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2015

记录片台湾2015

主演:高友良,黄孝慈,梁再冰,刘兆安,陈光斗,徐华江,陈炳靖,都凯牧,李继贤,夏庆华,金英,韦宪文,高丽良,高耀汉,陈文宽,赵伟庭,刘兆德,罗德隆,金士杰,张艾嘉,蔡灿得,贾静雯

导演:张钊维

播放地址

 剧照

冲天2015 剧照 NO.1冲天2015 剧照 NO.2冲天2015 剧照 NO.3冲天2015 剧照 NO.4冲天2015 剧照 NO.5冲天2015 剧照 NO.6冲天2015 剧照 NO.13冲天2015 剧照 NO.14冲天2015 剧照 NO.15冲天2015 剧照 NO.16冲天2015 剧照 NO.17冲天2015 剧照 NO.18冲天2015 剧照 NO.19冲天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1:02

详细剧情

  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必须无所畏惧,但也无所遁逃。他们是螺旋桨时代的最后一批战斗机飞行员,他们所面对的敌人,以及生死,都在目视可及的范围内,一如十九世纪的贵族决斗。  纪实电影《冲天》以1937-1945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全面战争为大背景,来呈现这群年轻人的爱恋、荣耀与存亡。

 长篇影评

 1 ) 记念空军

想到头,发现还是那句我希望世上永无战争。 但我也永远记得这些“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有未来”的我不知用何种词来“注记”的,不该只用某种词来概括的我感念的人。 我会在末尾附上林徽因的《哭三弟恒》全文,因为一句都不可省。那是为千千个飞行员所写,他们去时都比她小,都还只是些平均年龄23岁的大孩子而已。 他们献出生命,永远无法再回来。我什么也无法为他们做。唯有退而求其次,去记念,去好好生活。 纪录片是真实的,于是过于过于真切得知道生命只有一次。有几次,心都要跳出来。 “战争是兽性的暴露”。当我看到各国普通的人民为了这兽性劳苦时,我就想起木心这句话。以及,这部纪录片其实只记录到了抗日胜利结束之时。 最后也感谢那些拍下珍贵影像的记者,记录下时代里人物的书写者。 记得呀,每年的八月十四日是空军节。

《哭三弟恒》

林徽因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 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 那是——你自己也明瞭—— 因为你走得太早, 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 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 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 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 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 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 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 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 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 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 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 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 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 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 算是诗来追悼你, 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 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 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 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 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2 ) 浩浩长空,谁记得那群年轻人


1937年冬的一个雨夜,湘黔边界小城晃县,因为山洪冲毁公路,不少旅客滞留于此。其中就有急着投宿的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四口。这是他们离开北平一路南下,在长沙停歇55天后继续西行去往昆明途中的一站。此行算得上西南联大迁徙史的一个缩影。

不久前在长沙的住所他们还遭遇了日军的炮弹,和死神擦肩而过。一路上舟车劳顿,林徽因的肺病又犯了。梁思成身体也不好,这让拖家带口的他更添愁闷。很快,他们被一阵小提琴声吸引了。循声而往,他们来到一家旅馆的一个房间,门开后,看到了一群军人模样的年轻人。这八名来自杭州中央航校的学员正在奉命往昆明撤退,也属于“滞留旅客”,因为来得早,在这个旅馆占了好几间房。得知这家子人的来意后,空军学员们腾出一间房让梁思成一家住了进去,并对病中的林徽因予以帮助。几天相处下来,夫妇二人便和这八个年轻人成了相谈甚欢的朋友。

 两年后,他们在昆明再度相遇,这份友谊从此更加炽烈。因为学员们都是背井离乡,父母远在沦陷区,毕业时便邀请梁思成林徽因以“荣誉家长”的身份参加了毕业典礼。但是,作为荣誉家长的两夫妇,日后并没有因此享受到荣光;相反,他们收到的是一封接一封的阵亡通知书,体味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哀恸——仿佛那次雨夜旅馆的相遇,是命运给他们开的一个玩笑。关于当时的空军,有资料称,“自淞沪抗战以来,中国空军能参战的飞机,已所剩无几。驾驶着由民用机改装的战机,他们甚至来不及参加一次像样的战斗,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44年,梁家收到第八名飞行员的阵亡通知书。他叫林耀,其驾驶的战机在衡阳保卫战中被日军击落。至此,梁家的八个名誉子弟(叫弟弟或者更确切)全部为国捐躯牺牲在天空。事实上,这是梁思成一家收到的第九封阵亡通知书——上一封是三年前,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同样作为飞行员在成都上空阵亡。收到最后一封阵亡通知书后不久,悲恸不已的林徽因想起了三弟林恒,抱着病体写下了《悼三弟恒》——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以上这个故事出自纪录片《冲天》。这部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拍摄的纪录片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影像资料、当事人采访、动画FLASH等形式,高度还原了螺旋桨时代最后一批战斗机飞行员。林徽因一家和飞行员们的故事,是其中之一。
 

影片中,作家齐邦媛和空军恋人张大飞的故事同样令人感佩。影片最后再现了齐邦媛在《巨流河》中所述的抗战胜利夜情形, “我一面跑一面哭,火把早已烧尽熄了。进了家,看到满脸惊讶的妈妈,我说,‘我受不了这样的狂欢!’在昏天暗地的痛哭之中,我度过了胜利夜。” 就在三个月前,张大飞殉国在河南信阳上空。
 
而这种牺牲似乎是意料之中的。正如影片开头的那段旁白——“曾经有那么一群年轻人,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永别,每一次落地都必须感谢上苍。他们战斗在云霄,胜败一瞬间。他们在人类最大的战争中成长,别无选择。”

(原载微信公众号:日常审美)

 3 ) 纪录片《冲天》:“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大概在去年,高校有一个纪录片的巡演,其中我最想看的就有这部《冲天》。很遗憾,当时学校因某种原因取消了巡演放映的安排。

这部来自台湾导演张钊维的电影,运用了史实资料、人物采访、动画、配音与旁白等诸多手段,带我们走近8年抗战期间民国空军飞行员们的世界。

影片最与众不同的手法便是动画的运用。刘粹刚与许希麟、张大飞与齐邦媛的爱情故事,林徽因与中央航校第七期几名学员的故事,战斗英雄们在空中与敌军作战的故事都由一组组动画短片予以生动再现。同时,纪录片邀请了几位明星友情声音加盟,配音动画人物,将几组动画间插在众多影像资料和人物采访之中,使得该片既保持科学与严谨,又不失灵动和亲近。

这不是一部知识性的纪录片, 它不仅仅要呈现一段尘封已久的史实,它最重要的目的也是很多纪录片并不曾达到的目的,打动人心。

影片提供了很多数据,“开战不到半年,中华民国空军击落近百架敌机,但也损失了将近一百名第一代的飞行员。这一百名飞行员,有的来自顶尖学府,有的是归国华侨,有的出身名门望族,他们之中每十个就有六个在战争初期牺牲,平均年龄23岁。”如同历史书籍中的年月日一般,这些冰冷的数据,看过之后便会被人们所忘却,但动画短片为我们呈现出历史中真实存在过的年轻飞行员们的爱情故事、来往书信以及英雄事迹,使得观者代入感增强,深深同情他们的命运遭际。

林徽因一家人南下昆明时与中央航校第七期的8名学员结下了深厚友谊,因这些学员在后方多无亲友,林且担任了他们的荣誉家长。在这些飞行员牺牲后,他们的遗物被送交到林徽因的手上。动画一次次呈现了邮递员捧着战士遗物登门的情景,一次次将飞行员的死呈现在观者面前,林徽因的伤口也因此一次次被撕开。这其中还包括了林徽因同样航校毕业牺牲在前线的弟弟林恒。

林徽因在《哭三弟恒》中写道:“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啊,弟弟不要伤心,你已做到你所能做的,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的言语,算作是诗来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你永不会再回来了,我知道。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只因为你还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张艾嘉的配音沉静、忧伤,成功地传递出林徽因面对时代、战争的无奈控诉以及失去朋友和亲人深沉的痛苦。

中央航校有一个世界上其他学校不曾见过的标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选择踏入这所学校的学员,同时也抉择了自己的命运。他们在战场上英勇奋战,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以顽强的意志坚守着蓝天,明知敌我力量悬殊,他们依然坚持在空中缠斗、狙击敌机直至牺牲;他们被击落后不肯接受被俘的命运,举枪自尽;他们在飞机受创后选择与敌舰同归于尽……他们奉献自己的技术,同时奉献自己的生命。

这些年轻人在死后长久没有得到大众给予陆军一样的关切和同情,他们的死是寂寥的。他们在生时也依然是落寞的。他们无法享有普通人的爱情和生活,因为等待他们的是随时而至的死亡。他们的内心有着深沉的孤独,精神无以慰藉。他们在空中的喜悦和恐惧,在回到地面后无法与他人道,伴随他们的只是孤寂。

这些优秀的年轻人,这些孤独、可敬的灵魂就曾经在我们头顶的蓝天上盘旋、守望。他们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惊鸿一瞥,完成了来到世间短暂的历史使命,为着我们现在的幸福与和平。而这一代的年轻人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他们是选择匍匐在地还是冲向长空,年长一辈的我们是该引导他们勇敢、坚强地前行,又或者只是退在身后守护,给以默默地祝福与关注……
(图片来自网络)

 4 ) 最值得看的纪录片

题记:飞行员们以“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的抵抗精神,走进生命的幽谷,开创国家的出路。

故事以飞行员刘粹刚与夫人诸多童话般美好的相遇开始,轻描淡写的描述了他们破除时代的束缚,终于相爱厮守,却最终只能用怀念来谱写的永恒爱情。

然而这悲壮的故事却只是为另一个更为宏达的历史悲剧拉开序幕。

1937年7月7日,抗战开始,8月14日,这群年轻人便从学校走入了战场,也是中华民国,从动荡走入了战争。

这是一段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历史。这里有中国军人英勇的身影,但没有惯常所见日军凶残蛮横,日本人为英勇的中国烈士立碑,上刻“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这里有冲突和壮烈,也有隔着国土上空,遗孀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安慰。

1936年,中国的第一代战斗机是霍克三,每小时飞行360公里,擅长缠斗。而同年,日本96式战斗机投入战斗,比中国的战斗机快60公里/小时。并且当时中国只有300架飞机,损毁一架少一架,日本有2000架,还可以继续生产。37年8月,中日第一次空中交战。战争的帷幕就这样匆匆拉开,让我们的空军用决绝的姿态,走入了历史的舞台。

第一代空军飞行员中,有人出生名门望族,有人是归国华侨,有人毕业于高等学府,然而开战不到半年,这100多位飞行员中,每十人就有六人在战争的初期献出了生命。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这群年轻的战士,唯一可见的明天便是死亡,而唯一的计划便是为国捐躯。可他们并不消沉,也并不绝望,他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在每一天的现实里,乐观而坚强的活着。

1937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因北平沦陷,转移到了昆明。他们与这群航校的空军因音乐而结识,成为了中央航校的名誉家长。从此,他们与这群飞行员便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1940年,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投入中国战场,在空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制空权。我们的飞行员明知道对方的飞机优于我们,却要坚决的迎上去。战斗的惨烈,文字难以言表。

如果在那个残酷的战场,我们的国人仍有埋入灵魂的伟大与善良,如果在那个艰难时期里,我们的国人依然可以把“以身报国”作为坚守的信仰,那么,还有什么事是我们不可以完成的?

当林徽因写了长诗,来纪念自己因战牺牲的飞行员弟弟时,她说:”弟弟,我没有适合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他是时代对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这是一代人的惨烈与光荣,也是另一代人的回忆与铭记。

 5 ) 废墟上的花朵

CNEX纪录片展,今年的主题叫做“忐忑流年”。在影展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才看到张钊维导演的这部纪录片《冲天》。

影片选取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中一部分飞行员的故事,讲述曾经翱翔蓝天那些年轻的生命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与思考,他们对抗战胜利的贡献。与以往的文献纪录片不同,《冲天》里更强调每个曾经精彩的生命个体的故事,努力还原了每个主人公生命中重要时刻的细节,讲述了他们的爱情、亲情和内心的独白,加上金士杰老师的旁白,张艾嘉、贾静雯的配音,让那段历史生动呈现,以至于能够感受到主人公们说的每个字的分量和每个笑容的珍贵。一个平均年龄在23岁的飞行员团队,一个个可爱、固执、热血、儒雅、勇敢和深沉的形象,触手可及。

在我座位前后,有很多媒体的记者、独立的纪录片导演以及大学的学生和老师,很多熟悉的面孔。但这一场不同,走道都被坐满的这一场展映,其中好多白发苍苍的老人,片中动情处,他们眼中盈泪。片子结束,灯光打开后的久久一段时间,我还能听到前后排隐隐的抽泣。

对于我,这部影片的意义不是纪录片摄制的某些技巧的学习也不是为年轻的飞行员们感到无奈和不值而无法释怀,而是这部片子再一次打开了我对自己内心的问询。

影片结束后,一位西装革履,穿得非常正式的中年男性把手举得高高的,向工作人员要了话筒并主动跑上台去,向导演鞠躬后,哽咽着讲述自己的故事——他的祖父就是这些飞行员中的一员,父亲是遗腹子,祖父阵亡时,父亲在祖母的肚子里不过一个多月。这些年,他一直想知道当年的真相,四处寻找,大多数人却已经遗忘。

此刻,看到这部影片他再也抑制不了情绪,冲向台的他问所有观众一个问题——“在崇拜成功,金钱至上的时代,到底什么样才是精英?什么样的人是民族的栋梁?” 台下老人们鼓起掌声,我泪目。

据统计,当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这些中央航校的年轻人,家境都还不错,其中有些事名门望族、有些是出过国的华侨、有些是名校的大学生弃笔从戎。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他们选择牺牲自己报销国家。

我内心并没有那么博大且厚重的情感,甚至活在如今的社会,诗和远方也变得浮躁和功利。

我想起萝卜做的一个梦,我和他一直拿这个梦作为段子谈。梦境大体是萝卜和一群中国的技术人员被当年的日本人绑架,因为每个人都不能被利用,日本人决定处理掉包括萝卜在内的一行人。处决前,让萝卜和自己的朋友们在一张纸条上写一句话,萝卜写的是 “终于能为国家做点事情了”。萝卜第一次讲这个梦给我听的时候,我笑的前仰后合,因为那张懦弱得像汉奸的脸和多么荒诞的情境。

本科快毕业的时候,萝卜刚好在上海读硕士,他说,等我毕业的时候,两人一起去报名参加同济大学组织的“彩虹支教”去青海一带,就当做我们的毕业旅行了。我满心感动,期待这个特别的毕业旅行,后来因为我找工作的不顺利,考研计划的失败,这个毕业旅行,再也没有被提起。

再后来,生活越来越现实,很多当初很多计划,付之一笑,自己竟也觉得天真和幼稚。 讲着的诗和远方,成了消费、拖延和懈怠享受的理由。

我记得高三毕业的时候,同桌二猪头问我人生意义,我说,“能够影响周围的人,让一些不好的人因为我有好的转变”。我一直记得这个事情,可是如今,如果再有人问我,我会回答什么我也不太确定,甚至,我是否会确切去思考这个问题或者对曾经的回答会不会觉得可笑,我都不确定。

废墟上也要有花朵,何况现在的生活并不糟糕,需要诗意生活。

前几天去看《谁的青春不迷茫》,田甜哭着说自己的梦想是做一个优秀的家庭主妇,怕同学笑话没有说出口,高翔以自己的方式反抗 “老师,我想飞!”……嘿,我好想回到高中,最青春的时候,我们爱憎分明,有着后来难再持续的天真和真正的诗意生活,有着比天重的海誓山盟,有着微不足道的爱情和日记里反复的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冲天》的主人公们不过二十出头,理想是报国,确定后再也没有改变。我们不在那个时代,不知道每一次战后还需要冷静下来继续准备是怎样的心境。可是,我们这个时代也不是好到我们可以把祖国安危置于脑后,在恰当的时候,还需要问问自己,记得自己曾经做过些什么,要为别人留下些什么,要为周围做出怎样的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改变。

不想林徽因在《哭三弟恒》中的某些话成为现实,不想忘记。

 6 ) 国之骄傲

推荐一部纪录片

一部影片,两行清泪。

一部以全球国人的视角所拍摄的关于在抗日战场上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飞行勇士的故事。在爱情与收复国家的抉择中,飞行勇士们义无反顾的选择为国奉献,而他们的另一半以及家人更值得尊敬,在剪不断理还乱的儿女情长之中,做伴侣坚强的后盾,其中有一名家属的话,让我为之动容。

齐邦媛:“你说那天夜里回航,从云堆中出来,蓦地看到月亮又大又亮的就在眼前,飞机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林徽因,梁思成一家人与一群优秀飞行员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然而最终他们也没有陪林徽因一家走到最后,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徽因在抗战期间,每隔段日子都会收到一个有一个弟弟的遗物,这让林徽因哀恸不已,之后写下了《哭三弟恒》这篇沉重的诗,摘选了其中的一些片段:

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

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

比自己要紧;

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至今读起来仍然让人心痛。十万青年十万军,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是多么响亮的口号啊,在外来入侵者侵犯中华大地之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短评

“中国无被俘之空军”——看了不到二十分钟,哭得泪流满面。

7分钟前
  • 最后一代
  • 力荐

在北京77看的。民国军队作战,又是空军,平时太难了解到。最触动的部分,是那位阵亡空军的妹妹,给她哥哥撞上的日本空军的未婚妻,写了那样关切的一封信。人性可以如此壮烈令你敬畏,人性可以如此柔软让你流泪。导演在现场说:两个标准判断该片的成功——女生会拽另一半来看;卖面子的会想来合作。

8分钟前
  • 花剌子模的邮差
  • 力荐

想起武汉的陈怀民路

12分钟前
  • Jasper
  • 力荐

张艾嘉给林徽因的配音太好了。没想到飞行员们跟林徽因 齐邦媛都有着故事。历史上,从没有一大群人对一小群人有着这样的亏欠。“那一刻 我感到万声具灭”

16分钟前
  • 爱吃茶叶蛋
  • 推荐

边看边抹泪,向那些冲天的少年致敬!(建议配合《一把青》服用)

20分钟前
  • 零度白茶
  • 力荐

纪录片的基础是事实,二次创作不宜过多。影片故事过于凌乱衔接也显匆忙。而煽情的部分使得片子更像是政治宣传片。

25分钟前
  • 伊斯特伍德
  • 很差

第一次看以台湾人的视角拍的抗战纪录片,第一次知道中华民国的空军,很受触动,很多地方和自己当年受到的教育有所出入,从拍摄的方式到思考的角度都很独到,动画部分也做的很好,金老师的配音大大为影片加分,只是其他人配音的台湾腔让人有点想笑。整部影片以女性的视角叙述的很柔软,却让人深思。

30分钟前
  • 某某
  • 力荐

台湾如今的喜剧片让人难以下咽,没想到连纪录片也这么的不合口味。

34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一段被尘封的中华民国空军的历史。家国情怀。

35分钟前
  • 奶奶徐
  • 推荐

希麟女士,初遇城站,獲睹芳姿,娟秀温雅,令人堪慕,且似与余曾相似者!初余之注意女士,而女士或未之觉也。车至笕桥,匆促而别,然未识谁家闺秀,如是风姿,意不复见,耿耿此心,望断双眸!

36分钟前
  • 雨人
  • 力荐

最后动画里,齐邦媛的话让我眼泪刷刷掉下来。驾着飞机,突然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日本投降消息传来的那晚,重庆前所未有的热闹了起来,到处都是欢呼。我却突然不能忍受这人声鼎沸的喧嚣了。那一刻,我感到万声俱灭。我跑回家中,在漫天的欢呼里,失声痛哭了一整晚。”可是,谁来把战争带进坟墓呢?

37分钟前
  • 奈良球球子
  • 推荐

为什么非要强调台湾视角,难道这不是中华民族曾经面对的民族浩劫吗?这段耐人寻味的历史背后,埋没的英雄要不是通过这样的纪录片,至今又有几人知晓。无论是早有听说牺牲在武汉上空的陈怀民,还是齐邦媛《巨流河》里书写的张大飞,还有其他的抗战飞行员们都是我心目中的国家英雄。

40分钟前
  • 枫林挽秋
  • 力荐

不刻意煽情的战争回忆录,中国式永远的零。金士杰力赞

44分钟前
  • Wendy
  • 力荐

不为我们知道的历史,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46分钟前
  • 狐狸
  • 力荐

可能那个时代的空军确实也是出自中上阶层居多,再加上用了林徽因、齐邦媛这些知识分子来穿针引线,整个片子的格调偏精英系,情感表达也很细腻,在渲染一种年轻壮烈的noble spirit。

49分钟前
  • levitating
  • 还行

回不来就不要回来了回得来就回来了。照片中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孩子抱着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的决心无限接近死神。林徽因的诗齐邦媛的信、那架1:32冲击敌阵的教练机:“我的学生都死了,该我这个老师上了!”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多恩情。该去完结一把青了!

51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力荐

夜里失眠,起看此片,然后,哭得稀里哗啦,为英雄壮烈,为历史悲情,也为发泄自己的情绪。

52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感动。仍然在世的第一代飞行员金英,这样回忆他殉国的战友:「同学们在一起,每天吃啊住啊,什么都在一起的,和自己家里兄弟一样。结果到12月1号一看,147个人只剩下3个人。」

55分钟前
  • 什么不值得玩
  • 力荐

当年那些家境富裕,受过高等教育,前途光明的年轻人,那些真正的精英阶级,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之际,果断弃文从军,投入到抗战最危险的斗争中,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仅有23岁。真正的贵族精神,不该是吃山珍海味穿名牌开豪车,而是在该承担责任的时候责无旁贷,敢于肩负家国兴亡的重任,甚至舍身取义。

60分钟前
  • 不想说话的狗
  • 力荐

齐邦媛:“你说那天夜里回航,从云堆中出来,蓦地看到月亮又大又亮的就在眼前,飞机似乎要撞上去了,如果你真的撞上月亮,李白都要妒忌你了。”

1小时前
  • edie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