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董子健,秦海璐,咏梅,焦刚,安悦溪,郄路通,蒋雪鸣,高浩元,谭楚枫,李天浩,蒋小涵,侯孝贤,龙然

导演:刘杰

播放地址

 剧照

青春派 剧照 NO.1青春派 剧照 NO.2青春派 剧照 NO.3青春派 剧照 NO.4青春派 剧照 NO.5青春派 剧照 NO.6青春派 剧照 NO.13青春派 剧照 NO.14青春派 剧照 NO.15青春派 剧照 NO.16青春派 剧照 NO.17青春派 剧照 NO.18青春派 剧照 NO.19青春派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6:28

详细剧情

  不疯狂,怎叫青春?居然(董子健 饰)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黄晶晶(安悦溪 饰)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讯赶来的母亲(咏梅 饰)破坏了,黄晶晶在居然母亲的刺激下傲然离去,居然伤心的想爬墙挽回初恋,却摔伤了尾骨。失恋加受伤的他高考失利,看着黄晶晶前往复旦的身影,决定复读追逐爱情。开始了一段疯狂的高三历程。  在每个青春的回忆中,一个深陷暗恋默默付出的女孩儿,几个情感丰富讲义气的哥们,一群各有故事特色十足的损友,一段所有人共有的回忆。这就是青春派——生活里总在闪烁,永不褪色的一段岁月。

 长篇影评

 1 ) 中国式青春,那么远这么近

     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同,无论是你身处何方,走向何处,青春却是所有人共同经历过,共同缅怀过的人生必修课。正如这部《青春派》所讲述的故事一样,短短的高三生涯,酸甜苦辣咸的体验如碰翻的五味瓶,统统倾倒在这一年里,或许有的人没有经过高考这样的时刻,或许有的人也没有早恋这种冲动,但电影只言片语之中所带出来的青春质感,却让所有人感同身受,青春那么远,又这么近。

   什么是中国式的青春,正如片中所言:《中学生行为守则》明确规定,高中生即便成年之后也不允许谈恋爱。十八九岁的孩子正值青春躁动,哪怕是平时最乖巧的孩子,也不免偷偷瞅几眼自己心仪的异性。想起了几年的一篇报道,在美国,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不对异性产生兴趣,一定会被父母带去看心理医生的。在我国这样“正常”的事情,却明令禁止的,因为假如这个时期花前月下,就有很大几率无法越过摆在你面前人生的第一道“龙门”——高考。这就是“中国式的青春”,令人纠结却也回味无穷。但这种“高考下的青春”却真正能够唤起所有内地观众共鸣的一段独特记忆。

   《青春派》通过一个普通男孩的视角,展示了高三一代在爱情与高考之间的迷茫与抉择。电影拍得很现实,也很有时代气息,导演刘杰花了14个月潜伏于各大高校,体验最真实的中学生活,力求真诚的记录了那个年代的点滴回忆。从早恋到高考落榜,再到复读、又一次地狱般突击生涯,也初尝失恋的苦果,人生好像在那一刻犹如一条漫长的跑道,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看不到路的尽头。

   电影用前半段时间去描述了一个封闭自我的内心世界,并涉及到了家庭和学业的方方面面,虽然类似的人生挫折、失恋等噱头在电影中屡见不鲜,而且《青春派》在展现这方面内容上并无长处,甚至有些偏执。但不要忘了,那令人躁动的青春期就是就是如此。消沉、迷茫、歇斯底里,面临着学业、高考、家庭的三重压力,如今有多了失恋的选项,集四座大山于一身,怎能不让人心力交瘁?可以说这部描写的非常好,有深度但没有打破常规。

   电影后半部分转折的有些过猛,着重展示主角了与一群同样问题多多的同龄人开始了尴尬与幽默的相处——富二代、贫困生、艺术生,形形色色的同学让观众直面高速生涯,也直面他们与生活间的矛盾。从电影的观赏性来看,这部分戏剧效果更加突出,很多笑料与冲突都在这一块集中体现,其中也穿插着男主角放不起那段情感的片段,但更多的是展示了高三冲刺阶段的生活,同时几位配角的塑造也逐渐浮出水面,刻画了一群高考前夕的苦主群像。虽然本片前后两部分衔接的有些生硬,但在这部90分钟的电影里,结合了很多欢笑和泪水,这样的转变却不乏现实的笔触,有些无奈的感觉。好比一个人遭受人身打击,却又不得不强颜欢笑一样。

   主演董子健可谓最大的亮点。他凭借本片斩获2013年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项,成为一名90后影帝。对于从未表演过的董子健,片中居然这个角色表演难度很大,不但要经历伤痛与挫折,还有以第一视角细致的展示高三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时候,演员要依靠眼神来传达表演的效果,可偏偏董子健长了一对小眼睛。这个相貌平平的男孩可以说没有任何优势,但他却将一个身背四重大山的高四学生展示的淋漓尽致。或许身为一名90后,他有着面临高考的痛苦体验,也有着与片中人物类似的情感经历,能让他将自己的感受带进角色之中,去演绎一名真实的学生,在人生与情感的道路上左右徘徊,那种纠结与自闭的内心活灵活现。

   董子健的演出完成的十分出色,他在镜头面前的沉稳自然,对人物演绎的清晰脉络,成为华语影坛的一道新气象。他的未来发展可以参考文章这样的大众级明星。同样其他几位角色也比较出彩,富二代和眼镜男非常抢戏,更能引发爆笑的就是那位文艺男,只可惜表演痕迹过重了一些。当然不得不提秦海璐,这个教师的角色非常引人瞩目,突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和情谊。

   《青春派》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就是模拟考试从前往后传递卷子的画面,而且不厌其烦的从开头贯穿到结尾,这个细节让人回味无穷。作为一部篇幅只有90分钟的电影,展现繁重学业的笔墨不宜过多,该画面很独到的勾起了很多观众高三生活那繁重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冲刺体验。毕竟,在内地很多表现高三生活的电影,拍的都比较主旋律。唯有这部《青春派》花了大量时间展示青春期男孩的躁动与迷茫,早恋、打游戏、聚会等等,这是本片真实的一面,也不落俗套。可以说《青春派》在很多高中生题材的作品中显得非常独到。然而,电影最终还是回到了高考,因为在“中国式的青春”面前,无论爱情还是友情多么刻骨铭心,高考才是唯一的结局,这就是现实。

   《青春派》终究不是《美国派》。

 2 ) 怀念那些年

青春是一场没有地区界限的冲动,无论在地球的哪一面,总有相似的故事在发生。 当年的校服记载着当年的青春,不知道你们拍毕业照的时候,有没有人说, “等一下!” 影片的男主角(居然)在开头高考前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用泰戈尔的诗句 “沉默是一种美德但在喜欢的人面前沉默便是懦弱,我已经懦弱了三年今天我要勇敢” 他大胆与自己一直暗恋的女神表白。 电影中,会有一个细节击中你,让你瞬间穿越到十七八岁的夏天;赶上南下的火车,貌似随意的经过他面前,只为了让他的背影消失得晚一点。这样的蠢事,我们也见过很多。还不仅仅如此,更多的蠢事银幕上的他也做了,替我们做了。让我们能含泪笑出来,说:你看!当时有多蠢!但是我不后悔。青春执着却无悔。 现实+真实才会让我们懂得我们的青春没白来过。电影聚焦情感萌动和拼命备战高考的矛盾冲突,在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要爱情还是要升学,这样的故事可能非常普及,但那份沉重却令人无比怀念。 电影中描绘的青春,不在于如何自由奔跑,而在于被迫学习驾驭。痛苦地驾驭,大汗淋漓,迎面吹来风🍃🍃

 3 ) 青春就是我一辈子的硬伤

昨天去家门口的电影院看《青春派》,开场五分钟,屁股还没坐热,只听“啵”一声屏幕上一片漆黑,安全灯霎时亮起——
哎呦卧槽,电影院都能停电啊?

握着老板签过名的票根,我今天又屁颠屁颠地跑了过去。
而在一个半小时之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大街上热浪滚滚,烫得眼泪都快流下来。

作为一个比较出名的神经病,我最出彩的年纪是在初中。中考搭线侥幸进了高中之后,原本初中的小伙伴都分崩离析,鸡哥去了大上海选择留级,gc因为神一般的发挥去了兴中的尖子班,带头大哥一脸不羁地去了城北还是湘北我不太记得,而我则孤独地来到坐落于走廊尽头厕所旁边的5班。

因为清楚地认识到美只一种,倾国倾城,丑却万般,千姿百态。我更加努力地朝着一名娱乐大众的丑角发展,十七八岁的年纪,别人忙着成长,变美或变帅,我则自暴自弃地选择成为一块0.1吨的秤砣。另一端的秤盘上放着友情与爱情,学业与理想,愤怒与孤独,矫情与自我哀愁。

我主动要求班主任把我调到了讲台旁边。因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缺少了战友的我选择单兵作战,我要把板桥初三一班的光荣之血继承下去,我肆无忌惮地插嘴插舌,善于和老师狡辩争论,扰乱课堂纪律,影响教学进度。有次晚自习在走廊上因为举止怪异惹毛了教导主任,第二天早读课他来到我们班,轻轻敲了敲门。因为我离门最近,所以我大大方方主人般热情地拉开了门,结果主任伸出一张面瘫脸,瞥了瞥我和又瞥了瞥我可爱的讲台小板凳,挤出一丝冷笑:
“看你的座位,也知道你在班级上的位置了。”
可这句话怎么想都觉得是一句褒奖,是颁发给我幼稚的反抗行为的一枚重要勋章。
而当时的我居然忍不住低头露出微笑,心想“哎呦卧槽,这下撞枪口上咯”。
至少那时候我的幽默感和乐天知命常能救我于水火,你一定要坚强啊,你们班可就只剩你一个神经病了啊。

这种使命感让我足足撑了三年,一直在表演,从未被识破,如此逞强三十年,最后发现谐星的爱已经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再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已经落花满南山了。我想怎么说我也该成为一个成熟稳重的老师傅,怎么三年终了,青春期结束,却还是那个幼稚而极端的心态。以至于之后的五年,我依然我行我素,闹出更多更大的笑话。我想,这也算是个天意。

高三哭得最猛最柔情的一次,是初夏的夜晚。那天全市暴雨,乌云典当星光,狂风扯天幕霸王硬上。那是非常诡异的午后,天空飘着如烟的云,天边是更多绿色和紫色的光,黑云压城的巨大紧迫感,似是一场大战即将开场。直到空间被剧烈的挤压,揉捏,老师接到校长室的通知后立即说道,反正要高考了,想留下晚自习的就留下来,其他要走的赶紧走,这场雨肯定要下得很大,路上一定要小心。

彼时我因为各种原因坐到了教室的第三排,我茫然地看着全班同学或着急或愉快的收拾书包,急匆匆地离开教室。一个,两个,三个,第四个撞到我的桌角,五个,六个……大家都走得那么快,毫无留恋,直到教室已经快没有人时,我看着空荡的教室,刚关闭仍有冷气的空调,一摞又一摞的书籍资料,被打开的文具盒,没擦干净的黑板,黑板上值日同学的名字,心中顿时一阵强烈的悲哀涌起,这种时候,最好谁都不要碰我。

而F走过来说,你怎么还不走,快走啊!下暴雨了!
刷地一下,我眼泪就夺眶而出。我立即低着头趴在桌上,平复情绪,缓缓说道,你先走,我再等一等。
他说,一起走嘛!
我一下子没忍住,哇得一声大哭起来。那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感情,只觉得得山崩地裂,海枯石烂,脑中一阵晕眩,所谓哭到缺氧便是如此。
我嗓门大,脸盆又大,所以哭起来的场面一定是非常壮观和震撼。我玩命地哭,吓坏了同桌,他立即去门口找班主任娇娇。
娇娇来到我身边,问我怎么哭了,我像孩子遇到妈妈哄时哭得更大声,一边哭着还一边大声说,走了,都走了,就要结束了。
娇娇用力地揉了揉我的头发,她手中温柔的力量,让我更加受不了,情绪直接失控。
然后她声音带着颤地说道,你们别管他了,让他一个人哭一会。
直到我哭醒了哭完了,那场暴雨也已经停了,教室的门窗都开着,空气清新得不像话。难得的安静,草丛中偶尔有虫子在鸣叫。
我抬头又看见在改卷子的娇娇,她朝我笑了笑。

后来听同桌说我在哭的时候,娇娇也走出教室一个人在走廊上哭了起来。

那场暴雨,似乎就是青春的第一场离别。后来我们高考,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在高考前勇敢地在一起,有人在高考后表白失败。有人去了远方,有人离家不远,可终于渐渐失去联系。我开始安于现状,上天安排的最大。有人持之以恒,终获成功。我终于明白,随波逐流和努力奋斗,都是对命运的不妥协,前者趋利避害,后者永不言败。一个更好的人,是应该懂得如何分配两者的比例,刚柔并济。就像青春里,我们面对爱情和友情,一定要作出选择。

我的青春期并没有太多亮得发烫的时刻,也没有完成刻骨铭心的爱恋。我普普通通,除了体重和长相,都泯然众人。可很多时候,我依旧是个特别爱自吹自擂自命不凡的家伙,从正面上来说,是给自己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负面上来讲,还是得好好检讨自己,因为嘴贱犯下的过错。你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懦弱并胆怯。

青春啊青春,坐北朝南,阳光普照。我已经过分粉饰了自己的曾经,企图给自己营造一个祥和,适合回忆,有滋有味的过去。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年纪,无法感同身受,只能试图揣摩自己,在那个青春期所有的心态和由之引发的种种行为。青春这种东西,果然只是年纪过去之后的各种意淫。

它热浪滚滚,烫得人不由眯起眼睛,直到形成心里不可治愈的硬伤。

 4 ) 每个人都是别人爱情故事里的碧池

       
       中午12点半的时候去看了《青春派》,在北纬二十五度一个叫兴义的小城,整个影厅只有我一个人。
   
   说实话,这只能算是一部合格的青春电影,但却是能感动观众的,因为电影中的点滴都是我们亲历过的真实。
    
   这篇影评的题目来自于前一段时间在豆瓣上看到的一个禅师体,引用——“爱情失意的年轻人上山找老禅师问道,老禅师把一滴墨汁滴入茶杯里,茶水马上就黑了,把一滴墨汁滴入湖里,湖水还是碧绿的颜色,他慢声道:‘你懂了么?’年轻人盯着茶水看了半天,小心翼翼说:‘是痛了就会放下的意思么?’ 和尚说:‘不,是你永远无法改变一个碧池。’”(注:碧池=bitch)
     
    电影中印象很深的一句台词是居然在复读班自我介绍时说的:“早恋害人,但我不后悔,落榜证明我是真心的。”16岁的居然在高考前5天向18岁的黄晶晶表白,他们的爱情却在开始的同时也结束了。如范晓萱在《眼泪》里唱的那般:“许多梦想总编织太美 跟着迎接幻灭 爱上你是最快乐的事 却也换来最痛苦的悲。”爱情本来就是不对等的,无论你多么用心耕耘深情付出海誓山盟肝肠寸断,若对方不愿驻足就证明一切都没有了意义。所以,黄晶晶是坏人,她是男主角居然爱情故事里的碧池。而事物的相对同样也在塑造着居然是晓凡爱情故事里的碧池。这是一个循环,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刻入骨髓里的名字,彼时的年少轻狂以为情能动人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总会有相濡以沫的未来,却不知往往用情付诸流水,历尽伤悲终要相忘于江湖。但自己不经历这一切,又怎会甘心?
   
    青春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定义,是身份证上的出生年月日?是校服包裹下的清瘦身体?是高考后彻夜的狂欢?是脸上的青春痘及痘痕?是遇到一个对的人时的砰然心动?还是那些为爱疯狂的言行举止?居然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向黄晶晶吟诵泰戈尔的诗,以莫大的勇气争取爱与被爱的权力;他在半夜妄图翻窗跳楼,只为在那个时刻能见到黄晶晶,那般迫切仿佛是要在时间前行中逆向奔跑;他在南下的列车上突然出现,十八相送不过是少年最炙热的心跳以及无法通过其他一切行动证明的思念与不舍……这些,都是专属于青春的疯狂,是在被现实的无奈种种打击,学会权衡每一次付出与回报的精明举动之前的青春岁月。而他的这般痴痴盼盼也终于让无法回报和承受的黄晶晶成为了碧池。

    我也经历过高中时代的早恋,也为自己的女神心碎过,也像居然一样彷徨无助以为没有了爱情的日子生存便如行尸走肉一般。半年以前,我也曾遇到让我心悦到心花怒放,心动到每一夜都难以入睡要为她写下一行行世间最美辞藻的人,那不是一种因文学底蕴以写作技能作为工具的求爱行为,是从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火山熔浆喷发一般的强烈表达,仿佛想和对方一夜白头,但这段感情实际上只持续了一个多月。自己曾经带上礼物搭10几小时火车北上,从武汉到济南,这是我此生第一次到达淮河以北,只为在那个人生日的前一夜出现在她的面前,列车到山东境内的时候,我几乎每分钟都要拿手机出来看一次,那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大概和居然翻窗的那一夜一样,终于在将近晚上九点的时候出现在她的楼下,打电话给她谎称一份快递送到楼下让她出来拿,没有之前想象的拥抱,有的是相视间淡然的一笑,为爱痴狂的人呵。与居然同样的是,我在这段感情结束后也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日不能食夜不能寐,钻在牛角尖里千万次地问为什么。无数次地想挽回,却已没有了可能,于是一次次在压抑自己,本以为会恨对方的绝情,但最后连责备都被自己说服,说服自己要站在她的立场为她着想,唯一可惜的是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


    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依然自转着。结局的时候,居然和晓凡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导演给了观众一个想象他们完满结局的空间,但我认为,他们不会再在一起了,因为一旦成为对方爱情故事中的碧池,便不会再回头。我一直都不同意张爱玲所言的:“治愈失恋的只有新欢和时间。”如果真心爱过一个人,是不会有释怀这一说的,青春年少时的情伤只会在掩埋在岁月流转的现实下,如一道凄美的伤疤。
    
   
   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都是相似的,烂片却各有各的奇葩之处,《青春派》满足了我对好电影的两个定义——娱乐与审美较好的结合。娱乐电影取悦观众,带给人紧张工作繁琐生活间隙的轻松与欢乐,《青春派》温暖朴实,不浮夸不做作,笑点的安排自然和煦。非娱乐电影关注社会以及人的生存状态,将电影剧情提炼,带给人深层次的思考。《青春派》不回避高考存在的问题,积极大方地探讨早恋问题,在观众对青春的追忆中恰到好处地升华,算是很好地完成了青春电影高考烙印的命题作文。anyway,其实我们稍微有涉猎一点电影学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国家与地区要想拍出好电影,就必须有特色的东西在里面。关于世界上最好的青春电影,意大利有费得里科·费里尼的《阿玛珂德》,台湾有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美国有罗伯·莱纳的《怦然心动》,日本有北野武的《坏孩子的天空》,韩国有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香港有彭浩翔的《青春梦工厂》……这些经典都挖掘了本民族文化里精华部分。我不知道应试教育和高考算不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里精华的那部分,但它既然有着深入万户千家的影响力,自然是我们的青春电影需要取材并加以糅合的。
     
    如果在一两年前,我会在看完电影后打电话给那个我无法忘记的人,像电影中的居然那样,哪怕只是问一声:“嘿,最近过得怎么样?”但现在的我不会这样,不是因为我不够勇敢,也不是自己能够释怀了,只是觉得这样的打扰,好像真的没有必要。
  

 5 ) 那些年曾在高考岁月中被备着的胎们的青葱年华

这部电影叫《青春派》,而不是《美国派》,所以它能吸引我去看的唯一原因就是侯孝贤的客串。一部侯导愿意客串的电影,怎么都不该是部烂片吧。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年头,怀旧青春的电影很多,怀念高考的也不少。我始终认为,高考这一题材只能拍成纪录片。故事片的导演无能怎样启承转折,都能难将高考的残酷性表现的真实,更不要说感人。于是刘导在青春派里直接放弃了这样努力,直接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原谅我这样的措辞,但的确配的上),展现了一场在高考的故事背景下发生的有关青春爱情的故事。而最终电影呈现的效果,却是意外的让人感同身受。呈现的效果是,电影的节奏把握的相当流畅,时间轴也异常的清晰。

这样一部电影谈论什么场景调度、构图简直没有必要。我想就其电影本身的人物和故事性来说,已经相当的复杂了。而且对于高考这样的题材来说,形式永远只是辅助,故事才是人生赢家。但我还是想谈谈其中几个镜头完全有着王家卫的风范,我去,人物在宿舍摆出各种王家卫式的造型还™配着可能是万能青年旅店演唱的曲作配乐。刘导,膜拜啊!

环形结构(再次原谅我用这样一个可能有些名不副实的描述,但的确如此),酷炫霸气屌炸天。但与复读这个主线联系起来,想想,环形的安排是很巧妙的,更是接地气的。刘导的编剧能力由此可见具备相当的功底。在这个环形结构中,推动故事发展的时间。既然剧情按着时间轴进行下去,那么这个环形就是传说中更加酷炫的“圆形不圆,环形不环”!这特么可是《暴雨将至》的形式啊。刘导敢这样用,可能很容易就陷入空模仿的形式主义套路中。所以,在电影形式如此高大上的情况下,故事性不强,很容易就和小四先生的《小时代》一样炸天了。

因此,刘导安排了一场谈不上苦情的备胎的爱情故事。男主居然居然在影片开头拍毕业照的时候就向女主黄晶晶同学表了白。刘导对于备胎的认识是很深刻的。首先,当众表白这样的事情一般只有备胎才干的出来。因为,即便女主答应,也只是不想让对方当众出丑。这是成熟的知性女性如黄晶晶同学所表现的那样的一种修养。同时,当众表白这种完全不顾女方感受的恐怖主义行为的确是一个幼稚的高中生(或大一新生)经常引以为傲的杀手锏。所以,这样炫目的开头,无疑是编剧兼导演丰富的备胎经历的副产品。但最令我佩服的是,导演借女主之口说出了一句至理名言,“当时(表白的时候)我并不讨厌你,但我就是不喜欢你”。嗯,这句话泰戈尔曾经也说过,也可能是张爱玲说的。但无论如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就好像我喜欢你但是不能和你在一起一样复杂。事实和逻辑也说明了这个命题无法得到论证。

随着故事的推进,男主永不服输的精神将备胎所必备的”坚持不懈“品质表现的是浑然天成。这里需要举例来论证一下,男主的具体表现有:跳楼见女主,高考时为了女主直接落榜,女主要坐高铁去上海直接买了一张票跟着去,女主骗他放假没回来其实和高富帅约会被其撞见后他毅然决然地宣称我还喜欢你但被女主告知自己是个备胎后依然死心塌地等等。以上将男主的备胎形象塑造的相当丰满。但是,刘导显然不是一个俗气的编剧,他不满足于人物形象的丰满,他追求的是人物的真实。这完全是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才用到的表现手法啊!于是居然同学居然也有了一个备胎,晓凡同学。这样,女神,备胎兼男神,备胎的备胎兼女神(之所以晓凡同学也是女神我会在后面指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配角之间完全也形成了一个环形结构,多么巧夺天工。在人物主线的分支处,几位配角的塑造同样极为出色。饰演那个什么强(我忘了名字),那个什么智(我也忘了)和李飞(这个死都忘不掉)的小演员的表演觉得是香港金像奖和台湾金马奖级别的。虽然在戛纳或者柏林电影节想斩获最佳男配还有点难度,但是饰演娘娘腔李飞的高浩元,对,请记住这个名字,将来必定会闪耀中国电影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那个好像叫什么强的富富富暗恋晓凡的情节设计完全体现了刘导浪漫主义的戏剧表现力。这种女屌也能是富富富追求对象的情节设计,无疑再向观众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得整部片子的基调更能与投资商中影集团的气息相投。这种巧妙地迎合投资方但却不失艺术性的手法是每一个导演都应该学习的。

我想剧透一下最后结局。居然放弃了考取黄晶晶同学所在的复旦大学的机会而选择了和晓雯一起留守北京,考取了人民大学。影片的字幕告诉我们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于是我们震惊了。备胎和备胎在一起才有春天。同时,刘导也告诉所以正在备着女神的男吊们,最好的永远在你的身边,要去寻找自己的女神不用跑到1200公里以外的上海,她可能就在你的身边。这完全是《蝴蝶》的立意啊!刘导是有多么的流弊!

最后,来谈谈其影片背后的深刻立意以及其社会价值。在主线故事下暗潮涌动的是家庭这一暗线的时隐时现。家庭元素的插入,是刘导深刻的理解chinese gaokao的独特性以及所表现出的现代性。独特性在于高考的科举性质从未被剔除过,chinese gaokao是一种科举制的现代性表现。“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高考”是多么犀利的一句台词啊,考得考不上大学永远不是你自己的事。居然的妈妈在他第一次高考失利时说“我的梦想全都破灭了。”多么犀利的反讽,或者又是一种多么心酸的悔恨。这里即看到了微观权力在教育领域渗透,也能看到人性在这个权力渗透下的善。父母在高考过程中的付出,在性善论者看来是一种天生的善,在性恶论看来是一种父母利用自己的专制父权对于其子女的无偿压榨。刘导没有给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因为居然在最后也选择了家庭,他为了能够和父母在一起留在了北京。但是,我想刘导还是将父母在高考中的付出看成感恩,当做一种心酸的感受。但是,他不得不指出,在阶层固化的今天,高考也只是给予底层群众一种希望或者是一种“教育改变命运”的信仰。但他也借着秦海璐饰演老师之口说出了高考的一种欺骗性,或者一种法西斯式的狂热性,她在骂那个什么智的时候说,“你爸有钱吗?你爸是中石化的吗?你知道他爸是干嘛的吗?你不好好学,不考的好大学,拼爹还拼不过别人,你以后能干嘛?滚出去!”“滚出去!”今天滚出的是教室,明天滚出的就是社会!影片最后的字幕告诉我们那个什么智复读一年之后考了一个400多分的大学。多年后,同学聚会,当居然他们重新聚在一起,可能会发现,哎,为什么只有他没来?大约那个什么智的确是死了吧。刘导在最后用了一个《孔乙己》式的留白,醍醐灌顶,可悲可泣!

难得的国产佳片。与《那些年》相比是不公平的,因为九把刀显然没有刘杰流弊!和《致青春》、《小时代》相比是无聊的,因为赵薇和小四是没文化的!好了,不多了,马上我要去看小时代2了。

 6 ) 青春诶

感觉一下子回到两个多月前的学校
耳边还是“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这样的枯燥乏味 可以整夜焦虑睡不好觉依旧熬着做完文综 作业下来便放下一切好像时间永远会不够
每天最幸福的时光不是吃就是睡 吃到好吃的便能成为整日的亮点
一整个班都像是沉闷了太久 一个普通甚至无聊的笑话都能让全班乐个不停

成人礼上爸妈送我一个钱包和一封初中班主任写的信 交给我的那一刻我确实还是看到我妈眼眶一红 我装没看见 眨眨眼
信的内容倒也是些许格式化 但在那时候 好像 真的分量很重

某个周日上学路上碰到高一的物理老师 他停下车问我最近一次模拟的成绩 我说十多名吧 结果他抓抓头很严肃的看着我 问我怎么回事 至少也得是前十吧
我尴尬的笑笑 知道这个我一直很怕的物理老师 一直都有在期许我能在文科班数一数二

到了那个时候 真的慢慢开始觉得 每个曾经不喜欢的老师 都光辉伟大了起来
每天呆在教室自习 看着任课老师走进来 不再是高一时候慌张的收起课外书 而是真的 觉得心安 就好像我有再多搞不清楚的问题 有再多紧张的情绪 有你在 我就行

那时候 也不再抱怨多么累多么苦
朗读的时候看看周围 不觉得真烦 而是真切的感受到班主任说的那种一辈子难再有的拼搏的劲
甚至是曾经抱怨过无数次的晚跑 在高考前也变得那么珍贵
跑着跑着跑到最后一天 迎着夕阳 听着“1,2,3,4”的口号 突然想到 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日子

不会在黄昏拿上一本书去朗读 挑个位置 背后是当时还喜欢着的人
不会因为站着对答案而腰痛
不会在晚自习的时候传小纸条聊天
不会再拉帮结伙找人一起去上厕所
不会再因为小事和同桌闹翻
不会再担心数学课被叫到黑板回答问题
不会再有短暂的下课10分钟的分零食和乱聊天

然后 就高考了
即便睡得不好 也是无比精神
去考场的路上 碰到熟人便拉住 “快祝我高考考好”
好像 每一个交情淡薄的人在那一刻都是那么的慷慨

然后 高考过去了
毕业典礼的主持人 都是一对情侣
好像 渴望的青春终于开始了

但好像 渴望的青春随着高考结束落幕了
青春只存在于那个偷假条出校只为吃顿好的的日子里

 短评

每次看都能引起对自己备战高考的共鸣,可惜后来的我再也没有当时的坚持和努力。

4分钟前
  • Stark实习生
  • 还行

世间居然存在一部这么自然的在说人话办人事的国产电影!导演好棒!真心想给导演写剧本!

6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刘杰的转型相当成功,对当下“青春片”的脉络清晰,不再拘泥于集体回忆和刻意煽情,而以轻松、励志的笔触传达出青春味道。青春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味道,高考是青春的一部分,也是青春最好的祭奠,因为它让人走向成熟甚至世故。高考和早恋一样心要定,否则就像侯孝贤画圆一样…

1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离开校园后才真真发现曾经那些内心痛绝与书本为伴的日子虽然聊苦,但却最简单最开心。电影叙事简单朴实,没有大野心,但真诚动人。

12分钟前
  • 雨果
  • 力荐

全中国的制片厂都不允许拍早恋,除了中影

17分钟前
  • 妖灵妖
  • 推荐

超出预期之作,没想到刘杰处理高考这样的命题作文如此自然流畅,八十分钟笑点和十分钟泪点满满。可能因为这个片名会淹没在烂俗的青春片大潮中,但绝对比<那些年>更服水土,比<合伙人>三观更正,比<致绿茶婊的青春>更真实。

2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看完青春派愈发觉得小时代是坨用金钱堆砌香喷喷的屎。导演实力体现为他是否能在商业和文艺间不费吹灰之力的转换,显然刘杰做得游刃有余,并且没有为票房彻底放弃艺术底线。男猪小哥特别水嫩,真心希望票房大卖!

25分钟前
  • 拧巴小柒
  • 力荐

泰戈尔说:“凡是真心爱的,最后都散了。凡是搭伙过日子的,最后都长久了…” 热血、鸡血、痴情、奋斗…非常有看头的青春校园励志片,中国大陆版《那些年》。关于高三的描述就像那句台词“累死你一个,幸福你全家”恰如其分,男主随剧情神奇地由丑变帅,娘娘腔角色贡献了全片最多笑点!年度惊喜!

2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高考是每个人的心中珍藏 不论你喜欢或讨厌 最后想起那段时光 嘴角总是会向张上扬

32分钟前
  • 甜椒Oli
  • 力荐

演的最好的就是那个娘炮了!!!!!浑然天成,毫不做作!!!

33分钟前
  • 失控的小跳蛋!
  • 推荐

2010年的《碧罗雪山》,是我心里当年的年度华语十佳。看了《青春派》……只有再看一遍《碧罗雪山》,才能平复我此刻复杂的心情。

36分钟前
  • 老晃
  • 较差

并不是说特别出色,但是它爽快、清脆、有趣,在内地青春片里,太难得。

4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以高考为题材的电影,这是最好的一部。还记得高考那年,我和初恋女友分在同一间考场,横排相邻,我把选择题的答案,写在橡皮上,扔给了她。最后,我们俩双双落榜。

42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如果你怀念高考,你得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在91分钟原汁原味的重过一遍;如果你恨高三,更应该去看《青春派》,因为你可以看到学弟学妹遭遇地狱折磨,而自个在那幸灾乐祸。只是想不通电影怎么会取一个这么Low的片名?

44分钟前
  • 邹逊
  • 推荐

7分。90后的情感体验实际上是延续7080后的,准确到位的创作表达是会虚化这种代际鸿沟的。显性的高考大背景及更大隐性的拼爹时代,时而勇猛时而弱懦的纯真刻骨小青春。

46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

院线的高中片能涉及恋爱,确实进步很大了,虽然仍要打擦边球。受环境限制,仍是处处受制的青春,有些太干净了。或者是成年人回头看高中,片子总带些伤感(慢镜、吉他配音与内心独白)。而真实往往是连思考和伤感的时间都没。即便如此,仍会让人想起很多高中记忆。拿娘娘腔当笑点并反复嘲笑,有点过度了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也许正像主演董子健说的那样,"这也许是目前为止最接近现实的一部青春片。"不装逼,不矫饰,不假纯,不宣扬。是以为今年最好青春片备选。我猛然想起,似乎高考过后,我的人生中再也没有这么奋力地去追逐某样东西了,最好的青春。

5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很多年前,因为ta要去美国读书,我也曾跳上北京到上海的火车,坐10个多小时只为和ta见40分钟,然后又坐10个多小时的火车回去。回到家后我倒头睡了整整一天。那个周末就是我对初恋的最后回忆——我比男主角幸运。

5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三星半。一部青春片,能够做到不雷人、少做作、有激情,便属不易。看刘杰的《马背上的法庭》和《碧罗雪山》,曾以为他是一位只会拍老少边穷的导演,但这部青春片证明了他写命题作文的能力。如果说拍青春片对刘杰是一场高考,他已经上一本线了。八月,这部影片如果不是黑马,就只能是炮灰了。

1小时前
  • Clyde
  • 推荐

越编越假,越演越假,被制造被意淫的青春,也不知道是谁的青春,都擦了点儿边,再修饰一翻,人物和情节的功能性太强烈了。作为用来消费的青春片,对于曾经经历过高考的人,这勉强及格了吧。★★★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