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之子

记录片美国2014

主演:亚伦·斯沃茨,蒂姆·伯纳斯-李,科利·多克托罗,彼得·艾克斯莱,劳伦斯·莱斯格,戴维·西格尔,戴维·西罗塔,塔伦·斯蒂伯里克纳-考夫曼,马特·斯托勒,埃沃·蒂姆,本·威克勒,罗恩·怀登

导演:布莱恩·耐本伯格

 剧照

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3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4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5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6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7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8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19互联网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1 16:29

详细剧情

  本片《互联网之子》讲的是编程天才和信息活动家 亚伦·斯沃茨 的故事。  从参与基础互联网协议RSS到联合创办Reddit,斯沃茨的足迹遍及整个互联网。  但斯沃茨在社会公正和政治组织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以及对信息存取的雄心壮志,  使他陷入了一场两年之久的法律噩梦。                                                                        亚伦的故事也触动了对他如雷贯耳的网络社区之外的人们。

 长篇影评

 1 ) 网神

互联网到底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历来人们就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互联网简直太棒了,我们的生活因此而精彩。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互联网太可怕了,它是孕育各种龌龊罪行的温床。Aasron Swartz说:互联网两者皆是,至于它会变成天堂还是地狱,这取决于我们怎么做。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互联网的好坏。但无论我们做什么,互联网都会保持好坏混杂的特性,直到永远。

Aaron Swartz被称为网络奇才,两三岁接触电脑,12岁就创建类似Wikepedia的网站,比后来被广为人知的wikipedia还要早五年。和其他天才一样,所谓的正规大学教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哪怕是世界名校的斯坦佛。只读了一年,他就辍学开始了网络创业生涯。他协同创建的Reddit被Wired以过百万美元的高价收购,那年他才19岁。

终其一生,Aaron Swartz都在履行他深信不疑的道德原则:信息共享,言论自由。他最敬仰的人是Tim Berners-Lee,互联网的发明人。Berners-Lee向全世界无偿开放了他多年的工作成果,这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而Aaron Swartz从青少年时期起,就不懈地反抗网络审查,呼吁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自由。在他的帮助下诞生了今天人人熟知的RSS, 后来又与人一起创建了社会新闻网Reddit和Demand Progress, 专门针对网络审查展开斗争。他最有名的案例,一个是在2008年帮助Carl Malamud从美国法院行政办公室所属的PACER数据库下载了大约二百多万份联邦法庭的文件。这些文件本属于公众且并不受版权法保护,但Pacer却从中非法盈利,对每一页文件的下载收取8美分的费用,仅此一项,每年盈利高达一百多万美元。Aaron Swartz因此被FBI调查了两个月,最后无罪撤案。另一个有名的案例是作为反“禁止网络盗版法案“运动的生力军,在2012年的华盛顿“连接自由”集会上,发表了“我们如何终结‘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的演讲。当这个法案被判不通过时,他说:“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每个人成为了书写自己的故事的英雄。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地挽救对我们如此重要的自由。”

最有名的则是使他身陷囹圄的Jstor一案。2010年到2011年间,他利用MIT的IP地址,在几周内“非法”下载了Jstor上无数计的学术期刊文章。当时他是哈佛大学Safra Research Lab的研究员,可以无偿使用Jstor数据库,不需要非法下载的。他的这个举动只能被解释为直接叫板网络审查制度。而他用这么多Jstor文献要干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也许他想用这些文献来做数据分析,也许他想救济无法企及第一世界文献库的第三世界。无论他的目的是什么,为此,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是不属于这个世界的,比如耶稣,莫扎特,梵高,比如Aaron Swartz。Aaron Swartz的突然离世不让我惊讶,却让我觉得无比悲哀,不仅仅因为这个时代损失了一位天才,也不仅仅因为open source的阵营少了一员干将,而是因为,他的死折射出这世间的黑暗。如电影显示的,对Aaron Swartz的量刑有过重的嫌疑--他被判有包括通信欺诈,计算机欺诈,毁坏被保护计算机等在内的13项罪行,被判入狱时间高达35年,罚金100万美元。在Jstor撤销对Aaron的控诉后,美国政府仍坚持对后者实施重罚。到底他做了什么,让政府如此痛下杀手锏呢?就因为下载了无数计的学术文献?因为私自闯入MIT的property?因为违反了版权法?在Aaron Swartz的亲人、朋友和粉丝看来,这些都是狗屁不通的理由。他们认为根本原因是,Aaron 早已成为政府公权力的眼中钉,政府摆明了杀鸡给猴看。而他面临的选择是:认罪,入狱,保释后重新开始生活;或者,不认罪,上法庭,抗争到底。Aaron Swartz选择了后者。

Aaron是否真的犯了所控罪行?这恐怕是个罗生门了。我对此案毫无研究,但不想轻易跟随影片导演的立场,也对影片选择性开放信息这一点感到不满足(比如,Aaron的最后两年到底是怎样一个状态?为什么连Berners-Lee这样大名鼎鼎且当时就在MIT工作的人物都救不了他?)。但如果我们选择相信Aaron Swartz,那么,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他不爱金钱名利,也不只想成为网络高手,他所想做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整个社会的不合理。他不光是一个黑客,他更是一个青年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聪明不光在技术方面,更在他对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悯,对社会控制有一种天生的憎恨和敌对。他的思维超越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人。然而统治者最不需要的就是象Aaron这样的自由人,后者因为看穿了前者的“御人术“,所以格外“危险。”木秀于林,风必摧之。Aaron Swartz为追求自由的人们上了十字架。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个世界对不起Aaron Swartz,但他绝对对得起这句话。

这部电影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可以在网络上自由下载,没有版权问题。这是对Aaron swartz的致敬!

后记:Aaron的朋友和合作者,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Laurence Lessig,在他去世后,发起了竞选筹款改革(Mayday Pac),旨在削弱大财阀对美国政治竞选的操控和影响。他成功地在2014年6月底之前募捐到了五百万美元,并由其他募捐者match到一千两百万美元。Mayday pac的目标是在2016年的竞选中将五位不支持竞选筹款改革的国会议员请出国会。在一个Ted talk上,Lessig说,他曾在一次 Ted talk后与当年仅15岁的Aaron Swartz有过一次谈话。Aaron问他:“您刚才讲到网络审查和管制的这些弊病,那您有没有什么实际的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Lessig有点尴尬地说:“没有。我是个学者,我只负责做研究,解决问题不关我的事儿。” Aaron接着问:“您是个学者,所以解决问题不关你的事儿。那,您作为一个公民,又该如何呢?”

Lessig的Mayday pac是对Aaron当年这个问题的回答。Aaron Swartz如在天国有知,一定会觉得十分安慰吧。

 2 ) 他是互联网之子,他死于旧制度的社会

虽然我经常吐槽豆瓣的评分胡来,但这片四颗星是足足的。即便再朴实无技巧的电影,我们也无法拒绝一颗改变世界的赤子之心,更何况男主角的结局还如此悲情。

故事男主是亚伦·斯沃兹。一个天才,一个用互联网来改变世界的天才。今天我们所使用的RSS网络便利都要好好感谢这位大帅哥。
<图片1>

大部分传记的记录片=家人朋友的采访+影音资料+事件影响。这片也不例外,从亚伦的家人开始,穿插孩提时候的录像,这个小正太的过人之处娓娓道来。

比如无师自通三岁识字看书。


并在此时开始接触电脑。
<图片3>

年少开始编程。
<图片4>

还做过ATM机。

在万圣节穿上自己认为自喜欢的电脑IMAC的衣服。

12岁时在自己的房间里创建了the info,功能类似维基,但比后者早好几年。难怪自己的兄弟们都会自豪。
<图片5>

12岁的亚伦就凭借自己的网站顺利进入美国剑桥大学。并参与了新项目。

宋丹丹版的白云自言是为了奥运火炬而生的,那正太亚伦·斯沃兹就是为网络而生的。

故事到这里,如果仅仅是想讲一个让我们凡人仰望的天才崛起,那我也就不必花时间去看这部纪录片,看看很多数据就知道天才有什么过人之处。最终震撼我的除了天才的主角光环,更是他想改变世界的决心和为之奋斗的行动。


质疑教育,关注版权,共享知识。当亚伦有这种意识的时候也不过是个15岁的孩子。他用自己的技术实现世界知识分享,正如他自己所言:“我总是深入思考,并希望别人也能想远一点儿。我为理想工作,并从别人身上学习,我不喜欢拒人于外。我想要世界变得更美好。”

拥有这份能力,他才有了更大的诉求。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大咖,就是万维网的发明人蒂姆·伯纳斯·李。在上个世纪90年代,蒂姆发明了万维网,是早起的互联网天才,虽然当时蒂姆不是富翁,但他根本不关心怎么赚到钱,因此没有把万维网卖出,而是让全世界都免费使用。

亚伦也想像偶像一样,用自己的能力创建一个平台,传递人类文化知识,让更多的人平等享受到学习资源,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就是当亚伦一腔热情来塑造美好事物时,大量下载公共资源的举动触动政府当局。从这一刻开始,一个互联网天才的政治故事才开始上演。因为号召大家积极下载公共资源并上传到分享平台,所以亚伦被FBI 盯上。这件事确实吓坏了他,最终亚伦在钓鱼手段作用下被捕。

这也成为年轻天才一生的转折点。

在逮捕和之后的被起诉的日子里,亚伦从未屈服,他的支持者也从未放弃。他们不断的奔走相告和游行运动,甚至成功阻止了国会有关限制互联网法案的颁布。Yes, they did, they won!当初在国会上讽刺这些人是呆子的议员,也真的没想到真是一群呆子改变了世界。


对抗政府的成功,也带来了更大的迫害,亚伦再次被提起诉讼,罪名更多,也更加莫须有。结局同电影的开场的新闻介绍——26岁的亚伦被发现死于布鲁克林的公寓。

他是新生的互联网之子,却被旧社会制度所害。We lost him。失去了这个时代最有想法的人之一,失去了想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天才。希望他的离世激起更多人的努力。就像他时常反问自己的那句话——现在这世界是有什么最重要的事我参与能做的?如果你没在那做最重要的事,那又是为什么?

“我们想改变过去,但是我们不能,但我们能改变现在、改变未来,为了亚伦,为了我们自己,必须这么做。让世界更美好,更具有人权。”这就是一个天才留给后人的启示。
<图片8>
在记录片接近尾声的时候出现的另外一个少年故事,让我们感叹又唏嘘,感谢这些了不起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世界才有可能变得更好。

原评论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腹诽者联盟,欢迎搜索FFZLM2015关注。

 3 ) 我们需要的网络,不是一个能被随意关闭的垃圾桶

新的月份,一个新的开始。在难熬的二月里,我们目睹了或悲伤或美好的人与事,疫情每日变化的同时其实另一个世界也在悄然改变。

2月29日,在一场粉丝纷争中网易开发的LOFTER开始大规模的账号封禁,获得过雨果奖的国外知名同人创作网站AO3无法登陆,想要访问站点变得困难。3月1日,人人影视开始服务器维护。

AO3荣获雨果奖

看上去突然爆发一连串网络问题,与已经开始实施的严格网络信审标准有着难以割舍的治理关系,解决网络问题需要的是什么?人们在网络的权利与职责之间该如何平衡?

2010年,遥远的太平洋彼岸,互联网天才亚伦·斯沃茨曾经为这些问题而奋战,在短暂而璀璨的26年人生中,他成为了一种符号与精神。

亚伦·斯沃茨是何许人也,他是一个实至名归的互联网天才。 在12岁的时候,亚伦·斯沃茨在自己家创建了个网站The info,这个网站旨在让每个人都能在里面分享自己的知识,来创建一个百科全书,是不是类似于维基百科?而它比维基早了五年

右三那个小孩就是亚伦

13岁那年他加入了RSS的构建组,大家可能不熟悉这个东西,但它广泛运用在网上新闻频道、博客和维基上。打开网页的豆瓣个人首页,你还可以在右下角看到RSS订阅功能。

亚伦为RSS的诞生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直到一年后工程完成,其他人才知道,他只有14岁

2005年,19岁的亚伦·斯沃茨成为了Reddit的联合创始人,这个站点拥有上千万的访客和上百亿的浏览量,出售它让亚伦成为了百万富翁。到此这还是一个现代天才的发家史,不过他所作的不仅是为了钱财。

亚伦始终坚持着知识共享的理念,他反对已经被税款或政府补贴支付过的学术期刊被出版商垄断来获取利润的做法,他迫不及待的希望改变这个状况。

在他编写的程序下,美国电子司法卷宗里的资源被一搬而空,两千万页的资源转而流入了他的硬盘。

这是为了反对这项糟糕的美国政府服务,因为每一页用户都要付费10美分,零成本每年就能赚1.2亿美元,而它提供的还是公共记录。

这一战让FBI盯上了亚伦,虽然事件算是无疾而终,没有人起诉他。而之后他犯下的错误,让其精神备受折磨,也成为了自杀原因之一。

为了分析学术周刊和表达自己知识共享的态度,亚伦·斯沃茨黑进了麻省理工大学来下载网站JSTOR中的文章,这次他人赃俱获被以重罪起诉

缴纳十万美金获释后的亚伦·斯沃茨迎来了人生中最华丽,也是最后的一场战役——《禁止网络盗版法案》

该法案原本是要大力打击盗版内容在网络的肆意传播,但矫枉过正的条款让美国司法部拥有了极其膨胀的权力

其将美国监管网络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任何侵权网站都不得有美国广告合作或被谷歌搜索到,这意味着在网络的汪洋大海里,谷歌、维基等站点可以随意被美国司法部封禁IP,这无疑逾越了保护正版这一概念。

法案一开始,因为大量企业的幕后操作而获得了极高的支持率。亚伦·斯沃茨坚信,人们所需要的网络并不是一个能被随意关闭的垃圾桶,他代表广大用户发起抗议并呼吁人们拨打国会电话。

如此强烈的反响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1月18日,纽约的抗议者走上街头表达不满。维基闭站24小时,谷歌使用黑框图标,法案的反对声日趋响亮,甚至白宫都出面表态反对该项法案

本应百分百通过的法案被逆转了,国会支持率的暴跌与民众的呼声,让这项法案再也没有出现过,掀起整个网络力量的亚伦·斯沃茨无疑成为了一种代表民声的符号。

亚伦实现了自己眼中的网络自由,但始终没能控制自己人生的自由。由于他的所作所为,美国政府决定起诉亚伦盗取学术期刊一案,借此杀鸡儆猴起到威慑作用,而已经放弃起诉的JSTOR和麻省理工并未对此发声。

开放的麻省理工选择中立

2013年1月11日,亚伦面临35年刑期和百万美元罚款,本就有抑郁倾向的他,选择在纽约布鲁克林的寓所内上吊自杀,享年26岁

毕生致力于改变世界的亚伦·斯沃茨走了,但网络问题是不会随之消失的,就像他预言过的,政府监控问题在棱镜门事件中一发不可收拾。 现如今我们面临着盗版影视,各种网站中的色情暴力等违规内容,人肉或言论问题短时间也难以撼动。

更加开放的网络空间需要有力的举报机制和更加严厉的审查制度,这会给网络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你我都是身在其中的观察者。

被粉丝举报的LOFTER和AO3,前段时间的豆瓣审查问题,它们都指向我们要遵守的互联网规则。如何建设更好的互联网,长眠的亚伦·斯沃茨终生没能解决的难题,需要更长的人类发展来解答。 在最后,借用影片最后万维网创造人,也是亚伦·斯沃茨偶像的蒂姆·伯纳斯·李的悼词来纪念他。

“亚伦死了。在这个疯狂世界漫游的人们,我们失去了一位导师,一位智者。匡扶正义的黑客们,我们倒下了一员,我们失去了我们中的一员,教育者们,职业者们,聆听者们,供给者们,所有父母们,我们失去了一个孩子。让我们哭泣吧。”

我们需要的网络,不是一个能被随意关闭的垃圾桶。

 4 ) 追寻失落的互联网精神

如果要问什么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我会回答「开放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早已超出技术的范畴,成为社会变革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群不为商业利益的黑客(Hacker),为了让信息更快地流动,让人们更容易地获取知识,一直在不懈地打破旧世界的藩篱。亚伦·斯沃茨(Aaron Swartz)正是其中一个耀眼的天才。

亚伦从小就对互联网着迷,13岁时参与了 RSS 1.0 标准的制定,15岁时参与了CC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的创建,而后和 John Gruber 共同发明了 Markdown,同时还是著名社交新闻网站 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他和其他黑客一样厌恶学校的教育和大公司的工作,从斯坦福大学退学后,他去了刚刚成立的创业孵化器 Y Combinator,并成为第一批毕业生。而当 Reddit 被收购,公司不再是四人小团队时,他也选择了离开。他的理想并不是创办一个能取得商业成功的公司,而是推动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流动,确保民众享有获取公共知识的权利。从这个角度来说,他并不单纯是一个技术极客或者创业者,而是政治运动的组织者。

RSS 可以让人们很方便地订阅互联网上的内容源,利用类似 Google Reader 这样的订阅器,人们可以将平时所关注的博客和新闻整理到一起,时刻获取最新的内容。而CC协议则是针对传统的 Copyright(保留所有著作权),遵循CC协议的作品只是保留部分权利,其他人可以免费自由地传播这些作品(前提是不能作为商业用途)。CC协议的创始人(也是亚伦的导师)莱斯格(Lawrence Lessig)写的书《代码2.0》就采用了CC原则,它的翻译权也不再被国内出版社所垄断。亚伦还参与创建了 Open Library 项目,他搜集了美国国国会图书馆里的公共数据,尝试为所有书籍建立网络档案,共享给所有人。

亚伦痛恨一切不合理的为了赚钱而阻碍知识传播的行为,当他得知人们在 PACER (联邦法庭记录的电子仓库)上浏览联邦法律文件竟然需要每页都缴费后,便用程序将图书馆里可以获取的法律文档下载下来,上传到 Public.Resource.Org 上供所有人免费查看。尽管这并不违法,但却引起了 FBI 的注意,也让年轻的他第一次面临来自公权力的压力。而后把他逼上绝路的同样是一次下载。众所周知,很多学术期刊的版权掌握在出版社手中,大部分人是无法免费浏览这些论文的。为了尝试共享这些资料,身为哈佛大学研究员的亚伦利用身份的优势,潜入 MIT 的机房,通过 MIT 的网络下载了大量 JSTOR 上的学术期刊文章。这回他遭到了美国特勤局和警方的钓鱼执法,于2011年1月被抓获。

之后是漫长的指控过程,为了杀鸡儆猴,检方最终对亚伦提出了13项重罪的指控,他可能面临几十年的牢狱之灾和100万美元的罚金。这一切最终让深陷抑郁症的亚伦在2013年1月11日自杀,年仅26岁。

「信息就是力量。但就像所有力量一样,有些人只想占为己有。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和文化遗产,已在书籍和期刊上发布了数个世纪,正渐渐地被少数私有的公司数字化并上锁。想要阅读那些有着最著名研究成果的论文?你必须支付给如 Reed Elsevier 这样的出版商大把钱。强迫学者付费才能看到同事们的工作?扫描了所有图书馆,却只允许人们通过谷歌阅读?只为第一世界名牌大学的学生提供科学文献,却不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孩子们?这是无耻和不可接受的。」
——亚伦·斯沃茨《游击队开放访问宣言》(Guerilla Open Access Manifesto)

他在自杀前曾经领导过一场漂亮的胜利,那就是反对 SOPA (禁止网络盗版法案)的运动。这是亚伦短暂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也是互联网力量在推动社会革新上的一次闪耀。SOPA 的初衷是保护版权,但实际的处理方式严重动摇了互联网信息开放的根基,并要求互联网平台进行自我审查,这是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所不能容忍的。而支持 SOPA 的则是传统的版权方,包括出版公司,唱片公司,电影公司等,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利益。SOPA 提出时得到了很多国会议员的支持,信奉信息自由的亚伦自然不希望这个法案通过,为此他创办了「求进会」(Demand Progress),通过组织群众游说号召普通民众一起给国会请愿反对 SOPA。

在 SOPA 上,国会议员们显然低估了网民的力量。从全球著名域名商 GoDaddy 的倒戈便能看出来:GoDaddy 最初支持 SOPA,而这一举动引起了众多站长的抗议,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许多网站在两天之内迅速从 GoDaddy 撤出了37000多个域名,GoDaddy 于是迅速表示转投反对阵营。2012年1月18日,维基百科,Reddit,Craigslist, Mozilla 等网站决定关站24小时以表示抗议,这一天国会的电话被打爆,形势迅速发生逆转,第二天许多原来支持 SOPA 的议员被撼动,站到了反对的一边,最终 SOPA 没有被国会通过。亚伦非常高兴,这是他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胜利时刻,这一刻让他觉得自己的理念在现实世界中是行得通的。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 SOPA 这样有巨大利益集团和政治力量所推进的法案也敌不过千千万万使用互联网的普通民众。如果一个网络公司支持 SOPA,用户可以用脚投票让它无法存活;如果有人动摇互联网的根基,各大互联网公司会毫不犹豫地进行联合抗议,它们造成的放大效应比街头抗议强上数百倍。SOPA 的推行者们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逆流而动的法案所面对的阻力是如此之大,而亚伦也没有意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在政治上已经相当成熟,他刚开始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无论如何,这是美国政治史上的大事件,亚伦也成为了这个大事件中的大人物。

然而这场胜利并没有改变亚伦的结局。检方靠着已经过时的《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增加了对亚伦的重罪控诉,而亚伦也拒绝了可以带来宽限的认罪。亚伦被捕后,JSTOR 放弃了对他的起诉,政府一直想要杀一儆百,曾被认为是黑客精神发源地的 MIT 则保持中立,坐视不管。自由无拘束的生活被这件案子搅乱,生性敏感脆弱的亚伦也陷入过抑郁症的困扰,背负了巨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的他最终选择在案件开庭审理前自杀,未留下任何遗言。很多人为此感到沮丧与愤怒,汹涌的情绪中夹杂着对天才少年的惋惜,对政府赶尽杀绝的不满,对 MIT 背叛黑客精神的失望,还有对这个病态社会的控诉。

万维网的发明者,同时也是亚伦的好朋友蒂姆·伯纳斯·李爵士哀伤地写道:

Aaron is dead.
Wanderers in this crazy world,
we have lost a mentor, a wise elder.
Hackers for right, we are one down,
we have lost one of our own.
Nurtures, careers, listeners, feeders,
parents all,
we have lost a child.
Let us all weep.

亚伦·斯沃茨可能永远也不会像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那样吸引大众的目光,他的能力足以让他获取巨额财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和蒂姆·伯纳斯·李一样,亚伦不关心赚钱,只关心如何真正地实现信息自由,赋权于民,他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能一眼看穿这个社会的不合理之处,然而思想太过超前,自身又太过敏感,在以一人之力对抗强大体制的战斗中,终究被这个时代所扼杀。互联网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今不仅是政府想对自由加以限制,许多互联网公司的封闭与垄断也砌起了一堵堵高墙。开放,自由,分享,这些曾经代表着互联网最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正在被边缘化,亚伦身处其中,也必定感到过某种程度的孤独与无助吧。但这并非是没有希望的战斗。亚伦逝世后,那些陈旧的法律遭到了民间和法律界的猛烈攻击。国会也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了修正,其中包括对1986年《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法案》进行修改的「亚伦法案」,以及促进学术论文免费化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公平获取法案》(FASTR),后者被称为「另一个亚伦法案」。一些学者也开始在网上免费发布自己的论文,并附上 #pdftribute 标签,表达对亚伦的悼念。时间终将证明这一切。

亚伦·斯沃茨的一生,短暂而荣耀,他的故事应当被大家所熟知。他是推进信息开放的先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罗米修斯。也许我们承受不了反叛者追寻自由的代价,但至少可以在生活中实践亚伦的理念,这大概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吧。

「仅仅安生与当下这世界是不够的,那样子别人给你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我觉得得有质疑的精神,我觉得从科学的态度看,你所学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任何所学都有改口、驳斥、质疑的余地。对于社会也是,我能尽力去解决真正的基础性的问题时 ,我没法去回避它。」
——亚伦·斯沃茨

 5 ) Tragedy

每一个天才又天真的少年心里都有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梦想,只是没有几个人在接受真实社会的洗礼后还能有那种激情……我总觉得Aaron Swatz的悲剧和Turing的有某种相似,活在各自的自由世界却被庞大的国家机器用愚蠢的法律碾压,不堪重负而选择了离去 (虽然Turing是否自杀仍存疑,至少我觉得这是可能性较大的情况)。
我觉得Aaron最大的失误在于,看到了能变得更美好的世界却看不出这世界没有变得更美好的原因,没有看到人性中的自私、贪婪、恐惧、怯懦,所有阻挠这世界变美好的强大力量,也没有预料到自己面临的危险。
互联网时代第一位殉道的英雄就此离去,不知道会不会也是最后一位。在这个时代,个人的力量也许再也无法与政府或财团相抗衡,但关于SOPA和PIPA的例子表明了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力量如果集合起来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效应。也许未来属于是anonymous的,we are everyone, we are anyone. 但是也许有些时候,每个人也都会期盼着一个英雄的出现。
Aaron Swatz会被永远记住的。

 6 ) 刚看完,想到了新获投资的某网站和HK占中

知道每天有多少人在论坛和qq群里求学术文章吗?我想至少理工科的,都知道深挖文献的重要性吧,多多少少都曾遇到过求文献的事吧。

但有个叫丁香Y的网站居然以所谓的“文献分享”为基础建立了医生社区,各种学术文章和基金开题信息被用于换取它的虚拟币和聚集人气,然后。。。腾讯高估值投资入股。

面对知识遗产几十美金看一篇的困惑,多数人都会气愤过吧,但真正有勇气挑战的只有这个Aaron。放到我们国家,所谓的技术大牛居然能把它变成迈向成功的秘密武器。

能够引起这么大的震动,因为Aaron已经不只是技术大牛了,而是新生代的政Z领袖,所以旧势力肯定想要扑灭他。联想到了近期尚未平息的HK占中,能够产生青年领袖的地方,才是有希望的地方,很可惜我们的下一代还得生长在这种窒息的气氛当中。

 短评

看短片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8分钟前
  • 不喝大白梨了
  • 力荐

全片可在此观看(不翻墙):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QzMDE5NzEy.html暂无字幕

9分钟前
  • Klavier Cat
  • 力荐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2分钟前
  • freeyoung
  • 力荐

Aaron Swatz ,一个秉承维基精神的互联网天才,却因为进入学术数据库下载学术论文而陷入了官司,而且,官方为了杀鸡儆猴,坚持要判他重罪,终于,他们逼死了他。版权与利益,分享与继承,这些概念的边界是在不断扩展中的,Aaron Swatz不过是其中的一位推动者,却不幸成了受难者。

14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Aaron Swatz就是一个盗火的普罗米修斯,这个世界亏欠了他。这几年美国的结构性问题越来越明显,差不多到了真正改变的时候了。

19分钟前
  • leoglory
  • 力荐

一个在互联网长大的理想主义青年,最终被现实打得一败涂地。希望能成为捍卫正义的超级英雄,却发现很多事都无能为力。确实让人遗憾,尤其是这样的天才少年。这种事更像是两个世界的对战,新与旧,自由与控制,分享与利益,可配合海盗湾的纪录片。本片的魅力还关于他的变化,由小胖变帅哥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全人类的损失。

23分钟前
  • eighthday
  • 力荐

哎,天才的陨落。他让我想起一句话,「事实上,唯一有意义去做的事,就是努力提高全人类的智慧,为更高层次的集体文明而努力一生,这就是活着的意义。」

25分钟前
  • Ying
  • 推荐

@cxiaoji:"看完了The Internet's Own Boy。追溯Aaron Swartz在创立RSS、CC、Reddit、促进文献开放和抗议SOPA中的足迹。本可在硅谷发财的科技天才献身政治理想,推动信息开放、反垄断、反审查,揭露体制黑暗最后被体制掐死的悲壮人生。"

27分钟前
  • 细胞膜
  • 还行

大多数人生活在系统里面并不觉得有太大问题,最大限度利用系统为自己谋利是他们一生的追求。而有一些敏感而聪明的人,总是一眼看穿合理背后的虚妄,稳固当中的脆弱,他们遍布各个领域。“改变世界”,是天赋更是本能。既然决定这么做,那他们的悲剧就注定是壮烈且不可避免的。

31分钟前
  • ID03280163
  • 力荐

为钱的成为商业天才,不为钱的只能成为英雄。他曾给予这世界太多,人们懂得的却太迟。(作为同龄人,在他还活着时就受益RSS颇多,却直到他去世才听说他的名字。很惭愧多活了这些年,但愿以余生坚持CC协议开放原创内容,尽可能把更多东西分享到互联网上)

32分钟前
  • 子东文
  • 推荐

回头看看 SOPA已经在国内扎根——上面命令 大站必须有自己审查部门 VP级别人员负责 任何不妥言论直接到人 自我阉割这方面我们发明创造一直领先世界

33分钟前
  • 刘二
  • 力荐

这是我看过的纪录片中人物采访做的最出色的,有内容,有深度,观点性极强,每一段都让人想鼓掌。剪辑也超牛,把素材都用活了,把主人公短暂却传奇的一生再现了。天才少年Aaron Swartz的自杀是这个社会的悲剧,他的抗争却真的改变了这个世界。也真的羡慕美国社会,有丑恶和强权,正义的声音却可以被听到

36分钟前
  • Dude
  • 力荐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urder.

38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难过的是世上少了一位先驱者,更绝望的是此刻本国版sopa已经扎根,作为几亿的普通民众我们正被网站自我阉割中,而这版本的sopa根本无法用抗争来改变。

41分钟前
  • 力荐

受访者中我并没有看到一个真正于他并肩战斗的人

43分钟前
  • 卡帕
  • 推荐

电影可以分为下面几个个部分:1.天才亚伦——我们仍在享受着亚伦创造的东西;2.亚伦涉嫌违法,我也是因为下载论文这件事才认识亚伦的;3.亚伦发起反对恶法的运动,最终成功了;但亚伦因为以身试法而栽在另一个恶法上。最后为亚伦、为射手、为人人影视默哀。

46分钟前
  • limbo
  • 推荐

5星表达对Aaron的感谢。果然每个超级英雄都有个容易动摇的女朋友!(lois除外)单亲妈妈泡到Aaron这样的少年天才其实也没什么,但是你作为他的女人,又是行业媒体人员,你的智商怎么可以这么低?还说投降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电脑里面的机密。拜托你男人是顶级黑客,藏你那点小破机密不是分分钟的事?

50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力荐

看完对这位陌生的同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他的人生充满惊叹号,最后却是一个省略号。只觉的某种意义上,他呵护着互联网世界的火种。

52分钟前
  • 咖啡屋的鼠标
  • 力荐

非常非常棒的一个故事。影片主角Aaron经常问自己和别人的一个问题是,此刻,我是不是正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假如还不是的话,我到底是在做什么?

57分钟前
  • Tony Yet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