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途万里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1

主演:INTO1

导演:内详

 剧照

音途万里 剧照 NO.1音途万里 剧照 NO.2音途万里 剧照 NO.3音途万里 剧照 NO.4音途万里 剧照 NO.5音途万里 剧照 NO.6音途万里 剧照 NO.13音途万里 剧照 NO.14音途万里 剧照 NO.15音途万里 剧照 NO.16音途万里 剧照 NO.17音途万里 剧照 NO.18音途万里 剧照 NO.19音途万里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5:11

详细剧情

该陆地探索记录式真人秀邀请INTO1成员以小分队模式,深入广东佛山、宁夏中卫、重庆三座城市,与多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一起,学习中国传统技艺,体验中国城市的烟火气。在过程中,他们用更年轻态的艺术表达形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将一路见闻灵感收集,创 作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音乐作品,随节目播出一并发表。

 长篇影评

 1 ) 中国风,可以是中华大地上的每一种人间烟火,行万里路,见万里江山。

《音途万里》第一集“见岭南”我看四五遍:第一遍是很快地拉了一遍,了解了一下大概内容;第二遍是从头开始看到最后,一分都没有跳;现在我边写这些字边再看第三遍,后面又回味了两三遍。

提起中国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汉服,还是古风歌舞,白衣飘飘,但肯定没有多少人会想起舞狮。这一次跟随赞多、伯远和AK刘彰走到南粤,跟着他们来了解醒狮文化。狮子可以表达喜怒哀乐,传达中国人的精气神。舞狮班、扎狮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狮的师傅和老婆是在舞狮子的时候相识相爱,信奉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沉稳……舞狮真是他们的生活。

在不算明亮的排练室里,听舞狮少年讲他们和舞狮结缘的故事,唤醒睡着的师傅,听老师讲自己和老婆因为舞狮结缘,你看舞狮是他们的生活呀!

赞多、伯远和AK刘彰这一小分组并不让我意外,甚至会觉得他们能给出一个非常完美地合作。这三个人在各自擅长领域上很擅长,他们分工明确,编舞的、敲鼓的、玩音乐的……每个人都各尽其职,“完成”了才能“好”,完成度“高”才能“更好”。伯远和赞多舞蹈功底比AK强,他俩负责舞狮、编舞,AK音乐功底好,他来打鼓,协助制作人音乐采样,这大概才是真正的团队合作。他们踏实去学了舞狮、学了打鼓,最后和传统舞狮人完成了一场“过去的”和“现在的”交融的秀,大头佛、舞狮、打鼓和街舞在一场秀里完美交织在一起,看开出了一朵花。

所以,中国风,可以是中华大地上的每一种人间烟火,行万里路,见万里江山。

AK: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三拜师这个谢礼让我触动这么大,后来理解了,就是我流的每一滴汗、坚持的每一个年头,都在刚刚这个表演里面,我知道每一次训练都不会背叛自己。通过表演三拜师这最后一环,向观众传达出谢礼,这个动作里面充满舞狮人十几年的自豪和骄傲。我摘下狮头,告诉你我就是这只狮子,然后你们可以开始鼓掌了,最后再回到狮头里去。

三个小分队三集纪录片是可以单独分开看的,单独推荐的,他们所讲的、所呈现的故事并不相同,是有他们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其中的。比如第一集的务实,第二集浪漫,第三集多血质,第四集他们聚在一起了,来和他们讨论第四首歌怎么制作的制作人的Kenn Wu形容他们是一群“有才华的疯子”。

只是在看重庆的时候会分神想到林墨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高高低低的摩登森林,现代、过去和未来在重庆这座城市完美融合,从四楼走出看到是道路,往下走几十层还是能看到道路,没有共享单车,导航不会太准,重庆是这样的让人措手不及,于是重庆人总有一种不管发生什么总有办法解决的坦然。

很高兴,在第四集的《音途万里》里看到Kenn Wu。Kenn Wu是《说唱新世代》的音乐总监,节目中很多耳熟能详被大家广为传唱的作品中都有Kenn Wu老师的制作。这次他制作了INTO1二专新歌《万里》,这首歌里有Kenn Wu来中国十年,他对中国的感想,因为对中国不熟悉想要了解所以才要来中国。跟着《万里》见岭南的佛山,有望西北的宁夏,有瞰西南的重庆,这首《万里》做得很不错,很高级,编曲递进叠加很有层次,最终归万里。

第四集没有出来前,我特地将三集中他们连线开视频会议的视频组在一起,看他们连线,挂电话时的飞吻,看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时的兴高采烈……就还蛮感动的。有些事大概只有他们自己会懂,在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认识了,朝夕相处,这段有趣的群居生活会成为他们以后生活中一段很不错的回忆。

总之,好好长大。

 2 ) 第二集|刘宇关于“卖枣人”的隐喻

刘宇讲述卖枣人的那一刻真的很打动我。卖枣人莫不如说是一种影射,感觉能触碰到一些他潜意识里的东西。那种日复一日打枣坐在树下兜售的过程,那种望着来来往往的万物而无孔不入的孤独感,然而他猜想这样的人却有自己的热爱。

他看着卖枣的人说能从背影想象出生活画面的时候,其实看见的是自己曾经两点一线的生活吧。好像他认为生命不管多么单薄枯燥,都应该有一个挺立的内核支撑着,这实在是关于人性一种浪漫至极的想象。

打枣人很像一种隐喻,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人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很多人的一生不过是打枣卖枣,然后迷茫着看车。但我相信刘宇看见的东西不一样,或者说,他能看见的东西不一样。

感谢刘宇的讲述,感谢节目完整保留下了这一段,为这部纪录片增添了非常多的人文色彩

 3 ) 音途万里-醒狮文化

关于岭南篇的一点感想: 我对岭南文化了解不多,粤剧早茶就是我所能想到的全部。通过观看《音途万里》,对醒狮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了解到中国舞狮分为南狮、北狮两派,是融和多种艺术形式的汉族民俗文化。其中,北狮自北魏出现,盛行于长江以北,以安徽青狮、河北保定双狮为著。造型酷似真狮,长毛飘逸,眼神伶俐,动作灵活;南狮则以佛山为发源地,自唐代宫廷狮舞演变而来,后南迁,传入岭南地区。明代,醒狮坐落广东南海县(今佛山)。广东醒狮头顶有角,骨相分明,眼框上提,动作威猛粗犷。醒狮原名瑞狮,意为吉祥如意,因战火纷飞,"瑞"字方言谐音"睡",遂将其改为"醒狮",寓意醒狮醒国魂,击鼓振精神。 了解到狮子的颜色也有各不相同的寓意,常见的黄红黑: 黄色刘备狮:泽被苍生、仁义及皇家贵气 红色关公狮:忠义、胜利财富 黑色张飞狮:霸气、勇猛好斗 黄忠狮:白毛黄纹,拜寿 青色狮:子龙狮 白色马超狮:丧事 其中,舞狮人作为狮子的灵魂,需要克服高空跳跃恐惧的勇气,需要长期坚持的潜心苦练,需要狮头狮尾两人的默契配合,去通过动作形态,眼神,腾空跳跃来体现狮子的精神气。刘彰《匠人》里的歌词放在这里也很贴切,你我都是匠人,活着就是行走的艺术品。那些发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使命去实践它的匠人们是可敬的,看到有人还在为小众的传统文化坚持传承而努力的深深感动。通过了解醒狮文化,感受到醒狮的内核力量,能够认可它是值得的。此外,当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的意识和记忆,集体的归属感在醒狮仪式中激起,做的人多了便成为习俗。 看到醒狮仪式摘下狮头不悔热爱的骄傲面庞,看到舞狮人讲述舞狮路演时看到行人捂耳朵的难受,感受到心酸。看到体育老师想要推广醒狮奈何不受学生喜爱的无奈。有想起小学的时候加入学校的腰鼓队,还是会羡慕隔壁管弦乐团的漂亮礼服,优雅端庄。平时打鼓的时候也不想被别人围观。当有很多看热闹起哄的同学时,打鼓也会产生十分矛盾的心情。不得不说,宣传科普是有必要的,提高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拥有这份文化而骄傲。只有当文化得到认同后,才能作为载体承接更多的内容。 同时,传统文化的内核虽是经典,但在形式上要不断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佛山小队的醒狮展示让人眼前一亮,既有这个团的特点,又有民族的特点,和谐不突兀。通过艺人的参与推广,加深观众、国内外粉丝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这是有意义的。 作为男团音综,《音途万里》是有格局的,纪录片的质感给整体加分。静静倾听传承人的故事,围观成员们浅尝辄止的户外拓展,很像跟随旅游团的远途旅行,走马观花看看热闹。 但不是和自己出去旅游也很像么?笑 那么也希望你有在音途万里之旅中汲取到你所需要的力量。

 4 ) 一幕:见岭南

受限于时长,无论是采风还是文化传承都讲的比较浅,故事很淡很散,鼓点与节奏也是点到即止,传承与谋生之间的平衡一略而过,有点可惜。

但纪录片质感不错,12月的小奇迹。高桩,鼓点,南狮,早茶,粤语,街景,闽南风情娓娓道来。光影和色调太美了!

精气神,万变不离其宗。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也当真只有他们几个适合承载。

印象最深的是师傅说他们外出商演的时候看见很多人捂着耳朵,嫌鼓点太吵太响。想起自己也曾一度因为过于热闹而选择边捂着耳朵边看街上的舞狮表演,艺术人生也许就在你身边,你闭目塞听就错过了。“你我都是匠人,活着就是行走的艺术品”,文化传承付出的努力和汗血,旁人无法想象。

“你我都是匠人,活着就是行走的艺术品。”

好喜欢伯老师说的那段,“不管是做音乐还是我们的舞台,不一定要想着,我一定要让这个歌火起来,我一定要让我的舞蹈怎么样怎么样。”追逐名利我不反对,但丛林期坚守自我更重要,一味讨好观众,你在艺术的道路上走不远。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不要当大演说家,表演型人格使不得。

k子哥你的广普越来越严重了,有点偶像的自觉好不好🤗再次感慨AK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上的灵性,那个鼓点好难啊!“我流的每一滴汗,我坚持的每一个年头,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刚刚这个表演里面,他知道自己每一次训练不会背叛自己。”鼓点越响,心中越静。想起造浪之前有一期也是传统文化采风,不知道岭南行后会不会有新的音乐灵感,其实还是很期待属于你自己的广东曲(vlog新尝试帮你想好了)。

有纪录片的加持后感觉《点睛》比之前好听了很多倍,叙事感更强了。但是hook还是很难听很虚,11个人只唱出了1、2个人的声音,这波属于“三个和尚没水喝”。BTW舞蹈版《点睛》是不是没有点天庭,是我的错觉吗?

 5 ) 行万里路,去听贺兰山的风

音途万里,这个名字起得还是很妙。特别是当刘宇烦恼做出来的泥哇呜不能吹出完整的音调,杨达吾德老师说:“没事,你吹出来的是贺兰山的风”时。

从西夏瓷中看见你自己,捏制和绘画都是本心的表达;刘宇说大地和人的脚板很相近,所以在泥哇呜的传承里,泥土在歌唱,泥土在诉说;流动艺术家将器物与身体融合,玩是人类最有创意的时候,也是与万物共通的时候。

火也是纪录片里蛮有意思的存在,一个个人、一件件事在沙漠里被串联起来,他们年龄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却可以一次次一起在燃烧的火苗旁无障碍地交流学习。不管是烧制瓷器的窑火,还是让传承人吐露心声的柴火,还是在艺术家手上肆意挥动的篝火。薪火相传,有了三个具象的画面。

太多记忆深刻的场景啦,持着弯刀交叉落下的背影,夕阳下沙丘上自然随性却又带着一丝神性的舞蹈,开窑仪式里扬土的瞬间,与点火后火光照进坚定的眼睛里的瞬间….

好像大漠里的一切都原生自然,不经修饰无需雕琢,只要尽情地释放就可以创造或融合,包括聆听和表达。行万里路,真的有让人更自在更放开的能力。

 6 ) 目的被忘却,行路本身就是意义

本次系列纪录片堪称万出道以来质量最高的物料。能看出运营方从一味复制固有男团模式,开始转向结合国际团的特色,溯源传统,扎根民俗文化进行创新。这是个很有野心的挑战,稍有不慎就会流于轻浮和表面。

第一期,我认为是非常优秀的答卷。

单论选题就很精彩。舞狮是一个显性的中华元素,出现在文化宣传片中的频率很高,但是观者对其的了解往往止于刻板印象,对精神内核知之甚少。同时出于造型及道具的限制,舞狮元素被融入舞台的难度也远大于戏曲等其他民俗。因此,纪录片能选择这样一个具体、细节、落地的文化元素作为主题,个人认为是很亮眼且有新意的尝试。

刘彰在纪录片中说,民俗文化,你要看做得最好的那帮人,那种冲击是无与伦比的。本次取材聚焦于南狮文化个中翘楚,的确让观者感受到了惊艳。私以为结合17号上映的《雄狮少年》,能更好地理解纪录片想要传达的核心——精气神。

《雄狮少年》中师傅送别赴城打工的阿娟时,有一句很打动我的台词,“只要鼓点还能在心中响起,我们就是一头雄狮,我们永远,要做一头雄狮。” 舞狮,在舞狮人心中,已经超越了民俗艺术,而成为一种信念和精神。

在纪录片的呈现中,这种信念,是制作狮头的匠人慢工出细活,保证每一个狮头都尽善尽美;这种精神,是每一个舞狮的人日夜练习,将自己融入其中,保证狮子舞动的每一刻都活灵活现;这种骄傲,是舞狮人行狮礼那一刻,傲然彰显自己就是这个狮子的灵魂。每一种美好品质的具像化,都极具力量感,让人不觉为之热血沸腾。

而这样一种精神,同样在形塑着舞狮人。我很喜欢纪录片中那两个16、17岁的击鼓少年,正如刘彰所言,他们身上有迥异于同龄人的沉静与稳重,但在击鼓时又极具爆发力,这是日复一日的练习锤炼出的力量,亦是舞狮文化赋予他们的气质。我想,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延续,或许正是因为其精神内核始终在形塑与锤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们的身上,可见一斑。

除了两位击鼓少年给我留下的冲击,纪录片呈现舞狮人生活状态的视角也令我很惊讶。镜头没有规避舞狮人生活的难处,没有将梦作为故事的尽头和人物的绝对寄托,而是直白地表露出,许多人的确是在挣钱养梦。对舞狮艺术的爱是一道风景,但生活也另有其真实面向。

然而,这样的叙述不是悲情化的,不如说,轻盈的镜头调度和配乐仿佛在轻松地叙说着身边的事,反而让纪录片中的人物都变得更加亲近可感。而这种困难、与舞狮人对此难处的不规避,更凸显了舞狮文化的精髓——舞狮如人生,上山下山,未必会赢,但定不认输。纵使舞狮本身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成功,但个中锤炼与收获,早已深埋血脉。

全片的结构很完整,从了解其历史和制作流程,到亲身练习体验,最后以舞台表演呈现创新,加以赞多、伯远、刘彰三位INTO1成员的体验过程穿插南狮传承人的故事,1小时的纪录片显得非常丰满动人。我也非常喜欢片中结合舞狮元素对三位成员的呈现,每一个人的个性都非常鲜明,篇幅有限,下一篇另说。

总体来说,是非常精彩的纪录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希望这样的作品越来越多,作为内娱第一个国际团,值得留下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比起「见岭南」中舞狮“精气神”对人的淬炼,新的一期「望西北」,更像是展现了一场艺术的内观。

大漠里沉睡着西夏的眼泪,回荡着泥土的歌,这里拥有广袤的未知与神秘。我非常喜欢流动艺术家们忘却目的,用身体去感受和延展此时此刻,回归到人类最初与自身的亲近。他们的舞动,有将时空拉到无限长的能量,为观者带来迥异于现代文明的松弛与舒展。

即兴、随意、自由,全片舒缓的节奏里涌动着丰沛的心绪。大漠上一首We Belong Here,实在是太舒展、太动人。制作人对和声的嘉元说“这样很好”时,我不禁感慨,艺术里是否存在“错误”?吹不出音调的泥哇呜,唱的是贺兰山的风;错了调的手碟,构成了不可复制的此时此刻。一切的“偏误”,都是它的独特。

很巧,昨天在和芥一聊现代文明对人类的修剪。当生活的好坏与否被赋予了衡量标准,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将这一套规则内化,评判甚至否定自己的特质,以接近普世意义的成功。事实上,每一份上天赋予的特质,都构成了这个人的独一无二。而跳出日常的窠臼,在看似不可抵抗的现代文明创造的图景之外,生活存在着辽阔而广袤的可能性。

看纪录片的时候想起之前丁真笑着说:“他们(城市居民)的生活很好,我的生活也很好。所以,不羡慕。”当时感慨于他内心的自足与丰沛力量,如今纪录片中的几位师傅何尝不是如此。饱尝空心病之苦的城市居民早已久违于自我,而他们,距离自己很近。

其实,少年们踏上旅途,看似是追寻黄沙里若隐若现的古老文明,其实是在亲近艺术的过程中看见自我。正如西夏瓷师傅所言,手工艺,你给它什么反馈,它就会给你什么反馈。一笔一笔雕刻、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是一个见性的过程,每个人做的手工艺都极具个人特色,他们也在触摸湿润泥土时,更深地看见了自己。

我很喜欢片中提及的「慢漫主义」,也很喜欢林墨片尾说的,这次的体验就像是从用摄影记录,转向一笔一笔地描绘生活。放慢的过程,之于他们的确是极其难得的体验,之于普通的观者何尝不是如此。看着纪录片中他们舒展和接近自我,我作为观者,也感受到了久违的松弛。

就像一场公路电影,目的被忘却,行路本身就是意义。

最后的开窑仪式也非常精彩,我非常非常喜欢,忍不住看了十几遍。私以为非常好地呈现了古老文明的神秘性,与人们在仪式中体现的对未知的崇拜与尊重。

每次看完纪录片,紧接着听片尾INTO1的新歌,都会有心潮澎湃的感觉。真的,很希望这样的作品更多一些。很用心,很有诚意,很精彩。


收官撒花🎉全系列看完真的很喜欢,从南狮形神合一,感受精气神对人的淬炼;到大漠起舞奏歌,体验艺术带来的内观;到重庆扔掷束缚,享受街头文化的随性自由,我的的确确能感受到成员们沉浸在这段旅程,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

可能就像制作人说的,中国很大,三个地方不足以代表整体,但启程本身就是意义。很开心能看到这群生活在封闭环境和众人注视下的少年可以有这样的机会,把自己向辽阔的土地敞开,接纳未知文化与历史的灌溉。我当然喜欢聚光灯下闪闪发光的他们,但我更喜欢成员镜头里未经修饰的、粗粝真实的他们。看到他们兴奋分享旅行所见所感时眼里闪光的样子,我为此欣慰的同时,也会更感慨于他们真的很有野心与动力去做内容,而不是扮演流水线生产的漂亮人偶。

我很喜欢二专承载的情感与付出,每每看完纪录片,听到片尾曲响起的那一刻都会无限感慨。能从一专复制固有男团模式中跳脱出来,转向结合国际团的特色,溯源传统,扎根民俗文化进行创新,真的是很有野心的挑战。二专做得不错,最起码在我这里及格了,有想法、有内容、有触动,不轻浮、不傲慢、不流于表面。成员也在纪录片里展现了极富个性的一面,我非常非常喜欢,这种鲜活的个体感是稀缺也宝贵的,很开心能有这样的纪录片为他们记录人生里这样灿烂的时光。

感觉二专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我很开心,大环境日渐收缩的情况下,他们依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自己最好的状态,尽力做好内容。生活里不可控的东西很多,但就像纪录片中提及的,舞狮如人生,上山下山,未必会赢,但定不认输。我们能做的不过就尽人事,无愧于心,听天命。路途会通向什么样的终点,无人知晓,但行路本身就是意义。

少年们,继续前行吧。

 短评

不是粉丝,无意中看到这个综艺,完全不是普通综艺的水准,总体太高超,调色实在好,看出了电影感(偏纪录片),看出了应该花了很多钱,第一集作为广东人能聚焦广东文化真的很好,起鸡皮疙瘩,顶级综艺水准

8分钟前
  • 蒙蔽(╯°□°
  • 力荐

emmmm算不得上是纪录片吧,但也还行

13分钟前
  • 鹿八岁
  • 还行

佛山舞狮这期真的蛮喜欢的,有一群人为了传统文化而努力而坚持,而且具有一个很好的传播氛围,通过与into1本身的能力结合出的音乐作品,真的太有意义了。银川那集好像旅行公路片,在车上一起唱歌,一起了解当地的传统陶瓷、乐器,少年旅途中发现自我寻找自我的那种过程,都完全记录了下来。

17分钟前
  • 一瓶魔法药水
  • 力荐

运镜剪辑色调有电影感 还是做的比较有质感 岭南篇最后节目的编排文化的融合很有创意 如他所说 拥有同样的经历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同样令人感同身受

22分钟前
  • 推荐

目前来看真的是蛮优秀的一个纪录片。质感喝和内容都很好。看完这个再去看雄狮少年后劲好大。

26分钟前
  • cyber💊
  • 推荐

去探寻文化然后创作音乐,这个主题就很有意思。看过了岭南篇,主题贯彻得还挺到位的。舞狮人白天要养家糊口,只有晚上用休息时间才能练习!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在默默地奉献着青春与汗水,并不求赞扬,只是因为热爱。想起片子里赞多说,他小时候练舞也是在没有空调的地方,很多年除了上学就是练舞,世界冠军成绩的背后应该也有着许多常人不能想象的艰辛吧。其实道理是一样的,人生总要追求点有意义的东西,才不枉来这世上一遭。最后呈现的秀也很精彩,三位队员的配合默契,我甚至喜欢它多于最近看到的官方mv。事物之所以打动人有时只是出于朴素的情感共鸣,与制作成本毫无关系。

27分钟前
  • Nodame
  • 推荐

专辑制作微纪录片,深度上不能完全跟真正纪录片比,内容上也不是每集都和作品产出那么贴合。但水准上不管节目还是歌都还说得过去(不说唱的怎么样,也忘记MV)。如果wj能一直以这个态度做内容,可能不会有那么多人盼着它倒闭盼着团解散

30分钟前
  • yanagi是只
  • 还行

比预料的好,小伙子们还挺尊重当地文化的,不过男团这种形式是真的不行

33分钟前
  • 锅里粮多
  • 还行

用午休的时间把见岭南看了。真的拍的很好,比较纯粹的纪录片。偶像只是推广,落点还是在舞狮人和醒狮文化。印象最深刻的是师傅说,去做商演的时候,因为鼓点吵,很多人会想捂上耳朵,但他们舞狮是为了带去快乐,有点点心酸。狮头狮尾踩高桩练习的过程以及舞狮人缓缓抬起狮头的一刻,帥疯了。果然我更偏爱岭南闵粤文化,粤语真好听。点睛是首好歌,当它作为片尾曲出现的时候。

34分钟前
  • 生活才是王道
  • 推荐

第一期广东篇看下来真的很喜欢。没有想到为内娱男团竟然能做出这样质感的纪录片,真的很惊喜。非粉丝向作品,路人也能看得很开心。无论是剪辑,镜头表现和内容都还不错。最后野鸭汤小分队(赞多伯远AK)的小作品也很惊艳。何师傅点睛仪式那段我真的激动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38分钟前
  • 清水能之介
  • 力荐

每个狮头里狮头外都是鲜活的灵魂。

40分钟前
  • 麦辣鸡翅
  • 力荐

看了舞狮这一集 非常惊艳 弟弟们很用心的在学习非遗文化 也可以让外国弟弟了解我们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碰撞 最后出的小分队舞真的太好看了

41分钟前
  • YukiNe
  • 力荐

看了点睛和万里的两期,二专最喜欢的也是这两首歌。

45分钟前
  • 尤里卡
  • 还行

1.25比原倍速好看,虽然说是音乐沉浸式纪录片不过因为主角还是爱豆们,所以也没办法真正对风土人情或者素人主角进行挖掘,显得深度不够;看作爱豆小团综的话又显得环节设置趣味性不强,虽然这种策划蛮有意思但还是有些夹在中间两不沾的尴尬,以及真的讨厌强行上价值环节,流于表面。(多听几次歌倒是都不难听

47分钟前
  • 蝴蝶谷里的懒虫
  • 还行

日本人滚

51分钟前
  • 烤鸡腿儿
  • 很差

看了第一集见岭南,作为一个纪录片爱好者必须要说第一集真的很不错,无论主题还是拍摄和后期在国内纪录片里都算比较高水准的,对舞狮人这个行业有了很多了解,对舞狮人更是多了一份敬意,因为有这样的热爱和坚持,这些传统文化才能传承下来。三位的融入也很不错,各自的经历各自的切入点,从三岁就开始练习街舞的赞多对这些十几岁的舞狮人特别能共情了。最后三个人一起编排完成的舞蹈和舞狮融合的表演有点惊艳,现代和传统的融合非常精彩。PS: 明明小分队这么好,三位都是有才华又努力认真的年轻人,最后的表演有创意又好看,结果变成团舞台,又是一言难尽……心疼三位奋斗批,为这个团真不值得。

55分钟前
  • 五月微蓝
  • 力荐

vice离开了,但vice的血液在「BIE的」作品中流淌。回忆「消费社会」和「川渝说唱」等系列,熟悉的镜头与叙事风格,熟悉的质感。相比爱豆,印象更深的是却是醒狮省级传承人何狄强、体育老师余嘉劲、汽修小哥黄志伟,感谢每一个普通人为传承岭南文化所作出的努力与坚守。很棒的纪录片,值得一看。

57分钟前
  • 🍧
  • 推荐

主题和摄影挺好,但作为团综又有点端着了。

1小时前
  • very moment
  • 还行

咦我居然没标吗 就 没啥(

1小时前
  • 有舟
  • 还行

这个纪录片拍的真的挺好,以前不太了解舞狮,看了肃然起敬。

1小时前
  • Lynn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