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狂野1990

爱情片美国1990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劳拉·邓恩,威廉·达福,J·E·弗里曼,Crispin Glover,戴安·拉德,卡尔文·洛克哈特,伊莎贝拉·罗西里尼,哈利·戴恩·斯坦通,格蕾丝·扎布里斯基,雪琳·芬,马尔温·卡普兰,威廉姆·摩根·谢泼德,大卫·帕特里克·凯利,弗雷迪·琼斯

导演:大卫·林奇

播放地址

 剧照

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2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3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4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5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6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3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4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5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6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7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8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19我心狂野199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0:25

详细剧情

  因杀人而入狱的塞勒(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终于熬过几年铁窗生涯获释了,心上人罗拉(劳拉•邓恩 Laura Dern 饰)迎接了他的出狱。有情人又得以团聚,但罗拉的母亲玛丽一直都不喜欢塞勒,一直在阻挠女儿和塞勒来往。两人只好相约私奔,来到了南方。  玛丽找来了侦探男友约翰尼追踪他们,企图将罗拉带回去。两人在私奔过程中,都向对方袒露了自己生活中曾经有过的阴暗岁月,那些岁月里都混杂着血腥、暴力和性,但他们都充分体谅了对方。塞勒此时正为一个毒品贩子桑托干活,桑托怕约翰尼因跟踪塞勒而发现他们的交易场所,因此将约翰尼干掉了。另一个毒贩鲍比为了除掉塞勒,设了一个圈套正等待着塞勒上钩。

 长篇影评

 1 ) 原来cage是这样出名的

一直没搞清楚NICOLAS CAGE为啥挺红的
原来他的成名作是这部WILD AT HEART
(我认为,虽然leaving las vegas得了奖)
小混混演得很传神
跟他以后的戏路完全不对嘛
不过回想起来
CAGE的眼神一直没有脱离过这部电影的影响

没想到一部电影可以包含这么多复杂的内容
还好最后两人圆满大结局
虽然充满了暴力血腥
但是还好有LOVE
喜欢其中的音乐和视觉处理
有点诡异
却也真实
谁的内心不是狂野的
平时都不面对而已

非商业电影里的佳作

 2 ) 迷恋他的种种原因

  其实每次都是简单故事,波澜不惊的人生中发生了一段插曲,一次走失之后的发现,或者仅仅是个梦而已。骂骂咧咧的关掉电视,神经受到了刺激,分明在片子里发现了蹩脚恐怖片的踪影,发誓再也不看林奇的电影了,可是之后又忍不住的看他的片子。
  如果将一个翻版的绿野仙踪改编成我心狂野,那在去奥兹国的路上是什么风景?尽管结尾的时候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派了一个仙女,让影片在LOVE ME TENDER美妙的歌声中收场,但仙女更像是慌乱中硬塞进片中的道具。或许在大卫林奇的手中不会是童话故事,童话结尾也不是他故事的主题,而开放式的内容才是关键。
  大卫林奇为什么会让我欲罢不能?就像所谓的“对于鲜为人知细节的报道”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偷窥欲而已。
  当我们发现可怕的人或场景的时候,无论之后表现出的是多大的同情和体谅,但是之前分明是带着发现另一种生物的惊讶接受之(除非是天真的孩子)。我们会惊慌失措,会感叹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会厌恶反感,当然也会怀揣着放大镜先将他们细察一番。
  于是大卫这次“鲜为人知细节的报道”的内容让我们接近了分裂的人格――近似于鲜血的红色覆盖一切,畸形错乱的性爱关系,突如其来的尖叫,离奇的死亡。
  除此之外,在电影里任何导演都能胡编乱造无数个理由说明变态狂是怎么练就的,可是大卫没有交待任何东西,没有交待人格是为何会分裂的,没有说明无端端的癖好是怎么造成的。因为对于现实社会中的人格分裂的疑惑和恐惧让他未作任何解释,因为他没有觉得双重人格是单独个体的疾病,在片中的人物多多少少的带有一点怪异的神经质就能说明这点,那么既然没有人会完全了解别人性格分裂的原因,那又有谁会注意到自己早已人格分裂了呢?
  这就是我之所以感到恐惧的原因,也是我喜欢这位导演的另一个理由――第一遍看电影仅仅是被惊慌的奇怪场面吓到了,第二遍开始思考其另一种恐怖,让我继续想起永远困扰人的问题,有谁真正了解自己呢?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是不是早就已经发现他的双重人格了呢?我的另一种人格,另一种黑色究竟是什么程度的黑色?而我又多少次错将未知的黑色,当作是美妙的梦境?
  于是“为什么是大卫林奇?”就有了答案,就像人为什么总有邪恶的偷窥欲,为什么喜欢放肆的绚烂,为什么迷恋病态的美丽,为什么沉溺于黑色的噩梦中,为什么在恐惧之后复又制造恐惧,在希望征服黑暗之后复又被黑暗征服,为什么明明知道过去的事物裹上了糖衣,还让她成为继续生活的理由。

 3 ) 一部备受忽视的金棕榈电影

说起大卫·林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许多影迷自然会想到他那些风格强烈的代表作如《穆赫兰道》和《双峰》,或者是更早期的《橡皮头》和《蓝丝绒》。然而,很少人会提及《我心狂野》。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远远逊色于《穆赫兰道》,甚至是《蓝丝绒》,这在戛纳历史上或大卫林奇的作品里都是相当罕见的。今年恰逢影片上映的30周年,让我们重温这部备受忽视的金棕榈电影。

《我心狂野》在1990年的戛纳电影节上首映,据说遭遇猛烈的嘘声与喝倒彩,那一届入选竞赛的作品强手如云:戈达尔的《新浪潮》、艾伦帕克的《来看天堂》、小栗康平的《死之棘》等等,而在颁奖礼前夕问鼎金棕榈呼声最高的是法国电影《大鼻子情圣》。根本没有人能料到美国导演能接连拿下金棕榈(1989年花落索德伯格的处女作《性·谎言·录像带》)。这部作品最后以黑马姿态登顶的最大功臣绝对要归功于当年评审团主席贝托鲁奇,他的独具慧眼和排除万难力荐,或许让当年甚至当下的观众和影评人深感困惑不满,却提前预示了电影史上一位伟大导演的诞生。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因为在《我心狂野》之后,大卫·林奇的每一部作品都顺利入围戛纳竞赛单元,独领风骚整个90年代!

▲突如其来的暴力开场

影片以火柴头擦出火焰的特写拉开序幕,配乐是老搭档Angelo Badalamenti悠扬而振奋人心的弦乐,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划火柴画面在片中反复多次出现,在此已浓缩呈现了整部影片的主题,更提前暗示了极其关键的一处情节。演职人员表之后就是那个令人震惊的暴力场景,如此血腥的开头在影史上是不多见的,这个突如其来的暴力场面准确塑造出男主角的性格和心理状况,也由此奠定了这部作品怪异与残暴的美学风格。要知道的是,这种正面刻画暴力的展示此前只出现在制片厂电影里,独立制作电影里甚少见到。而林奇和稍后昆汀的《落水狗》则不自觉地打破了这种惯例,掀起90年代独立电影的暴力美学热潮。

《我心狂野》有着公路电影的框架,讲述年轻叛逆的女主角不管母亲的反对,与假释期的男友驾车,展开一段从恐怖角(Cape Fear)到新奥尔良,再到得克萨斯的私奔旅程。两人一路上放浪形骸,却摆脱不了母亲派来的杀手追踪,以及遇上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人物。这个老掉牙的主题更像是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后现代版重新演绎,除了过火的暴力之外,还有露骨的色情刻画。男女主角两人在不同的汽车旅馆里发生关系的场景用五光十色的滤镜拍摄,呈现出高级而脱俗的情欲气息。然而,最大胆的创意是林奇引用经典童话《绿野仙踪》,植入到人物的对白和动作里:水晶球、女巫、女主角遭遇侵犯后双脚并拢的姿态,以及最后从天而降的仙女等。这种笨拙的致敬手法给影片带来意想不到的观感,混合着诙谐与阴险、纯真与邪恶的怪异氛围,一直弥漫着这个超速前进的公路片类型文本。

▲片中有不少致敬经典童话《绿野仙踪》之处

林奇用突兀的剪辑方式,漫不经心的倒叙和回忆闪回画面,以及充满肥皂剧味道的戏剧转折,呈现出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各种疯狂怪诞的人物和关系接踵而至:极端对抗的母女关系、丑陋肮脏的买凶杀夫手段、残疾沦丧的杀手、车祸里垂死的女人,威胁女主角的变态男人……似乎只剩下男女主角两个正常人的角色,他们唯有依靠爱情的力量去抵御和反抗这个疯狂无理的世界。尽管他们在舞池里和高速公路上的舞姿充满了幼稚和狂妄,尽管男主角先后两次被激情和愚蠢冲昏头脑而琅珰入狱,尽管女主角只喜欢听男主角模仿猫王的老套情歌,但是在这些激情四射的情节里,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个怪异扭曲的世界里最纯真美好的一面。

大卫·林奇在《我心狂野》里并没有建构出一个封闭的世界,像《蓝丝绒》、《双峰》那样的小镇,公路片类型的文本延展出一个刻意拼贴而目眩神迷的世界。这种碎片化的世界观自然体现在影片的叙事和美学风格里,各种类型在这个生动的文本上交叠覆盖。除了最显眼的公路片和爱情类型,还有音乐类型的脉络,重金属摇滚、古典管弦乐、蓝调布鲁斯等不同风格的配乐制造出情绪起伏不定的氛围感。

▲黛安·拉德凭骇人的演绎获得奥斯卡提名

演员的表演则或多或少充满了怪诞的喜剧色彩,这相信与林奇钟情的《绿野仙踪》有密切关系。在愈加失控的叙事节奏和情感表露里,这俨然已成为一部邪恶版的成人童话,不时露出其阴险的魔爪,惊现一副涂满红色唇膏的脸孔,女主角与母亲夸张的尖叫看来其本质是相同的。男主角尼古拉斯·凯奇的发型和凌空踢腿的骇人舞姿,威廉·达福实施抢劫却被离奇爆头的一幕,均给影片增添上意想不到的诙谐漫画感。

这显然不是林奇导演生涯中最完美的作品,它没有《穆赫兰道》、《妖夜慌踪》的神秘晦涩,也没有《双峰》般峰回路转的情节,但其桀骜不驯的姿态却一早预示了林奇日后成熟美学风格的到来。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独具慧眼选择了这部为金棕榈大奖的原因也许在于,他在《我心狂野》中看到了自己早年作品里的挑衅和叛逆态度。这对于所有伟大的电影导演来说,无异于惺惺相惜的宝贵一刻,而对贝托鲁奇来说,更像是对新锐后辈的私心鼓励。

 4 ) 淫欲、金钱、恐惧——爱情的史诗级阐释

爱情是一种信仰。

在“上帝死了”以后,没有什么可以担当的起这个信仰崩溃时代的灵魂体验。精神的追求随着自我的贪欲和恐惧不断的摇摆,物质的诱惑和权力的压抑让自我变得无所适从。人们内心深处的暴力与温柔不断的交织,而只有爱情,才能引导人,走出自我的黑暗,打破权力的禁锢,找到一线光明。

然而,爱情又是脆弱的。当心底的恐惧裹挟着淫欲迎面袭来时,当自我的贪欲不断物化时,爱情瞬间崩塌,权力伸出她温柔的双臂,紧紧地将你抱紧,让你窒息。

“this whole world wild at heart and weird on top”这就是这部电影所描述的主题。

现象不断的变化,人们在这些荒诞的戏剧中不断的迷失,就好像这部电影的观众。

从总体的叙事结构来说,这部电影还是采取了经典的结构。主角是塞勒和卢拉,其他的角色都是这两个主角的延伸,他们并不是因为某种故事的需要,而是为了完善主角的特性而出现。如同唐璜的仆人是为了完善唐璜的极端感官性(或称淫欲),堂吉诃德的仆人是为了完善他的英勇和单纯。

这个关键的人物,在电影中叫波比。他一出现,电影的气氛便由狰狞和恐怖变成怪诞。

他勾引卢拉的那一段中,卢拉看到了她的内心,因淫欲裹挟着恐惧。恐惧如同淫欲的催化剂,让自我消失在恐惧的狰狞表情之下,淫欲变如泉水般喷涌上来。少年的阴影又加深了恐惧的体验,回忆回游到那个恐惧的源头,那里,是淫欲和恐惧同时征服了自我的地方。于是,恐惧便如催化剂使淫欲如火焰般高长,并在火焰烧过的地方,留下黑色的焦土和自我憎恨的泪水。

他引诱塞勒朝着金钱的味道走去,在贪婪的诱惑下,“easy money”成为灵魂的方向,它指引着塞勒的灵魂朝着异化的快乐方向。爱情在这一刻被贪欲打败,自我在彷徨不知所措中落入黑暗的陷阱。塞勒心底里的暴力被唤醒,由他的怒吼爆发,如同火柴燃烧般迅速占领了他的自我。

自我深处的暴力,在影片的一开始就通过血腥的方式表达了出来。塞勒疯狂的动作,满地的鲜血和他嘴边的一丝微笑,都在这里成为展示人性底层罪恶的图画。

卢拉的母亲,是自我追求权力与控制的象征。自我因淫欲点起自我毁灭的火焰,如妓女换夫般的更换权力者,以期达到她控制一切的欲望。那些被她摒弃的权力者们,不是被她用火焰吞噬,就是被权力的恐怖自戕。而权力,不正是这样吗?一直和淫荡如影随行。连自身的恐怖,都如同欲望饥渴的吼叫。

但是,这并不是本片根本的主题。这部无疑书写着爱情神话的电影,其最终表达的仍是如“真爱无敌”般的爱情崇高的神性。

我们对爱情顶礼膜拜,歌声是爱情信仰的弥撒;鲜花是爱情上帝的圣餐杯;而性,则是圣餐中最甜蜜的葡萄酒。

这一切,都在电影中不断的出现呈现,只是鲜花变成了80年代刺眼的红唇。

而在诸多权力的阻碍和自我迷失之后,内心的狂野也在现象的迷宫中走失。当塞勒面对自己爱情的果实时,竟会觉得陌生,也没有任何办法重新拾起那段似乎燃尽的爱情。

但当他重新回归真挚的自我的那一刻,他心中的仙女又一次点燃了他内心的狂野火花,重新找到了爱情美丽的信仰,并回到了永恒的幸福乐园。

权力却因爱情的神性与永恒,撕下了美丽的魔鬼面具(仅仅6年便苍老到难以置信的地步),在爱情燃烧的火焰中化为绝望的尘埃。

这部关于爱情神性的影片,无愧于林奇最伟大的称号。



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们,对不起,这部电影是史诗级的。

 5 ) 玩色彩,张艺谋、昆汀、王家卫都不是他的对手

红色,代表爱、欲望和暴力,是很多大导演的宠儿,像张艺谋、昆汀·塔伦蒂诺,就常常把红色作为自己电影的主色调。

张艺谋红

基耶斯洛夫斯基红

昆汀红

王家卫红

其中,数好莱坞大导演大卫·林奇别具一格,堪称驾驭红色的大师。红色在他的镜头里,营造出种种诡谲、情色、疯癫、惊怖的氛围,比起昆汀一味的血腥暴力、张艺谋的情欲、王家卫的暧昧诱惑,林奇把红色用得更为丰富多端,充满想象力。

红色,带你走进想象力的世界

林奇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用色彩来展示人类的焦虑、惊恐、猜疑……形成鲜明的“林奇式”色彩魅力。

影片《我心狂野》截图

《我心狂野》中的红色——癫狂

这是一部斩获金棕榈的奇片,片中角色个个荷尔蒙爆棚,激荡而狂野。玛丽在得知自己挚爱的情人约翰尼,因为追踪女儿的男友被杀死后,便走向崩溃的边缘。她对着镜子,将手和脸涂满口红,浑若满面鲜血的女巫,将展开疯癫可怕的报复。

影片《穆赫兰道》截图

《穆赫兰道》中的红色——危险

总是身着红色衣服、金发碧眼的女演员贝蒂,她甜美可人的笑脸背后,隐藏着杀机。

影片在现实与梦境中交叠推进。因为表演事业不利,贝蒂渐渐心理失常,她杀害了引起她嫉妒的女友丽塔。

影片在两名女主角身上大量使用红色和黑色元素,堆出亦真亦幻的梦境蒙太奇。

影片《蓝丝绒》截图

《蓝丝绒》中的红色——情欲

暗红色的墙纸、红色的椅子和床饰,房间周围都被红色包围。配合着桃乐丝身上红色的连衣裙、艳红色的指甲、饱满的红唇,为她与弗兰克造出情欲的深渊。

剧集《双峰》中的红色——不同代名词的集合体

迷离——红色幕布是林奇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标志性道具,它是现实世界和梦想世界之间的载体。

在剧集《双峰》中,有一个名叫“黑屋”的超维度空间,在这里,红色幕墙是分割现实与超维空间的工具,幕墙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锯齿形状的地板与室内家具陈设形成鲜明对比,让人生出迷失方向、不知所措的感觉。

暴力——灰色房屋的上方,耀眼的枪支霓虹灯logo暗藏了危险和杀戮。

诡异——神秘女子“Naido”穿着一件暗红色的天鹅绒连衣裙,与身后的黑暗空间形成了对比。在这个空间中,蒙住的双眼、怪异的肢体,让红色呈现出诡异的既视感。

愤怒——在这里,红色代表怒火。家庭主妇詹妮背着红色的包,怒冲冲地走向对她进行敲诈的丈夫。

权威——黛安一袭明亮的红色和服式长袍,手持香烟和杯子,加上她金色的头发,干练的身姿和目光,展示出她权威有力的一面。

躁动——同样是黛安,身穿亮红色V领衬衫,在纯黑色的背景前,突出的一抹红色,让她成为了视觉的焦点,她的痛苦和恐惧格外显眼。

色彩,画家林奇与生俱来的灵感

大卫·林奇是个全才,在编剧、摄影和音乐等不同领域一样玩得转。只不过,绘画才是他艺术生涯的起点。

妈妈是林奇年幼时的启蒙老师,放任他自由地涂画。他把天马行空的小想法,用单色线条在纸巾、火柴盒、信纸上勾勾画画,这些日常习惯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灵感来源。

奥斯卡·科柯施卡的画作

表现主义鬼才画家奥斯卡·科柯施卡是林奇作为美术生时期的老师。在创作上,林奇还受到英国怪诞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俄裔抽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及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的影响。

弗朗西斯·培根的画作

瓦西里·康定斯基的画作

爱德华·霍珀的画作

这些大画家影响了林奇的画作,令他的色彩变得异常强烈。他的画笔下,红色成为标志性元素:

《I Am Running Home from Your House》

画中这个踏着红色的大地奔跑回家的boy,仿佛就是林奇自己。

《Philadelphia》

梦境一样充满超现实感,画中枯瘦的人吐出“Philadelphia”(费城)字样,手中握着一颗红彤彤的心脏。

在林奇看来,影像就是“移动的绘画”,以前是把梦境画出来,现在是用摄影机将画作“复制”下来,把这些色彩绚烂的梦搬上银幕。

比如林奇早期的一部先锋实验片《六人患病》,是绘画与影像的结合体,可以看出林奇从绘画到影像的过渡状态。四分钟里讲述了六个病人从呕吐、流血,到最后器官腐烂的过程。

《六人患病》截图

整个片子就像一幅抽象的黑白版画,从六位病人的口中呕出鲜红的血,仿佛要溢出画面,这种强烈的色彩处理,像噩梦一般叫人难忘。

如今,大卫·林奇依然在他的风格化道路上不断探索,红色的滤镜,仍是他看待人性和世界的路径。

 6 ) 第一次看大卫林奇的片子

  周六在放映室看了这个片子。看到30分钟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一群神经病!后来露拉在旅店里也说,世界太疯狂了。

  这部片子就是把人物性格极端化,展现出来,露拉的妈妈,她的情人以及杀手等等。在塞勒逃跑的途中,穿插性,暴力,还有大量的色块,火焰等等,象征“wild at heart”主题。我感觉这简直是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

 可能90年代初的片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有些落伍。比如,猫王的两首歌曲,第一首塞勒居然唱满了整段,有什么意义呢?最后,为了表明塞勒真心要娶露拉,站在汽车上唱“Love me Tender”,感觉就是在看歌剧,有些太形式化了。还有塞勒在描述自己的蛇皮夹克时,直接说出“是我的信仰与个性的象征”。整篇的蛇皮夹克就已经可以代表了塞勒的性格,直接说出有画蛇添足的嫌疑。

 我第一次接触大卫林奇的电影,他的风格确实有些与众不同,过目不忘。凯奇的表演也是可圈可点,其他人的就不妄加评论了。

 

 短评

又看了一遍,尼玛有条评论笑死我了:“我记得大学的时候看过一个烂片是尼古拉斯凯奇演的。他最后会唱love me tender。结果直到我刚刚看完,又唱这个歌。我才知道自己是又看了一遍。”

5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那私家侦探有多聪明?他能在华盛顿找到一个诚实的人。”……其实这是一部“反新黑”。过往的好莱坞新黑叙事总以私侦为尊,故事几乎完全由其行动和视角展开,角色塑造也几乎由他包办。至于其探侦目标,诸如豪门千金失踪之谜,从来只作为旁支或结论给出,简单追溯原委了之。林奇颠覆了这套模型。片中私侦,一式两份,却沦为配角甚至龙套,故事主线布设在我心狂野的浪子富女这边,且持抑旧扬新的立场,其间穿插了林式风格的各种奇景怪咖迷幻梦境……可即便如此反讲,新黑框架仍在,这故事的头绪脉络还是过于规矩清晰,以致很多观众感觉混搭得不够协调过瘾。林奇显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之后不再以传统架构作为故事载体,而是改为朦胧混沌之筐装扑朔迷离之料,最终达到了调性意境的统一。妖夜慌踪,穆赫兰道。

1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林奇一贯的迷幻,却没有一贯地难懂。异常纯情,令人吃惊。还有各种向绿野仙踪致敬。他拍了几十年电影,是不是就认识了那么几个演员。。。双峰各种客串。。。

14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大卫林奇一部比较少见的按常规叙事的电影,斩获戛纳金棕榈奖。依然是林奇代表性的风格:各种黑色元素、性、暴力、精神错乱充斥其间。尽管过程给人恍惚和荒诞的感觉,结尾突如其来的童话仙子和美好的大结局却让人怀疑这是否是林奇的作品。很多线索未展开,但凯奇和劳拉邓恩的演技很出色。(8.0/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2.5 无论肥皂剧、公路片或者黑色电影亦或任何形式,都不能靠近作者真正心中所想,那所谓作者恐怕不是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借口,不被人拒绝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但Love Me Tender的温柔又间接暴露了林奇老师希望说心里话的内心,真是别扭的萌.....

18分钟前
  • 给艾德林的诗
  • 还行

D+ / 是依然有那些林奇的元素,但是爱情故事尬到结尾实在是受不了了。所谓的美国社会讽刺也不过是青春年少眼里的浮光掠影。比类似的天生杀人狂优秀的点在于整体维系着统一的风格与表达诉求,但还是宁可重看前者十遍吧。劳拉邓恩依然一哭起来就成表情包。目前最不喜欢的金棕榈和林奇。

19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不要惧怕有颗狂野的心,因为我也期待与你在金色的麦田中热舞。爱会让我们回归,Just love me tender

23分钟前
  • 光子
  • 力荐

风格极强,结尾俗艳得几乎艺术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大卫林奇无聊。两个女人太丑。威廉达福的扮相还能更恶心一点么。擦

33分钟前
  • Mr.D
  • 很差

儿童片,讲爱情讲邪恶力量都跟圣斗士星矢差不多。狂野啥?除了爱得太童话,其他啥子都看不出来。另外女主角长得太讨厌,看《蓝丝绒》的时候就觉得她惨不忍睹,怎么David Lynch那么爱用她,真欠揍的一张脸。

34分钟前
  • 思阳
  • 较差

这次大卫林奇没有如此诡异了,凯奇和女主的身板一分,达福叔叔强大气场一分虽然最后自己爆自己的头了,德州小镇绝望的气氛和新奥尔良the house of rising sun一分,音乐一分。其它做的是一般。我出生年的坎城金棕榈呐。

39分钟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大师都是心中有爱的,但这是我私人的五星,绝对不推荐给所有人。

43分钟前
  • 水木丁
  • 力荐

过于玩票,让这部片子看起来不伦不类。

45分钟前
  • 邹小樱
  • 较差

尼古拉斯·凯奇和劳拉·邓恩两个飘男荡女,像沙子般散乱,像风一样抓摸不定。才知道原来是大卫林奇,怪不得如此黑色奇迷。“这世界内心狂野,头脑发热。须在山穷水尽前潇洒走一回。”7.9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威廉·达福在挑逗戏里不断通过言语唤询劳拉·邓恩的性意识和受虐幻想(她和凯奇做爱时那种满足溢出身体的模样可见),并强迫她用言语表达(说"fuck me")。在她说出口的那刻,即幻想即将被唤出的那刻,达福突然转向说“下次”,将幻想强行掐断并塞回去,创造了一个如何给人毁灭性打击的方案。

52分钟前
  • Derridager
  • 还行

那些坏人,梦,公路,幕后的黑手和女歌手,舞台,性爱,死亡,幻象那些噪音,那些变形的摇滚,那些梦幻般的女声,呓语和咒语已经谙熟了所有元素,lynch你也疲软了吧~~

53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美学上噱头压倒了剧作吧。这个片子似乎很适合用作者论来辩护,一位作者最差的电影也要比一个平庸导演最好的作品,来得“有趣”。。。1990年戛纳主席是贝托鲁奇。

5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爱、欲、谎言、阴谋、罪恶、死亡、控制与反抗,所有人都有意无意地被卷入混沌的漩涡;浓烈的色彩、乖张的表演和狂暴的风格化其实是面哈哈镜,倒映的就是这个世界,不过呈现出更加异样的形态。

5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这是林奇最好的爱情片 是我最喜欢的凯奇

1小时前
  • 远の音
  • 力荐

大卫·林奇执导的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异色之作。这是一部暴露美国阴暗面的公路电影,内容充满色情、暴力、血腥各精神错乱的幻想,映象处理天马行空,极尽狂野之感。本片着重的是一个狂乱的心灵如何因爱情的浸润而被“驯服”,结尾尼古拉斯·凯奇演唱猫王的金曲也很是深情。

1小时前
  • stknight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