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楼孤魂

恐怖片大陆1989

主演:陈希光,潘婕,韩小磊,管宗祥,李振峰

导演:梁明,穆德远

播放地址

 剧照

黑楼孤魂 剧照 NO.1黑楼孤魂 剧照 NO.2黑楼孤魂 剧照 NO.3黑楼孤魂 剧照 NO.4黑楼孤魂 剧照 NO.5黑楼孤魂 剧照 NO.6黑楼孤魂 剧照 NO.13黑楼孤魂 剧照 NO.14黑楼孤魂 剧照 NO.15黑楼孤魂 剧照 NO.16黑楼孤魂 剧照 NO.17黑楼孤魂 剧照 NO.18黑楼孤魂 剧照 NO.19黑楼孤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6 12:28

详细剧情

  文革中,少女小菊一家遭人迫害,小菊本人被吊死在自家,凶手将现场伪装成自杀……一晃十几年过去,一部电影正在紧张的拍摄,录音师霍峰(陈希光 饰)对现场效果不甚满意,带女主角于红(潘婕 饰)回住处做音效。霍峰所住的旧楼面临拆迁,大多数住户早已搬离,只留下老领导老林、无业青年由飞以及霍峰三家。于红在楼内看到异样幻象,霍峰的录音设备也采样到诡异的响动。二人调查这栋楼的历史,获悉小菊的冤案,始明白小菊那地下室的冤魂在人去楼空之时向当年的凶手索命。老林与由飞身上先后发生意外,于红发现导演郑磊(韩小磊 饰)亦与当年的凶案有关,并最终决定帮助小菊复仇。

 长篇影评

 1 ) 看到你流下悔过的眼泪,我就笑了....

         神作。但在看到结尾之前我一直是这样觉得的:影片中男主角是个正气凌然的录音师,天不怕地不怕,以为自己是兰博,男主角凭借其先进的设备,可以预知未来,住在鬼楼里。女主角人美心更美,利用其第六感可以感测到过去。二人为一个鬼打抱不平,没有想到鬼是拆迁办的,男主角身为钉子户而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是注意我说是结尾前,神作就是神作,看完结尾的我仿佛可以看到向上滚动的字幕中这些名字正在嘲笑我。。。。
     先说剧情。这是我这两年看过的唯一一部国产恐怖片,就像以往的以“楼”为题材的恐怖片一样,它有一个曾经发生过凶杀案的阴森恐怖的黑楼,而且因为拆迁,黑楼里的大多数人都搬走了,只剩下三户——老林、尤飞、主角。之后影片中真正的主角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出来吓唬钉子户了,那就是怪兽小菊。。哦不好意思,是少女小菊。。呃也不是,姑且称之为幽靈少女小菊吧,简称小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头到尾小菊的初级形态只露脸了不到两分钟时间,之后一会儿变成身成会翻白眼的布偶,一会儿变身成麻绳,其形态千变万化。由于是冤魂,小菊自然有资格报复全人类。此鬼拥有鬼神不测之术,夺天地造化之法,但是却不急于杀人,她像恐怖片中所有的杀人狂或者拆迁办的一样喜欢先折磨受害者,断他们家水,掐他们家电,让他们的精神崩溃,之后轻而易举的杀掉他们。。。或者,杀掉他们。。。在以往的国产片中好人通常会有好报,这部电影却叫我眼前一亮!神作的剧情设计往往会使人出乎意料,就像电影大师希区柯克所描述的那样:“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是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创造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
     再说画面,最主要的部分大概就是这阴森恐怖的黑楼了,整部影片没有用到一丁点儿电脑特效,奇幻场面却有很多,比如说:飘在空中的布偶,黑楼在狂风中坍塌,无人驾驶的汽车等等之类。这样你就没法说它做的假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个情节是男主角在组装收音器,这一组画面采用了快速切换镜头的方法,这在国产电影中实在难得一见,这也是留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段。
     演员表现也很出色。你会觉得这和俗气的国产警匪烂片儿一样男主角英俊帅气还富有正义感,女主角温柔可人还很有胆量。坏蛋长着汉奸脸,心肠的丑陋仿佛扩散到了脸上。如果你是这样想的,结尾会给你当头一棒。估计梁岛就像教育大家,不能凭长相看人。这就像李海鹏说的:“天上有两块云,左边一块儿右边一块儿,如果一个人在地上指着天上说左边那块儿云比较爱国,那这个人大概是脑壳儿坏了。”
     音效方面来讲,由于年代久远,音效很差,但这却加大了恐怖的力度。因为有的不恐怖的部分突然加以刺耳的音乐声中也会吓你一跳,也有可能当时拍的时候就是想不择手段的吓唬观众,所以这就出了——在播出时吓死过人的事情。
     近年来国产大片高产,却产下一堆畸形儿和怪咖来。作为电影爱好者。人们不愿意看一部砸了很多钱号称大片儿的烂片儿,人们愿意相信中国还有人有实力能拍出《让子弹飞》这样的影片,人们更愿意相信中国还能拍出像黑楼这样廉价却让人眼前一亮的国产电影。
     以上仅为本人愚见,各位资深人士见笑。

 2 )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关于《黑楼孤魂》的批评

梦魇与禁忌

—— 摘录自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第二章 消费记忆与突围表演 P76

(为避免歇斯底里杯弓蛇影的网站自我审查和自我阉割,原文中那个众所周知的词汇用“十年”代替)

事实上,在80年代文化中,“十年”始终是“一位”最为重要的在场的缺席者与缺席的在场者。一方面,它必须小心地绕过礁群,一个近在咫尺却难以进入的历史时段的雾障;另一方面,它又成为一个不断被借重的“历史时段”与“事件”,因为它潜在包容着某种特定的“历史断代法”,它始终可以成为某种权力话语摆布现实的“说法”,某种社会“共识”得以生产、再生产的原材料。只是这必须以“过去完成时态”割断,成为一个拒绝被质疑、追问的对象。于是,在八十年代的主流叙事作品中,“十年”始终作为一个朦胧的血色背景,作为序幕,作为被叙事件及任务的史前史,为一个特许发生的”例外“、”悲剧“,制造”病态“、“怪诞”的往昔空间。在其中,“文革”像是一个关于创伤的记忆痕,或一夜梦魇所留下的苍白的面色;或者说,它更像是一种集体性的“前意识”。叙事的过程则是一个对创伤记忆疗救或者不如说是遗忘的过程。但它又必须是“不能忘记的”;不是为了“活着,并且要记住”,而是为了保留为某种“空洞的能指”,用以不断地将难以解脱的现实困境还原为灾难性的历史成因,为种种现实的政治文化策略提供其合理性的“阐释”。或许可以说,“十年”作为一个转喻的禁忌和对禁忌的转喻,始终不断地在以转喻的方式繁衍膨胀。

然而,禁忌又毕竟在不断地被重申。在中国电影最后的黄金时代——八十年代,直面“十年”时代的影片屈指可数,并大多命运多舛。《枫》、《芙蓉镇》均一度遭禁映,前者还在言辞激烈的抨击中被迫修改。禁忌的划定,极为有力地加强了大陆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某种斗牛士式的“突破禁区”的热情,以及市民心态中特定的“禁书”,“禁片”情节,引发了一种对“十年”“真相”、“珍闻”,对当代时代悲剧,内幕,秘闻的空前的,不间断的关注与热度,并在不断地强化,制造一种特定的政治文化“窥视癖”的类型。当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化工业”,市场及消费机制开始介入大陆的文化体制时,类似的政治文化现实指示出一个已经创造完成的,极为广大的读者/观众“群落”,标志并暗示出一个潜在的,特定的“卖点”,一个可资发掘,利用的消费心理,一种政治窥秘与亵渎所提供的消费快感与消费方式。

事实上,不是精英知识分子的写作或主流文化范本,而是一个在80年代具有边缘性的通俗类作品——恐怖片《黑楼孤魂》(导演梁明、穆德远,1989年)——有趣地标明了一个多元决定的文化临界面。这是一个孤魂复仇的“鬼故事”。事实上,影片蜕化于一部美国恐怖片《幽灵》( The Changeling 1980,豆瓣中文名译作摄魄惊魂)。但这在划定的搬迁区即将被拆除的旧楼的地下室(一个关于记忆的象喻)间出没的,冷血复仇的孤鬼,却“换成”了一个在十年岁月中遭虐杀的小姑娘的冤魂。于是,影片的恐怖感(或曰消费快感),便不仅来自于“鬼故事”的惊吓效果,而且来自于十年亲历者“政治迫害情结”(在某些时候甚至成为某种被虐与被害妄想)的共鸣,放大和叠加。影片巧妙地触动了一个作为禁忌的“事实”,即在“十年”岁月中,普通人对过剩权力的分享,如何制造着暴力,虐杀。但这与其说是一种质疑,不如说是一次移置,因为在这一幽灵复仇的故事中,“十年”场景已由一种政治场景转移为欲望场景:遭复仇的对象之一,曾因淫欲而强暴了小姑娘的母亲,将她逼上死路;而另外两个人则因为觊觎小姑娘的遗产(金佛像)而虐杀了她。幽灵的复仇手段之一,是从洞开的地下室之门中,让呼啸的旋风,裹携着成团的美钞,使贪欲者无法自禁地追随着步入杀戮之地。作为一种文化潜意识的呈现,影片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结构为性别场景。因为故事情境中的孤楼,是一个”看得见过去,听的到未来“的象征空间:一个偶然在此地录制影片音效的女演员,恐怖地目击到历史场景中的暴力,而她的恋人(录音师),则惊讶地在录音带中听到未来的声音——幽灵复仇的暴力场景。有趣之处在于,女人在这里“看到了”男人对女人的施暴:强暴,劫掠,虐杀;而男人在这里听到女人对男人的侵害:小姑娘的冤魂如何残忍地逐一向男人复仇。但在这里,“十年”梦魇/旧日的暴力场景/男人对女人的施暴是不可见的。除了女演员恐怖变形的面孔,观众一无所见;而复仇场景/女人对男人的戕害却清晰地展露为一个完整、可视的过程。女人每一次对历史中暴力场景的目击,总是发生在她即将与恋人步入亲昵的时刻,恐怖每每使她奔逃而去,使男人美梦难成。一个有趣的临界点是,对“十年”禁忌的触动,畏惧(因为它仍然是不可见的)与消解,被官方说法所阻断的记忆,成为恐怖出没的幽灵,成了对拜金,欲望的暧昧态度,成了现代化进程中的男性心态和与既由权力又由女性诱发的阉割恐惧的潜在流露。这一切有效而有趣地组合在一个文化消费形式之中 。

无独有偶,类似模式几乎成了八九十年代之交为数不多的恐怖片(诸如《午夜杀手》1991,《雾宅》1991)的通用模式:复制美国大众文化(平装小说,好莱坞电影)的基本情节,但其中精神分析式的童年创伤情景被转换为一处“十年”时代的创伤记忆;阴谋与杀戮的直接动因则常常是前精神分析式的“谋财害命”。而更为有趣的是,《黑楼孤魂》的结尾处,被述情景“还原”为一个医院内的病房,恐怖的鬼故事“还原”为一次病房中的“扯淡”;而伴随护士的一声吆喝“吃药了!”摄影机镜头摇落在一车五彩缤纷的药片上,推出字幕:“完”。于是,“十年”记忆与政治潜意识中的恐惧,被指认为一种病态,一种间或可以被治愈的疾患;而拜金与欲望责被转换为理性范畴内部的非理性因素,一种尚可被接受和理解的“常识“。类似恐怖片因此而展示了一个文化的临界面,其呈现和印证着当代中国的政治禁忌(”十年“记忆)在初兴的文化市场机制中被赋予了特定的消费性,预示着90年代文化对经典意识形态的消费将与对另一禁忌即性爱(以男权话语为基准的)的消费,与暴力/色情(”永恒“的商业文化的操作原则)相联手。此间一个有趣的症候点是,类似通俗之作中的”十年“书写,无疑将男性再度确认在历史及欲望主体的位置之上,女性则更远地被放逐到客体位置及历史的角隅之中。

 3 ) 《黑楼孤魂》:八九十年代之交的噩梦


   上世纪80年代末,一部“儿童不宜”片引发了不可思议的观影狂潮: 影片当时一票难求,黑市票甚至炒到六块钱一张(正常票价才几毛钱);这项70万小投资制作最后创下近5倍的票房盈利。它便是我国首部立体声恐怖片——《黑楼孤魂》。
    美国学者欧内斯特•琼斯在《论恶梦》一文里,对电影史上的恐怖片进行了开创性的心理分析,他指出:“恐怖片是在最原始的无意识的层面上表现‘他者’的。”同样,罗宾•伍德也明确表示:“恐怖片这一类型本质上的政治进步性在于提出了西方社会中‘邪恶’的社会结构问题。”可以说,通过电影的方式寻求“邪恶的他者”,诉诸观众的本能,宣泄其与生俱来的内心脆弱感和恐怖体验,进而反省置身其中的社会语境及其意识形态氛围,是作为类型的恐怖电影最根本的文化特征。(李道新,2004)
   《黑楼孤魂》上映于198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中国社会正酝酿着巨大的躁动与不安。无论从故事内涵、影片结构抑或制作方式来看,这都是一个异常丰富的文本。影片所认定的“邪恶的他者”,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时人对八九十年代之交文化语境的真切体验。它也喻示着九十年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以及伴随发展挥之不去的忧虑。

一、历史反思与套层结构

    简单地说,《黑楼孤魂》讲了一个冤鬼复仇的故事:文革期间,一个家庭惨遭不幸,父亲临终前将财产和女儿小菊托付给一位20多年的朋友。但朋友谋财害命,把小菊吊死在地下室。十几年后,住这栋旧楼的录音师霍峰和女演员于红无意间发现此事,他们决定查出真相,而与此同时,惨案接连发生。
    文化大革命被认为是灾难的根源,片中很多对白都对那动乱的十年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比如“那年月活不了,只有死”、“那年头自杀的人天天都有”、“那日子口公检法都砸烂了谁管”、“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等等。
    《黑楼孤魂》选取了套层结构的结构样式:结尾一群精神病患者(都是片中演员)在医院闲聊,小菊站在一边,把玩着钥匙(片中恐怖道具之一),而女演员则成了护士,招呼大家:“吃药了”。最后镜头在她推来的药车上定格,全是各种不同药片的特写——原来,“黑楼孤魂”的传说只是出自精神病人的想象。在电影创作追求“宏大命题、深刻反省”的年代,这种荒诞手法的运用非常罕见。
    如此颠覆性的设计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讲求科学,破除怪力乱神,内地惊悚恐怖类影片最后一般都要告诉观众,鬼是假的。然而从另一角度分析,也可以说,故事看似纯属虚构,但其实它是真实的,它的真实使得“黑楼孤魂”中每一个人物最终都成了精神病患者,就像文革带给人们无尽的精神后遗症。
    19年后导演梁明在一次专访中回忆说,当年他们就考虑,弄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东西,会被认为是不真实的,最后怎么才能收得住呢。像他们这个年纪,从文革中过来,虽然只有八九岁,但那种感觉都是亲身经历的,包括抄家,冤死的人,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都有很深的刺痛。大家伙一商量,觉得中国人当时确实是生了一场大病,各种不同的病,有的人去害人,有的人被害,都是由于这样一个时代环境造成的。开始时想了很多结尾,但是最后大家认定就是它了,“咱们就吃药了”,梁明笑道,“十年文革之后,每个人都需要吃药”。
    如此说来,《黑楼孤魂》好像是一部专为反思文革、蕴含深刻思想和社会意义的影片。“邪恶的他者”被置换为一个经由政治统一论述过的“敌人”,从而汇入对那个时代表达感伤和道德谴责的“宏大叙事”的洪流中。但这么说似乎又未必准确。我总觉得,影片中有许多旁逸斜出然而含混不明的东西,这些“题外之义”极大地增添了作品的丰富性,甚至成为更突出的表现对象。而文革,作为复仇的背景和起因,在片中它不过是女演员于红那双灵异之眼看到的几个模糊且并不连续的断片影像。即使对话时,人们也是毫不沉重地谈论它,带着老人说旧的闲适口吻。文革纵然遗患深远,但到了八十年代末已是一个略嫌遥远的存在,它对人们生活的实际影响远远不及那些当下时兴的观念与风习。

二、多重叙事

    戏中戏的套层结构之外,影片中还有几条平行的叙事线索。故事主线是某制片厂正在拍摄一部电影,为了补录声音效果,录音师霍峰带女主角于红来到他所居住的一座即将拆除的旧楼里。可于红老是走神,霍峰似乎也听到一种奇怪的响声,好奇心驱使他独自闯入了阴森恐怖的地下室,但什么都没发现。回到房间后,霍峰习惯性地打开录音机检查录制效果,不料听到立体声的两个声位中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道录的是于红的脚步声,另一声道却是非常奇怪的哭泣声及撞门声。于红的“特异功能”使她可以看到过去,她发现文革时这里发生了一起谋杀案,被害者是个14岁的小女孩。为了弄清真相,他们开始走访调查。霍峰能录到未来的声音,于是在过去影像的重现与未来声音的预警中,犯下的罪行和相应惩处陆陆续续展现在观众眼前。
    第二个故事是小菊家的悲惨遭遇:文革期间父亲入狱,母女生活困难,母亲向一名小头头求助,反遭强奸,羞愤之余跳楼自杀。后来父亲病重,托孤于一位朋友,结果朋友图财害命,杀死小菊并将其伪装成自杀的假象。
    第三个故事是导演郑磊拍的电影所讲述的故事,下一节将重点分析,此处且不赘述。
    第四个故事关于金佛。网上有评论说“金佛的设置好像有点多余,可能只是为了连通剧情”,我以为恰恰相反。霍峰采访当年抄家的红卫兵时,那人透露当年是上面点名要他们家的金佛。这里暗示了“上面”贪求金佛与小菊家遭遇不公之间或明或隐的联系:宏大的政治话语背后,仍是经济逻辑在运作——不幸其实来自人们对财富的贪恋。混乱中,这尊大明包金佛像被小混混尤飞偷到手,据为己有。此后他多次以其为诱饵,干起倒卖古董的生意。导演郑磊买金佛被他用假货掉了包,骗走两千块钱,这个郑磊正是当年吊杀小菊的人。片中人物通过多种方式发生联系,共同推进叙事。后来尤飞被吓得神志不清疯掉了,嘴里还一直念叨:“小菊我还你了,小菊我还你了……”。金佛最终物归原主。
    和前两条线索相比,这个故事并不起眼,但我以为它才是电影真正在讲的东西。整部影片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财富和欲望的叙述,小菊家的悲剧和小菊本人的被杀都根源于此。
    导演郑磊和尤飞的第一次接头地点定在一个金碧辉煌的舞厅。摄影机带我们观赏了舞厅光鲜欢跃的人群,华丽多彩的灯光,摇过舞池、吧台、酒座,然而就在这高档奢华的场所里却进行着卑鄙的勾当。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小菊的冤魂正是利用尤飞贪财将其引入地下室。通往地下室的走道纸钱纷飞,我们看见尤飞带着不可置信的表情抓起几张白色冥币,接着摄影机采取他的视点镜头对冥币给了一个大特写:他看到的竟然是真实的钞票,而且是美钞!尤飞粗大的手指贪婪地摩挲着它,喃喃道:“嘿,邪了”。镜头又转,只见他眼中流露出如痴如醉的神采,随后弯腰捡钱,追随着一地美钞走向了他的末路。我觉得这个场景特别耐人寻味。为什么不是人民币,而是美钞?如果说美钞是美国或西方文化特殊的象征物,那么它预示着像尤飞这种盲目迷恋追随的人必然走向厄运,走向毁灭。此处不仅批判了人们对金钱的狂热追逐,也是在谴责八九十年代之交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向往。这是对一个外在于我们的华丽而神秘的“他者”的向往,但一切却不过是幻象而已,一如美钞实为冥币。“嘿,邪了。”邪了的是人们的心态,邪了的是这种心态下的中国社会。

三、电影中的电影

    影片的主人公在片中也都是拍电影的,于是对白里出现了许多专业术语及电影人的自嘲,别有趣味。如房主催霍峰搬家的时候指责他:“你们这些拍电影的,就知道教育别人”。还有片头霍峰对导演提出楼梯声音不对,能不能让制景再加工一下。导演说:“这事可够呛,就七十万,哪来那么多钱”。后来经影片真正的导演证实,《黑楼孤魂》的投资确实只有七十万,而且拍摄过程中也很受到资金问题的制肘——这便有点“元电影”的意思了。
    片中只有一处提及郑磊所拍电影的具体情节:他给女主角于红讲戏,说“作为这个家庭的养女,你并不准备接受你养父的钱和这次出国的机会。为了让你养父的亲生女儿出国,今天晚上你准备悄悄地离开这个家……”。然后就是片尾新闻发布会上,郑磊在台上大谈影片的主旨和深刻内涵,所谓意在唤起人们的良知,在相处时的真诚;促进我们古老民族的真诚、善良、互助、团结的美德等等。让一个背信弃义、谋财害命的凶手在众人面前颂扬良知,这不仅仅是为了反讽。如果稍加考量,我们会发现两个故事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反转关系。同样是养父和养女,郑磊辜负朋友重托,为了独吞钱财杀死小菊,小菊的冤魂最终向他复仇,将其吊死在旧楼里。而郑磊拍摄的电影中,养父把钱和出国的机会都留给养女,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养女深为感动,却不肯接受养父这么重大的牺牲,宁愿悄悄离开。前者冤冤相报,后者报桃投李,这是影片内部的现实与虚构,其中他们对金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构成了最显著的区别。再回过头看郑磊关于良知和传统美德的一番讲演,我们会读出更深刻的意蕴:惟有轻视金钱才能唤起良知,维护我们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
    然而现实并不能如人所愿,这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欲望的时代。主演于红开始 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表现离开养父家时那种复杂的心态。郑磊为了启发她,对她说,“于红你要成为中国的大明星了……这部影片将参加国际电影节,你可能成为国际明星。你知道我对你从无所求,你现在的心情是什么”,然后于红就将所谓“复杂的心态”表演出来了。但这显然属于两种南辕北辙的“复杂”,电影中是感恩和惜别的一片真情,于红表现出来的,却是对名利的渴望和野心。霍峰起初制止小菊杀死导演是为了诉诸法律,即人间的秩序,希望拿到他害死小菊的证据,然后通过正常的程序将其绳之于法。但于红却出于私心,她说:“千万不能让他死,这部影片还没完,它对我很重要。”霍峰这个毫无私欲,一心主持正义、维护人间法则的人最终躺在医院神志不清,复仇仍旧以鬼魂的方式完成,这也是对法律和公平的嘲弄吧。
    
    分析过电影中的电影,再说点电影外的事。《黑楼孤魂》作为内地最早的独立制片,是一部集艺术商业元素于一体的电影作品。它的制作过程本身就体现了商业化时代,电影对大众心理和市场的迎合。该片投资是梁明和制片人一起拉来的,由一个乡镇企业家出资。作为导演的梁明当时有很大压力,觉得不能让老板亏本。后来正好看到这样一个剧本,既有社会意义,同时它又是一个恐怖片。建国后这样的片子极少,《黑楼孤魂》算是中国第一部立体声恐怖片,也是第一个片头打上“儿童不宜”字样的电影,属于限制发行。但这样反而更吸引人,据说当时卖了三百五十多个拷贝,一个卖一万,可说是创造了当年的票房奇迹。


参考书目:
谢冕、张颐武:《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李道新:《意识形态氛围与中国恐怖电影的不可预期》,见《电影新作》2004年第5期
侯亮:《“第五代”中的海归派——访导演、摄影师梁明》,《大众电影》2006年第20期
胡不鬼:《专访经典恐怖片〈黑楼孤魂〉导演梁明:当年没有张艺谋拍不成》

 4 ) 会被吓死的?

89年的《黑楼孤魂》简直是国产恐怖片的巅峰。演员走心,情节走心,画面写实,是如今达不到的水平。寓意深刻。道貌岸然的导演,趁火打劫的林叔,不负责任的警察。到最后都是一群神经病的疯言疯语。

一间昏暗荒屋,一道深锁木门,背后留下一桩经年悬案,冤魂复仇半夜索命,社会的黑人性的恶,于恐怖氛围中渐渐显现。鬼怪讽世之作,结尾寓意深远,举国皆疯正义缺失的过往,伤天害理就如精神病集体发狂,道貌岸然逍遥法外的当下,沉冤昭雪就如精神病痴人说梦。

可以说这是国产恐怖片的一个里程碑了。影片音效是最大的特色,结局的颠覆给整片逼格提高了几个档次,那些解读什么文革控诉反思的,用现代流行语讲就是装逼婊。看老片能感受到80年代改革开放所带来不伦不类为主流的社会主义特色。

 5 ) 和谐社会拍不出这样的电影

6.8分的评价未免苛刻了,1989年拍摄的恐怖电影,虽然和同时期拍出《沉默的羔羊》这样经典惊悚片的美国还没有可比性,但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真的非常具有探索精神。一些惊悚桥段也许现在看起来已经司空见惯,毫无违和感,但在当时我相信绝对是首开先河的,还有它的音效和极具荒诞意味的结尾。如果没有经过后来那么多国外经典恐怖片的洗礼,在当时看一定是耳目一新的。这部影片给很多70后留下极深的“阴影”,足以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这部中国八十年代末拍的恐怖电影要比九八年棒子国拍摄并谓之经典的《女高怪谈》好看不知多少。电影的情节设置的简洁巧妙,毫无拖沓,观众看的时候气氛紧张但并没有负担。看了影片的另一篇影评,对小菊最后报仇的方式分析得很好,我在看的时候也以为最终会是坏人得到法律严惩的和谐局面,没想到小菊还是用了自己的力量复仇。这样的不和谐结局在今天肯定是得不到广电总局批准的,当然那得是在广电总局不禁止拍鬼片的前提下。
虽然技术有限的特效现在看来有点可笑,但文革这样的时间背景制造了最好的恐怖气氛。我相信最后的荒诞结尾是有深刻寓意的,这样意想不到的结尾在当时真是大胆的尝试,我也很喜欢。

 6 ) 为什么它会吓死人

吓死过人、童年阴影、大陆第一部鬼片云云,如此多的噱头,如今看来在恐怖方面不过如此。 但它的音效剪辑故事的节奏讽刺意味现今仍不过时,它成为许多人八九十年代的阴影有如下原因:1故事发生在八九时年代破败的筒子楼很能引起城市居民们的共鸣。2国产恐怖片在当时的空白,比起如今饱受日美恐怖片摧残而练就铁胆的我们来说,片中在当时新颖的手法足矣把人们吓个屁滚尿流。3比起现今接受各种科学信息轰炸的我们,那时的人更迷信。4鬼魂在文革那个混乱年代死去,更能引起刚从文革的阴影走出来的人们的共鸣。 虽然恐怖手法现今已"泯然众人矣"了,可是它的讽刺意义在现今仍是高超的,可见电影具有时代性,虽然技术会过时,可好的片子的想法和对人性的探索永不过时。

 短评

神州岂此千般罪,黑楼原藏万种邪。十年横扫牛鬼神,尚余此处一孤魂。死不瞑目碜绿光,便有精生鬼娃娃。举国皆疯,该吃药了

4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这片很牛啊!在那个年代还能上映说明历史一直在倒退!!

9分钟前
  • 水罂粟 [兽女]
  • 推荐

三星半,那个年代的国产鬼片拍的相当渗人,结尾被河蟹了,看了河蟹还是比较考究的

1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1989.。果然那个年代什么都有点盼头 。后来不解释╭(╯^╰)╮

15分钟前
  • 名字没想好
  • 还行

以前看的时候听说是大陆最最恐怖的恐怖片,有几个场景恐怖氛围做足了功夫,整体感觉一般,然后关于文革的沉重反思少不了!结尾或许才算是最大亮点——这个片子是“中国大陆特色”恐怖片的源头。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对文革的提及--"公检法瘫痪,能结案就不错了""整个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对伪君子的嘲讽--导演道貌岸然的虚伪演讲.和对弱者的同情--法律不可依靠时以特殊手段实现正义.这类表达放在今天首先过不了广电这一关,80年代的恐怖片都能拍到这种程度.致上敬意

24分钟前
  • 跑跑
  • 还行

什么好素材拿来天朝来拍都会变味,都会被审查和体质那一套彻底毁的差不多了,当年这部恐怖在类型、声效和恐怖氛围营造方面已经相当不错,尽管细节还存在一点过于生硬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冤有头债有主吧。最后的结局大亮,简直就是天朝当下所有院线恐怖片的鼻祖啊。★★★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原来最狠的不是鬼,是人啊,是阶级斗争啊。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

33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女演员能看到过去,录音师能录到未来,导演是凶手,最后,大家都是神经病……

3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吓人的点到底在哪里?

41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

第10放映室强烈推荐~~刚看完了,真相很强大(在电影上映的那个年代绝对是神作!)

44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推荐

国家都疯了,何况人呢?这句搁今天,肯定通不过;一开场的几个镜头就让人无比压抑;而最精彩的还在结尾,看到最后1分钟,有惊喜。

4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三星半;80年代的国产恐怖片真是百花齐放,想象丰富创作大胆,氛围营造极好,孤楼、暗雾、楼梯、玩偶、落叶,看得寒毛直立,不比如今所谓恐怖片只会笑场;结尾的逆转,估计也是迎合主流吧,否则怎能公映,不过也暗指那段吃人历史不是荒诞不是梦境,也不是疯子的臆想,的的确确存在。

53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毫无疑问,要是玩儿声效跟氛围营造乃至故事创意,国产恐怖惊悚完全能独步全球,可惜现在瞻前顾后的太多,审查因素,镜头语言,概念设定都差了太多。。。好传统没保留下来

56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男主苦口婆心地反复劝导女鬼说:小菊,你不可以这样。

1小时前
  • 水仙操
  • 推荐

最有意思的一段是65分钟处当录音师装好录音枪双手端着走向阴森的地下室时用的配乐居然是《2001太空漫游》里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小时前
  • 易老邪
  • 还行

录音师和戏中戏的点学的是德帕尔玛的《凶线》,结尾精神病院学的是李翰祥的《销魂玉》。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印象比较深的国产恐怖片,拍成这样已然很优秀了,讲述文革对普通人的迫害,受害人化身鬼魂伸张正义,说是恐怖不如说是善恶有头,而结尾那个精神病院的场景简直神了,堪称神来之笔。

1小时前
  • 瑞波恩
  • 力荐

结局太他妈雷了。。。。

1小时前
  • shakingx
  • 推荐

”该吃药了“

1小时前
  • 李可笑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