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潭实拍80天

记录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聂焱,何美曦

导演:谭海燕,吴钦,聂焱,宋一鸣

播放地址

 剧照

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1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2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3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4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5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6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13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14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15金银潭实拍80天 剧照 NO.16
更新时间:2023-08-20 06:25

详细剧情

疫情来袭,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从一个武汉人都觉陌生的名字,一夜之间成为抗疫救治最前线的代名词。自2月起开始为期80天深入红区(ICU)拍摄的大小故事,探秘身处水深火热的“潭”中人的笑与泪、痛与欣,映照金银潭医院由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的砥砺与承担。五位病患,是平凡的国人,亦是不凡的国人,他们缩影了疫情中的千门万户,透照了纷繁复杂背后的人性纯真,以落点的真实细腻,传人心的破空之声。

 长篇影评

 1 ) “希望你们一辈子都不要经历”

纪录片一共五组故事,其实也是五对情感关系。

第一对是肖军和郑霞,医患关系。在救治过程中医生对于患者的尽职尽责,患者对于医生的全心信任令人动容。

第二对是王枫娇和她丈夫,夫妻关系。丈夫在病房楼下看到窗口妻子的身影,眼泪不自觉地落下,还有当时被握住的手,那一句“我好想活下去”都发自内心。

第三对是敖慕麟和他父亲,父子关系。从父亲被送进ICU到收到父亲死亡的消息,两人再也没有见上一面,最后敖慕麟来到父亲最后去世的病床前,写下了那条“不会忘记”的朋友圈。

第四对是李超,社会关系。他和他的亲人因病情程度不同被分到了不同的医院进行治疗,他本人在恢复期帮社区居民订购菜品,甚至在三位亲人相继离世后还捐献了他们的遗体。

第五对是彭博和他女儿,一个在用上ECMO后活下来的父亲,怕自己的样子吓到女儿不敢视频,为了赶上二宝出生不停锻炼肌肉,希望早日康复的人。

有太多的人被永远留在了那场传染病中,活下来的人有些还遭受着心理上的折磨。看完才明白“信心是比黄金还珍贵的东西”的真正含义。

人间真情的确让人感动,但另一角度,这部纪录片在叙事、转场和主题升华方面的确做的一般,甚至因为穿插讲故事所以会稍显混乱。加一星的情感分数。

 2 ) 生命中的小确幸,都经历了太多默默地守候

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拍摄手法,角度,剪辑或许会有偏向性,但事件本身基本都是同步发生记录的。

所以,在一个客观事实面前,生命的流逝,奇迹的生还,死亡边缘的徘徊,都是那么真实,不可推诿。甚至让人情不自禁的角色沉浸,站在当事者的位置,都不一定能做到和他们一样的好。

对于疫情的诸多道听途说,或惊心动魄,或平淡无奇,都不如客观看到的故事来的震撼。然而,这几个被记录者,或多或少都有幸运的点在里面,因为还有太多死亡者被默默埋入日益攀升的数字里。活生生的人,埋入了数字里,生命故事本身未被记录,就已离开。

2020这场疫情,就是上帝给我按下的暂停键。停下来,审视,生活的意义,甚至对我都上升不到生命的意义,能够停下来,把真正的生活过起来,就是正视自己的生命了。

不呼唤2021的快点到来。意识觉醒,我的2021就已经来到。感恩,继续前行。

 3 ) 保持向往,不要遗忘

《金银潭实拍80天》 非常感动,目前为止看过的最好的抗疫纪录片。片子记录了金银潭医院的几位新冠肺炎患者,非常直接地展示了这场灾难。 有两幅生死画面令我印象很深刻。 第一幅是死。儿子解除隔离后来到父亲生命最后住的病房,那里已经空无一人。他面对着白色的墙和黑色的床默默哭泣。早前,经过母亲的提议,他在无法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时刻,捐献了父亲的遗体。 第二幅是生。妻子从ICU转入普通病房,丈夫来给她送吃的。劫后余生的他们,一个在窗里向下望着,一个在楼下抬头望着,半晌,不约而同哭了。 医生录下的语音日记里记着,插管的患者叨咕着问她的姓名与家乡,对她说谢谢。 女儿与妈妈通电话时说,以前觉得冬天是很好的节日,现在冬天下雪,没有你,感觉又冷,感觉一点意思都没有的季节。 这些画面里像有一张无形的网,把观众牢牢的抓住。情景、对话,绝望和希望,带着活生生的温度,令人动容,令人感慨万千。 亲情,爱情,奉献,勇敢,坚强,团结,带着武汉从冬天走向春天。坚冰消融,天上的魂灵终将得到告慰,地上的生者终将擦干眼泪。 保持向往,不要遗忘,是我们能做的唯一的、最后的事。 致敬摄制组,致敬医护人员,致敬奉献者,致敬无数书写可歌可泣故事的平凡人。

 4 ) 致敬

我想活下去,对于2020年初的湖北人民,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疫情带走了至亲好友,有一个月内死了三个至亲的武汉出租车司机,有为了刚出生的孩子最终坚持下来的妈妈,有上了ECMO最后活下来的,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捐赠遗体的家属更是伟大的,他们在面对失去至亲巨大的痛苦中,愿意为了帮助更多人选择捐赠遗体,致敬这些伟大的人民。

 5 ) 有血有肉,有泪有温情

实拍八十天,赚足泪水

关于新冠疫情爆发,部分人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需戴好口罩,减少出门,不要拜年的冬天,但对武汉人而言,那是一场水生火热,与病毒顽强抗击的恶仗。豆瓣评分9.3分,纪录片《金银潭实拍80天》,用最真实的姿态,纪录了武汉金银潭医院内,医患共同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抗战史。这不是一部冰冷而不动声色的传统纪录片,片中的这四个场面,有血有肉,有泪有温情。

“她说好想活下来”

一谈到妻子,镜头下的左双贵便泪崩了。这是一对来自武汉的普通夫妇,妻子出现咳嗽现象到送上急诊车这一路,他都陪在妻子身边。救护车上,左双贵一边捏紧妻子无力的手,一边安抚着她的情绪。“我怕她睡过去了,就不停的敲她的腿,跟她说话。她在车上还说,我好想活下来。”左双贵哽咽道。面对疫情,妻子迸发的强烈求生欲望,对于一个有担当的男人来说,是一份无可推卸的责任,这也是他疫情期间一直守护着妻子的原因。

去看望快痊愈的妻子时,左双贵只能站在医院大楼的坪里,他仰起头,默默地注视着站在高处的妻子,窗台前的鸟儿来回飞舞,两人凝望,无需任何言语,眼前竟已含满了泪花。

灾难无情,但在人们至真至爱的感情前,一切都微不足道。在一句“我好想活下来”面前,作为疫情幸存者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继续过好当下的生活。

“我解剖的这些人,好多都是医生,就是我的同班同学”

疫情期间,武汉的医生们用黑色粗笔在防护服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互相鼓励的话语,这个小举动,既便于医生间快速了解对方身份,也是互相打气的一种方式。医者仁心,也是人心。有时候,他们比病人更加焦急,也更需要鼓舞。

在疫情面前,人们活得似乎更清晰明白,也更加有集体归属感。为了早日攻克新冠病毒,有人把病危后就再未见面的父亲的尸体,捐给了法医解剖。这是在大难前,人类至善至美的最高体现。

来自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周亦武说道:“我解剖的这些人,好多都是医生,就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都说,尽量早点拿到结果,希望对这些同学,医护人员和患者有所帮助。”面对着曾经的同袍,不知法医该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去动。如果说疫情是一场接力赛,这一棒已经转交到他们的手里,来不及顾及私念,只能一把接住,奋力跑到终点,才对得起同伴们一路跑来,跌过的跤,受过的伤。

“ICU是有温度的医学”

医生全力付出,患者把自己交付出去,这是在金银潭医院内最常见的画面。在ICU内,桑岭医生正大声呼喊着病人的名字,一边安抚着病患焦急的情绪。“母亲最担心的必然是她的孩子,所以我一直告诉她孩子很安全。”手术完后,他亲昵地问病患是不是冷,说着给她盖上了棉被:“我始终相信,ICU是有温度的医学。”桑岭医生说道。醒来后的患者回忆道,一直有一个声音在她耳边加油打气,那个声音自于桑岭医生。

相比《最美逆行者》,《金银潭实拍80天》体现了最温情的医学,在金银潭医院内,医生们无时无刻不闪耀着人性美。无关性别也无关年龄,医生根本无空去像《最美逆行者》里表现得那样去制造性别对立与好大喜功。有心之人不应该扭曲事实,更不应该抹灭全体医务人员的辛劳与温情。

“很想再趴在你的肚子上睡觉”

这一天是女儿的生日,因为住院,王凤娇不得不和女儿举办一次特殊的线上生日会。镜头对面的女儿有点不高兴:“没有见到你,感觉今年的生日,都没以前那么开心。”“我不是在这里坐着吗?”镜头面前的女儿半带着哭腔,说道:“见是见到了,可是又摸不到,很想抱抱你,很想跟你在一起,很想再趴在你的肚子上睡觉。”听到这席话,王凤娇立马眼眶湿润了。

孩子们童稚的话,往往最能打动人。新冠疫情期间,多少家庭分崩离析,但亲情的纽带是无形的,它传递在望而不可相见的眼神里,传递在互相鼓励的手机屏幕前,也传递在互相思念的人心里。

武汉的早餐很丰富,有“过早”的习惯。片尾,在腾腾蒸汽里,武汉已恢复得生机勃勃,人们开始在街上觅食过早,上街活动。这一场灾难已经悄然过去,但它留下的真情不该被忘记,那是夫妻间相互守望的爱情,是接力与病魔赛跑的友情,是医生无私奉献的人情,也是孩子想趴在母亲肚子上小憩的亲情。灾难无法带给我们什么,但至少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6 ) 感染后

居住在距离武汉较远的城市,我对于疫情的发生除了一部《中国医生》并没有太多实感。2020的第二年就是我的高考年,疫情的暴发在我的记忆里似乎只剩下网课,以及在作文软件里划过的作文素材。

然后一晃三年,政策放开,感染奥密克戎,或许是离“那样的”新冠最近的一次。三年里我考上大学,经历长期的封校,一次封寝。原本在这个寒假前约好去朋友读书的苏州,不能成行的理由也从曾经要求的“落地三天三检完成以前不允许出入公共场合”变成了“放开了,别出门”。以为苟在家里就不会有事。然后听说了高中喜欢的同学核酸阳性在家发烧,然后是前一天约我出去但我没去的朋友,然后是在医院工作的妈妈,最后还是轮到自己。咳嗽,反复发烧。期间一直窝在床上,慢慢地复习马上就到来的物理期末考试。在家时母亲一直坚持分开吃饭和起居,虽然病情并不算严重,但是仅仅如此,我也无比思念一墙之隔外的母亲。而我曾以为送到医院的新冠病人们在受到救治时是并非处于清醒的状态,在看完之后才知道原来他们还承受着几十倍于我的除了病痛以外的更多折磨。

最近的生活无比紊乱,在此时看到这部纪录片是令人镇静且有力量的。困难的意义就在于被克服,而我们之所以不断相信,就是因为我们。

 短评

全民抗疫只有纪录片才能更真实的反映,抗疫电视剧不太能打动到我。

5分钟前
  • 长岛冰茶
  • 力荐

6分钟前
  • 林浦东
  • 推荐

搞错了,看的是这个,还可可的。

8分钟前
  • 🐷🐷
  • 推荐

最凄惨的农历新年;最无畏的白衣天使;最坚毅的病患;最美的互望;最有说服力的可口可乐广告;最勇敢的摄制组。不会忘,不能忘。

9分钟前
  • 终结者
  • 力荐

每个患者的底色都填满了孤独。泪水止不住流,相比之下那些赶工的抗疫剧真的都是耻辱。

1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我是时代微不足道的一个细胞,能做的就是加固自己的记忆,然后传递。

15分钟前
  • 公民奎文
  • 力荐

我是坐在金银潭医院里利用采访间隙看完这个纪录片的,真的很有感触。一边是影像记录下来的当时我没接触过的生死,一边是在我面前有血有肉的亲历者们。对自己不得不提问让他们回忆往事感到抱歉,那段经历对他们来说讲一次就是揭一次伤疤,真的很抱歉。

18分钟前
  • 文森特
  • 力荐

没有更好的渠道了解真相的我们,仍旧对疫情本身停留在一种片面了解的状态。动人的叙述是真实,情感也是真实。他们只是无数受害者的缩影而已,看不到任何追责性的反思,这样还是远远不够。

20分钟前
  • 天涯人誰
  • 还行

作为纪录片的话其实一般般,但这个时间地点拍这个题材,还是要加感情分的

21分钟前
  • 满地
  • 推荐

真实且有意义的纪录。感谢所有医生。

23分钟前
  • Hygge.Q
  • 力荐

中国疫情影像都极大的相似,记录小人物,已成为主流趋势的手段。隐去大背景,留下小个体们的相互取暖,普通人的小故事代替宏大叙事,成为新时代的宣言。面对真实、饱满的个体,情绪被牵引,而反思被掩盖,单纯的共情在大叙事下难以长存,不忘记很艰难,而淡忘是常态。

25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还行

“朋友告诉我,父亲的病房会有阳光照进来,于我那里有过希望,但现在是一片废墟。我要做的不是把废墟抹平铲净,而是把它保存下来,不会忘记、不要忘记,然后在它旁边重新开辟一块新的土地。——敖慕麟”

29分钟前
  • 不要搜到我
  • 还行

画面里的都是别人的故事,一直阻挡自己去共情,遗体捐赠这件事光芒万丈~~

31分钟前
  • 瞳°不乖
  • 力荐

在看过的所有记录疫情的各种纪录片里,这是唯一一部我打开看了还不到10分钟就想哭的,有一种把人瞬间拽回到几个月前的那种力量。作为一部专题纪录片来说,几乎已经没什么可以挑剔的了,文案也好。不能忘,不会忘,愿生者坚强,逝者安息。

32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个体生命与尊严终究被主旋律式的说教型集体主义和牺牲主义给掩埋,和同题材的《76天》差距太大。

35分钟前
  • Spy Liu🌈
  • 较差

说了一些可以说的。

39分钟前
  • 八圈
  • 推荐

我真的很讨厌很多纪录片的背景音乐故意煽情,故意渲染悲伤气氛。本质上,是很悲惨,可事实上不能被悲惨或者同情这种上头的情绪覆盖,这种时候,你我都知道,理性思考比什么都重要。

41分钟前
  • Sid
  • 还行

所有人都希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现实生活却不是故事。

45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力荐

这是一个真正红区里的纪实,就冲这一点绝对值得五星。要细揪拍摄手法故事内容差强人意吧。可是当4月4号哀悼时,那个失去父母奶奶的出租车司机大哥一个人站在江边,那种痛是可以穿越屏幕直击心灵的。真实的金银潭,真实的武汉,穿越生死。不会忘记

48分钟前
  • 培培培培
  • 力荐

泪目 特别是王枫娇夫妇 尽管不是人人都能得到这样周到及时的救治 今天不是人人都可以视频通话和送日用品 尽管不是人人都有床位 但眼泪 牵绊是很多家庭真实的缩影。愿我们都能健康的活着 爱的人都在身边。

50分钟前
  • 小天狼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