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哲学家

爱情片其它2016

主演:妮可·黑斯特斯,凯塔琳娜·洛伦茨,丽芙·丽莎·弗赖斯,海伦娜·皮斯克,马蒂亚斯·李尔,卡塔琳娜·舒特勒,菲利普·豪斯,亚历山大·谢尔,朱利叶斯·费梅尔,梅拉布·尼尼泽,彼得·西蒙尼舍克,佩特拉·莫泽,丹尼尔·施特雷塞尔,马塞尔·亨瑟玛,哈拉尔德·施罗特,玛格达莱娜·克隆施拉格,鲁思·赖内克,卡尔·阿克利特纳

导演: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

播放地址

 剧照

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2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3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4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5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6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3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4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5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6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7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8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19恋上哲学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13

详细剧情

  俄裔哲学家、心理学家露·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寡居在纳粹德国,一位年轻学者的到访令她回想起自己的过往,圣彼得堡的求学生涯、青年时期的成就与爱情一一浮现在眼前。本片是哲学家莎乐美的传记电影,用交叉剪辑的方式将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富传奇色彩的三个时段呈现出来,连接这些片段的线索则是明信片,角色被放置于静态的景物和人物之间,宛若行在画中。

 长篇影评

 1 ) 简短的记录,谈不上影评

她走进书店时的音乐好震撼啊,不知道叫什么曲名啊?小女孩的样子也好特别哦,有些像个小男孩,哈哈

从教堂走出去的那一刻,开门就是大雨,那一刻的音乐和着她温暖的笑容,让我想起来楚门。 还没看完,很想知道里面配乐叫什么名字?

我想她的独身主义,应该源自她的第一个老师对她表达要娶她这件事吧,她在电影里已经表达了这件事使她永远的对爱情失去的相信。很难想象一个少女就这样因为一件事而失去信任,但是我想应该不仅仅因为这件事。或者真的是哲人的智慧超越我们这些凡人。她们在一点点的小风吹草动之后就会有明确的界限了。

她说那个诗人是唯一具有女性气质的,我认同这种感觉,一个男人如果具有女性气质,的确非同凡响。不过她不是不普通人。其实那个诗人不是因为碰到玫瑰花儿死去的吗,不过那是在他们分手以后的事。这竟然是她唯一爱过的一次。

他回答他丈夫的女儿的话:什么叫做“在另一种方式上我爱过”奇怪的话,也许那对她而言也是爱,那就不止一次了吧,是吗

她和她老公与别人生下的女儿拥抱的瞬间,我感觉到融化啊。

“我把你新找到的自信也当作是我的成就”

“如果你是我生命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我给吓跑的人更好”

“你在做什么,想烧毁你的人生吗”“只是那些我不想被后人知道的部分”

“我不想让他们找到任何能伤害我的东西”看这句话显示了她如此缺乏安全感

为什么她把戒指戴在了代他写自传的人菲佛的身上,这戒指是不是诗人给他买的?是吗?給他戴有什么含义吗?

当她把信烧毁的时候

菲佛把信从炉中取出,说“一生之中很难得到礼物,相信我”

“所以当你得不到理想生活时,盗取它”

75岁过世,他死后书和作文都被纳粹没收,天呐

战后菲佛获取了她的遗物,若不是真正的友谊,怎么会这么做呢。我想她一生还是很幸运的。

遇到了很多爱她的人,而她如她父亲给他写的,过上她想要的生活。不过人生又怎么能都是喜剧呢,即使是莎乐美,她也有她的哀伤的时候。

我发现电影中的很多当她从一个地方跨越到另一个地方的阶段,使用的是,让她走进一个区域的画里,那些周围的人事物全部是静止的,这一点显得很有意思,画面也很美。

配乐真的好棒,这电影,我很喜欢!

人生如史诗啊,也如那恢宏的音乐

音乐:已找到这张专辑,就在QQ音乐里有的:

Lou Andreas-Salomé,

Judit Varga

一、12:33

二、13:48

三、17:15

四:1:43:13

五:1:45:40

 2 ) 自由的牢笼?

机缘巧合,看了网飞的新片《弗洛伊德》,撇开剧中黄暴的场面,觉得“双重莎乐美”这个角色塑造的很好,开始关注莎乐美这个角色,知晓了这部2016年拍摄的《恋上哲学家》。 本片以晚年莎乐美请人代写回忆录的方式,向世人叙述了自己的一生,与尼采、保罗雷、里尔克、还有些弗洛伊德的故事。据说导演考度拉·卡布里茨·珀斯特曾经看了莎乐美的故事,深受其吸引,所以拍了这部剧。有趣的是,导演、编剧都是清一色女性,或许,这也是一部为追求自由的女性观众量身定做的影片。 任何人物和思想失去上下文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个在我们评论莎乐美时也是如此。纵然世人给她的标签有追求独立、才华横溢、天才缪斯等褒扬之词,也有自私自利、违反常理、自我束缚等贬损之语。私以为,重要的不是她是怎样的人,而是她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 年轻时就早早给自己定义不婚的属性,不愿意为了家庭放弃自由,家庭对她来说是捆绑、是束缚、是追求知识路上的荆棘;也不愿意为了某一个人,堵上自己一辈子的生活。这种对立性在当下也存在,在当时就更是如此。而莎乐美之所以敢于反抗、表现出骨子里放荡不羁、会不在意世俗目光对女性的定义,和父亲对她的宠溺也不无关系。爬上树摔下来,父亲并没有打骂,而是关怀备至,还说只要不让妈妈知道就好。父亲去世时,给莎乐美留下的那句话“成为你梦想中的自己”也是她孜孜不倦前行的最初动力。 如果说,少年的她被所崇拜的牧师突然求婚和骚扰,是她天然抗拒男女之欢的导火索,那她每次主动告别哪怕是灵魂上的亲密伴侣,则是自我保护的天然行为。父亲的病逝告诉她上帝不存在,告诉她被动的离别是多么令人心碎,所以之后每次都是她选择主动离开。哪怕动心也拒绝,是被因为曾经被伤害过,对亲密关系就不再有所期待,为自己铸就一道高高的围墙,客观上也可以潜心追求理想。 纵观其一生,“不婚”是她的标签。虽然表面和安德里亚斯结婚,但之间并没有爱,只是契约,是莎乐美可以继续追求自我的保护壳。因此,“不婚”是指不属于任何人,而不是法律上的不结婚。尼采算是她志同道合的人,但那时的她还处于坚持”不婚“的坚毅阶段,能够想象她当时听到尼采的求婚很失望吧。保罗雷愿意守护她,愿意加入她的梦想,但看似美好的生活依旧抵不过现实的残酷。父母断了经济来源、保罗雷又债台高筑,拿什么坚持初衷呢?无奈之下,莎乐美写书,和安德里亚斯假结婚,但保罗雷却将此看作背叛,选择离开。但对于”不婚“,果真每时每刻都是如此吗?她坚硬的外壳,或许在面对里尔克狂热的追求时,逐渐融化而轰然坍塌。就像她自己曾说的,那个和里尔克在一起的夏天,是人生中最欢乐的。或许,她的男性气质和理性思维正是要匹配里尔克的女性气质和感性气场才得以调和。但欢乐只是暂时而肤浅的,双方最后沦为莎乐美母亲似的照顾里尔克,因角色的失衡终究以离散告终。晚年的她遇到弗洛伊德,开始了精神分析的探索。影片中,她对弗洛伊德的诉说,导演似乎想告诉我们,”不婚“或许只是她逃脱了世俗的牢笼却被禁锢在自己铸就的”牢笼“。 喜欢影片中“三人行”式的生活方式。每个人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的时候互相讨论交流,其他时候互不影响,如此往复日复一日。影片中的尼采和保罗雷也觉得莎乐美这么想很幼稚,之所以得到包容是因为她还年轻。评论中也有网友提到这是大部分人年轻时向往的生活,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直这么想,又会被评为幼稚。不过,如果你真的这么做到了,还生活得自洽,那就又成了传奇。乐观地看,这至少为可能性开了一扇窗。 影片最后执拗于此74载的莎乐美,究竟活得开不开心呢?当代写者问到这里时,莎乐美答道”...我活了70多年,还会在此时需要别人告诉我应该怎么生活么?如果我想要世俗的快乐,呆在俄国的老家便是...“是执拗一生者最后的自持,还是生命最后看淡一切的自洽,不到彼时,难以言明…… 诗人里尔克也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摘录一段他为莎乐美创作的诗作为纪念: Lösch mir die Augen aus: ich kann dich sehn, wirf mir die Ohren zu: ich kann dich hören, und ohne Füße kann ich zu dir gehn, und ohne Mund noch kann ich dich beschwören. Brich mir die Arme ab, ich fasse dich mit meinem Herzen wie mit einer Hand, halt mir das Herz zu, und mein Hirn wird schlagen, und wirfst du in mein Hirn den Brand, so werd ich dich auf meinem Blute tragen. ——”Lösch mir die Augen aus“ von Rainer Maria Rilke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 塞住我的耳朵:我还能听到你, 没有双足,我还能走到你那里, 没有嘴,我也还能对你宣誓。 打断我的臂膀,我还能用我的心, 象用我的手一样,把你抓牢, 揿住我的心,额上的脉管还会跳, 你如果放火烧毁我的额头, 我就用我的血液将你承受。 此外,影片多个镜头以人物在明信片中走动作为连接,美感爆棚。相比电影,影片本身更像是一部雅致的艺术作品。

 3 ) 好生活要偷

人物从一帧帧静态的旧照片中渐出至19世纪末的欧洲,实在赏心。导演自述她17岁看完Salomé的自传后彻底被她迷倒,拍成电影应该是了却了心愿。布景华美、服饰考究,影调细腻,选角亦是形神皆备,用心之作。

从影片的名字即可知导演要围绕Salomé情史做文章。导演用了不少篇幅塑造出一个打小就非池中物的天才少女——二八年华立意不婚列国求学终身探索真理,她有质疑有笃信,有克制有颠覆,理性得彻底又感性到非常,情人知己两不误。和女主角同等戏份的男角皆不是过场绿叶,如果熟知他们的喜恶和才学,则对片中人物形象对白自然心神领会。正是以上种种铺排,才使Salomé这个角色在与名家的思想交锋和情爱纠葛中的演绎,丰满生动,即使你没有看过她的著作,也注定留下鲜明的印像。

众所周知Salomé的裙下臣和朋友圈尽是尼采里尔克弗洛伊德托尔斯泰契诃夫弗里达…这些个大V随便拧一位出来的都是天才皇冠上的熠熠明珠,他们彼此互为攀登智慧之巅的引路人,这种友谊谁不向往?Salomé坚定地“凭自由意志活出自己”,她说不过是想由自己掌控命运,并非想改造世界,但却不折不扣成为以思想智慧学识人格托举起天才的奇女子。

我非常喜欢片中保尔、尼采和Salomé三人嬉戏的画面,意境绝美意义非凡。为里尔克两大段灼心的诗句而泪目,为酒神战胜了日神而夺魂,更为全片点题那句“好生活要偷”而颔首。莎乐美和N个崇拜者坠入过爱河,每段关系最后甩人的只有是她,却在晚年回忆录里发出“我是里尔克的妻子”惊人之语,可见爱到骨髓的soulmate是谁。里尔克因跌入玫瑰丛被刺伤感染得了败血症而去世,看完电影后,关于里尔克的“女性化”,因这段戏剧性的历史记载,在我脑海里再度加深了这层联系。

见面会散场后影迷堵在出口求导演签名拥抱合照,令到下一场《麦克白》开场足足延迟10分钟。在年年重头戏都是经典重温的上影节,这无疑是一部容易被忽略的新电影,没有错过它是幸运。待我若干年后复习此片,一定会找到2016年的某种联系。十分期待这位有着和Salomé同样迷人笑容的德国女导演,为我们带来更多佳作!

 4 ) 她坚持成为自己,令众多天才心碎

《恋上哲学家》借德文研究学家厄恩斯特菲佛帮助安德烈亚斯莎乐美执笔回忆录,还原了莎乐美摆脱束缚、解放自我,追逐自由、独立、绝对虔诚的生命之路的传奇一生。而她充满质疑却依然坚定的脚印,也一步一步从旧明信片、老照片中生动起来。

1861年1月12日,露·莎乐美降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座将军府邸里,她是家里最受父亲喜爱、最小的、唯一的女孩。在父亲的庇护下,她可以不像那个时代其他女孩一样只能在屋里玩,她喜欢像五个哥哥一样爬上院子里的樱桃树,无拘无束地玩耍。她曾像上帝祷告让父亲永远陪伴她,然而在她还不懂得离别的时候,最懂她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她,留给她的是一张彼得堡书店的明信片,背后是父亲给她的一句话“成为你梦想中的自己”。

这张明信片影响着少女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她的世界敞开了一扇通向书籍的大门。同时,在书店她遇到另一个影响她的男人,牧师亨德里基洛特。从1878年冬到1879年,莎乐美从基洛特那里学习了宗教史、宗教比较学、宗教社会学、宗教教义、哲学、逻辑学、文学、戏剧等课程,并广泛阅读了笛卡儿、帕斯卡、席勒、歌德、康德、克尔凯郭尔、卢梭、伏尔泰、费希特、叔本华等人的著作。

这成为她宗教、哲学道路的基石,而这段关系也随着牧师的求婚而结束,这位已经有了成熟于同龄人思想的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决意不相信爱情,不陷于婚姻对当时女性的禁锢。此时,她的梦想是学习。

1880年,当安德烈亚斯莎乐美得到苏黎世大学哲学和宗教入学通知时,她觉得自己是最幸运的人,她终日将自己泡在图书馆里,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健康,肺疾让她的母亲将她带离离苏黎世去往罗马。

在罗马的一次派对上、她与学习哲学保罗雷相识,激烈的辩论让两个年轻人碰撞出精神共鸣的火花。安德烈亚斯莎乐美用不婚论拒绝了保罗雷的求婚,两个人成为朋友。在保罗雷的介绍下,尼采加入到了这个朋友圈。

莎乐美非常享受与保罗雷和尼采共同学习讨论的日子,1882年莎乐美邀请保罗雷和尼采一起去北意大利。她毫不隐讳对与二人共同学习的热情,并提出过三人各自分室同居学习研究的设想。母亲指责她破坏了女性主义的名声;连尼采也评价莎乐美的想法虽然具有创造性但却又幼稚,因为未婚男女同居是犯法行为。尼采借机向莎乐美求婚,并坦白了一见倾心的爱慕。虽然莎乐美崇拜尼采的才华,但依旧拒绝了尼采,更准确地说是拒绝了婚姻。

但尼采仿佛没有放弃、他带她去了妥腾堡家,尼采家人无法接受莎乐美不以结婚为目与尼采相处,莎乐美的坚持让尼采愤怒,本来就有的偏头痛连连发作,开始患上了仇女情结。

于是莎乐美梦想的三人组变成了二人组。她和保罗雷在柏林分室同居住了下来,但是保罗雷的赌债、伊丽莎白尼采(尼采妹妹)的诽谤、母亲断绝的经济来源让莎乐美的生活面临艰难。她开始以男子笔名亨利露写小说,出版了《与上帝的斗争》,讲述了男主角库诺为了追随他的理想给所有爱他的人带来不幸的故事。

随着莎乐美作家身份的曝光,她似乎需要在大众面前展现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而此时出现的安德烈亚斯刚刚好有同样的想法,假结婚。保罗雷愤怒的离开,让莎乐美想要放弃假结婚,保罗雷曾一度叫她“小蜗牛”,而她则称保罗雷是她的“家”,他是她聪明睿智的哥哥,他是她非常在意的人。但安德烈亚斯以死相逼坚定了莎乐美的决心。

婚后,莎乐美与安德烈亚斯互相以“父亲”、“孩子”相称,这种稳定感也让莎乐美的事业稳步推进。莎乐美在事业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0年的时间里她共完成了8本书和50多篇文章,这一成就确实令人目瞪口呆。而且,她对文学心理学的运用和她象征主义的写作手法,在当时的文学界是超前的。

成熟、自信的莎乐美吸引了另一个人的目光,一个对莎乐美具有不同意义的男人的目光。他是雷纳玛丽娅里尔克,一个诗人。他一方面写大量诗给莎乐美表达爱意,一方面在任何可以见到莎乐美的地方守候她。他的大胆和骨子里的“女性气质”征服了莎乐美,用她的话说是她的自由独立与他相辅相成,莎乐美回忆说:“1897年的夏天,与里尔克相爱的她度过了最快乐的夏天”。里尔克随莎乐美回到柏林,在莎乐美家附近住下。安德烈亚斯刚刚得知也表现出不满但随后便接受了。

1899年从4月24日到6月18日,莎乐美与里尔克一同前往莫斯科,访问托尔斯泰。1900年他们又二度拜访莫斯科。里尔克在那一时期创作了大量作品,《定时祈祷文》、《为我庆祝》、《亲爱的上帝及其它》等,同时,里尔克对莎乐美的依赖也近乎病态,他说“没有她,他就无法呼吸”。1901年,当里尔克向莎乐美求婚时,莎乐美决定结束了一直充当母亲般保护里尔克的角色。

1911年,50岁的莎乐美迎来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她认识了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并拜他为师。开始了长达25年的精神分析研究工作,直到告别人世。莎乐美是第一批德国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她关于女性角色、性别科学的著作给弗洛伊德造成强大的影响力,她对自恋理论的研究仍然是精神分析学的前沿。

而且,不单是莎乐美推进了精神分析学,同时精神分析学也成就了莎乐美。她在文学创作中,以及与人现实交往中,许多困惑不解的问题都在精神分析学中慢慢都寻找到了答案。

莎乐美看似异于常人的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都可以在她童年的经历里找到答案,莎乐美最爱的父亲突然去世让她没能学会自然的离别,导致她害怕与亲密关系的人在被动的情况下分别。避免的方式对她来说要么不要太亲密,要么将离别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在她成年后与人相处中都是她以果断的方式主动斩断关联。另外,父亲去世后,亦师亦父的牧师对她一次性侵也对她两性关系强势方产生抵触畏惧心理。对她而言要么在意识中强大自己,要么远离强于她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她只与年幼于她、显示出女性气质的里尔克有过亲密行为。

抛去莎乐美在文学和精神分析学上的成就,她依然是个可爱的人,她始终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待所有人,她也终于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爱她的人的包容中得到了她梦想的生活。她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灵魂和强大而有尊严的个性,激励着我们去认识生命,感悟生活。

纵然所有生活都是不完美的,也不影响我们向莎乐美一样去坚持,也可以让我们于其中幸福、深刻。

(完)

 5 ) 观影印象

有一部分电影和她的自传中都没有提及,即36岁以前,莎乐美还没有接受里尔克时,她抑制感情的做法是否让自己矛盾、挣扎过?当然,很大可能是我自己格局太小才这样设想莎乐美。说实在的,我非常敬佩她许下诺言——永不结婚。她认为,放弃身体愉悦能获得精神力量,在个人幸福和理想真理之间,她选择了后者。因为前者的幸福何其短暂,只有精神上的求索才能带来永恒、宁静的幸福。这一坚持,就是30多年。 电影中,莎乐美听了里尔克为她写的那首著名的诗后,气急败坏地转身离开。里尔克追问:“你不喜欢么?”莎乐美怒气冲冲地回答:“很不喜欢,毫无意义。”里尔克穿透她的话看到其内心,一针见血地指出:“你把情感掩藏在自己筑成的心墙后,这就是你所谓的自由吗?”莎乐美以无解来解释,只答他:“你不必理解。”里尔克从未这么硬气郭,他在身体和心灵上同时愈来愈靠近莎乐美,继续追问:“你这个懦夫,你真的想放弃生活中的美好吗?”一边说着 他慢慢贴上莎乐美的嘴唇,这次,莎乐美没有拒绝。下个镜头,就是她开始急迫地寻求、迎上里尔克的亲吻。二人云雨中,莎乐美的眼泪汩汩从眼角涌出,有一道堤坝正在瓦解、崩塌,不用以一己之身负堤坝之重的莎乐美柔软下来,她对里尔克说:“我从来没有和男人在一起过。”我想,那眼泪的温度,一定是滚烫的。 这个场景之后,莎乐美才作为一个有人情味的人走进我内心。而且我以小人之心猜测,她在前36年中,未尝就没有设想过和保罗或尼采在一起,但是她压制了自己的欲望。理解到她也有欲望后,我反而对她生起敬佩。自古以来,男人在感情中游刃有余,个体事功、发展和情感间总能平衡得很好,但女人却极易在情感中丧失自我。前36年,莎乐美虽已非常杰出,但还没有独立到自己能撑起一份感情,于是她选择不享受温柔乡,而是培育人格和精神,使其愈加丰茂。其后莎乐美还有过几段仅止于身体的感情,此时她已经独立到,既享受欲望的快感,又不让感情压倒自己的主要目标。

莎乐美在回复尼采的求爱时曾说:“我更喜欢原则、理性、独立和没有情感。”现在再看这句话,莎乐美内心深处的复杂况味,令人唏嘘。有得先有舍,是毫无顾念地坠入爱河,还是一心一意地培育自己的自由?当然,把坚持不结婚=女性独立=自由的观点过于草率了。从莎乐美我们看到,自由不是什么都能做,而是在精神和物质上都独立,因此能承担所做选择带来的任何结果,因此自由更大程度上是一种能承担后果的能力。真希望以后能看到这样的片子,女性不用再以二元对立割裂自己的世界,她可以有自由、有爱情、有事业、有自我,人生的各方面能在她身上融合为完整的“一”。

安吉拉•卡特认为:“拥有自己,这是唯一重要的事。”莎乐美同样把这作为自己的生命重心。所以,当里尔克对其愈来愈依赖,莎乐美不得不经常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时,她离开了;所以,当身体之欢育有生命后,她毅然爬到树上跳了下来 ;所以,50岁以后的生命,她开始学习精神分析,拜弗洛伊德为老师,并在女性社会角色和性意识方面影响了老师的研究,而她在这领域建立的积极自恋理论,至今仍未过时。

 6 ) 随想随记

露 Lou 莎乐美 Luise von Salomä :突然意识到,以前贵族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比我们还多。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家教一对一辅导!读的书也比我们多。 永不结婚:我想自由,独立。婚姻无疑是障碍。 里尔克:找露帮忙,出版诗集。露和保罗吵架后,里尔克成功出版诗集后,在一起。和露度过一个美好的夏天。里尔克求婚,被拒,分手。灵与肉的满足。 保罗•雷:喜欢露,被拒。好友关系。露和尼采吵架后,和保罗在柏林生活。 Friedrich Nietzsche : 反对叔本华。牧师家庭。和露在他家一段时间,露被尼采妹妹骂荡妇,露和尼采吵架,分手。 安德烈亚斯:露和保罗分手后,与他假结婚 理查德•比尔•霍夫曼(作家):搞上后有孩子了,故意把从树上摔下来,孩子没了。 弗洛伊德:门下学习。 影片的雨象征着自由,或者解放枷锁。从做弥撒跑出来后的雨,解放的是宗教的枷锁。到和里尔克做爱后的雨,解开的是自己的枷锁。 从小喜欢爬树。这点和怦然心动的女主一样。暂时不知道什么意思 童真?单纯?喜欢大自然?

这一幕好美
所向往的爱情
大师就是不一样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中也强调信仰的重要性,但是我还是没有
诗情画意

 短评

整部电影在莎乐美的情史中游荡,除却时间作为唯一的脉络之外,毫无重心可言,女权、精神分析通通浅涉即止。对尼采和里尔克的刻画完全标签化,其它角色更是过场走秀式的演绎,完全成了导演絮叨的道具。将一切的缘起归因于童年阴影,将整个一生浓缩为“偷”一个字,纯属缺乏深度而完全想当然的把握。

4分钟前
  • 望月封道
  • 较差

20181229 她最性感、最令人动容的是对知识,智慧和真理不懈的追求。

5分钟前
  • jimmy198360
  • 推荐

真实人物远比电影还精彩。感觉电影还可以更长更长,毕竟这样的女人世间少有,她的一生本就是一部电影,令人回味无穷。P.S.莎乐美的服装好美,但某宝这次肯定是搜不到同款了,遗憾呀😄

8分钟前
  • Miss Lucky
  • 推荐

莎乐美是100多年前欧陆文学及哲学界的中心人物,入门级的叙事过程对深奥的哲学也是点到为止,导演的意思就是若有兴趣可继续看书。此片画面尤为唯美,几段在旧照片中起舞的片段令我印象深刻,还有不止一次的雨中宣泄使我感同身受。#19th SIFF#虹桥临空

11分钟前
  • Kim Kirk
  • 推荐

睡完里尔克之后走在雨里那段太美!!

14分钟前
  • Lucinde
  • 推荐

看着海报上的6评级就想,即便是德国电影也不可能太绝色了,真的是和哲学家一样开始有一点点“枯燥和费解”慢慢入戏,脱戏只是蜻蜓点水在最后10几分钟出现几个镜头,刚刚入戏,就结尾了,三段女人(不止三个)的故事把这个影响了弗洛伊德的女人完整展现出来——需要再刷一遍。

19分钟前
  • 与碟私奔
  • 推荐

理性被感性所软化

21分钟前
  • 之蓝
  • 力荐

天才收割机。

22分钟前
  • 心太
  • 推荐

八卦片,把太多的篇幅用于描绘女主与多个男人之间的交往,对于女主的思想性的东西介绍太少。不过感觉莎乐美跟我有点儿像,既渴望热烈的爱情,又想克制压抑自己,又向往纯粹的精神恋爱,片中我还是喜欢女主与尼采、保罗雷三人同游的情节,既像是知己又像是友人,而女主跟自己的家庭教师的关系太诡异(女主把对方当老师,当偶像,而对方只是把她当女人),和丈夫的关系像父女,跟里尔克和霍夫曼又有点沉湎于肉欲了。

24分钟前
  • 巧克力可丽饼
  • 还行

除了表演用力过猛之外,还算是惊喜。能够还原、塑造出这样一位荧幕角色,看得出导演本人是一位自我意识极强的人。莎乐美一生传奇,环绕在她身边的都是当时的大思想家、艺术家们,她的才华撑起那份不逊和执拗,又在岁月的沉淀中被时代的洪流萃取出精华。薄情寡恩的风流女子,放在此世也是惊世骇俗的吧。

25分钟前
  • 盛崖余
  • 还行

字幕太糟糕,连蒙带猜看完。那些围绕在莎乐美身边的大哲、诗人、学者个个为她痴狂,都企图拥有或独占这个女人,所有的现世力量都逼迫她服从一种世俗生活:老老实实找个阶级门第相当的男人结婚生子。而她一次次用不可动摇的意志从这种命运之下逃了出来。拍得流水账,尼采、弗洛伊德、里尔克形象太猥琐。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德国电影节。出来听到他们都在说女主自私,我只能感叹没在一个语境实现沟通简直天方夜谭。第一,男女分别面临的困境根本是不一样的;第二,婚姻,爱情,性,这三者完全可以不具有同一性的好吗。退一步,就算女主自私,我倒真宁愿这个世界多几个自私的天才女性,你们就好好做你们的委曲求全的平庸之辈。

30分钟前
  • 差生小明
  • 推荐

选角都太次了…

31分钟前
  • 翠西 。o 0 O
  • 还行

生活是不会善待于你的,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人生,那只能去抢过来。她追求自由,却主动为情感设限,她渴望被爱,却不允许被占有。只是她最终还是毁约了。或许所有的设限,只不过是还没遇到那个人罢了。遇上了,又谈何条条框框呢?影片最后她躺在沙发,“我曾希望有那么一次,盲目莽撞地坠入爱河”。

36分钟前
  • 凤凰街58号
  • 推荐

独立女性的情感经历都好丰富,哈哈

40分钟前
  • 菲氏葉猴
  • 推荐

19世纪奇女子,中规中矩的自传。感性的爱情,未必会瓦解理性的堡垒,而情欲的满足,同样可以支撑她的主义立场——她用了一个很有趣的词语来形容:偷。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一些大人物得到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后,很多人就会把他捧为神来仰视,从他身边丝毫不比他差的女人身上,你能看到他们的弱点,比如尼采。男人都拼命的想跟女主结婚,而莎乐美非常清晰的意识到,那就意味着丧失了自由,她为了流产要从树上跳下来,这是女人的反抗,凭什么因为我们因为孕育生命的能力,反倒成了限制自己的绊脚石。女人才应该奉行那个三不原则:不主动、 不拒绝、不负责,人生就豁然开朗。片子不深刻,没有太挖掘,遗憾。

47分钟前
  • Sabrina
  • 推荐

弄瞎我的眼睛:我还能看见你,塞住我的耳朵:我还能听到你,没有双足,我还能走到你那里,没有嘴,我也还能对你宣誓。打断我的臂膀,我还能用我的心,象用我的手一样,把你抓牢,揿住我的心,额上的脉管还会跳,你如果放火烧毁我的额头,我就用我的血液将你承受。——诗人里尔克为莎乐美而作。

51分钟前
  • 无非
  • 还行

莎乐美,来自俄国贵族家庭的现代独立女性先锋,和20世纪的德国文化界:尼采、里尔克、弗洛依德,从哲学到诗歌到精神分析。什么人啊,生在什么样的年代啊……所有现代女性的母亲,我们只是她的不合格的副本。叫尼采和里尔克那样的灵魂都颤动和癫狂的女性意识和独立精神啊!表现手法也很有意思,从老年视角回望一生,亦不后悔其过于自恋和莫名其妙的坚持与堕落,直到精神分析揭开其中的秘密。视觉上莎乐美出入油画作品般的画面,处理得很自然,又别有一番感觉,不愧是德国表现主义。

56分钟前
  • 某种存在
  • 力荐

一个日天日地的女权主义者,和她的性事。人物塑造很有意思,表达方式也俏皮,让这个不太讨好的题材中和了不少。性方面的展现也比较聪明得当,没有成为套路之作。

5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