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追杀令

动作片香港1994

主演:徐若瑄  吕良伟  单立文  

导演:内详

播放地址

 剧照

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2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3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4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5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6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3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4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5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6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7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8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19桃色追杀令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2:54

详细剧情

      国际联合扫毒组探员朱志杰(吕良伟)奉命调查毒枭集团的一切活动,是次主要目标是黑道中人大雷(秦沛),怎料,他所认识的硬汉子神经(单立文)突遭多名杀手残害,遇刺身亡。杰有感事件与势力助大的大雷有关,遂着手查探个中真相。丧礼过后,上级要求杰加入大雷集团,他乘机追查杀手下落;无意中踢破白粉交易,并从神经女儿子红(徐若瑄)的男友口中,得知神经致死原因乃大雷幕后主使。可是,杰单枪匹马闯入毒枭巢穴所为却得不到上级、小红及红友小梅(卢淑芳)谅解,更出乎意料的是上级竟要他退出任务。可是,杰为了治好神经儿子阿光身患的重疾,再入虎穴,冒险洗去毒品交易的巨款,此举却招惹黑白两道拼命追查,未几,杰落入大雷手中,惨遭折磨,就在危急关头……

 长篇影评

 1 ) 低俗小说的秘密

文森/Vincent,从厕所出来被打死的倒霉蛋,舞跳得不错
  朱思/Jules....懂圣经的黑哥们,后来金盆洗手
  米亚/Mia....可爱的吸毒女郎
  Marcellus....凶狠的黑帮头子
  Butch....收钱打假拳的家伙,怀揣祖传金表
  兔宝宝(Honey Bunny)/南瓜头(Pumpkin)...在餐馆商量怎么样抢餐馆的雌雄大盗
  
  好了,其它的人物边看边想你也能想起来了。下面奉上这篇强文。
  
  by Roger Ebert
  
  四天来我们都坐在黑暗中,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揣摩“低俗小说”这部片子。我们把影碟机倒来倒去,一会儿暂停,一会儿慢进。我们有整整300个人,而且还是很民主的:无论谁有什么发现,我们都停下来讨论。目标就是好好研究研究这部迷宫似的电影。
  
  当然,也有人不喜欢“低俗小说”。在美国票房超过一百万的电影中,这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一部了。一些人来信说,这片子太暴力、太表面化、太下流,“狗屁不通”,他们看了20分钟,30分钟,或一个小时,就走开了。然而对喜欢这部电影的人来说,昆汀·塔伦迪诺的电影是近年来的片子中最令人着迷的了。他们讨论影片的每个细微之处,那种热情程度恐怕只有讨论库布里克的“2001”时才出现过。在大学里的年轻人中间,就没什么近年来的片子能超过这部了。
  
  从“公民凯恩”到“沉默的羔羊”,我对很多电影作过这种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分析。我发现,要是你找来一大群对待电影态度严肃的人,坐在黑暗中,并请他们自由地发表看法的话,无论什么问题,都有人会给出答案。比如这次,毫无疑问,有一回在黑暗中发表见解的就是一个11岁左右的孩子的声音。
  
  四天过后,我越来越崇拜这部影片了。它比看上去要微妙、复杂得多。困扰首次看这部片子的人的那些问题,实际上在昆汀·塔伦迪诺和罗杰·阿弗里所写的剧本中(获得奥斯卡最佳剧本)都有解答。当然,第一次看的人是想不出来的。
  
  影片的故事是相互交织的,而不是按时间顺序展开,因此影片的首位得以呼应,片子的中间部分实际上都是在片子结尾部分的后面发生。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甚至在被干掉了之后还在屏幕上出现。为什么电影用这种方式讲述?大概有三个原因:(1)因为昆汀·塔伦迪诺就像他的fans说的那样,很厌倦那种拖拖拉拉的线性故事线索。(2)使他的剧本类似于计算机上的“超文本”一样,比如你点击“金表”,会看到Butch的故事,点击“足部按摩”,就会看到文森倒霉的约会。(3)《低俗小说》中的几条主要故事线索都是以某种救赎结束的,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朱思大难不死,决定洗手不干。因此,尽管此时在时间并不是最后发生,把它放在影片结尾还是合理的。
  
  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觉得很暴力,但当我第二遍第三遍看的时候,发现它并非象我以前所想的那么暴力。但为什么看上去会觉得很暴力呢?因为片子总是用幽默的语言插科打诨,推迟暴力事件的发生。实际上,片子中只能统计出七个人的死亡:
  ——公寓里的三个小混混,椅子上一个,沙发上一个,厕所里一个,是被文森(约翰·特拉沃塔)和朱思(杰克逊)杀死的。
  ——马文,公寓里的第四个小混混,被文森不小心枪走火打死在汽车后座上。
  ——文森被Butch(布鲁斯·威利斯)干掉。
  ——当铺中两个人被干掉:掌柜Maynard和他的朋友Zed。
  ——还有两个人的死亡没有以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Butch在拳击场上打死的对手,和当铺地下室里穿皮衣的“the Gimp”
  
  与此相反,有几个人在影片中获救。米亚(Uma Thurman)过量吸毒还是被救活,Butch在地下室中救了Marcellus,朱思在餐馆中说服兔宝宝和南瓜头,救了餐馆中的食客们。还有,文森和朱思被人用枪乱射居然活了下来。朱思认为这是个奇迹,是上帝的旨意,因而决定洗手不干。而文森满不在乎,最终付出了代价。还有一条搞笑的线索是讲Butch的祖传金表是怎么辗转得以回到他手中的。
  
  在我们仔细的观影过程中我们发现影片中的许多暴力成分都被置于屏幕之外。公寓中的小混混被射杀时,镜头是对着文森和朱思的。给米亚皮下注射时,镜头在最后一刻切换为米亚突然坐起来。汽车后座的枪击我们也看不到。地下室中的暴力镜头是可见的,但也没超过一般的影片中打斗场面的程度。
  
  这部片子看得越多,你就越会强烈地感觉在故事情节的下面,隐藏着某种宗教意味的东西。很大程度上这与Marcellus的那个手提箱有关,就是文森和朱思在公寓中抢回来的那个。箱子里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看到里面有什么在荧荧发光。关于箱子里的东西有很多猜测,但我们恐怕永远不会知道了。我们注意到,开箱的密码是666——撒旦的标记。于是有人想,Marcellus脖子后面那条带子遮住的可能正是666这个号码,他就是恶魔吗?要知道,相信他为上帝所救的朱思活了下来,而蔑视上帝的文森最终死了。
  
  文森在从厕所出来的时候被Butch用枪打死(这部片子中人们上厕所的时候总是会出点事)。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一个细节是Butch用的枪是Marcellus的,他出去买吃的,把枪留在了厨房台面上。有人说:写剧本的家伙一点也不懒,他们把很多时间花在细节上,而这些细节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
  
  片中还有一条线:许多武器都没用到正地方(没打到文森和朱思的枪,杀死文森的枪,汽车里走火的枪,本用来抢餐馆的枪,当铺里那几个家伙的枪)。而朱思思想上转变之后,他自己的枪甚至用来组织餐馆中暴力的发生。
  
  在片中不太重要的地方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小秘密。Jack Rabbit Slim’s(Marcellus给Butch交待任务的酒吧)里面吧台的waiter是Steve Buscemi扮演的。就是“落水狗”里面那个说话很快的粉红先生。还有三个在“落水狗”中出演的成员出现在“低俗小说”中,Tim Roth,Harvey Keitel,Tarantino。“落水狗”中有个Vic Vega ,可能与Vincent Vega有点关系。
  
  Butch在自己的公寓里偷偷走过一扇窗的时候,透过开着的窗能看到“Jack Rabbit Slim’s”的标记。还有一个极为有趣的地方,在当铺里能看到一个霓虹灯标志“Killian’s Red beer”,但有些字母坏了,剩下的是“Kill ed”,后来Butch骑Zed的摩托逃跑的时候,他看了一下摩托车的钥匙链,上面有个Z,把这个Z和“Kill ed”拼起来,就得到“Kill Zed”,事实上,那时Butch刚刚杀了Zed。摩托车的油箱上有个“Grace”,而Butch的逃脱不正是上帝的恩赐(Grace)。
  
  有两个镜头我们讨论的很多。一个是文森和朱思在公寓里大开杀戒时屏幕上的金色闪光,那是不是与手提箱有关?另外一个是Marcellus授意Butch打假拳的时候,正对着布鲁斯·威利斯的镜头。布鲁斯·威利斯的脸是半明半暗的,被竖向的分割了。分界非常清楚,我们甚至怀疑是不是用了化妆来增强这种效果。
  
  片子的对话非常幽默,有些地方显然是在向某些经典的著作致敬,不过形式比较现代,比较猥琐。片子开头文森和朱思讨论法国和美国汉堡叫法的不同,让人想起吉姆和哈克贝利·费恩关于法国人为什么不说英语的讨论。朱思总喜欢引用圣经以西结书的一段话,但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与原文相同的,更多的是他自己的胡编乱造。
  
  这部片子的一个基本的策略就是用人物对话把暴力场景往后拖。比如,米亚在地上躺着快要死掉的时候,两个男人却在研究注射器的用法。片子的开头也用到这种手法,文森和朱思两人一边走在公寓的走廊里,一边讨论什么足部按摩。这时的镜头是一直跟着他们的。当两个人走到要去的那间房间门口,发现时间还不到,于是继续向走廊深处走去,并且还继续他们的讨论。但此时镜头停了下来,留在那个门口,似乎在用镜头语言告诉我们:这里才是故事要发生的地方。但两个人还在不紧不慢的说话,似乎连摄像机都不耐烦了,于是气氛就显得越来越紧张了。
  
  有些人很喜欢“低俗小说”,有些人则讨厌。但原因是一样的:因为这部片子似乎始终在玩弄观众的期望,从不按规矩来。它随心所欲地组织材料,相比之下美国当前的动作片已经陷入了一个公式化的泥潭。昆汀·塔伦迪诺扔掉了好莱坞编剧工厂里传授的所有那些条条框框,白手起家地创造了一种新的编剧方式。“低俗小说”有可能是未来五年内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因为它把我们从无数可以预见的公式化情节中拯救了出来。
  
  因此,谢谢昆汀·塔伦迪诺。
转自天涯论坛 sandorf

 2 ) The path of the righteous man

戛纳的海滩银幕,紧挨着电影宫。白天不放电影时,懒散躺满赤膊男女,荷尔蒙被阳光炙烤,兹兹冒着油光,好像下一秒就会有交配进行。到了晚上开放电影,海风轻抚白幕,光影交错,让这片沙滩突然变得好文艺——直到那个叫昆汀的家伙杀了回来。

在《低俗小说》拿下金棕榈后20年,昆汀在戛纳海滩银幕的纪念放映中登场,迎接他的是满沙坑信徒的山呼海啸。整个场面犹如音乐会,而昆汀表现得也足够像个摇滚巨星:面对那些斗胆举手承认还没看过《低俗小说》的影迷,昆汀娇嗔卖萌地责骂:“Loser~他妈的二十年,你们都干嘛去了?!”——念“Loser”的时候,一定要像昆汀那样,把元音拖长。

要做个不落伍的影迷,《低俗小说》的确是写在入门手册第一页里的电影。时至今日,它完美的“环形结构”仍是提升观影水平的必修课:这种“完美”不仅体现在叙事结构上几个故事间莫比乌斯圈式的首尾相连,更体现在每个角色身份视角上的环形——凶狠的劫犯会变成被拯救者,黑社会的老大会惨遭爆菊,此时之牛逼和彼时之傻逼,互为对照因果相连。

《低俗小说》结构精巧到了做作,观众看完却浑然不觉,昆汀靠的是所有角色貌似冗长实则幽默的叨逼叨。这一点,天才的昆汀像极了上帝,人物的宿命感是如此强烈,而大量填充其中的也正是无聊又有趣的垃圾时间。无论贵贱,人大概都差不太多,在荒诞喜感地尽情折腾中,悲壮无奈地迎来写就的命运。我对于《低俗小说》最大的好感正在于此,我一直以为你不够正经,最后发现你用足真心。

有的时候说不清电影是对生活的提炼,还是生活是对电影的拙劣模仿。在《低俗小说》之前太多商业作品留下了刻板印象,我们执念枪战必然腥风血雨,却忘了杀人不过头点地,拉屎才是大事情。我们笃信黑帮冷酷无情,却忘了他们也会怯懦迷茫迷信命运。面对一具尸体,是的,有的时候他们更担心的是惹了麻烦,我的老婆跟我要离婚。《低俗小说》几乎在每一个剧情拐角,都拐到了观众观影常识以外,却拐进了日常生活本身的荒谬性之中。

昆汀与传统好莱坞商业电影割席而坐,也与具有知识分子使命感的新浪潮前辈影人不同,犹太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昆汀的解决方案是:“那我们直接从发笑开始吧”。

从昆汀的第一部电影《落水狗》开始,他的电影表象上不奢谈意义,台词影调充满了好奇、调皮和奇谈怪论,却将自己的三观正义凌然地埋伏在电影当中。有心人自然懂得,还记得萨缪尔杰克逊在《低俗小说》念念不忘的那句圣经么,语出《以西结书》,说的是“正义人之路被自私和暴虐的人所包围”当如何。20年后,萨缪尔杰克逊在《美国队长2》中扮演的神盾局局长假死时,印在墓碑上的墓志铭正是“The path of the righteous man”。

昆汀可能自己没想到,他一路不屑,踏着经典电影套路的尸体高歌猛进,却因嘲讽得如此认真讲究,最终让《低俗小说》成了经典电影的一员。昆汀用其后的作品反复强调:一本正经的和你谈人生太可笑,因为天地也以万物为刍狗,我们在探寻人生道理,而上帝并没按常理设计人类,生活唯一的乐趣就是嘲笑生活本身。

所以,让我们回到摇滚巨星昆汀在戛纳海滩的那句问话,“Loser,你这二十多年,都他妈干什么去了?”是为稻粱谋,还是为虚名累,是在寻找人生的意义,还是在找人生的乐子?看看《低俗小说》吧,它二十年前就给出了答案,人生和电影差不多:有意义不一定都有趣,但有趣的一定有意义。

 3 ) 《低俗小说》有哪些方面值得关注?

好电影是一面镜子,你浅它也浅,你深它也深。

《低俗小说》是1994年的电影,真正的电影爱好者都知道,1994年是个神奇的电影年,好电影一口气数不过来。但是《低俗小说》竟然杀出重围,获得了第47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至今任然排在IMDB前几名。金棕榈代表专业审美,IMDB代表大众口味,充分说明了电影雅俗共赏的特点。

但国内的观众,尤其是刚刚接触电影的年轻人,应该是很难体会到它的精彩,所以有很多疑问,然后就有很多胡说八道的,看起来很头疼。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要知道一点,这是一部包含大量“抄袭”的拼盘式电影,注意“抄袭”是要打引号的,在电影领域一般叫做致敬。

对于电影来说,致敬一两个镜头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低俗小说》在IMDB上统计出了100多个,致敬老电影和流行文化的桥段,整个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镜头致敬我们可以找画面印证,文化习俗的东西却不好说。

打个比方,中国人喜欢打麻将,你拍个电影用了麻将术语,老外就不懂了吧。

《让子弹飞》里边张麻子为什么是九筒大哥呢?我们乡下打麻将就把九筒叫“老麻子”,这个估计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你说老外怎么理解。

我们说句“不三不四”,中国人都知道啥意思,翻译给老外听听【no three no four】,他要能明白了,我把26个字母都吃了。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低俗小说》有三个故事,分五个段落讲完,并没有什么时空的循环,只是简单的插叙倒叙而已,结构很清晰。

在当年,看惯了一个故事的观众来说,可能有点颠覆,对于现在的观众,叙事结构上反而不会有障碍,比如《权力的游戏》和《西部世界》这种美剧,叙事结构要比电影复杂得多。

而且这种几个故事的电影早就有了,比如1963年的《黑色安息日》,也叫《吓人三次》 ,所以瞎吹什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方法”,绝对是撸不到重点假装高潮。

观感

《低俗小说》这个片名,说的就是路边摊上卖的一些低俗的报刊杂志,所以想要从故事里面看出什么内涵来,基本就是走偏了。

最初看这部电影的感受就真的是“低俗”,它颠覆了所有一本正经的传统电影,镜头关注着传统电影不会关注的细节,啰嗦、尴尬甚至有点恶心,就是不明白好在哪里,那时候什么金棕榈都是没有概念的东西,顶多知道个奥斯卡。

但是很多场景都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被恶心到了。直到多年以后,电影看多了,经常发现某些镜头好像在《低俗小说》里出现过,然后会再找出来重看一遍,这种情况重复了无数次,电影竟然越看越好看。

比如最难忘的扭扭舞片段,可能来自电影《八部半》,动作和感觉都极为相似。

马沙和布奇讲道理,分镜头很像1989年的《越战创伤》,马沙的演员也是同一个人。

布奇打死了对手,逃跑的出租车,和电影《出租车司机》里面的车型相同,车内的对话分镜头也相似。

小女友和布奇调情的戏分,说喜欢他身上的汗味。这个和《愤怒的公牛》里面的情节相同,而且《愤怒的公牛》也是讲的一个拳击手的故事。

马沙被爆菊,而布奇被绑在旁边排队等候,这个桥段来自1972年的电影《激流四勇士》,画面太尴尬了。

文森开箱子发呆的镜头,和《美国往事》当中面条开帮会箱子的镜头相同,而那个耀眼的黄光可能参考了1955年的电影《死吻》。

有很多是是而非的镜头,可能是致敬也可能不是,这就是一种感觉,信就信,不信就不信,并不重要。

前面说过,流行文化不好验证,有兴趣的搜一下IMDB自己去查证。

那么什么是重要的?

大量致敬的大杂烩,并不能解释金棕榈大奖的由来,戛纳不会无缘无故,鼓励一个“抄袭”的碎片化电影。

究其原因,电影叙事上很完整,而且观影效果很爽,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就是镜头语言成熟老练,而形式上又新奇独特;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就是越看越好看。

影片的对白很密集,但是很多时候说的都不是什么重要的信息,就是闲聊和耍贫嘴,感觉像生活录像一样的随意,就算错过几句话照样能接上。

那么看多了之后就发现,其实我前面说的故事骨架也不重要,它们起的作用只是维持叙事的框架不散,真正有意思的反而是那些反常规的桥段。

比如朱斯杀人之前吃了别人的汉堡,还要念一段圣经。

比如马沙讲道理,镜头盯着布奇停留了很长时间,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场景交代和对话正反打。

蜜儿吸白粉昏迷的那一段,剪辑手法也有点反常,连着用了几个蜜儿的面部特写,一个文森的镜头都没有,只有他的旁白,但你完全能想到他是个么神马样子。

然后就是抢救那场戏,在粉店老板的家里,他老婆被吵醒很不爽,出来吵架,镜头不用正反打,就一直两边瞎摇晃,既紧张又真实,然后旁边沙发还坐着个懵逼的观众,非常搞笑。

有一个地方更奇怪,就是第三个故事的标题【邦妮的状况】。

邦妮在片子里面就没有正式出场,只有一个背影镜头还是吉米的想象。但正是因为有这个邦妮的存在,第三个故事的善后才有充分的理由。

为什废宅吉米不怕警察怕老婆呢?电影里面看到的其实都是不正常现象,社会的主流还是像邦妮一样正常工作的良民,所以见不得人的东西才需要掩盖。

我们平常看到的黑帮电影,基本都是疯狂的砍杀,或者枪战加飙车,老百姓死有余辜,警察总是最后出来洗地,哪有什么需要善后的情节。

《低俗小说》就是一部反常规的电影,调侃了很多电影的不合理之处,而他自己关注的角度,都是吃喝拉撒和一些无法回避的生活细节。

比如文森每次上厕所出来都会出大事,最后还死在厕所里头。

比如很多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吃早餐的时间。抢劫快餐店是个什么操作?那两个二货研究半天认为抢快餐店最安全的,结果遇到两个杀手,把自己吓得半死。

屌炸天的黑帮老大被一个小警察给爆了菊。迷死人不偿命的黑帮大嫂,因为吸粉过量搞得死去活来狼狈不堪。

各种作死的拳击手处处有惊无险,最后还能带着呆萌女友逃出生天。

这都是来源于导演对电影语言的把握,他知道人们看腻了一本正经的电影,就来个胡说八道的,制造了一个大概率意外事件的大杂烩,顺带着致敬了一百多个老电影,其实有很多也可能是嘲讽。

关键是他还能HOLD住了,整体观感很流畅,如果是个笑点低的人,小心笑出内伤。

发现没有,欣赏这部电影能获得极佳快感的前提是,你要看过很多电影,最好是看腻味了,一说看电影都有点烦,然后突然看到这么个电影,就会特别特别的惊喜。

这是一部送给真正电影爱好者的礼物。

比如2018年的火爆大片《头号玩家》,你玩过的游戏越多,看过的电影越多,就越有快感。

很遗憾我们现在的观众生晚了,《低俗小说》已经成为被别人模仿致敬的经典。

首先是从叙事的结构上看,这种几个故事交叉叙事的电影就多了,得奖的也不少。

比如《撞车》、《通天塔》、《太阳照常升起》等等,各有各的特点,但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从镜头桥段来看,也有很多。

比如1999年的《处刑人》,两个年轻的杀手就喜欢念着圣经杀人,其中一个就是年轻的“弩哥”,帅。

《西部世界》的两大主角就曾经用对口型的方式,模仿了《低俗小说》的经典打劫片头。

还有剧中蜜儿说她曾经拍过的一部剧,后来真的被拍成了电影,就是《杀死比尔》,还是她自己演的。

那么有人说,经典我还是看不懂怎么办?

不着急,谁还没年轻过?继续提高观影量,至少看个三百五百部电影,你才好意思说是个电影爱好者吧。

注意了,几分钟看电影的那些不能算你看过了!

然后你再回头细看经典,绝对是不同的东西。

如果你看电影只图一乐,根本不在乎优劣,那别人为什么要拍得你能看懂?

比如《邪不压正》好多人说看不懂,人家就入选了多伦多电影节,姜文还受邀请讲大师课,你说是谁的问题?

最后一个,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看个电影必须要找出个中心思想和教育意义,否则高尚的情操无处显摆,这都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功德。

可是《低俗小说》这种电影,还真的可能没什么教育意义。

比如这么说:三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相互交织,描绘出一幅惊人的社会大图景,黑暗、暴力、荒诞、颓废,无情揭露了一个罪恶之城洛杉矶,深刻批判了万恶的资本主义。

看起来像那么回事吧,其实就是自带立场的偏执,属于毫无营养的废话。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电影的镜头语言和趣味桥段的编排。什么是雅俗共赏?假如你是专业向,电影有很多技术的东西值得研究,假如你是普通观众,就体会它的笑点和视觉冲击力。

好电影就是一面镜子,你浅它也浅,你深它也深。

看到这里了,就点个赞在走啊!

B站视频链接av31963695

 4 ) Bible rules

又看了遍低俗小说,我不说它的拼贴了,拼贴是它最直观的感受,但扯拼贴和后现代的关系没什么意思。后现代之类的我不关心,一个正常的观众不应该在看完电影之后说,我操,后现代啊。后现代的概念太虚了。

我要说说这个戏里的圣经意义,这个戏是打乱了表面叙事结构,但我不认为这个戏违反或者打乱了圣经结构。

我们不妨顺着三个核心故事的线索看看端倪。

第一场戏是Pumkin要抢劫,第二场戏是Jules和Vincent开车去杀人,第三场戏是Marsellus让Butch作假。

这是三个小故事的开头,这三个开头的核心是一件事:罪孽的开始。

接下来按照剧情顺序发生了什么,Butch没有作假,跑了,但是巧遇Marsellus,两人被当铺老板抓住,要菊爆。Vincent在车里不慎开枪打死了Marvin,两人不得不想办法收拾这烂摊子。而Pumkin则抢到了Jules的头上,被Jules拿枪指着脖子。

这叫什么,受难。

结局呢?Butch没有一个人跑,他救了Marsellus,两人冰释前嫌。Pumkin被Jules放过一马,和Bunny逃走了。Jules更妙,他放跑了Pumkin,自己决定金盆洗手,去追寻真理。

这叫什么,救赎。

注意,这罪孽-受难-救赎的顺序,不仅完整,而且在电影里出现的时间并没有打乱,并不是先救赎后受难,或者先受难后罪孽。它还是严格按照圣经的U型结构走的。

那么,低俗小说,是一部拼贴过的情节剧,它并没有改变自莎士比亚以降的情节剧U型结构。它甚至如同莎翁一样直接的对圣经进行呼应:Jules念念不忘的以西结书25:17,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出现,这是极其明显的昭示其圣经意义。

我关心的是,为什么一部暴力的血腥的充满脏字的电影(这是客观事实,我没有任何贬义),会以800万的成本博得2亿美元的票房?那么多的观众,都只是因为赞许它的暴力血腥脏字,或者赞许它的拼贴,或者赞许它的黑色幽默等等这些表象的东西,而喜欢这部戏么?我认为,这样一部戏的成功,最大的原因,不是它让人喜欢的那些噱头,而是它不让人抵触的本质:圣经意义。

进一步的,我想知道,或者我有这样的几乎是我已经肯定了的想法:这种圣经结构所代表的圣经意义是最容易受西方人,乃至绝大多数人接受的东西。这也是拉里斯冯提尔与昆丁之间的区隔:前者最近的戏叫做Antichrist反基督,呵呵,再见票房,不管你在表象上拍的有多好。

话说回来,至少这种结构会决定这部戏是一部喜剧,而且是一部好看的,喜剧。

 5 ) 反装B电影在装B者的簇拥下不情愿地登上神坛

预告:本文文字低俗,当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我比昆汀·塔伦蒂诺的境界差远了。我是看到了一些对这部电影的“影评”之后忍不住要低俗一把。

许多地方,尤其是豆瓣上洋溢着的对这部电影的溢美之词,其中许多都是无脑的膜拜,更多的是祭起“后现代解构式解读”的装X大旗,堆砌晦涩且狗屁不通的名词,直至歇斯底里。装X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可以觅见踪影的,我也要警惕。

也有人跟我提过“我就爱看那些看不懂的电影,比如《低俗小说》”。当初这句话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这部电影就晦涩难懂,至少也是《穆赫兰道》那样吧。看完以后,我发现这部电影一点也不难懂,没有任何难理解的地方,并且,人家名字都叫《低俗小说》,有个狗屁内涵。它的唯一内涵就是调侃和讽刺那些装X的电影。可叹这部反装X片被无数装X者簇拥着,抬上了神坛。

上面两段话,我骂的都不是这部电影。其实这还是一部挺不错的电影。昆汀的风格之一,就是最彻底的颠覆、嘲讽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奉行的那些规矩和道理。

<图片1>

先说这部电影的结构,有人说它是环状结构,然后顶礼膜拜。也许在这部电影诞生的1994年,这种结构是一种颠覆式的创新(具体情况我不清楚),但是在今天,此类结构的电影已经多如牛毛,至少《记忆碎片》要更牛得多吧。没有觉得有啥新奇的,可能只能怪我看这部电影太晚了吧。其实根本谈不上环状,就是把故事线索拆成几个人,每个片断有不同的主角,然后首尾呼应。从叙事结构上来膜拜这部电影,仅仅是因为它诞生于1994年么?

真正我觉得此片NB的在于情节和语言。导演的境界已经超越了玩世不恭,是彻头彻尾的嘲讽。因此本片情节很荒谬和“低俗”,比如布鲁斯·威利斯的传家宝是通过他爸和战友藏在屁眼里才保存下来的,还说的一本正经,满面深沉。

<图片2>

约翰·特拉沃尔塔两场动作戏都是拉完屎发生的,在马桶抽水声中,一场是拿枪解围,一场是被人乱抢射死。布鲁斯·威利斯和黑帮老大一起被绑架,那气氛渲染的,观众都以为那两个绑匪是变态狂,会拿把电锯把他们切成一块一块的之类,结果呢,嘿嘿谁看谁知道。布鲁斯·威利斯的女朋友,大祸临头逃跑的上摩托前还唧唧歪歪,让人恨不得扇两巴掌。塞缪尔·杰克逊遇到一个白痴朝他连开数枪,结果一枪未中,于是他认为这是神迹,是上帝的召唤,当即决定金盆洗手。乌玛·瑟曼吸毒昏厥,打扮得像耶稣的毒贩子却在这紧要关头到处找医学指南。

<图片3>

昆汀亲自出马的那一段,两个人开着一辆载着无头尸体到处都是血的车来他家,他想到的是他老婆发现了会闹离婚。如此种种荒唐怪诞的人和他们的言行,造就了《低俗小说》的“低俗”和对好莱坞正统大片乃至道貌岸然的社会的嘲讽。

<图片4>

这样的情节离不开彪悍的台词。这是一部十分聒噪的电影,每个角色都絮絮叨叨,废话连篇。但是这高密度的台词非常好的迎合了本片荒诞的气氛和情节,而且还非常好笑。

再说这部电影的“内涵”。我觉得它的内涵就是没有内涵,彻头彻尾的嘲讽那些装内涵的电影和人。结果它不幸的被一群它所唾弃的人填塞了很多“后现代解读和内涵”。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风格独特,也许在那个时代开创了一个风格的先河。最最可悲的是,这部反装X片被一堆装X犯簇拥着,狂欢着,尖叫着。也许昆汀知道了这种状况,会苦笑一声,咒一句f**kers吧。

<图片5>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6 ) 经典6分钟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电影,充满了一种奇特的魅力。虽然它描述的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却丝毫没有让人感觉到其片名那样的低俗。这部片子在结构、叙事、主题、配乐、表演上都有非常值得玩味的地方,是一部让人过目难忘的黑帮电影。

我尤其喜欢杀手Vincent和黑帮老大的老婆Mia约会的那场戏,其中扭腰舞和回家后的6分钟拍得入味十分,堪称经典。

Vincent虽是受黑帮老大委托陪Mia散心,但是他很清楚地知道老大曾经借口一个手下为Mia做足部按摩而将其从四楼扔下摔死,所以他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就是不可能对Mia有任何非分之想,只能陪太子读书罢了。有趣的是导演让Vincent吸了些毒,晕晕乎乎地而不是心惊胆战地进了Mia的家,所以这段戏一开始的画面是略微晃动的,Vincent因为没有非分之想,所以反而是很本色的吸完毒以后来见Mia,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伪装什么。然而这也许恰恰给看惯了伪装,同时也是吸毒者的Mia以一种亲切感。

Mia并不是马上出现的,在Mia家里那段镜头始终没有出现她的正面,只是用那极有诱惑力的嗓音、坐在监视器面前遥控摄像头的背影和那张涂满了口红的双唇来勾画她,直到她和Vincent出门前,也只是拍了她的足部特写,包括她压脚背的一个细节,这个细节暗示出她是有相当舞蹈功底的一个女人,因为一般人是无法把脚背压到那个角度的。

Mia是冷艳的,她的直发,她的黑衣,她毫无避忌的目光,猩红的唇膏,黑色的指甲油,处处透露着冷和傲。

在猫王酒吧里,Vincent陪着小心,循规蹈矩地回答着Mia的问题,但是显然Mia知道他并不是一个那么老实有礼的人,他很小心,其实他并不是那么在乎规矩,他狂野,但是又有些无奈,他凶恶,但是又很有分寸,一个杀手居然会对Mia所点的奶昔研究了半天,这让Mia觉得他坦诚地有些可笑,所以她的冷酷似乎也慢慢解除了,她从紧腰白衬衣下拿出一包烟,想请Vincent来一支,但是她很快又改变了主意,她反过来找Vincent讨了一只他自己卷的手工烟,Vincent很自然地给了她,如同给自己兄弟烟一样,这也许让Mia感到一丝被宠被尊重的感觉,因为每当男人满足女人的一些小要求的时候,女人的虚荣心总是会得到异常的满足的,所以他们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他们开始谈论Mia的演员经历,Vincent其实还是带着一丝敷衍在和Mia交谈,他并不是很投入。侍者端来了5元的奶昔,Mia尝了一口,Vincent忽发奇想也想尝尝,当他要把吸管换一头的时候,Mia却表示她并不介意,这里的台词是有些暧昧的。Vincent当然不傻,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呢?他一下就感觉到Mia的内心世界是动荡不安的。从这个时刻起,他才开始认真地,把这个女人当作一个女人来对待,而不是当一个任务来完成。但是他掩饰的很好,他不吱声,装作不知道,望向别处,Mia也明白他理解了自己的暗示,她也在看他的发应。她在试探,他在犹豫。这里十几秒演员的表演非常到位,所以这时就出现了一个被Mia称为“令人不舒畅的寂静”时刻。Mia起身去化妆间补妆(其实是吸毒),她似乎想寻找刺激,但是又有些顾忌,这个时刻她需要毒品给她壮胆。接下来Vincent想出的话题也许正是Mia所不愿意谈到的,因为Vincent向她打听黑帮老大因足部按摩而杀人的事情。Mia的情绪变得激动起来,她间接地向Vincent抱怨黑帮老大对她的严厉约束,她感到很郁闷。这餐馆里的10分钟戏铺垫极佳,把两个人从陌生演绎到心照不宣的暧昧,演绎到彼此开始建立信任,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了,但是他们之间还不能捅破那张纸,他们只能很隐晦地暗示。

这时,经典就要来临了,餐馆舞台上开始了邀请客人上台表演舞蹈的助兴节目。Mia似乎发现了一个新的兴奋点以让她摆脱谈话所带来的郁闷心情,她不由分说地要求Vincent上台表演。也许因为舞蹈是她的强项吧,她积极的自信的上了舞台,她扭动着腰跨,连脱鞋的姿势都很随意,连报幕时她也毫不掩饰地报出自己和他的身份,她尤其强调了自己是”Mrs.”,这是一种略带无忌的对威权的挑逗。Vincent慢悠悠地跟在后面,似乎是个陪练,他知道Mia在做什么,想什么,但是他不说。

这场舞蹈戏一开始Mia是带有一种只顾自己开心的态度,强拉Vincent上台的,她看着Vincent笨拙地脱鞋,觉得挺有趣,然而Vincent脱完鞋,又旁若无人地慢慢地把鞋放好,这个细节显示了他更强更掩饰的自信。

两人走到舞台中央,Mia伸脚出来划了一圈,试试舞台的平整度,Vincent还是低着脑袋,动也不动,也许他根本就不在乎舞台平不平。

这时节奏明快的黑人摇滚音乐响起,一首Chuck Berry的《You Never Can Tell》(事后查的)把两人带入了欢快的舞蹈世界,Vincent依旧丝毫没有抬头看Mia,他熟练而投入地应和音乐,应和着Mia的舞步,变换着自己的招式,Mia的进逼丝毫不能动摇他的节奏,他掌控着局面,同时他又配合着Mia,这就给Mia以充分自由展示的空间,Mia的舞蹈幅度越来越大,Vincent却始终保持着舞蹈的张力,不让情绪完全放纵,这种男人式的深沉的、掩藏的情感恰恰和Mia的热烈、放纵、急切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奇异的默契。配乐中反复播出的“you never can tell”,不正是此刻两人内心世界的感受么?他们口中无法表达,但是却通过舞蹈和配乐表达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

这一段1分45秒的舞蹈镜头,堪称本片的最亮点(当然影片结尾另一位杀手在餐馆对付抢劫者的一段表白也极其出色)。

毫无疑问,从餐馆得胜而归的Mia已经彻底放下了自己的伪装,她陶醉在舞蹈和心灵的默契中,即使回到家中,她也仍然还想继续跳。Vincent去洗手间做思想斗争去了,留下Mia一个人在客厅中,她打开了音乐,这次是一首深情款款的《GIRL, YOU’LL BE A WOMAN SOON》,这段MIA的精彩独舞,背景音乐的歌词简直就是人物的内心独白,“girl, you’ll be a woman soon,I love you so much, can’t count all the ways,I’d die for you girl, and all they can say is “he’s not your kind” 也许Mia把URGE OVERKILL的歌声当作心仪男人对自己爱的表白,充满激情而伤感的演唱使她陶醉其中,残存的一丝清醒却又让她感受着现实中的感情压抑和制约,她感到极度的失落,她疯狂、尽情地舞蹈着,似乎要把内心的幻想和苦闷一舞了之。那种失落、颓废、无奈、放纵的情绪,通过音乐和舞蹈表达得淋漓精致。

不过正如这个片子其他部分所要表达的一样,一个偶然因素就会改变人的命运。正当Vincent做好思想斗争,走出洗手间时,他却发现停止舞蹈的Mia因为吸毒过量而昏死在地上…

更多的情节片断展开了,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这6分钟的戏,我认为是这部片子的精华,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看不行。

2007-12-27

 短评

非线性的叙事电影的代表作。结构巧妙而富有深意,精彩的对白。片中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美好的品质,却都无可救药的走向了黑暗与迷茫。各个段落不分首尾,互补结构,开头和结尾相连,暗示现实中类似影片中的情节总在发生,永不停歇。台词: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不停地说废话来维持气氛?只有当你找到一个真正特别的人时,才能闭嘴享受片刻的沉默。

5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怎么会有人说这部电影不好?五年间我看了至少六七遍,它是这么好玩而且嚼劲十足,开心得让人觉得在读一本好小说,昆丁是个很赞的story teller,这不就够了吗。

7分钟前
  • 小波福娃
  • 力荐

低俗故事的高级讲法

10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即便剧情偶尔略无聊也能吸引人看下去,看着看着又觉得暴戾气息好浓。

15分钟前
  • 所有团的团长
  • 推荐

昆汀在这部集中展现了他的恶趣味:恋脚,屁眼,假奶,穿洞,SM,血浆。台词功力超屌!杀人时间还太早,再聊一会儿。2021.11.17三看。

17分钟前
  • 泽帆
  • 力荐

剑走偏锋,成就鬼才

21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我爱特拉沃塔的舞。

2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9岁的时候《无耻混蛋》刚出,满怀期待把它给看了,到了割头皮那段导致我再也不敢接触cult片。直到上个月才克服阴影看《被解放的姜哥》,感觉爆爽!于是迫不及待翻出昆丁的一堆旧作,现在又发现越经典我就越不知所云,频频作呕。——写于2014,写这个的人是傻逼,不过不想删(2016重看,拔高一星至四)

27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事实证明,编剧恒大于结构。玩弄技术者必将悲惨淹没于日新月异中,新潮变做作,做作变老土。演员都是熟人,OST很好听。Travolta有点PITT的味道,昆汀大叔妒嫉他,竟把他写死了。讨厌拳击手,暴菊黑屋子太搞了。。Maria deMedeiros甜美性感小魔女——不是LES太可惜!

29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对于这样一部诞生于1994年的电影,它已经值得五星了。

31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推荐

乌玛瑟曼太惊艳了,vincent读的书叫做modesty blaise,讲述一个跟jude一样的圣经演说癖的杀手的故事,every time he goes to the bathroom,bad things will happen。

35分钟前
  • 开膛手贝塔
  • 推荐

有时,想要说清楚某部电影“为何如此经典”并不容易,但对《低俗小说》而言似乎要简单很多——如果你不那么严肃的话。你或许听过昆汀如何玩转“环形-自我指涉”的结构、完成对叙事惯例的解构——这很正确,然而真正造就经典的却是一些更直白、浅显甚至“低俗”的内容,包括荒诞幽默的对白、鲜活奇特的人物以及稀奇古怪的情节。我有好几年没再看它,可还记得二人关于“捏脚”的对话、敏感脆弱的布奇女友以及那场滑稽的扭扭舞比赛,当然,还有散发着金光的神秘皮箱。昆汀天才般地制造了这些内容,让它们侵入到观众的记忆深处。也许数年后的某天,街头上突然放起《Girl,You'll Be a Woman Soon》时,你还会回想起影片中自在舞动的乌玛·瑟曼。

37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所有新人导演都该去向昆汀学学怎么讲故事。

3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A-】重看,故事用一个关键词就可概括:逗你玩。昆汀在每一处,都会颠覆观众从经验中得出的预判。你以为人物要做这个,他就不做,你以为他会这么说,他就不说。让角色与情节背离人的认知很简单,难的是如何出人意料后再圆回来让人接受,更难的是如何将一个个拐弯集合成拥有统一情节与主题的故事。昆汀完成了一个难度很高,更根本无人想过的任务。

42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昆汀·塔伦蒂诺代表作,1994戛纳金棕榈奖。①独特而复杂的环形叙事结构(同1994金狮奖[暴雨将至])。②乌玛瑟曼与屈伏塔的惊艳舞蹈,致敬戈达尔[法外之徒]。③堪称教科书的剪辑:文森与兰斯的交叉剪辑-远景vs近景,长镜vs快切,动作幅度-定调与时间对比。④时间扩展:救活米娅一段。⑤各种黑色幽默。(9.0/10)

4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你的漫漫人生,我有多少戏份

51分钟前
  • 南桥下午睡
  • 力荐

文森上了三次厕所,每次都出事

53分钟前
  • 冴木
  • 推荐

忘不了Uma Thurman和John Travolta的狐步舞

56分钟前
  • JulyChan
  • 力荐

不要在上厕所的时候看书 不要过量吸毒 不要把枪放在厕所门口

1小时前
  • 红豆♥
  • 推荐

我以为爱上厕所的Vincent是主角,一次拿枪指人一次被人指,没想到挂了;我以为爱撩汉的Mia会和Vincent偷情做爱,没想到吸毒过量休克,更没想到的是居然救活了;我以为爱背圣经的Jules会冷酷到底,没想到两次念完圣经后一次杀人一次放人;我以为总被恶梦惊醒的Butch在得瑟的拿回手表后会死在家里或者吉他店里,结果居然反杀所有人;我以为掌控一切的老大Marsellus会笑到最后,没想到绿帽子带着还被fuck ass(Butch推开门的瞬间不仅仅是Marsellus的心理阴影,也是我的心里阴影);我以为誓死不工作的Pumpking和Honey Bunny会像雌雄大盗,没想到只是一对傻逼。为什么每个人的结局都跟我想的不一样??!!!!!

1小时前
  • 查理狗崽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