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

动作片美国1953

主演:吉恩·巴瑞,安·鲁滨逊,莱斯·崔梅恩

导演:拜伦·哈斯金

播放地址

 剧照

世界大战 剧照 NO.1世界大战 剧照 NO.2世界大战 剧照 NO.3世界大战 剧照 NO.4世界大战 剧照 NO.5世界大战 剧照 NO.6世界大战 剧照 NO.13世界大战 剧照 NO.14世界大战 剧照 NO.15世界大战 剧照 NO.16世界大战 剧照 NO.17世界大战 剧照 NO.18世界大战 剧照 NO.19世界大战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2:06

详细剧情

  火星人因火星气候变化无法生存而计划大举侵入地球,当第一艘飞船落到地球上时,居民们以为是陨石。博士克莱法斯特通过探测仪器得知有放射性,需等冷却才能查看,但有人好奇前去观看,不料被杀死。人类的所有武器都不能对付火星人的死光炮,全世界的人都在逃命,整个地球乱作一团。正在这时,火星人却一个接一个死去,原来……

 长篇影评

 1 ) 病毒细菌才是地球的统治者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拍过一个类似的电影,描写火星人入侵地球,下落的方式不是闪电,是火球,杀人用的不是把人蒸发却把衣服留下的武器,用的是把人烧成灰的死光。火球落地,周围的金属被磁化。当年的外星人飞船没有腿,而是浮动飞行,飞行器上方会有个死光发射器,里面发射出致命死光。新版本中将这些设计的更加合理,人死后衣服却能留下让人更感恐怖。新老版本中人类同外星人战斗的方式和结果都差不多,全部被消灭,但似乎新版本把外星人统治的世界描写的更加恐怖和血腥。而外星人的结局在两个版本中也是一样的,被病毒细菌侵害,不治而亡,并且死的干净彻底,一个不留。老版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个科学家,他获得了外星人的血液样本,研究发现它们的白血球很少,但新版本中因为描写的重点在汤姆克鲁斯一家,所以没提这个。

新版中,汤姆克鲁斯一家从震惊到崩溃,到愤怒,儿子参战,自己为了救女儿甚至干掉了一台外星人机器,这大概是典型的美国人式的反击,就如同珍珠港被日本炸了之后一样,只不过他们想报复但却做不到。

斯皮尔伯格把更多的镜头给了普通人,他们感兴趣,逃跑,为了一辆车打得你死我活,为了争地盘的领导权,外星人还在边上,他们自己先打起来。

这就是人,生存斗争了几百万年成为了地球的主宰,然而当灾难来临时,依然没有放弃本性。

这里值得思考的是,外星人并非毁灭于人类这个自认为是宇宙统治者的种族,而是死于人类痛恨的病毒细菌,是的,病毒细菌在西医中是人类的敌人,它们几乎吞噬一切我们人类热爱的东西,但外星人也是它们餐桌上的菜,它们来者不拒,横吃一切,全宇宙都是它们的粮食。人类只能选择和他们和平共处。

 2 ) 别把世界之战当科幻片看

世界之战误导了很多人,严格地说,这部片子应该算是灾难片而非科幻战争片,这是它与天煞最大的不同。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以后都说不好看,更有很多怀疑斯皮尔博格的论调。但是依我看来,斯导的功力依旧。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灾难降临时人们的疑惑,惊恐,无措。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的灾难片中所没有的或者很少有的对人性的刻画。帅哥汤在片中所扮演的父亲角色是很成功的,他从最开始看到三脚怪物时的惊惶,到认清局势后的坚定,到保护自己两个孩子的执着,真正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非英雄形象,而非一个不切实际的高大全的斗士。一个平民的形象更能带给人们真实的感觉,让人感觉这可能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也更能表现出人们在遭遇灾难时的心理的变化。这就是斯导的高明之处,那些想看一场轰轰烈烈地球人VS外星人的对战的人当然要失望了。

影片有很多镜头都带给人以震撼:

 1.帅哥汤扮演的父亲在和儿子玩棒球的时候发狠砸坏玻璃窗。
 2.帅哥汤在看到三脚怪物后灰头土脸回到家照镜子的画面。
 3.渡口争抢车的一段镜头。
 4.把女儿眼镜蒙上后帅哥汤进入小房间角斗。
 5.帅哥汤在小山上看到整个世界陷入一片血红的画面。
 6.在波士顿三脚怪物轰然倒下的镜头。

 ……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对遭遇灾难后人性善恶变化的刻画是非常成功的,分别表现出了几种不同的心理,仅从这一点来说,几乎已经可以决定整部影片的优劣。此外,灾难场面的表现以及优秀的音效也是出彩之处。虽然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疏漏,但考虑到剧本基于n年前的小说,也可以谅解了。至于结局,真的太简单了一点,造成了整体上的不平衡。希望会出一个完美的加长版或者导演版。

 3 ) 再炒斯大叔的争议之作

    05年有两大娱乐话题,一个是《超级女声》,另一个就是《世界大战》。
    这个说法并不夸张。其实,后者掀起的风暴甚至一度不逊于前者。问世之前,持续萎靡的美国电影市场便早已将本片视为继《星战前传3》后当年唯一的票房救世主,导演斯大叔更是顺应民心地喊出了全球18亿美元目标的口号;国内,其上映日在某弱智部门的摆弄下一延再延,火上浇油般让包括我在内的假洋鬼子们望穿秋水(坦白一件事:我甚至三度在睡梦里率先一睹影片芳容,真是没出息得要命)。然而——当其全球扫荡工作尘埃落定时,不晓得斯大叔是否正为票房终于越过了成本线而趴在他豪宅的地毯上蹶着屁股高唱赞美诗。
    客观地讲,斯皮尔伯格之所以无愧于大师级的角色,正因为其每部作品都承载着在成熟表达力基础上勇于突破求变的精神内核,甚至开创崭新电影类型的野心。《世界之战》当然也不例外。可这一回,当他着手包装一部妇孺尽知的样板戏时,风险终于变成了代价。正所谓期望越高便失望越大,声讨者们挑出了本片里不亚于特效数目的情节漏洞;至于影片的结局处理,更是当仁不让地达到了人见人恨的程度。
    但是,对苦尽甘来终览其庐山真面目之的我来说,片子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仅好看,而且能看出拍得很用心、手法也相当独到。在观影过程中,我脑袋里就两个字:震撼。在事先已不可避免地吸收了几乎全部剧情的状况下,它所营造出的世界依然深深地震撼了我,从大脑到脊椎。而且,对本片的很多指责是极其不公正的,若有必要我可以另辟专文来一一驳斥,为影片正名(笑)。当然,影片里确实有无法忽视的败笔,情节也本可以做得更好——如果这部电影的制作周期不仅仅72天的话。但要知道,想把一个如此俗套、名符其实的“火星题材”拍出不可思议的吸引力、拍得这么惊心动魄,换别人来试试?对了,顺便一提那个争议结尾,我也颇为欣赏。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仁者见仁吧。
    换个角度来看,就算它被批得再狠,也拥有着让你难以抗拒的魅力,不是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更多的《世界大战》。

 4 ) 人類,總是對的?

 〈E.T.外星人〉、〈機場客運站〉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拍起大製作的外星襲地球的科幻片來,前有〈天煞地球反擊戰〉大美國旗幟飄揚,〈強戰世界〉脫不了這類片種的公式──危機、衝突、和解。有些更恐佈的災難片,還會以站在道學家的位置說:愛你的朋友,珍惜自然……。而〈強戰世界〉早已站在邊緣的位置。

 我不要公式

荷李活的災難片是有公式的。地球面臨強大危機,主角通常是男性英雄(多是為人父親),家庭關係總有問題:子女不和(常有童星)、離婚,最後經歷生死一線的境遇,彼此得了諒解,這是庸俗的溫情主義;加上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大美國主義──他們在幾天便打敗世界第一強國!為什麼日本人能擊倒機械怪獸而我們美國人不能?;再配合只有荷李活才有的超級特技:超凡音響視覺享受,地球英雄站在滿目瘡痍的大地上,新生命再次誕生。

重要的是,公式背後告訴我們什麼呢?人的自戀。在導演的眼中,地球總是被侵略的對象,總是存在於地球之外的他者希望奪取我們眼中相當美麗的地球。那種歇斯底里式的被害心理,其實是自戀的一體之兩面──難道你會爭奪垃圾和渣滓嗎?〈強戰世界〉同樣地處於這個心理上,人類的最終勝利,勇戰成果,更為這場自戀戲寫下完美的結局。

總有驚喜

然而,史提芬史匹堡在這類商業大賣片的公式制肘之下,個別場面相當有力。姑勿論地下室一場多少有點侏羅紀公園的影子,和結局的草草了事。例如爭車一幕,人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生死關頭人性中的自私怕死、以智慧作為算計,一一表現出來。這橋段固然並不新鮮,但看起來依然驚心。電影末段機械人以一個「雞籠」狀的物體囚禁人類,特定的時間裡便會吸起一個人,吸他的血,以作為外星人的生命燃料。人類一下子便成街市裡的雞,這與結尾說理聲音裡所謂「與萬物共存」互相呼應。這場戲在說教以外,隱約看到導演對人類的反諷,而這反諷總是無補於事。

整體而言,〈強戰世界〉前段以外星高科技機械殺人武器如死神索命處處驚心動魄,很有功力。然而故事內容畢竟相當單薄以致結局大失所望。電影張力在中段以後只能以特技和大場面維持,非佳片風範。而演員方面湯告魯斯所飾演的工人,一反英雄形象,他畏死、恐懼、逃亡時六神無主、動殺機,他只為保護自己的子女,卻更加討好,也比較貼近人性。而童星在災難片中總是搶鏡,但這女孩卻稍為老成而欠缺本可在災難片大派用場的童話童真。

後話

美國近年災難片不脫公式,但前有〈明日之後〉一反大美國主義,表現人類無能,以見其進步,今次〈強戰世界〉,美國在九一一之後,聲勢大不如前,大美國主義再度回歸,不失為鼓勵國民的好方法,而這方法卻帶有一廂情願的性質。

 5 ) 仅从技术层面浅析此片

    先说说片名——《世界大战》,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但那充其量也只是人类之间的战争,这个世界大战似乎更有寓意,外星人侵入地球妄图毁灭人类,眼看人类即将灭亡,外星人却被地球上的微生物杀死。原因是,人类是在地球上付出无数代价后才进化的能够适应地球环境。
    电影上映后有人说结局太仓促,而结局妙就妙在这里,这不是人类之间的大战,也不是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大战,而是整个宇宙中生物之间的大战,最后的胜利者是地球,是自然规律。外星人向人类发起侵略战争,其实是向地球发起战争,最后赢得胜利的是地球,与人类无关。其实在影片的开端,战争就已经开始了,地球上的微生物已经向外星人的入侵发起了反击。
    在我的印象中,斯皮尔伯格是一位把电影技术运用的很艺术的导演,这部《世界大战》尤其如此。有人说这部电影场面如何不大,结局如何之仓促,外星人的造型一般,剧情平庸,然而我最看中的,是本片的摄影手法。
    导演在这部片里运镜有个特点就是运用镜面反射拍摄,或者说画中画,电影中你看到的很多画面是在另一个画面中看到的,譬如从DV显示屏反映外星机器破土而出,利用房子的窗户和汽车的后挡风玻璃反映人的惊恐表情和机器的破土而出的动作,这样拍可以一个画面表现多个场景。电视机屏幕、汽车的后视镜这种利用镜面反射物体拍,简单点说就是你既能看到前面的画面,也能看到后面的画面,比如在DV显示屏你能看到后面的外星机器,在显示屏之外你也能看到前面逃跑的人群。或者汽车后视镜中,你能看到后面的人在追赶,也能看到前面的人。这种实表现手法贴近真实,在这部片里导演很喜欢用。
    还有,本片多次使用长镜头,比如开头就是以一个移动的长镜头开画,从港口城市的全景移动到男主角的工作环境,很多电影这样运用,作用就是尽快将观众引入电影中来。导演大量运用长镜头而没有使用快速剪辑(和《拯救大兵瑞恩》差不多,老斯的风格),我想该片剪辑师的工作一定很轻松了,而摄影师的工作就要辛苦多了,有很多镜头是把实景跟特效结合起来做的,所以特效也做的很精致,个人认为除了最后阿汤哥所在的小屋被外星机器踏平的那个特效觉得有点假外,其他的都还比较自然。
    在分析长镜头之前先来看一个很妙的镜头,摄像机在车内做360度旋转拍摄,不知道摄像机是在什么位置,这是在瑞秋一家人刚上车时,用另一个旋转的镜头表现车内和车外的人物,车内的空间很狭小,真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难道是小型摄像机+大广角?

以下仅对片中两个长镜头分段浅析:
有个长镜头在26'55到27'54,时长一分钟:
26'55: 一张女人的脸出现在画面
26'58: 女人的脸分裂(被杀死)
27'00: 男主角出现在人群中奔跑
27'03: 男主角和人群一起进入服装店
27'12: 一辆车被翻入店内
27'13: 主角从服装店出来(这时候有两个人影从镜头前过去,镜头大部分被遮挡,这里应该是一个转场了,后面的应该是另一个镜头,但从时间和场景的连贯性上来讲,这是一种长镜头的拼接手法)
27'15: 镜头左摇并往后退移,男主角在镜头前奔跑
27'19: 男主角回头向画面右上看,镜头往右上角摇,切入特效画面展现房子被毁
27'21: 镜头摇回,中景,男主角继续跑
27'23: 镜头往左上角摇,切入特效画面展现房子被毁
27'25: 镜头摇回,男主角回头看,画面外被毁房子右边入画
27'28: 男主角后退,贴至镜头前
27'32-35: 镜头右移,男主角躲在墙后
27'35-43: 镜头上摇再左摇,外星机器从画面中自右向左走过
27'44-48: 镜头下摇再左摇,抱女儿的父亲从画面中自右向左走过
27'48-52: 镜头前推,灾难场面和男主角各占一半画面,镜头结束。
这个镜头是实景+绿幕拍的,分两个镜头拍成(出服装店前后),后期剪成一个连贯镜头。

最长的长镜头是在开车一段,很妙,让你几乎感觉不到是一个长镜头,因为它用了360度全角度完全没有死角。虽然至今我还不知道是怎么拍出来的,说说我的猜测:
开车一段,也是全片最经典的长镜头在32'04-34'33,时长两分半(只分析镜头的运动,不讨论演员的方位)
大量的车停在路上,一辆车从左侧入画
32'03:本镜头开始是从主车后部,低机位向左做旋转移动并紧跟主车快速往前推,通过前景三辆车(此长镜头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跟随主车行驶方向快速移动,后不累述)
32'06:镜头右旋转。通过前景又三辆车,其中32'09处通过第三辆车时镜头被该车挡住且此时正好穿过天桥,镜头全黑,我猜这应该是个转场,该实拍镜头结束(也可能和后面确实是连贯的)
32'11:镜头转到主车右侧,继续右转至车前方,画面表现三人在车中讨论。
32'22:镜头继续右转至主车左侧,后拉至中景,通过一辆车,再前推至主车左侧前车窗,男主角叫女儿安静
32'31:镜头右移至主车左侧中车窗,儿子安抚女儿
32'35:镜头保持右旋转,从左侧后车窗进入车内(后车窗是开的),儿子教女儿如何放松。32'43镜头再从主车右侧后车窗移出车外,这个镜头怎么做到的,很让人费解。猜测一:摄影师从车左侧将镜头伸进车内时,从车的右侧有另一个人将镜头接过来,整个过程保持平稳移动。但主车是在快速移动的,这样难度太大了。猜测二:当镜头摇进车内时,车后部门打开(是那种向上翻折的门),另一摄影师进入车后部,从车左侧接手摄像机,完成从车内穿过的镜头,再从右侧把摄像机交给车右侧外的摄影师。整个动作也可以通过摇臂完成,不过难度就大很多了。
32'44:镜头摇出后,继续右移,近景表现儿子安抚女儿及儿子和男主角的讨论
33'12:镜头后拉至中景,通过前景三辆车
33'16:镜头快速右旋转至主车左侧,通过前景四辆车
33'21-34'19:镜头前推并左旋转至车前,且左右小幅度移动,近景表现父子对话及三人对话
34'20,镜头后拉右移,左摇并上升到车后上方,拉为全景,表现主车在路上继续行驶,镜头结束。
    网上有人讨论说这个镜头可能不是在行驶的车上拍的,是车停在绿幕前拍摄,后期特效做的。确实有这个可能,但我认为还是实拍的,只是在场面调度上,难度很大。在近景拍摄时,主车周围可能就围了几辆摄像车过来(配合摄像机在车内外的移动),而当镜头拉到中景或全景时,摄像车又跑到画面外去了,而且整个镜头中主车的速度并不算很快,只是导演时不时的安排几个穿过几辆车的场景和使用低机位,给人感觉是车开的很快,且整个场景中的其他车都是不动的,主车的行驶路线是设计好的,多跑几趟很容易熟悉走位(权且就当是走位吧),通过车窗外的场景和几个中景镜头看的出行驶路线也比较宽,其中几个好像是檫车而过的动作其实是摄像机的长焦段拍前景的车给人的错觉,据说导演在拍这场高速公路上的戏的时候用了16部摄像机,16部啊,不可能只是拍几个全景表现路上车多人多吧,肯定是用在这个长镜头上了。
    有人说这部片不如《独立日》好看,《世界大战》和《独立日》之间可是隔了个911事件,老美的世界主人的优越感没了,更多的是危机与恐慌,不喜欢《世界大战》的人肯定是看过《独立日》并且很推崇该片。还有在网上看很多人在讨论片中哪个镜头最恐怖,虽有人提到外星人很多攻击的镜头恐怖,但说到最多的还是抢车一段,抢车一段很真实的表现了人物心理,那种绝望中的最原始的野蛮人性。
    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有些细节也处理的很到位,只不过老斯对这部电影的貌似期望值太高了(当年可是叫嚣着要打破泰坦尼克号的票房记录啊)其实票房也不错了,全球5亿多(不过成本也高达2亿多了),续集是没指望了,就看他接下来要有什么新的动作了。

-----------------------------------------------
补充:后经制作特辑证实,开车一段长镜头是绿幕拍摄后期拼接而成。

 6 ) 看《世界大战》

1,介于其拥有的地位和条件,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早已是这个世界上最随心所欲的导演之一,从《AI》《少数派报告》可以看出老斯完全沉浸于自己的一套东西搞电影,此片也不例外。
2,《世界大战》原著是1898年的小说,1953就被拍成电影。但老斯的这个版本现在看来,还是算比较“另类”的大片。它花了多么钱却不是为了让人感到刺激。和一般灾难大片不同的是,它简单单线索的跟随汤姆克鲁斯,没有出现记者、政治家、科学家,没有大战,外星人完全是自生自灭。
3,这个片子原来就是一个恐怖题材,其1938年的广播剧曾让上百万人害怕得颤抖、哭泣,逃出家门,而老斯也扬言要“把观众从座位上吓得滚下来”,这就是为什么整部片子气氛有些低沉压抑的原因,老斯显然有意将其偏向心理恐怖。不知道美国人什么反应,反正我看的时候倒没觉得恐怖。
4、也许这个故事钱花得少点,找个独立电影导演来搞,可能会很恐怖。

 短评

不太明白这个故事的价值:主角没有成长,外星人莫名其妙就被寄生虫搞死了,可能怕观众没看懂(确实没看懂),结尾还有强行点出外星人挂掉的原因,整个叙事,笨拙到像是斯皮尔伯格找了美国张家佳拍,然后不得已为了卖片只好署了自己的名字。

10分钟前
  • 婴儿葛葛
  • 较差

7.5分,略被低估,主要是后面boss痿的很突然,观众莫名其妙,形成一种虎头蛇尾的印象。未日感塑造的很强烈,总体没什么严重的问题,斯皮尔伯格毕竟是名导,但想看到更进一少的东西却是没有了。小女孩人设很不讨喜,不过我认为因为不喜欢一个人物后给电影打低分是不明智的做法。

14分钟前
  • 初音喜气洋洋
  • 推荐

大家真苛刻哈😅。分真的低了,真的。这是部好片。各方面来说都相当有意思。尤其是三角外星机甲屠戮人类的场面真的相当压迫和震撼,就光视效这方面就不该这么低的分。唯一的缺点就是结局仓促和不讨喜的人设。

16分钟前
  • Ω
  • 力荐

灾难片都烦死了而且这个结局怎么这么傻逼......想减肥的可以看这个......

17分钟前
  • 兎 熊 菫✨
  • 较差

后半部分过于仓促突兀,很多线索没展开,结局也收的太快。前半部分还是商业娱乐片的路数,后面就想往家庭亲情文艺路线上奔了,结果哪里都不讨好。不过写实主义的处理方法非常喜欢,设置上也隐藏了不少深层含义,可惜啊再用把力就成超级经典了。

22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时隔五年二刷,三改五星,商业神作。什么是人物?什么是奇观?什么叫一二三幕?何为大片之“大”?甚至怎么用特效?斯皮尔伯格导演技法生涯最佳发挥,够好莱坞自己再学一百年。专注个人逃生,主角几近“无作为”,去宏观视角、反高潮、反英雄等等方面相对当时此等量级制作其实相当大胆,如今看来要易接受得多。被极端外力放大的人性优弱点效应是本片专注刻画的真正奇观,而所谓的“虎头蛇尾”其实有着相当合理的内在自然观支撑。

26分钟前
  • Ocap
  • 力荐

请问外星人吃了地沟油了?

28分钟前
  • 还行

故事不太行,虽然带着一些暗黑味道,汤姆·克鲁斯这个角色不讨喜,这家人也不讨喜,每一次达科塔·范宁杀猪般叫声一来,耳朵都快炸了,每次看见这个傻哥哥要去跟外星人PK,就神烦。结尾,人类居然莫名其妙就胜利了,也是醉了的。

3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侵略者本体出现之前拍得多好看啊,顶级类型片的手法,有些地方就像是《辛德勒的名单》和《拯救大兵瑞恩》合体,虽然之后由于命题展开略显力不从心,但这种写实化处理至少比美国总统御驾亲征什么强得多;摩根·弗里曼最后的总结陈词不禁让我为外星人没有率先攻打中国这块百毒不侵的土地感到庆幸。

3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那丫头一直鬼叫鬼叫个啥!!

37分钟前
  • 把渣害
  • 还行

汤姆•克鲁斯

38分钟前
  • Ridden
  • 还行

美国人民是有多爱凑热闹,害怕了就跑两步然后还留在原地瞅!

42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推荐

号称老斯“最黑暗科幻片”,故事性强,就是剧情设置上有些虎头蛇尾。2005年北美票房亚军的头衔也凑合说的去~

46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前半段的写实风深得我心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那俩小孩是傻逼吗

51分钟前
  • 悅小舞°
  • 还行

斯导最被低估的一部科幻经典。1.感谢[电影手册]重发掘,选入2000s十年十佳之一。2.末日恐慌,压抑惊骇氛围贯穿全片,代入感甩[独立日]之流十条街。3.避开所有俗套:写实主义,反英雄,个人逃亡旅程取代全知视角,反高潮,最终决战缺席(忠于原著),无军政首脑电视广播标志建筑等。4.血海红藻。(9.0/10)

5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故事一般,煽情性情节也不过尔尔,最主要的是对外来生物的描述和对战程度没有那么令人震憾。这种场景在威尔史密斯的《独立日》似曾相似。尤其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些拥有高科技的外星生物被打败的方式实在雷人:那些动辄触角抓人如反掌之易的家伙们怎么这么轻易就被打败了…7.4

60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When it's ready,my body will just push it out."大敌当前,万物生灵同仇敌忾。被唾弃的老鼠、鸟群屡次救人类于水火,最渺小的生物完成了最伟大的反击,结尾微生物幻化宇宙群星的镜头全片第N+1次泪目,差点五星。第一场入侵人山人海,调度却乱中有序,群演走位毫无差错,老斯功力够诺兰练很久啊。

1小时前
  • 字母君
  • 推荐

好大一颗雷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重刷了4K蓝光,HDR10的配置很出色,虽然外星人被打败的原因有点扯淡,但编剧也自圆其说了。不用这么无厘头的解决方案,人类这么可能打得过这群三角外星人?不愧是老斯,如今看还是有很多亮点,后半段的惊悚效果更是老斯的招牌技法,为后人所效仿的次数数不清了,他自己还这么拍,宗师示范的恐怖感太够味了!2020.05.22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