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记录片英国2016

主演:内详

导演:罗万·迪肯

播放地址

 剧照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2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3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4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5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6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3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4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5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6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7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8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19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择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4:15

详细剧情

  英国一位57岁的大叔飞往瑞士进行安乐死,BBC据此跟拍录制了此纪录片,记录这位大叔人生的最后时光。

 长篇影评

 1 ) 在死神面前一切都不值得一提

非常好的纪录片,记录了simon从生病到实行安乐死的过程,让我感受到的是生命的脆弱。曾经那么开朗、活泼、爱交际、永远是社交中心的simon,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失去说话能力,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需要请护工帮忙照顾自己,行走需要别人搀扶。这对于曾经那么有能力的一个人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以想象,他一定经历的一段十分煎熬的时期,不愿意相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不愿意接受曾经那么优秀的自己开始变得越来越weak,不愿意接受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死去。正如simon所说,死亡让我感到很可怕,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可爱的儿女逐渐长大,而我作为一个父亲却不能够见证他们的成长,多么令人沮丧。但短短几个月以后,他身体状况便开始剧烈恶化,某天醒来他发现自己不能说话了,再过了几天,他好像不能控制自己的手指,胳膊,甚至开始行动不便。这才是对一个人自信心最大的打击,每天清楚的感受着自己的身体不断恶化,像是一个老化的机器不能被修复,这是何等的沮丧。simon和医生原本商定了在11月2日自己生日这一天结束生命,但到了10月份却迫不及待的联系医生,希望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难以想象他是经历的多大的痛苦才会如此大的决心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连一天都不能等待。

生命如此短暂而脆弱,还有什么理由浪费生命呢?珍惜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关心身边所有爱自己的人,认真对待生命吧!

 2 ) 一些感触

让我感触的片段1:

“从某种程度将,他就像个小孩,但我喜欢他活力四射,我喜欢在他身边时,生命是如此生动的感觉。”

片段2:

再次感叹英国的福利水平:

只是看看老人的状态,就知道生活不差了

片段3:

Simon听到21个人陪伴是最多的记录时,他说他要有22个人陪伴。这真是个老顽童。

其实他能拍这个纪录片,能选择出镜,就说明他是一个外向、喜欢展现自己的人。这些纪录片的人物性格,本身就有统计偏差。(这是从德国的朋友启发我想到的。德国朋友说他总是喜欢搞大动作,比如选择安乐死就是他最后一个大动作。他可能会因为公开了这个决定,而强迫自己赴死。)

 3 ) 死亡是一种仪式

幽默机智、朋友众多、总是处于人群中心的Simon,因为运动神经元疾病,丧失说话的能力,后期甚至要有人来照顾他穿衣洗澡擦屁股。他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这么狼狈地活着,他想死。他甚至挑好了时间——11月2日,也就是自己的生日那天。 “在墓地里从没见过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一样的人吧。” 在其他人看来,Simon很乐观,也能和他们沟通交流。他们可能会忽略Simon身体机能的退化,他们也体会不到Simon那种失去自尊的绝望。Debbie开始的愤怒很正常,她爱Simon,当然不想失去他。他有自杀的念头时,她肯定会生气。本来Debbie都决定不陪Simon去瑞士安乐死的,她最终还是去了。Simon想自杀的念头也因为Debbie和其他家人有过动摇,他以为他们不会这么在乎,他感觉到了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性。结尾Simon打开点滴之前,放了一段他专门对Debbie说的话,这个男人太有仪式感了!当Erika说他可以开点滴时,Simon坚定地开到了最大。遗憾的是,他却不是在自己挑好的日期死去的。 大家都太温柔、太有力量了。 Simon机智幽默乐观勇敢坚定。 Debbie体贴,尊重丈夫的选择。 Simon的朋友们暖心。 正如Simon的母亲所说:Simon很勇敢,他的家人是没有选择地勇敢。 她还想陪Simon去安乐死,因为他出生的时候她也配着他。 Erika理性温柔,同理心强。 她说:死亡不一定可怕,死亡可以看做是一个仪式。

最后一段Simon乱舞的视频为什么这么催泪啊!

 4 ) 爱?如何爱?

西蒙是一个身患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患者,从拿到确诊病单开车回家的路上,他就计划自杀或者实施安乐死来结束生命。

确诊为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患者,存活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到一年时间,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说话的能力会越来越差,直到别人不能理解他们的话,他们的胳膊将完全麻木,双腿会越来越无力,直到最后,需要用拐杖才能走路,然后需要助行器、需要轮椅。医生提到,真正致命的是呼吸问题,呼吸之所以致命是因为控制隔膜的肌肉会受到影响。而当人隔膜无力时,就会呼吸短促,我们有设备可以帮助人们熬过那关。熬过那些症状,但是总有时候是回天乏术的。

西蒙出生在英国,2016年决定去瑞士执行安乐死,2016年拍摄纪录片时他刚好59岁,他事业有成,拥有自己的公司,有非常相爱的妻子,还有女儿、孙子和一条聪明的狗,他交际广泛,有一群不错的朋友。平时热爱运动。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他都是非常幸福的人。然而,绝症确定后,他便决定杀死自己。

纪录片里拍摄以他往昔欢快的跳舞视频开场,又以同样的场景结束,伴随着葬礼上告别仪式亲朋好友的致辞。

我要聊的其实不是关于安乐死这种方式支持与否,而是纪录片里的主角西蒙本人对死亡的坚持,他妻子Debbi以及家人对于他坚持安乐死的态度让我思考关于“爱”这个宽泛的字的释义。

作为瑞士最大可执行安乐死机构Dignitas的工作人员,她对西蒙和Debbi说的这段话让人感触深刻。

她对西蒙坚定安乐死时说,这取决于你要什么,但这是你的决定。

然后她对Debbi说,你需要认真去听他们说话,他不是一个小孩,他知道他想要做什么,而这是他的生命,他对他的生命负责任已经有很多很多年了。而且他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到现在,即使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他还是很有主见。但是现在,人们习惯把他当小孩照顾,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想要你的丈夫尽可能长时间留在你身边。因为你爱他,而且很难很难接受,在生命自然结束之前,就要和他说再见了。

她又看着西蒙说,愿意让亲人安乐死的人的心里,比进行安乐死的人更难受。知道这一点很重要,进行安乐死要比接受安乐死简单太多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死了后,你就死了。这一切就和你无关了。但是你的妻子还要继续生活,你一定要问你自己,这是他的决定,还是你的决定。这是他的生活,还是你的生活。我知道这很困难。DYING DOES NOT HAVE TO BE SOMETHING HORRIBLE,死亡可以看作是个仪式。

Debbi从一开始并不支持西蒙的决定,因为他们相爱并且哪怕疾病侵袭,他们还是从生活很小的点滴能享受到快乐,他依旧热爱周围的人与事物,即使他当时因为疾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Debbi和西蒙已经在两年前失去了18岁的女儿,她很难接受丈夫对于生命的放弃。西蒙看到身边的人因为他的离开会如此痛苦,决定重新考虑这件事情。

然而思考的时间并未能持续太久,某一天清晨,Debbi发现西蒙决定用上吊来结束他的生命,她只能被动接受安乐死这件事情。她说,我觉得愤怒,也有温柔,也有爱意也有保护,嫁给他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如果你爱他,就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

西蒙的朋友说,从没有意识到,一个人会如此惧怕活着,他是无法承受自己即将失去人生掌控的事实,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漏掉了某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时刻。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是理解、尊重与支持。理解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决定,支持他的所有,哪怕一意孤行。这种爱,适用任何一种感情。爱并不是一味给予,也不是一味索取,更不是以爱之名胁迫对方去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情。

白发苍苍的老人,西蒙的母亲说,我不鼓励他安乐死,但是我会陪着他做他想做的事。西蒙去世后,这个优雅的老人说,很多人说我很勇敢,其实我没有那么勇敢,我没有勇敢和不勇敢的选择。然后也有很多人说西蒙很勇敢,是的他很勇敢,但是我们也要记住,其他人能坚持到最后也很勇敢。

那是一个如往常一样的日子,天空很蓝,空气很清新,狗狗依然很欢快,只是西蒙已经离开。

Debbi在最后的采访说,对他来说,去瑞士的时间刚刚好,但对我们而言,我们得承受内心的煎熬去结束他的生命,那真的是超乎寻常的艰难。而且我觉得我自己仍然处于悲恸之中,一个人前一分钟还在,下一分钟就没有了。我找不到词来描述这件事是多么的令人难以接受。我好生气,我想他,特别特别想他,我很后悔没能让他的生活更加美好,假如我之前工作更努力点,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点。假如我那次没有骂他,或是他想怎么样的时候我能依着他,也许他就不会想着离开人世了。DID I DO ENOUGH,让他这一生值得吗?这没什么逻辑可言,却是一直让我在想的事情。

西蒙说,我会哭泣,病不是我的风格,就像辆旧车,破烂不堪,也不值得再投资维修费。

爱身边的人如此,理解、尊重与支持。爱自己其实也是如此。你无法去评价西蒙的决定,也无法感同身受释怀Debbi的悲伤,但是我们谨记带给身边人所能给到的最大的温暖,岁月匆匆,便足矣。

 5 ) How to cope with your life

看完这部纪录片,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永远处于社交中心的Simon,而是他的老婆Debbie。Simon,还有瑞士life circle的Erika都说,最为痛苦的绝非被执行安乐死的那个人,而是必须接受你的死讯的,家人还有朋友,因为他们需要在这个巨大的打击之后继续好好生活下去。
People who have to let go do the more difficult job than the people who go.
It's much easier to go into an assisted dying than to accepted one.

Debbie在纪录片里说话不多,一开始她提到安乐死,说的是她一想到这件事就觉得utterly terrified;随着Simon的意志逐渐坚定甚至为自己的死期选好了日子,Debbie开始担心Simon的决定过于草率,直到Simon在一个清晨尝试自杀之后,Debbie帮他写了一封给Erika的信,要求将实施安乐死的日期提前,越早越好。

Debbie显示出了一种面对生活的沉静,和面对不断恶化的现实全盘接受的态度。大多数时候她面对镜头都露出了似有似无的笑容,包括在讲述关于两年前去世的女儿Chole的故事时。在Simon举办的聚会、游戏活动里,她并不是人群的中心,也不是玩的最开心的一个,她的存在感不强,但是人群散去之后照顾Simon饮食起居,充当Simon与外界联系纽带的却一直都是她。我很难去揣摩她在别人在关切她的时候,Erika在劝慰她的时候,包括发现Simon尝试自缢的时候,她的内心到底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而她又是如何平复自己,重新露出那样淡淡笑容的。

我想那一定很难,因为她也没有演练过面对这样的场景自己应当如何应对。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生活的境遇打得措手不及,在慌乱之中就必须想到应对之策,而这些应对之策所带来的结局,我们要用很长很长的生命才能去消化掉。

 6 ) 一些杂感

他家竟然有一个佛像

朋友聚餐吃沙拉、披萨,喝红酒、香槟

他们穿的服装跟我们也差不多,或者说是我们学的他们

家里墙壁、楼梯扶手的颜色真的是典型的英国白色

英国人在家也穿着鞋

这家英国人开的车是法国车标致,而瑞士人Erika开的车是德国车大众

瑞士环境真漂亮

人的生命不止是自己的,也是自己家人的。因为你的死会给家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这样想来,人真复杂

 短评

看的时候一直强烈的以为死亡是个人的事情,不能理解Simon的妻子为什么那么生气,不能尊重Simon的选择。后来发现,爱会让人狭隘,让人不能置身事外。

9分钟前
  • 雨后九点十分
  • 力荐

感谢在我最疑惑最需要这样一个视角的时候适时出现在首页。如果这就是慎重考虑之后最好的选择,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呢。最终认可他的决定打点好一切还依旧自责的妻子,清楚指出自己没有是否勇敢的选择权、儿子勇敢而那些坚持抗争的人同样也是的妈妈,这一家人明显教育水平都很高很有教养。

10分钟前
  • 脱氧核糖十三
  • 推荐

几度哽咽。特别难以承受美好的事物逐渐走向衰败那种不可逆的绝望感。也曾无数次幻想同样的场景,我也会选择安乐死,这是最好的解脱。并非不热爱生活,我如此的热爱生活,每天都认真地享受生活尽管有种种的不如意、和理想中相去甚远。但正如西蒙所面对,等到失去对一切的控制,那种绝望变成死亡的渴望。

11分钟前
  • zzfznp
  • 力荐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选择的自由,尊重一切由于你个人的局限性所无法体会和尊重的事物…安乐死者对于生死的权衡,自杀者对于哀乐的取舍,冷暖自知,不应强求。

15分钟前
  • 空高垂
  • 力荐

每次想到结尾处Simon用手机播放给妻子的遗言的情景就想哭。

16分钟前
  • 马戏团的STONE
  • 力荐

Sanctity of life vs Dignity of human; Compassionate purpose vs Intention to kill; The feasibility question of whether we can protect the vulnerable; The risk of slippery slope... 关于安乐死的争议将永不消弥。看再多材料,都没法跟看一个人死相提并论...

18分钟前
  • 奥蒂安斯
  • 力荐

天空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他确实已经飞过。

21分钟前
  • 东城厨爷
  • 力荐

其实五颗星都想给Simon的老婆。女儿,丈夫先后出事,还能那么乐观积极平静,内心之强大难以想象。相比之下Simon走的是另一个方向,人总要找到内心的平静。

24分钟前
  • 荆棘
  • 力荐

要想最理想化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体面地走),自身思想成熟、好的经济条件、社会文明开化,三点缺一不可。

29分钟前
  • 浅野忠信
  • 力荐

其实在很早之前就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不能尊严地活下去还连累其他人那我选择安乐死,这不仅需要自己的勇气也需要家人的勇气。其实片子有很多细节比如首位呼应比如simon的纸条和留言比如最后simon的舞蹈比如母亲和妻子的独白比如安乐死机构叫life circle,我不知道看完哭了三次的我到时候是否还有勇气决定

32分钟前
  • Stanley lamp
  • 力荐

一个叫西蒙的男人决定去死

35分钟前
  • Chery
  • 力荐

如何生存是个问题,其实如何死亡更是如此,尤其如何面对家人尚在。安乐死从来不是技术问题。8.6

3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无法用总结的话来形容。生命的话题是无果的

43分钟前
  • 午睡
  • 力荐

一个人是有权利选择他该如何活着又该如何死亡,但对于安乐死我还是很矛盾的,片子没有太多的煽情,会引人泪目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思考。老母亲最后说的话很令我感动,她说西蒙很勇敢,但我们要记得也有很多坚持到生命终结的人,他们也很勇敢。留给我最大印象的还是结尾西蒙和爱犬像个孩子一样跳舞的场景

45分钟前
  • 萌发奇想
  • 推荐

Die in dignity. RIP Simon Binner. QAQ

48分钟前
  • karenlin
  • 力荐

其实对我来说,比起自己的死亡 ,更可怕的是家人的离去。活着,真好

50分钟前
  • Llewoen
  • 推荐

simon自己拨开开关的那瞬间还是很揪心的

51分钟前
  • chaaaaad。
  • 推荐

我倒是脱离故事的在观察BBC的人他们是怎么拍摄这种沉重而又温情主题的片子的,怎么把它拍的隐忍、克制、发人思考、有深度。

53分钟前
  • 我想放羊
  • 推荐

很高兴你来,遗憾你离开。🌱

55分钟前
  • 树织
  • 力荐

57岁的Simon得了运动神经元病,在病发后决定去端士安乐死,中途因为妻子等亲友的阻止一度中止,结果因为病情恶化最后还是去端士实行了(话说原来一人的费用是7000英磅,真的不是人人都能死得起啊)。中间也有部分关于英国关于安乐死是否通过的提案。虽然爱他,但应该尊重他的决定,这是他的人生。

59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