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风流1934

喜剧片美国1934

主演:克拉克·盖博,克劳黛·考尔白,沃尔特·康诺利,罗斯科·卡恩茨,詹姆森·托马斯,艾伦·海尔,亚瑟·霍伊特,布朗什·弗雷德里克,查尔斯·C·威尔逊

导演:弗兰克·卡普拉

播放地址

 剧照

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2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3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4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5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6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3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4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5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6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7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8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19一夜风流1934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0:02

详细剧情

  埃伦·安德鲁斯(克劳黛·考尔白 饰)与飞行员金·韦斯特利(詹姆森·托马斯 饰)的婚事遭到了富豪父亲(沃尔特·康诺利 饰)的极力反对。被困在游艇上的埃伦绝食无效,竟跳海逃走去找金。心急如焚的父亲派出侦探对女儿围追堵截,不料聪明的埃伦托人(艾玛·坦西 饰)在侦探眼皮底下买了去纽约的长途车票。旅行计划很完美,可是不谙世事的埃伦不仅行李被偷,还落下车票,错过了班车。而捡到车票的前记者彼得·沃恩(克拉克·盖博 饰)为了把票还给埃伦,选择留在车站等待。失去财富的埃伦与失去工作的彼得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长篇影评

 1 ) 我不喜欢克拉克·盖博,但我仍然写了这篇影评

《一夜风流》斩获第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女主角五项最具分量的大奖,直至今日仍没有多少影片可以同时包揽这几项大奖。精彩的剧本,精湛的演技,《一夜风流》用这一切证明——爱情轻喜剧足够问鼎奥斯卡。
风流倜傥的克拉克•盖博,美艳动人的克莱黛•考尔白,两人分别饰演丢了工作的落魄记者,和逃离家庭只身去寻未婚夫的富家女。两人同时登上了一辆长途汽车,从而相识。记者发现富家女身份,本想在她身上挖出独家新闻而多加照顾,富家女则因为丢了行李同时躲避父亲派来的侦探只能依赖记者。两人一路的经历反而成就了一段爱情的诞生,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爱情滋长过程中的片段,我更愿意叫它们“桥段”,因为这些片段正频繁地出现在当下的影视作品中。长途巴士上为了一个座位两个人的争抢,女主角故作姿态不搭理男主角,宁愿坐到一个陌生人身边,而最终却因为邻座震天的鼾声而被迫悄悄回到假装睡着的男主角身边就寝。著名的“耶利哥墙”,两人住在一家简陋的小旅馆的双人房,仿佛是要占女主角便宜的地点,男主角却在两人之间挂起一条床单,使富家小姐对他大大改观。加上早晨他亲手做的早餐,提醒小姐去洗澡,两人之间被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以至于小姐父亲派来的侦探进入他们房间调查的时候,两人轻轻松松便把一对夫妇表演得那么逼真。影片最后的高潮,也就是女主角在即将到达未婚夫身边的时候突然明白了自己的心,结果男主角独自离开的片段。以为他已经离开,以为他只是利用她来谋利,而他最终回到她身边,并向她求婚,一切令人欣喜若狂。这个完美的节奏掌握,几乎成了未来所有同类电影的教科书。
我想起《金玉盟》、《罗马假日》,甚至盖博的另一部代表作《乱世佳人》,他们几乎有着一样的形式,男女主人公有着一样的倾心方式。虽然因为缺乏慑人的悲剧情节,《一夜风流》在名气上远不及以上三部中的任何一部,但绝对不能掩饰它那精彩对白给观众带来的“高智商享受”。我始终认为,拥有好对白的电影必定是值得回味很多遍的好电影。
片中的对白实在值得玩味,有的还特别有趣。在路边,她撩起裙子露出漂亮的腿想要搭顺风车,被他看到。他嘲讽她:你为什么不把衣服都脱掉?你可以拦下40辆车!她毫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回他:嗯,哦。什么时候我们需要40辆车的时候我会想起的。后来父亲问女儿,从小到大我就没有见过你哭,这肯定很严重。你在哪里遇见他的?女主角老老实实地回答说:在路上。父亲大吃一惊:现在你不要告诉我,你爱上那个巴士司机。哄堂大笑。
是的,它很有趣,它是吵闹中的一种浪漫。其实我并不喜欢克拉克•盖博,就如他在《一夜风流》中那样的姿态:有恃无恐,愿者上钩,直到最后再为女主角付出。当然,没有社会经验,刁蛮高傲的大小姐并没有太多让人真心喜爱的魅力。但是他们在一起就很可爱,可以激发有趣的桥段,可以炮制精辟的台词,可以轰轰烈烈,可以回归温馨平淡。1934,它是一剂强心针,慰藉了经济萧条时期的没过。2010年,它是一首小情歌,唤醒每个人心中对美好的渴望。让我们向这偶像剧桥段鼻祖、以及这些动足脑筋的台词而鼓掌,而致敬吧!

 2 ) 一夜风流又何妨

人类的爱情一定与物理学有某种特殊的隐秘关联。很多科学主义者相信爱情是许多分子,它们存在于各个人的体内和体表,一旦遇到合适的对象就释放出来。因此,所谓脸红耳热,所谓耳鬓厮磨,不过是这分子剧烈运动,产生大量卡路里带来的结果。

 
    当然,这种机械唯物论的观点自然会遭到许多人本主义者的批判。他们认为爱情要么来自于人类内心中最为崇高的感情,这种感情不断在寻找它自身的对象,而一旦寻找,便会迸发出爱情的火焰。
 
      以上两种观点当然各有起理,但是对于一部爱情片的导演来说,他的心中一定对这些观点置若罔闻。因为,他要捉摸的是如何让不是情人的演员产生情人的感觉,并让每一位观众都为之神往,为之动容,为之心醉。
 
    成功的爱情片首先需要的是成功的演员。克拉克盖博显然最合适不过了。如果电影史上评选十位最富有男士魅力的演员,他一定会名列其中。盖博的魅力来源于他的细腻、柔情、男子气,外加一点点神秘。盖博饰演的角色总不是什么名门显贵,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粗犷的气质,这显然与娇贵的贵族气息格格不入。他对女主角感情的表达方法是自然的而不是心机的。
温情:早起为疲惫不堪,酣梦初醒的女主角端来一份亲手烹制的早餐。男子气:奋不顾身的为女主角追赶抢包的盗贼,以及打败狡猾的车匪路霸。机智:在面对他人的勒索时,虚构了一个绑匪的故事将别人吓跑以及在应对侦探检查时和女主角扮演的二人转。正直:当有机会获得10000美元的酬劳时,抽身而去,仅仅索要自己所付出的39.6美元。当然还有诗意。当他将女主角安顿下来后,被问及姓名时,他说道:
 
I’m the whippoorwill that cries in the night. I’m the soft morning breeze that caresses your lovely face. 我是在夜晚啼叫的夜鹰,我是清晨轻抚你可爱面颊的清风
半梦半醒,半真半假,轻盈曼妙的句子偏偏配上盖博浑厚低沉的嗓音,确属诗意之作。
 
当然,女主角也有自己的绝招。克劳黛·考尔白露出玉腿搭顺风车的场面,确属经典中的经典。——虽然当时露出的只有小腿的一半,但是在30年代的美国,已经足够倾城了。反倒是现在许多电影中从大腿根开始露起的片子,令热反胃。西洋女人,在露腿露得如何有分寸上实在无法与东方女子相媲美。所以,旗袍只能穿在东方女人的身上。
 
本片的剧本是一个当时流行的报纸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看成是另一部《罗马假日》。在这些影片中,女主角的容貌都是美丽的,身份都是显贵的,而境遇都是难堪的,性格都是叛逆的。当时的电影可以说起到这样一种作用,它们努力在打破现实中高低尊贵的壁垒,而让大众感受到那宫闱深处的气息。
 
在这种思路上,显而易见,男主角成了另类的英雄。它们不是用手中的剑去屠杀妖怪或巨龙来获取公主的芳心,而是用自己的爱情去俘获她们的芳心。而这样一种打破界限的爱情,确属真情。当然,机缘的营造只能是巧遇。或者,可说是缘。
 
对于爱情,兴趣第一,能力可以慢慢培养。不然耽误的,只有那一夜或一瞬的风流。

 3 ) 细节看一个富家女如何爱上穷小子

一天之内连刷两次的电影,这在我来说是第一次,以前被电影名字耽误了。

抛开这部电影伟大的成就和里程碑的教科书意义不说,单说一个富家女怎会爱上穷小子,看几个细节。

一,两人吃早餐的时候,一个镜头上克拉克盖博站在窗边,看到考尔白洗浴回来,马上开始煎蛋。

二,两人在河边,盖博一边说话一边纨裤脚,然后让考尔白拎鞋,这时观众才恍然原来是要扛她过河。

三,在车上,看到女主衣服湿,简单的摔过一条毛巾。

四,女主不起床时数1、2、3、4;过河时打屁股;不让女主吃巧克力;过去第一辆车后的埋怨……

前三条说明细心和体贴,如果说这是对一般女性尊重的基础上人人都会做的,那么第四条例举的就是女主爱上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在最后同女主父亲谈话中所说:你女儿需要时不时修理一下。这是有这深度自信和要求灵魂平等和自由的人才能做到的,简单粗暴但是细致体贴,这也是女主真正喜爱的。

影片最后有个镜头十分有意思,盖博和女主父亲打电话的时候,盖博始终是背影,十分傲慢甚至无理,而父亲身体前倾,谦虚而谨慎,简洁明快的反映出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和一个深爱着女儿的父亲。

可见,时代进步并不能让观众口味变刁,经典过多少年依然是经典。

 4 ) 浅析《一夜风流》


《一夜风流》是哥伦比亚公司于1934年出品的影片。由于时值经济大萧条时期,行业巨头米高梅公司为了抵清债款,将克拉克•盖博抵押给彼时名不经转的小公司哥伦比亚,致使盖博大为不满,开工前甚至调侃导演卡普拉的办公室就像在西伯利亚。制片人哈利•考恩也不看好这部改编自刊载于杂志上的《夜班巴士》的电影,劝说卡普拉将剧本卖掉,在后者强硬的坚持下才作罢。女主演克劳黛•考尔白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因为高片酬才接手了这部被当时的大明星玛娜•罗伊和罗伯特•蒙哥马利认为题材和故事很傻的影片。在几乎所有参与拍摄的工作人员和业内人士都不看好本片的情况下,《一夜风流》创造了影史上的奇迹——在影院门口排队购票的观众络绎不绝,排队排到了大街上,报纸头版不得不对本片进行了“被动”宣传,一时成为社会话题。气势如虹的《一夜风流》在第七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击败了热门《埃及艳后》、《瘦子》等影片,成就了奥斯卡历史上第一次“全满贯”——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剧本五项大奖——该记录直到40年后才被《飞越疯人院》追平。“全满贯”的队伍时至今日亦只多了一部《沉默的羔羊》。

影片开头的字幕让人眼前一亮:弗兰克•卡普拉是第一个将自己名字写在电影名之上的导演。“古典好莱坞”时期,导演只是一部电影制作中的一环,而他认为电影是艺术的延伸,只该由导演个人来制作,而不应使电影制作过程变成委员会一般。后来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导演成为了在大制片厂体制之下“美国梦”的代表人物。

  古典好莱坞时期的影片就画面上讲究对称与平衡:对称画面使人保持均衡关系,心理感受上偏于严谨和理性,显得有秩序,协调, 有一种庄重感。艺术中的对称原则,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的艺术体现。《一夜风流》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很暧昧: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考尔白在旅馆的第一个夜晚那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画面居中由“耶利哥墙”分割,克劳黛•考尔白居左,卡拉克•盖博居右,光线明灭柔美,这充分满足了古典好莱坞时期之于美的表现。画面中二人床头拉窗的位置高低却打破了这一平衡,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与隐喻性。当二人第二次于旅店过夜时,画面里只有床头灯这一单一光源,并且反光的“耶利哥墙”在这场戏中显得单薄了许多,这两点变化旨在于通过画面给予观众二人距离拉近的暗示的同时,依旧不违背画面布景的对称与平衡,并且反光的“耶利哥墙”对于二人暧昧氛围的营造在艺术气质上远远胜于真枪实干的床戏——挂在二人中间的床单仿佛吹弹可破的窗户纸,给予观众期待的同时,两人却不越雷池一步,在充分挑逗观众的同时,不触犯《海斯法典》的禁条,可谓古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楷范。

精雕细刻的经典“好莱坞式”用光于本片中的运用可谓是古典好莱坞时期的典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制作的商业片就能十分娴熟地在银幕上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梦境”,通过光线等艺术手段拍摄出一幅幅唯美的画面,让观众沉浸在银幕世界中,享受电影带来的快感。这一时期,好莱坞电影的审美诉求是制造一个与现实社会有一定距离的“银幕神话”,好让观众能在电影中忘记现实的烦恼。因此他们必须使拍摄出来的画面尽可能地好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这一时期的电影大都采用了舞台剧的打光方式。《一夜风流》就是如此,在电影中,舞台灯光的效用被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情境氛围的重要手段。影片中,每当画面给出克劳黛•考尔白的近景或特写时,光线都十分讲究:主光、侧光、背光、轮廓光、眼神光一应俱全,克劳黛•考尔白的脸上还被刻意地铺上了柔光,像极了一位荧幕天使;而在塑造克拉克•盖博时则用侧光和硬光勾勒出他英俊的脸部线条。最典型的例子则是二人于稻草堆里的夜戏:一整场戏对光的把握可谓颇为用心——理应为单个光源的月光零敲碎打的铺满了画面,并且稻草是不反光的,但是观众被镜头下的克劳黛•考尔白及克拉克•盖博的郎才女貌迷得如痴如醉,完全忽略了整场戏之于“光”的不合理性。当克拉克•盖博将要吻上克劳黛•考尔白时,打在克劳黛•考尔白侧脸的高光于画面中好似羽绒般勾勒出轮廓,与之前克拉克•盖博背着克劳黛•考尔白踏过的波光粼粼的河面异曲同工——营造出仅属于电影中的童话感以及赋予观众的白日梦的超脱式的境遇。

影片在古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类型化的推动上无心插柳了一番:笔者认为《一夜风流》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公路爱情片的鼻祖——当然,业界已经普遍认为该片在内容上是疯癫喜剧的开山之作。由于影片周期与经费的限制,致使虽为大制片厂流水线下的哥伦比亚公司不得不在《一夜风流》上放弃了搭景棚拍,更多的选择了外景,主场景亦辗转于巴士、旅店、农舍、办公室、车站。也正因为如此,早就了电影史上的经典:萧条时期的不同阶级的人们在一辆破巴士上载歌载舞。镜头在群像上自如的滑过,观众仿佛感受不到摄影机的存在。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考尔白与乘客绘声绘色地附和着领唱者,甚至司机也情不自禁地大声唱着——笔者甚至能相见当是影院里观众与荧幕中的乘客们一齐唱着这首《空中飞人》。这对于现实中处于大萧条时期的观众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精神性团结的推动,同时体现了《一夜风流》情节上的讨巧与亲民性。

古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受限于《海斯法典》的禁条,不允许与荧幕上出现吻戏之类于当时基督清教影响甚重的观众而言,在纸面上可以接受,却苦了大批电影工作者。所以戏中克拉克•盖博和克劳黛•考尔白不是不想接吻,是不能接吻。但是导演卡普拉还是很聪明的用一些擦边球去挑逗彼时保守观众的下限——在克拉克•盖博的各种大拇指拦车不管用时,克劳黛•考尔白裹着丝袜的大腿导致电影院传来齐刷刷地惊呼。据说当时克劳黛•考尔白起初不愿意露大腿,可又嫌替身的大腿不如自己的好看,于是才有了荧幕上的全身出镜。而克拉克•盖博一边吃着胡萝卜一边与克劳黛•考尔白语序破快的贫嘴这一幕则是兔八哥的雏形。而55年后,另一位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则在《天堂电影院》里让各个好莱坞的影星们与荧幕上亲了个够。

17岁时就在格里菲斯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跑过龙套的卡普拉耍起蒙太奇来亦是分外娴熟。当克拉克•盖博拿着1000块,驾驶车头冒着蒸汽的轿车往旅店赶时,另一边接到女儿电话的康诺利带着车队试过盖博身边时,一组平行蒙太奇的两条线交汇,而当忽然不知的盖博唱着《空中飞人》心情愉悦地行驶途中被火车拦截,之后看到考尔白被康诺利接走之后,沮丧的表情,蒸汽,泄气的轮胎之间的组接又可视为了表现蒙太奇的手法。在彼时蒙太奇手法形成的雏形期间,导演卡普拉用类似的尚未被总结归纳的镜头语言向格里菲斯致敬的同时,体现了自己对电影剪辑与表现形式的探索是令人敬仰的。

影片在逃婚戏迎来了高潮。这场多机位分切的戏份充分体现了卡普拉在演员走位与镜头调度间游刃有余的天赋。而逃婚戏亦被之后诸多影片竞相效仿,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毕业生》。影片最后,克拉克•盖博与克劳黛•考尔白于旅店里吹着号角——上帝接受了以色列人的诉求,以神迹震毁耶利哥墙——掉落的床单,熄掉的床头灯,始于迈阿密的爱情终于到站。一个落魄记者以39块2赢取富家千金的爱情喜剧,让观众在100分钟里忘掉现实中的这个国家正在经历的苦难,像片中的小人物皮特一般,乐观向上的积极接受生活,等待属于自己的美国梦式的峰回路转。




 5 ) 由于经济危机

由于经济危机,米高梅的影帝盖博被抵押到了哥伦比亚拍戏,成就了这部最著名的经典喜剧,从而也诞生了不少被后人效仿的桥断。作为早期好莱坞最值得一提的几部电影之一,《一夜风流》的意义不仅局限于影史上。在人们面临失业,破产的社会背景下,这样一出用三十九块二的投入迎娶富家女的传奇多么地富有美国精神,这样一幕全国各界贫苦人民在一辆破公车上欢乐地同唱一支歌多么地主旋律。最后大资本家抛弃了富家子弟,把女儿交给了穷小子的举动多么地具有亲和力。一切细节都显示出这部电影在那个时代的讨巧和乖僻。也许它并不纯真朴素,也不揭露荒谬,但是这是除了天使微笑,魔鬼微笑之外的第三类喜剧效果,它可以让人们在短暂的100分钟里忘掉这个国家正在遭受的灾难,并且斗志昂扬地向片中小人物那样,快乐的接受生活,开辟属于自己的美国梦。

 6 ) 微笑胜过眼泪

    <It Happened One Night>这应该是我最近翻老片,翻到最早的一部了,1934年.
    其实很早就想看了说,但是一直没时间(当然,也许是借口,我只是懒).

    起初是在我们的书上看到这个电影的介绍,大约可能是讲类型片或者别的什么概念吧,我忘记了也...|||

    由于书上介绍了大概的剧情,所以看影片之前我就带了深深的疑问.它比<罗马假日>早近20年,<罗>的情节几乎照抄它的,凭什么多年以后,<罗>是世纪经典,而它只是造就了一个克拉克·盖博?

    看完片子,这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原因在于,我觉得它比<罗>吸引我.不是因为我是HAPPY EDNING主义者,因为我根本不是.不是我嫉妒人家赫本的美丽,所以故意这样说,因为我实在觉得世上不会有赫本更美丽典雅的女子了.

    格利高里·派克很帅,但没有克拉克·盖博能吸引人,或者说吸引女人.格利高里·派克不及克拉克·盖博那样的潇洒幽默,有点玩世不恭,又有点痴情专一,也许你觉得那一切都是幻觉,但就是爱上了他.
    我承认女主角方面,赫本实在加分太多.<It Happened One Night>的女主角是谁,我现在还不知道,也没想过要去知道.一个长得让我觉得甚至不能说漂亮的女人,后来偶然间发现她有个很大牌的名字---Claudette Colbert,好吧,是我孤陋寡闻了.

    同样是富家女简装出逃,同样是半途偶遇英俊的青年记者,同样是爱情与身份选择两难;惟一的差别只有结局,一个收于团圆,一个则止于哀怨.(别的我都可以理解,但都是记者,这点让我怎么也想不明白!想现在的娱记和评论员,多么爱抓抄袭者啊...|||)
    我不得不说的是,两部片子都给了我一个过10年都会记得的地方.<罗马假日>的罗马许愿池,<一夜风流>的"耶利哥墙".
    对于结局,我觉得两个结局都很好,没办法比较.一个是富家女,有一个疼爱自己至极的父亲,所以为了女儿能幸福,嫁给谁都可以,只要对方爱她就好.理所当然,最后"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另一个是一国的公主,公主享有的荣华富贵是日后为国牺牲的代价,你作为一个国家的公主,有义务为你们的国家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还有婚姻.我承认<罗马假日>,最后派克转身离开的样子让我动容.但这不及<一夜风流>最后号角响起时,我真心的微笑.

 短评

许多会心一笑的细节。 而且原来这是《罗马假日》的原版。 哈

10分钟前
  • shu
  • 推荐

这中文名翻的。。。。

11分钟前
  • 芝麻酱
  • 力荐

我曾经到过一个太平洋的小岛,到现在还无法忘记,我想带着我的爱人到哪里去,在那里,有时你会感觉自己和月光,海水融为一体。成为无比广阔和伟大的自然的一部分,住在那里最好不过了,你会感到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13分钟前
  • |乐子|我拒绝
  • 还行

被美国佬三十年代的电影制造水平惊呆了,我们国家就是现在的电影都没几部比得上这一部。

15分钟前
  • 游牧人·芳汀
  • 推荐

落跑新娘和典出于《圣经》的情趣用品,比《罗马假日》杰出多了。长途车上这个人唱完一段另一个接着唱的段落极为精彩。

20分钟前
  • xīn
  • 力荐

他哄她都是用骂的。他会帮她赶走搭讪者然后说:“不是为了你,是他太吵了。”他准备写两本书,一本是如何泡甜甜圈,一本是如何用大拇指拦过路车。他要带他的爱人去太平洋月光下的小岛。他要了39块6毛钱的赏金,头也不回的离去。永远的盖博,永远令女人心碎。

24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两个人登对时,任何事情都会把你们凑合在一起,这就是爱情该有的样子。好莱坞早在80多年前就有这么好看的chick-flick了啊,而且一部喜剧还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男主女主剧本,简直登天。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耶利哥之墙已经开始倒塌

31分钟前
  • youngman
  • 力荐

当代俗片之祖,不过真的很好看,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以说是好上加好的电影啊

32分钟前
  • Maggie Z
  • 推荐

打车的那段笑死我了。

35分钟前
  • 女魔头
  • 推荐

4.5星。第一夜,她像个孩子靠在他身上睡着,而全世界的男人都觉得她睡姿好看。第二夜,他们一帘相隔的距离刚刚好,大雨落下,猛烈的滋生着情愫。第三夜,星空眨眼注视着草垛上两颗逸动的心。第四夜,他们的爱隔着一层纱,又隔着一层峦。第五夜,爱的号角攻陷了心的围墙。

37分钟前
  • 之晨
  • 推荐

台词牛逼死了

38分钟前
  • 吴嘎嘎
  • 力荐

克劳黛算得上是所有落跑新娘的祖奶奶了吧?!这个百用不烂的梗原来人家老美这么久之前就玩过了……那个年代就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好莱坞真是可怕……盖博真是帅啊,帅到女主迅速抛弃前男友的狗血桥段变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4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又是一部如宝藏般存在的杰作,简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盖博和考尔白之间的化学反应火花四溅,搭车那段戏乐坏我了;一个导演如果想靠拍爱情喜剧营生的话,把卡普拉刘别谦怀尔德三个人那几部传世的片子都吃透估计也就算出师了。

4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多日相处,换来片尾的一夜风流。——不禁套上现实的眼光去想:容易移情别恋的人即使爱上了别人,也比较不能保证不会再次发生“爱情转移”的情况。——很多电影故事为了增强戏剧化而编排一波三折的情节,但由于其生活逻辑性虽然存在但不太强就导致我的不禁计较,如片中行李箱被窃、巴士驶入泥潭事故……

4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罗马假日的最早版吧。我觉得,现在根本没有克拉克盖博这样的男人了

47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1934年哎…完成度如此之高,令人惊叹。有声电影初啼未久,方才开始普及,无声电影仍未彻底谢幕的时代,台词已如此妙语连连,珠玑满盘,看得各种欢乐畅怀,这才是喜剧最高境界,不能好看更多!不过,因为一个梗有借鉴,便说《罗马假日》照抄这部的人,敢不敢歇一会儿啊?

5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盖博吃胡萝卜语速极快的说话时我就想到了兔巴哥,看幕后花絮发现兔巴哥的灵感竟然真的来源于此!惊喜!历史上第一部赢得奥斯卡大满贯的作品(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本)。罗马假日也是套的此片吧?

52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弗兰克·卡普拉代表作,首部获奥斯卡“大满贯”的电影。本片是爱情浪漫喜剧的鼻祖,也让哥伦比亚影业一举跃升至一线制片厂。克拉克盖博饰演的穷记者和考尔白饰演的富家女魅力十足。影片台词绝妙,笑点不断,诸多精彩桥段为后世所借鉴:耶利哥之墙,美腿拦车,胡萝卜,扛人与打屁屁,旅行与逃婚。(9.0/10)

5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原来逃婚这情节从30年代就有了啊,嘿嘿,克拉克盖博的魅力真是挡不住啊。台词都很可爱,大灰狼,哈哈哈

5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