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第七季

综艺大陆2023

主演:许知远,陈晓卿,冯远征,蔡皋,西川,李东生,倪光南

导演:内详

 剧照

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3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4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5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6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7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8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19十三邀第七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5 08:28

详细剧情

  该节目是一档深度纪实访谈,和往季一样,第七季将继续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作家许知远与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在保持精神与思想之问的同时,本季更强调行动感、走出去,进入更真实的生活,更辽阔的世界,继续以许知远的视角探寻时代之问,寻求另一种智慧和出路。

 长篇影评

 1 ) 将理想主义与现实的相结合——蔡皋奶奶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喜欢上《十三邀》,于与此同时《圆桌派》也已成为自己爱。最新一期与蔡皋奶奶的对话也许都让我们了解到喜形于色也不是一件坏事,对周围事物保持童真、通透也是生活一件趣事。蔡皋奶奶对许知远老师说:“已经很久没有人跟我聊这些了”,也许会让我们爱看《十三邀》的伙伴感到心酸,蔡皋奶奶说出的这句话,也正是我们。

我就喜欢这个世界还有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蔡皋奶奶

三年前,我还是一个满腔热血,想通过自己的演讲、阅读激发周围人的感知和对自我的追求,慢慢地自己阅读和感受多与周围人也越来越远,反而自己被周围人不理解(你尽会搬书里的内容),哎,我对自己的这种方式叹气,对他们叹气,也对自己叹气,正是自己知识的匮乏,才会从书中汲取知识啊。逐渐地到现在,慢慢地变得沉默,已经很久没人愿意与自己聊这些了(文化、童真、趣事),于是知乎、豆瓣成了自己记录的地方。

许老师紧接对话:“我们来找您来找指望的”。豆瓣小组中有一条这样的讨论:什么样的人会看《十三邀》?尽管答案不一,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从不同的视角看见世界。今天刚在日记中批判自己喜形于色,恰好就看到了最新一期的十三邀,蔡皋奶奶说:喜形于色没什么不好的。整期节目下来蔡皋奶奶像个孩子一样童真,将理想主义与现实相结合展现出孩子的东西,这是极不易的。成年人永远无法返回到小孩子的混沌状态,但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去包容这个世界的不同。

尽管《十三邀》未在自己成长阶段进入我的世界,却在这之后成为我心灵其中一块住所。当然,青春期时早已知道了《十三邀》并且粗略的看过些片段,但那时的自己无法接受,硬要自己接受也不可能的,同样《圆桌派》也是如此。最后将《十三邀》第一期许知远老师说的“焦虑”为结尾吧。视频弹幕中有一条大致意思是:具体是焦虑的对立面。对于“焦虑”一词的重新认识是在两年前,阅读机工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重新认识焦虑》一书:“焦虑”是对还未发生之事;“恐惧”是已发生的事。所以看到本期节目对“焦虑”一词的认识又多了一份,我们对未来、当下感到焦虑很大一部分只是自己给自己的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并未发生(恶性的内耗也许只是焦虑的另一种说法),具体一点,行动一点。借用许知远老师视频最后部分的内容:

词语引发词语,感受激发感受,行为激发行为;是我们从对眼前的困顿或者迷惑之中摆脱出来。——许知远

 2 ) 许知远对话蔡皋,看哭我了……

本文首发于绘本棒棒堂(ID:huibenbangbangtang)

昨天晚上,《十三邀》第7季开播,第一集就是我就期待已久的,许知远对话蔡皋:在复杂的世界寻找指望。

看完的感觉是,惊喜,又感动。惊喜在于,当喜欢谈论观念、智识、宏大叙事的许知远,面对通透、明澈的“老小孩儿”蔡皋老师,两个仿佛来自不同世界的人,竟然也可以碰撞出不少有趣的火花;

而感动在于,我得以更走进蔡皋老师的精神世界,她对美对善的追求,对恶的憎恶。当听到片中蔡皋老师对许知远说:好多年没有人像你一样,大老远跑来看我,听我说这些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这一集时长大约1小时,分别在蔡老师家小区的小树林、蔡老师的书房、楼顶的小花园,以及朋友乡下的菜地,进行了几场谈话,聊到童年、外婆、求学、乡村教师经历、儿童观、艺术创作等等。印象最深的,有这样几次对话。

01/“你一定要把童年找回来”

这是开场的一幕。许知远坐在蔡老师家小区的石凳上,翻着蔡老师的书,若有所思地自问:“我怎么时光中的东西都不真切了呢,我的童年怎么像被偷走了一样呢?”

蔡老师认真地说:“一定要找回来,我也在找,一辈子都在找。”

说这句话的蔡老师,双手合十,脸上的神采,就像一个认真求索的学生。蔡老师的绘本,不就是“找回童年”吗?在后来回忆外婆的聊天中,蔡老师还说:我要把童年和现在连接起来,记录就是我的针脚。

02/ “我希望这个世界还有指望”

第三场谈话,在蔡老师的书房,他们聊起了孩子和大人。

蔡老师说:最和谐的是儿童,没有分别心,成人要花一辈子的时间,也做不到没有分别心。

许知远问:但是儿童世界也挺复杂的吧,他们也有嫉妒、愤怒什么的。(哈哈好许知远的问题)

蔡老师说:但是我把它理解成单纯,混沌。混沌不是一种美吗?文化人的自救,只能去掉一点是一点,不可能还原成儿童。但是我还得画,包容世界的各种……我就希望这个世界还有指望……

然后,蔡老师向许知远展示日本的绘本,感叹多么简单又多么奢侈,也拿出几本我们自己做的童书,“花花绿绿,拿出来是我批评自己的”。

她说起日本福音馆出版的《去散步去散步》(注:已引进),回忆起孙子小时候是多么喜欢这本书,“画面都在脚以下,儿童视角呀!”

许知远问她:给孩子看图画书,最重要是培养孩子什么品质?蔡老师回答:审美趣味。我希望家长能让自己也艺术起来,家长要懂得爱孩子,往深里爱。

好一个,往深里爱。

03“这样的梦,太棒了”

几句很即兴,却很妙的对话。

许知远问蔡老师,家里最喜欢的部分是哪里;

蔡老师回答说是阳台,每天看着花开,情绪很好,而且常有奇遇。

许知远问:您最近的奇遇是什么?

蔡老师带着神秘的神情,撒娇地说:不能说,说出来就跑了。

许知远:偷偷地说呢?

蔡老师指了指口袋:不要,有录音。

这一段我真是被蔡老师萌到了。

后来她还是说了,说的是最近的一场梦。

一朵朵白云飘过窗口,她想试试它们是什么味道。于是拿脚往云上踩了踩。

许知远:踩在云上的感觉是什么?

蔡老师:飞翔的感觉。

04“我要她可漂亮了!”

蔡老师因为出生不好,在长沙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深感“脊梁上刻着一个罪字”,对于她来说,艺术也是自救的方式。

接着她聊起了中国文化幽深之处,对诗歌的喜爱,以及为什么会画《花木兰》。

“你要看北朝民歌,这才是我的初衷……可惜没有人看到这一层。”

他们翻开《花木兰》,许知远指着花木兰问:这样子能打仗吗?

“你们都觉得,要把花木兰画成武将的模样,我不要!我要她漂亮,我画的是她的内心。

原来,《花木兰》寄托着蔡老师对自己身世的共鸣,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对战争的反思……是时候拿出来重读《花木兰》了。

05“我的审美救了我”

全片最重要的一场对话,是在节目尾声的时候。许知远和蔡老师坐在蔡老师朋友乡下农舍前,聊起蔡老师当乡村教师的经历。

许知远问:是不是也有很多不愉快的记忆在里面?蔡老师少见地流露出,沉吟、追思、欲说还休的神情。

“那里面的故事很多,但是我把它都过滤掉了,好东西留下来,坏的东西,好像我画画一样,那只是对比的颜色,在画家眼里,没有脏的颜色。”

“我没有桃花源,我的桃花源,是逼出来的桃花源。”

“我的审美救了我,我看到绿颜色,看到太阳初升,看到朝霞,我就好了。”

我注意到,弹幕飘来一句评论:原以为奶奶人生太过美好,现在才知道是想得通透。

当然。就像蔡老师在《宝儿》的创作后记中写的:关于黑色,我感受太多……一切的好、一切的美,都是从黑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一段精神……一切的冲动和亮丽都从那儿奔走出来。

不了解这一层,也就没法看到《宝儿》《桃花源的故事》《花木兰》……背后的哀愁和追求。

最后再说个彩蛋。看节目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配乐很好听,所以特别留意了一下片尾的名单。结果看到,配乐是钢琴独奏《忆儿时》,由陆庆松演奏。

《忆儿时》由李叔同作词,而演奏者陆庆松,是纪录片《四个春天》的导演陆庆屹的哥哥,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一个永远天真的人。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放在这一集里,是多么合适!

 3 ) 观看笔记 第1集:许知远对话蔡皋:在复杂的世界寻找指望

1. 钟叔河和蔡皋在《学其短》有过合作。评价蔡皋 : 原来是一个小学老师,她对于孩子的天真烂漫、花花草草、植物动物,她是寄托了感情的。她有一种爱心,也不是专门学画的,但是她的画还有有点趣味。中国的画要和诗和文章结合起来才有味。她的画还能够多少表达一点原文的意境。但是,我也用不着、也不可能、也不愿意去拔高她,也没有必要去拔高她。

2. 外婆准备几颗蚕豆,饿了吃两颗,饥肠辘辘的肚子就不会叫了。

3. 做了一个梦,从窗口踩着云飞出去了。(蔡皋老师讲得绘声绘色)。

4. 人怎么面对总是让你陷入无力的世界?钟叔河 : 不止你一个是无力的,我们都是无力的。我们认为我们作为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不完美的。我现在这样一个状况完美吗(躺在床上,脚不能动)? 你们现在是健康的人,一旦病了就没有办法。怎么自处、应对?(许) 我是一个不足道的人,我不是故意谦虚。我出生于湖南,清朝康熙年间才设地,霸蛮,很不好打交道。但有一个特点,下定决心就不太容易改变。我小的时候最高的追求就是能够像我父亲一样,有一个职业养家糊口,读几本书,过一辈子。我的理想并不是贾宝玉,没有那样的条件,但是眼光要看得远一点。我原来讲过,让你的作品能够比较久地存在下去。你努力把你的节目做好,文章写好,别人会希望看的,别人会复制它,会传颂它。你把专业搞好。虽然我是这么边缘的地方的一个边缘的人,我以前电筒、煤气灯都没有看过,但是即使是我这样的人,我也是世界的人吧。不管我自觉没自觉到这一点,我也在世界的潮流之中。

5. 痛苦。珂勒惠支把孩子献出去,本质上没区别,自己主动吃苦。主动从苦涩中也品出甜味,那是高境界。那会不会是一种自我欺骗呢?(许)。不是欺骗,真的甜,回甘,而且对身体特别好。但苦也是真的(许)。 真实的,它是一个对比颜色,波斯文库里的莪默·伽亚谟著,他多潇洒,树荫下一卷诗章 一瓶美酒,有你伴我欢歌,荒原都是天堂。您是深受浪漫主义影响。我受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影响特深,然后我看现实,我就把它诗化。中国文化最好的是让你感受到微妙之处,用钱穆的话来说 : 梅本无心,满天风雪得梅心,梅本无心,但以梅心做人心。这是中国文化里最幽深的部分。中国那么讲究美感、细腻的部分,但是您在长沙第一师范,那个时光又是反对所有这些东西的时代(许)。 我脊梁上刻的一个罪。我怎么办?我得自己把自己给解放了,我的艺术不为别的,自助。捞一根稻草也是这么回事。我为什么作《花木兰》,因为我喜欢诗歌,好像《指月录》,你不要在乎这个手指头,你要看手指头指到的那个月亮。你要看到北朝民歌,这才是我的初衷。我的起点还是高了一点,没有人理会这层意思。

6. 她挺像武侠小说里的人,很开心,突然飘走,然后又飘回来。躲在自己的小岛上,种种这个,种种那个,画画画儿,然后练成绝世武功,顺便给别人治治病,那些江湖人士来这儿疗伤,她给他熬一碗忘忧水。

 4 ) 第七季简要笔记

1、蔡皋老师童心未泯啊,“不要去修补,可以回味”;钟叔河:“即使是我这样一个人,我也是世界的人,不管我自觉没有自觉到这一点,我也在世界的潮流里面”;钱穆: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

2、“免疫力是第一生产力”“站着工作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人必须有信念,没有信念,没有理想,你都不敢去黑洞旅行”张双南教授太可爱了。圆桌派S06E10里也有他参与。

3、彭凯平:中国是社会心理学、美国是临床心理学

4、陈晓卿老师以前也是拍社会纪录片的。在美食纪录片中找到了一个避风港。不知以后会不会重操旧业呢

5、冯远征:残酷

6、徐京坤:当时是被迫做个厨子,现在是主动想做个厨子,被迫和自由的选择是不同的、去找当年租房的老大爷那段、朋友猴子送出海那段太感人了、这集太棒

7、王笛:茶馆、袍哥、哈贝马斯公共空间:西方欧洲的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是和国家进行对抗的,像沙龙和教堂,但是中国是私与官之间的社会领域:清代的一些慈善组织还有同业公会,包括宗族的族田,开学校,开粥场等,是社会力量,不是对抗国家的、卡尔·波普尔:21世纪最危险的崇拜就是对权力的崇拜,是对人性的侮辱、不能只关注宏大叙事,看不到人

8、田浩江:在西方歌剧届少有的华人。跟夫人的互动太可爱了。写帕瓦罗蒂。时刻有危机感。回中国交响乐团自己当初的宿舍一一回忆当时的同学。一个可爱的老头儿

 5 ) 感知力

刚看完《十三邀 在复杂的世界寻找指望》,有被蔡皋老师感动到。看到她对生命对自然对生活的感知力,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东西。大家都说不能喜形于色,得意忘形,但蔡皋老师就要喜形于色,得意忘形。她开心的时候像个孩子般大笑,碰见有趣的事情也像个小孩一样顽皮,看见她好像让人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许知远在这季说,我觉得当有一种受困感的时候,你意识到你的感受力开始迟钝,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一个突然某种新的未知维度的出现。可能我是这么个注重观念的人,突然面对生活的细节和经验,被砍到的书可以生长,或去观察一棵树的成长,去观察浇多少水可以足够树的生长,然后去挥一下锄头,保证怎么不伤害根茎,又同时把它挖出来。就如同,词语引发词语,感受激发感受,行为激发行为。我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农民或者好的画家,但是可以把我们从对眼前的困顿或者迷惑中摆脱出来。越具体的事物越可能帮助你。

许知远所表达的是要能看见,然后去感知。最近我也在思考感受力这个东西,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我们永远不知足,很容易厌倦,总想去碰触新的事物。所以看久的东西眼睛会乏,想太久的东西脑子会累,喜欢久的东西容易伤心,我们在变得胆怯,也在变得孤独,大家是否都在走向自己的孤岛。

 6 ) 寸心如水。

新一季的《十三邀》,水准依旧。

在一个如陀螺般突然停转的周末夜晚,像一个靠枕,如一个拥抱。

92岁的钟书河先生于病榻上,缓缓对许知远说,我要谢谢你,"吹"了一下我,现在是我《念楼学短》的稿费,在支撑我的护理费。而蔡皋说,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特意来到这里,愿意跟我聊聊这些,我终于明白古人所谓秉烛夜谈,多好,我们甚至都不用秉烛。

词语引发词语,感受激发感受,行为激发行为。

这些辽阔而无用的事,"动人春色不需多"。

孤落寡闻,此前从没听过蔡皋。她花白头发,穿一件宽大的、紫红色起满了球的毛衣背心,随口念一首波斯文库里的莪默·伽亚谟,"树荫下一卷诗章/一瓶美酒/有你伴我欢歌/荒原都是天堂"。聊到什么,又随意拈一句钱穆,"梅本无心,漫天风雪得梅心"。那么爱美的我竟然想,年迈了也许也不用漂亮,如果能如她动人,不用优雅的老去,也好像把云彩握在了手心。这一期节目题作《在复杂的世界里寻找指望》。幽深与混沌中,寸心如水,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一棵树一朵花一个吻,一次注定误解的对谈,一场温柔的告白,这如水的寸心,皆可熬一碗忘忧水。

 短评

蔡老师太可爱了,一边翻手比划一边念歌谣“看事容易做事难”

6分钟前
  • 马里扬泊列的树
  • 力荐

许知远说“我们来找您找指望的”,蔡皋回应说已经有多年没有人这样跑来和她谈这些,老师表露出的兴奋让人心酸。

11分钟前
  • 妍妍
  • 推荐

这个时代感谢有许知远

15分钟前
  • 係鬼
  • 力荐

《十三邀》从第五季开始逐渐“封神”,这种越做越好的节奏是非常反常识的,到了第七季甚至从正襟危坐的谈话节目,变得像极了情景交融的文化真人秀。第一集开头锺叔河的自述、结尾蔡皋坐在房檐下对往事的追忆,都让人动容得想哭,那种文化即刻磨灭的危机感和对未来莫衷一是的指望感此起彼伏互为映显。蔡皋以风动的白发入镜,那不就是古诗里“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所描述的样子吗!蔡皋在谈及理想主义和梅心时,我意识到,从第七季起,《十三邀》开始了文化“传灯”。

18分钟前
  • 楚门
  • 推荐

问题问的越来越精准 这季明星也少加一颗星

23分钟前
  • 3
  • 力荐

以前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广场舞大妈,现在我对老了之后的想象是蔡老师

26分钟前
  • 亲爱的影子
  • 力荐

蔡皋老师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在轻松的访谈氛围中,她很平和的讲她的‘桃花源’是被逼出来的,看到这里我流泪了,每个时代都有人深陷不同泥淖,在蔡老这里,我看到一种力量,这是一种顽强乐观的生命力。

28分钟前
  • 大萝卜小白兔
  • 力荐

目前只说两个打动点。一是第二集园区门口写的“宇宙无限,信使有痕。”二是张双南跟许知远一边吃烤串一边谈宇宙,特别打动我。我们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吃的每一根串,都是这无边无际中的“信使”。智识与烟火的愉悦,永不过时。

30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看完这期节目,我感觉到一点确幸,还好《十三邀》还在,还好有蔡皋这样的人物在。

35分钟前
  • 同宇安小魏
  • 力荐

锺叔河用「我是世界的人」开解着当下的无力感。蔡皋对许知远讲,「希望这个世界还是指望,就像你来我就觉得有指望」。两句话,也是两种姿态或动作,一方形成自觉,一方来自他者。但最后都为达成一致的愿景,愿我们都还在世界的潮流里面。

39分钟前
  • 我情绪零碎KAI
  • 推荐

“我没有桃花源”“我是被逼出来的桃花源”

40分钟前
  • 局部解
  • 力荐

对这样的节目还能苛求什么呢 有它的存在就心怀感激了

42分钟前
  • Kylin.
  • 力荐

这么多期追下来,越来越感到感到庆幸,庆幸这个时代还有《十三邀》这样的文化节目。它好似是一片桃花源,每次打开,都仿佛经受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第一期非常出色,蔡皋老师活得自在、自如,她一直在追求“返童”,果真拥有了返璞归真后的心态与气度,一举一动都散发出童真。她与自然共生,在一棵树上寻觅到真理与意义;身处闹市亦同样开怀,因为可以任由它繁华,而享受属于自己的那点热闹。同时,蔡皋老师也有某种矛盾在,她不希望真的回到充满苦难的童年,而是以艺术与审美获得自救,消化痛苦,描画诗意。她的很多话都富含哲理,“不教而教”“记录就是我的针脚”。还需注意的是,许知远也没那么紧绷了,他的问话也像挥出去的锄头,既要挖掘到果实,又不会伤到根茎。这是采访者的境界。

43分钟前
  • 居无间
  • 力荐

之前还抱怨《十三邀》水准忽上忽下,直到第七季来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原速、不划进度条、不觉得无聊烦躁、认认真真、有滋有味地看完一整档节目了,无论是综艺还是剧集,十三邀还是牛逼的,希望一直做下去。

48分钟前
  • 笑聪
  • 力荐

十三邀又回来了,等了好久!第一期就很有感觉,很触动。真的太喜欢蔡老师对于生活的记录了,不管是一棵被砍掉但又长得笔直的树,还是她和外婆、学生、孩子的可爱回忆,都让人由衷地觉得:生活真的还蛮有趣的,我们的生活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有趣又可爱的事情。所以,就是当我们在做具体的事情的时候,生活就鲜活了起来。做好每一件事情,爱具体的人,即使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尽管我们都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 但我们就是边缘世界里一个边缘的人呀!♥️

51分钟前
  • 霁凡
  • 力荐

徐京坤这期太牛了!!!当你以为他的励志故事已经讲到尾声了,殊不知,他的人生处处是精彩。徐京坤似乎也没太抱希望能找到当年住的地方,小心翼翼的确认电话那头的人是不是当年的房东老大爷,更不确定大爷还能否记得他。不可思议的是大爷不但记得他,在大爷心目中,这位独臂少年和杨利伟一样伟大,他从墙上的钟表盒里拿出两张报纸,一张是他,另一张是杨利伟,大爷说除了这两张报纸,再也没有了。

54分钟前
  • ffffkk
  • 力荐

真是一个雪中送炭的节目。

58分钟前
  • cooux
  • 力荐

徐京坤这期“封神”,完全是电影感的剪辑和文本。除了野孩子闯荡成独臂船长的生命激情外,还有组成他英雄叙事的小小善意和温暖配角。把命运的巨浪和生活的细流并置在一起,意蕴丰富得难以言喻。当真正的勇敢和真正的温情发生,当事人也许只是一声叹息,旁观者已止不住热泪盈睫。我们在别人的赞歌里,瞧见的还有自己的遗憾。一如恐惧衰老的许知远渴望英雄主义时,看到徐京坤背后无可替代的生命经验与代价,他已经知道:有些奇迹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1小时前
  • 書崎
  • 力荐

来看徐京坤,中国船长

1小时前
  • 黎颂慈
  • 力荐

感觉十三邀近乎这些年中国社会人文谈话节目的顶峰了。年轻的时候觉得怎么还有老许这样格格不入矫情的文艺装13青年,人到中年感慨幸好还有老许这样的人文知识分子,还能找到一群人些许关怀一下社会和人心,难能可贵。

1小时前
  • 蓝瓦 Lanval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