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兽之子

动画片日本2019

主演:芦田爱菜  石桥阳彩  浦上晟周  森崎温  稻垣吾郎  苍井优  渡边彻  田中泯  富司纯子  

导演:渡边步

播放地址

 剧照

海兽之子 剧照 NO.1海兽之子 剧照 NO.2海兽之子 剧照 NO.3海兽之子 剧照 NO.4海兽之子 剧照 NO.5海兽之子 剧照 NO.6海兽之子 剧照 NO.13海兽之子 剧照 NO.14海兽之子 剧照 NO.15海兽之子 剧照 NO.16海兽之子 剧照 NO.17海兽之子 剧照 NO.18海兽之子 剧照 NO.19海兽之子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8-20 06:45

详细剧情

  偶遇到神秘少年“海”(石桥阳彩配)和“空”(浦上晟周配)的这个炎炎夏天,是琉花(芦田爱菜配)暑期的正式开始。天真无邪的“海”,看透一切的“空”,海洋馆里发光的鱼群,对琉花来说都像是一场浪漫的约定如期而至。

 长篇影评

 1 ) 《海兽之子》演出笔记及简评

如何评价动画《海兽之子》? - 睡觉盒子的回答 - 知乎 //www.zhihu.com/question/328078593/answer/1600462260 之前BD出了没看,这次特意先去影院感受大荧幕上的作画。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下我对这部电影所写的演出笔记,对整部电影的评价的可以直接拖到最后看总结。

蓝、红、绿

蓝色始终作为主色调贯穿整部电影,无论是本身就以蓝色为主色的水族馆,又或是学校、路边、海滩的种种物品,都被加上了蓝色,甚至是本身没有蓝色的环境中,也刻意“叠”上了一层蓝色的滤镜。

而同时,蓝色作为神秘、深邃的代表色,空和吉姆的瞳色使用该颜色也象征这两个人的思想和作派上的神秘。

相比于蓝色,红色同样也是经常出现的颜色,但是它并不是和蓝色完全相反代表暴怒、冲动等元素。在片中,红色主要代表三类事物:1、人类社会的装饰性造物,如鸟居、路牌标识、桥梁扶手;2、演出上功能性的物品,如用于表示琉花母亲的红色高跟鞋、用于引导视线的红色雨伞、表示受伤事件的膝盖伤口(虽然后面已经算不上红色了);3、深层象征意义的事物,如夕阳下的大海、多次出现的扶桑花。本应该作为蓝色对立颜色的红色,却常常只是作为毫无攻击性的人类造物的代表色,在我看来也是象征人类文明(无攻击性的红色)对超自然奇观(神秘、深邃的蓝色)的毫无抵抗。如果在作为奇观对立方的海军身上使用红色,那带来的意义则会完全不同。

最后还有绿色,相比蓝色和红色之下,绿色要简单得多,基本就是象征自然,通过使用大量的绿色(包括绿色植物和各种绿色物件),塑造海滨小镇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让后续各种奇观的出现不会让人容易联想到与人类社会的冲突。

「电影感」

日本手绘二维动画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画面信息量低,一部分原因是动画相比于写实类作品画面本身就不够复杂,而且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人物数量少、运动少,真正的运动镜头少(基本就是图层平移模拟运动),如果只是TV动画,那可能对观感没有太大影响,但如果搬到电影院,就必须在画面上下功夫。而《海兽之子》则想办法突破了上述的局限之处,让自己的画面充满「电影感」,甚至有点「矫枉过正」。

首先是线条的数量,相信大部分观众对其画面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线条特别多,无论是眼睛、毛发的线条还是各种材质纹理的线条,可以说是刻意加了特别多的线条。

二是毫不回避多人镜头和复杂场景,甚至会刻意把一些场景做复杂。无论是多人的学校操场、水族馆,还是房屋错落的街道,本片中都完整地做了出来,甚至像是一些简单的场景,还有刻意去设计复杂的嫌疑,例如吉姆的办公室和饭店的餐桌,不光包含常识上必要的物件,还会加上复杂的花束等东西。虽说不一定所有的场景都是手绘,也可能是3DCG或照片处理,但这么用心地把场景设计复杂也实属少见。

三是大量的运动镜头。先从开场琉花在海堤上奔跑的镜头开始,熟悉日本动画的应该知道,这是日本动画中常见的「伪运动镜头」,因为实际上是使用前后图层的相对运动模拟摄影机的横向运动,实际上镜头中的物体并没有随着运动而发生透视变化。不过,这里在前景加上了一台小货车,这车子随着运动是有均匀的透视变化的,这也增加了镜头运动的真实感。

再之后,「真正」的运动镜头总算是来了。琉花从学校跑回,一路下坡的镜头算是挺震撼的,因为时间较长(将近30s);场景复杂(两侧房屋高低不齐,而且墙上的植物、路边的物件也挺多的);人物除了转弯时全身在画面内,需要作画和背景配好,不然容易出现不协调感;使用了大量手绘的物件夹杂在其中,增加了画面信息量,同时维持了整体的画面风格。当然,这段镜头也有偷懒的地方,比如重复使用的凸面镜、标牌等,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用力制作的。后面还有琉花被海拉着跑时的POV、拍摄红色海面的镜头、事件结束琉花在海边看向老婆婆的向前推镜、琉花捡球时的摇镜。因为总的来说还是下坡这一个运动镜头效果最好,其他的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但需要说明的是,我认为运动镜头的使用过于泛滥了,特别片尾是向老婆婆的推镜,毫无叙事上的作用,更像是「炫技」。而其他的运动镜头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问题,没有需要强调的情感,对下文叙事几乎没有太大作用,而非得要弄个运动镜头,这也是我说的「矫枉过正」。

生命与奇观

本片在空镜头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倾向性,人以外生命体出现频率相对其他动画来说较高。例如转场到学校,使用的就是蝴蝶→草坪→图腾的这一段镜头,而非常见的学校门牌、时钟这类学校物件进行转场。当然,这里为了能让观众理解转场到学校,是有让操场上的声音先入画的。而其他单纯无机物的镜头,也会加上飞过的蝴蝶,附着的蝉这类昆虫。

四人的沙滩聚餐那一段就使用了野生动物的空镜头,并且通过相同镜头前后动物活动的消失表示时间的流逝。除了这种有明显叙事意义的空镜头,其他还有蚂蚁、蜜蜂、扶桑花这类没有明显叙事意义的空镜头。作为主要事件的“祭典”以及其前奏都是超自然的奇观,虽然《海兽之子》在奇观的表现手法上很让我惊喜,不过鉴于这部分的演出非常无拘无束,基本能怎么好看怎么来,全都摆在台面上,或者就是我水平不够,说不出什么东西。所以我就只挑一个我喜欢的片段分析一下。

琉花在暴雨中骑车,然后陷入雨形成的鱼群之中。这一段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是声音、色调再搭配景别的变化,塑造的一种逐渐和琉花共鸣进入奇观的幻觉中的感觉。一开始客观的远景,场景黑暗,雨声清晰;切换到中景后则是灰白一片,看不清周围的事物,雨声变得低沉,不再嘈杂;琉花的面部特写镜头,开始出现耳鸣后的风声的效果,呼吸声变得清晰;琉花背部镜头,伴随一阵低沉的雷鸣,雨滴变为硕大的水珠,出现水珠撞击镜头时出现被水淹没时的声音;琉花的POV,随着一声入水的音效,奇观正式出现,灰白的场景变成海蓝色,有鱼群游泳搅动海水一般的声音;最后奇观连带着暴雨结束,海蓝色的场景快速切换至阳光明媚,海水的声音也消失并带出最后一段雨水落地的声音,海鸥和自行车的声音表示重新回到正常世界。声音的变化一是表示我们的视角从客观(清晰听到雨声)转为琉花的视角(听到她的呼吸声,且其他外界的声音被弱化),最后再转为客观(重新听到自行车、海鸥、雨这些外界声音),二是塑造了进入大海的效果(包括因为水作为传播介质导致的外界声音低沉,和水灌进耳朵的声音)。

其次,在打雷时也使用了画面的快速变换表现了打雷和奇观出现。先是雨滴打到镜头上黑屏,然后雷声响起时画面亮→暗→亮快速切换,这时使用了特殊的手法描绘人物轮廓,再由全白渐变回正常画面,雨滴开始发光并变成鱼。利用声音和画面变化自然地表示发生的变化,较为顺畅地引入奇观,不至于太生硬。

家庭及其他

影片除了「祭典」这一主要事件,也夹杂了琉花一家的关系变化这一事件。而这其中也用了一些常见的演出手法。

首先是开头琉花离开家门时蹑手蹑脚,门也是拉开一条小缝挤出去,表示她不希望吵醒某人。

还有安排了个捡起啤酒瓶的动作,以展示啤酒瓶和红色高跟鞋。后续这两个物件也出现了很多次,并和琉花母亲绑定在一起。

而且设置了一个对比,琉花母亲第一次在家中交流时,是向琉花询问其去向,当时是喝着啤酒的;第二次是对琉花私自出海生气,这时是没有喝着啤酒的;第三次则是和琉花父亲交流家庭问题,不仅没有喝酒,而且设计了一个拿开桌上啤酒罐,换成水果的动作,暗示了人物的改变,琉花父亲离开时也是主动拿走了玄关的那一袋啤酒罐,而且给了吃完的水果盘的镜头,表示二人互相接纳,并结束原有的家庭冲突。最后再讲一些零碎的演出笔记。

琉花躺在教室里这段,从切换到海的镜头开始,心跳声开始隐隐约约地响起,走廊有人走过后心跳声消失,琉花开始说话。和前面提到的暴雨中骑车时的奇观片段类似,使用人发出的声音拉近观众和人物的距离,而且心跳声和入水时水灌入耳朵的声音也是类似的。全片中这种细微的声音演出还有与空在沙滩上相遇时浪花褪去时细碎的声音(也就是两人讨论的那种声音),这两处在首次观影时其实我是没有察觉到的,可能还有其他的地方也有类似的演出。

老师和琉花谈话的最后,停下来的扇叶分割开了二人,象征隔阂。

使用黄色沙子的漏斗表示以黄色为代表色的空的时间不多。

浅海游泳这段很惊艳,蓝色更浅更亮,用来表现嘻闹和浅海的环境和合适,不过这水的作画密度和之前的游泳片段差别太大,带有很强的个性。

两次使用液体表现琉花的心不在焉,第一次是忘记舔冰淇淋,第二次是清洁海绵上的水滴下。

在前景设置游乐场并先对焦在游乐场,再推焦到大楼,引入吉姆和美国海军的会议。游乐场对应祭典,同时摩天轮使用了大块的红色,和之前提到的将红色用于无侵略性的人类造物对应。

补充说一个我觉得有意思的片段:琉花和海二人在寻找空的过程中,乘上了一辆油罐车。被祭典选召的二人,在寻找空的旅途中,无声地乘上人类制造的巨型机械,又无声地离开。可以说和电影其他部分表现的以自然、生命为主要对象的片段格格不入,充满神秘感。

总评

《海兽之子》的画面表现惊艳可以说是从预告片开始就已经毫不掩饰了,最后的正片也可以说没有让我失望。但故事本身却并不让我觉得有趣,当然也可以说它压根就不是把叙事作为重心的电影。大量的旁白讲述「祭典」,却不使用影像将祭典的概念具像化,奇观的演出确实很有创意,但表现的内容却是抽象的。三名主人公的背景草草几句带过,对他们身上超人的能力也不做解释。没有明显的冲突对立,即便是希望能够拯救两名少年的吉姆,大部分时候也只是静静地等待祭典的到来,利益冲突方的美国海军也只是没赶上祭典的一名过客。琉花和父母、同学的冲突,也像是强行安排,以便让普通观众能稍微看懂的线索,而琉花母亲为何休假,他们之前到底发生过什么,所谓的「传说中的饲养员」有何意义,最后也不了了之。特殊的人设,复杂设计的场景,生命、大海与人类自己的命题,充满实验性质,但外表却是那样商业化的作品。最后吐槽那个老婆婆的人设真的是太吓人了,即便本片人设已经挺特殊了,但有必要设计这样的角色吗?希望同影院的那个小妹妹没有被吓到。顺便老婆婆弹奏的口簧琴我也是欣赏不来。

 2 ) 对话渡边步:希望能更多的向大家传达动画存在的意义(TIFF2019)

Q:请您谈谈本片的创作背景,听说是制作团队直接找您的?

渡边步:是的。我本人的话,从他连载的时候就有开始关注,是原作的粉丝。然后有一天,4︒C的田中荣子制片人跟我说有一部作品想拍成动画,我很好奇问她是什么作品,才知道是【海兽之子】。真的没有想到,刚开始真的很吃惊,这是最初的契机。

Q:这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吧?

渡边步:是的,我都快记不清了,好象是2013年左右的事。最初去见五十岚老师的时候差不多是这个时间,通过编辑聊了一些,所以花了6年左右吧。最开始整部作品如何构成是让我很烦恼的地方。从时间上来说的话,大概花了六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一年左右来考虑如何构成,花了不少的时间。

Q:您对原作的感想是如何的呢?

渡边步:五十岚老师的作品主题都很大,而且都比较沉重。再来他的作品想要找到答案,需要读者自己去理解诠释才能得到。所以我们的读后感如何通过映像来表现也是很困难的一点,是当时课题中的一个。

Q:就像您所说的,比起是读漫画,更像是在体验。脚本的话,想要制作成一部2小时的电影是很难的,这次影片中是以琉花为主人公,他的冒险为主线拍摄的,您当时是如何决定的?

渡边步:电影的主线其实可以有两条,一条是世界各地生活在海里的少年们,然后另一条就是在其中插入的琉花的剧情。刚开始我很贪婪,像对两条线都进行完美诠释,所以试着做了剧本,但是完成后发现根本不可能完成,除非拍成5小时的作品,那样肯定没人会看。于是就在犹豫将那条线放在副位号,因为琉花的话能够衔接整个故事的发展,有助于整体构成所以在考虑了很多以后,还是觉得以琉花为主线拍摄。

Q:您写剧本的时候有和原作者五十岚老师交流讨论吗?

渡边步:老师有说想拍成一部真正意义上关于海洋的电影,我吓了一跳。老师的故事很有深度,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诠释,是很有内涵的作品,所以基本随我们自由发挥。他也说了,这样的话,我也很想看看这种形式的【海兽之子】,很容易就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Q:之前在日本国内公映时,我也有幸看了这部作品,虽然说是以琉花的经历为主线,但整部作品从一开始就让我觉得是一场体验之旅。和其他动画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画面中的人物背景的构成比可以说是5:5,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特别讲究的地方吗?

渡边步:原作中的每一幅画给人的视觉冲击也是很有压迫感的,如何把这种感觉体现在映像中,不草草了事,把每个画面的密度都做到最高,是当时我们面临的挑战。所以如果观众能够从中感受到他其他作品没有的体验,有仿佛要被吸入画面中的感觉的话,可以说达到了我们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Q:影片在美术方面您也花了很多心思吧?

渡边步:是的。木村真二老师是一位很厉害的画家,哪怕我们没有要求什么他也能画出震撼人心的画。最重要的一点是,看上去好像是照片一样的背景,其实是通过绘画来表现出来的,这是比较讲究的一点,会更有味道。然后从中溢出的生命感,比起真实感更重要的是生命感,是这样的一种诠释,所以我觉得很少有画家能做到这点,和这次的主题很吻合。

Q:用的颜色也是,很好的体现的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还有小西(贤一)先生真的太棒了。

渡边步:真的是,我真的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大家完全了解到他的优秀。

Q:从企画开始就是和小西先生一起讨论的吗?

渡边步:是的。可以这么说,制片人也想请小西先生,如果没有他的话,我觉得这部作品无法完成。

Q:20013年的话,还是在【辉夜姬】的时候吧?

渡边步:是的,那时候我责任很大,有很多工作都很费劲。

Q:这次的人物设计真的很棒,和漫画也有很大的区别,是从小西先生自己的观点来设计的吧?关于这点您怎么看?

渡边步:是的,您能这样想,我想消息先生看到很高兴。我个人的话,并不是想通过动画化,以动画来诠释后,减少了情报量,或者把它感想化,在这点上,我和小西先生是意见一致的。所以不是因为我的意见,而是他自己通过作品得到的感受,再提高密度,达到最后的主题。所以比起详细的指示,我们对原作的感想和这次想达到的效果不谋而合,所以不能说是操劳,而是从一开始就沉迷其中了。

Q:像您刚刚说的漫画和动画还是有区别的,关于这点有没有跟原作者五十岚老师商量呢?

渡边步:老师是一位很绅士的人。只要是以原作漫画为出发点,怎样的形式都可以,真的很宽容,都听凭我们的选择,像人物设计也是,从他的观点他觉得是这样的一个人物,但是从小西先生的观点的话可能是另外一种感觉的人物,在这方面他完全不在意。当然,作为我们来说,因为我们是原作粉,所以尽量还是追随原作的,但是五十岚老师说有挑战才更兴奋,这是老师的态度,在这方面我和小西先生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Q:作为一种体验,音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久石先生也是【辉夜姬】以来的第一次参与电影音乐制作吧?

渡边步:是的,而且是第一次做吉普力以外的作品。我也是他的大粉丝,从少年时期起就很喜欢他,小时候还怀抱着如果自己拍电影一定要找他做音乐的梦想。能够达成这次合作时通过了很多人的帮助,慢慢的接触促进才终于有机会和他见面。真的完成了一个大梦想。

Q:这次我觉得声音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在制作音乐的过程中也和久石先生进行了很多交流吗?

渡边步:在拜访久石先生之前,他的名字就已经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因为我觉得他的音乐风格很符合这部作品。之后有机会和他接触,他也读了原作。在第一次洽谈的时候,我希望要比较客观的音乐,然后他说这和我现在的风格很像,让我觉得梦想实现了,在进入详细的洽谈之前,我们对于原作的感受就很一致,真的是请了一位优秀的音乐制作。

Q:声优大家也很优秀,您特意选了和原作中的登场人物年龄相近的声优吧?是通过海选还是直接发邀请的?

渡边步:我也有考虑过通过海选这种方式,但在这之前一直都在想琉花应该有着怎样的声音。然后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广告里听到了一个小女孩的声音,那个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中,觉得就是它了,然后查了一下,发现是芦原爱菜,本来就是很有名的小演员,不知不觉已经长到了14岁,我就要这个声音,就是这个声音,所以海选什么都不要了,直接找到制片人说想跟这个孩子合作,能不能让我们见个面。当时我都没想过如果被她拒绝了要怎么办,就希望她能够来配音。还好他答应了,所以声音以高中生左右为设定,是以她为中心成立的,其他的也选了年龄相近的,然后比较真实的声音,来构成了整体基调。

Q:五十岚老师对于完成作品有什么感想?

渡边步:老师说,不容易啊,能做到这一步,估计是我们尽情的发挥了。还有就是觉得观众的反应比漫画时更值得期待,我觉得应该是因为我们留了足够的空间让观众发挥想象力,能够自由的诠释。但因为我们实在太喜爱原作了,所以比起拍一部娱乐片,而是想通过电影手法在拍一遍原作,我们是这样的态度,所以如果观众能感受到我们的电影是【海兽之子】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我们会很高兴。

Q:确实,我在看网上的评价的时候,有很多观众都说看不懂,我觉得看不懂也是一种意见。

渡边步:谢谢您能这样说,这部电影的存在意义能够体现出来了。

Q:有很多电影爱好者都觉得这部作品和【2001年太空漫游】很像,您觉得呢?

渡边步:我去海外的时候,法国和美国也有这样的意见,但我个人的话完全是无意识的。最初看完成版的时候,我也觉得恩好像这个感觉在哪里看到过,或许真的挺像的。当然我喜欢的电影作品,或者说对我有影响的电影作品中,确实【2001年太空漫游】也是其中一部,可能在构成上会有相似之处,如果有人说两部作品很相似的话,我个人还是很高兴的。

Q:这次还参加了很多海外的电影节吧?海外观众的反应如何?

渡边步:是的。因为故事很有趣,所以到哪里大家的反应都一样。当然看不懂这方面的意见也有,但也有很多观众非常感动,反响都很好,可以说是跨越了语言的障碍。我个人的话能送到海外参赛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也对电影宣传有很大的帮助。

Q:本片这次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动画片部门中上映,我认为东京国际电影节中最受关注的部门就是动画部门了,您怎么看现在的日本动画,近年原创作品或者说电影作品越来越多了,您觉得现在的现状呀日本电影怎么样?

渡边步:能有这样的盛况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各种各样形式的动画走入大家的视野,是得民心的好机会,希望能更多的向大家传达动画存在的意义,希望能有更多种类的动画出现。

Q:以前渡边导演您的作品【哆啦A梦:大雄的恐龙2006】也在中国公映过,这是中国大陆院线公映的第一部日本动画电影,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的动画界现在也在渐渐的崛起,您对中国的动画产业有什么看法吗?

渡边步:我觉得作为今后还会扩张的市场,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但我比起这些,我跟多的感受到的是大家对于动画的欲求,热忱,热情,比起技术,大家对于现在该创作的动画的思路是源源不断的,年轻的制作者们大家都寻求着刺激,互相切磋,让人感到很热血沸腾。所以继续下去的话,日本估计马上就要被超越了吧。从这方面来看,很有将来性,可以说是一个手握着能让动画更多样性的钥匙的国家。

 3 ) 一部一定会口碑两极分化的影片

【写在前面】各位家长最好不要带孩子看!!!虽然渡边步是个子供向导演,但是考虑到未成年三观不成熟,这个真的不太适合孩子看。

仔细思考了下,以一个剧情片的角度,女主的三观和行为非常不提倡。晚上改了评分,从五星改到了四星。

————————分割线————————

《海兽之子》一部一定会口碑两极分化的影片,推荐喜欢星空海洋幻想的观众去看,喜欢看剧情片动作片的观众以及有深海恐惧的人还是算了。 已经超越了青春爱情动画片的范畴,划时代的试听效果,文艺片的极致浪漫。 影片中后部非常明显的炫技环节但是还是有被深深震撼到。上一部让我前半无聊到吐槽,后半头皮发麻大脑缺氧的电影还是《2001:太空漫游》 愿意打到8分以上给更多观众看到他的机会。 不过推荐他并不代表我赞同女主的三观(我要有这种孩子分分钟心梗)

(剧透预警!!!)

~

~

~

关于星空和海洋的梦真的是宇宙的终极浪漫。星空与海洋的交媾诞生了物质与生命。海与空是倒退的生命状态,生命的尽头就是生命的起点,这个构思真的太妙了。

个人感觉最高潮的部分是女主和男主争夺陨石的那一部分。一开始琉花抢下海快要吞下的陨石,是因为认为他吞下陨石就会和空一样,永远地消失。但是他们当缠绕着通过了漫长的阴道,他守护的海成为了婴儿。她终于意识到海和空的消逝是生命的轮回,是宇宙与海洋交媾诞生的全新生命。从她把陨石还给海,她就从个人的情感私欲里超脱出来,凌驾于宇宙之上,以一个高维生物的身份见证生命的诞生。从这一刻起,这部影片赋予了宇宙生命以全新的意义。

 4 ) 【百图预警】一种西方朴素的哲学观念,用日式的美学讲述。8257

2020年11月20日姗姗来迟的【海兽之子】距离其本土上映已经晚了一年多,回想2019年初夏,我坐在阳台上听米津玄师的【海之幽灵】看《论语》的记忆,恍如昨日。

仿佛是冥冥之中某种力量,阻止我对【海兽之子】的垂涎,各种各样的原因,竟然让我在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被互联网资源和自媒体解说提前剧透,我甚至连关于这部影片的预告片都没有多看。这部作品诡异的停在我记忆中的【待办事宜】选项里,却没有被我付诸于观看——直至前两天突然发现定档11月20日。

兴冲冲的找了家偏僻的影院定好首映影票,不出意料的是,影院冷清客人伶仃,竟然允许我——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拎着自带的热奶茶安静祥和的看完整部电影。


我能理解一部分观众对于影片的不友好,这种愤怒的谩骂源于创作方的知识储备对普遍观影群众的知识储备不对等,以及艺术及哲学理念的表现形式对当下年轻人的认识方式产生的断层。就像这条热评所说:

他要的是一种程序化的,诸如一加一等于二的,有“引子,有证明过程”的影片,而非一部打包的,考验观影人知性解析能力的电影,在这种层面上说,导演被市场中一部分观众排斥是必然的。

还有这种,看过之后由于太过于“反其逻辑(理解)”而恶言相向的观众。


然而如果稍微用心去投入的看这种电影,纵观影片背后的哲学逻辑,其实是很朴素的自然主义的唯物哲学观念,然而并非说“朴素”即是一种“落后,陈腐”的哲学观念,事实上,在古人以自身出发,经验拓宽的角度说,站在人的基点向外放射的,非工具化,非精致理性的哲学观念,这种观察世界和臆测宇宙的方式,我们如果不站在一个真理性的“结果”去看,而是站在一种“艺术“的目的去看,是充满了人的伟大和温度的。

这部影片援引了德谟克利特的理论,这是在早期希腊哲学中,(主观)唯物主义哲学流派,在影片的开篇,,其实就已经点明。

星的种子,星的孩子,关于星星诞生的故事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大概的思路就是,宇宙之中只有“原子“与”虚无(事实证明,是人类目前无法观测的暗物质)“,宇宙中的星辰组成了宇宙中的各个部分,大到星河, 小至原子,物质永远不灭,人的消逝与诞生,大抵是原子的运动(冲突与聚合)所致。这种原子论的观点被伊比鸠鲁及克莱修所继承,传承至约翰道尔顿处,最终发展成近代原子理论,为近代微观科学领域奠基。其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理论至今仍然可用,不仅仅是在物质理论先行的开拓者,更为后世自然科学的先驱者。

我们可以在影片中多处可见德谟克利特的痕迹,譬如德谟克利特的观点解释的认识问题:通过事物中流散的原子构成的“相“,作用于人类感官的和心灵,产生出的结果就是人类的感情和思想。这是个物我一体的混沌的唯物观念,是基于理性的一种推测,这一段大概在空与瑠花的对话中,有类似的意思

所以这部影片的核心哲学论点,基于德谟克利特的部分——在譬如人于宇宙的关系,人的形态对宇宙的摹态等等确凿无疑,随着我们之后的影片梳理,能看到诸多细节。

那么这部影片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标题指被海牛养大的孩子

在原作作品中,其实作者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的故事。注意这里的【人】不是个体,探讨的是一种群体性的抽象【存在】概念,但是需要一个契机展开这个讨论,所以采用了陷入青春期彷徨的女孩儿——瑠花作为叙事主体视觉跟踪的对象。

日式三板斧:讲到存在就要讲人的相互理解——二战后反思狂潮

导演影片的前半段,很好的将夏天焦躁,压抑,闷热的负面情绪压缩在画面中,传达给观影者,这一段的镜头语言虽然颜色明亮,但是因为细节的矛盾:

诸如

象征禁止的红灯

朝向不一的水龙头

不对称构图的教室角落和停止的风扇以及难看的字帖

以及俯瞰角度下,被审视的女孩瑠花——我们能够感觉这种视角之下对象的弱势

俯瞰角度下,被审视的女孩瑠花

和音效的繁复(蝉鸣,运动声,人声嘈杂等混合音效),对于观影者其实施加了一部分压力(这也是一部分观众讨厌电影的原因,因为如果人在碎片化的短视频中浸淫太久则会难以招架这种冗长的压抑感受),

注意这里虚假的笑容

与之相呼应的则是作为主角的瑠花被揭露的大于校园矛盾的生活困境。

父母因为深陷婚姻危机已经分居,而缺乏了对孩子的关注(从瑠花在学校受伤之后回到家看到是成堆的垃圾而却步,去父亲工作的单位却被醉心于工作的父亲觉得奇怪“为什么她来找我?“)

而十几岁的青春期孩子,正处于孩童到青年的蜕变阶段,再失去了“自我中心“和如何与陌生的世界达成和解之中摇摆不定,我们这里可以看到导演用(桥洞的)画框将瑠花禁锢再一副画面中(传达一种压抑的情绪),

而在水泥的牢笼远方是一望无垠的大海,这是导演预埋的伏笔,为之后的剧情做铺垫。

在影片的前半段,表达瑠花及其家人的困境,多用此类镜头,比如这组瑠花的母亲的初次登场中我们可见:

比之瑠花,其母亲似乎困境更大,一面是同丈夫的夫妻生活失能,一面是同女儿的隔阂,注意这组画面,母亲和瑠花是没有停留在同一画面中的

瑠花父亲在初次登场接电话,在工作环境中被巨大的工作器具挤压在画面中央,画面构图杂乱,传达一种心理导向,即其工作的复杂和失控

【注意,瑠花的母亲和父亲出场场景的共同点:同样的杂乱无章,象征着工作和家庭的失控。】

瑠花的母亲比父亲所占比例更大,更(偏于画面边缘)右,象征着一种极端,暗示着家庭矛盾的爆发点是在母亲。而父亲的画面往往是比较靠中,如果是积极的家庭关系则是稳定的支点,而在一种消极的婚姻关系中,这传达了一种消极的不作为的情感。

导演用这样的叙事语言的累加,使观众逐渐感受到瑠花对自身存在感消失的焦虑,即“产生了一种自我否定“——这是大多数观众都共有的一种必然经历的过程,在之后的瑠花对【海】的对话中,导演嵌入一个画面表现了这种情绪之下濒临崩溃的瑠花状态:

本已经陷入虚无的幻影的自我存在,被风吹起发丝,意味着重新找回实体

瑠花作为一名手球队成员,因为太过自我而遭至对手的算计,同时又被同伴所排斥,因为其愤而反击,被老师批评而暂时离队。

注意眼角的光,意味一种清明状态下的恶意

这种屈辱的苦闷诱发了积累在胸的负面情绪,在浑浑噩噩间,她走到了父亲工作的地方:水族馆。

这里她曾经实现的最美妙的幻想:暗合孩子的”自我中心“思想——”我是独一无二的“,

潜台词就是呼唤一种“回应“

以及——只有我才能见识的一种“奇迹“

在这里,通过一组非常经典的镜头,完成了作品序章到正片的转变,这组镜头非常经典:

引导进入——暗示一种转变的到来(引导员全篇第一个对瑠花表达出善意)

好奇,郑重(我们的视觉对象)

我们的新视觉对象--位置改变为瑠花视角(我们此刻的观察位置)

再次切换观察视角,情绪的递减,瑠花表情逐渐松懈

光线改变,空间改变,改变情绪预备

表情柔软,注意力衔接上一个镜头,回应观影逻辑,增加舒适感(让观众觉得猜对了)

一家三口,回应瑠花心理期待

从心理期待上升到环境的魔幻——飞在人们头顶的鱼

大环境,稳定情绪的递转

注意表情变化及场景变化,这里的伏笔解答了许多问题:

第一是瑠花已经很久没有来父母工作的地方了。【微表情整理:进入时的沉重-进入水族馆过程中的犹豫-进入之后的回退:孩子(弱小,羞怯)状态)】

第二是为何瑠花浑浑噩噩之间选择来到水族馆。【注意进入后三组镜头,全部是亲子关系】

第三是瑠花的状态以及水族馆在影片中象征性。【水族馆本身就是“奇迹“的一种具体表现:在陆地上饲养海生物,水中的生命翱翔在”天空“】

这个转场并非首创,古《桃花源记》中也是用类似的转场,通过进入洞窟而转变两个世界,影片的风格也在此处从之前序章中的焦躁转为平和,情绪流放缓,在这里导演深入强化了观影人的视角(以瑠花视角追随导引员,在这里我们的视角对象从瑠花身上提出,我们的观察主体从审视瑠花进入了瑠花视角,这阻碍了之前的负面情绪的累积,有点适可而止,重新清零的意思。)

从这个转场之后,影片进入了超现实部分:瑠花在水族馆的后台,认识了一位寄宿在此地的男孩【海】,男孩还有一位兄弟【空】,他们自小被儒艮

这种海洋生物非常可爱

(海牛美人鱼原型)养大,因此不能在陆地久存,作为人类的他们,在物种间产生了认知偏差,为了探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回归人类社会,配合调查和科研。

瑠花与【海】交换了名字——注意:交换名字处于一种类似于仪式的“奇迹舞台中“,双方隔着厚重的玻璃墙,仅仅倚靠口型辨认对方的意思。在这里,导演就已经剥夺了语言的力量,回应了德谟克利特的”印象“说,为后面的超验展开,埋下伏笔。

追寻“奇迹“是共性,是瑠花同【海】【空】一致的目的,但是区别在于,瑠花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类,而【海】【空】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偶性,因此这为【海】【空】能够在固有的界限范围内遇见第三位共同追寻”奇迹“的同类,而【海】则比其兄长更为健康活力,因而将瑠花从日常生活中解救出来(注意,在【海】去学校找瑠花之时,瑠花正陷入一种普遍的焦虑情感中,她渴望有人将她拽出情绪的沼泽,在听到走廊有脚步声时期待,而声音远去时又萎靡下去。被负面情绪折磨的她,被循迹而来的【海】找到,声称去带其看”鬼火“)这种拯救和奇迹的对偶,被导演安排着对应了结尾处:瑠花为何下定保护【海】的决心,以及最终将【陨石】喂给【海】的结局。

【海】带瑠花见证了【鬼火(应该是陨石坠落)】并且获知了海的祭典。

海的祭典——对应现代哲学中尼采的酒神精神部分,是一种无我的跨越物种的共鸣。

在尼采的叙事中,达到超越目的唯有极致的(陶醉),这种陶醉是反(理性)的,是个体无法达到的——在古希腊中唯有酒神的信徒所组织的宗教祭奠仪式才能达成,通过一种迷醉,参与者放弃了一切理性的,兽性的,达到了一种短暂的同天地草木同喜同悲的大境界。

这种东方式的认识,是尼采站在叔本华的反面通过批判基督教,极致肯定生命意义所得来的。

在见证了【鬼火】后,瑠花见到了【海】口中的哥哥【空】,在同【空】的交流中,得知了两兄弟命不久矣的事实,哥哥主动配合人类的科研团队尝试寻找延长寿命的方法而失败,只能寄托于更为古老的,神秘的海的祭典。

祭典的核心就是【鬼火】所带来的【陨石】,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放大版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运动理论,原子和原子的碰撞与纠缠产生了奇迹,作为个体的【空】找不到延长寿命的方法,因为期待一种外力的帮助,从人类上升到星辰。

随着友谊的加深,瑠花在【空】【海】的帮助下,认识大海,感受海洋的流动和形式。然而在未到达祭典之日,【空】的身体已然到达极限,随着对照顾弟弟的嘱托中,【空】将【鬼火(陨石)】交给瑠花,自己回归了海洋。

随后,瑠花暗下决心,一定要守护【海】的生命,随着祭典的到来,瑠花和【海】被座头鲸接走,来到了海洋的漩涡中心,在陨石和海洋的碰撞下,在象征死亡的(陨石——星辰燃烧殆尽的余烬)和新生的(海洋——孕育万物,一切生命的母亲)【这里应该回应了一种海洋诞生假说:陨石撞击海洋诞生生命】力量所带来的超验感受下,瑠花和【海】失去了人类的形态,在抽象的认识层面与世界和生命展开祭典,最终待尘埃落尽,筵宴休止,瑠花与【海】阴阳永隔。

——瑠,通琉,瑠花即晶莹剔透之花。

到这里,瑠花完成了追寻“奇迹”的旅程,随着【空】【海】兄弟的生命消逝,瑠花茫然无措,因为这里蕴含的信息量太大,而观众同样在瑠花的视角中体会到了那种不畅之感,这种不畅感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文方面的,即人们天然对悲剧所携带的“否定”因果律的形式反感,即对于一种理解为【空】【海】兄弟死去的观影体验。

这种观影体验建立在一种非常功利的普遍价值观念之上,即“忙活了这么半天,全死了”的观念,是一种“有什么用?”式的价值拷问。

还有一种不畅感则来自于导演的表现形式,一连串的超验叙事剪辑。注意到有人说这是一种蒙太奇,蒙太奇是有明确的定义的,即通过多镜头剪辑产生新特质,新含义。也就是说蒙太奇的镜头是要讲究逻辑的,是要解释一种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是拷问人的感性理解能力的。

而渡边的这段镜头叙事,更多的是(借鉴手法的)意识流,着重点在于打碎理性的精致和重组,以及意象和诗意的传达,潜意识提炼等。

它从女主被伪虎鲸击晕开始,被座头鲸吞入口中带往台风中心,

周围的图形是指向中心作用,增加座头鲸吞瑠花造成的惊吓感

观众在这里失去了有一次的观影实感,为我们之后即将看到的画面做了心理铺垫——一种亦真亦幻的铺垫,我们眼见是失去实体的,难辨真假的。(事实上我们甚至能够预见瑠花将以一种昏迷的姿态在一切事件结束之后。)

反视觉习惯的粉色轮廓——造成一种虚化

让我们来看这段渡边的镜头表现:注意这里采用粉色的轮廓描边,整个画面采用一种轻浮的,暧昧的色调。暗示一种梦幻的/不真实的。

采用血红色的模拟,气泡跟血小板难以区分,一种生命意象的阐述。

攻击金色海马——海马具备一种男性符号的隐喻

红眼的长相惊悚的深海鱼,追光而噬。是一种血红的生命的恐怖意象的深化,延续一种压抑性,缓冲观众停留在女主被座头鲸吞食的不适感。

形象惊悚,但是衰老静止的远古鲨鱼——渡边导演将死亡静止的画面摆在荧幕上,目的是为恐怖情绪的段落画下一个句号。观众理解到这层死亡的意象之后就不会在恐惧了,也就是说,下一个镜头将开始情绪的回升,境界的回升。

在这么深的海沟中,仍有生命——这里开始唤回生的重量,对死亡呈现压倒性的。注意下一个镜头有个重叠的三叶虫,传达了一种繁衍的,动态的生的概念

利用了恐怖谷效应

座头鲸的腹部的是月亮的女神(对应月亮潮汐对海洋的影响),狩猎(对应吞噬瑠花对观影人潜意识的影响)与纯洁(【海】【空】的出世)的女神——阿尔忒弥斯,多乳同时象征丰收与生命

比较著名的就是土耳其博物馆的这座雕像了,注意百乳标志是一种原始的,对女性掌控的生殖力量的崇拜。

柔软的子宫

象征安全,柔软的子宫——情绪的暂时安抚:为之后更为激烈的生产(创作爆发)——注意,此时的叙事主题回到了瑠花(女性视角),这种视角跟之前的女神是有潜意识的连接的。

腹中有陨石,借助女性才能发生生育,所以男性吞吃则是毁灭

这个镜头讲述的从瑠花的身躯涌出水,其实就是生育的一种意象,也就是导演的一个暗示,一种更高维度的认识即将出现了。

注意这种视角:瑠花是透过生产的水看见的【空】

瑠花的“生育”即更高一层的认识:【空】的回归。

这一层即是对【空】已经死亡的事实的否定。也就是说,瑠花“认识”人挣脱肉体束缚的那种状态(注意【空】是黑色剪影,无实体,仅有思维——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

这种不全面,也是瑠花刚开启生产的阶段,随后不断攀高。

注意这里,是瑠花静止停留的最长的(准备)阶段。之后随着认识的深化,多是碎片的,动态的,扩张的,超越性的。

海洋祭典的开始。

首先是婴儿般的双眼

睁开之后伴随着瑠花的“看见了”

阿耳戈斯——非人领域

这里座头鲸腹部的百眼灵动意会为:极致的看见,预示着一种明察。

随着陨石的开裂,瑠花(的意识)开始失去人的身体。

扩散(或者说还原)为空间(意识)。我们注意,这里导演在空间中用反色保存了瑠花的身体,因为这里讲的是意识形态的高级趋向。随后意识扩张,吞噬了原本的象征“安全”的子宫空间——此时变成了禁锢。意识突破了三次禁锢,第一次是瑠花的肉体,第二次是生产的圆,第三次是象征保护和安全的子宫——注意画面闪过的粉色火焰,以一种瞬间的破坏态度,这种燃烧看似灼伤了屏幕,(在观影者的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对次元的突破。

注意鲸鱼形态对人形态的转变

在海洋的中央上升。

意识的吸收和包容,但是表现的如同泯灭

吞噬了一切海的生物。

包括微生物。

最终在星球的表面形成庞大的意识主体

这种主体似人型非人型(注意这里还停留着潜意识对人的主体意识的自我约束),它突起的一端活跃着灵动的眼,真视的欲望伸向宇宙——意味着更进一步的认识扩张。

当认识超越星球和星系时,这种扩张的欲望开始跨越维度

导演用“融化”概念表达了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的趋向。

随着维度的升高,【融化】进化成为【融合】,高维度形状彼此穿插交互却不混乱,维持法则的张力。

最终缩成闪烁的点。

极度的坍塌

再迎来一次爆发。

宇宙大爆炸

极致的光之后是衰竭

死亡和生命的相依相伴

是极致的扩张,是余烬里强大的动能。

超体等科幻作品中均有类似片段

拖着划破虚空的尾焰,原子绽放耀眼的光

一般用作绘制宇宙观念,表述原子创生概念

一头扎入它的目的地注意这画面,亦有受精的精子进入卵子的含义。

再那些散落的星辰漂浮的宇宙之间,星球诞生了。

星系----这里是微观到宏观的转换

背景图片是NASA观察的一个年轻星系诞生的景象。以及(草履虫)之类的生物诞生过程。

浮游生物的运动又使镜头由宇宙转移回海洋

而倚靠这些浮游生物的供养,体型庞大的座头鲸却能够得以生存。我们的身躯亦是如此,我们是这个宇宙的一部分,亦拥有这个宇宙所提供给我们的一切。

人自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人自身亦是一个宇宙——这是一种佛教观念

星辰组成了我们的基因密码

它们构成了我们的意识(注意这里就是德谟克利特的谬误范畴)

这里采用瑠花母亲形象的意象:1为表述精神层面被安抚的安宁感。2为对精神上对母性的溯源。

在这种溯源中,瑠花明悟了——这象征真理明察的金眼在背后的火焰中诞生(火焰是生命的更高级精神形式表现,在这段叙事中,已经不再是粘稠恐怖的血液,而是象征人类文明的火焰)

在叙事主体瑠花所产生的象征生命的精神火焰中,却有作为客体的【海】的游来,这里暗示着【海】的生命对瑠花生命的介入,并将在燃烧中走向新的形式。

这种介入,是一种祭品概念,即成为其“燃烧(理解宇宙)”的“替代”

无法互相理解的“误解”

在这里,两人的争夺是因瑠花对于【海】的错误理解,于人的角度,错误的理解了【海】夺取【鬼火】的目的(贪婪),而【海】则是海洋生物的视角,是以代替瑠花牺牲的意图而行动。而瑠花在争夺中,回忆起保护【海】的自己,因而选择回头,这时候的【海】的精神已经变成了她怀抱中的【孩童】

也就是说,【海】的生命在这里已经进入了不同于人的【赤子】的准备阶段。

作为人,母性使瑠花超越了人对真理的渴望,将【陨石(象征着宇宙真理)】喂给了【海】完成了祭典过程。

此时的【海】已经完成了整场祭典

实现了一次拯救

注意这个表情,甚至代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意味,是充满了宗教情感的。

背景音乐是八音盒的生日快乐

飓风结束,在天文台的副手拨动“生日快乐“的八音盒,庆祝所有人的新生。

注意,【海】的生命以金色星云的形式回归——这大于了瑠花的理解力

注意这个动作,瑠花抓住的是【海】的碎片,放入口中象征着(成为我的一部分——永远在一起)

画面生动的原因在于丁达尔光线

在瑠花父母的呼救声中,瑠花疲惫的漂浮在海面上:灰色而沉重的暖黄绿的色调,传达的是一种“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的意味。

自此,影片的完结。这一段镜头语言复杂性主要在于一种原子式的世界观和日式美学表达——火焰意象,母性意象,吞噬意象等。还有被认为“含混不清”的结局,瑠花所经历这一切究竟收获了什么,这种问题会使一部分看影片试图从中收获具体的什么的观众感到愤怒——因为没有清晰的结局,只有一种形而上的和解(甚至还是通过老婆婆的点拨——稍带勉强之意)

但是我们宽容的看,导演只是把原作者关于【存在】的讨论,进行了一点取舍,把原本过于宽泛的【存在】概念,用【理解】廓清界限,再回来影片,最终瑠花的父母和解,母亲主动给父亲递上点心,而父亲离家时主动拎走垃圾,科研团队最终理解并保护了【海】【空】兄弟,而瑠花借助【陨石】的力量,短暂的看见了世界,然而当她回退到生活中,那种怅然若失其实就是对于自己的难以和解——因为瑠花经历了一切,停留在【海】的生命的逝去,在瑠花的理解能力之下仍然停留在【死亡】——这需要一种更为简单而直接的【生】的对冲,因为她还只是一个孩子。

所以导演需要阶梯性的完整答案:

1是同老婆婆的对话——相信【海】【空】兄弟对瑠花的选择。并非是无意义的(肯定生命经历进而肯定生命经历的生命载体)

2是为自己的弟弟接生(建立同新生命的联系)

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于【海】的离开呼应,形式的生与死的完善。

3是同自己的母亲和解(肯定自己的生命)

与母亲的和解

人于天地间

导演在影片之外,亦有所传达,大概是一种“重量“

生命的重量,一种实质重量,这种重量通过一种超现实的叙事,带领观众见一种”大“,并以”大“见”小“来获得的,希望以情绪传达一种”观照“的生活态度,为什么说是超验的,因为是一种想象的:

譬如人的身体组成之颗粒,最极端之电子核中是否存在一个蔚然世界?

我们一切皆为星尘组成,那些死去的人不曾远去,只是以星尘的形式回归于这个宇宙。

诸如此类之想象,推翻界限,推翻概念,不囿于因果,反思想,反逻辑的。

更尊重生命的本身(体验)——静态的,动态的。

 5 ) 《海兽之子》有极深的现实意义

看完之后思考了很久,越发感受这部电影的意味深。首先,这部电影有无可挑剔的作画水准,如果要说的话,花费一张电影票来看画面都是完全值得,甚至物所超值的,前期日常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后期让我张大嘴巴十分的恢宏画面,视觉盛宴,如果让我来评价,这甚至称得上是目前作画的巅峰水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间那段关于宇宙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的一整段场景,气势之恢宏,作画之精妙,无法用言语来信任,看完之后细细回味,愈发觉得作者想要通过极为广大而富有张力的画面来让观影者体会其深埋在他所有意描写的每一个现实中的强烈的现实意义;其次,这部电影的音效也可以称得上是音乐会级别,细微时如细羽搔耳让人内心悸动,宏大时又如洪吕大钟让人震撼,在最恰当的时间响起,和画面结合,这种美妙的感受也不是言语所能描绘出来的。最后便谈一谈自己所理解到的作者想要通过画面和细节想要表达的意味,这部电影重头戏可以说完全不在剧情,而是作者想要通过剧情去展现的自己的思考,正如作者所说“珍重的事物,无法转变为言语”,作者所想,也不是言语能表达的,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可以说,作者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将这个剧情打造成一流水准甚至说只是让普通人能够觉得好的水平,更多的是想通过剧情中所展现的东西配以作者借人物之口所能准确表述的部分言语来让我们去理解,去有我们自己的,但是是来自同样根源的体会,因而只是通过剧情来评价这部电影的好坏,完全是没有经过大脑二次思考的,直观的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想法,这就像是你在评价现代主义作品的时候去批评作品剧情的荒诞离奇而忽略了其背后所深藏着的感受。因而我才思考了很久,害怕自己的言语不够准确不能精确表达心中所想,造成误解,却又想将自己内心所想倾泻出来,一吐为快,确实是“言语能够表达的内容十分有限”。我感受到的第一点是,我们人类和动物以及世间万物都是“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并不是在探究“生命的起源”亦或者是“宇宙的终极奥义”(当然只是个人认为),更多的是想表达一种,人类和宇宙万物都是平等的观念,因而才会有对军官所代表的妄图利用人类的优势来从外物身上获取利益的一类人的“自以为是”的批判,军官们最后到达了错误的地点,在错误的地点发现了里面无数的财富--这也是他们所追寻之物,到结尾也没有再对他们进行描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已经达成了,所以没有再进行描写的必要;另外一层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问题的探讨,我们每个人都发着光,希望别人去找到我们,却又将自己和他人隔离起来,也都认为是他人的错,我们每个人都很傻,但只要互相理解体谅多一点其实什么都没有问题,排球的丢出预示着关系的缓和和六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到新认识,电影结尾婴儿的出生其实也暗示六花一家三人最终互相理解接纳对方,这或许也是作者希望观影者所能体会到的一点;还有一层其实也算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但是可能个人主观感受和过分解读意味较深,摇篮曲中写到“鱼长出了双脚”,大部分人在其实都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就是人和大部分动物在胚胎之时都是鱼的形状,因而我认为鱼长出了双脚其实就是意味着人类刚开始是和鱼、其他生物都是一样的,但是后来长出了脚,因而和鱼有了区别,最后六花自言自语“我剪断了生命”或许可以解读成,人和其他刚开始是一样的,人从落地之时起就与其他生命体完全的分离了开来,但是“人和万物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这种复杂的关系我无法用清晰明了的语言体现出来;海的另一边是陆地,“究竟哪一边算是?”生存环境和生理的不同让人和鱼完全的分离了开来,无法互相理解,因而人才会觉得自己高于一切,拥有意识或许是人最高贵的一点,也或许是人类最不理性的一点,因为有理性而不理性,又因为没有理性而理性;为什么说陨石是精子,大海是子宫,而人类是乳房,这我无法在短时间内思考出来,在中后期对陨石的争夺或许有更深一层,意味更深的现实意义,绝不是短短几十分钟能够想出来的。可能我的表述与我所想有很大偏差,但还是忍不住写了下来,如果能看完,十分感谢。

 6 ) 一个夏天的经历——用最简单的方式解读《海兽之子》

对《海兽之子》的商业表现不用报太高期待,对于一部院线动画电影来说,它确实太过“文艺”了,复杂抽象的概念设定,甚至让它显得有些晦涩。然而,正如深入大海之中,难免迷失于其复杂瑰丽的奇观,换一个角度从遥远的高空俯瞰的话,大海却只是一片澄澈单纯的蓝,《海兽之子》亦是如此。

我们尝试最为简单的句子概括一下《海兽之子》,那应该是这样的:少女在暑假中的一段经历,让她领会到了生命的奥秘。然后想象一下,在现实中,这段经历如果有着其普遍性,以至于能投射至每个少女身上,那会是什么呢?于是《海兽之子》的潜藏主题便呼之欲出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讲述少女迎来月经初潮的故事。一旦带着这个关键词去审视整部影片,会发现一切变得了然而顺畅。

故事的一开始,女主角琉花即在学校中遭遇了一次受伤事件:在踢球的过程中,她的膝盖受伤了(概括性地去看,这难道不正是下半身的流血吗?)而与之伴随的,则是“运动的中止”——由于这次事件,她无法继续踢球了,只能在一旁观看,正如月经期间“见习”的女生。

接着,在琉花前往水族馆寻找父亲的过程中,我们隐约感受到了她与父母关系的疏离。忙于工作、总是擦身而过的父亲;迟迟未露面,更多存在于童年记忆中的母亲,很显然在她的身边并没有可靠的大人能帮助她理解自己身体这一崭新而陌生的变化。伴随着对初潮的无助(或许还有对母亲二胎的焦虑),于是,海和天,互为兄弟的两名海兽之子出现了。

在这里不妨先回顾一下宫泽贤治的《银河铁道之夜》,宫泽采用了现实与非现实交织的叙事手法,展现了华丽的绮想世界,最终讲述的是少年对“死亡”的接纳和感悟。《海兽之子》亦继承了这一文学传统,带有成人童话的风格,因此对故事中的登场人物更应以寓言的眼光来看待,从其承担的功能去加以分析。

大海和天空,是地球生命的两大来源。根据普遍流传的科学假说,来自太空的陨石,为地球送来了最初的生命,完成了从无到有的激变,而生命通过海洋得到孕育,并经过漫长的进化最后才有了人类。海与天,即是引领少女领悟生命之奥秘的引路者,并在最后完成引导任务后如梦境一般消散,他们本身并非实体性角色,而更多是少女自我探索的化身。

影片中的核心事件被称为“祭典”,亦即节日,并明确提到这是一个有关生命之诞生的祭典。在日本文化中,少女初潮正是一个值得被庆祝的事件,一家人会煮上一锅红豆饭来祝贺这一重要的生理变化。而祭典的种种征兆——月亮的盈亏,海水变红……都无疑在暗示着月事来临这一事实。而琉花吞入“陨石”后,腹部疼痛蜷缩的姿态,相信每个女性都非常熟悉。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有着不同的定位。父亲、男科学家,他们全都是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进祭典之中。而女主角琉花,琉花的母亲,撑船的老婆婆,都被明示或暗示与祭典有着切身的联系。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片中有多处对“性”的暗示:比如开场琉花和海一起舔冰淇淋、融化的冰淇淋流到手指上的特写;空对琉花的强吻,并解释为以嘴渡“陨石”;琉花犹豫是否要为海做人工呼吸;琉花看护生病的海时对他轻轻抚摸;最后海从琉花胸部抓出“陨石”。其共同点是,这些会在观众心中唤起“性”联想的片段,对于女主角琉花却都是“非性”的——她还处在懵懂的、对性缺乏感知的年龄。尽管如此,这些事件又都切实地在影响着她,以一种潜在的方式搅动着她的身心。

在影片最高潮、同时也是视觉语言最风格化的的段落中,观众跟随着琉花上天入地,感受了世界与生命从最微观到最宏观的奇妙统一。不少人将这段与《2001漫游太空》相比较,但恰恰是这一对比让人感到了两者在价值取向上的巨大差异:《2001》告诉我们,人的奥秘要去宇宙中寻找;《海兽之子》却说,宇宙的奥秘正深藏于人自身中。浩瀚无垠的宇宙、深不可测的海洋、令人百思不解的生命,星辰、鱼儿、无限的历史,这些最终全部化作了少女腹中的子宫第一次的萌动,还有比这更诗意、更神奇的事吗?

然后我们来到了影片中最难解的部分,即琉花、海、空三人争夺“陨石”,最终琉花放弃了陨石,海和空就此消失。然而,影片其实已经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提示——“星球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当然这是从宏观意义上来说的。那如果我们把三人争夺的陨石直接视为生物学上的精子呢?既然初潮已经造访,一旦琉花获得了精子,等待她的自然就是受孕了;反过来说,放弃精子的琉花,放弃的也就是受孕的机会,或者说是她在了解生命奥秘后对受孕这件事的好奇与迫切——也许正因如此,她最后才能平安无事地回归到日常生活中。而在片尾彩蛋中,我们看到,琉花为母亲诞下的新生儿剪短了脐带——在认识到自己身上的深刻潜能之后,她最终成了理解生命并帮助其传承的角色。

记得片末,撑船的老婆婆对琉花说:“我年轻时也像你一样,遇到过来自大海的美少年”,与此同时,影院里发出一阵哄笑。但事实正是如此,每个女人都有过初潮,都曾经以最直接的方式体验过生命的神秘,哪怕是年迈的婆婆,也必定有过最纤细可爱的萌动。

日本的动画作品中,描绘少女之爱的很多,描写少女之性却很少,而能从宇宙的维度来展现少女的性萌芽的更是罕见,这正是《海兽之子》的独特之处。山口百惠当年在《一个夏天的经历》中,曾直白地唱出了少女的初体验,让许多人为之震惊:“无论是谁,都只能经历一次”。初潮这件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短评

画面太美了,音乐超好听,mana酱超期待(๑˙ー˙๑)

3分钟前
  • 我有一个朋友
  • 推荐

国内要上了,更新一下感想。我非常喜欢看作画,对剧情看得不重。这一点可能和大多数观众不太一样。所以我打了高分。希望有好票房。//应该是我这几年看过的动画电影里最满意的。看得喘不过气,情绪非常克制,像梅雨季一样潮湿。开始前先看了新海诚新作的贴片广告,新海的套路大概是主人公高喊“会いたい”,且结局完美。但是这部完全没有,就算说了,也只是一个愿望。感觉不是那种大家看了都很开心的片子,也不是大众向的。少年消失在海中,生命出现,又是一个新的循环。(适合在影院看的艺术片,很难得地保留了青年漫画气质,顺便吹一下小西贤一

5分钟前
  • elimu
  • 力荐

3.5 说是动画版《生命之树》肯定是过了,渡边步还远远没有泰伦斯·马力克的哲学式的文本掌控力,整体来讲也有点不知所云,但无论如何,对这种滔滔不绝、排山倒海的视觉冲击,真是毫无抵抗力啊……如果这还不是动画,还有什么是动画?

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1. 是一场视觉盛宴,却没成为一次思想爆发。2. 画风和技术上已经竭尽所能表现风格了,不愧是studio 4c的制作,四舍五入圆了我在电影院看《心理游戏》的梦。在影院内的空间内被邀请进入一场视觉晚宴,这样的体验也是很难得了。尤其是深水场景和最后的祭典。2. 问题在于表现的深度吧。加入深海开发的反派之后主题又从环保跳入创世纪的神秘学。画面的丰富却无法支撑立意的深度,道理靠台词说,说得散乱又意识流所以反而造成了隔离感。动画的想象力确实可以改造世界扭曲世界甚至创造世界,但当架空想要吞并现实世界时动画的实力依然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不扯神秘学也许会好懂好看很多,毕竟大段的意识流画面打断了人物之间的交流和故事的进程。3. 海洋知识有些少儿,如果有更丰富的信息就好了。4. 总的来说被唬住了,眼睛震撼了内心没波动。

10分钟前
  • 牛排口味的饼干
  • 推荐

1.“宇宙是一个生命体,有大海的星球便是子宫,陨石是精子,受精为庆典,目睹庆典的生物将其化作歌谣,传颂咏唱。星辰万千,海为胞宫,歌声继续传来,人为乳房,天为乐园,祭典的压轴戏开始了。”||“我们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以及生命的缘由。世界的秘密通过这些细小的暗示,以不同形式展露出来,怀抱鲸鱼的女神,与时间搭擦肩而过的少年,通过风吹拂到各地,开始为我们传颂,你那双小手里握着的故事,亦是世界的一重化身。”2.81-99分钟,包罗万象,从看见「海」到看不见「海」,琉花经过了诞生与死亡,穿梭了时间与记忆,华彩段落,美轮美奂。这是关于宇宙洪荒、大海记忆、生命起源以及少女青春的礼赞。

1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孩子暑假期间要警惕来路不明的外国朋友,不管黑人白人,以带你游泳为噱头,让你怀孕,最后把你扔海里就玩消失,只有你爸妈会把你捞上来。

18分钟前
  • Hitomi
  • 较差

除了画风优美外剧情跳跃毫无逻辑可言。暴力插入一堆乱七八糟的角色,强行从海洋上升到宇宙,看完就该问候导演。年度烂片,华丽大便~

2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较差

完全是为眼睛而看的动画,视觉的饕餮。画风之生动瑰美、画工之精细传神,让人瞠目失语,哇…靠…几乎是鬼斧神工可以形容,不贪心,每天睡前打开10分钟,张张都是壁纸,专门开了个文件夹,截屏怕有上百张吧。故事可以忽略,不忽略都做不到。导演忙着建构天空、大海、太古、宇宙、生命、人类的宏大叙事,世界观拔得很高,用一些瘦弱苍白的情节,几个莫名其妙的人物,实在撑不起来,倒是勾兑出一种神棍感。再加上视觉强大到夺人心魂,一会儿你就跟着眼睛跑神了,忘记还有故事这回事。剧终的一刻,彻底把故事还给导演。这片子今年本要在影院公映的吧?疫情影响,不知道大银幕再刷是否还有可能。届时一定买票进去接受再震撼。

26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2019.6.7,三分全给美术。买票之前迷迷糊糊,纯粹是看了哺乳动物展里联动的插图决定要看的。开头以为是镰仓少女和海尔兄弟的暑假奇幻冒险故事,看到一半发现我恐了,我恐得非常严重!!没想到会通过运动少女的日常视角,使用如此恢宏精美的画面,清新轻快的音乐,讲述了这样一个用令人不适的意识流寻找生命真谛的故事。Jesus!体感与其说是不明觉厉,不如说“主创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微妙。画面是真的美,就当看画展了。不过里面很多表现,真的令人不适,特别是黑皮小孩一微笑我就恐。

30分钟前
  • 六明治
  • 还行

如果把一半的人物脸部特写镜头给海洋生物就好了,原作宏大主题被压缩成了少女青春冒险成长亲情回归故事,变成了海君我想一直和你在一起,我最喜欢的吞陨石后躺在岩洞里哗哗往外吐水的地方没有了,最后诞生祭的表达非常神棍,上天了,他们上天了,我要回去翻第五卷确定一下他们没上过天;贴彩色宇宙素材的地方我还心想直接上黑白显得更加有冲击力,然后后面就出现黑白了,spectacle有故弄玄虚之感,总之一言难尽...漫画里的恐怖悬疑气氛全无,全场最佳应该是前五分钟出现电影名时的动画处理

33分钟前
  • amanitasoup
  • 还行

如果说《企鹅公路》是小男生夏天日记版《索拉里斯》的话,这部就是小女生夏天日记版《生命之树》了。制作水准极佳,瑰丽宏大的想象,不断上升、呼之欲出。问题是“递话时刻”过多,这些话还是各种“大词”,最终停留在“欲出感”而没有真正“跳出来”。但仍旧是年度最佳动画之一。/影院二刷,还是能被这份盛大感撼住,绝大多数的意象都处理得太好。“宇宙里看不到的暗物质,周边细小的记忆碎片游荡,人与宇宙是相同、相通的。”这些词句初看过大,但不苛求的话对本片而言还是很贴合的。本片提供给观众的看待世界的方法,其实也已经超过了我们观看它本身的意义。

3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海洋是深不可測的,那何以電影中呈現這份深奧的視覺物只有船與淺灘?海洋是孕育生命的,那何以出現的海洋使者卻只有魚,不見其他淺灘生物外的生命?海洋是獨一無二的,那何以最高潮處的海底星空卻是照搬天體運動的運行而非自成一格的前所未見的視覺奇蹟?這不是抬槓,而是惋惜。如果這份作畫資源能夠用在更為創意奇想,而非復刻那些已拍過畫過太多次的舊有想像,那該有多好啊。

43分钟前
  • 焚紙樓
  • 较差

渡辺歩是作畫監督/子供向劇場版出身,作畫方面的技藝和眼光無可挑剔。但在美術風格的統一性、視聽語言的結合方面,只靠作畫技藝是不夠的。他的美學和對宇宙幽秘恐怖的思考,也和五十嵐大介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其實也不能說這部片素質很差,只能說五十嵐大介太天才了,一個普通優秀的人想強行攀上天才的領域,結局就是這樣……

45分钟前
  • 橘 きよあき
  • 还行

意外之喜,一部严重被低估的电影。或许这部不能只在电影内部评判,导演是非常耐心的人,他试图讲述赫胥黎式dmt旅程,但需要套一个故事的外壳才能分享给暂未飞升的人类。

49分钟前
  • W TENG
  • 力荐

広い。表現の幅が広いし、世界観も広い。人間はちっぽけな存在としても、宇宙と繋いでいる。生と死の境界線を超えたら、全て見透かしてしまう。

50分钟前
  • AMY园
  • 力荐

后悔观影之前看了豆瓣影评,带着满分的期待去的,看完后好失望。深海和天人合一都是极好的题材,但讲成海尔兄弟来给大家科普宇宙生命大道理+女主第一人称青春疼痛文学就是监督的锅了。当然视觉和久石让大佬的bgm好得没话说,对大海的表现各种鸟肌,有3D IMAX绝对要看。最后高潮部分用力过度有炫技嫌疑。

53分钟前
  • やす
  • 推荐

好故事和好电影有次元壁,可能编剧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故事,但不懂剧作技巧,没有叙事逻辑,导演也不那么重视视听技巧,让这样一个故事变成了空洞的台词大赏,不管想象力如何天马行空,也只能沦为自high了吧。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中间睡过去好多次 太多槽点不知道怎么说看完感想只想回家泡澡和吃龙虾画面和画风很美 久石让的音乐很美 主题曲好听 故事有点难懂…全程黑人问号脸 以及海洋的声音和下雨的声音太真实了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催眠 我边看着真的昏昏欲睡 回去睡觉想找海浪声来催眠了 推荐给很久没休息想好好睡觉的人们去看

56分钟前
  • 空空靠爱发电
  • 还行

台词很美,画面很美,剧情也很神棍,看得差点怀疑人生,还好退场时候远远传来的“なにそれ”让人感到安慰…

1小时前
  • TOKO
  • 还行

画面好看,音乐好听,音响震撼,but我没有看懂

1小时前
  • 叽吖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