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上)

战争片大陆2014

主演:金城武,章子怡,宋慧乔,黄晓明,佟大为

导演:吴宇森

播放地址

 剧照

太平轮(上) 剧照 NO.1太平轮(上) 剧照 NO.2太平轮(上) 剧照 NO.3太平轮(上) 剧照 NO.4太平轮(上) 剧照 NO.5太平轮(上) 剧照 NO.6太平轮(上) 剧照 NO.13太平轮(上) 剧照 NO.14太平轮(上) 剧照 NO.15太平轮(上) 剧照 NO.16太平轮(上) 剧照 NO.17太平轮(上) 剧照 NO.18太平轮(上) 剧照 NO.19太平轮(上)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5:21

详细剧情

《太平轮》是一部时代史诗,涉及人物众多,影片中光主要角色就有十多个,这些角色以自己的人生沉浮,各自强化着大时代的动荡与变迁。章子怡与佟大为演绎着风尘女子与前线小兵之间艰难的底层情感;黄晓明和宋慧乔这对军官与千金小姐也在时代的风浪里经历情感的摇摆;金城武与长泽雅美这对台湾进步青年与日本女学生,更跨越了中日国籍,上演了一段受到流言蜚语与百般阻挠的爱恋。

 长篇影评

 1 ) 吴宇森的华丽与笨拙

      当初听说吴宇森要拍《太平轮》,心里一沉。这个题材很难成为一个商业大片的良好的故事土壤,它具有抗拒被消费的严峻一面。
    带着不高的预期,坐在影院,心态倒有些像在审片:一幕一幕,一格一格,逐个场面看下来,渐渐有了敬意。当看到第二次战争大场面,感到意外。2007年,《集结号》宣传时号称战争场面堪比“拯救大兵雷恩”,我记得那里面只有一场战争戏,后面是抽丝剥茧对战争的回忆与反思,这是对的,战争戏太烧钱了。所以看到一部片子里有两场战争戏——你能看到这个导演是怎么花这个大制作里的每一分钱,而且花得非常慷慨、有诚意。给你足够还不行,要奉送过量。
    看电影前,想象这样一个大题材,要从什么小角度切入,才算巧。不是。吴宇森的长处竟在用大场面,大架构,不像切入,简直是剧烈撞击这个题材。因此电影拥有一种恢宏气质,是美的。但反而细节有些地方不够细腻,比如章子怡的人物设定是一个不识字的底层妇女,看看她那张秀美的脸,哪里像不识字妇人。既然说到这里,就顺便说说导演对演员的调教。章子怡最失败的角色是《梅兰芳》,那里面整个是一北京大妞,哪里有当年声震京沪“冬皇”的威严难犯。最好是《一代宗师》,王家卫拍了八年,我在一篇文章里说,时间都用到哪里了?就是拖到演员们身上有了功夫,而不是去演一个功夫。但现在我又想,其实是用时间慢慢磨掉演员身上那层壳。每个演员尤其是明星,都有壳,在一部电影里,他们本能会用最熟悉最自在的模式去诠释角色,如《太平轮》中,章子怡展现出的欺霜傲雪的气质,这是她的壳,在这里面,演员是自在和舒服的,但不是最好的。
    我们普通人,在面对世界时也有自己的壳,它保护我们敏锐的神经与粗糙的人世隔开。所以,我对那些尽力避免“壳”的存在的演员总是心生敬意,神经裸露在外必然是疼痛的,但体验更多,表现更多。如梁朝伟,如金城武。金城武是这部戏里表现最好的,他是一个日本军队中的医生,医者,仁者,注定他在战场上是一道悲悯的注视的目光。其次,台湾人被日本征兵,加入侵华战争,这段故事,《大江大海》写过,是台湾历史上既痛苦又沉默一段。这个身份设定本身已有极大的张力。我最喜欢的神来之笔即出自其中:他饰演的严泽坤自上海返回台湾,关卡工作人员问哪里人(工作人员说的是国语,是大陆来的接收人员),他说我本地人,“那你怎么会讲国语”,日本征兵,我作为军医应招入伍。“那你在东北战俘营呆过啰?”“嗯。”讲完这句,两个人都不说话,静止一秒钟——大陆被日本打了八年,工作人员翻涌的国仇家恨,蔑视中兴许还带着怜悯,严泽坤的沉默又是什么?不敢想。一秒钟后啪地盖章放他过关。停顿这一秒,历史的湍流奔涌而至。
    金城武在剧中,有一种旧旧的悲哀,钝钝的光芒。在日据时代,台湾人是二等公民,国民党接收台湾,旋即发生二二八事件,枪毙本地精英无数,侥幸无缘政治逃过的,也噤若寒蝉。这是他身上那种年深日久的悲哀的来源。可是他还保持了一位医生的职业尊严。到他的戏份,电影的角度往小里走,往生活里走,吴宇森搭起的华丽大架构得到了生活朴素底色的支撑。
    结束时,首映礼主持人问吴宇森,为什么想拍一部爱情电影,我愣住了,这怎么会是一部爱情电影?它用那么大篇幅讲战争、讲离乱。爱情反而是当中比较不重要一部分吧,再说吴导拍的爱情……散场一位女性电影从业者苦笑:他根本不懂女人啊,另一位男性导演对片中男主角们的评价是:一群硬梆梆很笨拙不懂女人还觉得自己很带感的男人。
    那为何我在结束时又怅然若失?打动我的,不是爱情,是战乱、战场上男人之间的感情。《英雄本色》《喋血双雄》时期奠定的男性情义风格,在本片既有继承,又突破昔日类型,而上升至国仇家恨的更大的战场。电影一进入战场,立刻就活泼泼起来,不仅特技真实带感(“爆破专家”外号不是白来的),而且,他真的讲明白,为什么人类会在某种境况下发疯一样地迎着枪林弹雨冲锋,拿肉身赌博,理智地玩命。除了国仇家恨、抗击侵略者、军人的荣誉感,在战场上,还有下级对上级无条件的服从,谦卑里带着爱意和敬意的服从。我愿为你去死,这真是一种强烈到近于爱情的感情。我因此怀疑过吴导的性向,却是李安更懂得他:“男性到了极端就可能变成Gay,吴宇森电影里有很多男性情谊跟谈恋爱的感觉很像”。漫长的战争戏,场面大,却不显空洞,男人之间阳刚又复杂的多种感情细密地填满时空。想起“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真的就有那种既残酷又温暖的柔情。这是男人的世界。
    两段战争,层次分明,场面宏大,但作为一部大片,它想表达什么?有的大片,只是用大明星大场面来赚票房,不负责内置价值观。它呢?当国民党将领雷义方看到共军部队,前仆后继地冲过来,当他看到自己的部队和共军部队都像前几年打日本人一样的不怕死,双方的尸体垒满战场,对方的小兵抱着炸药包钻到坦克下面,引爆自己和坦克同归于尽,身为抗战英雄的他喟然长叹:我走进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作为一部大片,他的这句话就够了。它点出了一个时代背景。
1948至1949年,太平轮驶向台湾。它的背景,是共军在北方战场连连大捷,国民党节节败退,逃难船应运而生,一票难求。它的背景,是国民党如何失去了大陆: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穷人被饥饿熬红了眼,警察随意抓人打人。贫民窟的另一端,是衣香鬓影的夜上海,站在文化和财富累积的顶端的精英阶层,没有听到大地深处屁民的哭声,对财富及这份文明的原罪毫无了解。这部电影之所以通过审查,也跟它描写的是那个阶段有关,那是共产党形象最清新的时候,大批知识分子与年轻人都倒向它的阵营。终于,大地被撕裂,内战不可避免。这是中国人一次几百万人口的流亡、迁徙,离乱。电影拍贵族,有贵族沉沦前的回光返照的光芒,很稳很美。大家聊天,有人说国军不敌共军,大资本家蔑视地:也许换一批人更好。这是何等气概;拍底层,说服力稍显不够,除了章子怡并未豁出去自己毁掉这层美丽优雅外壳,去演一个不识字的底层。还有共军为何人心所向。小兵说:从来没人尊重过我爹娘,他们做到了,经过我家门,从来不进去打扰,也不拆门板。这当然取材于可信的素材,但略少生活的质感。大概如今的九零后演员,已经很难真正理解穷的煎熬,理解人们为有馒头吃就能当兵杀人。不仅许多老兵一去台湾,与家人终生未见。进军西藏的十八军,又有多少人进藏后,终生未回老家,未曾见到为他哭瞎的老母。贫穷与战争对人性的煎熬和试炼,揉碎了人性,也无限拉高了人们对痛苦的忍受阈值。在盛世看来令人心碎之事,在当时都是平淡而又平淡。而共军又格外有一种被信仰照耀的神光隐隐,这种光芒,在《黄金时代》的左翼战地服务团,在丁玲身上,是有的。本部影片,以国民党将士视角刻划战争,对共军的刻划,稍显面具化。
    内战中,各种交通工具告急,火车顶上都是人,船舱里坐不下都到甲板上,在船上生产的,孩子一出生就死了,就用军毯包住仍到海里。1949年1月27日,在小年夜起航的太平轮,因战争的逼近,而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原定上午出发,一直推到下午四点半,卖出五百多张票,实际上船的超过千人,超载严重,摇摇晃晃出发。七个小时后,与货轮建元轮相撞,近千人遇难,仅三四十人生还。
    这是太平轮海难的背景,它不是《泰坦尼克》,后者的背景处理的油光水滑,只凸显出阶级——头等舱和三等舱的矛盾,富家女和穷小子的爱情。作为中国1949年的这次海难,它承载的东西更沉痛复杂,电影居然拍出了这份大时代与离乱,作为一部电影,它展示了自己的诚意。

    PS:写完这篇文字,发现已经有了许多影评,批评者语气之粗暴,令人心惊。可以不喜欢,讲道理就好。粗暴刻薄文风貌似是当下风尚?但我明白这部影片为何在有些人看来满是槽点。吴宇森说现在的电影太浮躁,少了太多情怀和文艺气息。他想拍一部优雅的电影。
暴力美学大师,拍优雅爱情片?但细想,他之所以开创一派风格,不正由于他将暴力定格、静止,“在叙事本文中加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他把一种以表现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电影空间,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艺术评论》)。归根到底,仍然是浪漫化的。只是,八九十年代,我们欣赏这浪漫,是在昏暗的录像厅、看的是泛着雪花的盗版录像带,这一切粗粝粗糙反而凸出了它的浪漫情怀。如今,把这份浪漫放大一百倍,在IMAX几十米的大屏幕上,这份浪漫就显得过分华丽……有些地方,我也暗暗担心,害怕过火。《赤壁》是一个导演没克制住自己的浪漫走向泛滥的反面教材,但《太平轮》还好。鸽子出现时大家都笑了,这像希区柯克会在自己的每部电影里露个脸,鸽子相当于吴宇森的作者签名吧,倒还蛮亲切的。
    看电影时,暗暗猜测吴导的星座,大概是土象星座。这部影片有土象星座创作者的那种笨拙、沉重,换一位导演,也许会拍得更巧,而他,是用要一奉十,是用大场面多投入来弥补自己的不够灵巧。后面的分享会,他出来说话,不会表达到了分分钟冷场,这也像土象星座。滞重,木讷。如果网上资料确实,他生于9月22号,正是土象处女座。这解释了他何以要拍“优雅”的电影,虽然这实在是一个离优雅相去甚远的时代。我认为,电影中有些东西,与其说是优雅,不如说是笨拙。但在普遍都太聪明及灵活的当下,我愿意给这老派的、落后的笨拙,给我少年时的偶像一些掌声。



 2 ) 太平轮(上):吴宇森又一失败之作

我不知道开映的第一天会有多么水军出现,以下影评仅是我个人观点,与任何人无关。

本来是去看《狂怒》的,但到那边后被告知该厅被包场,工作人员让我换去《太平轮》,还是3D的,心知今天才上映,自然我就同意了。
宣传时说这“太平轮”,是所谓的东方泰坦尼克号。我真没看出来,船又小,电影大部分情节跟太平轮无关,大概下部会开始有关吧。
因此,虽然大牌云集,但这个上部,真的不是怎么好看,感到很沉闷,想睡觉,最终在一个半小时后,我选择了提前退场。
分上下两部,我觉得是个错误,当年的赤壁我就只看了上部,而且太拖沓不见得是件好事,如果上下两部就缩成二个小时内的电影,也许效果会更好。
3d更只是一个噱头,完全没有需要3d的地方。

再说说几个演员。
黄晓明还是应该挑战自己,应该像中国合伙人那样。老是扮帅扮酷,看多了也就腻了,难有长进。
金城武才是真帅,演技也好,只是一口吐字不清的国语,一口纯正的日语,还有一口听似正宗的闽南语,哥您真有语言天赋。
佟大为不错,虽然是配角。
棒子女人是对了口型来的,还算敬业。
章子怡那站街要多少钱?

总之,还以为是灾难片,可惜尽扯一些情爱的事,也不知道主题是什么,失望。

 3 ) 没有主角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军将领雷义方(黄晓明 饰)以惨重的代价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次战役中的幸存者还有通讯兵佟大庆(佟大为 饰)以及台湾籍日军军医严泽坤(金城武 饰)。抗日战争结束,雷义方迅速与千金小姐周蕴芬(宋慧乔 饰)相恋结合;佟大庆喜欢上了跟自己假扮夫妻拍照各取所需的孤 女于真(章子怡 饰),两人相遇不久就各奔前程;严泽坤顺利回到台湾,乘坐“太平轮”穿梭于海峡两岸购买药材,却心系青梅竹马的日籍女子雅子(长泽雅美 饰)不能忘怀。内战的爆发迫使雷义方和佟大庆重回战场,周蕴芬和家人乘“太平轮”去了台湾,从此开始漫长的等待。历史的不幸使大家相遇,“太平轮”成了几对情侣此生的牵挂。

 4 ) 撅着屁股的吴宇森

吴宇森一定是认为把电影分为上下集是让电影成为史诗片的捷径,在雷死一票人的上下集《赤壁》之后,鸽子吴又奉献了上下集的《太平轮》。当我看完太平轮上半集之后,我深深觉得,鸽子吴其实是明白自己拍不了史诗片的,他所想的不过是靠着强大的卡司多赚上一集的钱。整部电影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刻意”,不论是战争还是爱情。电影竭力表现的英雄主义深深透着80年代港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当然那是吴导的老本行,我们也许可以把它理解成不忘本。
电影为表现史诗感拍出的大段战争场面充满数码感,而且很多场景毫无必要。开场不久时金城武穿着白大褂莫名其妙的站在一堆尸体和悲怆女声中仰天痛心时,我真想跟吴导说,你索性再放一群鸽子好了。而电影充满了这种情绪化镜头和泛滥的伤感配乐。过度的渲染只会让人厌倦,而不会让人感动。就好像好的文学一定是平实而深刻,而少是用华丽辞藻,人们心中的真正美女多是白裙素颜,而不是浓妆艳抹。
电影的爱情戏是主线,黄晓明和宋慧乔的感情戏不论是桥段还是台词,都老套肉麻到受不了。倒是佟大为和章子怡的戏自然真诚很多。演员表现里也是佟大为和章子怡表现比较好,虽然很多人黑章子怡,但不得不承认她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演员,就是她落难时的妆太工整了,失去了真实感。宋慧乔就是个大花瓶,一副表情可以从头演到尾。不可否认宋慧乔很美,但一部电影不能光靠演员的脸蛋来表现的,如果美貌可以代表一切,那每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都应该是维秘天使。黄晓明的表现也很一般,舞会吊着雪茄出场把玩世不恭生生演成了痞子扫街,后半段的英雄感气场也欠缺,怎么都象提了一口气憋出来的戏。
当然电影也不是全无亮点,电影中间40分钟就不错,主要集中在台湾戏和章佟身上,这部分戏让我以为电影渐入佳境,可惜电影的后40分钟毁了这种感觉。电影的后40分钟甜菊感太明显了,不知道吴导是不是为了让电影顺利公映特地做出的姿态,但你若想表现大历史,真实反应战争的人性,反应内战的残酷,你就不能这么谄媚地撅着屁股。虽然吴导打着算盘打算赚完上半部赚下半部,我却是不会为了下半部再去贡献50元的票房了。

 5 ) 未完成的史诗

      去年年初,因为工作原因,我看了《太平轮》的剧本,当时好像还是叫《生死恋》,记得是七八万字,远超出一般剧本的含量,看完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怎么拍?因为有《赤壁》的前科,我想到吴宇森应该会拍上下集。但这个故事和《赤壁》不同,赤壁的故事中国人很熟悉,而且具有阶段性,即使分成上下集,并不影响故事的贯通。而《太平轮》采用的是经典的三段式戏剧结构,它的情节推进和情感机制是连贯的,太平轮海难是人物命运交汇和情感爆发的载体,占有很大的篇幅。在一次观影中看不到戏剧高潮,观众必定的不满足的,关于影片的一些恶评也来源于此。其实从剧本本身的完成度来看,如果《太平轮》能精炼到一部,无论是戏剧的感染力还是画面的冲击力都是可以期待的超值享受,毕竟王惠玲和苏照彬都是很成熟的编剧。你能想象《泰坦尼克号》被砍成上下集分别上映的后果吗?而更加灾难的是,观众现在看了一部名叫《太平轮》而故事基本与太平轮无关的电影,并且在这部电影里,章子怡、金城武两个主角被排除在了核心事件之外,而他们的命运是要在沉没的太平轮上完成的。
       同为灾难片,《泰坦尼克》的前半部分是爱情片,而《太平轮》的上部是战争片。也许是枪战片拍腻了,吴宇森现在只钟情于战争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在好莱坞的滑铁卢也正是一部名叫《风语者》的战争片,此后他就一门心思地想再在这个类型上为自己正名。于是他拍了《赤壁》,还想拍飞虎队,最后还是拍了《太平轮》这半部战争片。在建国到文革的17年间,中国的电影起码有一半是战争片,关于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和各色游击队在大小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故事。到了现在,中国能驾驭这一类型的导演已经很少了,或者说有一些导演即使有能力也不愿意去触碰,现在观众眼中,那场因意识形态对立而引发的军事对抗,也许并不是正义战胜邪恶那么简单,那更像是一场民族灾难,因此,没有合适的角度,他们宁愿去拍手撕鬼子的抗日神剧,也不愿触及这个雷区。《太平轮》是以国军的角度来审视这场战争的,而且用国军内部的倾轧拆台和失道寡助来迎合审查者的立场,作为核心战役的片尾大战,可以看出来创作者的纠结,导演用剪辑将临死前的雷义方与共军首长的目光交汇在了一起,试图用这种职业军人的彼此凝视试图将战争带出阶级阵营的对立,类似的努力还有国共战士一起吃兔子的情节设计。我曾经和朋友聊天时说过,以中国目前的文艺监管环境,是很难拍出符合现代历史观的战争片的,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近现代战争,都是无法做战争与人、政治与民族的深入思考的,如果没有这些,就只能拍那些在局部发力的军事动作片和谍战片,或者是《北平无战事》那种在价值观历史观上赏语焉不详吞吞吐吐的伪政论体作品。
       关于战争片的技术呈现,《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这套压迫式的写实技法在韩国人手里被发扬光大,冯小刚拍《集结号》时请来了整个韩国团队来重现战争的残酷,取得了中国战争电影突破式的视听效果,其实这套东西是符合现代观众对战争的想象的。吴宇森的暴力美学是以浪漫为基调的,所以《太平轮》中的战争场面更奇观化和崇高化,这也许显得有些陈旧,但视觉上显得很高能,更能激起观众的热血,特别在泛滥的CG技术让破坏性场面越来越廉价的今天,吴宇森还是用真实的大规模爆破来刺激我们的眼球,可以说是一种老派的认真和执着。
       同样显得老派的还有吴宇森赋予在黄晓明身上的光环,我不知道黄晓明那些耍酷的表情和动作是导演指导出来的还是他自己设计的,不过黄晓明真的不是周润发,这些东西并不适合他,反而是低到尘埃里的佟大为奉献了整个《太平轮》上部中最出色的表演,这也是他从影以来最好的银幕形象。
       像战争片、灾难片等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硬指标水平、培养行业技术人才的电影类型,但现在看来还真是只有一些香港导演去进行这些类型的尝试了,大部分的本土导演都在琢磨噱头电影了,这也许是整个电影工业的逐利方式决定的,但有些显得吃力不讨好的电影,总要有人去做的。不要因为目前的故事的缺憾而看低了这部电影,在这个速食文化盛行的年代,这样的题材和创作态度都是不应该被轻慢的。当然制片方的操作方式还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以目前影片所呈现的状态,把《太平轮》缩减成一部所取得的票房未必会低于目前的两部电影票房的总和。如果你不想为一个故事进行两次消费,那么明年五一上映的《太平轮下部》还是值得走进电影院的,当然在那之前你最好用恰当的方式熟悉一下上部的情节。

 6 ) 15元一样,样样15元

刚看完电影,算不上什么评论,单纯写点感想吧,要是自己看不顺眼了再回来改——当然太平轮(上)的影片质量在我而言,写篇长评到顶了,没有要我为他回来修改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是什么样的导演,大家当然都知道,他不服气地说我要拍部女人戏,要拍个浪漫的爱情故事,一部十全十美的影片!然后在众主演众大佬众被坑了钱又抱着钱箱准备二次坑钱的紧张目光中你跳了进来。
  
  啊!这是一片海!在开头。啊!这是一片爆破!在前戏。啊!这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在结尾。啊!这TM不是邪魅厂长爱上我??这不是纯爱日剧心口难开??不是每个风尘女都自知我心里有个纯洁好女孩??那么船呢??船在哪里???回:你TM不是看到了么,和鸽子在一起啊~~~哦,原来我走进的是个大卖场,15元一样,样样15元!各种标签,各种桥段,吮指原味鸡还是黄金脆皮鸡,拿着馍馍你想拌大葱拌大葱想啃黄瓜啃黄瓜,你TM就是想蘸伍仁月饼也不拦着,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ORZORZORZORZORZ
  
  平心而论,不能说是烂片,最大问题是浅浮。吴对感情的刻画真心不行,想起《亲爱的》枝枝蔓蔓那么多但真的觉得每个人都特有戏,不仅郝蕾,连张译也是!更不要说《星际穿越》和《云图》那样的线索和节奏。但是吴一方面给大段的抒情对白一方面又跟白开水一样,完全挑不起人兴致,或者感觉冒了个头就下去了。不过戏大概从一个多小时之后好看了些,黄真的吃不住戏份,一开始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对他有偏见很努力逼自己入戏,直到侯勇出来,短短几个镜头,军人的老练冷峻、不满但不动声色尽收场中那种张力我才确认不是我的问题,但也不能说他全程违和,杀马那一段及格,不过他连死都要在阳光下吟诗啊,好想说李煜你好!笑尿[献飞吻]
  
  全片最出彩绝对佟大为,扎实不抢但出彩。章的表现只能讲正常,唯一一场我比较记得住的戏就是半夜她跟俞飞鸿。然后俞飞鸿真美啊!!!是在吴宇森的片子里边,还是酱油,都那么美!带光的!!!宋慧乔还好,安安静静当个花瓶不过不失(吴的片子你难道还真想可以靠他拿个影后么)
  
  最后说下总结,优点画面还是不错尤其空镜头,芒草还有太平轮航海画面挺美,结尾浓墨重彩的战争戏有得有缺,就是那种效果是有了但不怎么走心反正你就在博物馆看动态影像不能说没氛围但你不会浑身发抖那种。最大缺点就是浮,节奏不好,真心没必要剪成上下集,上集就是一铺垫的超长预告/MV,完全没有紧凑感也不会让人觉得想赶紧看下集。吴对叙事的节奏比赤壁略有长进但对人性和感情的刻画拿捏很,怎么讲,单一吧。同样是感情朴素,有些人拍出来是天真美好(不是被用滥的那个美好,是你心底有暖流缓缓流淌那种美好)有些人拍出来就是浅或者说客套,浮于表面不深交当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白瞎了一个笔功那么好剧本。
  
  所以,我觉得吧,情感出不出得来一个靠导演的刻画一个靠自己争气。佟的空间不错自己也扎实就出彩。然后,金城武。戏份很少,不太让人记得住。唯一吃惊点是说台语,低低沉沉的质感嗓音居然把台语也说得好听洋气了。三年没看他的作品了,上次的武侠感觉突破挺大的。他的表演是稳的,但他是个慢热的人,之前在伤城有个花絮,他和梁朝伟喝酒,酒难喝,同样几秒钟,梁的过程很完整感染力很深,他是蹙蹙眉不浓重,这跟他本人比较克制有关。如果导演不给空间你就只能看到他的三分来不及看到他做的七分,而陈可辛拍他会浓缩他的过程。他这次的情节都有点在交代信息没有什么刻画提纯在里面。有一场他访问提到的甜蜜清纯的吻戏还是有一点怦然心动的感觉在里面,但刚冒个头就掐掉了,甚至不如伤城里提着酒瓶为舒淇打上一架来得惊喜和余味反正李安电影里的王力宏都让人觉得到位,而全片浓墨重彩的黄又让人觉得是摊了张大饼的平面,也是不知道该改怪导演还是自己了。

 短评

战争场景很不错。国际章演技牛逼,如果没有黄晓明+乔妹那段,专心写国际和金城武2条线,绝对是部好片

3分钟前
  • 轩大白
  • 还行

海上灾难前充分的情感铺垫,悲戚厚重却不失浪漫色彩。极力弱化暴力的战争戏份营造出一种庄重的美学氛围,与各级主角情感体验的部分相得益彰,节奏铺展与转接做得异常舒适,显然由吴宇森扎实的技法与王蕙玲细腻舒展的剧作共同成就。唯美的影片本身使3D效果显得多余,期待下集。

5分钟前
  • Lynchman
  • 推荐

不知道吴宇森所说的终于拍出了想拍的电影是什么意思,我只知道两个小时内我如坐针毡。主线模糊,剧情冲突缺乏,演员演技平庸,毫无想象力的战争场面……我明白上集导演和编剧的思路,但大量情绪化段落和泛滥的配乐只能让观众觉得疲惫不堪,体验重复。也许下集会精彩,但我也不再关心后面的故事了。

10分钟前
  • 品客
  • 较差

固执的吴宇森将其典型元素和个人偏好集结于此,这么多年他仿佛憋着气,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或评论,意欲拍成史诗片最终不可避免滑向悲剧,可叹;战争场景冗长且平庸,爱情段落稍好,画面太远离尘嚣;教主和宋慧乔过于美貌,重见金城武真好,长泽雅美的背影;演员调教颇有问题,看看章子怡吧。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老板。把这几张照片接在一起,要唯美的那种”。吴宇森:“没问题!”

15分钟前
  • 单程票
  • 还行

时而是日本小清新幻想片,时而是韩国公主病意淫片,时而是八一厂抗战历史片,时而是赵宝刚谍战爱情片,类型多元主题多变,看一部顶五部不费劲儿。普通话、东北话、上海话、四川话、闽南语、东洋话,对谁都公平轮番练听力。这样宏大的跨语境文本,这样敏感的党际历史区域,恐怕还真得是吴宇森拍

2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小明,你本不该来的。

21分钟前
  • 这个夏天不太冷
  • 还行

如果吴宇森还有那么哪怕一丁点的顾惜名声的想法,他就该把这所谓的第一部立即免费放到网上,作为大家去看第二部的背景资料。另外,黄晓明真的不打算去找个配音吗?

24分钟前
  • 文白
  • 较差

看了首映,没失望,极赞,吴宇森对于这部电影的镜头处理极其到位,上半部充满了铺垫。这是一部极其难拍的电影,每一个场景都在讲诉一个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在讲诉一个线索。只是看完之后心里各种难过与感伤,国家情仇和诗与远方,这是我唯一认可的华语电影上二战中国战场的电影,也是最棒的,没有之一。

29分钟前
  • 粗糙男青年
  • 力荐

上部是战争片,下部应该就是灾难片了,画面超赞,又见吴宇森的白鸽,情感刻画和上海滩的浮华阴暗描写的比较细致,书信体叙事足见功力。三对恋人重点讲了两对,其中一对还跟太平轮没关系,还挺期待下部,想知道金城武为什么会回到船上,我大麻酱上部几乎没戏份

3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看了首映很失望,电影主线凌乱,剧情滥俗,转场更是生硬。黄教主犹如许文强上身,端着脸耍帅扮酷,台词也造作,表现太差了......就这水平也好意思弄上下部,3D IMAX圈钱,对导演失去尊重。

38分钟前
  • Zitaliang
  • 较差

上确实是铺垫,但是整部电影来说也还是不错的,豆瓣给的分着实低了些

43分钟前
  • Alex
  • 推荐

是连接着格瓦拉吗。。我还没标就恶意标了推荐。。狗屎!电影一般,在开头一会就觉得像赤壁,果然是同一个导演,不是我的菜,我爹拉我去看的,我想看一步之遥,可惜没上映,唉。剧里有杀马镜头,伤心!伤心伤心!唉,那人也是无奈,蛮难过的,对于战争这个话题。

46分钟前
  • 姜可乐
  • 还行

其实比较散,更像是序篇,战争并没有将这些集中起来,依这个势头下部会更好看。我好像能在吴宇森导演的镜头下看到了他的触觉,他抚摸过的这个面对生死的在挣扎的生命。章子怡和俞飞鸿演得尤其的好,我觉得她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是非常惊人的。我没办法去断定这部电影好不好,因为它是有生命的。

50分钟前
  • Morning
  • 推荐

1.开场战争戏的两块五特效和镜头运动就奠定了难看的基调;2.这片调色是个大问题;3.黄晓明满脸写着自恋两字,那下巴是要翘到天上去; 4.宋慧乔的韩剧演技也是蛮出戏的;5.章子怡全片除了帮伤患抬抬手什么也没干,哦还被干了两次;6.一星给金城武,一星给长泽雅美,好歹养眼;7.期望有点大,失望也蛮大

53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较差

两星半,较平庸。太平轮仅是噱头,更想写乱世众生。可惜几条线处理得都不太好,少有亮点。尤其最后超长的大战,无聊无新意(尤其对抗战剧熏陶的内地观众),也不敢有突破。而角色都缺少核心目标,没有向心力,这也是觉得故事松散的原因。黄晓明仍是老派吴宇森电影英雄(发哥)的形象,不过气质差太多。

5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毕生致力于用歌剧式的华丽影像来表现草民身上的高贵的吴导啊,万恶的好莱坞终于还是把你掰直了。

1小时前
  • 风间隼
  • 还行

把教主换成张震就完美了

1小时前
  • 我是谁
  • 很差

开头的那间光明照相馆,其实是三对恋人生离死别的起笔。三组合照,一张真婚,一张假意,一张是合成未完的夙愿。吴宇森在上部抛撒一地杂乱线团,各奔东西零碎铺洒,影响整集叙事,但上部只是国共之争,下部应该才是巨轮沉浮中的大灾难大悲喜人性刻画,愿他下部能好好绣出一朵惊心动魄的乱世浮生花。

1小时前
  • 不良生
  • 推荐

问题很多。全片给人一种往《建国大业》里塞三段爱情戏的感觉。生硬的转场破坏好不容易铺垫出的一丁点感情,导致最后三段爱情的刻画都不深刻。几位大牌显得束手束脚,黄晓明拗造型不亚于《狂怒》里的皮特。多余的慢镜头、做作的台词...即便又现白鸽,即便很有美感,但这样的美感极大破坏了电影的历史感

1小时前
  • 凌晨四点看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