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奇迹

记录片英国2011

主演:布莱恩·考克斯,斯蒂文·麦金托什

导演:未知

 剧照

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2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3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4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5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6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3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4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5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6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7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8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19宇宙的奇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8:28

详细剧情

  Brian Cox教授带我们用物理学揭开种种宇宙奇迹的奥秘,阐释人类和宇宙的深邃联系。茫茫宇宙,人类从何而来?宇宙又将走向何处?带着万千的疑问,我们跟随Brian Cox教授一起感受地球上罕见的景观,在这些壮丽的景观背后,隐藏着宇宙的秘密……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物理学,逐渐揭开宇宙各种奇迹的神秘面纱,明了了人类与宇宙的深邃联系。  阳光帅哥Brian Cox是一位粒子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高能物理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也是瑞士欧洲核物理研究组织(CERN)之大型强子对撞器(LHC)的六大实验参与者之一。但他的成名却是由于近年来常常出现在是BBC科普节目中。BBC曾播出他主持的科教节目的Wonders of the Solar System(《BBC:太阳系的奇迹》)。

 长篇影评

 1 ) 这种片子,一辈子也看不到几次

夜深人静,抑或百无聊赖的时候,不知你们可曾想过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

我们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我们与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联系?

我们身处的宇宙如何诞生,又是否会灭亡?

我们的命运是铺就好的轨道,还是未知的岔路?

如果你哪怕一瞬间有想过,就请千万不要错过这部纪录片——

《宇宙的奇迹》

BBC 出品的纪录片我就不用过多介绍了。

随着这几年《蓝色星球 2 》、《地球脉动 2 》等在国内网络平台的播出,BBC 广为国内观众所知。

《宇宙的奇迹》并不是那种生硬说教的科普片,而是人类写给宇宙的一首诗。

它放眼最为宏大、浩渺的主题,从命运、星尘、引力和光四个方面讲述了宇宙万象以及我们每个人和宇宙的联系。

在宇宙 137 亿年的寿命面前,时间,显得苍白无力。

人的一生,更是沧海一粟。

用有限的生命去感受“无限”的时间,这种体验来之不易。

抽象的时间其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在哥斯达黎加的奥斯蒂奥纳尔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每年都会有数十万只太平洋丽龟前来产卵。

而这些古老的生物来此繁衍生息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一亿年。

这个时间的跨度无法想象,整个人类历史才不过区区几百万年。

一亿年以前,恐龙还统治着地球。

感受完时间,再来感受距离。

1977 年 9 月 5 日,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无人外太阳系空间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升空。

它的任务,就是飞,尽可能向外太空的远处飞。

迄今为止,它游荡在宇宙间已经超过 40 年了。

在 1990 年,当它飞行至太阳系边界的时候,拍摄了一张照片。

图片里那个隐约可见的亮点,就是地球。

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了一次最为壮阔宏伟的“自拍”。

同时我们也知道,人类和地球在宇宙间有多么微乎其微。

尽管微小,可我们每个人都和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实,不单单是地球。

从太阳到地球,从恒星到星云。

从一只动物到一株植物,从一块岩石到一个人类。

皆由这些化学元素构成,只是排列方式与成分占比不同而已。

而这些元素,都来自恒星璀璨的消亡。

和人一样,恒星(如太阳)也有着自己的生命。

虽然它的生命要比我们长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但最后,恒星都会以一场华丽的大爆炸完美谢幕。

在一亿度的高温之下,质子形成中子,二者又不断碰撞裂变,终而生成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

而这些元素,正是构成我们每个人生命的必需品。

氧、碳、氢、氯、镁、铁、锌……

正是有了恒星的牺牲,才有了其它生命形成的可能。

而和我们人类最有不解之缘的,是距离地球约 1500 光年的猎户座星云。

星云,是恒星爆炸后的产物。

伴随着光和热的喷薄而出,新的生命在其中孕育。

看到动图中闪光的亮点了么?那些就是新生的恒星。

而我们赖以维系的太阳,曾经就是其中的一颗亮点。

组成我们生命的化学元素,也正是来自于猎户座星云。

因此,我们每个人和宇宙,都有着如此浪漫而微妙的联系。

原来,我们常说的“尘归尘,土归土。”

指的不是凡尘,而是星尘。

多美啊!每当我们仰望星空,便是望向我们来的地方。

《宇宙的奇迹》会让你明白,科学不是枯燥晦涩的计算和推演,而是一种浪漫的感受。

感受恒星消亡所赐予我们的生命元素;

感受从一个夸克到一个生命的进化奇迹;

感受太阳恰到好处地为我们提供光和热;

感受地球家园让人类在宇宙间暂且停留

对,我用了“暂且停留”四个字。

花无重开日,人无往少年。

在《宇宙的奇迹》中,有一个概念称之为“时间箭头”

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将时间视为离弦之箭,从始点射向终点,不可改变、不可逆转。

比如,上面动图中的冰山。

我们只能看到它融化瓦解,落入海中,与水混为一体。

但除了用影像倒放,我们永远不可能看到水从海面跃出,然后自己凝结成冰,重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

这就是时间箭头。

为什么时间会流逝?

为什么过去和未来会不同?

为什么万事万物会一直变化?

在此,需要提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又称“熵增定律”。

图中的公式可能对你们来说会比较难理解。

但在热衷科学的我看来,也是一脸懵逼……

所以,图不重要,我来言简意赅地粗浅解释一下:

任何事物都会从有序走向无序,而这赋予了“时间箭头”一个最大的特性:即变化的不可逆

也就是说,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并且这个变化是无法再逆向发生的。

摔碎的镜子无法重圆,推倒的沙丘无法再建。

电影《星际穿越》也提到了时间的不可逆性

已故英国物理学家霍金在它的巨作《时间简史》中,将时间箭头分为三类:

1.热力学时间箭头,即无序度或熵增加;

2.心理学时间箭头,感觉时间流逝的方向,记忆过去而不是未来;

3.宇宙学时间箭头,宇宙在膨胀,而不是收缩。

时间箭头,终将带人类和宇宙走向灭亡的终点。

这可能是无法避免的悲伤结局。

但时间之箭还要经过相当漫长的飞行,长得超乎我们想象。

而在它飞行的时候,会不会已经勾勒好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呢?

《宇宙的奇迹》第一集的名字就叫:Destiny(命运)。

科学的起点是宗教,尽头是哲学。

想想看,三者是不是自诞生以来都在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所以,别认为这是封建迷信,只是目前人类所不知、所不解而已。

电影本身就是时间的艺术。

在它诞生的这 123 年间,无数伟大的电影人穷其一生,想要用 90 分钟找到宇宙 137 亿年的终极答案。

也许,这个答案就是,一切命中注定呢?

《暴雨将至》《十二只猴子》《蝴蝶效应》

《春夏秋冬又一春》《恐怖游轮》《大只佬》

《前目的地》《降临》《星际穿越》

因果、宿命、循环、命理、轮回……始终伴随着这些探讨时间的电影。

一切偶然之中,都暗藏着必然。

瓦特注定要发明蒸汽机;

梵高注定要画出“星空”;

牛顿注定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贝多芬注定要谱出“命运交响曲”;

奥逊·威尔斯注定要拍出《公民凯恩》。

《降临》台词

你注定要遇见某个人;

你注定要考上某所学校;

你注定要从事某个行业;

你注定要定居某个城市。

《大只佬》台词

当然,不是说我们要因此臣服于命运的齿轮,悲观被动、消极厌世。

通过宗教、科学与哲学这些文明智慧的结晶,帮助认清我们脚下的路和眼前的未来,不说大彻大悟,至少通透豁达。

这才是重点。

曾国藩说:“人生有可为之事,也有不可为之事。可为之事,当尽力为之,此谓尽性;不可为之事,当尽心从之,此谓知命。”

《蝴蝶效应》台词

未来是注定的,但也是未知的。

不要因为前半句而怠弃,请为了后半句而竭力。

《降临》台词

对话框回复【宇宙】领汁源。

END

往期精彩回顾

“你是gay吗?”“你是,我就是”

最后,她还是成了「花瓶」

一想到是真人真事,我眼泪就忍不住

五月没一部能打的,那么六月?

9.3分的国产综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2 ) 唯物主义的自我超脱

其实一直以来,我自认为是偏向于唯心主义的。因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自我,那么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我无法改变自身物质的匮乏带来的痛苦,于是只能通过精神给予宽慰,自然就偏向唯心主义。

但在我看完《宇宙的奇迹》这部电影后,我忽然醒悟,原来一直以来,我就是唯物主义者。

因为,我接触对这个世界的知识是通过九年义务教育,通过科学来理解世界。尽管我或多或少受到过其他宗教形式的教导,但我花费最长时间的莫过于课本知识。

我认可,存在实体宇宙,以及实体物质这一基本观念。也倾向叔本华所说:思维的状态即是大脑的状态。如果不从自我意识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思考和感知过程,而是以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我们必然得出结论说,它们“不过是大脑这个内部器官的生理功能”。人类的个体主体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奋力生存的生物,只是由于他或她的大脑的特殊组织结构产生了自我意识和推理。我们毫不畏惧地说,这个柔软的髓状物就像每一种植物或是动物的一部分一样,也是一种有机结构,它和所有那些在我们非理性兄弟的次等头颅中偏安一隅的较卑微的亲戚一样,甚至和那些毫无理解力的最卑微的生物也一样。

相应的,我也就认可自身相对于宇宙的无足轻重,如尘埃般渺小。

以下是四集的标题:

为什么我们必须从过去步入未来?

组成人类的物质是什么?这些物质从何而来?

地心引力是宇宙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

不惧阻碍穿越宇宙真空,光波助人类延伸视线。

从宇宙来说,地球都是无足轻重且渺小的。然而因为人类的存在,因为人类个体自身立场,人类要为自身谋福祉求生存。

人类是一个整体,肉体和思想的结合体。为什么动物有个体立场,却没有人类复杂的思想?

当这个立场坚定之后,自我可以凭借思想,去为个体谋福祉求生存。

当然也可以借此思考存在是否有意义?思考人类是凭借什么而存在?人类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宇宙的终极是什么?人类的终极是什么?假设我们知道了终极,那么我们又可能问,为什么终极会是如此?宇宙之外有什么?黑洞之后有什么?人是否可以改变宇宙?

就比如,某时某地发生了山崩海啸,我们可以因此得知自然力量的恐怖之处,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但假设在山崩海啸处有了人员伤亡,更进一步假设有了亲人在乎之人的伤亡,那么这一自然事件就有了不同的性质(从客观角度认知事物的形式)。

为什么改变了性质?因为一旦涉及自身,也就有了自我立场。宇宙亦然,假设人不站在个体立场去思考宇宙,那么宇宙是什么这一问题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人生的一切事物也是如此。

最值得人类自豪的是,只要有着坚定的意志,到死亡也不更正的观念想法,那么人类也就可以视这观念想法为真理。就算这个观念想法是错误的也无妨。

就好比,每个时代都有各种立场的哲学家一样,每个哲学家都自认为追寻着真理,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理呢?

由此得出:此刻自我信奉什么,此刻什么便是真理。

物质的穷尽至巅峰,若没有了个体抑或其他立场,那么也没有了意义,宇宙是因为我要探索,才有意义。

我不知道作为其他个体,对宇宙对人生事物存在怎样的态度,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凭借个体带有的自我立场才产生意义。

所以,我从不拒绝对物质,对宇宙的探索,同时我也向内心深处探索,究竟人类为何会有这样的自我立场,人类又该带着自我立场走向何方。

我向往着一切的终极,也必将用尽一生去揭示终极,尽管可能是螳臂当车,蜉蝣撼树,但那又怎样?

所以,此纪录片坚定了我唯物主义世界观,同时也理清了唯物主义是凭借精神(个体立场)而存在的理念。

所以,以后的人生也就是物质与精神二者共同追求,说到底一为心安,二为肉体满足,人类也就是为此二者翻滚挣扎。

精神肉体的同时满足,大概就是极致的幸福罢了。

然而肉体的满足花样翻新难以穷尽,并同时要考虑肉体的承受能力,精神满足到现在为止,各类哲学家争论不休,那么究竟个人应该如何取舍,如何调试自己去适应群体社会以达到个人幸福呢?

再者,在时代大势,在自然法则之下,在群体社会人与人复杂的交际之下,在金钱权势下,个人力量微小绵薄,又怎么能达成所愿呢?我们究竟是不是要得到一定的物质后才能幸福?我们的精神较之物质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我们对其他人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对权势金钱的态度?对实体物质的态度?

这实在是个难题,需要穷尽一生探索解决。

这里我得出结论是,精神方面肯定不断思考以达到巅峰为目标,至于物质,按需供给,有求必应,有备无患,自己视情况视个人能力而定。

如此维持一生,也就是所谓的好好活着罢了。

好像说了一篇题外话,但也就这样吧,这就是看这个纪录片最大的收获。

如果单纯把此纪录片概括总结,也就这样,从宇宙大爆炸说起,时间箭头使物质一直在变化,说到人类诞生,告诉人类是凭借光来探索宇宙,何谓引力?何谓相对论?所以,我写这种题外或许会更好。

以上观点只是取我比较认可的,并非不能改变,科学承认自己无知才能一直探索发现,人自身的进步超越亦是。

 3 ) 语录

01-------------------

人类天生就爱探索答案。

宇宙起源于137亿年前,而今,宇宙中已形成逾千亿个星系,

日出日落,这史诗般的脉搏,教会人类标记时间的痕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命运早已注定。

普拉亚·奥斯蒂奥纳尔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有大量海龟产卵的海滩。

太阳要花上两亿五千万年才能绕银河一圈。自人类出现以来,我们还未绕过这个轨道的千分之一。

没有什么能够永恒。

时间便是将事件按顺序简单排好,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

宇宙长河就如同我们的生命一样,一切都在不可逆转地变化着。

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颗恒星中的一颗,而我们的银河系也只是可观察的宇宙范围内100亿个星系中的一个。

未来总是与过去有所不同。

一切事物都是从有序趋向无序。

随后的6亿年内,太阳将会爆炸,向太空中抛出大量的气体和粉尘,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星云,然后变成一个白矮星,再变成黑矮星,最终将消亡。

宇宙最终将逐渐消亡。
像比邻星一类的恒星,将会是宇宙中最后存留的恒星。
随着生星时代的终结,哪怕再昏暗的一道微光都将消失于宇宙中。
到那时,宇宙将有100兆年的历史。

黑矮星的密度比太阳大100万倍。

黑矮星消失后,不会残留哪怕一粒原子。
我们曾经繁荣的宇宙,将只剩下光的微粒以及黑洞。
再经过一段长得无法想像的时间之后,甚至连黑洞都将消失,宇宙将变成一片纯粹的光海,温度渐渐趋于一致,并降至绝对零度。

每一颗恒星的灭亡,都可能预示着宇宙中某种其他生命的灭亡。

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它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那个瞬间,就是现在。

生命就是宇宙理解自己的方法。

在我看来,人类真正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有能力、有欲望去了解和探索这个美丽的宇宙。


02-------------------

说到底,我们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宇宙的故事便是我们的故事。

在印度教教义中,万物尽须毁灭,然后才能重生。

星云是恒星的孕育场,许多新星在此浴火重生。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来自生物的尸体。

我们身体中的每个原子都曾经属于其他事物,比如一棵古树、一只恐龙,或是一块岩石。

在自然界中罕有单质形式存在,那是因为元素们都太活泼了。

宇宙中的物质都是由92种元素构成。(93种之后是人造元素)

每个元素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焰色反应颜色。

太阳的每种元素不仅发出一种固定的光,它还会吸收某种固定的光。

当你将两个质子黏到一块时,其中一个质子就变成了中子。

正是质子的个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构建元素这个过程就叫做“核聚变”,它能用最简单的材料构建出多种多样的大千世界。

只有在太阳这类恒星上,元素才会重新组装。这是宇宙中唯一一个不仅够热、而且密度够大的能让原子融合起来的地方。

为了让人类生存,恒星就必须毁灭自己。

事实上,恒星只是天空中的“昙花一现”。

在恒星数百万年的生命中,它制造出了所有的常见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了地球上99%的物质。

恒星的向心聚爆只会形成最初的26种元素。

人类历史上挖掘出来的所有黄金只能填满三个奥运会规格大小的游泳池。

当冲击波与恒星外层相撞,就产生了宇宙中最高的温度——1000亿度。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为强力的爆炸。

在每个星系中,平均每100年才出现1颗超新星。

地球上的第一个氨基酸,这个生命最为基本的组成元件,也许是在太空深处形成,然后由陨石带到地球。


03-------------------

引力是最基本的自然力量,它建立起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它创造了形状和秩序,它的鬼斧神工在宇宙中比比皆是。

仅仅通过下落,我就挣脱了引力的束缚。如果你能理解这一点,你便能理解引力。

地球的质量使它能够产生地心引力。引力十分强烈,足以改变整颗行星的面貌。

银河系和仙女星系将在30亿年后融为一体。

引力是世上最微弱的自然力。

引力和质量成正比。星球的质量越大,其引力就越强。

当中子星旋转时,质子的喷发物以近乎光速的速度从两极点冲出。

如果宇宙中的物质都由原子组成,而原子本身所占的99.9999%的空间却是空无一物的,那么宇宙的大部分其实皆是虚无。

引力并非如同一个巨大的磁铁一样把我们向地球中心吸。在某种意义上,引力根本就不是一种力。

引力是恒星、行星及星系对其周围空间所产生的影响。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太空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个被称作时空的结构。这种结构会被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巨大质量所扭曲。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在扭曲宇宙,是构成宇宙自身的物质扭曲了空间。

黑洞是时空扭曲最极端的例子。

在我们所知的宇宙范围内,黑洞或许就是最凶险的地方了。

越靠近黑洞,空间被吸入的速度就越快。在叫做“视界线”的特殊位置,空间以光速被黑洞吞噬。

一旦你进入了黑洞中心,我们的物理定律将全部失效,空间和时间将被无限扭曲,而黑洞中心将变得无限致密,那里被称为“奇点”。

引力是宇宙万物最伟大的创造者和建设者,因为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一个可以横跨浩瀚的宇宙空间、聚万千物质于一体、生卫星、辟恒星、创星系的力。
但引力同时也是毁灭者,对于宇宙中绝大多数大质量物体,质量巨大的恒星以及星系的中心,引力最终会压碎物质,使其消失殆尽。

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并非完美,它还不是描述宇宙结构和形状的终极版本。


04-------------------

通过光,我们得以放眼整部宇宙史。

我们不再为太阳建神庙,取而代之,我们建造机器,它们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宇宙中万物都有速度限制,即使是无形的声波和光波。而这些速度限制才是真正的物理障碍。

光每秒传播299792458米。

光速是宇宙的极限速度。正是光将时间和空间编织成一个整体。

由于光的传播速度有限,所以光年不只是个距离尺度,还是一个时间尺度。

我们看到的太阳其实是8分钟前的太阳。

当达到观测宇宙可视范围的边际时,哈勃望远镜看到边际的每个星系都发着红光。
当光从遥远的恒星或星系发射出来后,它的波长并不一定保持不变,它可以被压缩,也可以被拉伸。当光被拉伸时,它的波长就会变长,向光谱的红端靠近,变成红光。

可见光只是宇宙所有光中的很小一部分,在可见光之外,我们的世界被不可见光照耀着。

热量只不过是光的一种形式,它事实上就是红外线。

当我们在调收音机时,我们是在收听光的另一种形式——无线电波。

我们看不见远古的光,是因为随着宇宙的膨胀,光波被拉长,从而变成无线电波和微波。
这第一束光被称为“宇宙微波背景”,简称“CMB”,它充斥着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正是眼睛的出现引发了寒武纪的进化大爆炸。

皮卡虫可能是我们已知的最早的祖先。

了解宇宙的过程就像一部侦探小说,而细碎的证据通过穿越了无垠宇宙的光线传递给我们。

 4 ) 关于自己多过关于宇宙

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都存在于宇宙中,那宇宙又存在于一个什么样的空间里? 奇点究竟是怎样一个存在?它是从哪里诞生而来的? 是不是真的有另外的跟我们宇宙相似的平行宇宙存在? 小时候想这些问题想到不知所措地在那里哭,现在又忽然冒出了这样的疑问,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领悟…… “我们现在看到的太阳……是八分钟前的太阳。”这种感觉好奇妙。 巨红星、白矮星、褐矮星、黑矮星……又在脑子里理了一遍。 终于直观地看到了脉冲星的样子。 熵的概念原来一直记错了。 最古老的星系群照片太震撼了! 片里的各种星云,一次次把我迷到了…… Destiny关于时间。 Stardust关于星的形成,宇宙的元素。 Falling关于引力。 Messengers关于光。 Uni-verse!

 5 ) 宇宙的奇迹

实在是太晚才写起关于这部纪录片的影评了 因为关于宇宙的一切实在难以用语言表达。我想我还会看第二遍的,因为第一遍开了倍速看,没有好好体会,追求速度的同时感觉在暴殄天物哈哈哈

不过实在是学到很多,这些知识相当让人震撼关于光。时间 宇宙 星辰,那一切是多么浪漫,超越了肉体与灵魂,让人有一种美妙的缥缈之感,不可言说的棒

正如一句话: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你左手的原子与右手的原子也许来自不同的恒星。这实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 你的一切都是星尘......因此,忘掉耶稣吧,星星都死去了,你今天才能在这里。

 6 ) 生命是宇宙的奇迹

看完第一集真的是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1.时间的箭头一直是往未来方向的,走向无序混乱的状态,为什么它不能往另一个方向走呢?微观粒子来看,可逆的行为完全有可能发生,可是时间为啥一直都是往一个方向去?这个真的从来就没有思考过。 2. 因为潮汐的反向摩擦,地球每天的时间都在变长,每过一年,一天会增加7微秒。 3. 正是因为时间箭头一直往无序混乱,宇宙终将走向黑暗,一切恒星最终变成黑矮星,宇宙会变成一个黑暗阴冷的空间,时间在那时彻底不会再往前走,一切的一切终将停止变化。可是也正是因为时间的箭头这么走,人类还有其他一切生命体才得以出现在地球上,这是一个奇迹,虽然生命存在的时间长度对比宇宙来说是极其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是也是充满奇迹,最为珍贵的一瞬间! 真的感动,respect! 珍爱一切,尊重一切,活在当下,享受这美好的奇迹生命~

 短评

主持,你这是在玩自拍吗?

3分钟前
  • sosovipp
  • 还行

英国人说话跟读诗似的

5分钟前
  • Gentle
  • 力荐

美之极致在宇宙,在自然,在生与死的无尽循环。温柔的教授的解说,英音听起来很舒服。

8分钟前
  • DIANLIN
  • 力荐

Brian 你不要这么萌

11分钟前
  • Dr.Moriarty
  • 力荐

Brian Cox无穷浪漫

12分钟前
  • 西米子
  • 力荐

这种片最好的就是我这种物理白痴也能了解到宇宙的一点皮毛,但仅仅是这一点皮毛都足够用一生去思考了。宇宙的历史之前的历史,宇宙的边界,或许在人类所有的文明时间里都探索不到啊。

17分钟前
  • 媒介野
  • 力荐

好美 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慨就是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只能觉得人类是在太渺小了 在这样一个诺大的浩瀚宇宙中 无边无际的广阔星辰中 我们只是那一丝丝的微光 时间塑造着一切 把混沌化为有序 把冗乱化为沉寂 铺满厚厚的灰尘 我们一直生活在过往 看着来自数百万年前的光芒 似乎又有所慰藉 宇宙自始自初便与我们同在 但我们所见永远也不是当下 觉得孤独 寂寥 一切都不会永恒 恒星 白矮星 红矮星的交替 黑洞的吞噬 星系的融合与碰撞爆炸 这一切构成了动态 无垠 广袤的宇宙

18分钟前
  • Marseilles
  • 力荐

关于时间之箭的解释,震撼了!

23分钟前
  • yessir
  • 力荐

这四个小时的知识学个皮毛都够吹半辈子的牛逼了!

28分钟前
  • 神哥
  • 力荐

“那个星系,穿过250亿光年,来到我们的视线内,而我刚刚为它拍了张照片。”教授说话时眼睛里带着光。人类多么渺小啊,人类是地球的沙砾,地球是银河的砂砾,银河是宇宙的砂砾。而我们有幸,用我们的眼睛去探测光,瞥到宇宙奥秘的沧海一粟。每一集都想哭,也真的哭了。

31分钟前
  • 你大立
  • 力荐

我们和未来现在一起,看到的却是过去。不管外星文明存不存在,我们都是宇宙的奇迹。只是这奇迹未必有多美丽。所以我说科学是最终幻想。还是喜欢爵士版的pure imagination。在夜里听着他失眠。

32分钟前
  • ArS㍿
  • 力荐

据说英国今年A-level选自然科学的学生增加,大学选天文的学生更是暴增了40%,BBC欢乐的分析说那肯定是因为我们的纪录片嘛,当然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人见人爱比摇滚明星还拉风的物理学家Prof. Brian Cox啊!唉,BBC连"Cox effect"这种词都用上了,教授您是有多大魅力啊!

34分钟前
  • 弥呀
  • 力荐

万物一体…太浅太娘太风光片…

39分钟前
  • 大炎
  • 还行

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这么着迷于宇宙,今天受到很大冲击,顿感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巧夺天工。我只是烂漫宇宙时空长河中的一颗微尘,难怪人类自始至终就在记录星空,就像细胞会自觉为它所在的有机体贡献一切生命一样,这是宇宙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使命。

43分钟前
  • 有只骗子
  • 推荐

教授你的笑儿融化了苦逼科学的和大众文化的屏障

47分钟前
  • 乐小样
  • 力荐

这是我见过天体物理纪录片系列里最帅的主持人……

49分钟前
  • Stella
  • 力荐

焦虑恐慌或者低落沮丧的时候,想着宇宙的浩渺和永恒的时间里万物流逝,总是感到一些奇妙的抚慰。

51分钟前
  • 力荐

记录片,科普片,宇宙物理,时间,存在意义,哲学...制作精良。视觉效果灰常惊艳,各种宇宙奇观尽显眼前,不停赞叹~~举例也比较直观明了,失重试验那段有点搞,唯一例子不好的是突破音障那段,还不如直接拿图片了解更清晰。教授很让人敬佩,内心很强的男人,就是外表很娘。。。

56分钟前
  • 韦恩斯坦_李
  • 力荐

“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形成你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恒星。这是我所知的关于物理的最有诗意的事情:你们都是星尘。”

57分钟前
  • ✺◟(∗❛ัᴗ❛ั∗)◞✺
  • 力荐

When you die,those pieces will be returned to the universe in the endless cycle of death and rebirth.

58分钟前
  • 张维托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