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梦

剧情片韩国2008

主演:小田切让,李奈映,朴智娥,张美姬,陈泰贤

导演:金基德

播放地址

 剧照

悲梦 剧照 NO.1悲梦 剧照 NO.2悲梦 剧照 NO.3悲梦 剧照 NO.4悲梦 剧照 NO.5悲梦 剧照 NO.6悲梦 剧照 NO.13悲梦 剧照 NO.14悲梦 剧照 NO.15悲梦 剧照 NO.16悲梦 剧照 NO.17悲梦 剧照 NO.18悲梦 剧照 NO.19悲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0

详细剧情

痴迷篆刻的年轻男子镇(小田切让 饰)连续数天被真实感极强的梦所困扰,当梦见开车撞人之后,他立即前往梦中的车祸现场,却发现这一切都曾真实发生。警方调取附近的录像,找到肇事逃逸的车辆,并从家中带走正在熟睡的汽车主人——刚刚结束一段恋情的兰(李娜英 饰)。兰拒绝承认罪行,然录像中的自己却确凿无疑证明了一切。最终查明兰患有严重的梦游症,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梦境竟与镇的意识相通。镇的梦操纵着兰的身体,去完成这一件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借着奇妙的机缘,两人走到一起,共同寻找着摆脱这恐怖之梦的办法,却又不得不去面对深藏心中黑暗的一面……

 长篇影评

 1 ) 悲傷到抓狂的,夢

令人悲傷到抓狂的夢。

今年的亞洲電影節買了三齣,第一齣的《車票》看後感覺土土的,沒能引發甚麼感想。這齣《悲夢》算是這次電影節其中一個重點,金基德X小田切讓,雖然我只是見到後者已經決定去看(然後才發現之前幾個電影節無獨有偶的我都選了有小田切讓的電影,原來暗啞底變了粉絲也渾然不知),而邀約友人時,只是說了小田切讓四個字,對方想也不想就說:就看這一個。 另外,電影的名字和主題也很像我的東西--悲傷的美學。

《悲夢》是一個帶點點奇幻的故事。又或者因為這樣,金基德讓小田切讓飾演的金在電影裡以日語跟其他說韓語的韓國演員對話,刻意營造一個超現實的空間(雖然一開始時觀眾都笑了)。故事雖然發生在現代的韓國城市,整齣電影裡甚少時間見得到城市景甚至室外景,大部份時間都取景於金和然(李娜英飾)各自的(過度唯美的)家/工作室裡。金和然因為對各自的一段逝去了的情感無法釋懷而在夢中相連,金在夢裡不停夢到前度女友的事,而然就會在睡夢中實行了金夢裡的事。於是二人開始跟心魔對抗,希望解除那個夢的魔咒。電影發展下來,二人不但無法消除心魔,還變得越來越歇斯底里(同時夢跟現實的交界亦變模糊),到最後演變成駭人的暴力,崩潰和滅亡。很沉重的電影。

二人的造型亦非常具象徵意味,金是全黑的,然是全白的(我就跟友人說男的打扮還可,女的打扮就很難在現實出現),代表了電影其中一個主題:黑白同色(大概是指二人對前度戀人截然不同的態度其實都是源於同一種激烈的情感)。到了某一個階段,然換了一身黑衣,代表她開始進入金的生命,但那並沒有持久,之後便又換回了一身白衣。然的禮服工作室是最具色彩的場景,但我覺得目的其實不在顏色而是漂亮的布料服飾(然的身裙本身都很costume),而電影的主調是黑白灰的調子,賣的是唯美的悲傷。背景是很重的韓國佛教主題,那些古典建築自然是建構唯美的手段,但亦不無象徵意義。整體感覺很完整。

小田切讓的演出沒有讓人失望。一身全黑造型突顯了修長的四肢和突出的五官,連身為男性的友人也大讚他是完美的化身(笑)。而他由淡淡的哀愁,到跟心魔抗爭的悲痛,到跟然戀上的忽爾柔情,再演變為死命跟仍然潛伏的心魔抗爭的歇斯底里,逐漸由暴力步向死亡,全部都演繹得淋漓盡致,看得人膽戰心驚。完本金被設定為圖章雕刻師就令人覺得只不過是為了好看,但後來當金把長褲脫了在上面寫字,再穿上然後用雕刻刀在腿上刻字那一幕,真是把我給嚇了個半死--其實都是為了表達唯美轉化成血腥的那種極度的暴力。都是為了愛。看了令人很忐忑的電影。悲傷在空氣中揮之不去。

這電影有一種很熟悉的氣味,想來想去想不起來,回到家忽然靈光一閃--那種唯美的,氛圍的,訴說愛情的歇斯底里,夢(潛意識裡的黑暗欲望)的暴力,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悲傷,無法脫離的命運等等的命題,跟數年前北野武的《偶斷絲連》實是異曲同工。《偶斷絲連》也帶點點《悲夢》那種奇幻異色,但北野武沒有很籠統的用灰調描繪悲傷,反而用日本四季的所有顏色鋪滿各個畫面,並不時於鏡內放進鮮艷得刺眼的桃紅色,來代表愛情的暴力。兩齣電影不約而同的描繪了被愛情所困的人,在極度的悲傷和孤獨裡如何變得歇斯底里,而不管他們如何嘗試亦無法脫離那個境況,而到了最後除了不停對自己付諸暴力甚至尋求死亡的解脫,別無去路。

最有趣的是兩齣電影對宿命的看法亦很近似,兩者皆暗示了冥冥之中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操控了主角們的愛情和命運,而他們越是反抗越是讓自己走上絕路,很fatalism的愛情觀。《悲夢》中金和然的緣份由一個解夢者開始,二人不斷跟睡魔和心魔抗衡,最終還是無法戰勝潛意識內的魔物和一種他們無法理解的外來的力量--金基德對這「外來力量」的解釋大概就是「業」:金的工作室擺放了各種佛象,而二人開始交住就是在一所佛寺裡,大鐘和瑪尼堆見証了亦預言了一段由「業」而起的緣份,而最後上吊自盡的然化身成了蝴蝶,又帶少許輪迴的隱喻。相對的,《偶斷絲連》一開始是一段木偶戲,而主角們就是那兩個木偶,無法切斷身上無形的命運之線,只能跟從木偶師的意志把事前已經決定好了的故事演完,至於是甚麼力量躲在那布幕背後,北野武沒有在電影裡說明,大概就是一種很廣義的命運。

另外一個重點是戀人之間的牽絆:《悲夢》裡金以金屬手扣把自己跟然鎖在一塊,《偶斷絲連》裡松本和佐和子之間就由一條代表了月老的紅線的紅繩緊緊連繫着。兩者都是為了保護對方而作的舉動,而諷刺的兩者結果都成了傷害的來源。這也令我想起岩井俊二的《愛的綑綁》--我果然是看很多這種電影......大概是某種宿命促使的吧(笑)。



原文載於:http://www.xanga.com/suu4leaf/679588340/item.html

 2 ) 비몽.黑白

2009/01/18 00:33

这个男人的电影可以让人大脑拥有片刻安宁的时刻

然后可以借助着闪烁的光影宣泄一些任性的情绪

韩语与日语的对话并没有显的怪异

无论是聊天叫喊咒骂哭闹

都似乎恰到好处的表达并且能够被理解

就像《呼吸》里一贯的静默

只能听见影像周围缓慢的气流声

不需要交谈和语言

眼神动作还有一些精神上的感知

可以精确地涉猎到彼此每一微秒的意图

비몽...非或悲...

黑与白本为一体

在梦中酝酿着更多的贪念

即便醒来已不记得原本的贪欲

这根植在心底的欲念操控着全部的身心去完成

一切的可悲从永无节制的梦境开始

人生全部的坚持和笃信都倚靠这卑微的梦境

停止梦想停止做梦

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3 ) 为求同色,唯有化蝶

美就是要让人震颤,否则便一文不值。
——居伊·布尔丹【1】
     金基德是二十世纪末韩国出现的一个异类电影作者。素有快手之称的他以几乎每年一部作品的高效率、低成本进行着自己的影视创作。从1996年拍摄的第一部影片《鳄鱼藏尸日记》开始,到目前为止,他共创作了14部作品,其中《撒玛利亚女孩》获得了第54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空房间》获得了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在多个电影节上的频频获奖,使他已然成为世界影坛上最富盛名的导演之一。
在他的电影中,不仅对人性有深入的开掘,同时也用他独特的电影语言表明:人类在充斥着欲望的世界中的无力挣扎。影片中充满了东方色彩的细节渲染,再加上与西方相似的叙事结构设置,使观众获得了不同的审美期待。在电影主题上,以另类的叙事风格和黑色的隐喻为主;在电影影象上,却始终追求着一种唯美的风格;在虐恋和畸形的非常态行为中潜藏着淡淡的温情;在唯美的意境中穿插着血淋淋的自残。金基德完美的将两种不同风格的影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视觉张力和情感张力,冲击着观众的神经,极富震撼力。他是融东方文化底蕴和西方艺术气质于一身的典范,并以其特有的诗意格调和美学特征自成一家。
 
一、叙事手法
      他的电影往往主题大胆、取材尖锐、手法另类,而独树一帜的叙事风格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悲梦》中,依然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化叙事,并将这种风格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
(一) 假定性叙事
电影是一门想象的艺术,也是一门虚构的艺术,所以它的叙事往往具有假定性的特点,但是“电影的假定性叙事包括叙事上的假定性和情节上的假定性,前者是可能的,在一定条件可能成为现实,后者是不可能有的,是离开现实的一种想象”。【2】但金基德做到了,他把这种不可能发生的假定性的叙事发挥到了极致,将想象中的现实变成了真实中的现实。
两个素不相识的男女——镇和兰因为一场车祸而相遇,镇发现自己的梦境竟然会奇迹般的通过兰的梦游变成现实。他因为爱而希望通过梦境见到前女友;而她却发现自己梦游时去找自己痛恨的前男友,他的快乐变成了她的痛苦。为了不再做梦,他们饱受睡魔的折磨,甚至用自虐的方式阻止自己进入梦境。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但金导却把它们变成了电影中的现实。这对观众的观影形成了极大的挑战,但无论如何,只要它能够表达深沉的哲思、震撼人们的心灵就是可以被认可的。他正是试图用一种想象中的现实事件表达人类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
(二) 反情节性叙事
“从叙事学角度讲,情节不妨视为影片本文叙事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叙事主体(作者——隐含作者——叙述人)为了表达某种叙事意图,围绕某一或某几个叙事主题,试图达到某个叙事目的而建构的话语。在这个意义上,情节并不等同于故事,而是对故事的讲述,更确切的说,情节是叙事文本中讲述故事的具体环节。”【3】对于故事性较强的电影,情节往往得到强化,并具有戏剧化特征,不仅充斥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多采用起承转合的戏剧性结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而现代艺术电影则打破了这种线性叙事方式,多采用多视点、多角度、打破正常时空的叙事模式,更倾向于反情节性叙事或去情节性叙事。金基德的电影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这一倾向。
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没有生活背景、社会关系,除了他们的职业,对有关他们身份的内容没有做任何的交代,仿佛他们生来孤独,离群索居,人物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简化甚至抽象化。故事情节也相当简单,只是围绕着两个人的梦里梦外展开。情节的淡化,使得观众不得不只聚焦于两个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梦境。影片中出现的大量的象征符号,如佛手、蝴蝶、刻刀、对联……便是对非叙事性元素的强化。“象征是表达影片意义的高度凝练而富有潜在的方式”【4】,金基德习惯于用或抽象或具体的物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
同时,影片表现出了电影艺术的文艺复兴式空间:A、现实。纪实性的叙述了一段悲情的爱恋故事;B、梦境。用超现实的表现手法将现实和梦境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人物的心理,营造了恐怖的超现实主义氛围;C、神话。用抽象的方式编织了故事梦幻般的结局。影片打破了正常的时空叙事,将不同的时空融合为一体来展开故事,增强了影片的表意性与抒情性。
(三) 梦幻式的结局
超现实主义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出人的深层心理的影像,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结合,形象的表现幻觉和梦境,用抽象的方式展现绝对的内心真实。
影片的结尾,颇具有超现实主义色彩。男主人公跳下了大桥,而女主人公在梦游中上吊,竟奇迹般的化为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男主人公的身边,完成了他们不可能的结合,似真似幻,似醒似梦。不管是现实、是幻觉、还是梦境,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男主人公心中那份无法割舍的爱。不论是源自庄周梦蝶还是梁祝化蝶,作为一种想象性的叙述,它给了观众一种心灵的安慰,同时增强了影片的叙事张力,表达出了导演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切思考。幻想能够给人以无限启发,更能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意识活动,更具有潜在的内涵。它让人们去坦然面对自身的情感于困境,在视觉的冲击中慢慢的咀嚼生活的含义。从《空房间》开始,金基德似乎迷恋上了这种梦幻式的结局,变身成了影片中人物的最后归宿。
 “我有个毛病,不管什么地方,可以随时睡着,似醒非醒间,会出现人们所说的多维空间,那些空间里有许多混合的形象,我执着于将那些形象表现在自己的电影里。很多人觉得我的电影没道理,我不管,我依然坚持自己的理论。”【5】也许正是金基德对于自己想象的执着才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叙事风格。

 
二、主题内涵
皮尔保罗·帕索里尼认为,极端性的艺术创新,更具有正面的社会价值。透过对电影符号和表象的解读,深层次的体味创作者的本意,更接近电影本身所要传递的内涵,是所有创作者和观看者都希望达成的。从早期作品中的残酷绝望过渡到禅宗般的静默,电影在金基德的眼中,就好像是一面照亮心底的明镜,他总是试图以一种极端的方式亲手将那些阴暗、丑陋、罪恶的东西拨开给我们看,让我们在痛苦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他想寻找到一种使心灵回归平静的方式,使我们的灵魂得以救赎。
在这部影片中,通过多元的主题表达,导演向我们呈现出了他对人性罪恶与灵魂救赎的终极关怀。
(一) 梦·记忆·欲望
梦是人的记忆,通过梦境你能看到出生乃至前世的记忆,梦境也显示了一个人对未来的恐惧,梦是无所不能的,它们会带来厄运……片中精神分析师的话道出了梦的特质和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佛洛依德认为,“梦是潜意识愿望的满足,它们借助于潜意识的愿望而转化为思想的原始方式,转化的结果便是那一愿望的满足”。【6】人的深层潜意识记录着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各个时期的记忆痕迹,人生的恶性刺激也会键入潜意识之中,这些潜意识是诱发人的不良心境和萌发邪念的根源。正是由于男主人公对前女友的无法释怀或者说是他强烈的占有欲才导致了他频频发梦,与女友在梦中相见、亲吻、做爱,乃至最后因无法得到而对她的毁灭,都真实的呈现出了他潜意识中的欲望。而由于这些梦境变为了现实所造成的恶果,也显示了潜意识与社会伦理规范以及道德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
巴赞曾言:“色情有可能成为一部影片中最重要的、独特的、甚至是基本的内容。”【7】色情承载着欲望,欲望是影片的主体,影片内容只是传达欲望的载体。而男人又往往是欲望的主体,是给现代社会带来不幸与邪恶、动乱与悲惨的根源。正是由于镇的欲望变成了现实才使得兰遭受痛苦,才会发生车祸、凶杀这些罪行。通过欲望这扇窗口,金基德毫不留情的将隐藏于人性底层的欲望本能与丑陋面目暴露无遗。
(二) 荒谬·孤独·施虐
“荒谬”是存在主义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最基本的体悟之一,它体现了人在未知命运面前的迷惘无力、忧郁不安,体现了人对自己存在的难以把握。海德格尔坚信人是一种被“抛入”的设计,而金基德片中的人物往往处于这种被抛入的荒谬境地之中。镇一开始就被置身于无法分清梦境与现实的莫大困境之中,随后他又发现自己的梦牵连着一个毫无瓜葛的女人,并且因为自己的梦使得她饱受痛苦的折磨,但他却无能为力,不能拒绝也无从逃避,只能听任命运的摆布。
萨特曾说过,“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是不能被接纳和理解的,美好的东西永远是孤独的,永远是非现实的。在影片的首映式上,金基德曾说过他要表达的是爱情的局限性。在芦苇丛中四人争吵的场景可谓是全片的一大亮点,爱情/激情、嫉妒/猜疑、愤怒/怜悯、谦让/牺牲,这些爱情的“生老病死”全部得到了诠释。这就是爱情所面临的现实,存在注定是孤掌难鸣的欠然与缺失。
荒谬的际遇、孤独的处境必将带来莫名的焦虑,于是人物采用了极端的方式去排除这种焦虑,那就是施虐,有对别人的,也有对自己的。兰杀死了前男友,而镇选择了自虐。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论,暴力是一种纯生物渴求安息的要求,是想摆脱“有机体”生存痛苦的一种本能,以期归返到原始无机体的纯粹的永恒、毫无紧张的状态中去。“人类生存的状况不仅具有自我实现的特征,而且具有自我折磨的特点。每个人都有着原始的、维护自身生存的本能的攻击性倾向”。“我们凭借对他人的爱恋这种自居作用,并通过自责和悔罪感来控制趋于残忍的倾向”。【8】通过影像,金基德将赤裸裸的人性呈现了出来,不加掩饰,直抵人心的揭露其本质。“自上古以来,人们就渴望看到各种能让他们间接地对纵火焚烧、残暴无度、痛苦万分和难以言传的肉欲享受等等有所体验的场景,看到各种能使毛骨悚然,但又万分兴奋的观众暗中分享其自慰的场景,……电影要把人们常常由于内心激动而忽略掉的东西可见的再现出来。”【9】而金基德的影片在无形之中正契合了电影这一大众文化的本性。他将自残的场面拍摄得仿佛一场肃穆的仪式一般,给人一种极致的美感,血腥而唯美,这就是属于金基德的暴力美学。
(三) 悲剧·悲剧精神
王国维是这样定义悲剧的:“因为悲剧是告诉人,是恐怖的、罪恶的……所以最伟大的悲剧是把恐怖和罪恶展现在人前,是当这些观众面对这些恐怖罪恶的人生呈现的时候,就可以洗涤你的精神,洗涤你的什么精神,洗涤你对人生的,正是贪婪欲望,而为了欲望不惜一切为非作歹,去犯罪、行邪恶的这样的精神。”【10】
“这个世界的存在原来就是一个大悲剧,而世界的整个含义就是‘痛苦’二字。”【11】镇无法摆脱徘徊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痛苦、无法控制自己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欲念恣意蔓延。爱情总是伴随着短暂的快乐与长久的痛苦,并在爱与恨之间“轮回”,“他们原是叛徒,他们故意使所有即将结束的痛苦和辛劳继续延续下去”。【11】
爱情的主要目的,不是爱的交流,而是相互占有,而当这种占有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恨,这种爱恨交织的心理,往往会造成杀人继而自杀的结果。
镇从对前女友的恨中得到了解脱,但又陷入了另一场爱情轮回之中。他爱上了兰,但他却无法掌控这份爱,他的生存欲望与对她的爱产生了无法化解的矛盾,在自虐失败之后,对人生和爱的恐惧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他最终选择了对肉体的毁灭,同时也摆脱了痛苦和欲望。
尼采认为,悲剧的内容体现了酒神精神,它所表现的是强大生命力与痛苦和灾难相抗衡的创造激情;而日神精神则呈现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美丽幻象。它是日神和酒神的对立原则被“和谐”后形成的组织,是被“和解”的张力所组成的形式。金基德正是以爱情为突破口,描绘了人性之悲、人生之悲、人的挣扎与痛苦,并以梦幻的形式为人类找到了救赎的出路。
(四) 庄周梦蝶·黑白同色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12】
金基德曾言这部影片的灵感来源于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梦蝶是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论点,认为人不可能确切的区分真实和虚幻即梦境与现实。整部影片中,镇都徘徊于梦境与现实之中,梦与现实既对立又统一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之中。既然人生如梦,人之在世又何须执着,“生之缺乏实在性,则犹梦之为幻”。【13】同时,生命的获得也意味着苦难的开始,尽管人不断的奋斗、挣扎,但结果却徒劳无益。
影片结尾,镇在临死前梦到了自己变成了蝴蝶,于是梦境变成了现实——兰自杀后变成蝶,而镇再一次睁开眼睛,蝶又变成了兰。梦境与现实相融,生和死共存。
根据庄子的齐物论的观点,生与死不过是“气”的不同存在形态,作为自然演化过程中的现象,生与死的相通、相齐,取代了二者的彼此对峙和否定。同生的“假借性”相比,死变得更为理想。死之为乐,体现在摆脱了社会关系、伦理观念的束缚,从而真正达到了天地为一,完全同于自然。从生到死表现出一个反其真的过程,死的理想化映射了即成之生的不完美,同时又以独特的方式为应当如何生提供了范型。
当镇和兰被现实生存状况所困去寻求帮助时,精神分析师道出了一句“黑白同色”,并且我们也看到了画在她衣服上的太极图案。
镇的工作是篆刻师,而篆刻本身就是一门虚实合一的艺术,同时影片也将许多对立的主题如爱/恨、现实/梦境、男人/女人、生/死统一在了一起。最能够体现黑白意象的就是镇的黑衣与兰的白衣,服装的变化则体现出了他们由对立走向统一的过程。
依据道家的观点,世界是由不计其数的、千差万别的事物组成的整体,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存在任何绝对的价值。对于经验主体来说,世界/其中的事物是给定的东西,是他所不能不接受的。经验主体不可能具有绝对的自由、安全、幸福、永恒,而这些恰恰是证明他们存在意义的终极目标,因此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无法找到它们存在的意义,只有通过体道/与道同而为一的方式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体道的过程即心斋—齐物—安命—体道。安命即无条件的接受发生在世界之内的任何事情;要做到安命就要放弃世界中存在着物我、彼此、是非、生死、得失等等区分的俗见即齐物;而要齐物就必须心斋,完全停止心灵的正常活动,不去感觉、思考,虚己以游世。
道是至阳和至阴的和合状态,天地和阴阳作为这样的道之一部分而受其支配,“面对各种各样的现象(四时、盛衰、阴阳、生死……),作为万物之一的经验主体必然会有莫大的恐惧感,于是他想通过其感官和心智认识它们的最终根据,以最终控制它们,但却不能成功,因而不得不放弃心智,这样便能够安命,无条件的接受世界的任何现象,最后便与道同而为一,成为至人。”【14】黑白同色的过程就是体道的过程。只有放弃对于事件本身的执着,放弃物我、彼此、生死的区分才能真正的得道。
(五) 轮回·涅槃
镇与兰在现实中努力寻求黑白同色,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同色是如此短暂,他们只享受了片刻的欢愉,最后还是被推上了命运的转盘。也许只有死亡可以使爱永恒。
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佛教意象:镇家中的佛像、佛手,以及他们同色时去过的大雄宝殿……尤其是镇门上的那只佛手,仿佛在支配和摆布着两人的命运,无形中牵引着他们,为他们指明摆脱痛苦的出路。
佛教教义的核心是四谛之说,即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是指生命运动的现象,如弱肉强食、生老病死等;集谛是指物质运动的原理——因缘聚合;灭谛是指物质的本性——空;道谛即指涅槃寂静,放下对现象的执着、觉悟苦的空性,从而超越生命界的弱肉强食,以促进生命界的良性循环。
佛教认为,“诸行无常”。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可这种变异不定的欲求,必然不会得到充分的满足,必定会使自身永远陷于需求的难以实现的痛苦之中。同时,一切事物都不是单一的、孤立的、绝对的存在,而是与其他事物相依相成的,一事物只要有一点变化,就会引起与其相联系的其他事物的变化,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永远在变,“无常即苦”。
镇由于欲望牵动,在梦境中满足着自己的愿望,但潜意识与伦理道德的矛盾使得兰作为他梦境的实施者而屡受伤害,他与兰被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他想摆脱这种牵涉但却无能为力,而事情的不断恶化又使他饱受无常之苦。
“佛教把人生的趋向归结为两条相反的途径,一是人生的需求常常和环境不协调而产生种种痛苦,人们又不了解它的原因,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只好随波逐流,听任环境的安排,陷入轮回之中,称为‘流转’;二是对‘流转’的生活采取相反的方法,破坏它、变革它,使之逆转,称为‘还灭’,即涅槃寂静。”【15】这是人生的最高理想境界,只有这样人才能灭尽贪欲、消除痛苦、回归平静。
镇忍受着爱与恨的轮回之苦,在现实与梦境之中循环,梦中之喜与现世之悲不停流转,他甚至以痛去消除这种折磨,但精神创伤之大,使得肉体伤害已无从感知,最后,他选择了死亡,现实与梦境重合、生与死共存、物我合一、黑白同色。这就是金基德的死亡哲学,他完美的将道教哲学与佛教文化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摆脱现世痛苦的出路。
 
     “金基德是一位以镜头为工具的解剖师和精神分析师”【16】,他以独特的思维和视角切割着人的本性,通过一种现代寓言式的影像语言对故事叙述中的文化寓意进行了修饰和重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罪与罚的故事。
该片的悲剧色彩较之以前的作品表现得更为浓烈,影片中虽然延续了他以往的暴力、色情镜头,但都被片中的浓重的悲剧氛围所冲淡,而画面的唯美却使得这种悲伤更加得令人震颤,触及到我们心里那块儿最柔软的地方,使人隐隐作痛。金导的宗教情结也越发强烈,从梁祝化蝶的美丽传说到庄周梦蝶的古典哲学,从黑白同色的相生相克到寂静还灭的涅槃境界,他用自己奇妙的想象带领我们完成了一次人性救赎之旅。
虽然人类内心深处承载着太多的欲望,也许人生注定孤独、注定以悲剧收场,但不论怎样,生命中并不都是痛苦,依然有着爱和幸福,即使它们是短暂的,我们也应该去珍惜。生虽是苦,但如果没有乐又何谓苦呢,人生就应该苦乐参半,才有意义。

 4 ) 哈姆雷特与梁山伯

2006年,有部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叫《夜宴》;2008年,有部韩国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叫《悲梦》。

哈姆雷特视爱情无足轻重,《夜宴》自然而然演变成了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整个画面被注入了寂寞的颜色,冰冷的宫廷长廊与炫目的仇恨形成对比。仇恨本身就是孤独的,爱情恰恰相反。《悲梦》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爱情故事,以男女主角各自爱情的结束而开始,以男女主角之间爱情的开始而结束,充满着轮回的意味,与金基德之前拍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有了很多契合点,这种爱静谧而残酷。《悲梦》的几款官方海报里都有一只幻化了的蝴蝶,这一点意味深长。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古典哲学和传说是金基德这部电影的主体,然后用他令人惊喜和诧异的表达方式进行融合。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部关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而不是简单的庄生晓梦迷蝴蝶,即使有庄周梦蝶的意境,也是围绕着梁祝化蝶这段延续了一千六百年的传说。

小田切让成为了继《呼吸》张震之后,金基德电影的第二个外国男主角。小田切让具有很强的镜头统治力,在这部片子里我忽略了角色与他本人之间的界限。相比上一部《呼吸》中情色已经逐渐淡化的迹象,《悲梦》将情色表现的越来越隐晦。如果没有李娜英最后重现《漂流欲室》中吞鱼钩那样吞蝴蝶吊坠的场景,这部片子甚至开始远离令人窒息的暴力美学。但“有爱就有伤害”的逆否命题还是始终贯穿着金基德的电影逻辑。

小田切让在梦中发生了一场交通肇事逃逸的车祸,这段完整的场景嫁接到了现实中的李娜英身上,被警方从梦中叫醒时,这个患有梦游症的女人一脸茫然。小田切让的每一个梦都会在李娜英的身上梦想成真,而小田切让每次都会梦见抛弃他的前女友,于是李娜英都是去找她抛弃的前男友。他们占据着梦的两个极端,一个男人梦中的爱演绎着一个女人现实中的恨。

梦让他们有了相遇的可能,像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然后相知、相爱,只是在《悲梦》里这个过程过于残酷。唯有两个人的相爱才能化解梦魇,可直到最后一刻他们才彼此相爱,因为最后一刻他们决定为对方付出,而且是生命。只有生命终止,才能阻止梦的牵引。我一直认为付出与否才是鉴定爱情的唯一标准,而此刻李娜英已经在小田切让梦的牵引下杀掉了前男友身陷囹圄,刚刚相爱却要面对永世的别离,爱瞬间又变成了伤害。最后一只蝴蝶引起无边想象,爱情似乎周而复始,继续上演爱和伤害的无限循环。

爱情或许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很多人。或许是哈姆雷特别无选择,一切高贵的花都死了,野草在疯长。

 5 ) 你的梦里住着谁?

看完这个电影想起一个词,是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叫“同床异梦”。这部电影的灵感明显来自“庄周梦蝶”的典故,只是这样一种阐释方法,还是觉得有点让人迷惑。 梦是很奇怪的东西,代表着极其隐秘的私人区域,旁人无法擅自走进,更加无法知晓与分享。如果说有一样东西可以是完全私人化的,那么恐怕就是你的梦。你的所思所想,所有白日里回避与不敢表达的愿望,全部都可以在你的梦境中呈现。你恨谁,爱谁,忘不了谁,担心什么,害怕什么,期待什么,想念什么,你的梦不会骗你。 正如男主人公一直梦到他的前女友一样,原本是一件十分私秘的事情,但是当梦变成两个人的共享文件,那么事情就开始复杂起来。这个男人一做梦,另一个女人就会跟着受牵连,男人梦到跟前女友做什么,女人就会半夜梦游去对原来的男朋友做什么,男人做春梦,女人会跟前男友做爱。这可太糟糕了,现实生活中你跟谁在梦里干个天翻地覆都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可是在这个电影里,你连最后的这一点小秘密都藏不住,在另一个女人那里无所遁形。不仅仅是把心底里的隐私暴露无余,问题是,你一做梦,就在残忍地伤害对方。你忘不了你的前女友,于是她就一遍一遍地被迫回头去找她的前男友,这就好象连锁反映一样…… 控制不了自己的潜意识,你不知道到底是在别人的梦里,还是在梦见别人。就像“黑白同色”一样,他和她好像是一体。怎么解决呢?不如这两个人相爱吧,也许就会破除这个魔咒。这两个人在一起是必然的,命运已经把彼此捆绑在一起,不然怎么办,总不能真的不睡觉吧。用手支着眼皮,互相提醒对方不能睡,轮番值班,甚至用上了手铐……可是,这都不是办法,因为潜意识里你想去做的事还是那么强烈,比如杀掉那个男人,杀掉那个现在和我前女友在一张床上睡着,并同她做爱的男人……于是女人做为凶手被当作精神病人关起来,男人则认为是自己害了她,誓死不睡。 如果用这样的比喻来阐述男女关系,那还真是痛苦又虚妄。片子整个色调都是冷的,没有温度,连爱情都没什么温度。但是仿佛又是那么单纯,隔绝的单纯。男人后来折磨自己都不让自己睡觉的行为,用针扎头皮,用锤子敲烂自己的脚,用刀划自己大腿……让我突然想起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三角恋必有一伤。当然,精神比身体更让人无奈的一点是,精神更趋向于天然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肆无忌惮,大义凛然。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真的自由,因为即使你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也无法真正控制自己的思想。那些内心深处隐秘的罪恶与渴望,如果有一天可以幻化成真正的利器,可以用来伤人的时候,恐怕真的会血流成河。 那么结尾的时候,也惟有死掉了。 男主角很帅。我喜欢那样的男人,高高瘦瘦,有艺术家的气质和孩子般的明亮眼神。他和女主角站在一起,就是很登对的样子,看的过程中就很希望他们都能够放下过去的一切,两个人好好在一起,那该很幸福吧。 然后就在想,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心里住着一些人呢?在梦里的时候,她们会偶尔登场,以这样的方式陪伴他们。啊,果真是好虚妄。

 6 ) 了结

    金基德的悲梦现在才看,虽然那段炙热绝望的时间已经消散但是春梦觉来心自警往事般般应。可能具体的事情到头来记住的能有几件,但是恨却可以永远记住。我觉得这种超现实的手法不过是一种警示然而毋庸置疑一定也有一个人和我做一样的梦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但是心里却想着拉开那扇遮羞布的门一刀把前女友和前男友给杀了。即使杀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然而你们在欢愉痛快的时候未曾想过另一个人在黑暗的悲切中用刻刀割开自己的头颅,鲜血淌过脸颊唇齿俱裂。谁说成全才是爱的广义,不争才是圆满。做人被生活具体而麻木的表面所欺骗,背叛时刻发生只是因为赢弱的呼喊没有抵达冰层的裂面。因为觉得暂时的无力才会有宗教的抚慰,然而因果报应是最暴戾的信仰。金基德的形式中是不带一丁点的救赎的,即便是十指合并的参拜那也是为了心中血肉模糊的了结刻下一刀伏笔。我恨你,万绿如梦的盛夏依然恨你。我以为你和我开了一个玩笑,想不到铺天盖地都是真的。如果有一天我终于放下一些事情,一定会只身提刀。一刀将你了结。

 短评

意义何在?

8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关于爱情,表达方法真的匮乏到如此了?

11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

超爱的,像我的理论,而且小田切让超帅的,绝望中又给你点希望,金基德真实个人才,估计也病的不轻

16分钟前
  • 迷路席
  • 力荐

此导演越来越傻

20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好的概念何以蛻變成糞。The answer starts with a and ends with e.

22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帅哥哥

25分钟前
  • 春暖花开
  • 还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26分钟前
  • GOGO Dr.Gore
  • 推荐

让~~~!~!

27分钟前
  • 还行

很有想象力

29分钟前
  • N
  • 力荐

各种不舒服

33分钟前
  • 大發
  • 较差

死生契阔

36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两个失恋的人,男的做什么梦,女的梦游的时候就干什么。金基德的片子真是越来越另类了,有点庄周梦蝶的意思了。

37分钟前
  • fallingraining
  • 还行

看得人难受

42分钟前
  • 狼大疯
  • 推荐

一贯的金基德..钻进一个人的梦境,这感觉原来并不好。

46分钟前
  • 阿朽
  • 推荐

爱同睡眠一样轻易同梦醒一样残酷。

47分钟前
  • Unicorn.潜.
  • 推荐

这就是所谓的意识流,不,泥石流。金基德的电影通常的主题就是:自虐。自己的梦让他人去执行吧!该片最诡异的是出现很多汉字, 小田切让一直说着日文而李娜英一直说着韩语,但大家都没有交流障碍——欢迎大家来到周公梦蝶黑白同色世界!

50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庄周梦蝶之悲惨爱情版。前面节奏有点快了,看上去仿佛不是金基德的节奏。整体很美很诡异很悲惨,但是金给的都是佛教的气氛,难道不知道庄周和佛是两码事么?

52分钟前
  • 大刚
  • 推荐

似梦非梦。。。小田切让这部太虐了,快演成深井冰了。。。

57分钟前
  • 阿错
  • 还行

原来女主角是香妃。

59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又”,“再”,这次是“还”?

1小时前
  • 木卫二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