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死亡谷

战争片菲律宾1987

主演:克里斯蒂安·克里索尔

导演:福安内斯·均·波

 剧照

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2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3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4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5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6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3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4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5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6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7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8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19决战死亡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03

详细剧情

叛军作乱的年代,身为警察的尼奥,决定为维护和平而战。上级领导在这时却让他回到自己的村里从事卧底工作,因为听到可靠消息,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和混战局面的叛军,将要在尼奥的村子汇合会面,如果让他们得手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长篇影评

 1 ) 茫然,寻找过程中的茫然,亦或就是结果

依稀记得大学生活的几个志趣相投的哥们,时常围坐在酒桌前谈论着姑娘、音乐、书籍、电影。这些也许就是生活,而除此之外的就是理想。理想一词仿佛一时间成为了一个假大空的贬义词。“你他妈还真有理想。”但说出此话的人其实心中也有个理想,实际一点应称之为目标。而我们都在努力且茫然地寻找着这个不只会在多远的将来闯入我们生活的相熟者,也许又是另一种陌生。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根的精神世界中,我们能做的好像只剩下寻找了,漫无目的地寻找。

依旧是茫然,这是在第一遍观看《Gerry》后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于是,我尝试着开始了与《Gerry》的第二次接触,或者可说成与格斯·范·桑特的对话,当然结果很可能是失败的,但至少是直观且真实的。对于《Gerry》这部影片来说,描述剧情简直成为了一种奢侈的想法,与格斯·范·桑特的前作相比《Gerry》呈现的最大特点就简约,极尽的简约。影片的故事情节只需一句话便可概括,关于两个同叫Gerry的伙伴迷失在旅途中的故事,仅此而已。而溶于故事表象之下的东西究竟是些什么呢?这些也许就是影片的镜头中及镜头之后潜在的主旨吧。

随着优雅且弥漫着哀伤气息的旋律响起,一条曲折漫长的道路开始在镜头之中和之外延伸,这就是两位Gerry的旅程,长镜头的持续为影片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成为了二人旅途中艰难、迷茫、漫长寻找过程的暗示。丛林中存在着多条可能的道路,而这条条大路就真的能通向罗马吗?这种多少有些自我欺骗性的借口为Gerry们的迷途标定了起点。上路,幽默和调侃不时的发生在两人中间。也许下一分钟或下一秒钟他们的汽车就会出现在眼前。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下面的路途将会是多么漫长和艰难。随着时间的行进,怀疑开始发芽。Gerry(Matt Damon)是一位极其坚持个人主张并且有较强支配欲望的家伙,即使这种主张可能是错误的,这应该可以想象为一种男性的意识倾向。他坚持走向山顶站在高处就能寻得目标,但这种简单的想法怎么可能在这环绕的群山中间实现呢?Gerry(Casey Affleck)是一个具有清晰思维条理但稍显被动的人(这点可以从他注意到动物的足迹并主张跟随足迹寻找水源看出),或许这就是与Gerry(Matt Damon)身上的男性意识相对的女性特质。这里毋宁将Gerry看作一个符号,而其却具有两种相对的符旨,就像一个人在面对一种选择的过程中,也就是找寻,内心中往往有两种力量在对抗,而这对抗的结果就直接影响着你的选择。但对于两位Gerry来说,仿佛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错误的。

天空翻滚的乌云、一望无垠的地平线、赤裸连绵的群山,这些平日里蔚为壮观的景象此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加剧着二人心里的焦躁、迷茫和莫名的压抑。空间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的。开放是相对两人生理而言,寻找方向已然无法成为判断目标所在的手段,方向感的模糊和丧失使二人像没头苍蝇一样在沙漠中游荡。封闭则是对于两人的心理而言,这空间又像一个盒子将他们锁入其中,饥饿、干渴更加使他们接近死亡。谈笑逐渐开始在两人之间消失,唯有焦躁和危机在增长着。刺眼的阳光投射在洁白的盐地上,四下里根本没有排除茫然的参照物,伴随着体力的枯竭和希望的消散,一幅幅幻像浮现于Gerry的头脑中,虽然这仅仅是海市蜃楼般的缥缈,但无疑成为了垂死心灵的些许安慰。死神正在向二人招手。

虽然死亡已经如此的接近他们,可两人早已无力去抗争。“我要走了。” Gerry(Casey Affleck)对躺在身旁的Gerry(Matt Damon)说,但这话听起来仿佛失去了任何意义,这里是否可以理解为他对死的预感。经过缓慢的挣扎死于了Gerry(Matt Damon)的手上。两中意识和力量的对抗得出了结果。无限延伸的地平线上闯入了几个移动的黑点,祈求这不是海市蜃楼。Gerry(Matt Damon)蹒跚地挪着沉重的双腿,向着公路移去。他终于找到了目标,但沉留在脸上的除了麻木依旧是茫然,也许车停之后,他将开始下一次的找寻。

影片在镜头上可以视为对传统电影技术的一次挑战,当多数人疯狂迷恋着独特离奇的叙事结构同时,格斯·范·桑特选择了最为考验观者忍耐力的长镜头,且用法早已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长度,之前早已有许多作者进行过尝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一般观众产生排斥感,但个人认为这些长镜头的运用还是比较准确的表现出二人在寻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地位的变化(这些在画面的构图中也有表现)和一直持续并不但加剧的迷茫感觉。镜头数量之少多少与镜头长度有关。而剪辑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早已弱化为单一的镜头连接上。镜头之间的对比和深入已被一个个长镜头的作用淡化。空镜在影片中不时出现,低沉翻滚的乌云、鲜红的火烧云、云隙间反复投射的阳光的画面和大量群山、荒漠的景色,都将二人潜在的危机、压抑和茫然进一步的渲染出来。这点贡献上自然少不了音乐,零星的手指触碰琴键产生的悠淡旋律,出自极简主义现代音乐家阿沃·帕特之手。上述这一切就成为了这部极端简约的影片《Gerry》。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生活中的寻找过程。寻找一间温暖安逸的窝,寻找一口营养美味的干粮,寻找一套得体舒适的衣物,寻找一位心爱的姑娘或小伙子,寻找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寻找一种美好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是我们每天一直在寻找的吗?依旧感到茫然。


 

 2 ) Just walk

毫无理由的,这部电影让我觉得窒息以及心跳加速。
分两次看完。半夜12点的时候,它让我时梦时醒。一大段一大段重复的无机质的行走,主角两人寥寥无几的对话,沉溺的孤独的寒冷无比的长镜头。所有这些元素被垒到了一起,形成的便是一部超级催眠曲——对大部分人来说。
第二天将剩下的看完,依然是沉默单调的镜头,主角的台词愈发减少直至沉默。人被无限缩小,变化无常的天空与一成不变的白色沙漠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发呆般看他们行走,行走,行走。人踩在碎泥地和沙子上细碎重复的响声令人着迷。
影片的主旨或许就是行走——在我看来甚至来寻找都算不上。可能一开始他们的确是在寻找,寻找公路的方向,寻找水源,寻找希望。只是当这些全部都落空后,他们只是机械式的前进,连寻找这个最初的目的都快忘掉。
当其中一人将伙伴掐死时,我充满疑惑,心脏突然就被拉紧。一句意味不明的[I'm leaving.]。一场意味不明的[谋杀]。一个意味不明的死因。
一个Gerry走出了沙漠。他坐在车上。夕阳西沉,他突然眼眶湿润。
电影戛然而止。

 3 ) 大道至简

我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身体里有完全不同的两面 每到大事 困难事 蓝衣服那面就出来 平时与人交往黑衣服比较像我 很多时候我也会因为自己的纯真吃亏被骗 对世俗失望 难道真的要掐死黑衣服才能长大 越前行心理的黑衣服就越在哭泣 但我不得不承认 最后的结局

人的一生 沉默上路 含的眼泪 都是为纯真的自己 世界比我先到 我得尊重 我只是来走一遭的 我不想变成世界 可也要走完这一生

这电影有大道至简的风格 但讲的很多

 4 ) 一部“通俗”的实验电影

如果回到“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上,有些类似于生命终极哲学问题“我是谁”,自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阐释明白。面对这个问题,每个人自然会有自己的定义或者标准,在苏珊.桑塔格看来,艺术不应该是真理的助手,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验,而非是一个声明或者回答。差不多同时代的梅雅戴伦也在自己的文章中描述了自己的艺术观念,与桑塔格不同的是,梅雅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实验电影导演。这个身份对进一步体会梅雅的艺术观念以及理解《盖瑞》这部电影都是颇为重要的。这位美国实验电影的教母级人物觉得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作品,绝不是单纯的交流表达(描述、传递已存的外显的现实),而是创造了一个现实,并且本身就构成了一种体验,我猜这可能也是为何梅雅选择实验电影作为表述方式的原因,比起剧情片实验电影或许更能到达她渴望到达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盖瑞》的确如同一部通俗的实验电影(狭义上)。在梅雅那里,电影的语言性至关重要。不管是桑塔格还是梅雅,二人“默契”般相通的看法中,共同指向了两个字:之于艺术的体验。

在103分钟的时长里,《盖瑞》讲述了两个男人在一次远足中迷失方向,于是开始寻找归途的故事,他们穿过群山和沙漠,到达一片盐碱地,其中一个男人在这里“离去”,另一个男人则在几百米远之外发现了公路,丧失和寻回几乎同时发生。整部电影只存在着两个重名的人物(盖瑞)、一个共同的动作(行走),连音乐也是最简单化的处理,使得电影近乎抽象。范桑特他们试图剥离一切容易影响观者,使观众情不自禁在观看的过程中自动赋予电影段落以含义的内容,先是除去了大的时间坐标,在这个电影中,除了能够判断白天与夜晚,黄昏与正午,并没有交代具体什么年代。同时也抹去了人物的身份,只剩下两个名字,没有人知道两个人物是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经历过什么,是什么关系。情节在此处也被最大可能地抽除,两个盖瑞在一次远足中迷路,然后转而寻找归途,在整个过程中,情节几乎为零,一些看似会带来转折或是阻碍的插曲,也只是一闪而过,没有带来任何人物行为的变化,比如那颗卡西阿弗莱克(其中一个盖瑞)爬上的大石头,看似像是一个阻碍的设计,我们甚至可能期待剧情走向的变化,然而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卡西阿弗莱克不知道怎么爬了上去,然后又神奇般地平安落地,看完整部电影再回想这一情节就会发现,这根本就是一个闲笔,对之后的情节(本片所剩不多的情节)也没有任何影响。除此以外,还有一处眼看两个盖瑞在事情的态势非常不妙的情况下要争吵起来,结果也被作者化解在两句“fuck you”中,什么也没有发生,仍然继续前行。同时被简化的,还有人物的语言。我最喜欢的部分恰恰是两个人只有动作而没有言语的时刻,几乎会让人失去耐心的长镜头,但又好像拥有一种魔力吸引着将眼睛停留在此的人。对于情绪和情境的似曾相识感来说,言语是谓多余。

尽最大可能地剥离了这一切后,留下的只是一个大体的故事框架(主要是一个动作)作为支撑,而范桑特真正想做的,是最大化地凭借电影语言达到与观者尽可能纯粹的沟通。要理解这一点,也许并不恰当,但类比最初抽象主义试图在绘画领域中做的事情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范桑特的做法。在抽象主义看来,一幅绘画作品,题材影响了观看者真正去欣赏这一艺术形式的魅力,在体会绘画本身的迷人之处时,观看者的注意力首先被“画了什么”给吸引去了,所以去除题材是必要的。康定斯基作为抽象主义先驱之一,他所类比的,其实是音乐。没有题材,但有情感,情感便意味着体验,而体验理论上可以到达所有的人。范桑特的高明之处也在于“去除”。如果说当我们观看一部电影,会被为事件本身而做出不同的判断,观众随之被分流成不同的群体,往往与电影中人物有类似的经历会更容易共情,而范桑特他们保留下的这个动作(行走或者寻找归途)看上去很具象,但其实也是抽象的,本身行走这个动作的寓意就无限丰富,它足以到达所有人。

有了设定,便是语言的表达。整体来看,我觉得范桑特做到了一种自然的风格化,一种比真实更为靠近真实的自然真实,在这里只说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整部电影最多的还是长到让人容易丧失耐心的长镜头,穿插着许多安静但又在迅速变化的自然之景,白昼与黑夜交替,两个盖瑞在自然之中不停地行走,从脚步轻盈直至步履蹒跚。在所有行走的段落中,我最喜欢的两段,一是影片中间,两个人没有说话,只是行走,画面中是正在前行着的两张脸,几近重叠,这个段落长达四分钟。另一个是盐碱地的段落,两个盖瑞此时已经走了太久,差不多已经处在生命极限的边缘,这时的两个人一前一后以微弱的力气在黎明中挪动着步子,而我们能看到的仅仅两个一大一小的剪影,这一个段落长达六分钟。就是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长镜头恰恰是本片所献出的“体验性”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一个长镜头中往往只保留了一个单一的动作。如果可以联想的话,这其实是很多实验电影的拍法。这样的处理一般会产生的效果有两种,一种是观众基于耐心的丧失而睡着,另一种则是我们通过视觉的远足好像进入到情境中。体验(作为动词)可能是唯一一条能够进入这部电影的通道:离开自身所存在的这个当下的现实,真正地相信眼前的那个现实,并以一个孩子般无知、天真、纯粹的心态并且不做任何期待地接受、投入到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范桑特这部电影需要观众很大的主动性,才能够达成有效的沟通。这样的处理其实在一开始就给出了,影片最初的五分三十秒,虽然是一个长镜头段落,但基于只有一个动作,却完全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长镜头:

两个盖瑞驾车行驶在山间的公路上,阿帕沃特的音乐同时响起,带我们驶向的就是体验本身。

Ps:《盖瑞》是所看的GVS作品序列中的第二部,对范桑特其他作品还不了解,仅仅就这一部电影的部分内容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如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5 ) 贫瘠的自我,贫瘠的生活——旅行着的演出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Gerry就像是为我写的,或者说写的就是我。两个不知道来出,不知道去处的傻小子,在贫瘠的戈壁沙漠里行走着,买着他们的步伐。没有交流,没有夸张,没有戏剧冲突。简短的对话,说的都是很实际的生活用语。
      对我来说,荒原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不然我也不会一个人跑去塔克拉玛干沙漠。这就是我的生活,我是一个业余演员,一个业余旅行者,一个业余的活着的人。在贫瘠的土地上演出着我的日子,沙子陪着我度日,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水,只有沙子和我。Gerry和Gerry都是我,一个脆弱的我,一个更加脆弱的我。其实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人,都是我自己在那个心理的荒漠上踽踽独行。我迷失在现代世界的荒漠,迷失在自己制造的戈壁,迷失了我。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爱上了我自己,也许就只有我自己记得我是谁,前提是我知道答案。直到最后,一个我以自我的灭亡来换取另一个自我的觉醒,但是谁知道我会不会走进另一个荒漠?
       作为一个喜欢徒步的人,电影的节奏画面,表现方式都太适合我了,我自己在行走的时候的状态就是这样,语言不多,没有目标,只要向前就可以了,脚上的鞋都是一样的。脚掌摩擦地面的声音都是那么似曾相识,以至于我是认认真真的看完了60分钟的电影。作为一个喜欢表演的人,这就是我想要的,对于我来说,这就是现代荒野版的《等待戈多》,我自己也演过《等到戈多》,我非常能体会到Gerry的心理,我永远也等不到,等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要等的,就这么一直等下去,没有希望,自然也不会绝望。至于最后那个貌似同志的结局,已经无所谓了,因为都是一个人,一直都是。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就像是给我写的,就像是我写的。我曾走过的沙漠,我曾演过的角色。

 6 ) 毫无理由

         这两个同名的人,无端端的开车出现在沙漠上公路上,无端的开往某出,无端的弃车进入无尽的荒野,无端的在荒野里或跑或跳或闹,说着一些没来由的话,直到这令曾他们着迷的沙漠让他们迷失。然后就是一些非常真实的行为和对话和美丽的景色,几乎没有丝毫戏剧化处理。最后,只有一个男孩孤身回到马路上。他又上路了,车又继续开向未知的某出。我们就在这毫无目的开往未知的路上,实在无聊,然后自己折腾自己,折腾怕了,再重新上路,似乎总是向着某处,某个未知的地方。意义究竟在开往的路上还是在于折腾的过程?哦,差点忘了,折腾,也是在路上。

    这两个同名的人,就像同一个人的两面,一个人的两种性格。在沙漠里,坚强者生存下来了,从此以后只有一个Gerry了。这会不会是平实诗意版的《FIGHT CLBE》呢?一个人的心灵在这无理由的沙漠之旅中受到了洗礼,他还是他吗?怎样回去面对这社会?当你已经不再是你?

    只希望是这是你的升华。

 短评

8.0/10 GVS“死亡三部曲”首部。大象>最后的日子>杰瑞。摄影机无情感、无动机,跟随镜头的长时间注视(感知主体)消除了任何情感投射,极简主义,从大自然直接取景,无陈述、无来由,但行走/运动不会停止,恒定的步伐赋予了别样的韵律。敞开的空间,面向着无限的未来(看不见的尽头) … #蓝光碟重看#

5分钟前
  • 红酒与谋杀
  • 推荐

象首诗,方向比执着更重要。人不能只是盲目自大地行走,需要停下来动动脑子决定方向。

6分钟前
  • 圆石
  • 推荐

风吹草动 日光灿烂 节奏快慢交叠 音乐如诗如梦 构图精到 不到五十个镜头撑起100分钟的影片。极端的小清新,极端的自我,极端的艺术创造,极端的装逼,与极端的dont give a fuck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11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无法忍受缓慢和单调的请略过此片。影片涉及决定,命运,责任,绝望和生活。治愈系电影。故事可能不完全合乎逻辑但景观让人感受到流连忘返的美丽。

13分钟前
  • 伊麗莎白
  • 推荐

他们在沙漠里坚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却公路旁放弃了一切。这是一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它根本就不想着去适应观众,而是强迫着观众适应自己,沉浸进去。格斯·范·桑特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主角在沙漠中的绝望和无助,化作长到崩溃的长镜头,支离破碎的台词和毫无意义的闪回,对观众造成了一次心灵上实实在在的折磨,让人过于感同身受,观感极度不适,哪怕到了结尾后承认了导演的高明之处,也还是觉得本可以拍的不这么极端,一个电影终究不应该完全脱离观众而独自存在。

14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迷失死亡谷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y197zr

19分钟前
  • O型血
  • 很差

云如泉涌,风吹草动,旭日东升,大地排卵。美到绝望为止!

20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看这片子让我想起了鲁迅的“通假字”,你写错别字就是错别字,大师写的就是“通假字”;是Gus Van Sant拍的,一些snobs就开始思考存在主义的问题了。

24分钟前
  • dormant
  • 较差

我是很享受看这种行走中的闷片,更何况还有这么苍茫美丽的外景拍摄。全片最惊艳的镜头是Casey Affleck从那块离地面150码的岩石上自由落体。

26分钟前
  • 貓頭一
  • 推荐

勉强两分。陈坤看了本片后直呼内行,并将下一次行走的力量定在了美国沙漠。两个年轻人漫无目的的行走,他们避开了游客,后来又迷路,他们的目的为电影提供了戏剧悬念,但最终仍然是没有目的,也许可以套用911后的美国局势,解释本片是传达年轻人迷茫的心灵、顽强的肉身,最后迎来希望……本片手法是小林政广式的极简主义(洛迦诺电影节特别喜欢这种拍法)。范桑特和达蒙、卡西都挂名编剧,我估计创作过程就是这三人跑沙漠里随时走随时想随时拍,全片节奏极其慢,站大石头上也能拍十分钟,但这个镜头的构图并不好,两个人一块石头塞满了仰角镜头,其实换个俯视镜头就既能拍风光也能体现达蒙表情上与卡西的情感互动,毕竟达蒙是会演戏的。现在这种拍法主要是观察两个角色的互动,但目前版本也没做出什么东西,卡西扑克牌脸式的无演技太拖后腿了

30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较差

死亡三部曲/ 没剧情就极简了?镜头长就独立了?不知想表达什么,风光片吗亲。挺喜欢范桑特,但这次有点过了。

32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较差

一个男人的成人礼。两位Gerry是同个人的过去和现在,Matt代表着懂得自我保护,有规划有毅力的成熟体,而Casey是喜玩闹浪漫脆弱易感伤的童真面。这是一场蜕变,随着年龄渐长,要突破困境找到出路/水源,只有扼死曾经幼稚的自己,不要频频回头品,不后悔过往的选择。最后的车上,是男孩的三个人生阶段。

33分钟前
  • coie
  • 推荐

效果和看live train cam一樣 但在這麼多的train cam之中還是North Pole& Norway的實時轉播最好看 想起來九十年代的一個殺人案 當時兩個朋友到國家公園玩兒迷了路 然後誰都不會看地形圖被困在荒漠裡好幾天 被發現的時候一個半死不活另一個已經死透了 活著的人說朋友當時太痛苦了央求自己殺了他 所以他did him a favor把朋友殺了 在虛脫的狀態下把尸體還埋在了六七十磅的石頭地下 最後審完好像關了幾年就被放出來了 爾朋友的尸檢結果顯示當時的脫水症狀並不至死 https://tubitv.com/movies/506259/gerry?start=true&utm_source=google-feed&tracking=google-feed

37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行走阿,行走

39分钟前
  • S.Dummy
  • 推荐

【A-】数了一下,全片大概90个镜头。在最开始大部分镜头随人物移动,以中远景来凝视,音效与配乐开始渲染不安情绪,但情绪又好像别无所指,观众所感知的只有情绪本身。于是电影走向纯粹,无论是大全景的固定镜头,还是演员的步态,以及内容简化形式多余的配乐。动作、景观,亦或是视线的延伸,元素背后的模式与类型被剥离,一切只关乎于它们自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行为的意义被重组,影像拓展出痛苦知觉。倒数第二个镜头,只是车内缓慢旋转横摇,却是如此残酷,视线开始逃避,转向窗外那片无穷荒漠。

4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各种意义上都很极端的一部电影。爱之者极爱之,恨之者极恨之。但是对多数人来说它甚至不是一部电影,而是一段100分钟的屏保。

45分钟前
  • 贺兰迈克
  • 还行

极简,真的极简,全是长镜头,一长到底,内容也是极简,将自我的内心挣扎拍成这样,最独一无二的梦魇,伟大的编剧,伟大的配乐,伟大的格斯范桑特!只可惜我无法给出五星,因为实在未能进入内心深处

49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推荐

the movie that matt damon is the strong gerry and casey affleck is the weak gerry.

5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和《大象》比起来,《盖瑞》里面的很多长镜头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实用的意义!不过,本片的开头我挺喜欢的,谁叫Ta的画面和音乐都太美了呢?

5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我小时候也那样

5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