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他们正年轻

记录片大陆2021

主演:任红举,周有春,马世勋,周继成,薛英杰,汤重稀,包月禄,王贯三,郭瑞铮,雍卫太,李维波,王仁山,谈学贤,叶发坤,孙德山,唐章洪,那启明,林炳远,金东辉,刘素谦,熊朝瑞,白清林,易如元,周全弟,尹志云,叶士礼

导演:宋坤儒

 剧照

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3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4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5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6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3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4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5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6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7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8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191950他们正年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4 08:28

详细剧情

  2014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家。71年前,那些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1950他们正年轻》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最好的铭记是不遗忘,《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记录珍贵的民族记忆,一起致敬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长篇影评

 1 ) 一些零零碎碎的感受

我对这场战役的认知,大多来自于电视剧电影塑造的宏大的战斗场面,或者来自于教科书里黄继光、毛岸英等英雄人物。这个纪录片的讲述者是文艺兵,是卫生员…看完之后对这场战争好像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你现在还拉不拉琴啦” “不拉了” (此时我还以为是年纪大了拉不动了 镜头一转 是被炸断的手。 147个人,就回来3个 还有一个手榴弹,我们就同归于尽 一个九十多岁的爷爷说,他们都死了,只有我还颤颤巍巍的活着。 我当时就没想着能回中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明知赴死也义无反顾啊) 我去丹东纪念馆没找到,去沈阳也没找到他...我答应要带他回来的… (以前去烈士陵园的时候,看到长长的名单,只会感叹这场战争牺牲了好多人,没想过是真的会有人一个一个名字找下去的。) “你跟你自己子女说过这些事吗” “没说过,自己人不相信自己人,哈哈” (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陪伴啊) 爷爷奶奶们年纪都很大啦,但提起这场战争大部分都是精神满满的,细节记得也都很清楚。 刚开始看很不理解为什么要派文艺兵去,后来看到一个记忆不太清楚的奶奶还能完整的唱“雄赳赳气昂昂…”好像就理解了。 这个纪录片拍了四年,看到最后已经有三位被框起来了,记住他们的故事,他们就不朽。 和平来之不易,珍惜现在的生活。

 2 ) 回家

恰又逢清明, 静静的坐在树下, 真想听他讲讲朝鲜的寒夜, 却发现根本没见过他! 1951, 他正年轻! “雄赳赳, 气昂昂, 挺进鸭绿江” 这一去就再无归期! 春去春来, 七十一载, 长眠异国他乡。 我甚至不知道他安葬在何方! 我要抓紧寻找他, 我怕我哪天去世了, 这世界上再没人记得他! 外公啊, 你往西边看啊, 鲜艳的五星之下, 这条路就能回家! 回来吧, 早日回来吧, 回来看看你们守护的家! 回来吧, 早日回来吧, 十几万的忠魂都要回家! 有一天我会老去, 但他们永远正年轻!

外公与两位战友(我外公是右一)
外公与战友(外公为左一)
我外公闫德恒烈士

 3 ) 谁的青春不青春

除了开头给出了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50年10月开始抗美援朝的字幕外,全片没将关注点给到战争本身上。基本上很少提及这场战争本身的数据,持续时间,大的战役点,战略部署,人员伤亡数据等我们习惯于在课本上和资料上读到的定义性讯息全然没有给出。本片的关注点从始至终,都是个体的人,是一个一个有血有肉,鲜活的人。

任红举第一个讲述,老爷子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作家水平的。两条大辫子,右腿没了就还有点筋,肠子在外面都白了,趴在地上背着她往山上爬,她还在唱着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扑面的画面感。让人一下子被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不是用无人机上的摄像头俯视全局,而是就站在这个人的身边,看着他的表情,嗅到他的气息。

与不关注战争的大数据相反的,受访的每一个人的姓名、年龄、部队番号、职责却全都明白无误的写在了屏幕上。尤其是番号,说实话,我的确没有细看,也的确记不太住,是第几野战军,第几师,什么连,什么班。但你知道这个信息对他们个人至关重要。就像那个因为纪念馆没有战友名字而痛苦请求导演能不能帮忙递个条子的老兵。就像集结号里的张涵予,就像任红举给李振唐刻的名字。

中国是讲究集体主义的,所以个体是常常被忽略的。而这部片子让我惊喜的却恰恰是对于个体的关注,而且是最平凡的个体。受访者里最高的职务不过是连长,而且大多数也就是普通一兵。他们为了国家将自己奉献了出去,而那时他们不过十八九,还只是个孩子。

 4 ) 1950他们正年轻

看完了写点什么好了。

对于抗美援朝最初的记忆来源于黄继光,但是小学课本里他很近又很远。所以电影里他的战友提到了黄继光,说他最后匍匐前进堵住敌人的地堡时,唤起了很多的回忆。

其实在网络世界里很久很久都被另一种话语霸占,以前肆意侮辱烈士的人还可以堂而皇之当上大V,明明没有过很久,但是好像好多人对于战争的记忆都很模糊,定格在一部部电影电视剧里。

其实我还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基调的,整体真的蛮积极向上,我去之前很害怕会很煽情,那样的话即使感动到了荧幕前的观众两个小时很成功却又是另一种意义的失败。这部电影并没有很着重于描写战争和悲痛,老人们和你拉家常一般诉说自己在战场上和战友们的情谊。就像二十二一样,其实他们已经有创伤后遗症了,所以不再记得自己的事,而是对身边人的点点滴滴牢记。其中一位老人说的话我很难受,她说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我们有很多很多途径去了解这段历史,并不需要幸存的英雄们掀开自己的功勋章给我们展示。听着他们娓娓道来曾经的故事也是一种幸福,何止是“值回票价”这四个字。

前几天在看正义联盟的时候,亚马逊战士们面对荒原狼的降维屠杀仍旧不肯放弃,每个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那个时候弹幕齐刷刷的感动一片,我也非常非常感动,和朋友说这让我想到了志愿军,天堂岛是虚拟的,但是志愿军是真实的。

时至今日对那兔上甘岭的那一集印象深刻,也去了上甘岭这部电影,希望在这里一并安利给大家。

还记得第一次去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时候,我也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哭,我觉得很难受很痛苦,人类的共情能力是很强的,如果我一直停在这个痛苦的阶段反而不会再去刻意回忆他,但是我还记得出来的时候门口有八个大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才是我真正真正震撼的开始,所以这个地方我去了第二次第三次。每一次都是有着不同的心情但又是相同的缅怀。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

这是电影最后告诉我们的,切题而又升华。我们不应该牢记伤痛和仇恨,但是我们也不能够忘记。就像老人们最后说的那样,我们不希望有战争,但是我们不会投降。

没有人希望世界不和平,但是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人,很可惜没有在9月3日那天看到这部电影,不然会有不一样的纪念意义。

但是今天也不算晚,哪天都不算晚。

 5 ) 这是爷爷还未讲完的故事……

我的爷爷也曾经是240万志愿军之一,这部纪录片是爷爷还未讲完的故事……这也是我和妈妈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纪录片的原动力。

在看之前,我先入为主地为这部电影贴上了“主旋律”、“纪录片”等等标签。观影结束,全场灯亮,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或许我看这部电影最大的失策就是没带一包纸巾入场,我脸上的口罩早就湿得不像话。

我和爷爷的年龄差距比较大,在爷爷还没得阿尔兹海默症的时候,总是喜欢和我讲起抗美援朝的故事,那时的我兴趣缺缺。有时候,我甚至一边看着爷爷最不喜欢的岛国动漫,一边敷衍回应着爷爷,心里还觉得爷爷叨叨那些老掉牙的故事怪烦人的。

“我们说出来的话,自己人总是不相信”。

片中有个爷爷说的这句话,如刺如刀,扎进我的心。

我爷爷讲抗美援朝故事的时候,断断续续,沉默好久才能吐出下一句。那时的我,沉迷热血动漫、各种小说、各样偶像剧,殊不知爷爷讲的故事比它们都珍贵万倍,殊不知爷爷的断断续续是因为这段历史的血与泪太过沉重。

爷爷是第几军几师,有没有立过战功?

我一概不知。

只记得爷爷说,他们当时缺水缺粮,太饿了,把腰间的皮带也放进锅里煮着吃了,渴的实在受不了,就把雪抓起来舔一口…… 转眼之间,爷爷已去世了三年了,大家都瞒着鲐背之年的奶奶。最近几年,奶奶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午夜梦回时,她会突然唱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奶奶是不是冥冥之中也在思念着爷爷?七十多年前,或许奶奶也是哼着这首歌盼望着爷爷早日回家。

这些最可爱的人,苍苍暮年,垂垂老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历史,我们不该忘记!我后悔当年没有好好听完爷爷的故事,遗憾没有机会带着爷爷奶奶来看这部电影。妈妈说,电影中第47军的薛英杰爷爷和我的爷爷是同一个军的,片中的他们和记忆中爷爷的音容笑貌交织重叠了起来……与我而言,这部纪录片诉说着爷爷没有讲完的故事。谢谢这部电影的所有主创,记录下这段血与泪。向爷爷和他的240万战友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图源网络
爷爷年轻时的照片

1950,他们正年轻

2021,我们正年轻

 6 ) 请允许我在这里狠狠怀念一下我的爷爷

电影上映之前我就一直关注着,月中正好回老家河南,本想带爸爸一起去看,回去太仓促又赶上他上班排片少没看了,回到工作的城市天津,拖到今天终于看了,全场只有我自己。

知道自己哭点低,特别是跟爷爷有关的,就是没想到能哭全程,从第一个讲述的任红举爷爷那首诗开始哭到最后,看完之后带给我的震撼远比金刚川更大。电影里很多老兵的访谈背景,我认出来了,好像是去年军博的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展,我特意在展期选了爷爷祭日那天去了。

看到美军的大棉鞋厚棉被跟咱们志愿军穿的用的对比,心里特别难受,硬件上落后太多了,就像影片里一个老兵说,这场仗要是打到中国可不得了,朝鲜山林多还能拦一下,坦克要是开到东北一马平川可就完了。是的,就是因为你们,战火没有烧到祖国。我们不光是打仗,还要在晚上遛到敌军阵营偷粮食搞弹药,要在战场上冒着枪林弹雨从歼灭的敌军身上缴获武器装备。以前知道我们供给跟不上,很多都是用缴获来的,想象中以为是一场战斗结束,清理尸体的时候整理战利品,没想到,激战时就可能面临弹尽,冒着炮火就要从死人堆里扒装备运回去。

好像以前从屏幕里看到的英雄都是四肢健全的,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炸残了的老兵,不长眼的炮弹夺走了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剥夺了手风琴演奏家的梦,夺去了那么多人的生命。双手双脚都没了的老兵,想到自己牺牲的战友,还在庆幸自己活着,要做战友没完成的事。听奶奶吐槽一辈子爷爷,说他这个人太傻,什么都不争不抢,满脑子都是国家,属于自己的都不要,别人问他借钱都不用还那种。爷爷转业到地方的时候级别不低,服从命令来到了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听家里人说可能是文化水平不足才没担任更高的职务,他也就在部队里学着认了些字,不多,我小时候拿报纸考过他,没小学文化的奶奶认得多。50年代抓生产,他搞农用生产去了,后来调去了一家国有的农用机械厂干了厂长,也就是后来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叫拖修厂家属院。爷爷有三个儿子,全去当了兵,爸爸在北京,二叔在白城,他俩是陆军,三叔在湛江当海军,然后三个儿子复员,他一个不管,结果就都没什么大众眼中所谓的体面工作,我爸去了爷爷那个厂子干最普通的工人,二叔去了一个我小时候称之为服务楼的地方,很快就倒闭了,三叔给政府领导开车,后来也不干经商了。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爷爷多么的纯粹和正直,这些就是奶奶口中的傻,被人算计踩着他往上爬,可是他们经历过生死的人,哪会在乎什么待遇职级晋升呢,04年爷爷去世奶奶作为遗孀每个月可以领190块钱还是290块钱我忘了,17年过去了奶奶还是拿这个数,按说也挺不合理,可是她没有少吃少穿,就别给国家找麻烦了,这就是我们家的理念。

爷爷和爸爸
爷爷和他三个儿子
家里保留着的他们四个的领章,带坦克的是爷爷的

我从出生就跟爷爷生活在一起,直到他去世,14年朝夕相处,他其实也像电影里那个爷爷说的,不跟家里人讲这些事,他们真的是深藏功与名。

只是他做梦经常梦到打仗,据爸爸说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爷爷奶奶睡一张床,夜里爷爷做梦抓着我的脚丫子以为是手榴弹就要投掷,长大后听到这些的我觉得又好笑又心疼,这不就是战争后遗症嘛。那时候不懂,对他心理层面的关心太少,妈妈说,我小时候还是很乖的,爷爷一咳嗽,我就端起痰盂让他吐,给他拿纸擦,帮他捶背,他也特别开心,特别喜欢我,童年时代,从他那里得到的是全部的专属的宠爱,是其他所有堂的表的兄弟姐妹比不了的。

考上警察还没有入职的时候在家里翻出他的档案袋

爷爷从来不主动讲过去的事,我小时候爱看电视里演打仗的,只要看到八路军新四军军装,我就不再调台,他跟我一起看,也不多说话。后来上学,也学到一些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种文章,会问他上甘岭真的那么苦吗,要喝尿吗,记得他跟我说不喝水哪来的尿,逮住老鼠尿也喝。初中学历史,讲抗日,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拿着课本在他耳边念叨,我现在都能回忆起那一幕,问他,爷爷,你知道他们吗,他当时怎么回答的我忘了。学到抗美援朝了,我又问他,爷爷,你是1950年10月入朝吗,他说不是,比你课本这个时间早,我们是第一批,偷偷的去,还没有公开呢。还记得问过他是谁的手下,他说自己是彭德怀的兵。还能记得的关于战场的零星谈话,就这些了。

手机里唯一一张和他的同框照片,还是奶奶抱着我,他身体一直都不好,这是给他过生日

在共同生活的这14年间,我没有什么特别追悔的地方,我听话懂事孝顺他学习好,唯一就是有些挑食,他总想哄骗我多吃蔬菜,还拿钱诱惑我,可我就是不吃。我最大的遗憾是他因为常年患病,身体不好,离开得太早,没有等我长大到可以回馈他。

抗美援朝胜利后,他在东北好几个城市都驻扎过,奶奶还去看过他
奶奶比他小8岁,今年85,身体很不好了,也是我唯一的祖辈了

奶奶现在头脑也不是很清楚,我总想问她关于爷爷多一些事情,她很少能跟我正常交流了,上次回家问抗美援朝,告诉我胜利后,一人发了一个纪念的大暖壶,也不知道真假。

在朋友圈安利之后,有几个朋友表示要去看,只有一个大学同学说他看过,因为他姥爷也是志愿军战士。

爷爷叫姚广法,1928年2月生于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志愿军第66军198师594团,再详细的我就不知道了,就写在这里纪念一下他吧。

 短评

这片子才是各学校该组织观看的

5分钟前
  • cainhyde
  • 力荐

“等我老了 一根白发 安在你的提琴上 我们还演凑”可是他们不会再变老,他们也把灵魂留在了那一年。电影已老兵的讲述和战争场面想穿插,让人冲击到无法喘息。他们唱着“雄赳赳气昂昂”有时可能歌还没唱完就会有轰炸,无法想象他们真实的行军,只是他们有信念坚信他们能打败敌人坚信他们有未来。现在的他们看到了胜利,回到了祖国,更看到了祖国的强大;可是他们却无法忘记那一年,更不敢忘记,更不愿想起那场战争。现在他们的生命或许已进入倒计时,却时刻惦记留在异国的战友,盼有生之年能看到他们回国。而我们却只能做的是铭记,铭记他们,铭记那段历史。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

6分钟前
  • 豆豆粒
  • 力荐

最记得是 片中刘素谦奶奶说 你们再迟几天来 可能就找不到我了然后片尾的名字上 标上了框框...

7分钟前
  • 养鱼摸鱼来吃鱼
  • 力荐

主创人员创作出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鼓励敬佩。不足之处在于:故事线不清晰显得故事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给下一代作教育警示的片子其实是很不足的。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完全不值。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10分钟前
  • 查毛
  • 推荐

“他也有爹和娘啊…”“我想成为手风琴演奏家……”“到了战场一看全是坦克,这要是让他们开到东北,那全是平原啊……”“丹东烈士陵园是第一站,没有他(战友)的名字是……”“我回来了,他们还在那边啊…”“你来的正是好时候,晚来几天,我就没有了…”

15分钟前
  • 冰纡
  • 力荐

数次梗咽,片中大都是平淡的语调,老兵们陷入回忆时的眼神令人心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场立国之战,那群最可爱的人为我们用青春与鲜血换来了现在

20分钟前
  • 一字千金小可艾
  • 推荐

那个奶奶说你们再不来我可能就没了。奶奶的战友在一旁说,不会的。在结尾采访列表,那个奶奶已经去了。

22分钟前
  • 母线暂态
  • 推荐

让人感动的主题,不合格的纪录片。

25分钟前
  • Yuchen
  • 推荐

老兵们的口述史,在视角方面不逊PJ的一战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二刷,导演见面会之后补充一些:电影特别好听的配乐,是导演宋坤儒的太太写的,导演笑称主要是不花钱。导演本身做故事片出身,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部院线影片居然是纪录片,试过找更专业的纪录片导演,但都不看好这个题材和形式。他们拍摄了大量的老兵采访素材,因为不够专业,是靠反复看素材去进行剪辑的。导演不希望网络上线,如果到下周没有排片,以后可能只会在电影节和资料馆放映,因为他认为这部电影适合在电影院里认真观看,而不适合现在年轻人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对于没有排片的地区,之后只能考虑重新剪辑和院线版不同的网络版,内容可能会更精简。

26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力荐

第一个是被炸飞,只剩下两个大辫子在石头上的女孩。“她好漂亮的,是我们的白毛女”第二个是被炸掉半条腿,队友背着她匍匐前进,而她一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第三个……第四个……无数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少女前仆后继“我个子那么小,我背的动伤员吗?背不动呀!那也要背,那真是……救命啊”“我们去了147个,回来的只有三个。一个胳膊没了,一个腿没了,只有我幸运负伤。”“有时候转移伤员,飞机来了,那我就扑在伤员身上。有用吗?炮弹来了我能挡住吗?没有任何用处,但是这对伤员们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拥有现在。感恩先烈

31分钟前
  • biubiupiu
  • 力荐

“我去了丹东烈士陵园,没有他,我还去了另一个,也没有。我想请你们写个条子,我最大的心愿是让他的骨骸回家”

32分钟前
  • 晏昕
  • 力荐

“他们相信未来,我们才有现在。”看到最后这句字幕,有点泪目。

36分钟前
  • 高莫障
  • 力荐

比任何特效都来的震撼,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新生活,致敬

41分钟前
  • 具廷谟(不麦麸
  • 力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兵们不断地提“飞机”,我们真的太缺飞机了。

43分钟前
  • 竹傲风
  • 推荐

先说优点,主创团队创作这样题材的纪录片值得敬佩鼓励。缺点挺多的,最重要的一个是纪录片故事线不清晰,显得内容很平,明明情感很强烈,但可看性弱,作为想要传播这个题材,给下一代做教育的目的来说其实是很不足的;另一个是对男性的问题是如何打仗,到了女性的问题就成了爱美爱干净,显示出了男性创作者严重的狭隘。总的来说,四星完全是给题材的,纯靠内容是是不值的,还是希望这样的片子更多吧

45分钟前
  • 罗曼地瓜
  • 推荐

一个人坐在放映厅里看完这部并不算完美的纪录片,银幕上闪过的那一张张和我差不多年岁的脸让我禁不住鼻酸。看着电影的时候在想,也是因为这些年轻稚嫩的脸庞,才有如今的家国。通过这部纪录片,认识这群可爱的人,向他们靠近,了解当时,哪怕一点点也好。“等我老了,扯一根白发,装在你的琴弦上,我们一起唱那好听的歌。”ㅠ

47分钟前
  • 薗子的荒蛮之地
  • 力荐

#点映# 他们也怕鬼故事,也有文艺梦,也会和情同手足的战友闹不和;她们也爱美丽,也会组成一起梳妆打扮、拍照的姐妹帮。不同的是,那是1950年——青春只能在硝烟四起的战火中绽放,便有了一个个真正热血的故事。而这些青春回忆,有的记忆犹新,载入了衣服上的光荣勋章,有的不愿回想,是心中难以填补的伤痛;讲故事的人,时而幽默,时而自豪,时而热泪盈眶,时而陷入沉思。尽管在历史的加成下,意义远大于表达形式,但老兵们在镜头前的神情动态和话语都足以真实还原那段时光,他们直抵人心的声音值得聆听,无论你是否经历过那些年的人。

48分钟前
  • 戲味尚宮
  • 推荐

每一代都应该记住这段历史。

52分钟前
  • N次放映室
  • 力荐

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所以我们才有现在。我以为看这部片子我会哭得很惨,但我没有,而是深深被这群可爱的人的坚强、勇敢、充满信念所感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55分钟前
  • 松鼠掉到花盆里
  • 力荐

“我们崇尚和平,我们不愿意战争,但我们也绝对不会投降”

60分钟前
  • 白大漂亮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