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痕迹2018

剧情片美国2018

主演:托马辛·麦肯齐,本·福斯特,Jeffery Rifflard,Derek John Drescher,迈克尔·德雷珀,Peter Simpson,Erik McGlothlin,达娜·米利肯,Alyssa McKay,Ryan Joiner,杰夫·科伯,以赛亚·斯通,戴尔·迪奇,艾安娜·伯克希尔

导演:黛布拉·格兰尼克

 剧照

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2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3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4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5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6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3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4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5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6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7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8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19不留痕迹2018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0 00:28

详细剧情

  威尔(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饰)和女儿汤姆(托马辛·麦肯齐 Thomasin McKenzie 饰)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父女两人在深山老林里安营扎寨,一直都离群索居,不和现代社会有所接触。虽然丛林里的生存条件十分的恶劣,但威尔觉得这才是他们应该有的生活。  某日,政府的工作人员找到了父女两人,强制将他们带回了文明世界之中,虽然在这里吃得饱、穿得暖,但威尔还是觉得自己仿佛在坐牢一般。终于,他决定带着汤姆再度回到他的野生王国之中,可此时的汤姆显然更加愿意待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便利的城市里,父女两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在自己的意愿和女儿的渴望之间,威尔会如何选择呢?

 长篇影评

 1 ) 烂番茄100%,看完发现,我真的好色。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Booka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留痕迹》讲述了一位隐居深山的退役军人和他的青春期女儿的故事。

这对父女远离人迹,过着不被世人打扰的生活。因为行踪意外暴露而被警察驱赶并重返文明社会。

适应顺从,还是继续隐居?面对翻天覆地的变化,被迫回归社会的父女二人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烂番茄新鲜度100%。

在影史上,烂番茄新鲜度100%的电影本来就很少。这足以说明《不留痕迹》是100%的好片!

豆瓣评分7.9。

电影首映之后,便受到影评人的追捧。

它甚至被赞为:“2018年最好看的电影之一。”

纽约时报首席影评人评价它:“《不留痕迹》邀请你和电影里的主人公一起,按照他们的方式去看待和体验这个世界。这部电影提醒你,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它们对你要求的共情都太少了。”

绿色的参天大树,遍地浓绿的蕨类植物,布满树干的苔藓......

在《不留痕迹》中,绿色是电影的主色调,你能隔着屏幕呼吸到森林的味道。

我夹点私心说,这个色,我好喜欢,它是今年最绿色的电影。

在电影色彩学上,绿色象征着一种生机、一种生命力。在电影中,你也会感受到旺盛的生命气息。

电影一开场,镜头便将这份转瞬即逝的美妙华彩就捕捉到了:

浓绿茂密的原始森林,这是一片人迹罕见的世外桃源。

随风舞动的蜘蛛网,一片岁月静好。

苔藓爬满一棵棵原始古木,彼此依靠共生,一派和谐。

绿色在阳光下闪耀、波动,生活在喧闹城市里的现代人,见到这种生机的绿色,瞬间就会被治愈。

电影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片绿色里。

威尔(本·福斯特饰演)是一名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退伍军人。

因为战争引发的心理创伤,他对群居的文明社会格格不入,他想摆脱世间的吵杂,寻找内心的宁静。

于是,他决定走进深林,过着与世隔绝的世外生活。

女儿汤姆(托马辛·麦肯齐饰演)陪伴他左右,两个人一起住在国家森林公园,度过安静的时光。

为了不被外人发现他们的踪迹,军人出身的威尔一直训练汤姆,提高她的野外隐藏能力。

渐渐地,父女二人适应了这种没有现代化工具、无人打扰的安静、简单的生活。

每天的食物几乎都是从森林里采摘的。它们是大自然的馈赠,真正的天然、有机、绿色无公害。

如果想在森林里活下去,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水。

他们每天都会搜集树木草丛上存留下的露水、雨水,靠着这些仅有的水资源生存下来。

由于远离文明社会,他们没有充足的液化气这一类的便捷燃料,靠的只有石头生火取暖、做饭。

虽然靠山吃山,但是有的必需品还是需要进城购买采购。

威尔会向其他退伍军人出售医生开的止痛药来赚点钱,用这点微薄的钱,他会买一些大米、鸡蛋等食物。

平静的生活总是会被打破。

一次意外的暴露踪迹,警察以非法居住为由将他们逮捕并安置在收容机构。

为了整顿森林,警察还清理了大量森林独居者的临时营地,逼迫这群人回归社会。

父女二人服从了收容机构的安排和规定,他们被安排住在一个普通农场,回归群居生活。

自由之心是不会被束缚至死的。

备受战争创伤煎熬的威尔厌恶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他每天都怀念着森林。

不安和压抑的威尔决定带着汤姆重新回归森林,因为那里才是让他感到舒适和安全的地方。

虽然汤姆跟随着父亲回归森林,但是她怀念那段在文明社会生活的时光。

她对文明社会没有排斥和不适应,她渴望回到校园生活、向往着结交新朋友。

父女二人因此产生了生活方式上的分歧。

面对分歧,他们各自听从了自己内心的选择:回归社会,还是隐居山林......

从最初的陪伴,到最后的分歧,父女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汤姆的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萌发。

导演凭借着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柔,对人物内心的挣扎洞察和捕捉得特别准确。

她使用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意象来暗示父女关系的变化。

这个意象就是:海马。

电影中多次出现海马项链、海马形状的橘子皮等具有海马形象的元素。

海马爸爸有育儿袋,他专门负责孵化养育海马宝宝。等到海马宝宝发育成形之后,海马爸爸就把它们放回海水里,让他们独立成长。

威尔,父亲的威严,代表了一种隐居的生活。

他为了保护女儿和克服自己的心理创伤选择了隐居世外的生活。

汤姆,成长中的女儿,代表了一种成长和自我意识的萌发。

小时候的她听从父亲的安排,一起居住在山林。但是随着长大成人,强烈的自我意识对隐居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这说明小海马已经长大了!海马爸爸应该把她放回大海,让她独立生活了!

这段令人感动的父女情,得益于演员们细腻而真情的演绎。

尤其是,灵气的女主角托马辛·麦肯齐,网友对她的表演赞不绝口。

当父亲被警察带走的时候,她坚定而焦急地呼唤着父亲。

当与父亲出现争执时,一脸难过的她,试图不去伤害父亲的心。

即便有与父亲不和的时候,她依旧陪伴父亲左右,作为他的依靠。

拿导演的《冬天的骨头》和《不留痕迹》两部作品对比一下,你会发现有明显的相似之处:主人公都是坚强的少女角色,她们在社会规则和限制下变得更加无比强大。

这也难怪,网友看完电影之后,对托马辛的表演感到惊叹,预测她可能就是下一个“詹妮弗·劳伦斯”。

《无因的反抗》《逍遥骑士》《神奇队长》《荒野生存》,再到《不留痕迹》,这些电影都把镜头对准了反抗现代文明的人。

他们努力挣脱文明社会的体制和规矩束缚,拒绝中产阶级生活的安逸,靠着自己的生存智慧,回到自然主义的生活。

《荒野生存》剧照

离群索居的生活,如独狼一样,给人自由;群居的生活,如蜜蜂一样,忙忙碌碌,但也有甜蜜的收获。

虽然《不留痕迹》有令人心碎的时刻,但它流露人性真善美和包容的一面。

它始终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没有对这两种生活过分评判。

这两种生活都是值得尊重的选择,它们没有对错高低之分。

in the wood where secrets crawl.

在树林里,秘密到处都是。

be it so small a place,a home ,a dream,my own

这个地方这么小,这是我的家,我的梦。

there'll be a tree that joins you and me from far.

这儿会有一棵树,把我和你连接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

and i am certain we all share a moon and a star.

我也相信我们正望着同一个月亮,同一片星空。

Love &Peace.就像结尾曲唱的那样,即便我们对生活的选择不一样,我们还是分享着同一片星空,同一个月亮。

这也许就是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和谐共生“吧。

(关注影探ttyingtan,后台回复不留痕迹,一起来看片儿)

 2 ) 值得一看

Well, have to say it's a fairly good film. Beautiful and peaceful. We all come from somewhere, we are all different, even can be so different from the people just so close to you. 就是觉得这小姑娘是上辈子欠了她爸了吧。不过如果能没有手机电脑的长大,很难定义是好是坏诶。不过还好长大了,也正好慢慢有机会看到外面的世界了,能够做自己的选择了,终究是件好事吧。 蜜蜂的部分好可爱,However it is not only about trust. 可能更多的部分,是怎么面对自己吧。 sigh 节奏很慢,多少需要点耐心,故事徐徐展开,稍微有一点点长,不过在承受范围里。后半部分其实还蛮桃花源的,生命进入到某个阶段,能过这样的生活应该很享受吧。

虽然最后也没说她妈哪去了,不过这些可能是影片之外的东西了,主题的探讨没有这部分也可以了。

四星。另外一星想鼓励导演+独立片

噢还有!居然没认出她爹是《赴汤蹈火》里的一兄弟啊啊啊啊啊啊啊啊!这演员也太changeable了吧!

 3 ) 克制的叙事,是导演对观众最浪漫的告白

在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上,导演黛布拉▪格兰尼克凭借《不留痕迹》击败阿方索▪卡隆,拿下了最佳导演。《不留痕迹》,是这个独立电影人在继《冬天的骨头》之后的,关注社会边缘人物的又一力作。只不过这一次她将视角投放到了患有PTSD的退役军人身上。

对父女一直在森林公园中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们唯一与外界的接触就是去镇上采购生活必需品。

某天,当女儿汤姆不小心被人发现,父女两人平静的森林生活由此被打破。

从这个时候开始,电影的戏剧冲突得以真正构建起来。

当社会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对父女两人经过一系列了解调查之后,把他们安置在了一户愿意收留他们的人家中,当然这样的善意帮助是需要男主通过劳动来获得的。

在这期间,女儿很快地融入了社会生活,而父亲却一直显得无所适从。

……

很快,父亲再次带着女儿逃离,再一次开始了居无定所的生活。

但在这个过程中,女儿与父亲的矛盾逐渐凸显。

其实,这部电影的戏剧冲突包含了两层:外部冲突是父亲森林独居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群居生活的对立;内部冲突是父女在难以割舍的亲情与两人最终选择不同生活方式之间的对立。并由此在两人之间所产生的内心矛盾、挣扎、别离才是最令人揪心的。

一边是父亲教授女儿各种森林生存技能(独居)。

另一边是女儿让父亲感受蜜蜂的能量(群居)。

这是他们为了彼此能够生活在一起,所做出的各自努力。

……

电影结局有好几种落入俗套的可能,无一例外导演都完美避免了。另外,在影片中导演多次使用了一个关键意象来暗示父女最终的结局。

那就是海马。

海马项链、女儿阅读的关于海马的书籍、海马形状的橘子皮。

海马属于雄性繁殖,并且海马爸爸在生下小海马之后不会再照料并保护他们,而是把他们放回海水里,让他们独立成长。

影片到这里,戏剧冲突的建立、发展、解决都已全部完成。

……

但我认为影片最值得称赞的,并让我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原因,在于它产生戏剧冲突的本源。有一类艺术作品,你不仅要关注它讲了什么。还要关注和了解它没讲的是什么。这部影片之所以让我对它久久不能忘怀,就来自它没讲的那些东西。

我们只知道父亲患有PTSD(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这种病症给病人所带来的影响是常人无法想象到的。然而导演却只用了几组镜头一带而过。

还有他们在逃离过程中,父亲受伤被好心人收留,并决定再次离开时,女儿却表示了相左的意见。

“你接受不了的事,不代表我也接受不了。”

这会让观众好奇,他们曾经发生了什么事?

另外在影片的第11分钟,父女两人谈到了母亲。

当然,这也被导演用寥寥无几的台词给带过了。

为什么母亲会缺席女儿的成长?这个家庭曾发生过什么?(再次联想到海马的雄性繁殖)

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一无所知!

他们的过往被消抹掉了,而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去想象,他们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观众会自动用想象去填补每一种可能发生的经历。

这就是艺术接受。

德国接受美学家伊塞尔提出了“空白”和“召唤结构的理论。他认为,任何文学本文都具有未定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召唤结构”,具有很多的“空白”,当读者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想象置于本文,将作品中的这些“空白”填充起来时,作品中的未定性才得以确定,作品的审美价值才得以实现。

让我再举个例子,那就是法鲨主演的《羞耻》。

同样过往被消抹掉的兄妹,他们两人在伦理道德和情感之间来回挣扎与纠缠……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妹妹在自杀前给哥哥的留言,让我对这对兄妹的成长背景产生了好奇与疑问。

……

看完这两部作品,都让我有一种去跪求导演或编剧的冲动,请给我看看他们的背景小传好吗!

导演的欲言又止,却让观众欲罢不能!

从艺术接受的层面上来讲,导演以其克制的叙事,让观众也参与到了影片的艺术创作中来。《不留痕迹》经过导演和观众的共同艺术创作,最终而成。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牵动人心的魅力所在。

影片的最后,当女儿说他不得不走

当父亲消失在广阔辽远的森林里

我们知道尘归尘,土归土,每一片叶子都静静地落下来,毫无痕迹。每个人都在既定的命运里各行其道。

首发于公众号【朴晏】

 4 ) 一个热爱大自然但懒惰窝囊的父亲,当懦弱和逃避变成习惯,女儿也会离你而去。

热爱大自然没错,喜欢住在森林里也没错

不喜欢现代社会快节奏人与人复杂的关系也没错

但尼玛能不能有点骨气不去超市买东西?不用现代化的打火石?你有本事真的和女儿一起过与世隔绝丛林野人生活啊,那也算是本事!

又没这个本事,其实说白了还是过的现代人生活,用的现代化设备(除了不看电视互联网手机以外),衣食住行书棋全部是与现代化接轨。。。。

说白了就是不喜欢工作,不喜欢与人接触,不喜欢被管着,喜欢自己的桃花源!

OK,有这梦想没问题,那你能不能为了梦想,自己努力打工赚点钱在树林里买个属于自己产权的小木屋呢?(非常偏远的小木屋是很便宜的)你连这一点勇气和努力都不去做?只想用些树叶简单围起来风餐露宿就行了,这不是爱大自然,这是懒!懒惰!

你想接近大自然生活,但又懒得打猎采果子,也懒得自己种菜,养鸡。。。。根本毫无任何野外生存能力。好吧,你非要去超市购物才能生存??那你的钱呢??

一方面想脱离社会亲近自然,但又不努力去学会自然生存的能力真的脱离出去。。。希望两头都占便宜。既亲近大自然,又不想费力的生存,只想每天下下棋,看看书,睡睡觉,和女儿玩玩,逛逛森林?哪有这么好的事??

所以,女儿最后也受不了了???这样得过且过混日子逃避现实而又毫无本事懦弱懒惰的人,谁会跟你混呢。。。

你就不能下决心努力静下心来好好打一年工,赚点钱买个自己的山中小屋,过你和女儿的森林二人世界吗?

即使不太喜欢房子,非要在外面住,喜欢那种调调,你在自己森林小屋附近找个地方这样做一个野外树叶棚子也好啊,至少没人赶你走!而且遇上恶劣天气也有个退路可以回小木屋。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哎,遇到这样一个眼高手低的父亲,还好女儿醒悟得早,看穿你了,否则小女孩一辈子被你的懒惰和逃避害死了。。。。

 5 ) 各自选择

我和女儿生活在森林公园里,两个人过着逃离社会的生活,每天我们进行着演习,就是防止被别人发现的演习,从前的我是一个军人,过着战争的生活,躲避起来很轻松,我也教导女儿很多知识,虽然没有给她过上平常小孩儿的生活。一天,和女儿下着国际象棋,突然有人闯入破坏了原本的平静,我们被迫走出了森林走出了我们的圈子,进入到社会中。那天我回答了很多的问题,很多我不喜欢回答的问题,这让我很是难受,我们经过测评分到了一个屋子,进行融入社会的一系列事情,这让我很不习惯。压抑着自己但是工作的一天又听到了直升飞机的轰鸣声,噩梦又开始缠绕着我,战争对我心灵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疼痛,每天充斥着我的脑袋,每日每日噩梦回忆着可怕的记忆。人性的谴责让我不能在融入这个社会,我要独自生活。

 6 ) 逃离城市,做一个归隐山林的野人

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

深夜12点,一名小学家长在班级群里问女老师:“睡了吗?”老师回答:“睡了,有什么事?”那名家长说:“你睡觉了,我闺女却写作业写到12点还没睡。”

随后这个挑事儿的家长被老师“请”出了班级群,但是却有很多人支持家长的做法。

其实像这种不满教育体系的家长有很多,有条件的可能会请家教,让孩子在家里自学;还有的可能亲自上阵,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辅导子女;更极端的则像电影《神奇队长》一样,将孩子们完全与社会隔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乌托邦。

当然,就目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没得选,那些敢于做出另类选择的人,往往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由黛布拉·格兰尼克执导,本·福斯特主演的影片《不留痕迹》,就探讨了在现代社会,普通人对于子女教育乃至生活方式的选择权。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女,他们像“荒野求生”类节目一样,长期生活在森林公园的帐篷里,靠采摘野菜、收集雨水为食,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们才会走到镇上采购生活必需品。

父亲的身份是一名退役士兵,他不仅教会女儿野外生存的能力,还教她如何隐藏踪迹,因为他们不想被外界打破隐居避世的生活,这也正是片名“不留痕迹”的来源。

影片并没有明示这对父女隐居的原因,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推测父亲是在服役期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这导致他无法正常融入社会,并且厌恶一切现代化产品。

隐居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静谧祥和。直到有一天,这份静谧被森林里的伐木工人打破,随后警察和志愿者搜索到他们的露营点,并且把这对父女带回了救助站。

救助组织发现女儿正是上学的年纪,于是对父亲进行了心理测试,以确定他是否有虐待子女或者反社会倾向。不过这些心理测试给人的感觉非常宽泛,恐怕正常人作答也会得出心里不健康的结论,这也是对主观偏见的一种讽刺吧。

志愿者还对女儿的受教育水平进行了测试,发现她的读写能力甚至强于同龄人。原来在隐居期间,父亲经常和女儿一起下棋、阅读,还会督促她做功课。

不过根据法律规定,女儿还是要到正规学校上学。于是志愿者把这对父女安顿在一个愿意提供住所的农场里,并且帮他们办理入学手续,以期待他们能够回归社会。

这对父女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这些帮助虽然是善意的,却不是父亲想要的。

那个农场主对父亲说:很多人都幻想有你们这种生活方式,但是我很高兴能有现在的结果(指他们回归社会)。

本质上,农场主和志愿者们是慷慨的,他们不仅提供物质伤帮助,还带这对父女去教堂礼拜。女儿很快喜欢上了这个花花世界,还和不少同龄人交上朋友,而父亲依然厌恶现代社会。

有一次女儿离家晚归,她对父亲说:“如果我们有电话,我就可以打给你了。”

父亲则回答:“永远都有方法不通过手机联系。”

在农场生活的这段时间,父亲需要帮农场干活作为回报。这个农场的主营业务是种植圣诞树,就是将杉树修剪成整齐划一的造型,然后用机器打包运往各地售卖。

这份工作对父亲来说有着某种象征意义:在森林隐居期间,他周围的树木都是形态各异的,自由生长;回到文明社会后,他就和圣诞树一样,被迫与主流保持一致。

其实对于隐居者来说,他们避世的最大原因可能就是不想工作、不想参与经济活动、不想应付社交场合,而主流社会显然无法理解和尊重这一点。

农场里的生活当然不是父亲想要的,于是在一个早上,他和女儿偷偷溜走了,逃到了更远的北方森林。

父亲的计划并没有征求女儿的意见,女儿虽然继续和父亲流浪,却渐渐对这种艰苦的生活方式产生厌倦。

北方的森林更加寒冷,露营的条件更艰苦了,女儿差点被冻感冒,父亲也在一条小溪边扭伤脚,差点被冻死在森林里。

幸亏得到了森林附近一家好心人的帮助,于是他们就在好心人的房车里借住了一段时间。

等到父亲的脚伤痊愈后,父亲又想再一次的逃离,女儿则决定留下。

在以前的日子中,父亲从没有征求过女儿的意见,这一次,他终于明白:如果救助机构无权让自己重返社会,那么他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收留女儿的女人说,森林里有很多像父亲一样的隐居者,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采购一些生活必需品挂在森林里,让那些隐居者们自行取用。

和父亲分开后,女儿接手了这项工作,这成为她与父亲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

其实像父亲这样的消极避世者,在生活中有很多例子。

意大利文学家卡尔维诺写过一部《树上的男爵》,主人公因为与家人的矛盾选择在树上生活,他搭建了树屋,还学会了在树上打猎和取水,此生再也没有回到过地面。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荒野生存》,主人公放弃了优渥的生活,跑到阿拉斯加隐居,最终因为吃了一种有毒的植物,死于食物中毒。

有人说,这种生活方式很自由,返璞归真。

也有人说,这是一种断绝自身经济属性的“消极抵抗”。

其实怎样去看待他们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每个人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毕竟敢于对社会主流说“不”,就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了。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qichangxiong@baozou.com

 短评

住在公园就是无家可归,离群索居就会格格不入。关在笼里的驯马才可获得安全,修剪统一的枞树才能庆祝圣诞。用冰冷机器的提问定义什么是正确,剪有关梦想的贴纸畅想什么是未来。我们是藏在钢筋水泥后等待投喂的人,却视幕天席地的旅客为异类。我们都躲在面罩里怕被生活蛰,却从未试图获得大自然的信任。

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在不影响其他人的前提下,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救助机构无权让男主融入社会,男主也无权让女儿离开社会。

11分钟前
  • 大海里的针
  • 还行

父女最终还是在融入社会和独善其身之间做了抉择。不论是社恐般的远离人群和普通日常,还是和人平淡地沟通接触,都没有所谓的不好的选择。影片致力于呈现边缘个体的生理以及心理状态,也探讨了回归社群的可能。女儿打开袋中文件,从影片给出的信息可以发现,那些文件并非身份证件以及别的重要文件,而是一些心理问答的暗示和报道社会问题的报纸。我们一定要感受到主流社会的情爱与归属,才能说明我们是安定幸福快乐的吗?当主流社群强制安排所谓的居所和工作时,也许他们并没有想过个体的感受,或者严重地说,他们直接忽略了个体存在的意义。

13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还行

片子太棒了,无话可说。要吐槽的是,中文片名的翻译,此Leave非彼Leave啊,这意思是“别暴露”(信息量很大的!军人、野战、丛林生存、PTSD......),不是“叶子没有痕迹”……呃……

15分钟前
  • 王安安
  • 力荐

与阿莉切·罗尔瓦赫尔相比,差太远了。

17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刚开始觉得只是美国独立电影那种大路货,就差半场离席了,然而小女孩演技像是显灵一般,成就了接下来一切微妙细节,就像森林里的呼吸,

22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这个故事有一万种变俗套的方式,但是都没有,结尾很心碎动人但同时也留下了力量。小女孩很灵,但父亲的角色更值得回味,让我想起瓦尔达的《天涯沦落女》。一个人的放逐或许根本不需要去寻找任何答案。看完Old Joy再看这部,对俄勒冈州的森林非常向往。

2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对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充满着理所当然。男主的生活离我们太远,但正因如此,我们得以照见自己的生活,得以发现我们或许不是方方面面地被给予,而是不同程度地被剥夺。深邃的森林安放着许多彷徨,男主的只是其中一种。看完片子,想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归处,竟然也获得了一些安慰。一个另类而诗意的电影。

30分钟前
  • 任原
  • 力荐

以为会是一严肃版《追捕野蛮人》,结果弱化了“追”,放大了“逃”,后半段有意隐去了承载现代社会功能的追击者(不然哪会这么轻松),转而试图严肃探讨(在借助一定外力的条件下)离群索居的可能性,同时还埋了条父女关系演变的暗线(或者在某些观众眼里这条才是真正的主线),当然,如果注意力没放在这条线上,结局可能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冲击;拍得倒是非常认真,也不是说这样的事例不具有信服度,只是动机实在太牵强附会了,编导给父亲披上一层创伤老兵的身份就妄想糊弄过去也太低估如今观众的接受能力了,掐头去尾的拍法也够偷懒,结果企图靠只言片语建立起来的父亲形象也完全没撑住,倒是又见证了一位零零后戏咖的诞生。

35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难得全片保持着一种无侵略的中立性。先以雄性繁殖的海马来代独居的父女关系(项链,书本,橘皮),继而又用蜂巢呈现群居的一种可能,最后再用留置食品包裹传达尊重相异的生活方式;至此,各个方面都完整了,于是,末尾父女两人各行各路也如同林间漫步一样自然。

38分钟前
  • 刘浪
  • 还行

导演替观众问了几次why?但他一次也没回答过

41分钟前
  • FlyDonkey
  • 推荐

♪ Oh and I, I know you must go, and I think I know why, but I don't know why ♪

44分钟前
  • Février
  • 力荐

片儿不错,什么《神奇队长》之类的都应该跪着看这片儿十遍。细节很丰富,靠细节而不是说教讲故事,用戏剧化的对白表现父女俩对野外生存态度的转变。Debra Granik这个导演有两下子。摄影很好,色彩很鲜艳。20190226: 今天给一个项目做健康安全计划,查到野外露宿的内容,才知道Leave No Trace是美国一个致力于野外露营者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组织的名字。所以片子有可能reference了这层含义,从父女二人对野外生存的态度入手,探索两个人的关系,两个人的态度与Leave No Trace的精神有怎样的艺术上的呼应等等,我们又多了一个理解这部电影涵义的角度。

46分钟前
  • 小A
  • 推荐

也许有的人天生血液里真的没有现代文明的基因吧,血浓于水的父女二人,在自由与现世之间的挣扎,令人困惑又同情,最终二人的的选择,更是让人心痛不已。两个主演表演太赞,小姑娘有成为下一个Jennifer Lawrence的潜质。

4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和“神奇队长”一样都是反物质文明的丛林乌托邦题材,但女性导演用包容取代了对抗,给厌世的现代人留下了逃遁的出口。父女感情刻画得温柔而深厚,更重要的是彼此都学会了放手。小女主太灵了,真人比电影里还腼腆,才满18岁!

5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小身材大作为,于无声处直击灵魂!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没有花哨的鸡汤,没有炫技的台词。退役军人父女远离尘嚣,选择一种自我孤立、自我边缘、自我放逐的简约生活,如此坚定,义无反顾。对于父亲的过往,以及心态,没有闪回,无从知晓,但恰恰这种提纯的手法,让影片更耐人寻味,仿佛一面谁都不忍心泛起涟漪的静水。更重要的是,每个节点都是反套路,一直到结局都如此让人唏嘘但合情合理——简约却不简单,年度佳作。

57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有的人他可能有PTSD,或者他干脆就不属于现代文明,而我们自大狂妄的人类,为什么又去给他们提供所谓的“帮助”呢,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更不用你来允许不允许,尊重同种生物的多样性,这是我看完这个电影最大的感受

1小时前
  • 豆瓣逼我改名
  • 推荐

2018375 二星还行

1小时前
  • 多不利登
  • 较差

Wish you every day get a beer to drink and a folk to sing

1小时前
  • 桥山小野姬
  • 推荐

又是一个灵气十足的小女生,Ben Foster演技更是没话说。同题材作品里的翘楚

1小时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