爱听音乐。学会与自己相处。

4.读书不保障命运可以好好地对待你,但是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能够更好地对待命运。

对白

1.越读书越知道读什么书

2.读书是跟高于自己的人交流,而朋友圈全是同等人。

3.解决孤独的真正方式是:爱读书、爱运动、爱听音乐。学会与自己相处。

4.读书不保障命运可以好好地对待你,但是书读多了可以保障你能够更好地对待命运。

 3 ) 接受不完美

特意下了优酷看了《对白》。白先生想不到还是蛮风趣幽默的。自嘲先生而不是老师,也只是早生几年而已。自诩相貌、声音不佳,年轻时的成就离不开运气和想变成和他人不一样的努力。

内容和《圆桌派》讨论的略有几分相近。有一些观点还是印象深刻的。比如缺陷和完美。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小要求我们精益求精。99分还有一分呢?才第一次100分,人隔壁小林已经100三回了?白先生是不是从小监视我长大的?从此以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好像变成刻在骨子里的一种病毒。成为我们不能达到自己预期时焦虑不安大爆发的起源。并不是说匠人精神不好,只是我们在追求完美的时候可能错过人生很多其他的美好。而这种过分努力是否真的值得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追求满分无可厚非,所有事情一定要达到满分就有点吹毛求疵了。一句话,放过世界,也放过自己。90%原则还是蛮有用的。不仅工作如此,爱情也是。相爱容易相守难。因为人和人注定不一样,如果把注意力死盯在10%,那你永远找不到真命天子。因为真爱的真谛就是要包容那10%的不足,接受对方的不完美。

还有几个观点也是知道却很难做到的:1.自律

2.保持饥饿感

3.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4 ) #对白# 笔记1

1.过去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而存在,现在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行当正在某种缩小的过程当中而几乎其他所有的行当都在加媒体,甚至个人也开始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2.当一个行业拥有巨大的跳槽空间的时候,说明这个行业正在被社会更广泛的需要。

3.媒介素养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将成为重要素养的一部分

4.传播的主导角色有传播者逐渐变为受众

媒体正在由媒体人操控的媒体时代变成受众时代

5. 传统媒体有版面限制与边界。新媒体没有,它是无限的、海量的。但是新媒体没有门槛。编辑放弃了基本职能,让大众来做把关人。信息投其所好一个相当重要的弊端就是让你原地踏步不提升你。所以我们才要全面地去接受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事物。一定要在青年时代喜欢不喜欢,靠近变扭。

6.海量信息带来大量信息同质化的范畴。在有限的空间里跳舞各不相同、个性突出。

7.如果是你不熟悉的知识体系范畴,一旦你能够靠近它突破它,你就进步了

8.手机是人体的外挂器官,其实人在无意识当中都会有“手机瘾”,离开了手机便发慌。

9.信息的无尽是引人成瘾的导火线,当海量信息和没有边界之后,就正在产生一种瘾,再然后产生了什么呢,人们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10到达是传播最重要的因素

11.现在学讲故事,晚了;现在还不会讲故事,死了。

12.讲故事不是不讲道理,是为了更好地讲道理。

13.传播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在人性的基础上讲故事。

14.现代人在海量信息和海量物质之前方便成了第一位的选择要素。忽略对品质的要求。

15.技术永远会不断更新,成为最优秀内容的提供者才是铁饭碗。

16.提升自己才是迎接注定会变化的时代的唯一方式。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5 ) “对话Z时代”访谈感触

白岩松老师在回答一个关于考研保研的问题时说,中国文科的本科太好读了。

这是一个目前我非常有感触的点,在文理科分班的时候,大多数家长的建议会是因为理科好找工作而让我选择读理科。而这样的理由就不能说服我,那些文科也一样能找到工作呀。那时候我觉得我是能找得到工作的文科生,现在只能说啪啪打脸了。文理科里面都有我喜欢和讨厌的科目,当时我把轻松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选择标准。现在我觉得如果不是因为喜欢而是因为觉得轻松而选择的话,该来的还是要来,就像白老师说的“就像酒吧一样,进来吧,我不会让你的人生发生改变,但是会让你舒服一会儿。如果真的只是舒服一会儿,要面对的问题你终将面对。”就像数理这个问题,之前选择了容易,现在就要花时间去补。

白老师也说,要拿得起放得下想的开。这种道理,我们可能听了好多好多了。我理解白老师要表达的意思是:做决定,不是做单选题。我现在只能选择这一个,不代表我在未来就不能选择另一个。此刻我做了A选择,,并不意味着你就把B pass了。你的选择可以是此刻悬置B,等到你能选择B并且还想选择B的时候选择。在高中我记得一个印象非常深刻的事。分科之前班上的女同学,自己很喜欢文科。可是父母非要她读理科。本来就选择了文科都已经上课一段时间了,而且在文科最好的班里。后来还是被她父母给闹着弄到了理科班,而且这个理科班的等级也不是和文科对等的。她的父母总是会以很强硬地态度要求她按他们的想法做决定。这个女生让我最钦佩的是她“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她接受了父母不可商量的决定,她没有选择说堕落自己报复父母,在理科班也学得很优秀。

 6 ) 白说

第一季第一集

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小节一 <饥饿与温饱>

会好吗?世界会变好吗?其实我们都知道,世界一直在前行,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才在涌动,世界会变好吗?其实更多的是问:自己会变好吗?我的未来会是好的吗?

白说:如果你要按照别人的眼光去活着,你就永远过不好自己这一生,一个个体如此,一个国家亦是如此。活成自己并不容易,这远比批评和批判别人难得很多了。

世界会变好吗?其实早在102年前梁济老先生向自己的儿子梁漱溟就已经提出来这个问题了,问题提出后的三天距离自己60岁生日还有三天的时候梁济先生自杀离世决然告别了世界。这个困扰世界的问题其实一直在围绕三个方面:人与物质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而后者人与内心的关系是最难的问题。世界会不会变好我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与我内心的自己变好,可以让世界变得好点...

现代社会,小时候的物质温饱已经得到了基本甚至远高出基本的满足了,更多的是精神的温饱问题,精神饥饿。白老年代,他会用几乎两月工资去买一张CD,一本等待已久的书,换做是你,你会吗?那个匮乏的时代是真的饿,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人们特别惜食爱食。一转眼现在精神层面上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相当多的精神产品都是从手机上来,但是往往免费的才是最贵的,因为它拿走了你的时间,并不一定很快的提升你。 互联网时代知识已经成了标配,你想知道什么动动手指头就马上有答案出来,问题是在于你可以知道什么?知其然,然而很多时候你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智慧不等于知识。手机,互联网每天拿走你大量的时间的时候,却不一定提升你。你以为你知道了很多但其实你一直在十字路口原地踏步。问问自己,你的精神是真的饥饿吗?大量的信息流里你真的是在向前游吗?是否能够十字路口里好好选择一条路向前走呢?放下手机,沉下心,与心对话,与智慧相伴。

小节二 <青春与机会>

旧时沙漠里的仙人掌是绿色植物,现时满是绿植鲜花的世界里,你得多么优秀不同才会被认同被点赞呢?青春很宝贵,青春的回忆很美好,它是一段带了暖色滤镜的奇妙旅程,但是青春充满了沼泽,不确定,迷茫,痛苦,未知,是不容易过的。每一代走过青春的人,都懂,各有各的不容易。在时代进入正常的时代的时候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呢?答案是:让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这便是机会。

我走不了别人能走的路,我必须走我自己的路,我们不仅仅是需要找到方向更多的是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很多人在找方向,但是有多少人在找方法呢?找到方法,自我训练努力向上,随时等待命运之神的敲门降临。白说:我总是相信人的一生会命运之神会敲你好多次门的,真正的挑战在于他一敲门你就准备好了迅速开门。别等它敲门时你还没准备好,等你准备好之后再去开门它早已和你的邻居签了合同。做人要正做事要奇,奇即是与众不同。人的收入是跟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的,越是不可替代收入越高。如果你所干的活跟实习生干的活一样,领导会首选你吗。提出要求之前先想想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在哪里。让自己不同是这个时代里唯一不多的机会,最好的人生不走寻常路。

小节三<缺陷和完美>

缺陷和完美两者你很难分得清楚,二者往往共存,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哪朝哪代,哪种生活都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下一个问题就会接着而来。我们要学会去接受去理解缺陷是完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爱情是欣赏对方的优点,婚姻是包容对方的缺点,成功的婚姻都是包容双方的缺点相互欣赏扶持一路才能走下去,自我成长也是如此,接受自己的缺陷欣赏自己的优点,以自己的缺点为爆发点还能获得更大的成就,我从来都不能遇见完美的伴侣,我也不能遇见完美的自己,但是我迎接自己的缺陷,我的日子会好过很多,我会更加的爱自己。

白说:从小到大父母老师乃至这个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极其不科学不科学,一直鼓励我们追求完美,稍有差池就急,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都不珍惜,对不拥有的格外较劲,尤其是人有我无的更是较劲的狠。生活里是有90%的平淡,聪明的人就把幸福往90%的平淡里边靠。努力做好90%的优秀,平衡好完美和缺陷之间的关系,做不到最高分,但是我不允许自己最低分,越是追求完美机制你会往往发现看似完美实则你的分变少,格局变小了。90%准则不是松懈的理由,不是自我放弃,而是一种自我解脱更自由。花未全开月未全圆,为而不争,便是最好。

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感悟,时间会给你答案。今天起与自己有个约定,来时再看自己是否按照约定变得越来越好了呢?

后会有期

 短评

实实在在的讲解了很多平时大家都张口就来的大道理 生动演绎什么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最后压轴的非名校关注计划让我这个学教育的眼睛心里都一热 教育均等不只在于入学率、教育历程与结果,结果的评价同样重要。作为新闻人,电视人,媒体人,白岩松愿意在结果评价上给予对资源配置平等充分关注实属难得。

6分钟前
  • bitterlemon
  • 推荐

很多对你人生的重要决定都是在你不在场的时候做的。做人要正,做事要奇。

8分钟前
  • 起飞吧小蜻蜓
  • 推荐

还是喜欢的岩松,只是有些道理式的东西,这个阶段不是很想听。但,男神还是男神

11分钟前
  • 颜禾
  • 推荐

听君一席话。于我而言,来的恰是时候。

14分钟前
  • 牛三牛
  • 力荐

优酷官方推荐里点进去看的。很奇怪这三集的设置,第一集30min,白岩松与95后门的交流机智应对吧,很有些妙语;第二集,白岩松的演讲“这个世界会好吗” 讲了很多个人成长的历程;大概90min;第三集则是把前二者打包放在一起???这是个什么操作。我个人更喜欢第一集对谈的环节。

15分钟前
  • 刚度分配法则
  • 推荐

白岩松的思维能力也是我的梦想之一

19分钟前
  • winkingdear
  • 力荐

白岩松当然是好的,无论是阅历,学识,口才......各方面吊打提问者,但这种碾压式的个人秀,少了很多交流和交锋的趣味。还有,所有站在这种高度的人,大概很难不显示出一种俾睨众生的傲慢,即使他已经非常小心。

23分钟前
  • 还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好久没有听一个对话节目,会出现鸡皮疙瘩的状态。白先生在一直在我们的眼中是一个不苟言笑、睿智、言语犀利。在这个节目,依然如此,但是标签中又加了一个可爱不油腻的老头。在节目中,让我们了解他的努力、看到他的睿智,他的对一切事物的90%理论,让我们有重新的认识做人做事的方法,做人要正,做事要奇,这句话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给我更多的思考,如何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不一样的生存。如何去面对选择前的准备,如何有更多对未来的准备。感谢他,给我带来的感悟。谢谢先生!

26分钟前
  • 墨子醉
  • 力荐

白的个人讲座,虽说关照八零九零后,当然离不开自己的经验,这样的话,新的东西就不多。

30分钟前
  • 钵中衣
  • 还行

马未都人生的意义*$&(优酷

34分钟前
  • hungry
  • 推荐

电视新闻人中的活化石,从1997到现在,看这台演讲想起朱光潜《给青年的信》。最近的《新闻1+1》可以看看了

35分钟前
  • 慈悲鞋底
  • 推荐

前半部分说得很好演讲为了照顾大部分人,也可能是为了白自己的大格局,讲得很空泛。这里一点那里一碰,只讲人生的大道理。可是学了大道理,依旧是不能过好一生的。不如放下着急的灌输,让我们坐下来,慢慢聊。最后有一些观点十分傲慢,无逻辑的定论我不喜欢。

38分钟前
  • Feem
  • 推荐

忘记标记了?白岩松真是越老越有魅力啊

39分钟前
  • 张兮兮
  • 力荐

节目想制造80后与白岩松身后的时代的冲突,其实我已经看腻了质问中年人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套路,这些问题太低级了但是白岩松的从容让人心安。大家努力不让世界变坏就好了。

42分钟前
  • 也要元气满满呀
  • 推荐

看了第一集,感觉说的东西都比较空泛。

44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很想看看梁漱溟先生的书了。这一生有个事儿真的很奇妙,你永远都不知道在你人生的哪一时哪一分那一秒你做了一个偶然的选择看到了那本可以开悟你的书,遇到了那个和你伴一生的人,犯下了一个终身懊悔的错误。

46分钟前
  • suelence
  • 力荐

中国文科的本科太好读了。毕业十年的人越来越体会到的的确如此。可以随时被替代的感受很糟。

48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当你下顿饭前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的时候就饿了,说明你上顿饭吃对了!

53分钟前
  • muzilang
  • 力荐

白岩松这张嘴,可太厉害

57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老白还是挺真诚的。

1小时前
  • 老泰瑞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